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面就提到过,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之前,纽兰共和国依仗SR…71A“黑鸟”3倍音速侦察机率先服役,利用在梵罗国租用的军事基地,对帝国本土进行战略侦察,最终导致严重的军事对峙。

    当时,帝国就向巴铁的南部地区增派了3个主力师,摆出了准备在地面开打的架势。

    这3个师,只有1个师部署在卡拉港,另外2个师在北面的海尔布尔,直接面对马尔瓦高原。

    帝国陆军的战略意图非常的明显,在开战之后全速向东突击。

    只要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站上马尔瓦高原,梵罗国必定战败。

    随后,才轮到部署在本土西南地区的地面部队出手,从东边发起进攻,扫荡梵罗国的东北地区与北部地区。

    按后来公布的相关资料,梵罗国与纽兰共和国进行了好几次兵棋推演,而得出的结论都是梵罗国将在一个月内战败,而且纽兰共和国鞭长莫及,甚至没有办法赶在梵罗国战败之前完成动员。到最后,梵罗国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梁夏帝国强行肢解,或者说梁夏帝国将会借此机会解决心腹大患。

    别说是3个师,只需要1个装甲师就能突破梵军的边境防线。

    因为在该方向上确实是无险可守,也没做前期部署,所以就算梵军的兵力充足,也挡不住帝国陆军的锋锐。

    在理论上,只要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帝国陆军能够在一周之内杀到科塔。

    正是如此,在对峙即将演变成战争的时候,梵罗当局发出逐客令,纽兰空军随后撤走了部署在梵罗国境内的“黑鸟”侦察机。为了让梁夏帝国放心,梵罗国还邀请梁夏帝国的外交武官参观了部署“黑鸟”的空军基地,并且在武官面前拆除了用来为“黑鸟”提供保障的机库等基础设施。

    此后,梵罗国开始加强西部防线。

    因为需要面对帝国陆军,所以梵罗陆军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构筑边境防线,也没把希望寄托在防御阵地上。

    在该方向,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是梵罗沙漠。

    为此,梵罗陆军构筑了两条以道路与铁路为基础的战略防线。关键是,这两条防线总体上呈V字型,不但起到屏蔽首都德城的作用,还能够逼迫从西边杀来的敌人向南运动,也就是深入梵罗沙漠。

    西边的防线从比卡内尔到斋普尔,而东边的防线从德城到斋普尔。

    只是,这两条V字型防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向南拓展的空间不够,对防御部队有很高的要求。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陆军希望依靠这两条防线,准确说是部署在中心点上,也就是斋普尔的地面部队来阻击向马尔瓦高原推进的敌人,就得具备极高的战术机动能力,能够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

    不说别的,梵军从斋普尔附近的前进阵地出发,至少需要向南突击100千米才能对敌人构成威胁。

    显然,这个要求对梵军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

    别说是在战时,就算在和平时期,让梵军装甲部队快速行进100千米,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到了战时,没有制空权,装甲部队凭什么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何况,实际需要的突击距离肯定不止100千米。

    此外,梵军主动出击打野战,梁夏陆军肯定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梵军又在这条防线的外面增加了几个防御支撑点,斋普尔西边的阿梅杰尔与焦特里尔,斋普尔南面的科塔与乌代布尔,并且依托这几个支撑点扩展了防线,或者说建立了两条新防线。

    这样一来,也就把防区扩大到了马尔瓦高原的西部地区,以及梵罗沙漠的东部地区。

    按梵军的部署,或者说战术设想,如果东方联军从西边发动进攻,并且以攻占马尔瓦高原为目的,那么不管从哪个方向推进,至少都需要突破两道防线,梵军则能充分利用防御获得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关键就是,可以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附近,而不是分散在整条防线上。

    也就是按这套战术,西部战场上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在斋普尔附近,而守卫前沿防线的几乎全都是二线部队。

