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战略使命,让中部集团军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特色。
在梵军的主力部队当中,中部集团军是唯一面向平原与河网地区,主要配备轻型装甲平台的作战部队。
为此,中部集团军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轮式装甲车,还有不少两栖装甲车。
此外,相对于其他部队,中部集团军的工程兵占比明显偏高,甚至连一些营级部队都编有工程排。
这个编制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部集团军其实是一支快反性质的作战部队。
换句话说,中部集团军适合救急,以及进行运动战,不适合攻坚,更别说是跟敌人打阵地防御战。
毫无疑问,派中部集团军去焦特布尔的意义并不大。
显然,对于增援焦特布尔的任务,查吉特根本无能为力。
正是如此,在给迪迦拉的答复中,他才强调了夺回代奥格尔的重要性,并且将此当成增援焦特布尔的先决条件。
只是,这并不表示查吉特放弃了努力。
没法派兵增援焦特布尔,不等于说无法牵制东方联军的主力部队。
不要忘了,东方联军另外一路部队已经攻入古吉邦,还正在围攻巴伦布尔。
虽然已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攻入古吉邦的也是第五陆战师,而且之前突袭代奥格尔也与此有关,即通过突袭代奥格尔,牵制了部署在乌代布尔的南方集群,为主力部队南下扫荡古吉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查吉特一直觉得,在古吉邦的绝对不止是第五陆战师,或者说东方联军攻打古吉邦的目的,并不止是占领该地区,还跟接下来南下,甚至是进军内陆地区有关。
让第五陆战师充当先锋,也只是因为古吉邦的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陆战队作战。
正是如此,查吉特一直觉得,东方联军现阶段未必会以西北为主,毕竟梵军的主力全在西北地区,哪怕投入足够的兵力,也未必能够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打开西北战场的局面,反到有可能深陷其中。
等到明年4月,也就是大陆腹地开春之后,大陆战场必然会迎来新的决战。到时候,如果梁夏军队的主力无法抽身,不但会在大陆战场上遭受惨败,在南方次大陆这边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东方集团肯定得降低战役目标,或者说设定一个能在几个月之内达到的目标。
显然,扫荡西部沿海地区比攻占西北地区容易得多。
就算把攻打孟卖也算上,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而且有很大把握在几个月之内取得胜利。
即便打不下来,在沿海地区作战,也能更加方便的撤军。
要是如此,第十七装甲师进军斋普尔,其实是佯攻,为的是牵制住中央军,让梵军主力不敢南下。
此外,就是让南方集群强攻代奥格尔。
如果斋普尔没受到威胁,南方集群根本就不会北上,因此在古吉邦遭到攻击的时候,肯定会南下。
在把这些事件联系起来之后,查吉特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能够粉碎第五陆战师攻打古吉邦的作战行动,就能够逼迫东方联军向古吉邦增兵,甚至是放弃进攻斋普尔的行动,解除斋普尔所遭受的威胁。
不过,这只是查吉特的推测。
就算查吉特就这个推测坚信不疑,也必须得说服迪迦拉,让迪迦拉相信能够通过增援古吉邦来支援斋普尔。
那么,就需要确凿证据,或者可靠的情报。
反复思量之后,查吉特才不得不承认,以他的个人能力,以及掌握的资源,根本就不可能获得能说服迪迦拉的证据或者情报。或者说,如果真有这样的证据或者情报,也会首先送到迪迦拉手上。
只是,查吉特并没放弃。
虽然他是南部战场的总司令,还是北方派系的代表人物,但是不等于无所不能,真要说的话,他的能耐还比不上一个仅有少校军衔的纽兰顾问,特别是在迪迦拉面前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正是如此,在与迪迦拉通了电话之后,查吉特立即联系了汤普森少校。
在汤普森少校到来之前,他还想好了说辞。
不管怎样,只要能够说服汤普森少校,让这个纽兰顾问出面,就有很大把握让迪迦拉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显然,只要不再强调南方集群得北上驰援焦特布尔,那么一切都好说。
………………………………
第260章 军事顾问
“查吉特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我就告辞了。”
在汤普森站起来的时候,查吉特是一脸的茫然,还有点不知所措。
开始,他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汤普森始终都是惜字如金,最后才开口,而且只说了一句就要告辞离开。
这个家伙也太傲慢了吧。
哪怕他是来自纽兰共和国的军事顾问,可是一个小小的少校,怎么能在上将面前如此无礼呢?
