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打全球大战的思想是错的?”

    白华伟点点头,才说道:“当时,仍然有一部分高级将领不愿意接受,而且以海军将领为甚。只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打全球大战的思想已经存在数十年,一直被我们奉若至宝。更重要的是,不到一百年,就诞生了两位战神级别的统帅,更加坚定了我们打全球大战的念头。”

    “这……”

    “再涌现出一位战神级别的统帅,我们或许就能够在第三次全球大战当中,击败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所有西方强国。”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白华伟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对此,江文龙明显有点尴尬。

    谁都知道白华伟是白止战的儿子,而且是最受关注的小儿子。

    主要就是,白止战晚婚,而且除了大儿子之外,接下来3个都是闺女,在晚年才有了第二个儿子,以及最小的女儿。等到白止战离开海军司令部的时候,白华伟刚好成年,并且以当年最优成绩考入帝国海军学院。

    从他穿上军装的那一天开始,就被认定是战神的接班人,帝国海军在下一场全球大战当中的统帅。

    其实,这主要跟他年少时的表现有关。

    可惜的是,世界上没有天才,却有不少拔苗助长的蠢行。

    总而言之,白华伟更多的是盛名在外。

    不是说他的能力不够强,而是远远达不到与名声相符的程度。

    按较为公允的说法,白华伟的指挥才能最多就跟刘向真相当,跟白止战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至于在下一次大战当中,能否涌现出第三位战神级别的统帅,那就不大好说了。

    其实,可以说希望不大。

    关键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大致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40多年,那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纵横沙场的老将都已逝去,即便是年轻军官也已老迈,比如现任帝国首辅周涌涛。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周涌涛只有20多岁,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以白华伟为代表的这一代,就是最后一批还能够从参加过大战的前辈那里获得指点的军官。再往后,哪怕是海军学院的高材生,也未必能见到刘向真,更别说是由校长面授机宜。

    更加糟糕的是,在大战之后,就没打过像样的海战。

    数十年来,帝国海军的主要任务,都是去对付与收拾那些不太听话的小国,充当维护帝国利益的大棒。

    这种类似于治安的作战行动,根本就锻炼不出高素质的官兵队伍,特别是统帅级别的指挥官。

    不要忘了,白止战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海军战神。

    在年轻的时候,他参加过守望者海峡海战,向舰队司令官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还改变了战局的建议。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他以监造长身份,参与了帝国海军所有舰队航母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并且在每年的舰队演习中扮演主角。即便是如此,也经过了近20年的磨练,才有此后的一战成名。

    不说别的,那个时代的帝国海军,甚至是整个帝国都在为复仇做准备。

    哪怕期间也没有大规模战争,更别说舰队决战,可是帝国海军上下都没有松懈,官兵全都憋着一口气。

    相比之下,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就太舒服了。

    在获得了全球霸权,成为全球头号海军后,帝国海军一下就松懈下来,特别是在白止战离去之后。

    不是说后面的几位司令官不给力,是时代变了。

    就拿征兵来说,在过去,没人会相信,帝国海军会遇到招不到新兵的窘境,而现在成了常态。别说是普通士兵,哪怕是军官,也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很简单,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加愿意从事赚大钱的工作,而不是到军队去吃哭,哪怕海军的待遇一向很高,吸引力也比不上银行、医生与律师。

    能拿百万年薪,为什么要去军队吃苦?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白止战那样的战神的可能又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江文龙更加有发言权。

    当初,如果不是他坚持己见,而且拿保护人权的相关法律来说事,恐怕他会成为帝国皇家学院的学生。他的父母都认为他应该拿着全额奖学金,去帝国皇家学院攻读法律,或者更热门的金融学。关键是,他的高中老师也希望他能够去帝国皇家学院,主要是他所在的中学已经很多年没有学生考入帝国皇家学院了。

    一名职业军人,哪怕在退役的时候当上了将军,终其一生的收入,也不及律师或者金融操盘手的零头。

    此外,当上将军的概率极为渺茫。

    帝国海军学院每年招收3600名新生,而一名军官的服役生涯一般在35年左右,帝国海军总共有600多名现役将领,因此晋升将军的概率仅有0。4%,即2500名军官,才有1个能成为将军。

    对平民出身的军官来说,晋升的概率更低,大概为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一个兢兢业业的外科医生,平均只要20年,就能够成为主治医师。如果是律师,只要运气不太差,找对了搭档,努力奋斗15年左右,就能有自己的事务所,或者成为合伙人。

    显然,这就是年轻人不大愿意参军的原因之一。

    有才华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军,平常也没有多少锻炼机会,又哪来的战神呢?

