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华摇头,“陛下,臣若是走了,就会露馅的,请陛下放心吧!”
不等朱允炆再问,吴华就让手下人替朱允炆更换僧袍,同时脱下来的天子衣冠并没有扔掉,而是交给了另一个和朱允炆年龄相貌差不多的锦衣卫,让他穿好,冒充天子。
正在这时候,四面八方,响起杀声,靖难大军已经到了皇城。
“陛下勿忧,可以走排水沟渠,燕逆还顾及不到。”
朱允炆在四个护卫的保护之下,迅速逃跑。
送走了朱允炆,吴华手里握紧了绣春刀。
“弟兄们,咱们都是锦衣卫,生前我们杀人无忌,横行天下,人人战栗。死,我们也要死出模样,让天下人知道,咱们锦衣卫,没有孬种,全都是好汉子!”
吴华说着,举起绣春刀。
下一秒,宫门把炸上了天,丘福、朱能、朱高煦,三人杀了进来,吴华眼睛冒光,浑身的血液沸腾。
“弟兄们,随我赴死!”
“死!死!死!”
……最后的锦衣卫扑了上去,很快又被大军淹没,而此刻奉天殿燃起熊熊大火,一个身着龙袍的年轻人,投身火中,等抢救出来,已经变成了一具焦炭……
:。:
………………………………
第524章 和朱棣一起看戏
朱高煦杀入宫中,见人就杀,尤其是看到了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更是怒不可遏!
“先生费尽心力,让你们活成了人样儿,可你们自甘堕落,非要变成鬼,那今日本殿下就屠尽恶鬼!”
朱高煦将手里的长刀挥舞,他本就悟性高,底子好,加上蓝玉的调教,以及几年的征战,绝对有了一流武将的实力,一柄刀,没有多余的动作,干净利落,一下一个,比砍瓜切菜还容易。
吴华看到之后,竟然不退,猛扑上来,绣春刀直刺朱高煦的软肋。朱高煦微微扭动腰部,险险躲开一刀,可就在他扭转身躯的时候,长刀握在单手,自下而上,狠狠一撩,一条膀子就被砍了下来,飞到半空中,鲜血狂喷。
吴华闷哼一声,直接扑倒。
朱高煦挥刀又砍,两个锦衣卫扑上来,以胸膛挡住,热血迸溅一起倒地。
吴华竟然没有后退,也没有害怕,而是摸到了一口刀,用左手握紧,再度来战!
“大都督!”
剩余的锦衣卫眼睛都红了,不要命似的冲过来,要帮着吴华。
朱高煦看到这一幕,反而笑了。
他把手里的刀挥动如飞,朝着吴华攻来。
这一次他没有用全力,而是碰到就收,没多大会儿,吴华的身上已经多了十几道伤口,鲜血染红了全身,却没有一处致命伤。
此刻丘福和朱能也把剩下的锦衣卫剿杀差不多了。
说到底锦衣卫就是没法和正轨的兵马抗衡,尤其是朱棣手下的百战强兵。
吴华眼见大势已去,只能挥刀自杀,可就在他举起左臂的刹那,朱高煦从马背上跳下,一刀猛劈,将他的左臂也砍下来。
吴华连退三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失血严重,丢了双臂,他已经奄奄一息。朱高煦冷笑,“你想这么死了?做梦吧!军医官,快给他止血!”
朱高煦得意洋洋,跑到了柳淳面前,夸口道:“师父,弟子的刀法还不错吧?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个姓吴的?”
柳淳吸了口气,微微摇头,“只怕没机会了。”
朱高煦不解,这时候赶过来的两个军医已经把吴华抱起来,可是从他的嘴角流出暗黑色的血液,还带着淡淡的臭味。
这家伙咧着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我,我是锦衣卫大,大都督,我,不会,死在,蝼蚁之手!”
