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眼泪一说,他也应该是知道的。
为什么?
黛玉百思不得其解。自然,最大的可能,约是重活一世的,不仅仅只有她一人,或许,还有这位宁王爷。
这一点倒是好解释,便是此时此刻,黛玉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得了这般福缘,竟在死后又得了重活一次的机会。不过她能有,凭什么旁人不能有这样的机遇。
可即便如此,在前世自己是深居贾府的孤女,他却是朝堂上的王爷,如何会对自己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这实在于理不合。
黛玉这几日,将这些事儿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想了许多遍。一开始,自然是十分惧怕惶恐的,世人皆云,事有反常即为妖,更何况是莫名其妙的重活一世,她实在不敢想象,若是旁人知道了她有此等奇遇,会不会视之为妖邪。这般思来想去,竟叫黛玉被吓的做了好几日的噩梦,又兼吹了夜风,方叫她患好几日的风凉。
可冷静下来之后,黛玉却又能安下心来,便是他也如自己一般,是个重生之人,那又如何。虽不知他如何知晓自己,可听他的话意,却并不像知道自己有着同样一番奇遇,反不知什么缘故,倒颇有些善意。
如此想来,黛玉倒在防备之余,心里对他多多少少有了些同病相怜之意:也不知前世里他是因何而亡的,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在重重打击之下,究竟抵不过疾病侵扰离开这世间,方才得了上天诸神的垂怜,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
转眼便至隆冬,这年冬天林家倒并无什么可叙之事,无非是寻常居家过日子。若非说有,倒是林家姻亲中有几起子事儿,可堪一记。其一便是是林府姻亲,缮国公府出孝。
当日林如海姑母便是嫁到了缮国公府石家中,只是身体不好,生了一男一女便早早的去了,儿子便是如今承爵的石光珠,女儿则嫁给了理国公后裔柳芳。之前缮国公府阖家为其守孝的,便是这位夫人的婆婆,老缮国公诰命。这位国公夫人本是继室,虽非石光珠的亲祖母,却因其贤德,又因石光珠自小在她身边长大和她最亲,故而很得诸人尊敬。林府回京后得了她去世的消息,林如海,林夫人也亲往石府,致了奠仪。如今他家出孝办了一场小宴,林家得了邀约,便也去应了个景。
这第二件,则是林夫人娘家,贾家的喜事。
昔林夫人侄女,荣府的大小姐名讳元春,本为宫中女官,因承宠,去岁被封了贤德妃,后宫内传出圣旨,因圣上孝敬太上,日夜侍奉,事必躬亲,尚不能尽其孝义,推己及人,以为宫中各妃嫔久居深宫,抛离父母,岂有不思想之理。便特降谕诸椒房贵戚,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可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此旨一下,诸外戚无不欢欣鼓舞,踊跃感戴。世人皆称颂圣上以己度人,既孝且贤。
其中荣府诸人闻此佳音,十分欢喜之下自然也少不得秉承圣意,盖起省亲别墅,以迎贵人省亲。宁府素来与荣府同枝连气,一荣俱荣,自然也深觉与有荣焉,少不的帮衬一二,方不负血脉相连的情谊。
这省亲园子自动工起,盖了一年有余,当中花柳山水,层楼重阁,无一不精。
