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也很紧俏,战术运输机航程偏短的缺陷就被放大了。

    还在生产“运…9”系列,也只是暂时没有替代型号。

    按帝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用来取代“运…9”的下一代战术运输机,首先就得把航程提高一倍,也就是跟大型运输机持平。只要有足够远的航程,载重量与巡航飞行速度都可以适当降低。

    可惜的是,新式战术运输机,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见到雏形,而投产,恐怕是后年的事情了。

    当然,有足够的战术运输机可用,总比没有强。

    不管怎样,战术运输机能运送作战人员与弹药物资,以及尺寸不大的轻型装备。

    正是如此,在跟侯晨晟与付卫民商量之后,丁镇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把进攻时间错开,留出5到7天的调整时间,确保至关重要的大型运输机能够先后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提供支持。

    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是目前唯一能采用的办法。

    侯晨晟与付卫民也知道,丁镇南尽了最大努力,而且就算他们不答应,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此外,讨论已经持续一整夜。

    别说都已筋疲力尽,哪怕还有点精神,也要去填饱肚皮。争吵了一个晚上,那感受完全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

第239章 口头威胁

    “侯晨晟与付卫民就是那种德行,你也别往心里去。”

    “虽然不太了解付卫民将军,但是对老侯,我可是知根知底。”白华伟笑了笑,又转而说道:“在你离开帝都之后,华敏去了南孤大陆的帕西。我也是在她到了那边之后,才知道此事。”

    丁镇南很疑惑,没有搞清楚白华伟的意思。

    “去会见纽兰总统特使。”

    “开始了?”丁镇南偷偷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担忧是在自作多情。

    白华伟点点头,接着说道:“我在出发之前才收到华敏发回来的电报,说是还要在帕西呆上一段时间,或许几个月。至于谈判的具体情况,她没说,毕竟在帕西进行的秘密谈判涉及帝国的核心利益。”

    “我明白。”

    见丁镇南点头示意,白华伟也就没再暗示。

    其实,在第一句话里面,就包含了需要让丁镇南知道的关键信息,即白华敏在帕西国的逗留时间。

    如果秘密谈判没有收获,白华敏就不会提到还要逗留几个月。

    此外,白华敏肯定是以首辅特使身份去的帕西,因此跟谈判相关的事务都是直接向首辅汇报。在战争时期,由代表最高领袖的特使参与的谈判,已经是最高级别,商讨的是关系核心利益的大事。

    “上面是什么意思?”

    白华敏先叹了口气,才说道:“过来之前,首辅找我谈过此行的任务,不过没有提到帕西那边的事情,只是反复的强调,南方次大陆在当前是重中之重,今后几个月的战斗将决定大战会以什么方式结束。首辅还提到,帝国已经渡过最艰难时期,不要有思想包袱,让我们放开手干。”

    “首辅是这么说的?”

    “不是首辅的原话,不过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听白华伟这么一说,丁镇南叹了口气,而且苦笑着摇了摇头。

    显然,首辅说这样的话,只是希望前线指挥官不要畏首畏尾,并不是说真的已经渡过了难关。

    在某种意义上,考验才刚刚到来。

    前面就已提到,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的结果跟帝国当局预料的截然相反,也就不可避免的对战局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最为突出的影响,就是在整体上把发起战略反击与战略进攻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在由后勤保障支撑起来的现代化战争当中,这绝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拿东望洋的战局来说。

    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后,如果帝国选择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就是见好就收,仅着手巩固霍瓦依群岛的防御部署,没有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共和国本土实施战略打击,所能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让纽兰空军趁此机会,利用部署在本土西海岸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打击霍瓦依群岛。

    果真如此,纽兰空军就有很大可能掌握主动权,至少能控制战争节奏。

    道理也很简单,霍瓦依群岛只有几座适合部署战略航空兵的大型岛屿,最多能修建几座大型空军基地,而在大海的对面,纽兰西海岸地区的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现成的大型空军基地就多达数十座。