一句话说完,吴华大口喷血,他的身体已经没有多少血水可喷,但是两只眼睛居然努了出来,从口鼻耳朵,一起流出黑血,当真是七窍流血,惨到了极点。
朱高煦看得深吸口气,脸色骤变,既愤怒又惊讶,半晌道:“真是个亡命之徒!”
柳淳点了点头,“当年蒋瓛留着他,也不是没有道理!”有些话柳淳不能再说了,吴华之所以能活着,其实也跟朱元璋的手下留情有关系,柳淳要改造锦衣卫,谁知道会不会成功,万一不行呢,所以朱元璋留下了一个希望,也就是吴华。
事实证明,锦衣卫的确是一条凶狠的好狗,只不过这条狗是会反噬主人的,必须小心才是。
吴华死了,剩下的锦衣卫悉数毙命,原来在他们的嘴里,都有一颗毒囊,里面装着最毒的鹤顶红,吴华这家伙对自己狠,对手下人也狠。
只不过他最多也就是让朱棣和柳淳感慨一下罢了,真正重要的是那具尸体!
“王爷,已经烧焦了,辨不出面目,不过在身上带着这个。”
朱棣接过来,是一方玉印,他递给了柳淳。
“这是朱允炆的。”柳淳一眼就认了出来,皇帝不光有一个传国玉玺,事实上还有许多私人的印章。
比如柳淳手里的这个,是用顶级羊脂玉琢磨出来的,朱允炆平时练字作画,遇到了满意的作品,就会用上这一方印,然后收藏起来。
有这个贴身之物在,或许就能确定朱允炆的身份了,他死在了火中……
真的是这样吗?
朱棣和柳淳都不是好糊弄的,很快,有人跑了过来,带来了一个妇人和一个孩子,妇人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的样子,容貌也是极为出众,只不过她神色太憔悴,眼神迷离,仿佛受了什么刺激。
那个小孩子倒是粉嫩可爱,紧紧依偎在女子的身边,想哭又不敢哭,别提多可怜了。
这对母子不是别人,正是朱允炆的皇后马氏,还有太子朱文奎,小家伙去年被册立为太子,今年刚刚四岁而已,孩童何辜啊!
朱棣咳嗽了一声,“马氏,你看此人,可是朱允炆?”
马氏扫了一眼面前的焦炭,眼睛突然瞪大,直勾勾看着,半晌,马氏狂笑,真的和疯子差不多,又是跳,又是叫,把小孩子朱文奎都弄倒了,她竟没有察觉,还是柳淳伸手,把朱文奎揽到了怀里。
柳淳不是圣母病发作,不管怎么说,朱文奎身上流淌着朱标的血脉,对死去的懿文太子,柳淳是怀着歉意的。
因此他会保朱标一脉的骨肉,但是也仅仅是抱住他们的性命而已,如果非要自己作死,那就没人能帮得了了。不过一个四岁的娃娃,恐怕朱棣也不会太在乎吧!哪怕他身为太子也不行,因为朱棣已经很明确了,他要继承先帝的法统,朱允炆根本是伪帝,不会被承认的。
马氏发了一阵疯,可渐渐地,她眉头皱了起来。
不对!
还是不对!
这个朱允炆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是大体轮廓还能看得出来的。比如朱允炆因为日夜忧心,他的身体十分瘦削,因此显得前胸凹陷,肩头微微前探。
平时上朝,他努力挺直,但是下了朝,就原形毕露。
可这具黑炭呢!虽然高度差不多,但身上的肌肉扎实,肩膀很厚,尤其是一些残存的皮肤,甚至能看出这个人应该很黑,筋骨也算结实。
朱高煦看了半晌,突然道:“父王,孩儿有个办法,将他的肚子剖开,取出他的胃,检查食物,看看他吃了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朱棣眼神怪异,这是自己的二儿子吗?他的想法还真是特别啊!
