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莲思索了一会,方才回道,“我是去年爹爹派人带我去看元宵花灯社火时和家仆走散了,我在街上很害怕,然后有个人和我说是爹爹派来接我回家的,我,我也不知怎地就信了,好像是去年中秋。”想想又道,“爹爹教我写字的时候,叫过我写过他的名字,讳上士下隐?至于家乡,我是姑苏本地人,家在城,在哪条街那条巷我却记不得了,只记得家旁不远处有座葫芦庙。”

    黛玉心里叹了口气,又是家仆又是学字的,想来也当是个中等勤学之家,好好的姑娘却到了那般田地。想来前世里香菱的好学和天赋,也算是家学渊源。明珠纵然蒙尘,也自有其光彩,不必寻常石砾。

    而林夫人先是听到是看花灯时和家人走散,不由瞪了黛玉一眼,心里有些后怕,自己就这么一对儿女,要是黛玉也似这般被人拐走,自己只怕也就要哭死了,推及及人,林夫人对英莲心里更多了几分怜爱。又听她道自己是本地人,不由舒了口气,即是本地人,找起来也便宜些。

    林夫人便道,“既如此,等老爷回来了,我与老爷说明了,既是本地人,想来官衙里也会有备案。你爹爹娘亲只怕也找你找得急坏了。”

    英莲便站起来,恭恭敬敬的一福道,“多谢府上仁德,若非几位,英莲此时只怕已经被卖到外地了,再难见到父母了。”说着便双眼含泪道,“昨儿老爷和姑娘救我时,正是那拐我的人贩子要把我卖到金陵去,我怕去了就真的此生再回不了家了。一横心,就借着汤圆滚出来,那人没注意就跑开了。”

    母女两个听得心酸,厅上不由安静了好一会,又听英莲道,“我之前也偷偷溜出来过一次,可是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问别人葫芦庙在哪,可是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就被抓回去,挨了好一顿打。”

    林夫人便叹道,“可怜的孩子,你放心,我们必会尽力帮你找到爹娘的。唉,想想你爹娘,这么久不见你,真是。要是我这个丫头也出了点什么事儿,我只怕这条命也得交代了。”

    黛玉听母亲说的不吉利,忙嗔道,“娘,你别把甄姑娘说的又伤心起来好不好。”说着又对英莲道,“甄姑娘,我方才听你说是住在什么葫芦庙附近,可是问起路来,别人却都不知道那庙在何处?”

    英莲不解其意,却又怕她误会自己说谎,忙道,“我爹爹虽没带我去过那庙,可是家中奶娘,丫鬟却是常提起的,我,我没有说谎,如我有半字骗人,那就让我,让我再也找不到父母。”

    黛玉忙安抚她,道,“英莲姐姐,呃,我看你似比我大些许,就唤你英莲姐姐了。”见英莲并无其他反应便继续道,“我不是说你骗人,只是我想那葫芦庙是不是只是一个诨名,毕竟一个寺庙唤作葫芦也太奇怪了。若只是诨名,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清楚,别人没听说这葫芦庙的名字也不足为奇了。”说着又向母亲道,“娘,你不也曾说过,外祖家的家庙因为馒头做得好,倒被人起了个诨名叫馒头庵的吗?可是若是不清楚的人,谁又会知道哪里有个馒头庵呢?”

    林夫人想想女儿说的也不错,便道,“既如此,派人去慢慢查访了。”便又对英莲道,“你也不必心忧,我们虽不是什么大家,派几个家仆去查访还是做得到的,你且安心住下便罢。”

    英莲自是感激不尽。

    然而却不想及至晚间林如海回来,夫妻二人私下独处之时,林夫人将这些事情讲与林如海听,却不想林如海一脸惊愕。半天才道,“我确实听说过这个所谓的葫芦庙,可是,去年时候就走水了,整条街都烧得干干净净的。
………………………………