可是,就算纽兰少校非常的无礼,查吉特也敢怒不敢言。
纽兰军事顾问现在炙手可热,不止因为受到迪迦拉重用,还涉及很多高级官员与将领的切身利益。
不说别的,就在十多天之前,查吉特才通过汤普森,将自己的几个子女送上了飞往中立国的外交专机。而现在,他们都已安全到达纽兰共和国,还得到了由纽兰当局安排的非常周到的照顾。
见到查吉特没吭声,汤普森没多啰嗦,拿起放在桌上的军帽就转身离开了。
其实,在接到查吉特的电话之后,汤普森就已猜到,这个来自北方邦的将军请他过去的原因。
在此之前,汤普森还接到了一个电话。
来自德城,不过跟梵罗军方无关,是纽兰军事顾问团的杰克逊上校打来的,询问南方集群的情况。
关键就一件事,南方集群还能够坚持多久。
当时,汤普森就预感到,梵罗高层会在近期对军事部署做出调整,并且为此征询了杰克逊的意见。
显然,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南方战场。
严格说来,在梁夏第五陆战师攻入古吉邦之后,主战场已经由西南转移到南方,而梵罗国的南部地区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
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全都部署在乌代布尔,而整个南部地区就没有一支像样的,有足够作战能力的正规军!
要说的话,这也跟纽兰顾问有关。
早在正式参战之前,迪迦拉就找到以杰克逊为首的纽兰顾问,询问了很多跟军事战略有关的问题。
当时,杰克逊就明确告诉迪迦拉,梵军的兵力根本没法守住全境。
言外之意,既然需要重点守卫德城所在的西北地区,就必须放弃其他地区,比如占国土面积一半,地形复杂的南部地区。
如果把有限的兵力分散开来,只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其实,迪迦拉找杰克逊询问对策,也只是走个过场。
做为一名精明的政治家,迪迦拉不可能不知道,在大战期间,“孤悬敌后”的梵罗国很难获得盟国的援助,既然得孤军奋战,就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在防御部署上自然得有所侧重。
梵罗国所能依托的,其实就是本土的战略纵深。
虽然国土没有梁夏帝国那么广袤,但是不管怎么样,梵罗国都是环梵炎洋地区,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整个南方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而且有高原、河流与山地,地形也比较复杂。
在战略上,也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其实,这也是跟纽兰共和国结盟之后,梵罗当局订下的基本防御战略,本土防御部署全都围绕该战略进行。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战争前期固守待援,在纽兰共和国的援助到达之后,再发起战略反击,夺回丢失的国土,歼灭入侵的强敌,并且与纽兰大军一同发起反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见,按照该战略,在战争初期,梵罗国只能依托本土作战。
要说的话,也就是依据这套战略计划,以杰克逊为首的纽兰顾问团替梵军策划了开战初期的突击行动。
依托本土作战,并非单纯的防守。
关键就是,绝对不能让梁夏帝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至少在开战初期,得让战争朝着对梵罗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果梵军只是固守本土,那么以梁夏帝国为首的东方集团就能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完成战前准备,然后在最有利的时候发动进攻。以梁夏军队的战斗力,恐怕几个月就能打下德城。
显然,被动防守就是在等死!