    关键还有,纽兰空军暂时就只有一个战略方向。

    也就是说,纽兰空军能把所有轰炸机,以及必不可少的巡航导弹,全都用来对付霍瓦依群岛。

    即便接下来还要出兵西大陆,纽兰空军也只有两个战略方向。

    与之相比,帝国空军至少有3个战略方向。如果北玄地区的局势失控,以及需要封锁南夕落洋的海运航线,战略方向还要增加1个或2个,因此帝国空军肯定无法把轰炸机全都用于针对纽兰本土的战略轰炸行动。

    此外,弹药也极为关键。

    像这种奔袭数千千米的轰炸行动,特别是在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之前,唯一可用的弹药就是巡航导弹。

    可惜的是,在帝国这边,巡航导弹一直是供不应求,尤其是空射型号。

    即便到了明年年初,巡航导弹的供应量也未必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如果发展成消耗战,帝国空军未必能笑到最后。

    那么,就必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通过积极的进攻行动,摧毁敌人的反击能力,避免打成消耗战。

    虽然在进攻的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消耗更多的弹药,但是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压制住敌人之后,投入的兵力与消耗的弹药都会降低,而且最终的消耗肯定比被动防御低得多。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得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之后,立即向前线增兵,对纽兰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后勤保障的负担远远超过战前估计。

    当然,其他方向的情况也差不多。

    原本可以花几个月时间来增强后勤保障的力度,囤积发动进攻所需的物资,作战部队也能有条不紊的做好战斗准备,结果却因为进攻行动提前开始,几乎所有战前准备都无法及时完成。

    相对而言,受影响最小的也就是西北战区。

    毕竟,在冬季到来之后,交战双方进入到“休战”状态,再一次开打,那也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了。

    摆在帝国面前的局面很简单。

    接下来几个月,也就是明年春季到来之前,帝国军队取得的战果将决定这场大战的最终结局。

    毫无疑问,关键就是南方次大陆。

    沉思一阵,丁镇南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白华伟也只能暗自叹息,毕竟要追究的话,他得承担主要的责任。

    “如果我没有猜错,我们这边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对谈判产生影响。”

    “那还用说吗?”白华伟随口就接了一句。

    丁镇南的目光转了过来,盯着白华伟看了一阵之后,他才说道:“关键是,纽兰当局也在关注这边的战况。”

    “你是说……”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战略层面,纽兰共和国已经战败,现在所能争取的,无非是少输一点。”

    “少输就是赢。”

    丁镇南点点头,接着说道:“很明显,在当前的局面下,跟我们停战,纽兰共和国会输得很彻底。”

    “这……”

    “虽然我不是外交人员,也不太了解外交谈判,但是以我的理解,在最初阶段,我们的要价肯定不低。俗话说得好,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开价不够高,后面更没办法谈。”丁镇南笑了笑,转而说道:“既然挫败了纽兰军队攻打霍瓦依群岛的行动,也就肯定会拿霍瓦依群岛说事,比如要求纽兰当局彻底放弃对霍瓦依群岛的主权诉求,甚至承认霍瓦依群岛归属帝国。”

    白华伟愣了下,随后朝丁镇南投去了万分震惊与不敢相信的目光。

    吞并霍瓦依群岛!?

    显然,这绝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帝国的国本,以及法律的政治问题。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不久,也就是廉旭升第一届首辅任期之后,帝国论议两院利用文职首辅当政的机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对外扩张的《帝国主权法》,对帝国的主权与领土做了明确界定。

    当时,出台这份法案的目的,其实是针对在战后申请并归帝国的战败国与落后地区。

    不说别的,即便是狭夷皇国,都在大战结束的次年,通过了以特别行省身份并入帝国的法案,还正式递交给帝国外交部。在遭到帝国拒绝之后,狭夷皇国还爆发全民请愿活动,上千万平民走上街头,以游行的方式向帝国皇室请愿,恳请得到帝国的接纳,永生永世都为帝国的臣民。

