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层官兵战胜敌人,似乎只要有了优秀的军官,就能率领部队打胜仗。
把官兵素质也算上,别说2个师,哪怕再增加2个师的兵力,也未必能一口气吞下梁夏陆军的2个战斗旅。
在大陆战场上,西陆大军取得的最佳战果,只是击溃了梁夏陆军的一个装甲旅,准确说是该旅在撤退的时候没有带走放在旅部的军旗,结果落到了西陆军团手上,让西陆集团有了口实。
实战当中,要想成建制的歼灭一个营,都十分困难。
正面交战,梁夏陆军的2个战斗旅能够轻而易举的击溃梵军的1个集团军!
正是纽兰顾问坚持,才把伏击目标锁定为先头部队。
事实证明,即便对付5个营,梵军投入的兵力都明显的捉襟见肘。
道理也很简单,先头部队是在公路上行军,而且是在追击之前遭遇的侦查部队,不可避免的要把队伍拉长。在参战兵力不变的情况下,梵军没办法扩大伏击圈的范围,也就难以把先头部队一口吞下。
要说的话,在最初的几分钟,梵军打得非常的顺手。
不过,只持续了几分钟。
在很大程度上,这也证明了一个观点,即梵军更加适合打顺水仗,在遇到意外,特别是遭受挫折之后,梵军官兵的战场表现就会急转直下。往根本上讲,这也是梵军官兵素质不够好的问题。
交战开始后大约5分钟,在战场东边,第17103营那边,局面就发生逆转。
关键,就是三连那两台没有被摧毁的ZT…99B主战坦克!
在梵军的装甲部队发起突击,准确说是从公路两侧冲过来的时候,这两台主战坦克立即就成了梵军坦克的梦魇。
短短的几分钟,两台ZT…99B就用极为精准的炮火,摧毁了7辆梵军坦克,而且还全都是最新式的M1A1。
也就这几分钟,梵军就被打懵了。
在停止进攻的时候,梵军甚至没有找到那两台ZT…99B,只大致判断在公路上,不清楚其具体的位置。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公路上面摆着十几台ZT…99B的残骸,而且大部分都在熊熊燃烧,产生的浓烟肯定干扰了红外夜视仪。
此外,梵军的注意力在五连那边,没有留意已被击溃的三连。
主要问题,还是在遭到反击之后停止进攻,而不是说立即对进攻战术进行调整,消灭反击的敌人。
结果就是,在梵军停下来重新部署进攻的时候,又有5台M1A1报废。
进攻还没打响就损失了1个连的坦克!
关键还有,因为迟迟没发起进攻,梵军正在丧失战场主动权,至少后面的五连有更多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等梵军在0点40分左右重新组织发起进攻的时候,五年的步兵战车已经散开,下车作战的步兵也已占据有利位置。也正是如此,梵军面对的是18台BZ…98上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与30毫米机关炮。
当然,还有100多名复仇心切的步兵。
别说梵军的士气已经因为进攻受挫而受到动摇,就算是气势如虹,也未必能够一举突破由一个建制完整的机步连守卫的防线。更何况,这条防线的宽度就只有几百米,并不存在兵力密度不够的问题。
正是如此,战场东边的突袭,迅速演变成强攻。
其实,在战场西边,梵军面对的局面也非常的糟糕。
关键就是,没把第17102装甲营包围进去。
虽然依靠突然袭击击溃了第17304机步营,该营的减员率超过了70%,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但是受到第17102装甲营威胁,梵军的主力部队没在第一时间发起突击,也就没能合上包围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致命的失误。
在战斗打响后,第17102装甲营就丢下了那几辆履带受损的坦克,营长亲自率领另外的32辆ZT…99B发起突击。
让32辆ZT…99B摆开了阵势,还是在夜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小事情。
波沙湾战争就已经证明,ZT…99B的夜战能力为当今最强。
关键还有,帝国陆军纠正了在波沙湾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主力部队的ZT…99B进行了改进。
主要改进项目,就包括换上BZ…98步兵战车上的那套红外夜视仪。
因为配备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拥有6千米的射程,而且在突击作战当中,步兵战车肯定是在主战坦克的后面,与敌人的距离也更远,所以帝国陆军为BZ…98配备了性能最好,价格也更加昂贵的红外夜视仪。
正是如此,在波沙湾战争中,ZT…99B甚至需要由BZ…98指引目标。
