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这这亲事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不与宝钗这闺中女子相干,然而却仍旧忍不住多想。及至此世,黛玉回想起来,自己身死之时,却是宝玉宝钗结为连理之期。虽心里不愿迁怒宝钗,然而但凡见到与宝钗有几分类似的人总是忍不住退避三舍,不愿与之有甚交集。
这周姑娘万想不到,自己向来备受夸赞的温和大方,体贴入微,竟成了自己想要交好的人不愿与她过多交往的缘由。黛玉已非当日敏感尖刻却天真直爽近乎透明的少女了,她虽不太愿意和这周姑娘有太多交集,然而也不太愿意得罪别人。这周姑娘说什么,她就听着什么,间或接两句表示赞同的话,其余的却不敢多说。
旁人只以为这周姑娘与林姑娘投缘,只这林姑娘却是个腼腆性子罢了。靳三姑娘年纪小,平日与周姑娘最好,待她这表姐到比她亲娘还亲。见此不由嘟了嘴,只道这表姐见了新来的妹妹便不管她了,周姑娘便只好又回过去安抚她。
这四位姑娘玩笑起来倒也热闹,方才打热气氛的靳大奶奶反倒不大说话了,她方才本身就不过是怕这几位姑娘腼腆,遇着生人不好说话闹个尴尬,回头不好向婆母交代,方才一力引着他们说话,如今她们说的开心了,自己方算功成身退。
她瞄了眼在旁边默默无言的靳二奶奶,心道,这才是个有福气的呢,虽也是个庶子媳妇,却是宠妾所出的庶子媳妇,便是夫人不喜,也有姨娘给老爷吹枕头风,又是次子,也不让人忌讳,将来安安分分拿一份家产出去,老爷夫人也亏待不了他们。哪像自己,白担了个庶长子媳妇的名头,却既没得管家权,也落不得清闲,还叫人忌讳,平日里被人叫着大奶奶,却做着女先儿的事情。还不能不做,不然,这府里越发没他们夫妻站的地方了。
林家诸人用了午饭便称次日还要去荣国府,因而要早些回去,不便再打扰了。这靳候爷因知林家人拜访自己还在拜访林如海的正经岳家,荣国府之前,心里很是满意。虽说舅家本就应在岳家之前,然而这舅家到底是并非亲生的血脉,如今当家的又并非是长辈。而那荣国府的老太君还在世呢,这里便有许多说头了。因而靳侯爷也不欲勉强林如海,便领着两个庶子亲送了林如海出门。嫡子因为捐了官,此时还在当值。靳夫人亦领着女媳送了林家母女等直到二门,方目送她们乘轿离去。
周姑娘待送了林家母女二人离去后,便对姑母说自己有些累了,要回屋歇午觉。靳夫人向来对这个侄女无有不应的,更何况这等小事,便叫他回去休息,又叫女媳各自回房也好生歇息去。
然这周姑娘回房却并不忙着入眠,她乳母见了,便忙问她哪里不舒服或是有甚心事。
她这乳母原也奶过宫里的周贵妃,是周姑娘亡母的心腹,自小看着这两姐妹长大,虽说主仆有别,然而在这周姑娘心里,这乳母到比她早早没了的母亲更加亲近。因而在这乳母面前她便也有什么说什么了。
原来,她自负也不是个一般闺阁不同世事的女子了,然而也想不明白为何她姑母要这样殷切的对待林家母女,论诰命,她是二品侯夫人,林夫人虽是一品诰命,然而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不用说靳夫人还是贵妃亲姑母,更是林夫人的表嫂。
她这乳母虽说比一般的仆妇有些见识,然而到底也还是仆妇,哪里猜的到姑太太的心思。但一贯被姑娘倚重的她还是十分自信自己的能力,细细思虑了一回,便道,“我方才听说,姑太太特意见了林家的大爷,莫不是有意招他做女婿?”