    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一度还无法收场。

    关键就是,当时已经有数百万狭夷人获得帝国的永久居住权,此外还有数百万狭夷人在帝国的占领区定居。

    最后,要不是帝国当局放宽了户籍准入的标准,赋予狭夷居民部分公民权,并且大力鼓舞狭夷人移居海外,为其在奥洲等占领区的居住权与公民权提供保证,这件事情还不会迅速结束。

    要说的话,狭夷皇国的问题还算不上严重。

    在大战结束之后那几年,众多的战败国与落后地区,先后通过表决等方式,向帝国当局发出并归请求。只是在东望洋上,就有数十个岛屿的居民通过了表决,更别说还有玄大陆上的众多殖民地。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把这些地区全都接纳下来,帝国版图至少要扩大50%,人口将增加大约4亿。

    可问题是,帝国版图已经够大了,而且增加4亿食不果腹的贫民,肯定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何况,这些地区分布在全球各地。

    最关键的,其实是民意。

    大战刚刚结束,而且帝国已经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上百万将士战死沙场,所有的帝国臣民都勒紧裤腰带过了几年的苦日子,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上下唯一的目的,也就是尽快恢复正常。

    对帝国的臣民来说,最想获得的,也就是改善生活。

    显然,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为4亿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贫民提供援助。

    别说什么助人为乐,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关系到每一个帝国臣民的切身利益,根本就没有商量余地。

    严格说来,廉旭升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结束了首届任期,也才有后面通过的《帝国主权法》。

    受该法案限制,帝国一直没拿霍瓦依群岛的主权做文章。

    只要《帝国主权发》没有被废除,帝国就不能通过吞并的方式来扩张版图,即便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

    就算首辅拥有战时特权,也只能派兵占领,并且通过军事占领行使管辖权。

    要说的话,霍瓦依群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一直由帝国占领,并且在军事管制区行使管辖权。

    换句话说,要想吞并霍瓦依群岛,首先得让论议两院废除或者修改《帝国主权法》。

    “你在开玩笑?”白华伟思索了一番,依然觉得这不大可能,毕竟废除或修改正式法案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我也只是在猜测,而且拿此做文章跟正式吞并不是一码事。”

    听丁镇南这么一说,白华伟才明白了过来。“按照你的说法,就算在谈判当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也只是威胁纽兰当局,逼迫纽兰当局在规模扩大之前做出停战决定,从而让大战尽快结束?”

    “关键是,要想让威胁产生效果,得下很大的功夫。”

    “这……”

    “如果只是一句话,显然没有多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是威胁没办法兑现,或者说被证明是故弄玄虚,那么不但无法获得想要达到的效果,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让纽兰当局变得肆无忌惮。”

    白华伟已经锁紧了眉头,认真思索着丁镇南说的话。

    丁镇南没有急着说下去,趁白华伟思索的时候,去弄了两杯咖啡。

    这还是白华伟来过来的,正宗的“海军咖啡”,产自东南地区的加里曼岛,在市场上一直是有价无市。

    “照你的意思,为了让威胁产生效果,所以得在南方次大陆这边大干一场?”

    “你觉得,还有其他选择吗?”把咖啡杯放到白华伟面前之后,丁镇南才说道:“大陆战场那边,没必要多做解释。别说现在是冬季,到明年春季都未必能打开局面,反到可能成为我们的战争泥潭。其他的方向,比如玄大陆、南夕落洋与奥洲,不但是次要方向,也没有大规模用兵的条件。”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梵罗国与纽兰的关系,或者说梵罗国的象征意义。”

    丁镇南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看,当前能够用兵的就只有南方次大陆。我们在这边打得越是顺利,就越能震撼纽兰当局,让纽兰领导人意识到,随战争规模扩大,纽兰肯定会输得更惨。”

    “说实话,还是你想得透彻。”

    “只可惜,我们手里的兵力就这么点。”丁镇南叹了口气,才说道:“首辅也是,既想让我们大干一场,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兵力。别说我,换成其他人,也没办法用这点兵力取得战略性的胜利。”

