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点头,他先伏身,请朱允炆站起。

    而后笑道:“殿下,臣所言之变法,其实不是变陛下之法,而是变秦汉以来,绵延两千年的成法。”

    朱允炆更加困惑,“先生,既然绵延两千年,那为何要改呢?”

    “哈哈哈!”柳淳轻笑,“当然是为了大明千秋万代!因为历代以来,皇权难以深入乡下,朝廷缺乏对百姓的真正掌控,以至于盛世不过三百年,大明要打破这个怪圈,自然要进行彻底的变法。”

    朱允炆似有所悟,可又疑惑道:“先生,弟子还是不太明白,所谓一乱一治,盛衰循坏,这是自古以来的天理,如何能以人力抗衡?身为天子,也只能修德爱民,尽力延长国祚,如此,便是仁君了。”

    柳淳道:“殿下,你这话又问到了关键之处,为什么会有治乱循环,盛衰交替。臣以为固然有天命在上,可归根到底,在于土地的兼并,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围绕着土地在打转转。臣觉得这次订立皇明祖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土地所有!严厉杜绝兼并!从根本上,解决士绅借着土地牟利的可能!”

    朱允炆越发惊讶,“先生,你有什么打算?”

    “清丈田亩之后,把丁银计入田赋,如此一来,一块地固定有多少税赋,就确定下来。这块地可以买卖交易,但税赋不变。也就是说,士绅兼并土地越多,负担的税赋就越重。而且还可以设置一个上限,比如超过一千亩,就需要负担成倍的田赋,三千亩,再翻一倍!如此一来,即便有人还愿意兼并土地,也没有什么,只要能负担得起田赋就是了。”

    柳淳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朗声大笑,“柳淳,真有你的!这一招果然够狠啊!不过朕觉得很不错!朕看你们在长沙的议论,就提到了这一点。你果然打算这么办!”

    柳淳忙道:“陛下,不是臣打算,而是陛下有没有魄力如此作为了!”

    老朱含笑:“你小子敢跟朕用激将法了?告诉你,朕没有什么不敢的,抑制兼并,让大明国祚绵长,朕无所畏惧!这一条,一定要写在祖训里,而且要告诉所有子孙,谁敢破坏,绝不轻饶!”

    诚然,柳淳的办法还是没法真正一劳永逸,毕竟百姓繁衍生息,人丁增加,土地还是会不够用,但是却遏制了大地主的出现,最大限度保留了自耕农。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底盘,也就是国家的根基。

    所谓自耕农,其实可以算成小土地所有者,而小土地所有者又能归入小资产者的行列,勉强可以和小资中产划上等号。而众所周知,要想社会稳定,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所谓的理想的纺锤型社会结构,中间大,两头小。

    这套理论从外面引进来,立刻就变得高大上了。

    其实放在古代,有土斯有财,历代抑制兼并,不就是为了保护中间的自耕农吗!也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多数。

    而土地兼并又是什么,不就是极少数人,变得超级有钱,而绝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佃农,流民,也就是从橄榄形社会,变成了哑铃型社会……然后底层承受不了,揭竿而起,改朝换代。

    说起来,我们漫长的历史,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可以汲取,读通了五千年的积淀,回过头再看那些外来的东西,真的没有什么高深可言。

    柳淳陪着老朱,在御菜园行走,谈了许多许多,整个皇明祖训的框架就已经出来了。朱元璋是很满意。

    “允炆,皇祖父把柳淳派给你当师父,就是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所谋者,深合朕意。你要多听柳淳的意见,他是没有那么多私心的!”

    被老朱当面夸奖了,柳淳还有那么一点意外,这还是那个成天骂他的老朱吗?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朱元璋用力哼了一声,“你小子是不是皮子紧了,非要朕骂你才舒服!是吧?”

    柳淳忙摇头道:“臣,臣只是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那你就好好干活!回头把祖训给朕拟好了,送到宫里。”

    “臣遵旨。”柳淳又道:“陛下,臣独自一个人,怕是难以胜任,不知道臣能不能找几个帮手?”

    “你只管找就是了。”老朱没有迟疑,很快同意了。

    柳淳冲着朱允炆笑道:“太孙殿下,齐泰齐师傅,为人谨慎小心,做官以来,从不出错,此人倒是拟定祖训的不二人选!”