此后,帝国陆军为所有一线主力部队的ZT…99B更换了红外夜视仪,把ZT…99B的夜战能力提高到BZ…98的水准。
在正常情况下,改进之后的ZT…99B能在夜间发现4000米之外的坦克战车。
配合最新的125毫米整装穿甲弹,ZT…99B能在这个距离上,打穿绝大部分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只是,命中率肯定不会太高。
当然,配属第十七装甲师的ZT…99B全都进行了改进。
相对而言,就算出口给梵罗陆军的M1A1没在红外夜视仪上缩水,其夜间的最大观察距离也只有2000米。
虽然在动对动的战斗中,坦克的开火距离一般都在2000米以内,超过了2000米,精度就没有保证,但是能看得更远,也就能提前发现敌人,从而掌握主动权,比如避开敌人的锋芒,从侧面发起冲击。
其实,第17102装甲营就是这么干的。
准确的说,在第17102装甲营发起冲击的时候,该方向上的梵军正在围攻之前遭到伏击的第17304机步营。因为没有看到西边的第17102装甲营,或者说第17102装甲营迟迟没出现,所以充当预备队的梵军放松了警惕,靠前部署的一些坦克战车甚至擅自投入战斗,隔着几千米朝第17304机步营开火。
结果就是,在第17102装甲营杀到的时候,梵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精心部署的包围圈就这么被突破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第17102装甲营的32辆ZT…99B几乎逆转了战局!
………………………………
第256章 反向突击
在击溃西边的敌人之后,第17102装甲营的坦克群一路向东推进,几乎冲散了从道路两侧发起攻击的梵军。就算没能一举粉碎梵军的伏击行动,也打乱了梵军的作战部署,改变了战斗进程。
要说的话,第17102装甲营的规模太小了,再怎么厉害,也就只有一个营,而且唯一的步兵连还没有跟上。
关键还有,夹在队伍中间的第17309机步营与第17104装甲营也已遭到攻击,而且正在跟梵军鏖战。因此在第17102装甲营杀到的时候,战场局势十分的混乱,敌我双方混杂在一起,根本没办法辨别。
虽然在波沙湾战争期间,帝国陆军就发现了敌我识别的问题,强制要求所有主战车辆在车体与炮塔的侧面、后部用荧光粉涂上敌我识别的标志,但是这种简易的手段,很容易被敌人掌握与利用。
这次就是如此。
在梵军的坦克与战车上,也有帝国陆军的敌我识别标志!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纽兰顾问的主意。
更加要命的是,ZT…99B与M1A1这两种主战坦克的外形轮廓非常相似,在夜视仪里根本无法辨别。
即便抵近,也很难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分辨出来。
因为担心误伤友军,所以第17102装甲营在杀到战场中部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并且在更近的距离上开火。
所幸的是,梵军的坦克同样得面对敌我识别的问题。
关键还有,梵军的前线指挥官显然没想到,在战斗刚刚打响之后,就会遭到来自西边的反击。
当然,在第17102装甲营发起反击后,梵军的突击行动受到遏制。
激战持续到凌晨1点15分左右,从瓜港出发的那架联合指挥机到达,开始为地面部队提供敌情信息。
只是,空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出动前线攻击机。
不是说没有前线攻击机可用,而是联合指挥机发现了疑似野战防空系统的地面目标,而且伴随预警机活动的电子侦察机也探测到了防空雷达的信号,判断为野战防空系统,因此得先把电子攻击机与防空压制战斗机派过来,在消除了防空系统构成的威胁之后,才能出动前线攻击机。
受此影响,陆航也把刚出动的武装直升机撤了回去。
虽然梵军一直都缺乏先进的防空系统,特别是远程防空导弹,但是其近程防空系统却是又多又杂。
只是配属给营级部队的野战防空系统就有三种,来自洛克国的“响尾蛇”,布兰王国的“罗兰”,以及从纽兰共和国进口的“复仇者”,而且这三种防空系统,其作战范围几乎完全重合。
此外,梵军还拥有4种单兵防空导弹,分别是纽兰的“毒刺”、西骆沙的SA…7、布兰王国的“星光”与洛克国的“西北风”。其中性能最先进的“西北风”在两年之前才从洛克国引进,装备的数量相对较少,SA…7的性能已经算不上先进,“星光”因为价格昂贵,同样只少量装备主力部队。
主要使用的是性能相对要先进一些的“毒刺”。
