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暂时没收到高野的命令,所以只能按原订计划返航,首先跟主力舰队汇合。

    此时,在机动舰队西北几十千米之外的海面上,零零星星漂浮着上百名帝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

    其中,就有最后这轮攻击的头号功臣,即率领战斗机群冲击机动舰队,用机枪扫射航母的魏成文少尉。

    可惜,他的运气却不是很好。

    扫射了“赤诚”号,还没拉起来,他驾驶的“台风”就被高射炮击中。

    万幸的是,战斗机没有直接坠海。在飞出了十多千米后,发动机熄火,让魏成文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迫降的准备工作。。

    正是如此,他才没在迫降的时候受伤。

    在迫降后,他还找到两名跳伞飞行员,准确的说是一个俯冲轰炸机的机组,然后赶在俯冲轰炸机沉没之前,取出了充气式救生艇。接下来,他哥仨就划着救生艇四处搜寻与营救落水的战友。

    魏成文还由此获得了帝国皇帝亲自颁发的,象征最高荣誉的“御赐黄金佩剑勋章”。

    他也因此成为这场大战当中,第一个获得了最高荣誉勋章的帝国军人。

    往东南四百多千米,主力战队中。

    在收到由兰云从“加禾”号上发来的电报之后,高野就回到了司令舱,还锁上舱门,不准任何人前去打扰。

    虽然在电报中,兰云强调了战果,也就是击沉了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两艘航母,还在上午的突袭当中,干掉了几乎整支南方舰队,但是在高野眼里,狭夷海军在这一天当中遭受了惨败。

    机动舰队不是还剩下两艘航母吗?

    哪怕“加禾”号能立即修复,又能怎么样?

    别说还在炎海,哪怕已经退回东望洋,离战败的那一刻也不远了。

    战略层面上的胜败,跟机动舰队的战斗没多大关系。

    在中午的时候,高野收到了军令部发来的电报。因为在大使馆外面的道路临时进行维护施工,所以皇国派驻梁夏帝国大使没有按计划,在梁夏帝国时间八点之前,把宣战书送到枢密院。

    这是什么意思?

    狭夷海军突袭澄江港的行动,变成了偷袭,而先宣战后开战,变成了不宣而战!

    这是巧合,还是遭到了算计!?

    肯定是遭到了算计!

    狭夷皇国不宣而战,梁夏帝国成了受害者,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有充足的理由把狭夷皇国往死里揍!

    关键,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未必能获得出兵帮助狭夷皇国的理由。

    哪怕最后成了全球战争,都别想置身事外,可是只要耽搁几个月,梁夏帝国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仅这一点,狭夷皇国就必败无疑!

    当然,如果狭夷皇国能坚持几年,或许会出现转机。

    可是,能坚持几个年吗?

    如果这是梁夏帝国挖的陷阱,接下来将是暴风骤雨般的反击,而孤舟般的狭夷皇国未必能够承受得住!

    要是丢掉了制海权,狭夷皇国恐怕只能无条件的向梁夏帝国缴械投降,从而再次沦落为梁夏帝国的保护国。因为过去几十年,特别是上次大战中的作为,所以完全能想象,狭夷皇国在战败后的悲惨境遇。

    关键,就是由海军支撑的制海权!

    不管怎样,都必须保住机动舰队,特别是两艘航母!

    虽然没有指挥机动舰队作战,甚至没有上前线,但是从间断发回来的战报,高野已经做出了判断。

    今后,决定海战胜负的,称霸海洋战场的已经不再是战列舰。

    不要忘了,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双方八艘快速战列舰的主炮都没有开火。

    早在十多年前,梁夏海军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而且把赌注全都押到了连重炮都没的航母上。

    高野很是感慨,因为就在几年前,狭夷海军还想着打造全球最强的战列舰。

    不过,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能够安全离开炎海,返回狭夷本土的办法。

    梁夏海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在高野思考退路的时候,刘向真在做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是让随行的几艘快速战列舰与重巡洋舰,把搭载的水上飞机全都派出去。不是去搜寻机动舰队,而是去寻找营救那些没有返回的飞行员。