待这园子盖好,各处房舍安置妥当,贾府二老爷,元妃之父贾政便请贾老太太等进园,□□斟酌,贾老太太原也想叫林夫人同去,偏生林夫人彼时因去西宁侯府赴宴,抽不得空,便只得罢了。待园子内再无一丝遗漏不当之处,贾政便择日题本,奏请贾妃省亲。
圣上既有意成全诸妃嫔思念父母之心,如何不准,便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荣,宁二府得了明旨,愈发忙碌,昼夜不歇,便是年节也不得好生过了。
本按旧俗,正月初二当是出嫁女回门的时节,但林夫人度此时母家为着贤德妃省亲,必是忙乱不迭,她便也不带儿女前去添乱,只和林如海去打了个转,送了节礼便回了家。
待十五正日,贾府如何热闹非凡,竟是不能细述。只是无论荣耀,都与林家四口并无什么干系。这一日,林家也如其他人家一般,一家团圆聚在一起,吃元宵,赏花灯,和往年也并无什么不同。
待过了残冬,便是初春时节,也到了黛玉的生辰。
因也不是什么大生日,又是小孩子,也不必大办。林夫人便照例给府中丫鬟婆子们多添了一个月月钱,又往庙里舍了香火钱,自家办了一场小宴,吃了碗长寿面便也罢了。
倒是贾府那里,虽说方经了省亲这样的大事,阖家上下无论主子奴才,竟是人人皆疲,各个皆倦。然贾老太太到还想着这个嫡亲的外孙女,便从自己私房里取了两匹宫缎,一副头面,另一百束银丝寿面,一百寿桃等。
贾府诸人见贾老太太尚且记挂着,又如何好做不知。便也都有表示,邢夫人是一百束寿面,一百寿桃,王夫人又比邢夫人减了一等。凤姐送了个宫制荷包,里面放了一个金寿星,宝玉将他新近得的水晶九连环送了来,另加一盒自己亲手做的大红胭脂。自然那胭脂还没到黛玉房里就被林夫人搜了去。其余表姐妹皆是自己所做的针线,迎春是一个荷包,探春是一方手帕,惜春太小,便送了自己打的一个络子,便是如今在贾家做客的贾老太太的侄孙女,史家大姑娘史湘云听说了此事,也命人从家里取了自己往日做的一个香囊权作贺礼。独有一个薛宝钗,因听说黛玉素爱诗书,极善文墨,便叫人寻了上好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凑了一套文房四宝和姐妹们的礼一同送去。
无论林夫人对薛宝钗之前是何观感,见了这些小辈们得礼,也不由感慨道,“竟是个这般有心的。”因女儿还在,便不好把后一句话说出来了,只在心里暗暗得想,若她姨妈能有这等心思,她们姑嫂两个如何会到今日相看两相厌的地步。
独黛玉见着这好些生辰贺礼,却是生不出一丝欢喜来。去年自己的生辰,也是在京城过得,只是却并没有这般兴师动众。
若是自己没记错,今年恰好是宝姐姐及笄之年。若是自己没记错,前世里还为她及笄大办宴席,又是戏又是酒的,好一番热闹。
但如今……
外祖母,是不是又动了什么心思
………………………………
第四十四回(上)
却说这日,因黛玉外祖母,贾老太太并其他长辈和贾府的诸姐妹和宝玉皆给黛玉生辰送了礼来。为表谢意,黛玉少不得随母亲一同过到贾府来拜谢长辈。
按规矩,林夫人携黛玉来的前一天便照例送了信去,恰巧史家大姑娘湘云正要回家去,贾老太太便留她道,“何不见了你姑妈和你林姐姐再去。”
又有宝钗劝她道,“那林家妹妹和你同岁,只比你大几个月,又听说原也是个爱诗文的,等她来了,咱们又多了说话的姐妹。”宝玉在旁连连称是,诸人也都苦留她。
湘云听了,便也只得留下。
次日,林夫人果然携了黛玉来,彼此见过后,黛玉便先谢了贾老太太,邢夫人并诸位姐妹。因王夫人娘家嫂子微恙,因此王夫人,薛姨妈并凤姐几个往王子腾家探病去了,故而并不在此。