第六回

    虽说林如海早已听闻英莲家附近的葫芦庙走水,已知要找到甄家人不是见易事。只是想到英莲那孩子不过和自家女儿差不多大,已吃了这样多的苦头,若真失了父母,也实在可怜。便还是决意派人去那边询问,毕竟据她所说,那家也是有家有业的,或许虽被烧了宅子,家人却迁到了其他地方也未可知。纵是有个万一,也好寻一两个族人亲戚出来,由林家出面赠些银钱将她抚养长大了,也算是件善行。

    这些林氏夫妇自然不会对两个孩子说,而英莲既在林家暂住,见林家宽敞豪阔,却也不乏江南宅院的柔婉,丫鬟婆子穿着不说极好,却也是暖暖和和的,偶有几个得脸的丫鬟妈妈,如林夫人身边的姚黄魏紫,丁香茉莉,以及林姑娘身边的锦瑟等,也是绫罗绸缎穿着,金银首饰带着,倒比那外头的大户人家的姑娘打扮还好些,虽然年纪小,却也是知道一般的富贵人家,是决计不可能这样富裕的。又听林家的丫鬟说了自家老爷是朝廷官员,前科的探花,便对林老爷能帮自己找回父母深信不疑。因而虽然心里焦急,却也能按捺下性子来。

    却说黛玉,因为偶然而使得故人免遭日后的祸事,心里也大感安慰,虽然也曾想过若是万一自己爹娘也找不到英莲的父母当如何,却也没很放在心上,只觉自己有些杞人忧天,毕竟父亲还在姑苏为官,在本地也是颇有名望。要找一个丢了孩子的人家,还是有地址有姓名的,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难,见英莲苦闷,便也好生安慰,更令丫鬟把自己的套间暖阁收拾出来,邀英莲与自己同住,又一边取了几套自己没穿过衣裳给英莲更换,一边又让丫鬟从母亲那里领了料子让针线房赶制英莲的衣裳。

    而林如海一边让人加紧去寻访甄家人,一边更有公务要事处理,便与林夫人商量道,“我虽派人去寻访,然而这毕竟不是一两日之功,况且朝廷调令虽没下来,然而圣上已暗中下了密旨,令我去了维扬好生当差,等调令一下来,我们就要举家迁往扬州,这孩子只怕也不愿离开姑苏,我们也更不能把这孩子单独留在老宅。我寻思着,若是找不着,不如便把她托付给以前他家的老邻舍,多留些银两。日后若是遇见了父母,也可团圆。若是有个万一,邻舍见是以往的老邻居,我们又留了银钱,他们也未必好意思亏待了他去。”

    林夫人却是想得细多了,虽然另有忧虑,却也无法,只道,“这也是个法子。”又道,“老爷,我早已想过,您去维扬是为了公事,可是家里两个孩子也一同跟着去么?玉儿也罢了,年纪稍大些,我也不很担心,可是哥儿呢,也一同去?他才几个月呢,虽说现时看着身体还好,可是毕竟长途跋涉的,他又小,万一受不住怎么办?”

    见林如海不语,林夫人又道,“我想着,不如我和两个孩子先留下来,等到哥儿长得稍结实些,也经得住长途跋涉了,再去维扬同您团圆。不过,这段日子老爷身边也是要人照顾的,我看不如让孙姨娘和刘姨娘陪老爷去赴任,也好照顾老爷起居,老爷您看如何?”

    林如海沉吟了一会,到底还是摇摇头道,“我宁可许以重金聘个好些的大夫同我们一同上路,也不愿把你们母子三人留在这里。姑苏虽说我林家家乡,可是若是我不在家中,家里只剩你们这些妇孺,教我如何放心。咱们这一支和族里是连面子情也不过是勉强维持,那些族人说是同族,实际上却是巴不得我家绝户才好,要么塞个孩子过来做嗣子,要么就干脆等我死了族里瓜分了我们家产,竟是些虎狼之辈。”说道此处,林如海虽是文士,脸上却是一片森然之气,“殊不知,我便是死了,这一支便是真的亡了,我也宁愿把这些家产捐给朝廷,捐给百姓,捐给寺庙,也绝不留给那些狼心狗吠的伪君子。”