显然,梵军的近程防空系统,以及数量众多的单兵防空导弹,就算很难对高度在5000米以上的作战飞机构成威胁,也能用来对付在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与前线攻击机,威胁还不小。
帝国损失的前线攻击机与武装直升机,有三分之二是被单兵防空导弹,以及基于近程防空导弹的野战防空系统击落,被高射炮击落的反到不是很多,毕竟前线攻击机与武装直升机都有很厚实的装甲。
迄今为止,只是被“毒刺”击落的攻击机与直升机就接近100架。
此外,前线的战局处于胶着状态,还有敌我识别的问题,就算前线攻击机与武装直升机赶到,也未必能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事实上,受制于战场局势,在后面跟进的第171旅都没法让炮兵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必须承认,梵军指挥官,以及纽兰顾问确实是心狠手辣。
在1点30分左右,梵军的远程炮兵发威。
首先遭到炮击的是仍然在顽强抵抗的第17103装甲营的五连,以及在防线后方集结,准备发起反冲击的3个坦克连。
以当时的情况,要是第17103装甲营顺利发起反击,肯定能突破梵军的包围圈。
可见,梵军指挥官也是别无选择。
只是,这也葬送了正在围攻第17103机步营的梵军。
持续大约10分钟的覆盖炮击,直接打垮了第17103装甲营,粉碎了还没有发起的反击行动,也顺带“消灭”了附近1000多名梵军官兵。可以说,下令炮击的梵军指挥官根本就没有考虑前线作战部队。
几乎同一时间,其实也就晚了几分钟而已,位于队伍最后面的第17304机步营也遭到了猛烈炮击。
要说的话,梵军的素质,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此之前,第17102装甲营就已投入战斗,而且冲到了第17304机步营前面,正在冲击梵军的战线。
关键还有,第17304机步营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可见,对梵军构成威胁,需要重点打击的是第17102装甲营,可梵军的远程炮兵却瞄准了第17304机步营。
炮击持续了近10分钟,梵军才猛然反应过来。
也就是利用这10来分钟的时间,第17102装甲营对进攻战术进行了调整,主要就是扩大了正面宽度。
虽然炮火依然十分猛烈,但是多数主战坦克躲过了这场劫难。
此外,通过向公路两侧拓展,第17102装甲营还迂回到了梵军侧后方,对梵军实现了反包围。
虽然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反包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根本就不可能围歼兵力比自己多的敌人,但是对于士气本来就不高,战斗意志已经开始动摇的梵军来说,突然出现在侧后方的装甲部队,有极强的“杀伤力”,也必然会引发严重的混乱,甚至会导致一部分梵军在阵前投降。
可见,在当时,梵军的包围圈已经摇摇欲坠了。
战斗进行到凌晨2点过,战线中段的梵军已近崩溃。
当时,限制第17102装甲营的并不是梵军,而是得把步兵连留在后面帮助第17304机步营救治伤员,以及为了规避梵军的炮击,原本在一起的坦克群分成两路,没办法保持突击强度。
要说的话,如果第17102装甲营没有分散,战斗在天亮之前就会宣告结束。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继续向东突击的时候,第17102装甲营没能跟前方的第17309机步营取得联系,不清楚第17309机步营的情况。
不过,这也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
开战之初,第17309机步营就遭到了重点打击,几辆指挥车全被摧毁,包括营长在内的营部高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临时接过指挥权的一连连长也在几分钟之后,被梵军的狙击手击毙。
此后,第17309机步营的几个连就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更加要命的是,其他的连排长都没接入营旅级通信网络,或者说都认为有级别更高的军官在指挥战斗。
做为一支增补部队,第17309机步连没有在营长等主要军官阵亡之后溃散,就已经很不错了。
该营没有去波沙湾,是第十七装甲师来到巴铁之后,临时组建的增补部队。
将其编入先头部队,并不是用于作战,而是为其他的战斗营提供保障服务,比如运送燃油等作战物资。
正是如此,第17309机步营位于队伍中间。