周姑娘便皱了眉头道,“应该不能啊,绣雅比他大上好几岁呢。”
那乳母便忙道,“我的好姑娘,你素来聪明,怎么这时犯了糊涂,那一个说是二姑娘了,就是夫人肯,人家林家也不肯啊。”
周姑娘便狐疑道;“这绣雅还没说亲,到先给簪雅相看?”
那乳母便笑道,“这是怎么说的,姑娘糊涂了不成,虽说二姑娘记到了姑太太名下,可到底不是从姑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这府里,正经的嫡女也不过只有那先头的大姑娘和三姑娘罢了。姑太太又没亲生的儿子,要操心的也只有您和三姑娘了。这二姑娘,说来也不过是一副嫁妆的事情,实在不行,就等着大姑娘操心呗,反正她就爱管娘家的事情,管了弟弟的亲事,索性把妹妹的婚事也接过去得了,倒省的我们姑太太操心。”
旁的不论,这周姑娘一听到靳府的大姑娘便浑身不自在,斥道,“妈妈又胡说了,这府里的大姑奶奶也是你能说的?”
那乳母却是不怕她亲手带大的姑娘训斥的,仍旧嘟囔着,“若是当日里她不多事,姑娘就是这府里的三奶奶了,日后就是这府里的主母。偏她插一脚,不过也好,眼看着姑娘就有大造化了,日后成了王妃,看他们后不后悔。”
这会子周姑娘是真恼了,倒将那林家的事抛至脑后,“妈妈,你再乱说我这里就不敢留你了。且不说那事只是姐姐随意提的一句,压根做不得准。便是成了,也没得这么轻狂。还有当日里能有什么事情,不过是我和表兄小儿时在姑母膝下承欢一同玩耍过罢了,姑母不过开开玩笑罢了,岂能当真。你这话若是传出去,我还活不活了。”说着也不管她乳母,自去床上躺着不理人。
她乳母见姑娘怒了,这方不敢再说了,只心里却还是不觉自己有甚错的。只当自己说中了姑娘的心事,才叫姑娘羞恼了。然她倒是一腔心思都为了姑娘着想,眼见姑娘做这侯府未来的女主子显见是不能了。这姑太太也是个没本事的,连自个儿的儿媳妇人选也做不得主,还是贵妃娘娘有主意,要是真能叫姑娘做了宁王妃,当日自己不能跟大姑娘进宫过好日子,若是能跟着二姑娘进王府。那自己这辈子也算是够有福气了。心里暗暗啐了这侯府众人,当日瞧不上我们姑娘,不许我们姑娘嫁进来,如今且看着,日后有你们求姑娘的时候。
………………………………
第三十一回
却说林夫人,本来夫君升职回京于她而言是件极好的事情,倒不是为了旁的,而是为了一对儿女的终生大事。
晋贤也就罢了,年纪还小的很,又是男孩,晚几年成婚也没甚大不了的,只是黛玉,女儿家过了花信之年可就难寻到一门好亲事了。她虽还未及笄,论理还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可是像她这样的千娇万宠的嫡女,原就该早些相看的,不然等到该成婚的时候,哪里来的好儿郎可以挑做女婿。
便如靳夫人,亲戚家长辈要见晚辈原是极寻常的,可说实在话,本身就不是多亲近的亲戚,做什么非要巴巴的把孩子从前院叫过去。林夫人也是做娘的,也有个待嫁的女儿,心里很是清楚,靳夫人到并非就真的有意把女儿许到自家,不过是还没合意的人家,听着旁人家里有个差不多的,便见上一见,说不得就看中了呢。
不过林夫人也看出来了,靳夫人并未看中晋贤,这倒也寻常,她家二姑娘比晋贤足足大了四岁,三姑娘倒还好,只比晋贤小上一岁,这一个单论年纪倒没什么。只是这般年纪的女孩儿本就比男孩长得快,没见着倒不觉得,然而见着了,心里肯定会觉着不相配。
林夫人除了因着觉得自家儿子被挑拣了略微有些不快,然而倒也没很往心里去。哪一个做娘不是这样给自己女儿挑夫婿的,便是她,原先在扬州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在暗暗定下几个可能的人选在心里比较的。
再者说了,林夫人本身也没想着要从这些勋贵人家里挑儿媳妇,林家虽原本也是勋贵出身,因此自己婆婆是郡主,自己也是正经国公府嫡姑娘,这方是门当户对。然而如今家中已没有了爵位,晋贤日后必定是得靠着科举出仕,与其娶个看上去门庭显贵,但实际并无襄助的儿媳妇,倒不如寻个家世相当的文官家女孩儿,顶好是诗书传家的,这才堪为林家下一代的宗妇。