    林夫人听林如海说的可怕,不由呆了呆,勉强道“老爷说什么呢,咱们有儿有女的,怎么会绝户,再说了,您也还年轻,什么家产,什么死不死的,净胡说。”

    林如海收了脸上的肃杀,道,“我已经定了,明儿我就亲自去拜访名医大夫,总能寻到一个愿同我们一起去维扬的。”说着又叹道,“好不容易得了两个孩子,我实在冒不起这个险。”

    林夫人见林如海下定了决心,也不好再有他议,再说虽说更心疼儿女,可是若是留在这里,自家老爷考虑的毕竟更周详些,林氏一族在本地是大族,更是望族,自己这一支子嗣不丰,更与族中不和,听老爷的意思,只怕其中另有玄机。他去赴任了,家里没个支撑门户的男人,纵有几个健仆,若真的是族里发难,怕也无济于事,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领着两个孩子更是是为人鱼肉。到那时,林如海便是得到消息赶回来,怕也是迟了。

    思及至此,不由道,“都是我的不是,若是我能早早的给林家添个哥儿,此时能够撑起门户,也不致如此境地。哪怕有个大些的庶子也是好的。”

    林如海叹道,“这如何怪的了你,我前些年见久久没有子嗣出生,便以为我注定命中无子,已经做好了没有子嗣的准备,不想后来有了黛玉,已是心满意足。那时候便想着,总归是有了自己的亲骨肉,此生足矣。再又有了个儿子,更是意外之喜,此生更是无憾。老天待我林海不薄,我也更不能自己不多加小心,便宜了别人。”

    林夫人见林海说的悲凉,叹了一声,又半是试探半是感叹道,“此时想来,老太太中年寡居,也是不易。”

    林如海叹道,“自然,母亲也是成亲多年才有了我,以为舒了口气,却不料父亲又过了。不过好歹她有个侯夫人的诰命,又常年居住在京,不过那些族人纠缠也实在叫人难办。罢了,罢了,也不说这个了。”

    林夫人便道,“既是决意一家老小皆迁至维扬,那倒是得早些准备了。当年从京城回来本放出去了些世仆,后来又买了些回来,这会子我们要离开,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咱们家的产业大多在京城,这些倒不必再去添减,姑苏这里公中还有五六个庄子并一大片山林,还有七八个铺面,老宅这里也不算很大,纵要留些人手,只怕也费不了许多,若是全跟我们走的话,也怕有些不愿远离故土的,我想着也别勉强了他们索性就放出去一部分人把。,等到了扬州,再添些丫鬟小子进来。”

    林海点头道,“这个你斟酌着处理了就是,至于庄子和林地,就还是照惯例不必去动它。铺子,我们就把人手收回来把,租出去也好,或者折了银票带到扬州,日后在那边添几个铺子,或是庄子。”

    林夫人呆了呆,“全部出手?那那些管事可怎么安置呢?那些大多都是从老太爷那辈留下来的世仆啊。”

    林如海不以为然,“愿意同我们去扬州的就去扬州,日后若是添了铺子庄子继续做管事的。不愿的,就给一笔赏钱,日后买地做个田舍翁也好,拿这做本钱继续做买卖也好,权看自己了。当时在京城的铺面不也是如此处理的?不过那时候因怕还要回京城,大多只是租出去了而已。那时放出的不少做管事的如今也大多有了自己田地铺子也算是享福了,这些人也是看在眼里的。”

    林夫人想想也是,毕竟铺子不比庄子,相对而言,庄子虽有水旱之忧,然而出产多少大致却是有数的,派那老实的管庄子,每年派人巡查一次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可是铺子却是不同,自己做主子的自然是不能经营,要么租出去,每年得个不多不少的租子,要么就只能挂着家仆的名义,俗话说无商不奸,虽说没有那么绝对,可是那做买卖的每日里迎来送往的,眼里看的多了,心里怎么想的谁有知道,在自己面前还好,若是离了主子跟前出了什么小心思,亏钱是小事,只怕他仗势欺人,惹出什么祸事来。