湘云却是第一次见这位林家姐姐,因之前便听老太太时常念叨,倒也知道这位林姐姐是何许人也。又听宝玉等盛赞她,早起了好奇的心思。如今一见之下,果然如宝玉说的一般,竟是个神仙般的人物,便欢喜道,“早听宝玉说起过,林家有位姐姐,姿容出众,举止言谈具是不俗,竟不像是个世间上的人,倒像是个天上的仙子。我没见着,只当他胡说,不想这回倒是没有诓我。”
诸人听了,都拿眼睛去望宝玉,反倒叫宝玉不好意思起来,道,“我并没有说错什么,尽看我做甚么。”
宝钗正要发话圆场,却又听黛玉笑道,“妹妹这话实在折煞我了,我统不过一个俗人,怎敢当的起这样的盛赞。是妹妹才见我,不知我素日里也是个顽皮的,待日后熟识了,我还只怕妹妹嫌弃我俗了。”
湘云闻言倒是有些惊奇,看她一副袅娜文静的模样,又出身那等书香世家,原以为是个不善言辞,矜持文雅的女子,不想竟也是个言语伶俐的人儿,当下更喜,笑道,“亏的我今日不曾家去,不然岂不是遇不到姐姐了”。
林夫人见他们这里说的热闹,便也一笑。她因见了湘云,便知老太太到底不愿成全王夫人乐意的亲上作亲,把自家外甥女娶过来。林家的女儿是不成了,可还有史家的,这史家的丫头身份不高不低的,说高了,又到底不是史家如今两位侯爷的亲生女儿,又毕竟在亲缘上差了一层,说低了,又到底是正正经经的侯府千金,和宝玉这个荣国公府的二房嫡子也算是门当户对。怎么看,都比配一个商户女要好的多了。
贾老夫人见林夫人看着湘云,便知林夫人晓得了她的意思,看看湘云,再看看黛玉,心里到底不足,只是却也知道,自己女儿都说不通,更何况女婿,再者外孙女又并不与他家亲近,便也只得作罢。
贾老夫人当下便叫过湘云来,道,“云儿,过来见见你姑妈。”
湘云素来最和贾老夫人亲近,便忙笑着过来,道了声万福。林夫人忙拉过她来,笑道,“好孩子,快别多礼。”又细细打量了一回,笑道,“我瞧着到眉眼有点像舅母。”这说的却是贾老夫人的嫂子,史湘云的祖母了。”
贾老夫人叹了口气,道,,“我也说是呢,这孩子眉眼生的像她父亲,俊秀的很。脸型却像她母亲,我见着了她,就像见着我那苦命的侄儿侄媳妇一般。”
林夫人闻言便赶忙道,“原是我的不是,引得母亲难过。”又拉过湘云的手来,好生安慰了一番,又问了她年纪,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平素爱读何书。湘云一一答了,林夫人听她言语爽利,说话利落,越发喜欢了,笑对黛玉道,“你云妹妹可把你比下去了。”说着又把手上一只红翡镯儿摘了下来,笑道,“拿着玩儿吧,算是我这做姑妈的给你的见面礼了。”
史湘云听了,便也大大方方的道了谢,方接了。
贾老太太便笑对林夫人道,“你第一次见她不知道,这孩子最懂我的心思,说来是我侄孙女,实际上和亲孙女也差不离了。”又笑道,“只是太顽皮,从小儿起,她和宝玉两个小冤家不知联手闯了多少祸去,也就是这两年大了方文静些,却还和猴儿似的。”
林夫人笑道,“我看云姐儿就很好。”
诸人又闲话了一回,因贾老夫人还有话要与林夫人说,却是不方便这些年轻的姑娘听了,便道,“我们这里家长里短,叫你们年轻的女孩儿听也是无趣。不如你们自去房里玩耍。等午饭时候再回来。”又对黛玉道,“玉姐儿可有什么想吃的,叫人做了来,外祖母这和你家是一样的。”
黛玉忙道自己并无什么忌口的,随意便是。贾老太太闻言便也不勉强,宝玉却缠着要吃一道前些日子元妃省亲时进上的一道小荷叶儿汤。贾老太太素来对他无有不应的,便忙着叫人赶着做了。