为此,纽兰军事顾问团策划了突击巴铁的作战行动,意图通过短促猛烈的进攻,打乱东方集团的作战部署。
正是如此,梵军才抢先发动进攻,还一度攻占了巴铁的边境城市。
要说的话,梵军并没有严格执行顾问团拟定的作战计划。
为了此事,杰克逊去找迪迦拉谈了好几次,还因为自己的主张没得到支持,向纽兰国务院递交过辞呈。
可惜的是,没获得批准。
主要就是,按杰克逊的设想,梵军在突破了巴军的边境防线之后,得继续推进,逼迫巴军向腹地收缩,让巴铁当局感受到切实的威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逼迫梁夏帝国向巴铁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出动主力部队协助巴军守卫伊堡等战略要地,也才能够达到打破东方集团军事部署的目的。
只在边境附近小打小闹,显然是无济于事。
在作战计划中,杰克逊反复强调,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突击行动当中要尽量避免跟巴军打阵地消耗战。
可问题是,梵军根本就没有执行杰克逊的计划。
关键还有,原因其实是出在迪迦拉的身上!
不要忘了,参与进攻的是中央军。
让汤普森一直没想明白的是,杰克逊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原本就不需要提到的问题。
执行首轮突击任务的作战部队肯定是凶多吉少,甚至是有去无回。
按照杰克逊的部署,开战之后出动的突击部队,将一直向巴铁的腹地推进,直到遭遇巴铁的主力部队,或者说直到无法继续前进。关键是,还不能立即撤退,得在巴铁本土的腹地打一场运动战。
在战斗中,还要尽可能的摧毁巴铁本土的基础设施,破坏巴铁的战争潜力。
只要能将巴铁腹地变成焦土,就算参与突击作战的梵军全军覆灭,也非常划算,并且为全面胜利打下基础。
要说的话,杰克逊的主张并没错。
不说别的,只是梁夏帝国的西北铁路,在过去2个月里,就已经向巴铁运送了近千万吨物资,不但帮助巴军稳住了战线,还让巴铁民众恢复了信心。在杰克逊的计划当中,梵军得通过突击行动破坏这条铁路,准确说是摧毁伊堡北面的桥梁隧道,让这条铁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无法通车。
只是,杰克逊显然没有认真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中央军是迪迦拉的嫡系部队。
让嫡系部队当炮灰,迪迦拉会答应吗?
迪迦拉能够坐稳总理的位置,在德城只手遮天,甚至敢于玩弄苦肉计,其实就是依靠中央军撑腰。
中央军被削弱,迪迦拉肯定完蛋。
有趣的是,早在拟定计划的时候,迪迦拉就提出把重点放在西南地区,以攻打卡拉港为主要目的。
当时,汤普森也向杰克逊提出了这个建议。
道理也很简单,在西南方向作战,动用南方派系的军队,最多只需要从中央军抽调几支主力部队南下,充当预备队,因此就算需要在巴铁境内鏖战,牺牲的也是南方派系,对中央军的影响不大。
至少,迪迦拉不会反对。
可惜的是,杰克逊没有答应。
主要就是,突击卡拉港,不但难度大,军事价值也要小得多,毕竟卡拉港不是首都,没法跟伊堡相比。
西北铁路已经通车,海运的战略意义明显降低。
此外,在瓜港投入使用之后,卡拉港不再是巴铁唯一的港口。
至于突击瓜港,根本办不到。
除了这层厉害关系,还有一个跟面子有关,让梵军高层没办法接受的问题。
数十年来,梵军高层始终把梁夏帝国当成头号大敌,压根就没将巴铁放在眼里,更别说将巴军当成主要的对手。再说了,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梵军都轻松击败巴军,取得了全面胜利。
正是如此,在过去十几年里,梵军的防御重点都在北边,面对的梁夏帝国。
现在,把重点转向巴铁,梵军高层肯定没办法接受。
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梵军高层就反复强调。如果把主力派去攻打巴铁,拿什么抵御梁夏大军?
这个问题,看上去还挺严重。
不过,也就只是看上去严重。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部署在西北地区的主力部队只有一个步兵师,还是山地步兵师,而且平时的战备级别与装备水平都不高。即便在战时,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也要用好几个月才能增强。
一个兵力不到2万的山地步兵师,有什么威胁?
显然,杰克逊根本没有搞明白真正的厉害关系。
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开战之后的首轮突击行动,不但没达成作战目的,还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关键还有,错过了夺得战略主动权的机会!