朱高煦还真是说干就干,抽出匕首,就要现场来个解剖。柳淳突然有点后悔,他不该教朱高煦这些的,看他轻车熟路的样子,也不知道开了多少大体。
就连朱棣都有点接受不来。
“你先退到一边,不要添乱。”
朱棣深深出口气,沉吟片刻,低声道:“他们来了?”
柳淳转身瞧了瞧,“应该到了。”
果然,有一群官员,从外面小跑着走了进来,为首的人并不陌生,正是黄子澄。
朱棣围攻京城的时候,黄子澄病得严重,并没有临朝,他也是为了军事部署的失败,在家里闭门谢罪。
如今方孝孺死了,朱棣攻入了京城,原本鄙夷黄子澄的那帮人,又把他推了出来,有些事情,还是要有人来顶罪。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撺掇陛下削藩的人就是你,今天你老小子必须站出来,替我们挡灾。
黄子澄穿着绯红的官服,束着玉带,来到了朱棣面前,他还在犹豫,是不是要下跪,其他人已经默默跪倒一大片,果然是铁骨铮铮,说跪就跪!
黄子澄本就身体虚弱,此刻也被逼着,不得不双膝微曲,想要跪倒。
哪知道朱棣竟然伸手,抓住了黄子澄。
“别跪了,你也并非本王的臣子,就当是给你最后的体面吧。来人,给黄子澄准备个座位。”
果然,有人抬着椅子过来,让黄子澄坐下。
朱棣也坐在一把宽大的椅子上面,他的身后就是熊熊燃烧的奉天殿,大火还在继续。
“黄子澄,事到如今,你有什么想说的,只管说吧,说完了,就会有人送你上路!”朱棣毫不掩饰,“你是本王必须要杀的奸佞之一,没人能救得了你!”
听到了这话,黄子澄居然如释重负,松了口气,脸上还多了一丝光彩。
“燕王坦荡,老夫佩服,让我能在临死之前,说一说心里话,更是天高地厚的恩德。黄某感激不尽,要说我最想说的……”黄子澄深深吸口气,突然抡起巴掌,狠狠扇自己的嘴巴子。
一掌打下去,五个清晰的手印,半边脸就肿了起来。
他盯着自己的左手苦笑,“剩下的一巴掌,先不打了,不然就说不清话了……老夫佷啊!我恨我自己,我也恨你们!”
黄子澄突然一转身,对着身后的那帮还跪在地上的人,呵斥道:“尔等此刻跪在新君面前,你们不惭愧吗?”
“你们这些人,利欲熏心,自私自利,落到了今日的地步,难道不是你们造成的吗?”黄子澄大声叱问。
这时候在场诸公,也都抬起了头,盯着黄子澄,尤其是暴昭,他猛地站起,冲着黄子澄呵呵冷笑。
“姓黄的,你还有脸指责我们?难道不是你庸碌无能,屡次谏言不当,致使内忧外患,难以收拾……陛下也是偏听偏信,才落了今日下场。黄子澄,你误国误君,十足奸佞小人,你还敢指责我们吗?”
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指责,霎时间,奉天殿前,仿佛回到了昔日廷议的盛况……朱棣点手,给柳淳也弄一把椅子过来,他们一起看好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25章 真正的遗诏
这帮建文旧臣还真是斗志昂扬,愤怒的气势,在空中化成一匹匹咆哮的骏马,龇牙咧嘴,彼此嘶鸣,恨不得把对方给活活咬死!
朱棣和柳淳互相看了看,还能说什么,要是再有一把南瓜子就完美了。
暴昭毫不客气,指着黄子澄,“都是你,鼓动陛下削藩,结果酿成了大祸,这些年,你接连出馊主意,害得兵败将亡,丢城失地,到了今天,你还把责任推给我们,你算什么好汉?”