诸人这才告了辞,却也并不出院门,不过走了三五步路,便转进了另一间房,探春便告诉黛玉,“这是云妹妹的屋子。”
黛玉点点头,探春见她面上一点惊奇之色也无,反倒奇怪起来。
她自然不知道,黛玉原也住过这间屋子,只不过是前世的事儿了。
黛玉前世里方来贾府时,原是住在外祖母房里的碧纱橱内,只是暂住那里并非长久之计,等后来开了春,便挪了出来,有了自己的房子,便是这里了。
如今自己不来,这房间给了湘云作暂住之所,倒也不难理解。只是不知探春姐妹几个是否已经迁到了二舅母院里。
此时湘云便过来,拉着他的手坐在了临窗大坑上,迎春惯不爱说话,便在旁自捡了个椅子坐了,探春惜春并宝钗三人也围着坑几坐下,宝玉因刚在外头吩咐丫鬟,进来晚了,本也想坐到坑上,最好和黛玉一块儿,奈何黛玉旁边一是宝钗,二是湘云,竟没他的座儿,再者坑上已坐了许多人,他在过去未免太挤,因此正踌躇,探春见状便笑道,“这里没你的座儿了,可要我让你不曾。”
宝玉听她这么说,忙笑道,“不必不必。”说着自拉了一个绣墩儿过来道,“我坐这里听你们说话就很好。”
他因素来对这些女孩儿极好,故而家中诸姐妹也与他言笑无忌。
一时丫头送了茶来,诸人说笑了一回,便见鸳鸯也来了,笑道,“东府大奶奶送了些蜜饯来,老太太叫我送些子过来给姑娘们甜甜嘴儿。”说着便让开了,后头果有两个小丫鬟端着两个描金攒盒来,宝玉打开一看,一个里头放的是四品蜜饯:糖霜梨条,水晶李子,蜜饯海棠,玫瑰葡萄;另一个则是甜咸四色糕点,却是藕粉桂花糖糕,金乳如意酥,并蟹粉烧卖,松瓢芋粉团。
诸人忙笑道,“多谢。”
鸳鸯便笑道,“我先过去服侍老太太,若有什么,打发小丫头过来叫我便是。”
探春便笑道,“知道了,姐姐去罢,老太太那里离不得你的。”
鸳鸯便领了两个小丫鬟出了门去,一旁丫鬟忙打了水来给大家洗手。
宝玉因问黛玉,“妹妹喜欢吃什么?”
那里湘云早捡了个蟹粉烧卖送进嘴里,闻言便笑道,“怎么不问我?可见是新来了姐妹便不把旧的妹妹放在眼里了。”
宝钗笑道,“林妹妹新来是客,宝兄弟自来要先问的。你前儿个来,宝兄弟不也紧赶着又是好吃的又是好玩的哄着你?”随即便对黛玉笑道,“老太太这里金乳如意酥是极好的,平素老人家也爱吃,妹妹且尝尝。”
黛玉便笑着谢过,果挟了一块,并非是她喜欢的味道,却是她熟悉的味道。
一时宝玉又问道,“不知妹妹用了我送的胭脂没有。”
诸人听他这话不由一滞,便是素来八面玲珑的宝钗也不愿说话了。
黛玉见状,心里先是疑惑,她根本没收到什么胭脂,不过想到还有母亲那关,她即刻便明白过来。因笑道,“原来那胭脂是表兄送的,大约是下人贴错了签子,我还当是薛姐姐送的。”
又笑道,“我素日在家,因父亲崇尚简朴,不喜女孩儿纹饰过多,这些胭脂水粉并不敢多用,不过还是多谢表兄了。”
又对宝钗道,“本来怕姐姐误会,还想与姐姐解释一番,不想原是弄错了。”
宝钗闻言微微一笑,她素来端庄稳重,此时虽明知这不过黛玉的藉口罢了,却也并不揭穿,只用眼在她头上的金簪玉环,身上的缂丝袄儿,从衣袖微微露出一圈的宝石镯子上转了一圈,只把黛玉看的不好意思起来,方笑道,“林妹妹出身书香世家,林姑父管教略严些也是为妹妹好。”
宝玉却当了真,便道,“林姑父也管教太严了,妹妹花一样的年纪,为什么却要这样委屈。”
黛玉道,“并没有什么委屈的,我自来不爱这些。”这话却是假的,黛玉也是个姑娘,如何会不爱美,虽如今因着底子好,不用什么胭脂水粉,可寻常的护肤的珍珠膏,香花面脂素来也没少用。只是她知道宝玉有一种痴性,都在女儿身上,便只得先胡说哄了他。