    这么部署还有一个好处,平时的管理与训练也更加方便。

    当然,还能大幅度降低军费,也就是日常开支。

    这套防御部署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梵军能否把作战设想转换成实际行动。

    关键,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梵军的战场机动能力。

    要是无法快速进行战场机动,再是牢固的防线都是摆设,即便是传统的阵地防御战,也得依靠预备队发起反击。

    针对这个问题,梵军也做了调整,准确说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盟友身上。

    没错,就是纽兰远征航空队。

    按梵军的要求,纽兰远征航空队的几十架A…10A就部署在斋普尔东边的阿格拉,主要使命就是支援西部战场的部队作战,在敌人发起突击之后,摧毁敌人的装甲部队,削弱敌人的突击力量。

    关键就是,A…10A是当今最强悍的专用攻击机之一,号称坦克的克星。

    只要能挫败敌人的锐气,让敌人放慢推进速度,梵军就能从容的完成兵力调动,甚至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可见,梵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

    只是,能不能实现,还有得一说。

    其实,这也是迪迦拉发火的原因。

    地面战斗已经打响,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没有一个给出明确的说法,在提到战局走向的时候都成了哑巴。

    平时,那些家伙个个都信心满满,俨然是胜券在握。

    只是,迪迦拉也很清楚,责任并不完全在将领身上,因为当前的局面跟过往预测的有很大的差距。

    在以往的推演当中,敌人都是从海尔布尔与苏库尔这边发动进攻。

    可是这次,东方联军从海德巴拉出发,沿梵罗沙漠南部的公路与铁路推进,进攻路线在防线南面。如果东方联军在打下巴尔梅尔之后转向南下,进军古吉拉特邦,梵军精心部署的防线就将变得毫无价值。到时候不但要丢掉古吉拉特邦,还会让侧翼暴露,并且导致战略层面的惨败。

    只要东方联军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甚至能把梵罗国一分为三,也就是同时完成对南方德干高原的战略切割。

    果真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该如何应对!?

    ()


………………………………

第229章 飞来噩耗

    迪迦拉咬着西部战区的军事部署不放,不是要寻找什么狗屁对策,而是需要某个将领站出来背锅。

    道理也很简单:该方向败局已定。

    召开会议之前,迪迦拉就拿到了由纽兰当局提供的最新情报,并且让总参谋部分发给了主要将领。

    内容只有一点,部署在巴铁南部地区的第五陆战师已经达到战时满编状态。

    也就是说,该师的总兵力超过了4万,很可能接近5万,综合作战能力比梵罗陆军的军级单位还要强。

    要说的话,差不多顶得上一支集团军。

    不说别的,只是主战坦克就有近千辆,加上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总规模还超过了梵罗陆军的集团军。

    当初,也就是6年之前,梁夏陆军部署到巴铁的3个主力师,总共也就5万多官兵。

    可见,只是第五陆战师就能横扫整个西部战场。

    不过,这还不是梁夏军队投入的全部兵力。

    梁夏陆军的第十七装甲师也已到达卡拉港,因为港口的吞吐能力有限,而且要优先保证陆战队的后勤供应,所以大部分主战装备被送到了瓜港,也就需要通过铁路送过来,得花上一些时间。

    只是,这并不值得高兴。

    第十七装甲师参加过波沙湾战争,在来南方次大陆之前就已达到满编状态,兵力并不比第五陆战师少。因为经历过实战考验,大部分官兵上过战场,所以第十七装甲师的战斗力还在第五陆战师之上。

    也就是说,梁夏帝国在巴铁南部地区投入了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兵力!

    不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需要投入这么多兵力?

    说得直接一点,这两支部队,在任何地方都能独当一面,能轻而易举的突破梵军设置的防线。

    关键还有,第十七装甲师很有可能会从卡拉港北上。

    或许,这也正是把第十七装甲师的主战装备送往瓜港的主要原因。

    反正通过铁路运输,送到海德巴拉与送到苏库尔没什么区别,运输时间最多就相差几个小时。至于运送第十七装甲师的官兵,那就更加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反过来,如果让第十七装甲师跟在第五陆战师的后面,就算在组织调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也应该把主战装备送往卡拉港。

    正是如此,纽兰当局发出了警告。

    按纽兰国防部做的判断,主力是第十七装甲师,第五陆战师负责佯攻。

    具体来说,第五陆战师首先发起进攻,而且在防线南面寻求突破,其实是为了逼迫梵军向南增兵,也就是让部署在斋普尔的主力部队向南运动。梁夏军队会利用这个机会,通过空中打击摧毁梵军的主力装甲部队。只不过,关键是在向南扩展后,防线的北面肯定会因为兵力减少而出现漏洞。

    在发现梵军的防御漏洞之后,梁夏陆军就会让第十七装甲师投入战斗。

    就是从苏库尔这边发起突击!