因为没有跟第17309机步营取得联系,不清楚交战情况,所以第17102装甲营不得不放慢突击速度。
关键还有,还要把在突击途中遇到的第17309机步营的官兵组织起来。
不是跟随坦克作战,而是去保护停在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准确说是把那些没被摧毁的运输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
必须得说,像第17102装甲营这样的主力部队,军官的素质绝对不是吹出来的。
当时,该营的指挥官已经想到在粉碎了敌人的伏击行动之后,肯定要发起反击,也就需要补充弹药与燃油,尤其是弹药。持续激战近2个小时,第17102装甲营的大部分坦克的炮弹消耗量已经过半。
所幸的是,在第17102装甲营困在战线中段的时候,梵军的炮击终于宣告结束。
其实是梵军的远程炮兵部队担心遭到轰炸,在凌晨2点30分左右结束了炮击,并且从前沿阵地紧急撤离。
原因也很简单,帝国空军的电子攻击机与防空压制战斗机杀到了。
显然,梵军并不认为那些挂着反辐射导弹的重型战斗机要对付的只是防空系统,不会顺带摧毁遇到的炮兵阵地。
要有必要,用反辐射导弹来打击炮兵阵地,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说,“战…16AD”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时候,往往会额外携带几枚激光制导炸弹,用来对付那些无需使用反辐射导弹的低价值目标,或者无法用反辐射导弹摧毁的坚固目标,比如说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防空指挥所。
利用这个机会,第17102装甲营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战线中段。
只是,持续高强度作战,第17102装甲营也遭受了惨重损失,能继续作战的坦克已经不到20辆。
以当时的情况,这不算是大问题。
在第17309机步营前面,是第17102装甲营的兄弟部队,即同样隶属于第171装甲旅的第17104装甲营。
论战斗力,第17104装甲营绝不在第17102装甲营之下。
编入先头部队的3个装甲营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王牌部队,就作战表现来看,这3个营都非常强悍。
在第17102装甲营杀到之前,第17104装甲营已经稳住了阵脚。
关键还有,该营按照由联合指挥机提供的战场信息,正在向东边进发,准确说是前去援助第17103装甲营。
就具体的战术而言,只要能够从东边突破梵军的包围圈,就有望反败为胜。
其实,这也是位于队伍前方的2个装甲营在战斗打响后都在向东突击,没有考虑向西撤退的关键所在。
就只有这一条公路,冲到东边就能截断梵军的退路。
显然,这也是第17102装甲营全速向前冲击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当时,也就只有该营能为前方的两支兄弟部队兜底。说得难听点,就算向东突围的行动遇到麻烦,也能在友军的接应下向西撤退。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主力部队前线指挥官的个人素质是非常突出。
此外,这也真实的反映出了双方战斗力的差距。
以梵军表现出的战斗力,真要伏击2个战斗旅,恐怕在战斗打响后就会被击溃!
其实,纽兰顾问对此是早有所料。
根据在战后披露的相关资料,在纽兰顾问团里有几名西陆集团的军官,不过用的都是假身份。主要是,梵罗当局还没有在联合作战的问题上跟西陆集团达成一致,一直没答应让西陆集团的军事顾问参与作战行动。
以当时的情况,这几名西陆集团的军官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毕竟,在地面战场上跟帝国陆军交战,还取得过不错战绩的,也只有西路军团。
至于纽兰顾问,经验主要在海空方面,了解的是帝国海军与空军,对帝国陆军也就一知半解。
显然,西陆顾问绝不会低估帝国陆军的战斗力,特别是主力部队。
在大陆战场上,西路军团已经为低估帝国陆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只是在阿斯特拉罕就伤亡了数十万官兵,错失了在冬季到来之前取得战略突破的机会,甚至被迫提前结束了战略进攻。
正是如此,梵军才安排远程炮兵参战,而且做了更多的准备。
此外,第17102装甲营还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弹药即将告罄!