宝玉还要劝她,一旁湘云皱眉道,“你也真是胆子大,这些东西,在里头也就罢了,横竖我们都会替你瞒着。送出去,若是小厮婆子一个不小心说了出去,传到老爷耳朵里,只怕你又要挨打了。。”
宝玉素来听了他老子的声都要发抖,听湘云这么说,倒也知道若是传到贾政那里必得不了好,说不定还要挨一顿锤,便也只得悻悻收了声。
一时宝钗又把话引到别处去,说些诗词文赋,这才把场面圆过去,一时倒也不像有什么尴尬的事儿出现过了。
………………………………
第四十四回(中)
一时诸人正说到省亲那日的繁华盛景,这些人当中,独黛玉,湘云那日不在。湘云却已来了许多天,又好奇,早缠着宝钗等人把景况问了个遍。既说到这里,探春不过略提了提,湘云便如竹筒倒豆子般把这几日她缠着宝钗等人听到的新鲜事儿全说出来了。
黛玉听着倒是和前世里并没有什么区别,只除了这回并没有自己与宝玉作弊,然而最后那首杏帘在望却依然得了元妃的赞许。
一时湘云越发起了兴致笑道,“不如你们把那日写的诗默出来,给我们看看如何。”
宝玉便笑道,“好主意。”说着便立时招呼丫鬟拿纸笔来,又对黛玉道,“还请妹妹替我看看,若有什么,还望不吝赐教。”
探春听了笑道,“偏你又作兴起来了。”
迎春惜春两个都不肯,道,“你们写罢,我的不记得了。”
宝钗笑道,“这才几日,那里就不记得了。”
探春便笑道,“拿笔来,你们念,我来誊抄罢。”
迎春惜春听她这样说,只得背了出来,宝玉却不肯叫她抄,自拿了纸笔默了出来,因他做的多些,写起来自然比他人慢。
宝钗便念了她的诗来,黛玉听了果如前世一般,探春誊抄毕,便笑道,“怪道娘娘说宝姐姐的诗才远胜我们姐妹。”
诸人皆道很是。
一时宝玉也默出来了,笑道,“你们且看看我的。”
湘云见他写完了,便眼疾手快的夺了来,才一看,便笑道,“你那首得了夸奖的杏帘在望呢,怎么不写上去。”
宝玉见她问,只拿眼睛看向宝钗,宝钗只做不知,拿了茶盏喝茶。探春一看,便立时明白了,正想拿话引开了去,哪想湘云竟不依不饶了起来,“哪有连诗都私藏起来的,快写出来,叫我们评鉴评鉴。”
宝玉无法,只得又将那首被元妃称为“四诗之首”,又因它而被赞“果然进益了”的杏帘在望默了出来。
黛玉一看,果有宝姐姐素日文风,便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了。
诸人诗才虽有高下之分,然而相处多时的姐妹兄弟,文采如何哪一个又看不出来。但因是宝玉宝钗两个,故而也不多做计较。
便是湘云,也笑笑罢了。
一时宝玉见大家都不说话,便也知道被识破了,心里很是懊恼,在诸姐妹面前丢了脸面倒也罢了,横竖自己是一贯不如这些姐妹们的,然而叫林妹妹见着了,不一定如何想自己呢,因而越发沮丧起来。
宝钗见状便笑道,“我们几个的诗你们看了,你们的诗呢。”又特特对黛玉道,“素来听说林妹妹在诗词上是极佳的,不如也让我们几个见识一番。”
黛玉便是如今掩了许多锋芒,然而却也并非是一个懦弱畏惧之人,当下便笑道,“怎敢当宝姐姐的夸,我也被诸姐妹的诗勾起了兴,若姐妹们不嫌弃,还望不吝赐教。”
宝钗听她不经意间便换了称呼,不由一笑,也不说什么只当未曾注意。
探春听了,忙复又取了笔,却听黛玉不假思索的咏出一首七言律诗来。
黛玉念罢,湘云便击掌笑道,“林姐姐有大才,这首咏琼花竟仿佛叫我们也看着了那一树仙花一般,偏又不落窠臼,清雅的竟不像人间之词了。”
宝玉忙笑道,“云妹妹说的很是,我瞧着,林妹妹这首当为魁主。”
黛玉便道,“这是怎么说的,不过是玩笑之作,那里当的起这样的盛赞。”又对湘云道,“我有了,你的呢?”