    等到第十七装甲师参战,第五陆战师就将转向南下,攻入古吉拉特邦,然后经沿海平原进军孟卖。只要打下了孟卖,再在南部方向上发起几次登陆作战,夺取几个支撑点,就能控制整个西海岸地区。

    不要忘了,陆战队更适合在滨海地区作战。

    显然,不管怎么打,就算出动战略预备队,梵军也必败无疑。

    关键还有,哪怕军方提出动用战略预备队,迪迦拉也绝不会答应。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陆军的战略预备队大多部署在本土西北,尤其是德城附近,而且西北才是主战场。

    派西北战场的预备队去西部战场,显然有问题。

    按照迪迦拉的判断,梁夏帝国一直没有在西北方向发动进攻,或许就是在等待梵罗陆军进行调整。

    换句话说,等到梵罗陆军把西北战场的预备队调走,东方集团就会在西北战场这边发动战略进攻。只要有机会打下德城,梁夏陆军甚至会动用部署在本土的作战部队,在西北战场开辟第二战线。

    没预备队可用,不要说边境防线,连首都德城都守不住。

    到这一步,或者说以当前的局面,唯一的理智选择,也就是做出取舍,放弃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次要的战略方向。

    显然,肯定是南部地区。

    前面就已提到,南部地区不但地形非常的复杂,人口密度也不小,还严重缺乏能够依托的道路与铁路。

    哪怕梁夏帝国兵力雄厚,没有个一年半载,别想占领与控制南部地区。

    可问题是,肯定不能把南部地区拱手让出。

    在军事层面上,也就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民众相信,梵罗军队是在力战之后才丢掉南部地区。

    当然,也就需要有人站出来背锅。

    关键还有,这个人必须足够可靠,至少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迪迦拉下达的命令,确保一切都按照计划发展。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战局到底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并不完全由梵罗当局决定。

    也就是说,并非放弃南部地区的防御,梁夏帝国就会派部队占领南部地区。

    只有通过更积极的行动,才有望达到目的。

    可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样的行动,迪迦拉心里没底,毕竟他没有参军经历,更别说指挥部队作战。

    为此,被称为“小内阁”的总理府幕僚班子已经给出了建议。

    在军事层面上,关键依然是兵力部署。

    说得简单一些,必须加强斋普尔方向上的防御力量,而且斋普尔就是底线,必须守住这座位于德城南面的城市。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该方向跟东方联军决一死战,因此得提前调整兵力部署。主要就是把原本放在南面的作战部队派往斋普尔,围绕着斋普尔建立一道更加牢固的防线。

    到底该怎么做,幕僚班子没给出建议。

    其实,这也是迪迦拉需要安排一名高级将领去斋普尔的主要原因。

    傍晚过后,在秘书第三次来提醒已经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会议才暂告结束。

    只是,在回到书房之后,迪迦拉并没有吃晚饭,准确说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听取了机要秘书的报告。

    结果就是,这份报告直接让他失去了胃口。

    报告来自外交部涉外情报局,部分内容已经得到了证实,而且从逻辑的角度看,可信度极高。

    梁夏帝国首辅特使秘密前往南孤大陆的帕西国,会晤了纽兰共和国的特使。

    帕西国并没有参战,为保持中立的第三方。虽然地处西半球,距离纽兰共和国更近,但是在夕落洋的对岸,玄大陆的西部地区就有梁夏帝国的军事基地,而且南玄国还是东方集团的成员国。