然而黛玉,林夫人心中却还没个具体章程。林如海原在扬州看中了一个举子,家世倒也不差,是地方世族出身,也很有几家亲戚在朝为官。况且年纪轻轻便中了举,想来日后也当是个有前程的。然而偏偏林夫人见过那举子的母亲,却是个不太能上得了台面的,这做母亲的便不太愿意把女儿嫁到那户人家去了。夫妻两个通了气,林如海便也罢了那心思。
后来夫妻两个虽心里又有了几个人选,却总都是白璧有暇,寻不出个十分合意的。
说实在话,黛玉这般品貌家世,在扬州真真儿是一家女百家求,只是林夫人一直不肯松口。好在黛玉确实年纪还小,离许人的时候还早着,更不用说谁都知道林家夫妇只有一对儿女,平素爱若珍宝,不舍得女儿也是有的。不然还不定那些求亲不成的人家心里生出什么怨忿来。
然到了京都,林夫人心里便活动开了,与林如海所希望的不同,林夫人更愿意把黛玉嫁进常在京中驻守,有爵位的勋贵世族,而非常常天南海北的做官不得回京的官宦之家。
做娘的和做爹的为儿女打算的心思总是相同,然而在什么对于儿女才是好的这种事情上,却并非见解相同。林如海更愿意为女儿寻个有才华,有学识,能为女儿挣得一副好诰命的女婿。而林夫人,却指望着女儿能平安喜乐的过一辈子就好了,因此,能长久的呆在首善之地,安安稳稳的勋贵便成了首选,虽然女婿未必能有什么大造化,却足够安稳,若能承爵,女儿也能有一副差不多的诰命。况且日后爵位承袭,女儿也不用太忧心儿孙的前程,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可这人选上,却是有些难处,本来自己的宝玉侄儿到和玉儿年岁相当,又是姑表亲,且是自家母亲有意提出来的,算是不错的人选。然而话有说回来,且不说宝玉是二房子,注定不得承爵,往日只听说过他多受老太太宠爱,却也没听说过有甚才华。更不用说他娘和自己素有闲隙,不大和睦。若把女儿许给他,又无爵位,又无出息,做婆婆的也未必能善待媳妇,自己的女儿许个什么样的俊才不得,如何能给这两头不靠的?
可别的,老亲之中似乎再难寻出一个合适的来,也怪自己把玉儿生的太晚,和玉儿一个辈分的,都比玉儿大上许多,和玉儿差不多年纪的,大都比玉儿小一个辈分。虽说这时节娶亲更看重的是门当户对,辈分倒要往后,可也不能把玉儿嫁给本来是子侄辈的孩子,说来也不大好听。
可若是旁人,一来不知底细,二来,不是自己吹嘘,除了皇孙贵胄之外,那一个尊贵的过开国的四王八公,虽说如今这些府里都渐渐败落下来,但到底底蕴还在,勋贵之中仍以这四王八公为首的多,旁的皆不如这几家。而这几家,或多或少都能扯上点关系,不说宁荣二府是自己娘家,西平王府是自己婆婆的娘家,剩下几家,也大多相互连姻,和那一府都或多或少的能找出些亲戚关系。若要把这些理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家中,看出靳夫人心思的,不光只有林夫人,还有黛玉,只是不同于林夫人的习以为常,黛玉心里却是有些不快,在黛玉眼里,自己兄弟自然是千好万好,被人相看挑拣了也就罢了。令她十分气苦的是,居然还没有被看中。这却是有些小女儿心性了,我家的兄弟,究竟哪里不好了。
她因此坐在闺房里生了好一会闷气,才慢慢回转过来。一时又觉得好笑,平素当是小孩子的人,如今也有人把他当作女婿的来相看了。又自嘲自己着相,如今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自己便不喜欢了,日后真个把弟媳妇取进来,自己还不得是个挑剔的姑奶奶。一时又起了愁绪,只怕弟媳妇娶进来的时候,自己早已经出阁了。再有周姑娘是日后的王妃,靳二姑娘比晋贤大了四岁,显然不是她了,也不知她有人家了没有,靳三姑娘只比晋贤小一岁,想来就是若是把晋贤当人选,为的必定就是她了。