湘云便笑道,“我必是不如你的。”话虽如此,她也吟出一首来,却是一首桃花赋。探春也依样抄录了。宝钗见了便笑道,“玉儿的诗风流雅致,云儿的诗灵动活泼,都是好的。”
湘云笑道,“我这首比起林姐姐的来,竟是该撕了去。”
宝玉便笑道,“若你的该撕,我们这些人的大约只有宝姐姐的诗稿能留下来了罢。”
诸人玩笑一回,又叫丫鬟来收拾纸笔。黛玉一抬眼,那收拾纸笔的丫鬟鸭蛋脸儿,柳叶眉,穿着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不是紫鹃又哪一个。
宝钗因见黛玉看这丫鬟,便笑道,“玉儿这是怎么了?”
黛玉自不能说出实情来的,便笑道,“我瞧着这丫鬟有些面善,许是以前见过。”
探春便笑道,“这是翠微,原是老太太身边的二等丫鬟,当日湘云过来,老太太怕旁人服侍不好,便把她和翠缕给了湘云。”
黛玉不妨她已被贾老太太给了湘云,然而转头一想,湘云究竟是个侯府小姐,为人又重情义,紫鹃跟着她也比跟着旁人好。
黛玉本和紫鹃极好,虽是主仆之别,然而多年在贾府里的风刀霜剑之中,竟犹如相依为命的至亲。因此黛玉回京后,到了贾府之后除了见过老太太和诸姐妹外,便是在丫鬟里寻找紫鹃的影子,谁想竟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又假借林夫人之名,问了一回服侍贾老太太的丫鬟,也没有知道的。黛玉又不好在贾府大张旗鼓的寻人,也只得按捺下心思,想想若紫鹃在贾府,总能遇到的,不想如今见是见到了,却已是湘云的丫鬟。
黛玉见紫鹃,如今已改名叫翠微,收拾了笔墨,又进来笑道,“姑娘可还有别的吩咐没有。”
话音温柔熟悉还一如从前,只是她口里的姑娘却再也不是自己了。
黛玉几乎要滴下泪来,忙端了茶盏假作喝茶,所幸也未曾有人注意,方掩了过去。却听湘云对翠微道,“无事了,你去外头歇着罢,看着老太太那边,一会若老太太那里传饭,就叫我们过去。”
翠微便笑道,“知道了。”
探春便揶揄道,“那里来一个乞儿赖子,仿佛还能忘了叫你吃饭似得,也值得你这样特特吩咐。”
湘云理直气壮的笑道,“岂不闻“民以食为天”,难道你竟是不用吃饭的。”
探春还要与她辩,便听宝钗笑道,“云儿惯会说歪理,偏三丫头又爱和她较真。”听她这样说,探春反倒不好真说什么了。
湘云还当她说不过自己,便得意洋洋起来,探春见状也只得笑笑罢了。
一时诸人说笑了一回,果见翠微和贾老太太身边的一个丫鬟琥珀进来,笑道,“老太太那里传饭了,叫姑娘们去。”
诸人忙站起来,整理了一回衣饰,便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一同去了贾老太太正堂。
贾老太太这里已摆下了几张高几并几把椅子来,贾老太太笑道,“今儿人多,也不挤在一块了。”又叫黛玉,湘云,宝玉上前傍着她一块儿坐了,林夫人便叫惜春一块儿坐了,宝钗,迎春,探春三个一席。
见诸人落座,独有一个李纨还站着,贾老太太又对李纨道,“你婆婆不在,今儿不必你服侍,也坐着用饭罢。”林夫人也道,“珍儿媳妇和我坐罢。”
李纨听了便应是,到底又捧了一回菜,方才挨着林夫人坐了。
一时饭毕,贾老太太因问起方才在房里做什么,湘云便照实说了。
贾老太太便笑对林夫人道,“这些女孩子比起你当年也不差什么。”又笑道,“哪个做的最好?”