不过,这也不全是坏事。
梵军遭受到的挫败,不但证明了杰克逊的战略判断,也让迪迦拉有所醒悟,开始重视纽兰顾问的建议。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采纳了杰克逊提出的另外一个建议。
放弃南部地区。
准确的说,是把南部地区当成“主战场”,设法把东方联军引诱过去,利用广袤的德干高原来消耗东方联军的兵力。
不然的话,迪迦拉也不会把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全部部署到乌代布尔。
按照杰克逊的设想,南部地区就是决定梵罗国生死的主战场,因此不管需要耗费多少的兵力,遭受多大的损失,都必须让东方联军把重点转向南部地区,不然梵罗国就会在几个月之内战败。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国的其他地方根本就无险可守!
此外,还严重缺乏战略纵深。
就拿西北地区来说,德城距离边境还不到400千米,在梁夏陆军远程火箭炮的覆盖范围之内。关键是,西北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没有难以跨越的天堑,非常适合以坦克战车为主的机械化部队作战。
按照杰克逊的推测,在此跟梁夏大军交战,梵军有多少兵力都不够打!
其实,冈伽罗平原,以及东北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
就算河网密布,交通条件要糟糕一些,也因为地势太过平坦,而难以固守。
此外,内河航道同样能够为敌人所用。梁夏帝国拥有全球最强的海军,肯定能够有效的利用内河航运。
综合这些因素,梵军才把主力全都部署在本土北部。
可问题是,战争的进展,与杰克逊预料的并不相同。
对此,汤普森也是万分感概。
在此之前,包括杰克逊与汤普森在内,所有军事顾问都觉得,东方联军在南方次大陆这边的指挥官很有可能来自梁夏帝国的南方战区,也许是一名陆战队的高级将领,毕竟该战区是以海军为主。
此外,常驻巴铁的第二十四机步师也隶属南方战区,首先部署到位的增援部队是第五陆战师。
显然,如果是以南方战区的作战部队为主,而且由陆战队将领担任指挥官,把重点放在南部地区的概率非常大。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国的南部地区更像是一座深入梵炎洋的半岛。
三面临海,非常适合陆战队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拥有制海权,能够充分利用海军提供的支援,以及登陆舰队赋予的战略机动能力。
当然,还能够依靠海运,减轻后勤保障的负担。
有这么多有利条件,梁夏帝国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在南部地区发力?
要说的话,也就是基于这个判断,杰克逊才认定能够在南部地区跟东方集团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第五十一特混舰队在东陆心海遭受了重创,接下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当中丧失作战能力,梁夏海军的作战能力急剧下滑,剩下的舰队得用在关键方向上,根本就不可能派来支援陆战队作战。更何况,在斯兰还有军事基地可以依托。
更加重要的是,波沙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提前结束!
这下,不但战斗力强悍的第十七装甲师得到了解脱,梁夏陆军最富盛名的天才指挥官丁镇南也能抽身出来。
一时之间,梁夏帝国部署到巴铁的作战部队就达到了3个主力师。
当然,关键是,由丁镇南出任西南战场司令官,兼任东方联军参谋长,统筹指挥南方次大陆上的作战行动。
要想让丁镇南上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杰克逊殚精竭虑拟定的战略计划直接就成了空谈,所有美好的设想全都变成梦想。
………………………………
第261章 痛下血本
当前局面,可以说是相当的微妙。
交战双方都很清楚,广袤的德干高原易守难攻,希望对方把重点放在南方,竭尽所能的把战局朝这个方向引导。可是事实上,双方都把重点放在了北面,尤其是西北,意图通过一次决定性大会战来击败对手,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甚至是结束这场战争,至少东方联军有类似设想。
可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在汤普森看来,梵罗当局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包括迪迦拉在内的高层领导,至今都没有搞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
这是第三次全球大战吗?