这靳三姑娘比自己还小两岁,如今她母亲就已经开始为她相看夫婿,这样算来,也不知自己在闺中的好日子还能有几年。
黛玉并不知道自家父母早就开始操心她的亲事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知道了又如何,婚姻大事向来不是自己本人能自专的。然而她私下无人时也会想,不知道父母日后会把自己许到怎样的人家。
然而又不敢多想,她前世可不就是以为自己和宝玉的亲情已经被长辈们默许了方生了情愫?如今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是再不敢了。她宁愿老老实实的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怕是盲婚哑嫁,也好过前世那种下场。
黛玉是早绝了嫁给宝玉的心思,她早被贾府的人伤透了心。然而这并不代表她就没想过自己的未来。初时她只想着若能父母安康,便是自己死了也是愿意的。后来又想着,若是弟弟能平安长成,自己便此生无怨。再后来,日子一天天的过下来,她之所求无有不应的:父母虽日渐年老,且身体也渐渐衰落,然而总归是康健的,至于弟弟的,如今只差一步就是秀才,日后还会是举人,进士,说不准还能跟父亲一样,高中探花甚至是状元。她方觉得,自己这一世,竟单只是来享福的。虽偶有些小波折,却也并不碍着什么。如今自己虽盼着这样的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但也知道,自己是个女孩儿家,不可能一辈子只做林家人,迟早有一天,自己会冠上夫姓。
又想到当日在大观园所见,二姐姐向来是最为懦弱文静的一个,这样一个女子竟被那等夫婿折磨的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模样,怪道母亲说女儿家择婿如投胎了。黛玉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明日自己阖家便要拜访贾府,是不是要提醒二姐姐呢。想着又觉得不可能做到,自己一个闺阁女子,要怎么提醒二姐姐她未来可能所嫁非人?况且便是二姐姐知道了,又能如何?婚姻之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日里大舅舅大舅母把她许出去的时候,反对的何止一人,然而便是老太太不喜,不也只得由着他们去了。
黛玉叹了口气,自己岂能妄言表姐的亲事,倒是母亲或许还能劝劝大舅舅,然而老太太都无法的事情,母亲哪里又能把人劝得回转过来。然而若真的教自己撒手不理,只当没发生过的话……
那好歹是自己亲表姐,若说有多知心到不至于,然而上辈子一起长大的姊妹情分,明知道自己表姐会落得那等下场还不理不睬,那也未免太过冷血无情了。然而自己又能怎么办?说来说去,虽有遇人不淑的缘故,可二姐姐自己不大争气也是事实。她虽是庶女,却也是贾府名正言顺的二姑娘,又是大房独女,然而竟会被奴才们欺负,和同为庶女,还有个不着调的赵姨娘拉后腿的三妹妹比起来,却是何等懦弱。自己在娘家尚立不起来,嫁到那等没规矩的家里,被那般欺辱也不晓得反抗。要自己说,虽然木已成舟,然而到底是个正经公府姑娘,哪里是能随便欺负的,虽说家丑不可外扬,然而都到了那份上,倒还不如闹将出来,哪怕是为了颜面,贾府也会为自家姑奶奶求个说法。便是自请下堂也好过在那里人不人鬼不鬼的过荒唐日子。再者说,到底二姐姐可有个做贤德妃的姊妹,贾府仗着有一个做皇妃的姑奶奶得了多少好处,便是那外八路的族人也敢说自己是皇亲国戚,偏生她妹妹在夫家受了这等欺辱却不敢言语。
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二姐姐天性如此,旁人说的再多也是没用的。黛玉叹了口气,若是能叫老太太赶在大舅舅给二姐姐说亲之前就把她许给旁人就好了,然而谁又能说,那样二姐姐就能过的舒坦?