    “是,是吗!”朱允炆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既然先生说了,那就不会错,回头我就去告诉齐先生,想来他也会欣然同意的。”

    朱允炆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波澜汹涌,跟烧开的锅似的……莫非说,柳淳已经知道齐先生帮了自己许多,要对齐先生不利?

    可他也不该让齐先生参与草拟祖训啊,柳淳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允炆迷茫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27章 告密者齐泰

    先生,你看该如何是好?”

    朱允炆吞吞吐吐,把修订皇明祖训的事情说了一遍……只见齐泰面色凝重,阴沉得能滴下水,朱允炆心中惶恐,又问道:“先生,此中莫非有什么谋算?”

    齐泰不屑一笑,“殿下睿智,当前变法操之谁手?”

    “自然是柳……先生。”朱允炆咧嘴苦笑,他曾经有一段跟柳淳修复了关系,但是随着诸位师傅进入东宫,他跟柳淳之间,似乎越发疏远。

    但问题是皇祖父却偏爱柳淳,在御花园言谈之间,有意把柳淳作为辅政大臣留给他,这让朱允炆十分不安。

    “殿下,事情昭然若揭了,柳淳想借着祖训的名义,逼迫殿下在登基之后,继续推行他的变法!”

    齐泰用词很讲究,一个“他的”就把柳淳跟朱允炆区分开了。

    朱允炆沉吟道:“齐先生,皇祖父对柳先生的变法,非常推崇,我以为若是能成,也未尝不可啊!”

    齐泰轻笑,“殿下,柳淳此人算计精深,智虑过人。他借着变法之机,安插亲信,培植党羽,甚至连孔孟二圣都不放在眼里。倘若让他掌权,外结藩王,内有锦衣,勋贵,朝臣,皆为之所用,臣……真是不敢想象啊!那时候柳淳就是曹操,就是王莽,可以随时行废立之事啊!”

    朱允炆打了个冷颤。

    他觉得齐泰的话很有道理,不要讲什么变法不变法的。光是柳淳掌握的权力,就让他感到了惶恐不安。

    “齐先生,柳先生还荐举你去协助草拟祖训,我,我看他还是有心跟先生修好的。”

    齐泰摇头,“殿下,这就是柳淳阴险的地方,他让臣过去,无非是想败坏臣的名声罢了!”

    “那,那先生还去吗?”朱允炆关切道。

    齐泰沉吟道:“臣势单力孤,如何能跟柳淳抗衡?臣只有勉为其难了,不过请殿下放心,不管多难,臣都会挺过来,都会等到殿下能够扭转乾坤的那一天!”

    朱允炆越发悲观,“先生,已经拟定了祖训,变成了金科玉律,我,我怕是无能为力啊!”

    齐泰哈哈大笑,“殿下勿忧,柳淳这是枉费心机。就算变成了祖训又如何?只要殿下能坐上龙椅,殿下就是头上的天,人力又如何逆天呢!”

    朱允炆苦笑道:“先生莫要夸奖,我现在惶恐不安,生怕皇祖父会改立储君,那样的话,我,我就……”

    “殿下!”

    齐泰急忙捂住了朱允炆的嘴,“殿下,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啊!”齐泰压低了声音道:“殿下只要不出错,陛下就不会改立储君,毕竟陛下老了,承受不起折腾。至于柳淳那里,臣等,还有朝廷的忠义之士,都会站在殿下这边,柳淳此番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他会惹祸上身的。”

    朱允炆点了点头,心疼道:“先生,孤心乱如麻,只有请先生替我支撑大局了。”

    “殿下放心吧!”

    ……

    东宫这边,愁云惨淡,商量着对策,柳淳却想说,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至少他玩的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只要修订了皇明祖训,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拿到了大义名分。

    即便真的像历史上一样,爆发了靖难之役,柳淳也不用怕了。

    朱棣一直深受篡位夺权的困扰,这个恶名是他无法洗刷的包袱。

    假如朱允炆违背了祖训,而朱棣站在维护祖训的立场上,起兵靖难,那就是名正言顺了,而且手握大义名分,朱棣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柳淳已经开始为了老朱死后布局了。

    只不过他的行动十分小心罢了。

    而有一个人,竟然比柳淳还要小心。

    齐泰到了柳淳手下,果然就老老实实编写祖训,半点差错都没有。

    每天早早赶来,晚晚回去,每完成一部分,就交给柳淳过目,不管柳淳叫他改多少遍,都没有半点怨言,那份谦卑恭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假如不是深知这家伙猪队友的身份,柳淳都想收下这个小弟了,用着比别人顺手多了。

    “齐先生,你文笔平实,心思缜密,着实令人叹服,这一次皇明祖训修订之后,我打算向陛下上书,请求陛下任命你为翰林学士,不知齐先生意下如何?”