黄子澄冷笑,他身体不好,声音不高,可说出来,却是字字诛心。
“我若是英雄好汉,早就杀了你们了。”黄子澄鄙夷扫视,自嘲一笑,“当年我在北平,就受到了教训,后来又在苏州,目睹了银行崩溃的场面。说起来,我能重返东宫,还幸亏有柳大人帮忙。”
“可到了东宫之后,黄某就变了,我想着,不管怎么说,这天下乱不了,百姓有口饭吃,也就是了。士农工商,我能高高在上,荫庇子孙,福泽后人,也就死而无憾了。什么变法,什么新政,我没有兴趣。”
“正因为如此,我被齐泰、练子宁、景清等人拉着入伙。当然了,还有你暴昭,,对了,还有陈迪,还有不少人。”
“还记得当年吗?咱们约定,第一,要推太子殿下继位,第二呢,要消灭科学,维护理学的地位。”
“后来太子死了,又变成辅佐太孙,当时你们何等高兴啊!说什么太孙年幼,更加容易听信我们的话,只要等太孙继位,一切都顺理成章……”
黄子澄越说越吓人,他把当年所有的事情,一股脑掀了出来。
虽然这些事情不涉及朱标之死,但是杀伤力也是无比惊人。等于把这些以君子自诩的家伙,给剥了个精光!
“黄子澄,你胡言乱语,你就不怕下十八层地狱吗?”
“哈哈哈!”黄子澄仰天大笑,“我本来是可以当个人的,甚至可以当个大丈夫!可惜,我心志不坚,走到了今天,是我咎由自取。黄某本就该下地狱,难不成,我还要把一肚子话,说给那些小鬼听吗?”
“变法开始之后,你们这些人就上蹿下跳,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当年吕平的事情,就是你们抛出来的。你们口口声声,说是忠于太孙殿下,可遇到了危机,却拿太孙殿下的舅舅出来挡灾,你们哪里是忠臣?对了,还有定远侯王弼,他是怎么死的?吕氏从太仓弄出了粮食,她可没给吕家一粒米啊!换了钱,不都是拿出来,供养你们这些人了。”
黄子澄仰天大笑,“她知道太孙殿下储君之位不稳,就想着拉拢人手,可拉拢人需要花钱啊,她就打了太仓的主意,当然了,没人告诉她,一个妇人也想不到这些。”
“太仓的粮食换了钱,给你们盖书院,修老宅,帮着你们刊印文章,举行文会,结交名士,只要你们能替太孙宣扬,说太孙的好,吕氏就心满意足了。她以为自己的做法,能保住儿子的储君之位。只可惜啊,她不知道,先帝何等英明,岂会被她蒙蔽!”
黄子澄还要往下说,这一刻暴昭和陈迪等人再也听不下去了。
“黄子澄,我要掐死你!”
他们俩扑过来,仿佛要把黄子澄给生吞了。
很可惜,还没等他们动手,朱高煦就探手把两人的领子给揪住了。
“不要脸的东西!你们面前的是燕王,不是朱允炆那个蠢货!”
这俩人浑身一颤,慌忙跪倒,冲着朱棣不停磕头,脑门都磕得肿了。
“王爷饶命,王爷饶命啊!”
朱棣打了个哈气,仿佛刚睡醒似的,“怎么?继续说啊,比戏台上还有趣呢!柳淳,你怎么看啊?”
柳淳笑道:“我现在很后悔。”
“后悔?”
“对啊,没请罗贯中过来,要是他听了,肯定会回去修改三国的……毕竟老罗的想象力,也比眼前的现实差远了。”
这俩人一搭一唱,把在场的建文旧臣说得无地自容。
暴昭汗流浃背,他突然用力磕头。
“燕王殿下!罪臣有肺腑之言,要上奏殿下!”