    显然,如果梁夏帝国要跟纽兰共和国进行秘密谈判,帕西确实是理想地点。

    虽然暂时不清楚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安排特使进行秘密会晤的原因,更别说是双方交谈的内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秘密会晤的级别很高,双方派出的特使都是外交界的名人。

    代表梁夏帝国去谈判的是白华敏,而代表纽兰共和国去谈判的是杰克休伊特。

    前者不用多说,后者之前担任过国家安全顾问,在大战爆发之前去了西陆集团,担任最高事务联络官,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后又担任了首席联络员,而这3个职位都是直接向总统负责。

    也就是说,休伊特其实是纽兰总统的心腹。

    虽然白华敏与休伊特都算不上是正式官员,更不是高官,但是两人的影响力绝对不在高级外交官之下。

    此外,他俩肯定是首辅与总统的特使,直接代表双方的最高领袖。

    安排他们进行秘密会晤,商讨的绝对不是小事。

    纽兰共和国已经向梁夏帝国宣战,双方还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秘密磋商?

    一般事务,特别是跟作战行动无关的事情,比如遣返对方的公民,妥善安置与公平对待对方侨民,一般是通过正规渠道,比如中立国外交机构进行接触,完全没必要安排特使秘密会晤。

    以当前的局面,双方能谈的,也就只有一件事。

    停战。

    换个角度来看,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宣告结束之后,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实力对比又回到了平衡点上。虽然这种平衡关系很难长久的维持下去,甚至非常的短暂,但是并不等于说,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为停战而努力,毕竟继续打下去,哪怕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方也未必能获得实质性好处。

    其实,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就足以证明,跟第二次全球大战比,这次大战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

    说得直接一点,依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关键还有,不管是梁夏帝国,还是纽兰共和国,都得对战略部署进行调整,也就需要争取获得完成调整的时间。

    那么,虚情假意的提出进行停战谈判,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如果只是虚与委蛇,那还没什么好担心的。

    要是假戏真做,麻烦就大了。

    关键还有,没法完全排出这样的可能。

    梁夏帝国这边,至少在过去,从来没把纽兰共和国当成主要对手,至少没有以彻底击败纽兰共和国为首要目的。即便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在如日中天之际,梁夏帝国的首要目的也只是称霸世界岛,确保对西东望洋、环梵炎洋与南玄大陆的绝对控制权,并且以石油金元为基础的金融霸权。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才在波伊战争之后承认纽兰共和国,并与之建交。

    可见,只要梁夏当局认定没办法在这场大战当中彻底击败纽兰共和国,就很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跟纽兰共和国握手言和。

    显然,现在就是“适当的时候”。

    道理也很简单,在与纽兰共和国言和之后,梁夏帝国就能够集中兵力,以雷霆之势打垮陆地上的敌人,称霸整个世界岛。

    那么,纽兰当局会不会在这个时候跟梁夏帝国停战?

    单纯的看,可能性极低。

    在霍瓦依群岛铩羽而归之后,纽兰当局手里没有能拿来跟梁夏帝国谈判的筹码,因此要想跟梁夏帝国停战,就必须做出巨大牺牲,比如把霍瓦依群岛永久割让给梁夏帝国,而这显无法接受。

    可见,就算纽兰当局已经打了退堂鼓,知道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会集中全部的力量扭转不利局面。

    也只有在占据优势之后,纽兰当局才有希望争取到能接受的停战条件。

    要说的话,纽兰当局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日,纽兰总统就给迪迦拉打了电话,提到纽兰共和国将在年内,派地面部队去西大陆作战。

    随后,纽兰国防部发来详细计划。

    简单的说,就是保证在圣诞节到来前,把10个师的22万官兵送到西大陆,并且在明年的第一个季度送去主战装备,争取在明年春季到来之前,参与西陆集团在大陆战场上发起的战略进攻行动。

    具体时间暂订在4月初,也许会提前到3月底,最迟不超过4月中旬。

    要说的话,这些安排与梵罗国没什么关系。

    积极通报情况,其实是要让梵罗当局放心,纽兰共和国不会因为在霍瓦依群岛那边吃了败仗就当缩头乌龟,而且在没办法出兵南方次大陆的情况下,积极出兵西大陆,也能够替梵罗国减轻压力。

    总而言之,纽兰共和国将会奋战到底。

    只是,纽兰共和国的目的是什么?