正此时,絮雪端了燕窝盏上来,笑道,“姑娘想什么呢,这样子入神。”
黛玉正思量着,冷不防絮雪说话,险些就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了,好在回转的快,便道,“还能想什么,不过是今儿见了亲戚有些倦怠罢了。”又道,“怎么又送这个来?”
絮雪便笑道,“之前在扬州也每日吃的,船上不好单为这个生火,方才停了。前儿个太太还问呢,说是这个对姑娘身子好,仍让每日拿冰糖炖了给送来。”
黛玉便问道,“是大厨房炖的?”
絮雪便笑道,“大厨房虽收拾出来了,到底闲置的日子多了,太太说忙忙乱乱的,怕不干净,就叫小厨房炖了,是胡婶子亲自看的火。”这小厨房指的却是正院的小厨房,原在扬州便有这个例,这个厨房单供林如海林夫人,就设在正院里头,但只做些点心羹汤,烧些热水罢了。
黛玉便不再发话,默默无言的用了一小盅燕窝,倒也罢了。想着明儿还得去贾府,又催着丫鬟去取那旧日做得荷包扇坠等物,见长辈姊妹时也好做个见面礼,这一日便也这样过去了了。
………………………………
第三十二回(中)
王夫人心里虽不欢喜,却总不好在贾老夫人面前显露出来,然而她本身便并非善于忍耐之辈,脸上难免添了几分暗色。贾老夫人只顾着和女儿外孙女说话,倒没瞧见,旁人纵然心里明白,也只当没瞧见。
宝玉一时瞅见贾老夫人和自家女儿说话,黛玉在旁无事,便凑上前问道,“妹妹可有玉没有?”
黛玉闻言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心道,怎么又扯到玉上头了。然而他把话问道这里,却不好不答了,“玉?”黛玉佯装不知其意,道“我今日倒戴了几样玉饰,不知二表哥说的是?”
宝玉听她这样说,反而愣了,再仔细一看,却见黛玉头上簪的是一套红翡蝴蝶簪,耳上垂的是玉珠耳坠,可不都是玉饰。
贾老夫人便笑道,“可是被问住了。”又复而对林夫人并黛玉道,“宝哥儿原有一块胎里带来的玉,却是件至宝。这孩子是个实心的,见着喜欢的人,便总想着那人也该有这样一件宝贝。”又笑着对宝玉招手道,“宝玉,且把你那玉摘下来给你姑姑妹妹看看。”
宝玉向来是个见着姐姐妹妹就万事不理的,又是祖母所命,很是爽快的便把那玉从金项圈上摘了下来,双手捧与贾老太太。
林夫人自是知道娘家众人对这“宝玉”有多么看重,抬眼见二嫂子眼睛眨都不眨的紧紧盯着那玉,倒也无意给她找不痛快。因此并不接过那玉,只就着自己母亲的手看了一会,见那玉上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又注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且那玉果真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不同凡物。因赞道,“果真是件宝物,到底宝哥儿是个有福的。”
黛玉前世那日不见这“宝玉”几回,对这宝玉自然没什么好奇的,加之又怕宝玉如前世初见一般犯左性来个摔玉的戏码,也虽晓得这玉不是件反物,却并不对这玉表现出什么不同来。然而碍着贾老太太递到她面前来,也只得看了两眼,当作是件普通的稀罕佩饰,胡乱赞了句便罢了。