    白华伟苦笑着摇了摇头:“你跟我抱怨也没用,不过海军这边的,我能打保票,肯定不会拖后腿。至于空军那边的,问题也不大。李天凌一向说一不二,只要答应了,就肯定能够办到。你要担心的,其实是地面部队。以我的判断,那两位陆军与陆战队的将领恐怕是水火不容。”

    “没那么严重。”丁镇南很无语,因为白华伟绕了一圈,把皮球踢了回来。

    “是不是,我说了不算。只不过,我可要去休息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猫屎咖啡,在外面有钱都买不到,所以还是留给你慢慢品尝。”白华伟把咖啡杯推到丁镇南面前,随后就起身离去。

    这下,丁镇南更加无言以对。


………………………………

第240章 北上借人

    要说的话,战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此后又进行了两次磋商,才敲定最主要的问题。简单说,首先按照之前已经确定下来的作战方案,由第五陆战师在西南战场的南部地区打一仗,消灭梵军的有生力量,并且牵制梵军在西部与南部的主力部队。作战时间暂定为5天,最多不超过7天。在空运力量完成周转之后,第十七装甲师将从苏库尔出发,攻打斋普尔,并且在第五陆战师的协助之下,围歼斋普尔的中央军主力部队。

    虽然没有在作战计划中提到,更没做详细说明,但是大家都知道,围攻斋普尔也是暂定计划,未必能得到执行。至于围歼斋普尔附近的中央军主力部队,更加不是两个师就能办到的了。

    对于兵力问题,丁镇南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就做了详细的说明。

    不要看两个师有10万大军,可是冲锋陷阵的作战人员,总共还不到4万。

    简单的说,第十七装甲师在得到第177步兵旅加强之后,共计5个战斗旅、2个支援旅与各师直属职能营,作战人员总共才2万出头。因为更强调独立作战能力,保障支援部队的规模更大,所以第五陆战师仅编有4个战斗旅,作战人员比第十七装甲师还稍微少一些,总共才19000人。

    可见,两个师总共只有9战斗旅。

    关键还有,这9个战斗旅要应付两个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在西南战场的南面,也就是第五陆战师的“主攻”方向,至少需要1个战斗旅,而且得做好增派1个旅的准备。

    此外,至少都需要留下1个旅充当战役预备队。

    那么,能够用来围攻斋普尔的也就只有6个战斗旅,而且其中还有2个炮兵旅,作战部队实际只有4个旅。

    即便把支援旅里的作战部队算上,也仅相当于2个旅的兵力。

    总体而言,攻打斋普尔的地面部队总共不会超过6个旅,总兵力在30000左右。

    与之相对,驻守斋普尔的梵军超过50万,算上战后动员的预备役与民兵部队,总兵力肯定超过了100万。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百万大军。

    关键还有,中央军,也就是西北派系的作战部队至少有15个师,兵力超过了20万。

    在这里面,有3个装甲师与5个机步师是王牌部队,就算另外7个步兵师,也是梵军的甲级部队。

    兵力对比如此之大,而装备对比,那就更加悬殊了。

    哪怕得到加强,第十七装甲师与第五陆战师编内的主战坦克,总共还不到1500辆,而且三分之一是储存装备,在战后才启用的ZT…80DG,因此性能先进的ZT…99系列主战坦克总共才1000辆。

    梵军主力部队,只是3个装甲师与5个机步师就有2500辆主战坦克,至少2000辆是T…72与M1A1。就算把那些性能落后的主战坦克排除掉,梵军在坦克的绝对数量上也有明显优势。

    要说的话,关键就是那些M1A1。

    如果战斗力达到了纽兰共和国吹嘘的水准,那么能够与之抗衡的,也就只有ZT…99,而且是ZT…99B与ZT…99AL。至于配备旧式坦克炮的ZT…99A,就算使用最新式的穿甲弹,也未必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上打穿M1A1的正面装甲。至于ZT…80DG,因为使用的是ZT…99A的坦克炮,所以面临相同的问题。