准确的说是穿甲弹即将用光。
虽然大部分坦克还有大约半个基数的炮弹,但是几乎都是多用途榴弹,而至关重要的穿甲弹已经所剩无几。
主要就是,坦克携带的穿甲弹本来就不多。
即便执行突击任务,最多也只会带上三分之一基数的穿甲弹,毕竟真正需要用穿甲弹对付的也只有敌人的坦克。像第17102装甲营现在遇到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全程都在跟敌人的主战坦克交火,可以说非常罕见。
结果就是,在帮助第17309机步营稳住阵脚后,第17102装甲营花了一些时间来补充弹药。
要说的话,这也没什么问题。
在联合指挥机的帮助下,第17102装甲营与第17104装甲营已经联系上对方,对战场局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加上第17104装甲营并没有被梵军击溃,所以不存在得火速驰援的必要。
关键还有,第17104装甲营准备发起反击,而第17102装甲营负责殿后。
既然如此,那就更加不需要立即出动。
结果就是,这一耽搁就是大半个小时!
………………………………
第257章 飞来横祸
在凌晨3点20分左右,也就是第17102装甲营重新出动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先头部队的头上。
没有半点征兆,就连警报都没有,整整一个大队的20多架a…10a出现在战场上空。
要命的是,当时在战场中部,还能开动的全都是帝国陆军的坦克战车,梵军装甲部队早已被击溃。
对纽兰远征航空队的那些攻击机来说,不存在敌我识别问题。
此外,按照梵军之前采用的炮击战术,恐怕也不会担心误伤友军。
对于还在苦战的先头部队的官兵来说,那些突然出现在头顶上空的攻击机,简直就是恶魔一般的存在。
关键还有,编入先头部队的防空连隶属第17304机步营,在队伍的最后面。
此外,该连也就只有几辆自行高射炮,以及几个搭乘装甲运兵车,使用单兵防空导弹的防空小组。
必须得说,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忽视了防空作战。
因为梵罗空军早已溃不成军,纽兰远征航空队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所以只在先头部队里编入了1个防空连,把隶属第17309机步营的那个防空连留在了后方,以便减轻后勤保障的负担。
可问题是,第17309机步营的防空连才是主力,第17304机步营的七连,也就是防空连的状态一直都不太好。主要是,在到达巴铁之后,原本计划提供给该连新式防空系统,因为运力的问题,迟迟没配送到位。因为没有遇到过空中威胁,所以第173机步旅的指挥官也不太着急。
有趣的是,反到是临时组建几个增补营获得了新式防空系统。
主要就是,没有时间让主力部队的官兵去适应新式防空系统,即便是增补部队,也没有完全掌握新式防空系统。要不然,也没有理由放着新式防空系统不用,让老掉牙的高射炮去前面硬扛。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低估了敌人,尤其是严重低估了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战斗力!