诸人皆说是黛玉。
贾老太太笑道,“既抄录了,如何不拿来我看看。”
探春便忙站起来笑道,“是,这叫人拿去。”
也不过一会功夫,探春的丫鬟,名唤侍书的便取了探春方才誊抄的诗录来,鸳鸯忙接过,奉与老太太,又赶紧把一副西洋水晶眼镜儿给老太太戴上。
贾老太太眯着眼看了一回,探春在每人的诗上都注了个人姓名,倒也不难辨认。
一时贾老太太看过了,笑对林夫人道,“玉儿比你年少时倒还强些。”
林夫人笑道,“她惯爱舞文弄墨的。她爹又肯宠她,这么些年也不知看了多少书去。所幸不曾耽误了针线家务。”
贾老太太次又对湘云笑道,“这样无赖的句子,必是你的。”
湘云便笑嘻嘻的应了,笑道,“若老太太看的好,可有赏没有。”贾老太太便指着湘云道,“又是个猴儿,竟想着法子讨赏呢,我偏不给你。”又笑道,“若娘娘省亲时,你们也在,必是诗魁了。”
宝玉便笑道,“我也这么说呢,姑妈,林妹妹,云妹妹都不曾去过园子,实在可惜了。老太太,不如咱们开了园子一块儿逛去,说不得两位妹妹又有好诗呢。”
林夫人便笑道,“可见是孩子话。娘娘幸过的园子岂是能随意逛去的。”
宝玉听了便扭糖似的缠住老太太,湘云虽不好意思直说,心里也是想去玩的。贾老太太素来极疼宝玉,便只得道,“横竖在自己家里,去逛逛也是无妨的。”
林夫人见她如此溺爱宝玉,心里不由叹了口气。却又听她哄宝玉道,“既是要逛,索性就好好的乐一整天,今儿太晚,过去他们也准备不及,反倒叫咱们玩的不快活。明儿再去,叫他们早早的预备好。”又对林夫人道,“明儿你带玉儿来,不叫旁人,咱们娘几个一块儿乐呵乐呵。可不许不来。”
林夫人便是原想推脱,听老母亲这样说道,也只得应了。
诸人正在这里说话,不想外头竟传来道,贤德妃娘娘派了太监夏守忠来传旨。
………………………………
第四十四回(下)
原来贤德妃回宫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又想家中诸姐妹皆是能诗善赋的,不如叫她们进去居住,方不负如斯美景。又思及宝钗,宝玉两个,一个宝钗虽非贾府中姐妹,却也暂居贾府,又得母亲王夫人青睐,若姐妹们都去园子里,独她一个留在外面,只恐母亲多心。再一个宝玉,自幼在女孩儿堆中长大,最是离不得姐妹们的,若放他一个在外头,只怕他心里愁闷不快,反叫长辈担忧。
因而便命太监夏守忠到贾府来下一道谕,命诸姐妹并宝玉,宝钗等只在园子里居住,不必禁约封锢。
王夫人不在,贾政接了这谕,便忙来回明贾老太太,正巧诸人都在这里,听的这个讯,众人都喜得无可无不可。贾老夫人忙叫打发人去王家接王夫人并凤姐儿回家料理此事。
座中几个女孩儿早欢喜的谈论起来,三春原在贾老太太院子里住,偏生后来薛宝钗,史湘云来了后,贾老太太便说这些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一人这边解闷,偶叫湘云来家里陪着说话,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然而究竟三春也日渐大了,三姐妹都挤在王夫人院里,日常行动也多有拘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