    其实,官兵的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别看帝国海军一直注重军风军纪,可是以现今这些年轻官兵,哪怕白止战复生,也未必能够横扫四海。

    从这个角度看,指望“战神”来取得全面胜利,无疑是痴人说梦!

    ()


………………………………

第171章 引领潮流

    白华伟把江文龙叫出来,要说的也就是这件事。

    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

    时代变了。

    所幸的是,帝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着时代潮流。

    在此关键时刻,帝国迎来了战后,准确说是廉旭升之后,最有魄力的首辅,迄今最年轻的海军元帅周涌涛。

    其实,也就是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帝国当局才顺应时代潮流,发起了战后的第三轮军事变革。

    关键就是,第三轮军事变革的核心思想或者说理论依据,其实就是丁镇南提出的新军事学说。

    在此,用“总结”取代“提出”要更准确一些。

    换句话说,丁镇南只是把前人提出的众多算不上学说的新理论总结到一起,成为一套全新的学说。

    要往前推的话,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以白止战为首的军方统帅就针对全球大战提出了疑问。这就是,面对可能遭受的惨重伤亡,帝国高层选择了妥协,没有把战争坚持打完。

    此事证明,全面战争同样有底线,不是说为了胜利,就能够承受无限的伤亡与损失。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同一时间跟所有敌人开战?

    早在2000多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先祖就采用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战略,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最终还由千古一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首次将东方大地上的国邦与民族统一了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虽然在此之后是分分合合,前后涌现出了数十个王朝与数百位帝王,但是总体上,东方大地始终都在一个中央政府统治下,或者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这也是梁夏帝国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可惜的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管是入主首辅官邸的廉旭升,还是主宰海军司令部的白止战,以及打造出空军的李云翔,都没有提出进行军事改革,反到是改组了军情局的王开元在战后有过相关的言论。只可惜,以抨击为主,而且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扩大军情局。

    受此影响,由帝国发起的前两轮军事变革的意义都不太明显。

    第一轮军事变革是对大战的总结,最为突出的事件,也就是空军独立成军,并且成为主要的战略打击力量。虽然很多西方列强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就组建了空军,但是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都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才组建了独立的空军,而且都是以陆军航空兵为基础。

    相对而言,由导弹与雷达代表的,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第二轮军事变革所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只是也更加不为人知。或者说,因为主要体现在看不见的指挥与控制环节上,所以此轮变革所产生的冲击并不是那么直接。也正是如此,第二轮军事变革往往被看成是第三轮军事变革的热身。

    显然,并没有这么简单。

    直到波伊战争之后,帝国当局才清楚的认识到,按以往的方式打全球大战,就算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可言。

    波伊战争是非常典型的局部战争,帝国军队的主要对手是几十万散兵游勇,而主要的敌对国,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都没有出兵参战,最多也就是暗中给予支持,结果帝国军队依然是铩羽而归。

    对付装备落后,连固定的住所都没有,很多时候还得饿着肚皮作战的散兵游勇,都打得如此艰难,那么跟全副武装的正规军作战,特别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正规军,伤亡损失还能想象吗?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爆发第三次全球大战,战场就会变成绞肉机!

    就拿地面战争来说,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纵横沙场的装甲部队,就算防护最好的主战坦克,在愈发先进的反装甲武器,比如反坦克导弹面前也十分的脆弱,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堪一击。

    真要如此,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第三次全球大战的巨大伤亡!