贾老夫人见此心中叹了口气,便让宝玉近前,亲自将那玉原样戴好,笑道,“好生带着,这可是你的福缘呢。”
一时旁边丫鬟走来禀报道,“大老爷,二老爷和姑爷,表少爷来给老太太请安。”贾老夫人便命把房里那一座紫檀山水大屏风给搬出来,将花厅隔开。
一时贾郝,贾政,引着林如海,林晋贤进来,贾琏,贾环,贾兰相随。
本来女婿当是半子,只是贾老夫人多年不见女儿,对这女婿心里便时有些埋怨,自然是亲近不起来的,随意问了几句倒也罢了,只那头一次见面的亲外孙却是立时搂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肯放开。
晋贤虽小,却常自诩是个大丈夫,虽知这是自己的嫡亲的外祖母,然被人搂进怀里却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不由脸上便是一红。转眼见着自家母亲姐姐含笑看着自己,却也不拦上一二。
虽是亲戚,然而到底男女有别,堂上气氛较之方才不知肃穆了多少。林如海拜见过了岳母,林晋贤又向诸位长辈行礼,待诸人厮见后,贾郝,贾政兄弟两个便引了林如海出去。
然而林晋贤到底被贾老太太给扣下了,道,“这才多大,一家子骨肉,有甚可避忌的。”因之前唯有一个宝玉留在自己身边,想着让宝玉去和他姑父多亲近亲近,也好对他前程有些助益,然而又怕他被他老子给吓着,到底没叫他出去。想着贾环,贾兰也未曾见过亲姑妈(姑祖母),便又把那贾环,贾兰也一并留下来了。独一个贾琏,因成了亲,便不好叫他留下了。
诸人复又坐了,林夫人坐在贾老太太下首,黛玉晋贤一左一右分坐在贾老太太两边。王熙凤因笑道,“这样看,老太太越发像那佛堂供的菩萨了。”
探春问道,“这话怎么说的?”
王熙凤便笑道,“这姐弟两个真不愧是老太太的外孙,姑妈的骨肉,瞧着粉雕玉琢的,和那菩萨旁边的金童玉女也不差了。金童玉女有了,中间的老太太不是菩萨是什么?”
贾老太太便笑骂道,“这凤丫头,可又胡说了,菩萨也是你能编排的?”
王熙凤便佯装惶恐道,“哎呀,菩萨菩萨,原是我失言了,您可万万别降我的罪啊。”说着还对贾老太太似模似样的做了个揖。
贾老太太惯常对这无赖的孙媳妇是没法子的,虽知道他是个厉害人,但是心里也确确实实是十二分的喜欢。这凤丫头虽是二太太王夫人的亲侄女,也常听从二太太的命令做事,但明里暗里却和贾老太太是一条心。这也是为何王熙凤作为媳妇十分不讨他婆婆邢夫人的欢心,却能在贾府呼风唤雨的缘由之一了。
晋贤自他开蒙,便不再在内宅厮混,幼时所见妇人者无不是似他母姐一般的温文娴静,哪里见过这样泼辣善言的。想到方才见过的琏二表兄,虽在长辈面前有些拘泥,可能看出是一个能言善辩的。原听小厮说过一句俗语却是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可见这还是有些道理的了。
至午时,贾老太太自是要留饭的,道,“这么多年没见了,也不晓得你口味变了没有。”王夫人也道,“家里正有新到的海货,是我妹妹家下孝敬的,分了一些给我们家,姑太太若不嫌弃,正可尝个鲜。”
贾老太太因问道,“姨太太今儿怎地没来?我方才还想起来呢,宝丫头怎地也不在?”