    在根本上,不过是夺回被梁夏帝国霸占数十年的霍瓦依群岛。

    如果梁夏当局做出让步,比如把霍瓦依群岛还给纽兰共和国,那么纽兰当局还会坚持奋战到底吗?

    显然,没人敢做出保证。

    关键还有,在“梁夏”号上掌握的人是周涌涛。

    这个来自第二次全球大战的老兵,仅次于白止战的帝国海军统帅到底有多厉害,迪迦拉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早在6年之前,周涌涛刚刚住进首辅官邸,就给梵罗国的领导人上了一课。

    对于一个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政治家来说,只需要放弃一座不属于自己的群岛,就能够与实力最强的对手媾和,从而能用更短的时间,以及更小的代价击败其他对手,获得更多的战争红利,肯定不会有半点迟疑。

    只要能够谈成,迪迦拉甚至觉得,周涌涛愿意放下身段,让纽兰总统占据主位。

    想到这些,迪迦拉的心情就无比沉重。

    不管双方特使谈的什么,以及有没有谈成,既然纽兰总统派特使去帕西跟梁夏特使进行面谈,足以证明纽兰当局确实在积极的谋求跟梁夏帝国停战。纽兰当局没通报此事,或许就没有打算告诉盟国。

    这可不是好事!
………………………………

第230章 内部斗争

    纽兰共和国暗中跟梁夏帝国协商,让迪迦拉的心情变得十分糟糕。

    去会议室宣布散会之后,迪迦拉又回到了书房,并且让秘书去把西部战区司令,前不久才获得晋升的查吉特上将留下来。

    在梵罗陆军中,查吉特算得上是迪迦拉的心腹。

    道理也很简单,在迪迦拉当上总理的时候,查吉特还是陆军少校,而在此后的几年之内就蹿升为陆军少将。虽然此后的几年表现平平,在大战爆发之前才晋升为中将,但是只过了短短的几个月,就再次获得晋升,随后就在迪迦拉的安排下,以陆军上将的身份出任西部战场总司令。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羡慕的位置。

    之前已经说过,主战场是在西北,西部战场只起到衔接作用,而且跟相邻的三个战场有扯不清的关系。

    说得严重一点,西部战场本身就是梵罗陆军内部权力结构的缩影。

    部署在以斋普尔为中心的北部防区的作战部队,有一部分是来自西北战场,而且高级军官或多或少跟西北战场的作战部队有关联。部署在南部防区,特别是乌代布尔附近的作战部队则主要来自南部战场,大部分官兵来自南方省份,仅孟卖籍的官兵就占到了三成。部署在科塔的作战部队则主要依靠北部战场,不但很多官兵来自冈伽罗平原,就连给养物资也高度依赖北部战场。

    虽然主力部队几乎全都部署在斋普尔附近,即西北派系占了多数,但是并不表示能够让南方派系与北方派系的部队俯首帖耳。事实上,派系之争一直都是梵罗陆军最为严重的内部矛盾。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战场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在斋普尔之外未必能得到执行。

    要说的话,这也是迪迦拉不愿相信军方将领的关键所在。

    对那些来自贵族阶层的高级将领来说,头号目的并不是打赢战争,而是如何在战争当中获得好处。

    不止现在,而是在过去数千年里,一直都如此。

    其实,这也是南方次大陆的特色。

    不管是被来自北方的雅利安人所征服,还是在瘸子帝国统治时期,乃至被布兰王国的殖民者奴役,这片土地上的人,依然按照出身来划分高低贵贱,居于统治阶层的贵族永远都是贵族。

    当然,迪迦拉也不例外。

    甘巴拉家族是南方次大陆上历史最悠久的贵族之一,能追溯到1000多年之前,而且始终都是统治阶层的核心成员。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掌握着梵罗国命脉的家伙并不介意输掉这场战争,哪怕得像几百年之前那样,遭受外来强权的统治,毕竟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贱民。

    其实,这也是梵罗国立国数十年,至今没有实现工业化,甚至连工业化门槛都没摸到的关键所在。

    阻挠工业化的主要力量,就来自掌握着国家命脉的贵族阶层,尤其是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各大家族。

    说得难听一点,贵族阶层通过控制土地就能够剥削其他阶层,获得丰厚的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还能够利用掠夺的财富建立用来保护自身利益的武装力量,还有什么理由推进社会改革呢?