    不要忘了,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交战双方就因为伤亡太大,被迫在筋疲力尽之前握手言和。拿最为悲惨的洛克共和国来说,在4年多里损失了25%的男性,而且其中的6成集中在大战前两年。洛克共和国此后一蹶不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迅速投降,就跟这个惨重损失有很大关系。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爆发的时候,洛克共和国的人口都还没有恢复到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之前的水准。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有一些军事学家提出。

    如果几个超级霸权按照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标准进行动员,发动第三次全球大战,那就肯定不会有第四次全球大战了,因为交战国会在残酷的第三次全球大战当中,遭受无法承受的灭顶之灾。由此带来的,也就是建立在工业体系上的现代化,以及依托现代化的全球秩序都将在战争当中灰飞烟灭。

    虽然人类文明不会因此退回石器时代,但是肯定会倒退,而且需要用很多时间,至少是半个世纪,才能从大战阴影中走出来。

    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隔绝之后,人类文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没人能够回答,也没人想面对这样的未来。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种对未来,或者说对毁灭的恐惧,约束了各个国家,特别是几个超级霸权的统治者,让其更愿意通过协商与对话来解决纷争,从而使得大致和平的局面维持了几十年。

    只是,在当时主要是对波伊战争进行反思。

    至于新的军事学说,反到没有多少人关心。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廉旭升、白止战与李云翔等众多功勋卓著的政治军事统帅,要么是与世长辞、要么是黯淡退出。

    显然,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很难涌现出像丁镇南这样的杰出军人。

    这种局面,直到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才正式宣告结束。

    用白华伟的话来说,就是周涌涛发觉了丁镇南。

    当初,在得知提出新军事学说的是一名陆军少壮派军官之后,周涌涛还感慨了一番,明显是有点失落。

    要说的话,以丁镇南的才能,就算在海军服役,也能够出人头地。

    不管怎样,也就是在得到了周涌涛的支持之后,丁镇南才能够在陆军平步青云,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坐上了西北战区作战参谋的位置,成为战区司令官身边的大红人,而这个战区司令官也很不简单。

    施授良是李云翔妻家侄女婿,李天凌的表姨夫,也是廉旭升的侄女婿,还能够跟白止战扯上关系。

    在帝国军队里,能够跟三大名帅,也是战后三大家族扯上关系的,就没有几个。

    当然,要是没什么才华,施授良也不可能获得廉旭升侄女的青睐。

    不说别的,在他年轻的时候,廉旭升简直就是如日中天,不但是帝国陆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还是名声在外的权相。说得难听点,廉旭升一直都已铁腕著称,在很多方面比薛远征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施授良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内敛,是知人善用。

    换句话说,如果是为将,施授良不算突出,可是让他当统帅,在帝国陆军当中,恐怕是无人能及。

    按照坊间传言,施授良是下一任陆军参谋长的头号人选,其实是唯一人选。

    从这一系列的安排来看,周涌涛明显在栽培丁镇南。

    至于反对由丁镇那提出的新军事学说,其实是政治上的需要,即身为帝国首辅,不能公开支持这种以灭国为目的的战略理论。

    关键还有,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

    “按照最初的计划,我们最快能在十年之内完成第三轮军事变革,从而彻底的改变战争面貌。”

    “只需要十年?”

    白华伟点点头,接着说道:“推动第三轮军事变革的是技术进步,以及建立在新技术上的新战术。只不过,不是我们在波沙湾那边使用的武器装备,而是按新军事学说研制的新式武器。”

    江文龙早就锁紧了眉头,因为这些是他第一次听说。

    “比如隐身战斗机,以及更重要的隐身轰炸机。不发生意外,前者肯定能够在十年之内量产,而后者或许已经量产。在正式服役,并且取代了现在使用的战斗机与轰炸机之后,必然会改变战争面貌。”

    “我们海军呢?”

    白华伟看了江文龙一眼,笑着说道:“当然有,而且更先进。如果到明年这个时候,大战还没有结束,肯定能看到。”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白华伟的目光转向了远方。

    航母的侧后方,有一架直升机正朝这边飞过来。从飞行高度来看,应该是来自后方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运送的贵重物品,比如需要精心保管的药品,或者是一些很容易损坏的电子设备。

    别看航母很大,却无法装上所有的必须品,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补给舰。

    就拿医疗来说,所有的航母都有医疗中心,而且规模跟县级医院相当。“陈炳勋”级的医疗中心,每天能为500人次的官兵服务,还有72张床位,能够同时做3台手术,可是依然不够用。关键是,航母上有差不多5000名官兵,相当于一座中型城镇,自然少不了病痛疾患。

    “有一点,我还没有想明白。”

    白华伟没多问,把目光转了过去。

    “我们在进行军事变革,其他国家也没有拉下。迢曼帝国是否跟得上,还不大好说。纽兰共和国却不一样,就算比我们差了一些,也不至于完全跟不上。那么在十年之后,我们又有多大的优势?”