    对刘向真而言,当务之急是救人。

    这些飞行员是帝国海军最宝贵的财富,当他们再次驾驶战机飞上蓝天,他们就将成为无往不胜的天神!
………………………………

第94章 铁血首辅

    下午五点,帝都首辅府。

    这座位于皇宫西面,跟论议两院的大会场隔河想望,占地还不到五千平方米的别院,就是帝国内阁首辅的官邸。

    别院不大,花园占了一大半,没有种什么奇花异卉,只是有几十株参天的松柏,而在茂密的树冠之下是几栋分散的平房。

    没来过的,会将此当成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园林。

    只是,没人敢否认,住在这里的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

    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内阁更像是参谋机构,主要职责就是为帝国的缔造者,也就是始武大帝提供建议,以及替始武大帝推行政令。在战争时期,转变成后勤机构,全权负责后方的工作。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宪改,也就是宪政改革。

    始武大帝在帝国的威望极高,绝对是无人能及,不止因为亲手缔造了帝国,更因为通过宪政改革,废除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帝政,实现了民主,并且以此为基础,让帝国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宪改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首辅获得实权。

    虽然在名义上,帝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内阁首辅掌握执政权,为政府首脑。皇帝是帝国名义上的元首,首辅向皇帝负责,并且由皇帝认命。但是实际上,帝国的体制跟纽兰联邦的总统议会制更接近,即首辅的权力在议会之上,而且未必是执政党的党魁,也不需要在议会获得多数支持。

    关键,首辅是通过大选产生,不是由论议两院推选。

    沿用“首辅”这个称呼,其实是习惯使然,毕竟在推进宪改的那些年,民众熟悉的是曾经辅佐始武大帝创建帝国的首辅,而不是东望洋对岸那个国家的总统,也没几个人知道“总统”是啥玩意。

    再说,肯定得保留皇帝,也就不可能设置总统。

    书房里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打电话。

    没错,此人就是帝国现任首辅薛远征。

    虽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不上纽兰联邦那个因为脊髓灰质炎而不得不跟轮椅为伴,而且以推行新政,把凯恩斯经济学说当成神谕的瘸子总统,但是在帝国,薛远征的威望不在过去的任何一位首辅之下。

    首先,他在从政之前是陆军将领,二十年之前就是家喻户晓、万人敬仰的战争英雄。

    当然,在帝国,以及在其他国家,将领在退役后从政都不是怪事,纽兰联邦就有数位将军当上了总统。

    关键就是,在上一次大战中,薛远征几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帝国。

    在新历76的夏季,也就是狭夷皇国参战前几个月,当时在东北担任边防司令官的薛远征就有所防备,不但反复向陆军司令部递交可能遭到突然袭击的报告,还让边防军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也就是在这个几个月内,边防军把防线纵深增加了一倍。

    此后,在遭到狭夷军队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帝国陆军的边防部队就是依靠加固了的边境防线,挡出了狭夷军队,并且坚持到严冬到来。等到第二年春天,还依托边境防线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

    要不是薛远征高瞻远瞩,不但冰风暴半岛会被敌人占领,恐怕连帝都也会受到威胁。

    其次,薛远征有很强的荣誉感与处世原则。

    在大战结束的时候,他原本有机会成为陆军总司令,只是有一个前提,需要由大战期间的总司令马钟毅元帅为战败背锅,也就是得踩在马钟毅的身上往上爬。结果是,薛远征递交了退役申请书。

    不是说马钟毅没有责任,而是薛远征不削采用这种卑鄙手段。

    此举,让薛远征得到几乎所有陆军将士的敬仰,为他后来迈入政界打下了基础。

    事后,他还获得了破格晋升,以陆军上将身份退役。

    不过,最为重要的,依然是他在从政后的表现。

    虽然西方记者经常拿他跟缔造迢曼帝国的头号功臣,维尔德一世的铁血宰相做比较,把他说成梁夏帝国的铁血首辅,但是除掉在陆军服役,并且官至上将这一点,薛远征跟纽兰联邦的瘸子总统反到更像一些。