    见柳淳问自己,齐泰慌忙躬身,“下官唯恐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

    柳淳摆手,“你是太孙仰仗的师傅之一,既然都是东宫的臣子,有好事情,我岂能忘了你!正好,刘三吾老先生升任礼部,把翰林学士空了出来。齐先生担任翰林学士之后,还能肩负草拟圣旨的职责。”

    柳淳笑道:“先生可别小看这一项权力,拟定圣旨,就要了解陛下的心思,就要知道一项政令的前因后果,先生负责圣旨,自然能站在一个高度,审视全局,检讨得失,等到有朝一日,先生也能更好辅佐太子。”

    齐泰生怕柳淳害他,所以从一开始就装孙子。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柳淳居然要提拔他。

    而且诚心诚意,这让齐泰颇为惊讶,难道自己料错了?或者说,自己的演技,已经瞒过了柳淳?

    那可太好了!

    只要柳淳放松了警惕,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齐泰丝毫没有料到,柳淳已经开始炮制他了。

    罗织罪名,捉拿下狱,严刑拷问,屈打成招……那是过去锦衣卫喜好干的事情。

    到了柳淳这里,他的手段已经全面升级。

    朱允炆身边都是什么人?

    和齐泰一样,许多都是书生,生活清苦,全靠着俸禄,艰难度日。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太孙有朝一日能够继位,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柳淳大发慈悲,不用你们等了,我先把齐泰高高捧起来。

    文人相轻,那些人能忍受齐泰爬到他们的头上吗?

    而且齐泰谨慎小心,留在东宫,如何能让他露出马脚……索性,就把他放到翰林学士的位置上,让他享受一下捧杀的滋味!

    齐泰这家伙呢,许是素狠了,竟然被柳淳给骗过了。

    他还觉得柳淳是对他好呢!

    “大人,卑职刚刚听说了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醒大人。”

    柳淳含笑,“齐先生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

    齐泰压低声音道,“柳大人,我从户部那边得到的消息,郁新为了胜过大人的弟子们,他居然暗中准许各地粮长,携带钞币进京,购买粮食,送入太仓,充当税粮!”

    “什么?”

    柳淳大惊,“他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

    开玩笑!

    那么多粮长,要都是跑到京城买粮,岂不是弄得京城粮价飞涨,郁新这是在找死啊!

    “柳大人,是这样的,我还听说历年积存的陈粮很多,郁新应该会以替换库存的名义,抛售一批陈粮,来平抑粮价!”

    齐泰说完,就闭口不言了。

    他的确小心谨慎,不愿意干扰柳淳的判断。

    而柳淳呢,脑筋转动飞快,他现在草拟皇明祖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变法真的有效。

    如果在税粮征收上面,他输给了户部,那变法还有什么意义!

    只是像郁新这么干,真的会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抛售陈粮,平抑物价,然后让粮长们购置新粮,送入太仓……不对啊,这些粮长会这么老实吗?要知道京城的粮价可比其他的地方贵多了,粮长可是不会吃亏的。购置新粮?笑话!买最便宜的陈粮还差不多!

    柳淳突然用力一拍桌案,大笑道:“齐先生,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立了大功!翰林学士委屈你了,应该给你更高的官位才是!”

    齐泰突然被柳淳弄得毛毛的,他觉得郁新的办法,几乎无懈可击,告诉柳淳,只是不想柳淳输得太惨,可听柳淳的意思,难道还有破解之法?齐泰突然害怕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28章 愤怒的户部尚书

    “名德兄,你怎么能把这件事情告诉柳淳啊!”