    林夫人便应了林如海所说,然而调令毕竟还未曾下达,也不好开始动作,若被林海同僚听说了,反道林家轻狂。因而虽私底下悄悄的开始收拾起来,表面上却仍是一片风平浪静。便是连寻常家仆也并未察觉,唯有林夫人,说是为了给刚出生不久的哥儿祈福,放归了一大群仆从,其中大多是仗着服侍过老太爷老太太的而有些不大乖顺,只是因为赏了他们日后过活的本钱,一些年纪大有资历的还另给了养老银子,再加之林家人多活少,主子没几个,仆从却是一大群,放出去了不少人,府里倒也没什么变化。
………………………………

第七回

    林家的商铺大多是开在闹市的,因而生意不说极佳却每年也算是一个大进项。猛地要关掉,林夫人却真还有些舍不得,却也是没法子,招了那些管事的来,却不说林家是要迁走,只说是老爷最近打算买些田地,银钱不凑手,因而打算收了买卖,这铺面或是卖了,或是租出去。又问那些管事的有何打算,道是,“若是愿意,买庄子之后去做庄子上的管事也行。若是有不愿的,我这里也在为哥儿祈福,与我说一声,放了你们的身契,还会给你们一些本钱日后过活,要怎么做,也权看你们选择。”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放在那里都是一样的,林家有忠心耿耿的家仆,自然也有更为自己打算的仆从,倒也说不上是什么奸猾,只是说到底,自己的前程还是更重要些的。林夫人放了话之后,这几位管事便有些神态各异,林夫人只冷眼看着,任他们商量。

    不多时,便有个姓周的管事的出来了,林夫人便放缓了脸色,这一个是林家的世仆,自小便在老爷身边当差,为人也算老实,他管事的铺面虽说盈利不多,账却是最清爽的一个。这周管事自身没什么能为,却胜在自小同老爷一同长大,当过老爷的书童,因而也是林夫人最为信任的管事之一。

    此人确实不辜负林夫人的信任,张嘴便道,“老爷夫人怎么决定,奴才便怎么做,若老爷决定收了铺子,那奴才回头就准备出清存货,去庄子也好,在老宅也好,全凭二位吩咐。”

    林夫人很是满意,道,“你且放心,我总是不会亏待忠心的。”说着又望向其他几位管事的。

    那几位管事却大都颇有几分犹豫,其中一个便道,“太太,虽说老爷要置地,却也不必急在一时,咱们家这几个铺面不说经营有道,却也至少盈利颇丰,这会子转出去,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林夫人便道,“这是老爷下的决定,你们有的是林家几辈子的世仆,也有的是京城或是苏州买来的,还有是老太太的陪房的子女。我信你们都是忠心为了林家好的。只是老爷虽说平素温和,似这种有关家业的大事,却是下了决心便不容任何人反驳的。铺子是要么租出去,要么卖出去,通通出手,你们也留心着。若看到好的买家,或是老实的生意人,就来回我。至于,你们,愿意留下来也好,愿意放出去也罢,只要账目交割清楚了,我们林家,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诸人听林夫人这样说,便知绝无挽回之路,只是留下来只怕也不如之前做铺子管事的体面。虽说都是管事,然而庄子上同铺子上却是不同,这买进卖出,油水颇为丰厚,而主人家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也多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算了。可是这庄子却不一样,产量多少都是有定数的,而且做什么手脚也更容易被发觉。倒还不如脱身出来,自立门户。

    在座的大多不过是寻常人,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也并非什么特别护主的。然而过往也曾有过做假账欺瞒主子的,却是当场被发觉,林夫人直接招了人伢子来一家老小被发卖的不知所踪,这一手彻底使那些管事的不敢再做什么大的手脚,纵是多年之后,偶有小偷小摸,或是拿了什么小东西报个损耗,只要数额不是太大,做的不是太过分,林夫人也通常只当不知。