    换种方式来说,改革成功了,那还是统治阶级,如果改革失败了,就可能失去一切。

    既然无法获得更多好处,自然没必要进行改革。

    关键还有,工业化的基础是大批能够参加社会大生产的工人。

    这意味着,必须得提高国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新兴的工业国,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发展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完成了传统工业强国用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实现的产业革命。梵罗国要想成为工业强国,同样需要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

    只是,受过教育的工人,不仅仅是产线上的劳动者,更加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推动者。

    显然,产业工人天生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死敌,而且产业工人必然会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利益。

    正是如此,梵罗国的义务教育搞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能够全国推广,有超过80%的国民是文盲。

    连工人都没有,工业化从何谈起?

    如果还是过去的那一套,也就是布兰王国那样,通过殖民统治掠夺资源与财富,问题还不大。毕竟在遭受布兰王国殖民统治之前,南方次大陆就没有统一过,而且绝大部分时期都遭到外族奴役,而各个大家族依然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说因为遭到外族的奴役就完全没办法活下去了。

    要说的话,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反到给贵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不说别的,来自布兰王国的先进武器装备,让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层拥有更加强大的暴力机器,从而在内部阶层斗争当中获得绝对优势,让遭受统治的底层贱民完全丧失了反抗能力。

    此外,一个位于更高层级的统治者的出现,还有效缓解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纷争。

    也就是在布兰王国殖民统治时期,以大家族为基础的土邦的势力范围才稳定了下来。

    跟过去几千年相比,布兰王国统治的200多年,其实是南方次大陆最稳定与繁荣的一段时期。

    至少对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来说,这200多年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面。

    可惜的是,这已经成了历史,而且历史绝不会重演。

    早在100多年之前,也就是梁夏帝国首次夺得梵炎洋的霸权之后,南方次大陆的贵族阶层就发现,这个新来的强大存在,跟布兰王国截然不同,其掠夺的对象不是资源与财富,而是更加本质的东西。

    开发资源与创造财富的劳力!

    当然,土邦统治者也在其中。

    关键就是,跟位于最底层的贱民相比,统治者的数量实在太少了,根本就满足不了新霸权的胃口。

    此外,梁夏帝国并没有承认贵族的统治权,也没想过发展代言人,或者说通过贵族来掠夺资源与财富。

    要往根本上讲,梁夏帝国在南方次大陆退信的不是殖民统治,是民族解放运动!

    也就是在此后的几十年,即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前,梁夏帝国带来的影响,让南方次大陆的开明贵族认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独立建国,以及实现民族全面统一的思想。

    甘巴拉家族就是首批支持民族独立运动的开明贵族之一。

    只是,开明贵族只是极少数。

    道理也很简单,随着民族独立运动到来的必然是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而贵族阶层依赖的统治秩序肯定会土崩瓦解。哪怕贵族阶层能够依靠积累的财富,以及比财富更加宝贵的知识与文化,抓住社会变革的机遇,也不等于说,所有的大家族都能在新的统治阶层里面获得一席之地。

    其实,绝大部分传统贵族会被这场大变革淘汰,沦落为统治对象。

    显然,这才是梵罗国的统治阶层不愿向梁夏帝国俯首称臣的关键所在。

    核心问题,其实非常的简单。

    放眼全球,只有梵罗国,准确说是南方次大陆,拥有能让梁夏帝国再上一层楼所需的劳动力。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至今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庞大的人口规模既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比如全球第一的工业实力,无与伦比的战争潜力与超强的发展动力;也产生了一些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