换句话说,这场全球大战跟之前那两次全球大战一样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只要认真研究过“新军事学说”,就能清楚认识到,梁夏帝国早已经放弃打全球大战的传统军事思想,至少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次就本质而言,这场大战其实是西陆集团在做垂死挣扎。
道理非常简单:按照新军事学说推进军事改革,迢曼帝国必然会在不就的将来丧失军事霸权。
以科技发展的速度,这个“不久的将来”最快在20'豆豆 '年之后就会到来。
对综合实力最差的迢曼帝国来说,军事霸权是维护在西陆集团的核心利益,并且保持团结稳定的基石。
没有军事霸权,根本不需要外来压力,内部矛盾就能让西陆集团分崩离析。
不说别的,在失去迢曼帝国的制衡后,或者无法从西陆集团获得安全保证,西骆沙会在第一时间,以非战方式谋求实现民族统一。哪怕会因此丧失主权,也比成为被统一的对象好得多。
在事实上,西骆沙对充当排头兵,或者说是迢曼帝国的炮灰,早已经心存不满。
此外,阻止东西骆沙统一的头号因素,一直都是迢曼帝国的军事霸权。
至于梁夏帝国所扮演的角色,反到不是很突出,毕竟帝国在世界岛的腹地,本身就拥有远远超过东骆沙的战略纵深,足以充当本土核心地区的战略屏障,不存在需要东骆沙挡枪的需求。
再说,要是由东骆沙统一西骆沙,等于是加强了帝国本土的安全屏障。
可见,这是一场西陆集团谋求的全球大战,而不是梁夏帝国,甚至不是纽兰共和国所需要的全球大战。
在由新军事学说推动的军事改革浪潮当中,纽兰共和国没被拉下,也就不需要担心丧失军事霸权。再说了,纽兰共和国维护地区霸权,特别是在北孤集团的领导地位,依靠的不仅仅是军事霸权。
此外,在新一轮对抗中,第一个倒下的必然是西陆集团。
那么,通过吸收西陆集团成员国,比如说布兰王国,还有北面的威敬王国,南面的斯班王国等等,纽兰共和国完全能够取代,至少部分取代迢曼帝国在西大陆的统治地位,维护北夕落洋的霸权。
在现实中,纽兰共和国也是这么在做。
搞明白这一层关系,也就不难理解纽兰共和国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了。
要说的话,在初期,特别是正式参战之前,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梵罗高层对此问题有很清楚的认识。
正是如此,才拖到纽兰海军奔袭霍瓦依群岛之前才出兵参战。
可问题是,在正式参战之后,梵罗高层却犯了糊涂。
不要说那些野心勃勃的高级将领,即便是一向理智的迪迦拉,也因为战争初期算不上重大的胜利患上了臆想症。
要说的话,在替梵军出谋划策的时候,以杰克逊上校为首的纽兰军事顾问,就通过各种方式发出暗示,希望梵罗高层能保持理智,不要想当然的认为纽兰共和国会为了这个隔着半个星球的盟友赌上国运。
如果为取胜付出的代价超过了胜利带来的好处,战争就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不管文学家把战争描写得多么的罗曼蒂克,它也只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不是需要去争取的目的。
摆在汤普森等军事顾问面前的问题是。
如何才能够在不对同盟关系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让迪迦拉等梵罗领导人认识到,并且坦然的接受既成事实。
什么既成事实?