    “需要多大的优势?”

    江文龙愣了下,明显没搞懂白华伟的意思。

    “你觉得,我们发起第三轮军事变革,是为了在战场上击败对手?”

    “难道不是吗?”

    “如果扩大‘战场’的含义,这么说没错。只不过,在传统意义的战场上,不但是大错特错,还本末倒置!”

    “这……”

    “只要纽兰共和国跟着我们进行军事变革,那就足够了。”

    白华伟说出这句话之后,江文龙才猛然明白了过来。

    显然,在丁镇南的新军事学说里,第三轮军事变革的价值不在战场上,是变革本身!

    也可以说,军事变革本身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其实,波沙湾战争已经体现出了这个特点。

    关键就是,在第三轮军事变革所推崇的高技术战争当中,战争费用急剧的攀升,还跟采用的科技挂钩。

    不是正比,而是按几何级数递增。

    采用的军事技术越先进,发动与打赢一场战争的代价就越大!

    这么发展下去,最后必然会大到让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

    拿波沙湾战争来说,如果第三次全球大战没有爆发,那么由丁镇南计划的4个月的作战行动,只是直接作战开支就超过2000亿金元,把作战损失这些算上,总共会超过5000亿金元。

    这里,还没有算上战后重建。

    不说别的,只是沙乌地王室,就准备在战后从王室基金当中拿出1500亿金元,帮助遭受战火荼毒的友邦进行重建。就算这个说法是夸大其词,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即战争确实太过昂贵。

    其实,这等于提高了战争的门槛。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进入“胜利者俱乐部”的门槛。

    在完成第三轮军事变革之后,就算发动战争的成本没有提高,打赢战争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这对遏制战争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就是,今后只有超级霸权有能力,也有财力去发动战争,从而让战争成为征服者手里的工具。

    其实,这就是丁镇南在新军事学说里面预测的未来。

    正是如此,白华伟才会提到。只要纽兰共和国跟随帝国进行军事变革,就只能按照新军事学说的方式出牌。

    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放弃打全球大战的念头,世界格局必然会幡然改变。

    想到这里,江文龙一下就愣住了,还显得万分惊讶。

    “白司令……”

    “你比我年轻,今后的成就肯定在我之上。更何况,你很了解新军事学说,也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白华伟长出口气,停顿了一阵之后才说道:“只可惜,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不止是我们。”

    “所以迢曼当局与纽兰当局……”

    白华伟点点头,没有让江文龙说下去。“我把你叫出来,是希望你能保持清醒,不要因为遭到其他人反对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在下一场战争到来的时候,就会轮到你们这些年轻军官冲锋陷阵了。”

    说完这句话后,白华伟就转身返回了司令舰桥。

    江文龙在外面站了一会,在情绪冷静下来之后,才返回司令舰桥。

    白华伟开始透露的信息,实在是太惊人了!


………………………………

第172章 积极主动

    随后,等到刘尊岭做好安排,白华伟以舰队司令官的身份下达了作战命令,以及最新的作战部署。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继续向东航行,经过约顿岛之后,再转向北上,从霍瓦依群岛的东边进入北东望洋。途径约顿岛之前,将进行最后一次燃油补给,而且所有战舰都按照超载标准装载燃油。

    要说的话,这是帝国战舰的一大特色。

    在烧煤的时代,超载是一件非常辛苦,但是算不上太麻烦的事情。需要的只是在战舰上塞满煤炭,其实是装满煤炭的麻布袋。在进行远航,而且沿途没港口可以停靠,甚至得把餐厅与军官住舱用上。战舰里到处都是煤炭,肯定会对官兵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很难保持整洁干净。

    到烧油的时代,超载就没这么容易了。

    锅炉使用的重油是液体,储存在油舱里面。要想让战舰超载,通常的做法就是用重油取代压载物。

    通常,战舰的压载物是海水。

    正是如此,战舰上都有压载水舱。

    只是,并不是说能够把压载水舱当成油舱,装上重油就行了。

    重油与水混合之后,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有大量杂质的海水。搞不好,甚至会导致锅炉损坏。