    要说的话,其实是瘸子总统像他。

    在十年前,帝国新历89年,也就是大萧条爆发那一年,薛远征就在众望所归之中当选帝国首辅。这一年,纽兰联邦的瘸子总统才刚刚从残疾的阴影当中走出来,并且第一次当选州长。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铁血首辅会率领梁夏帝国走上扩军之路。

    似乎,只有扩充军备才能抵挡如同海啸般袭来的大萧条。

    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薛远征没有搞军备竞赛,至少没有无缘无故的扩军,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建设。关键是,重点在帝国的西北与西南地区,通过基础建设推进内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后,纽兰总统走的也是这条路!

    还有,薛远征率先提出了“全球自由贸易”的概念,提倡所有国家都放弃关税,建立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制订对所有参与国都有帮助的基本贸易原则,用广泛、全面的贸易来战胜大萧条。

    在他的推动下,梁夏帝国与众多国家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

    正是如此,在过去的十年里,帝国不但顶住了大萧条的冲击,还一步步的突破了塞巴和约的束缚。

    发展至今,没人能否认,梁夏帝国再次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其实,梁夏帝国一直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薛远征所做的,只是让帝国走出了战败的阴霾,让数亿帝国军民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了战无不胜的信心!

    只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大战期间的帝国首辅,也就是唐祖德的外甥,他的母亲是唐祖德的姐姐。

    毫无疑问,与唐祖德的关系是他进入政界的敲门砖。

    在马钟毅的事情上,他能够坚持原则,靠的也是这一层关系。

    同样不可否认,薛远征的政治成就跟唐祖德有关联,不过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毕竟唐祖德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秘书进来之后,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然后就站在门边,没有过去打扰薛远征。

    “让他们都等着吧,等我忙完了,自然会过去。没有别的事,就这样。有新的消息,再联系。”

    说完之后,薛远征等了一阵,也就两秒钟,才放下话筒。

    虽然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并不等于说能够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的烦恼。

    “都到了?”

    “全到了,都在会议室等您。”

    薛远征没多说,正了正领结。

    在他走过去的时候,秘书推开了房门。
………………………………

第95章 惊天计划

    会议室内,十多名内阁大臣,也就是外交大臣、工业与商务大臣、财政与税务大臣、科技与教育大臣、矿产与资源大臣、农业与水利大臣、文化与宣传大臣、交通与运输大臣、以及海外领地事务大臣等九位文职官员,加上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总共十一名战时内阁成员已经等候多时。

    内阁首辅加上这十一名大臣,所组成的非正式机构,又被称为“御前内阁”。

    始武大帝时期,御前内阁才是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在宪改之后,才通过扩充席位组建了后来的内阁。

    房间里面,还有两个非内阁元老。

    其中一个是十天前才告老还乡的前任海军总司令祝世建,另外一个嘛,是十多年前离开了陆军司令部的马钟毅。

    相对而言,祝世建的精神状态比马钟毅好得多。

    不止因为比马钟毅小了几岁,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祝世建不但烟酒不沾,而且生活与工作很有规律,也非常懂得自律,哪怕在告老还乡之后,也依然坚持早起,在清晨锻炼半个小时。

    此外,祝世建这一辈子都算得上顺风顺水。至于马钟毅,他在战后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非议。

    每一个内阁大臣的手上都有一份文件,内容是一模一样,其实是同一份文件的副本。

    只是,祝世建与马钟毅没有,不是他们的涉密权限不够,因为这份绝密文件是他俩在十多年前主持拟定的。

    十一位内阁大臣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份绝密文件。

    虽然一个个都是万分的震惊,但是没有一名内阁大臣敢否认这份盖了龙印,还有八大国柱印章的文件的真实性。这与传说什么的无关,因为这九个印章所代表的,就是缔造帝国的九大存在。

    哪怕到了现在,这九大存在的后代在帝国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其实,坐在这个房间里面的十三个人,还有最后来的薛远征,都跟这九个印章背后的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薛远征到来后,讨论并没有受到影响。

    争论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文件本身,而是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份绝密文件里提到的计划。

    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通过文件展示出来的只是计划的一部分,很多的敏感内容,或者说暂时不能公开的内容都用黑色墨迹抹掉了。

    即便只是展示出来的这部分,都非常的吓人了。

    有多吓人!?