包括梵罗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全都是这场大战的牺牲品,而且纽兰共和国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回到驻地之后,汤普森立即联系了杰克逊。
为了保密,他使用配发给情报人员的卫星电话,没有使用梵军的通信网络。
虽然这套有线通信网络是由纽兰共和国的企业承建,但是在交付之后,就一直是由梵军管理。哪怕给纽兰驻军保留了专门的通信线路,也很容易被窃听,何况梵军内部从来都不欠缺敌国的间谍。
卫星电话的信号不太好,而且通信时长很有限,主要是补网发射的几颗通信卫星还无法做到全球覆盖,因此只能在特定时段使用卫星电话,而且每次的通话时长都很有限,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在汤普森汇报了跟查吉特会谈的事情之后,杰克逊没做指示,只让他耐心等待。
对此,汤普森也是无可奈何。
其实,就在汤普森去见查吉特的同时,杰克逊也去了总理府,单独跟迪迦拉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谈的,无非也是战局发展的问题。
要说的话,迪迦拉对战局的担忧还远在查吉特之上。
虽然不是军人,但是敏锐的政治眼光,让迪迦拉能看到很多会被军人无视,或者不会认真对待的细节问题。
比如,东方联军其实一直在加强西北方向上的兵力部署。
除了进驻巴铁的第二十四机步师之外,在梁夏帝国西北地区,第三十三步兵师也一直在加强。按照情报机柜提供的报告,第三十三步兵师肯定能够在12月之前,最迟12月的中旬完成整编。虽然冬季会大雪封山,但是梁夏陆军在该地区苦心经营数十年,早就在无极高原的南麗修建了前进营地。关键是,早在梵罗国参战之前,第三十三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就已经进驻前进营地。
现在,还得算上正在朝斋普尔推进的第十七装甲师。
哪怕不算巴铁陆军,只是在西北方向,梁夏陆军就能投入3个师,兵力高达15万!
如果三路并发,梵军肯定守不住。
显然,已经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梁夏帝国打算在年内发动总攻,确保在开春前把主力部队送回大陆战场。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找到杰克逊询问对策。
对于迪迦拉最为关心的问题,也就是纽兰共和国会不会提供援助,以及以什么方式提供援助,杰克逊给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明确,其实模棱两可的答复。纽兰共和国肯定会积极援助梵罗国,只是仍然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部署调整,以及策划相应的作战行动,而且他也在等华城的消息。
至于实质援助,可以说少得可怜。
因为海运不通,空运也遭到封锁,而且没有哪种运输机能够从纽兰本土直飞梵罗国,所以由纽兰共和国提供的援助,除了由不定期到来的大型攻击潜艇运送的一些必要的,而且主要提供给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战斗机零部件之外,只有通过第三方外交机构,送到梵罗国的用于救助难民的人道主义物资。主要是梵罗国无法生产的紧缺药物,而且用途与用量受到严格监管。
其实,很多梵罗当局的高官,就是通过中立国外交机构,把子女送到国外。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梵罗国的高层领导对这场战争没有多少信心,甚至觉得会一败涂地。
至于对策,杰克逊没有藏拙。
外来援助无望,而且东方联军不大可能把重点放在南部地区,梵军唯一的选择,也就是集中兵力守卫西北地区,在此跟东方联军决一死战。不要抱任何幻想,最好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
为了让梵罗总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杰克逊明确提到。
尽快选好陪都。
因为前期部署没有到位,也因为梵军的战斗力确实太差,所以按杰克逊的判断,哪怕调集全部的兵力,也未必能够守住德城,反到有可能因为死守德城,导致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卫其他地区。
用杰克逊的话来说,死守德城其实是得不偿失。
在无法让东方联军强攻南部地区的情况下,梵军唯一的选择,其实是充分的利用冈伽罗平原,尤其是河网密布的中下游地区,也就有必要考虑放弃德城,或者说利用德城来消耗东方联军的兵力。
为此,就得在以德城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跟东方联军决战。
至于要怎么打,杰克逊没有明说。
不是他不知道,而是没有必要告诉迪迦拉,毕竟迪迦拉只是梵罗国的总理,对军事问题不太在行。
需要迪迦拉知道的,也就是以总理的身份,从北部地区抽调兵力。
关键就是,梵军不能无缘无故的放弃德城。
如果梵军不战而溃,没能在西北地区重创东方联军,消耗东方联军的兵力,那么不管保存了多少作战部队,都守不住冈伽罗平原。事实上,不管是梵军,还是直接决定了梵罗国战争潜力的国防工业,都需要重新部署,也就需要足够的时间。这其中,转移国防工业比调整军事部署还要关键。
其实,杰克逊来梵罗国的头号任务就是协助其转移国防工业。
在过去的十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