    显然,在装备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拥有数量优势的一方有更大的胜算。

    至于其他主战装备,比如步兵战车与自行火炮,数量对比也一样,依然是梵军占有明显优势。

    正是如此,付卫民才反复的强调,在第五陆战师南下的时候,重点轰炸斋普尔。

    此外,还是以战场遮断为主。

    简单的说,就是出动攻击机,集中打击敌人的地面部队,尤其是主战装备。

    在波沙湾战争期间,联军就通过空袭打垮了伊军的主力部队,为随后在地面战争当中大获全胜奠定了基础。

    对于付卫民提出的要求,丁镇南没有拒绝,不过也没有答应。

    理由就是:在付卫民所提到的时间段,航空兵肯定得权力支持第五陆战师,对付反扑的敌人。

    可见,就算要打击斋普尔附近的梵军主力部队,也必须在此之后。

    其实,这也是结症所在。

    不要忘了,只预留了5到7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等第五陆战师在代奥格尔站稳脚跟,击溃反扑的梵军,第十七装甲师也该发动进攻了。

    到这个时候再出动空中力量打击梵军主力部队,形同于亡羊补牢。

    如果没有能够通过空中打击重创梵军主力部队,那么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慢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二是跟梵军打一场货真价实的装甲会战。考虑到丁镇南一直不愿意放弃东海岸的作战行动,肯定需要优先保证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因此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让第十七装甲师去硬碰梵军主力部队。

    付卫民并不是缺乏信心,只是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

    之前在波沙湾那边,他就有类似表现。

    正是如此,丁镇南没有把话说死,只是表示会重点照顾第十七装甲师,确保围攻斋普尔的行动能顺利进行。

    此外,也就是保证在攻占斋普尔之后,至少是在消灭梵军的主力部队之后,再在东海岸那边发动进攻。

    只是,这并没有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丁镇南在10月份的最后一天去了伊堡。

    不是去找巴军统帅,而是去找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汤伯辉少将,询问第二十四机步师能否参战。

    丁镇南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而实际情况跟他预料的差不多。

    在丁镇南到来的前一天,补充给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最后一批主战装备才送到白沙瓦,而且是配属给常规编制的装备。至于提供给加强战斗旅的主战装备,哪怕是一帆风顺,也要到明年才能全部到位。

    也就是说,第二十四机步师仅有3个常备战斗旅达到了作战状态。

    其实,这并不是第二十四机步师的错。

    不要忘了,第二十四机步师隶属南部战区,而南部战区的其他作战部队都部署在东南地区与奥洲。

    可见,在南部战区,第二十四机步师基本处于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境地。

    受此影响,第二十四机步师在和平时期的满员率也只有70%,而且主战装备的在编率还不到60%,两项指标都在甲级部队里垫底。至于主战装备的更换频率,那就更加不说了,还不如一些乙级部队。

    有趣的是,帝国陆军一直不觉得这有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巴铁有大量储存装备,都能在战时提供给第二十四机步师,不存在装备不够用的问题。

    至于人员,在战时动员与运送都不是难事。

    这么安排,本身没有错。

    不过,得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在战争爆发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独当一面,而且在南方次大陆方向上,暂时以战略防守为主。

    正是受此影响,第二十四机步师的驻地一直就是卡拉港,而不是伊堡。

    导致这一现象的还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因素。

    西北铁路通车。

    在新历148年,也就是西北铁路通车的前一年,陆军司令部与南方战区司令部拟定了一份与第二十四机步师有关的方案,准备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去伊堡,确保在战争爆发之后能够协助巴军守卫伊堡。

    可惜的是,在西北铁路通车之后,该方案就被束之高阁。

    理由就是:能够通过西北铁路向巴铁北部地区增兵,也就不存在得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北上的必要。

    正是如此,在第十七装甲师与第五陆战师进驻卡拉港后,第二十四机步师北上,之前的所有设想与准备全都变成了空谈。

    更加要命的是,西北铁路还得首先满足巴方的需求。

    为了稳住巴铁当局,特别是在击溃围攻拉合的梵军之前,西北铁路运送的主要就是提供给梵军的作战物资。

    其实,绝大部分是生活物资。

    按照丁镇南拿到的报告,只是在10月份,就通过西北铁路向巴铁运送了100万吨粮食与50万吨布料等生活用品。这里面,仅肥皂之类的日化用品就有10万吨,而伊堡一年的消耗量都还不到10万吨。