    练子宁忍不住埋怨道。

    此刻聚集在太孙身边的文臣,也分成了几部分,似乎抱成小团伙,是文臣最喜欢的事情。其中包括六元黄观,他因为跟柳淳走得太近,并不是传统文臣待见,但由于六元祥瑞的身份,还是有几个狐朋狗友。

    比黄观强一点的就是黄子澄。

    这位也被柳淳坑过,但是他在苏州任上,还算有些政绩,加之早年追随朱标,资格很老,因此也聚集了一伙人,包括景清、暴昭等人。

    至于第三伙人,那就厉害了,是以齐泰齐师傅为主,包括工部侍郎练子宁,礼科都给事中铁炫,甚至还有礼部左侍郎陈迪。

    他们这几位很明显,都是清贵出身,在朝中有些权力,但是又没有独掌一面,属于那种雄心勃勃,想要往上冲的那一类。

    自从齐泰被柳淳叫去修皇明祖训,这几个人就时常凑在一起,商量对策。

    齐泰闷声道:“我把郁新的事情透给柳淳,一来是让他减少对我的猜忌,毕竟柳淳大权在握,跟他明着斗,太过危险了。”

    “那你就把郁尚书给卖了?”铁炫脾气耿直,说话很不客气。

    齐泰好面子,哪里听得下去,“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一心为了殿下谋划,几时想过自己,你,你简直丢了读书人的脸!”

    铁炫一听,真是好笑啊,你齐泰出卖队友,怎么能倒打一耙?

    眼瞧着这两人要吵起来,陈迪忙阻拦道:“你们不要吵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们先想想,柳淳会怎么出手!”

    齐泰哼了一声,“郁尚书经验丰富,今年粮税有望达到近八成,是历年最高的,就凭这一点,陛下就不会怪罪郁尚书。我把消息告诉柳淳,也不过是想让他们斗一场罢了!不管结果如何,对我们都是好处。有些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此刻不抓住时机,在等下去就完了!”

    铁炫越听越生气,“齐泰,你不要含沙射影,有本事就直说!”

    “直说就直说,柳淳的门人弟子正在四处变法,假以时日,他们会纷纷还朝,占据要冲。我们不趁着这时候,抢占一些关键的位置,以后太孙登基,我们将如何辅佐太孙?”

    此言一出,倒是让铁炫语塞了。

    包括练子宁和陈迪都陷入了思索。

    是啊,他们现在还是副手,或者中下层的官吏,如果不能抢在柳淳弟子回朝之前爬上去,就很可能跟这帮人竞争。

    “你们想想柳淳手握锦衣卫,吏部尚书赵勉又是他的人,到时候锦衣卫弄出点动静,吏部就能顺势把你们都压下去,给柳淳的弟子铺路,你们难道就没有看出这一步吗?”

    练子宁深吸口气,“唉,名德兄,你虑得是。不只是吏部,还有都察院,那个杨靖也不是好东西,他坐镇都院,压制科道,想发动言官,去对付柳淳,都做不到了。”

    “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借力打力!”齐泰微笑着说道:“郁新操守过人,为官清廉,以他的本事,至少能跟柳淳周旋一些日子。最好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即便郁新被柳淳干掉,他能为太孙登基掌权铺路,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齐泰笑呵呵说着,在座的几位,突然有种汗毛倒竖的感觉……这个姓齐的,是不是太无情了?

    就在齐泰他们商量的同时,柳淳这边,也在商议对策。

    与会的人不多,仅有三个,一个是唐韵,一个是吴华,再有就是柳淳了。

    “大人,卑职以为你的推论是完全正确的。”唐韵先开口道:“我可以很明白跟大人说,这户部的太仓,里面的弊端,绝对不小!如果真的把历年的账目掀出来,户部的官都要砍脑袋。”

    吴华沉吟道:“唐大人,有这么严重吗?我记得当初郭桓案的时候,就杀了许多人。近些年,锦衣卫一直盯着户部,他们还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弄出动静来?”

    “哈哈哈!”唐韵朗声大笑,“老吴啊,你们能盯着什么?无非是粮食多少罢了!我问你,新粮跟陈粮能一样吗?每年太仓上报虫食鼠咬的粮食,真的有那么多吗?还有,各地粮食的成色不一样,怎么评定,如何分类,你清楚吗?再有,军粮之中,有给人吃的,也有喂牲口的,知道不,牲口吃的按理说,是要比人好的!可牲口不会说话啊!喂什么吃什么,没法鸣冤告状……老吴,你去军营瞧瞧,这十年来,江南的战马,是不是越来越差了?”

    唐韵的这一连串话,让吴华目瞪口呆。

    作为硕果仅存的老锦衣卫,吴华其实很瞧不起唐韵,他甚至也不认同柳淳的那一套整顿方法。

    他觉得锦衣卫就该狠辣无情,就该杀得血流成河,让人畏惧,让人惶恐,用不着什么专业精明,只是莽就对了。

    可唐韵的这番话,向他揭示了太多的东西。

    原来自诩精明强干的锦衣卫,竟然有这么大的不知道的事情,这帮文官的手段也太厉害了吧?