    梁夏帝国要单挑全世界!

    至少,在拟定该计划的时候,也就是新历85年的前后,帝国的决策者们,没哪个想过要跟其他国家结盟。

    按照文件里提到的,在对上一次大战做总结的时候,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被盟友拖累。

    遭受的败绩几乎全都跟盟友有关!

    为了保住盟友,帝国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在做出艰苦努力之后,并没获得相应的回报。

    既然盟友无用,要盟友干啥?

    单干,难道赢不了?

    正是如此,在大战之后,帝国的所有战略计划,以及所有的长远建设,都在为这套计划服务。

    这其中就包括在薛远征上台之后,在全国搞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修建铁路与公路,以及通过政策引导让跟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向内陆转移,甚至还包括陆军与海军的军事改革。

    后来,跟骆沙联邦和解,不在该计划之中,算是意外吧。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至今没有跟骆沙联邦签署真正意义上的同盟条约,所谓的盟约其实是一份没有什么约束力,很多关键条款有多种解释,中心内容与核心含义均模棱两可的友好条约。

    哪怕到了现在,帝国高层都没考虑跟骆沙联邦结盟的可能性。

    要说的话,骆沙联邦也是一个拖油瓶,而且跟帝国有着难以调和,甚至能说是根本没办法化解的矛盾。

    别的不说,在缔结友好条约之后,骆沙联邦仍然在不断的重申拥有耶尼塞…巴尔卡什以东地区的主权,三番五次向帝国提出为此进行谈判,还多次拿此事做文章,甚至打算跟石油出口挂钩。

    这些,无不在警告帝国当局,骆沙联邦没有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也从来没有把梁夏帝国当盟友看待。

    如果需要盟友,帝国也会去找迢曼帝国这种没有领土纠纷的强国。

    其实,帝国跟骆沙联邦保持友好关系,只是为了产自阔海北部跋窟油田的石油,那是除了波沙湾之外,巨大陆与西大陆上最主要的产油区之一,能由铁路与管道,把产出的石油直接输送到帝国西部地区。

    当然,跟骆沙联邦保持友好关系,还能够大幅度减轻来自内陆的威胁。

    如果能够避免地面战争,准确的说是避免多线作战,那么帝国就能够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建设海军。

    此外,这份计划的实施时间,一直延续到新历105年的年初。

    什么意思?

    最好能够再拖五年,即从新历85年算起,需要二十年,帝国才有足够的把握在一场全球大战中,仅靠自身的能力战胜所有列强。如果只有十五年,帝国未必能在开战之前获得足够明显的战略优势。

    显然,这正是关键所在。

    大战已经爆发,肯定不可能再拖五年。

    所幸的是,这也在预料之中。

    没啥好奇怪的。

    十多年来,帝国一直在为大战做准备,难道其他列强就没有?

    此外,十年前的大萧条,彻底摧毁了建立在“塞巴和约”之上的世界秩序,为下一场大战埋下了诱因。

    和平还能持续多久?

    战火将在什么时候重新点燃?

    看透这些,西方列强首先要做的,就是死死的盯住梁夏帝国,并且采取紧跟梁夏帝国的发展战略。

    纽兰联邦搞的新政,就是这套战略的典型代表。

    湾海三国与骆沙联邦的矛盾,其实就是西方列强在幕后搞鬼。

    要是没有西方列强怂恿,三个人口总共还不到三百万的小国,有胆量去挑战如同庞然大物一般的骆沙联邦?

    在上午的会议当中,薛远征就强调了。

    西方列强把战争强加到帝国身上,帝国是避无可避,只能勇敢的面对强敌,并且迎接敌人的挑战!