    然而此时诸人要决定是否留在林家,未免有些举棋不定。如林老夫人的陪房,对林家忠心是忠心,可是自家却有个读书的孙子。若是赎了奴籍,日后说不准还能考个秀才举人之类,旧主也是念旧情的,未必不会帮一把,那时候入了仕途,岂不比做个奴才秧子好多了。可是若是没有什么能为的,留在林家做奴才尚且还有口饭吃,离了林家,又没有什么本事,也只好再卖身为奴,说不准反倒还不如此地待下宽和。而为了儿孙后代着想,而下不了决心的也不只这一个。

    更有些,本身虽有意赎了奴籍,然而家中浑家,子女,甚至是爹妈岳父母诸位亲眷都还在林家当差的,未免也拿不下主义。

    林夫人见诸人都不发话了,便开口道,“我知道,你们都是拖家带口的,离不离开林家,消不消奴籍,也是件大事。总之你们先回去把存货清了,账目理顺了,给你们十天时间,把这事考虑清楚,再来回我。”

    诸人皆应是。

    果不其然,十日过后众人,有决定留下的,亦有决定赎了奴籍的。大都在林夫人意料之内,因为是一家老小都放出去的,更有些还加上了兄弟姊妹一类的,说是想买几亩田日后一家人好好耕作的。只要账目无大错,林夫人便也同意了,依言赏了身价银子,有的甚至还额外赏了本钱。

    只是这样一来,再加上因为林夫人上回放人出去大多便是按户清的,因此有不少本在林府当差的人也清出去了,虽说林府下人本就不少,其实并不影响什么。只是人少了,以往分好的差事也要筹划筹划。

    静雍堂里光是正房,便少了七八个丫鬟,却都是三等或是洒扫丫鬟,本来就没多少要紧差事,少了便又从庄子里挑了三四个洒扫的来也就罢了,然而三等的,林夫人却只说日后再补上便没了下文。

    倒是黛玉房里,虽说别的不碍什么,只是莫儿,芩儿连同家人一起放出去了,还有些许叫不上名儿的小丫鬟亦被放出去了。虽说还有锦瑟,芷儿蕙儿这三个,连同那些不入等的丫鬟婆子们,到底还是有些不大趁手,再加上王妈妈的儿子也不知为何,病情越发严重,做娘的也脱不开身。林夫人便索性把自己身边的一等丫鬟茉莉给了黛玉,这样一来,在黛玉房里锦瑟便也退了一射之地。

    至于绿锦堂和庭芳阁,每个姨娘照规矩都是两个三等丫鬟,四个不入等的小丫鬟,每个院子都是两个厨娘,三个洒扫丫头和三个干粗活的婆子。这些虽也被裁撤了几个,却很快就补上了,姨娘们虽说有些嘟囔,却也不敢抱怨。

    再说林家的其他的固产,如那一大片山林地,却是林如海之母传下的,因林如海是独子,所谓的公中,也都是林如海的私产,林老太太的嫁妆便也充作了公中产业。林如海的外祖家也是姑苏人士,与林家是世交,然而两家结亲之时,林如海之父已袭了侯爵,因而其妻的嫁妆便大多安置在京城,唯有这一大片山林地是在姑苏,虽无法耕作,其上的果子却长得极好,每年的收成除了送往林府让主子们尝鲜之外,还可收的千余两百银。

    而那六七个庄子,却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则是林如海父祖辈置办下来的。林家祖上本是传下了两个百余顷的大庄子,然而因为一些往事,林如海之祖,不得不卖出了一部分祖产,后来林家虽又中兴,陆陆续续赎回了些许田地,却仍有些已到了别人手上,林家又不愿做强买强卖的缺德事,更不会去霸人田产。林海之父便想出了另买地置换的法子,却也仍有不愿的,林家便只得作罢。因而如今原本的两个百顷大庄子,却被分成了好几个庄子,有几十顷的庄子,也有十余顷乃至不足一顷只有几百亩的小田庄子,却是皆派人好生管理。