    唐韵继续道:“大人推论,很有可能有人会以陈粮充作税粮,送进太仓,这几乎是确定的,我现在想的倒是京城的粮价,能不能平抑下去,我看郁新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说到了这里,就把目光落到了柳淳的身上,剩下的事情,就要看大人如何裁决了。

    柳淳轻笑,“齐泰把这事情捅给我,他没安好心,户部当然该查,可我也不想当齐泰的打手,帮他借刀杀人。这事情,还真有些不好办。而且我是打算让变法革新的力量,光明正大击败原来的保守势力,让他们实实在在明白,原来的东西是错的。”

    唐韵笑道:“大人,卑职算是看出来了,大人做事,光明磊落,比起那些以君子自居之辈,要强多了。可现在这个情况,恐怕难以两全其美。卑职的意思,干脆直接攻下户部这个堡垒!大人掌握的力量越强大越好!咱们锦衣卫都听大人的调遣。”

    吴华也跟着点头,“是啊,大人下令吧,卑职立刻就去清查户部,让他们人仰马翻。”

    柳淳还是没有点头,他微微思量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唐韵和吴华几乎等不下去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

    “大人,户部尚书郁新求见!”

    “哦!”柳淳瞧了瞧两个部下,唐韵和吴华也猜不到原因。

    柳淳轻笑道:“那我就去见见郁尚书吧!”

    柳淳笑呵呵到了锦衣卫大堂,郁新已经等在这里,他眉头紧皱,满脸的愁云,见柳淳来了,郁新起身,深深一躬。

    “柳大人,我输了!”

    柳淳更加吃惊了,“何出此言啊?郁尚书,莫不是觉得北平的粮税先送到了京城,就觉得自己输了?不然!北平的情况很特殊,那边以军屯和商屯为主,动辄三百亩,五百亩,相比起内地征税容易多了。而且燕王做事雷厉风行。这些年北平和应天之间的漕运通畅……总而言之,北平赢了不算赢!要其他地方,至少八成的赢了,才算是赢了。”

    目标还真高!

    郁新咧嘴苦笑,“柳大人,不管别人是赢还是输,可我们郁家已经输了!”

    柳淳不解,“郁尚书,你的意思是?”

    “柳大人,我的叔父,还有一个兄弟……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

    郁新眼圈泛红,讲述起经过……原来郁新在金殿上,拿自家作为例子,驳斥柳淳,双方争论激烈。

    等回去之后,郁新就给家里写信,要求家里,务必按时把粮食送入京城。

    为此郁家派了郁新的叔父带队,郁新的一个兄弟跟着。

    出动了好几百人,都是精明强干的,驱赶马车,一路跋山涉水,向京城而来。

    谁知,在路上遇到了大雨,郁家的车队被拦住了。因为郁新催促得太急,雨刚停,郁家人迫不及待上路,结果在经过一片山谷的时候,山体塌陷,上千斤的石头,裹着泥水,滚落下来,瞬间将上百人给掩埋了。

    等过了七天,才把人扒出来。

    郁新的叔父被砸得面目全非,尸体腐烂,只能靠着玉佩辨认身份,兄弟也被埋在了泥中,活活憋死了。

    “唉,我那兄弟,刚刚考中秀才,本来是打算参加南直隶的乡试,结果就死在了路上!”

    听到这里,柳淳也只能道:“郁尚书请节哀。”

    郁新更悲愤道:“柳大人,跟我家乡隔着一条江,同样是大雨数日,那边的粮食就平安运到了京城……我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官府出面,雇佣船只,走的水路,顺利进京。所有人平安无事。这一家之力,如何能比得上一府一州啊!单从运粮进京这一点上,我就输了!”

    郁新攥紧了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追悔莫及啊!

    “这些年下来,郁家以前就死过人,可这一次,我的叔父,兄弟,还有一百多家丁仆人,雇佣的民夫,征用的壮丁,全都死了!”

    郁新激动地咳嗽不停。

    柳淳也没有料到,还没等他出手,这位郁尚书就自己认输了。

    “那个郁尚书请节哀,我这里还有一件事,郁尚书何不让家人带着钱进京。”

    “啊?”郁新吃惊,“柳大人,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我就是觉得,钱比较方便,可以进京购粮啊!”