    当然,帝国提供的海量物资,成了帮助巴铁维持国内局势稳定的定海神针。

    此外,巴铁当局还充分利用了帝国的援助,比如发放食品券之类的物资券,并且用这些物资券来招募新兵。只是在伊堡,巴铁就通过发放物资券的方式,在10月份招募了30万名新兵。

    也就是因为兵力很充足,加上国内的社会局势保持保持而稳定,所以巴铁当局才没继续向帝国当局施压。

    让丁镇南有点啼笑皆非的是,培训新兵还成了第二十四机步师的主要任务!

    用汤伯辉少将的话来说,因为主力部队全被派上了前线,而且第二十四机步师是联军的总预备队,肩负拱卫伊堡的重任,所以在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替巴军培训新兵。

    为此,汤伯辉专门组建了一支军官教导团。

    不是团级作战单位,只是用了“团”这个称呼。

    此外,还在师部开办军官培训班,为巴铁的基层军官提供技能与语言培训,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当然,这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惊讶,因为早在几年前,丁镇南就已提出,通过培训等方式帮盟军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更加有效的配合帝国军队,减轻帝国军队的作战负担。

    可惜的是,受经费限制,帝国军方对这个提议一直都不是很热情。

    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强得多。

    毕竟,等到那些接受了培训的巴铁军官回到自己的岗位之后,其所在的部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作战行动。

    不过,这也意味着,第二十四机步师无法参与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在3个战斗旅当中,至少需要留下1个旅守卫白沙瓦的军事基地,另外1个旅得部署到伊堡郊外。第3个旅是联军在西北战场的总预备队,除非能派1个旅过来替换,不然就不能调动该旅。

    关键还有,西北战场的总司令是巴铁的三军参谋长。

    就算是丁镇南,也无权对西北战场的作战部队指手画脚。

    显然,要想获得把铁三军参谋长同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在几天前,梵军还用战术弹道导弹袭击了伊堡,炸死了上百平民,造成严重的恐慌。为了平息巴铁当局的愤怒,帝国空军已经答应提供三套“神箭手”系统,还专门用来保护伊堡。

    要是能够让第二十四机步师南下作战,周涌涛早就下达了首辅令,根本就不需要丁镇南出面。

    只是,丁镇南找汤伯辉,不是为了调走第二十四机步师的战斗旅。

    他盯上的,是那些早已安排到位,只是因为作战装备还没送过来,所以没有编入战斗序列的作战人员。

    不管怎样,第二十四机步师都是甲级主力部队,满编规模跟其他主力部队相当。

    因为以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所以兵力总量比装甲师多一些,最多能够达到54000,正常情况也超过了50000。

    也就是说,扣除3个战斗旅,以及平时在编的2个支援旅与师直属营,第二十四机步师至少还有25000名官兵。

    关键还有,因为没有形成战斗力,所以这些官兵所在的单位暂时不在作战编制之内。

    用丁镇南的话来说,就是不受西北战场前线司令部节制,因此调动这些官兵不需要获得巴铁三军参谋长的准许。

    既然如此,借调一些给西南战场,又有何妨呢?

    当然,在卡拉港那边有的是主战装备,不存在装备不够用的问题。

    这让汤伯辉很无语,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关键还有,丁镇南开出了一个让汤伯辉无法拒绝的条件。

    在西南战场的战斗结束之后,这些作战人员带着满编的主战装备返回西北战场,重新归入第二十四机步师名下。

    也就是说,第二十四机步师最快能在11月底,最迟在年底,就能够达到满编状态。

    等于能提前数个月参战。

    对汤伯辉来说,这个条件的诱惑力实在是没法抗拒。

    结果就是,两人只谈了不到1个小时,汤伯辉就答应在5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