    其实,这也正是现在讨论的问题。

    要如何才能在准备不够充分,很多战前工作都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

    说成是掌握战争主动权,其实更准确一些。

    毕竟,战争才刚刚爆发,离胜利还远得很。
………………………………

第96章 战争机器启动

    “各位,有想法就说出来吧。这里也没有外人,不需要藏着掖着。”

    薛远征这番话,可以说是相当客气了。也是在暗示这些平日里小心谨慎的大臣,他们已经获得了战时内阁的入场券。

    只是,没有人开口。

    见此情形,薛远征暗自叹了口气。

    十一个人,包括两位总司令,竟然没一个接话,而且胆小怕事的模样,换成任何人都会鬼火直冒。

    要说的话,不能怪别人,问题主要出在薛远征身上。

    十年之前,当选内阁首辅的时候,薛远征还不到五十岁,由此成为了宪改之后最年轻的首辅大臣。

    虽然有唐祖德这个舅舅,以及来自陆军将士的支持,此前还在战争部干过,有一些从政经验,但是面对狂潮般的大萧条,连五十岁都没有的薛远征依然显得有点稚嫩,要力挽狂澜的话,就得用非常手段。

    薛远征确实有非常手段。

    上台之后,他立即着手推行“内陆开发”战略。在西北与西南地区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把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滨海地区的重工业,沿南江与粤江向内陆迁移,以此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扩大政府的赤字开支,以发行国债、融资等方式,扩大社会投资与刺激国内消费。

    在此期间,薛远征对内阁动了大手术,几乎撤换了半数内阁大臣,还撤并与新增了数个部门。为了推进相关的立法,他还把手伸向了论议两院,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实现了对论议两院的绝对控制。

    一步步的,薛远征成为了帝国的铁血首辅。

    十年下来,敢跟他对着干的,早成了白骨。

    留下来的,要么是他栽培扶持的亲信,要么是没有主见的老好人,要么是城府极深的老油条。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这些人肯定不会随便发表意见。

    “既然大家还没有想好,我就说几句。”

    薛远征说出这句话之后,其他人才抬起头,朝他看过去,有几个近视的大臣还装模作样的推了推眼镜。

    “我在几年之前就说过,豺狼的肚腹,永远填不满。”薛远征的目光从与会的大臣身上扫过,还习惯性的在桌面上敲了几下。“二十二年之前,狭夷蛮邦突然向我们宣战,还出兵攻占南北撒豆群岛,封锁与控制守望者海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类似事情肯定会再次发生,还会更惨烈。今天发生的一切,不但证明了这个猜测,还用一整支舰队、数千名官兵的鲜血与生命警告我们,对敌人的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所能导致的,都只会是惨痛的失败。”

    这番话说得非常重,还明显针对某些内阁大臣。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如海外领地的问题,帝国与狭夷皇国的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的紧张。

    当时,在塞巴和会期间,双方差点就谈崩。

    最后是在其他列强出面调解之后,特别是纽兰联邦表明立场之后,双方才就海外领地争端达成被称为“二十年租约”的协议,也就是在正式缔约二十年之后,狭夷皇国把非法侵占的海外领地归还给梁夏帝国。

    只是,双方并没有正式缔结和平条约。

    也就是说,这份协议的法律效力存疑。

    直到现在,在上次大战爆发之前属于帝国,或者是由帝国实际控制的北马群岛,锁门群岛与新卡群岛等众多的岛屿,还有炎海南部的一些殖民地仍然被狭夷皇国占领,没有按照协议归还给帝国。

    在这几年,帝国一直通过外交等途径,向狭夷当局提出,按照塞巴和会期间达成的协议解决海外领地纷争,要求狭夷皇国在新历100年的年底,归还在大战期间非法侵占的属于帝国的海外领地。

    为此,有很多帝国臣民抱有幻想,觉得能通过谈判拿回那些海外领地。

    关键,连一些内阁大臣都是如此天真!