    “那怎么行!”郁新勃然大怒,“柳大人,你不要说笑,假如人人都不运粮进京,都带着钱来买粮食,那京城有多少粮食,还不粮价飞涨?”

    柳淳眉头紧皱,瞧郁新的样子,似乎真的不知道这事情!

    “郁尚书,你难道就没有一点风闻?有人可是说了,你们户部都准备了平抑粮价的陈粮!这事情有假吗?”

    郁新怒火中烧,“柳大人,绝对没有这件事情,我一定要查清楚,是哪个混账,在背后诬陷本官,我要让他付出代价!”

    顶点


………………………………

第329章 什么叫猪队友

    郁新的愤怒那是难以形容的,他们郁家为了按时把粮食运到京城,死了两个人,还都是他的至亲。人都有这个毛病,总觉得死不到我的头上,虽然以前郁家也死人了,但那是偏房,而且死了人,朝廷也给赏赐了,还挺丰厚,郁新也觉得不错。故此在金殿上,是振振有词。

    可现在他傻了,轮到了自己头上,这个滋味不好受啊!

    如果说仅仅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还有人说他营私舞弊,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郁家都死了两口子了,还吃人血馒头,你的良心呢?

    好歹也是一部尚书,在废除丞相之后,六部尚书,就是大明地位最高的文官了,户部还是六部靠前的部,至少排得进前三的,郁新都想跟人拼命了。

    “郁尚书,咱们先稍安勿躁,我有些事情,想跟郁尚书谈谈。”

    郁新强压怒火,“柳大人,有什么话,只管说吧。这次是郁某输了,我会上书陛下的。”

    “不忙。”

    柳淳摆手,“郁尚书,你我之争,是为了公务,不是个人恩怨……我坚持变法,其实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户部,我不太清楚,为何郁尚书很是反对。能不能借着今天的机会,开诚布公,好好谈谈。”

    柳淳转身,给郁新取了一块小龙团。

    这样的好茶,外面不多了,好在锦衣卫查抄的大官太多了,存货也够丰富,才能由着柳淳浪费。

    郁新喝了两口茶,勉强平复了心境。

    “柳大人,看得出来,你无心害我,那我就实话实说……自古以来,都讲究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陛下登基以来,这一点尤其重视。户部这块,管着全国的户口,田赋,财税,盐税,仓库,还有军饷,俸禄……这些都要从户部支取……事情繁多,任务极重……你提到商税的问题,要怎么征收?前朝是采用包税之法,也就是把某个区域的税,交给商人,尤其是色目商人,让他们去征税!”

    “这帮商人,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现在想征税,或者依旧让商人去做,或者呢,就要户部来负责,可,可户部已经不堪重负,你,你让我如何是好?”

    听完郁新的话,柳淳突然笑了。

    郁新把眼睛瞪起来,“柳大人,莫非本官说错了?”

    “没错,没错!”柳淳轻笑,“郁尚书,你知道这次北平三镇,贡献了多少商税?”

    郁新闷声道:“五百多万贯,这我能不知道?可北平是燕王帮着征税,我户部没有人可用!”

    “那就增加人手啊!”

    “怎么增加?”郁新很傻眼,“这六部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设置,官吏就那么多,我总不能无中生有吧!”

    柳淳不以为然,“郁尚书,说到这里,我不妨多说两句,有很多人都质疑,陛下是开基立业之主,为何还要变法?这个变法,变的是两千年来的成法!革的是历朝历代沿袭的弊政,非是本朝所独有!户部人手不够,官吏不足,该做的事情做不来,这就是不合理,就要改!郁尚书或许还要说,轻徭薄赋,精简官吏,不能让老百姓负担太重……可问题是朝廷有太多该做的事情,就像征粮这件事!”

    “明明是朝廷的责任,为何要交给粮长?粮长能担负得起吗?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郁尚书请想,北平征收了这么多的商税,如果全面推开,这个税会增加多少?那又要增加多少官吏来办这个事情,能不能承担下来,如果行的话,为何不增加官吏呢?”

    “啊!”

    郁新大惊,“柳大人,你是说能增加官吏?你,你有把握说服陛下?”

    柳淳轻笑,“郁尚书,前朝也没有锦衣卫啊!陛下是一代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