此外,也必须承认,纽兰远征航空队采用了正确的战术,还把握住了机会。
当时,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战场信息,并且监视战场变化的是在杰伊瑟尔梅尔上空徘徊的联合指挥机。因为升级了雷达,具备探测低空低速目标的能力,所以联合指挥机能够发现敌人的武装直升机。问题是,联合指挥机的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并不适合用来探测攻击机这类高速目标。
按空军的部署,负责指挥制空作战的预警机部署在巴尔梅尔西南。
这么安排,也是为了照顾古吉邦那边的陆战队,毕竟帝国空军还需要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预警机距离前线差不多有400千米。
如果只是应付梵罗战斗机的威胁,这么部署没什么问题,毕竟那架联合指挥机在战场西边200多千米之外,附近还有几架制空战斗机。可是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这个距离确实远了点。
对在低空飞行的攻击机,“指…8c”的探测距离最多只有350千米。
那些a…10a就是从低空进入,才没有被预警机发现。
随后的10多分钟,先头部队遭受了交战之后最惨痛的损失。
按照第171装甲旅与第173机步旅的战报,在这场空袭当中,先头部队5个营的主战装备几乎是损失殆尽,就连由第17309机步营看管的那些运输车辆也遭到了轰炸,大部分被攻击机摧毁。
只是一轮空中打击,就粉碎了先头部队的反击行动。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第17102装甲营在此之前已经扭转战局,第17104装甲营也在遭到空中打击之前发起了反击,加上第17309机步营控制住了中段防线,恐怕在这轮空中打击结束之前,先头部队就会被梵军全歼。
当然,在遭到空袭之前,附近的梵军已被先头部队击溃。
后方指挥官在收到了前线部队的呼叫之后,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制空战斗机,前去驱逐那些攻击机。
在“战…11b”机群杀到之后,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攻击机群立即被击溃。
20多架a…10a全都被“战…11b”击落,一架都没能逃脱。
只是,有1架“战…11b”在追击a…10a的时候,遭到梵军的防空导弹攻击,并且被导弹击落。
也就是说,在3点半的时候,先头部队就已经溃不成军。
根据战后调查,在遭到空中打击之后,先头部队的5个战斗营只剩下了不到400名官兵还能作战,而且几乎都受了轻伤,因为伤重而丧失作战能力的官兵超过了1500人,阵亡官兵也多达600。
可见,就这点作战人员,别说是抵挡进攻,就连救治伤员都不够。
何况,5个营的高级军官是非死即伤,在分成几段的战线上,临时担起指挥职责的都是少尉排长。
先头部队的官兵还没有崩溃,也只是相信,跟在后面的主力部队即将到达,而且很快就能够得到空中支援。
当然,也跟官兵素质过硬有很大关系。
以当时的情况,梵军再发动一次进攻,肯定能歼灭先头部队。
可惜的是,在战场附近,根本就没有成建制的梵军部队,有的只是已经被击溃,跟乌合之众差不多的散兵游勇。
关键还有,第171装甲旅在得知先头部队遭到空中打击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
也就在3点半,第17107炮兵营收到了旅部下达的命令,并且在短短的2分钟之后,就首次开火。
主要就是,第171装甲旅在此之前就已经让炮兵营就地展开,只是因为战况太激烈,担心误伤到友军,才没有让炮兵旅参战,因此在收到作战命令之后,第17107炮兵营才能立即开火。
做为装甲旅下的炮兵营,第17107营装备的全是自行榴弹炮,总共36门zs…66e。
这种由帝国设计与生产的自行榴弹炮,已经在帝国陆军服役近30年,一直都是绝对的主力。即便在后来从东骆沙引进了zs…86r,也为了提高后勤保障效率,仅提供给西北战区的主力部队。
其他战区的主力部队装备的都是zs…66。
此外,帝国陆军一直在改进zs…66,大量装备的e型在很多方面已经不比zs…86r差。
就算是一直饱受诟病的射程问题,配合在战前才研制成功的高密度发射药,zs…66e使用普通炮弹都能达到25千米。就算使用库存发射药,射程也超过了20千米,完全能满足作战需求。
毕竟,旅属炮兵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更何况装甲旅的炮兵营一般是跟随装甲部队进行突击作战。
此外,已经投入量产的最新改进型还采用了54倍径的身管,把使用普通炮弹的射程提高到30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弹能达到40千米,而正在研制的新式炮弹的有效射程甚至能够达到70千米。
不过,这种被命名为zs…66f的自行榴弹炮,最快要明年才能交付。
直接炮火支援,极大的缓解了先头部队承受的压力。
不过,在当时,先头部队没有跟敌人交战,毕竟附近的梵军已被击溃,暂时没办法组织发起进攻。
紧接着到来的,就是前线攻击机。
其实,这些“攻…9b”已经在战场外围徘徊了大约半个小时,直到防空压制战斗机摧毁了梵军的野战防空系统,特别是之前击落“战…11b”的近程防空导弹,联合指挥机才下达了作战命令。
关键还有,前线攻击机由联合指挥机直接指挥。
因为战场附近的梵军已经被击溃,所以前线攻击机都被派往东边,袭击在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