朱棣把手一伸,做了个动作,请开始你的表演。
暴昭酝酿了一下情绪,用力磕头,涕泗横流,“殿下,历来宫中之事,就会成为民间的把柄。昔日宋代就有关于斧声竹影的传言,民间传的会声会影,赵宋王朝,颜面尽失,成了千古笑柄。”
“如今黄子澄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这些话若是传出去,让民间知道,势必会添油加醋,肆意捏造,更有居心叵测之徒,会借此攻击大明皇室,混淆视听。总而言之,对殿下的颜面十分难看。罪臣死不足惜,只是恳请殿下,能够体察其中的厉害,不要因小失大啊!”
暴昭觉得他这番话,绝对能打动朱棣。
道理很简单,朱棣已经进了京城,朱允炆别管是死是活,反正有一具尸体摆在那里,足以给天下一个交代。
朱棣登基在即,他就要成为天子。
所谓当家不闹事,现在的朱棣,已经不是一个困守一隅,随时有灭亡风险的反叛藩王了。他现在是准天子,当然要学会用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黄子澄说的这些,涉及到了先太子朱标,涉及到了太子妃吕氏,涉及到了朱允炆,涉及到了朱元璋!
朱棣作为老朱的儿子,难道忍心让人肆意编排先帝呢?忍心看老朱家颜面扫地?
任何人都会选择压制这些声音,历朝历代,皇家的丑事比比皆是,总而言之,能糊涂就糊涂,能瞒着就瞒着,天大地大,皇家的体面最大。
别说皇家,就算普通百姓,修订家谱的时候,还要尽量往祖宗脸上贴金呢,这是人之常情,暴昭不信朱棣不懂。
只要采纳了他的意见,就等于在新君眼里,有了价值。这样的话,他就能保住性命了。虽说犯错了,可也不一定就彻底一败涂地。
要知道魏征不也是先跟着建成太子吗,后来到了唐太宗手下,还成了一面镜子呢!假如自己有机会变成魏征一般的名臣,也算是不错。
毕竟朱棣要收拢人心,千金买骨,他暴昭还是有机会的。
这家伙充满了幻想和期待,等着朱棣的裁决。
半晌,朱棣突然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柳淳,你有什么感触吗?”
柳淳两手一摊,“我是无话可说,自愧弗如。”的确,柳淳有种想吐的冲动,他不会随便责怪一个降臣。
比如说平安,他投降了朱棣,柳淳就很理解,相反,还很欣赏。
再比如吴华,虽然柳淳恨他,但是他死得干脆,也是有那么几分壮烈。
可是轮到了这帮文臣,柳淳就不想说什么了。
他们比起那些“水太凉”的徒子徒孙也差不了许多。
所谓清流,多数人根本不在乎家国天下,他们想的只有自己,自私自利,贪财贪名,说实话,让这帮东西活在世上,简直浪费粮食。
不过在大开杀戒之前,还有些事情要弄清楚。
柳淳缓缓走到了黄子澄的面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都讲出来吧!”
黄子澄看了眼柳淳,深深叹口气,“柳大人,你说当年我要是跟着你,会如何呢?”
柳淳不客气道:“黄大探花,你就别多想了,跟着我又能如何?刘三吾老大人死在天牢,唐韵也死了,还有我的门人弟子,颠沛流离,被人陷害,几乎丧命。你跟着我,要吗也是受尽苦难,要么就变节背叛,还会有第三种结果吗?”
黄子澄愕然,他笑了,“果然,我黄子澄活该如此啊!柳大人,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当年先帝的确留下过遗诏……只可惜,被我和齐泰抢先进宫,给掉了包!”
:。:
………………………………
第526章 你来当衍圣公吧
黄子澄亲口招承认,先帝遗诏被更换了。
这句话说出,可谓是石破天惊,把所有人都给惊呆了。坦白讲,古往今来,有多少皇帝的遗诏是真的,很难说清楚。
毕竟不管多么勇猛的老虎,死后也会任由苍蝇蛆虫在身上飞舞爬行。
貌似所有的英雄,鲜有例外。
其实很多人平时也在私下里议论,说朱元璋的遗诏有问题,可毕竟是捕风捉影,无关痛痒。此刻当事人却站出来承认,主动告诉对手,遗诏有问题!