    要说的话,那些被狭夷皇国强取豪夺的海外领地根本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有价值的殖民地,几乎全都落到了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纽兰联邦的手上,狭夷皇国分到的,也就是一些残羹剩汤。

    位于西东望洋上的北马群岛,西南东望洋的锁门群岛与新卡群岛,全都是人烟稀少、资源贫瘠的岛屿,其中大部分都是荒岛。别说殖民者,连土著都没几个。在和平时期,占领与控制这些岛屿就是亏本买卖。

    要说,也就战时稍微有那么一点价值,只不过也不是很明显。

    站在帝国的立场上,无非是想以此为契机,通过协商谈判逐步收回在大战中遗落的海外领地。

    狭夷皇国让步之后,布兰王国等列强还能占着不让?

    此外,就是转移帝国的内部矛盾。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与狭夷皇国的关系始终充满火药味。感情在过去十几年里,双方一直在为决一死战做准备。

    这么说其实是大大的抬举了狭夷皇国。

    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资源多寡、工业规模、科学技术、军队战力,狭夷皇国有哪一项能够跟梁夏帝国媲美?

    或者有资格向梁夏帝国叫板!?

    当然,这也是故意为之。

    哪怕是在和平时期,帝国也需要一个保持军备建设,以及发展军事力量的理由。

    薛远征在此强调狭夷皇国的狼子野心,其实是在警告那些仍然抱有幻想的大臣,该醒过来了。

    至于狭夷皇国为什么要以偷袭的方式发动战争,薛远征没说,其他大臣也没问。

    接着,薛远征提出了会议的核心问题。

    在遭到狭夷海军偷袭后,接下来肯定要向狭夷皇国宣战。

    那么,需要用多久,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彻底的打败狭夷皇国?

    显然,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

    所幸的是,在绝密文件里面,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预案,需要讨论的,其实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与修改。

    讨论到六点过,薛远征就离开了。

    不是说会议不重要,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他去做。

    按照安排,论议两院将在六点三十分召开全体紧急会议,薛远征代表内阁做至关重要的开场发言。

    不出所料,薛远征会提出向狭夷皇国宣战,要求论议两院给予他战争授权。

    接下来是组建战时内阁,并且分步骤进行战争动员。

    不管怎样,梁夏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启动。

    该颤抖的,不止是狭夷皇国,而是全世界!

    此时,在炎海的东北部海域,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就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而驾驭这部机器的就是白止战。
………………………………

映景之作——“冀河”级战列巡洋舰

    帝国海军的首级战列巡洋舰,在诞生前就备受争议,也广为引人关注。

    众所周知,“战列巡洋舰”这种战舰,其实是颇富传奇色彩的费希尔在担任第一海务大臣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准确说是布兰皇家海军的战略需求,力排众议搞出来的一种牺牲防护换取速度的战舰。

    用费希尔的话来说,速度就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其实,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外界都错误理解了这种强大的战舰。

    因为造价高得离谱,装甲防护又十分糟糕,生存能力也备受质疑,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提交申请,肯定拿不到拨款,所以申请拨款的时候,费希尔耍了个小花招,按照吨位将其归为主力舰。

    这下,什么都说得通了。

    虽然造价依然高得吓人,差不多是同时期战列舰的两倍,但是这种既能在大洋深处追逐敌人的巡洋舰,又能列队跟敌人的战列舰进行决战,属于什么都能干的全能主力舰。那么造价贵一点,又有何妨呢?

    可见,大部分人都没有认清战列巡洋舰的本质。

    哪怕在前面加上了“战列”二字,其本质依然是巡洋舰,因此严格说起来,不过就是超大号的巡洋舰。

    其实,这也正是费希尔发展战列巡洋舰的初衷。

    弄出一种能战胜除战列舰之外的任何一种战舰的超级巡洋舰,对付敌国巡洋舰,保护布兰王国在夕落洋与梵炎洋上,漫长而且分散的海运航线,如果与强敌交战,还能当作袭击舰使用。

    拿来充当与顶替主力舰?

    不过是一个宣传的噱头罢了。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是认清了战列巡洋舰的本质,在最初几年,帝国海军对这种战舰没有在半点兴趣。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没有那么漫长的海运航线需要保护,而且帝国对海运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也从来没有要去封锁与切断其他国家海运航线的战略计划,更别说用这种方式来战胜敌国。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是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