王夫人便道,“宝丫头身子有些不舒坦,他娘担心女儿身体。”又笑着对林夫人道,“往日我妹妹常来家里和老太太说话的,宝丫头是我外甥女儿,也和家里的姐妹玩的极好。只可惜她今儿身子不爽快,不然倒可见见新来的弟弟妹妹。不是我自夸,我这外甥女儿性情极好,难得的随分从时,端庄大方,比我们家的这些女孩儿都还要好些。”
一时堂里一静,黛玉打眼看去,外祖母已面露不喜之色,贾家三姐妹,迎春倒也罢了,把头一低,只做没听见,探春仔细去看旁边宝玉衣衫上的绣纹,惜春把眼睛朝外看,好像门口的帘子上绘着什么花样一般。
这确也难怪,二太太向来是天真烂漫,胸无城府之人,不管在晚辈还是长辈面前,都有些沉不住气。正如她第一次见面便要提醒自己远着宝玉一般,把自己喜欢的宝钗捧得高高的,甚至不给自己的女儿侄女面子,听来虽然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却确确实实是二太太能做出来的事情。
林夫人便作回忆状道,“二嫂子的妹妹,哦,我想起来了,是那位薛太太吧。我记得皇商薛家可是十分的富贵呢,只是薛家不是在金陵吗?我竟不知何时进的京城?。”这却是假话了,当年薛家方进京,住进贾府,贾老太太给女儿的书信中便有提及,只是贾老太太如何会拆自家女儿的台,便也含笑不语。
王夫人脸上未免有些不好看,笑道,“原是我那妹夫没了之后,她们孤儿寡母虽是嫡支,掌着大笔生意,只是独在金陵过活未免也有些艰难,加上宝丫头待选,他们便索性迁至京城了。”
林夫人不置可否,只笑道,“原是这样。”
林夫人虽未多言,然而意思却十分明显,你外甥女再好,也不过是个商户家的女儿罢了,哪怕是富贵的皇商家,也到底是商户。这府里的姑娘,不论嫡庶,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公府姑娘,勋贵之后。
见着林夫人一打岔,贾老太太脸上露了笑,贾老太太心腹,名为鸳鸯的丫鬟便上来回道,“今儿人多,常用的那张桌子怕坐不下,分开坐又怕不亲近,不如去库里把那张黑檀大木桌取来用。”
贾老太太便笑道,“亏你想着,只是多少年没用的老东西了,可得好生擦干净了才能送来。”
鸳鸯便笑道,“瞧老太太说的,奴才们还敢端了不干净的东西上来?别说老太太了,我见着都是不依的。”
说着不过一会功夫,便有丫鬟来回话,笑道,“已摆了饭,请诸位主子们移步。”
贾老夫人便拉了黛玉晋贤两个在旁边,后面跟着女媳,孙儿,孙女,重孙儿等出了花厅,往后院里去。待过了一道穿堂,便是贾老夫人平素歇息之处,平素和孙儿孙女用饭也在此处。
此时房里已安设了桌椅,一时丫鬟们抬了饭食上来,邢夫人捧饭,王夫人进羹,李纨,王熙凤安著。丫鬟婆子侍立一旁,捧着拂尘,巾帕等物。屋里虽然人多,却一声不发。
贾老夫人道“你嫂子,侄媳妇都不在这里吃饭。”说着便让林夫人坐了自己左手旁,又叫邢夫人,王夫人两个在一边坐了。让黛玉跟着自己母亲坐,其后便是迎春,探春,惜春。另一边晋贤坐在贾老夫人右边,然后是宝玉,贾环,贾兰叔侄三人。王熙凤和李纨侍立其旁布让。
旁人倒还罢了,然而贾环和贾兰一个跟着赵姨娘过日子,一个跟着自己母亲李纨生活,打出生起,就和贾老夫人不大亲近,除了家宴外,在贾老太太这里用饭确是头一次。贾兰因有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教导,倒也礼仪周全。然而贾环随他姨娘过活,在这府中向来是祖母不喜,嫡母不管的,偏他姨娘又是个三不着两的性子,在这府里,竟被养成了个“野小子”。虽也是公府少爷,在外头倒也看得过去。然而和这些姐妹兄弟一比,便有些上不得台盘了。
林夫人冷眼看着,和贾老夫人独宠宝玉不同,她虽也晓得嫡庶有别,但贾环也是自己亲侄儿。瞧着他这样,林夫人心里难免便有些不乐意了,更因她素来和王夫人不睦,自然不会想着旁的,便一心只当是王夫人这做嫡母的不慈了。这正经的骨肉血亲,纵然庶出比嫡出应差一等,但环哥儿好歹也是公府的正经哥儿,论起来何尝又不是二太太的儿子,做得这样明显,被人说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