这下子朱允炆统治天下的所有根基依据,荡然无存,追随朱允炆的一班臣子,全数是乱臣贼子,甚至是篡改遗诏的帮凶。
要知道这帮人当中,不乏想一死了之,搏一个忠名的疯子。但若是像黄子澄所讲,那可就好玩了,跟着朱允炆去死,不但得不到忠烈之名,反而会成为笑柄,傻瓜,奸佞……
因此很多朝臣怒视着黄子澄,恨不得把他给彻底撕碎,一口一口吞下去。
只不过这帮人注定没有机会了。
朱高煦紧紧站在黄子澄身边,谁敢过来,他立刻击杀,绝不会客气。
暴昭、陈迪,还有许许多多的建文旧臣,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只能怒视黄子澄。
黄子澄突然哈哈大笑,眼中含着泪道:“你们在左顺门,打得方孝孺吐血,还说他是奸佞……这两年多,他一心谋国,提出了多少谏言,结果都被你们给拦住了,你们拼命扯他的后腿,反过头,把奸佞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你们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
“事到如今,还不如就破罐子破摔,老夫愿意拿九族性命,一世英名,跟你们拼了!”这一刻,黄子澄当真像个疯子,他须发皆乍,额头青筋凸起,怒视着在场所有文官。
“你们知道老夫如何看你们吗?毒瘤,渣滓!祸国殃民,乱臣贼子!你们才是最大的窃贼,最无耻的狈!你们现在想跟着新主子,继续荣华富贵,做梦去吧!老夫要跟你们同归于尽,来吧,让咱们一起死!”
“等我们都死了,天下也就会更好了!哈哈哈!”黄子澄的笑声,让人战栗!
从进入东宫以来,他的心里就憋着一股怨气,一股难以发泄的怨气。他在北平吃过大亏,在苏州开过大眼界……他知道该如何治国,可他又没有勇气跟身边的无用腐儒切割。
也舍不得不顾一切,投身变法。
留在东宫这边,跟着朱允炆在腐儒的泥潭里挣扎,结果就是空有举国之力,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
说什么都没用了,他们的确该死了。
败得彻彻底底,败得一无所有。
如果说,他们还能有什么作用的话,恐怕就剩下赶快去死,把位置留给更有用的人,这才是他们最后的救赎!
朱棣微微眯缝着眼睛,他以先帝祖训,万民之心为名,起兵靖难,打入了应天,其实朱棣已经赢了,赢得很彻底。
黄子澄的话,只是解决了最后一点白玉微瑕罢了。
可越是如此,就越要完满。
朱棣看了一眼柳淳,君臣两个交流意见,都微微点头。
朱棣道:“传令,将他们暂时囚禁于锦衣卫衙门,妥善照顾,等待彻查。”
朱高煦急忙带着人,把黄子澄等人带下去,另外又根据事前拟定的名单,在京城大肆搜捕,一共有三百多人,悉数被抓。
数量不算多,但针对性非常强。
这里面有东宫旧臣,有勋贵子弟,有朱允炆登基之后,提拔的新贵。总而言之,朱允炆这个集团,已经被彻底连根拔除。
当然了,在泥土里还会残存一些须根,但是已经无关紧要了。
皇宫三大殿悉数烧毁,朱棣也没有住在皇宫,而是选择了东宫。
这个安排十分有趣,按照先帝真正的遗诏,他朱棣才是真正的储君,他继承天子之位,顺理成章,如今起兵靖难,不过是拿回属于他的东西罢了。
“柳淳,我已经下令,不日赵勉,茹瑺等人就会进京,世子和王妃也都会来,还有我的那些兄弟藩王,他们也都会赶来。我准备彻查朱允炆一党,把他们一网打尽!”