    再有林夫人自己的陪嫁庄子,是林夫人计信得过的春雷妈妈管的,故而也不担心这个。

    这些个都是不必有动作的,然而为了保险计,林夫人却还是派人去巡视了一番。

    说来也是奇怪,林如海派了许多人去寻访甄英莲的家人,却也只从其邻居口中得出甄家房屋虽烧尽了,好在家人倒也无事,举家迁到田庄去了,再要细问,却也只知那田庄在姑苏某地,便得不到其他的消息了。林家夫妇二人只得勉强安慰自己,至少人还是活的。却始终不好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英莲知道,自然,如今与英莲朝夕相处的黛玉也并不清楚,二小只当林家夫妇还在寻访中。

    却不想林夫人派人去巡视田庄的家仆无意中撞见了正拄杖站在田埂边透气的甄士隐。原来这甄士隐家中的田庄正和林家田庄相邻,原就是林家卖出去田地的一部分被这甄家之祖所购。这家仆的母亲便在林夫人身边当差,也听说过这位甄姑娘的事,又在此处听说这甄士隐原本住在城里,只因一场火灾祖宅被烧得干净才到田庄里住的,家中原也有个女儿去年被拐了去,虽不知这姑娘的闺名,家仆却也大概有了□□成把握,回来之后便托自己母亲去与林夫人说。

    林夫人听了此事,不由大喜,却又怕万一错了,让英莲空欢喜一场。便待林如海回来在与他商量。
………………………………

第八回

    却说那日林如海得了甄家人的消息,因恐出错,次日一早便又派人去往那甄家询问。果然英莲便是那甄士隐的独女,闻听女儿被林大人所救,此时暂托身林府,不由大喜。便要速去拜访林如海并去接回女儿,甄士隐之妻,唤为封氏的本思女成疾,听到这个消息,也囔着要从病床上爬起来一同去接女儿。

    甄士隐那里会肯让老妻带病前去,又心急独女,便也索性备了几色礼品就了林府的马车便赶去苏州城。却不想到了苏州城中,虽赶在城门将关时入了城门,却又听那林府管事道,已将至宵禁时分,这路上大多都是赶回家的马车行人,林府又在城中偏另一侧,想要赶在宵禁时分之前回府怕已是不及。甄士隐心里虽急,却也无法只得同林府家人一起住了客栈。

    次日,黛玉正与英莲两个拿了个白玉九连环为戏,却听林夫人这几日派来侍候英莲的蟾儿匆匆打起帘子进来,喜道,“大喜事,大姑娘,甄姑娘,甄家老爷来了。”

    黛玉一听便知是英莲之父,忙去看英莲,却见英莲听了,双眸含泪,不一会便落了几滴泪珠子下来。

    黛玉心里也酸酸涩涩的,又为英莲高兴,让丫鬟捧了帕子来给英莲擦脸。随即便有林夫人身边的丫鬟秦筝走来道,“甄老爷与老爷在外院,因是外客,夫人不便出面,请甄姑娘同姑娘一同前去。”

    林夫人虽也奇怪甄士隐竟是独个儿来的,竟也没带个女眷,哪怕夫人不便出门也好带个婆子雇辆马车把女儿接回去呢,不过一想人家住宅也烧的干净,住在田庄,只怕也是败落下来了。这两年南方又闹着水旱灾,虽不至百姓流离失所,收成却也不好。便是自己家里那几个庄子,也不过勉励维持,更何况一般的乡绅人家。

    黛玉那边也想到了这一点,若是甄家带个女眷来,不说英莲之母,哪怕只是个婆子丫鬟呢,也当是到林夫人那边,怎么会去外院。自己年纪小,倒并不打紧,母亲只怕英莲过于激动,所以才教自己陪着英莲。