柳淳点头,“王爷大气魄,臣五体投地,或许早就应该如此了。我们要推行千年未有的变法,就该将这些人,彻彻底底一网打尽,打扫出一片晴朗乾坤,才好王爷施展胸中抱负,开创前所未有的霸业,成就千古一帝……”
“停!”
朱棣伸手打断了柳淳,没好气道:“你先别给我灌迷魂汤了。我恨不得立刻就去调查案子,可我现在能抽得出功夫吗?还千古一帝呢,你瞧瞧我现在接了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吧?”
朱棣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的大明江山,如果要找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乱”,如果再加一个字,或许就是“烂”,真的,整个情况已经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
北平那边大搞以工代赈,本来就勉强维持,现在又支持大军南下,已经严重透支民力,急需调整。
而朱允炆这边,那就不用说了。
首先,皇家银行崩溃,整个货币体系瓦解,应天、苏州、杭州、扬州、松江,这些地方,多达几百万的市民,在货币崩溃之后,面临着饥饿的折磨,如何尽快恢复秩序,重整货币,让这帮人吃饱肚子,成了重中之重。如果短时间没有缓解,朱棣的下场不会比朱允炆好到哪里去。
另外在淮安还有三十多万南朝的兵马,没有归顺,在应天,有二十万禁军,另外在福建,在广东,江西,湖广,还有大批的人马。
除了正规兵马之外,还有乡勇民团,多如牛毛。
尤其要命的是,随着厘金权力下放,地方有兵有税,虽然没有形成藩镇割据,但是草头王一大堆。
地方上,士绅大族,或是霸占几个乡,或是占据半个县,形成了一个个的堡垒,想要彻底铲除,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心思。
而最关键的是朱棣手上没有多少人可用了。
真的!
就是没人可用了。
这么大的国家,需要多少官吏才能支撑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是接收了朱允炆留下的官僚体系的,除了一些领头的被朱棣干掉之外,其余人多数都留任了,甚至还混成了几朝元老。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靖难之役的真相,从一开始就扭曲了。这帮文官总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替已经殉道的同伴,擦胭脂抹粉。让这些人变得光彩,也等于给自己脸上贴金,有谁愿意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呢?
这些事情朱棣是清楚的,可他手上没有人才,不得不认命……而这些旧臣,许多又聚集到了朱高炽的身边,重演了一次朱标和朱元璋的故事……只不过在这个二点零的版本中,朱高炽活过了朱棣,而且他的精明也远胜朱标,能从容驾驭文官。至于朱高煦,他有朱棣的心,却没有朱棣的命,只能凄惨收场。
但不可否认,朱棣之后,再也没有皇帝能斗得过士大夫了,
所谓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既是事实,也是无奈啊!
倒是当下的朱棣,和历史上的情况大不相同。
他已经彻底掌握了大义名分,再也不是篡位夺权的天子。
而且柳淳代表了一大批的变法文官,他们坚定站在了朱棣一边。
尤其重要的是,民间动起来了,最底层的百姓动了,虽然不是全面的,但是从北平,到山东,再到江南,这些百姓不是加入靖难的行列,就是支持同情靖难。
这些力量赋予了朱棣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能够挑战庞大的士人文官系统,而不至于向他们妥协投降,
“王爷,臣觉得我们会赢的。”
朱棣翻了翻白眼,“这不是废话吗?本王什么时候输过?”朱棣目光深邃,缓缓道:“当下三大要务,恢复秩序,清算前朝,还有——要安抚有功之臣,这么多事情,千头万绪,我能完全仰仗的,唯有你一人了。”
朱棣突然笑道:“我有个想法,我打算封你为衍圣公!”
柳淳正准备跟朱棣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创业呢!哪知道他冒出了这句话,弄得柳淳整个人都不好了。
“王爷,咱们别开玩笑行不?我可不是孔家的人!”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