    英莲却是没想到这么多,见了自己父亲,又见他比之前更老了些,年过半百的人,此时看起来却是似那花甲之龄。不由大哭了一场,甄士隐也老泪纵横,林如海并黛玉这一对父女在旁边尴尬中却也带着唏嘘。

    好不容易甄氏父女止了泪,甄士隐便要向林如海行礼,倒是若非林氏父女相救,只怕自己再难与女儿相聚。甄英莲也肃容屏气,盈盈一福,垂膝几乎到地,“若非林大人,林姑娘相救,小女此生只怕是见不到爹娘了。”

    黛玉忙把英莲扶起,“何出此言,若非你机灵跑脱了那拐子的掌控,我和爹爹也不会知晓此事,更是无能为力。”

    又取了身上帕子,给她拭了泪。甄氏父女两个叙了别情,英莲方知自己已遭祝融之祸,母亲亦因自己之故而重病缠身,不由又是垂泪。

    甄士隐便道,“我本以为再见不着你,这几年家中收成不好,偏又烧了宅子,我早与你母亲商量了卖了田地去投奔你外祖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如海因问道,“何至于此。”

    甄士隐羞惭道,“我家中长辈本留了些家业与我,偏我不善经营,又逢水旱之灾,本就是勉力维持。却不料连祖宅都为祝融所毁,迁到庄子这一年来,实在难以经营。我祖上本是金陵甄家分出来的,与族人也相隔甚远。索性打算卖了田地去投奔岳家。”

    林如海犹豫再三,虽则这时说出来颇有挟恩之嫌,然而那毕竟原是林家祖业,父祖乃至自己都盼着都能把祖业给赎回来。此时甄士隐本就打算卖田,林家买下也不费周折,若是被人抢先一步定下了,又要横生枝节。若是之后由管事的出面买地,这位瞧着又是个孤高自许,不同俗务的读书人,怕他们办不好事,反倒更坏了林府名声。想到此处,便还是勉强如此这般说了。

    甄士隐听他这样道来,面上颇有几分难色道,“本来恩公救下英莲便是对我甄家有大恩,这庄子又原是恩公家的祖产,我们本当奉还。只是,唉,都是我不善经营,不通俗务,家中才这样窘迫。”

    林如海听他这样一说,不由怫然,“甄兄此言何意,我林如海岂是那等挟恩自重谋夺他人家产之辈,若非是家中父祖遗愿,我此时绝不会开口。若甄兄不愿,我自也不会勉强。”

    甄士隐忙道,“愚兄实非此意。”

    林如海缓了神色,想想也是自己虽然并无谋夺他人家产之意,可是大约自己心急,说的话让人误会也是有的。又怨怒当年,若非旁支族人作乱,族长为祸,祖父何须出卖祖产,以致今日尚不能收回。又听甄士隐道,“林大人既有心赎了那庄子,不如派个管事前去丈量土地。只是我一家大小倒还住在那田庄,拙荆身体又不大好,我们原打算开春之后过些日子便去投奔岳家的。”

    林如海便道,“既尊夫人身体不适,何必如此着急。我只怕有人定下那田庄子,到生些枝节。既然甄兄已打算售田,早些晚些又有何妨。”

    甄士隐听他这样说来,心中暗道,这位大人果然是出身世宦之家,更难得的是心性良善,想来也是家教使然,若非如此,堂堂的兰台寺大夫,祖上更是几代为官,又怎会连祖产也收不回来。况且他听自己这样说了,便也不管开春便是耕种时候,耽误了便是一年的收成。想来倒不是在意田土收成一类,想要买地只是因为父祖留下的祖产又加是祖辈遗愿。便道,“无妨的,拙荆不过是因为思念小女,见到小女回家,料想当再无病苦之忧了。”

    林如海点头称是,因又问道,“甄兄既有投奔岳家之意,又卖了田土,可曾想过日后作何经营。”

    甄士隐苦笑道,“我已年老,又不通经济,少不得拜托岳父另置些田土做个普普通通的田舍翁了,好在与亲戚相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