    关键就是,压载水舱里面的海水无法全部排空,肯定有一些残留。

    如果用压载水舱来装载重油,必然会混入海水。

    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前,帝国海军就明确规定,除非舰队司令官直接下达命令,不然舰长不得擅自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

    此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明显,不过对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重油的比重比水低。

    如此一来,用重油做压载物,肯定会导致战舰重心升高,对战舰在高海况之下的航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一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才研制出了堪用的油水分离器,基本上解决了油水混合的问题。

    可惜的是,只有少数在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战舰,才配有这种设备,能够用压载水舱装载重油。再说了,到大战后期,帝国海军有足够多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与舰队油船,还有很多征用的油轮,在航行间进行燃油补给也不再困难。结果是,很多在大战之前设计与建造的战舰,并没在战时进行改造。

    关键还有,等到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战舰动力系统迎来了工业时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燃气轮机诞生,而且在短短20年内就取代了蒸汽轮机,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

    此外,低速柴油机基本上霸占了小型战舰的动力舱。

    自从工业时代开始,霸占舰艇动力舱上百年的蒸汽机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虽然在理论上,舰用燃气轮机可以使用包括重油在内的多种燃油,但是正常情况下,依然以煤油为主,少数时候用柴油。至于直接用重油,哪怕燃气轮机能运行,也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进入燃气轮机的时代后,大部分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到了现在,那就更加如此了。

    关键就是,舰用燃气轮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功重比也是越来越高,燃油经济性、可维护性与故障率等指标,都比以往的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燃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很多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使用重油。

    那么,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开发的,主要针对重油的油水分离器就成了摆设。

    为了解决超载问题,让航程偏短的战舰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装载更多的燃油,获得更远的航程,帝国的舰船工程师是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只可惜,大部分只是设想,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甚至没有从设想变成样品。到最后,还是在海军放宽战术性能指标,才得到解决。

    这个所谓的“新技术”根本不是技术,而是在设计上的取巧之作。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小分舱的方式,把压载水舱做得尽可能小一些,而且分成了上下两层。这么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把上层水舱里的积水排入下层水舱,确保在用上层水舱装油的时候,不会与海水混合。水舱的容积降低,肯定会导致结构质量增加,不过更方便进行平衡管理。这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已经用光了燃油的水舱重新装水,以增强战舰的稳定性。

    因为这个设计,“陈炳勋”级的空重增加了大约500吨。

    只是,跟超载后获得的航程相比,这点代价不算大。

    通常情况,“陈炳勋”级在最大超载吨位,增加4000吨舰用燃油之后,最大航程能够达到20000海里。即便以战斗状态航行,也能够增加大约3000海里的航程,等于在航行途中少做一次燃油补给。

    其他大型战舰也差不多,都能够通过超载把航程延长2000到4000海里。

    当然,肯定有风险。

    如果压载水舱的给排水系统出了故障,或者装载燃油的水舱受损,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海水与燃油混合,肯定会损坏燃气轮机。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每台燃气轮机的燃油供给系统都是独立运行,几台燃气轮机同时出故障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对于一般有4台,最多拥有8台舰用燃气轮机的战舰来说,哪怕只有1台燃气轮机出故障,也肯定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在“陈炳勋”级上,这个问题更突出。

    “陈炳勋”级有8台25兆瓦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以及2套依靠回热驱动的蒸汽发生系统。

    这套动力系统,即便是现在,也非常先进。

    不过,弊端也非常突出。

    8台燃气轮机是整艘航母的心脏,而且只要有1台出了故障,就必然会对航母的战斗力产生影响。

    关键就是,依靠燃气轮机排放的废气,准确说是废气的余热驱动的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的另外一端,就是航母上的4套蒸汽弹射器。

    其实,就是因为研制出了蒸汽发生器,帝国海军才决定放弃蒸汽动力系统,用燃气轮机驱动航母。

    “陈炳勋”级由此成为全球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航母。

    虽然在理论上,只需要2台燃气轮机工作,就能驱动1套蒸汽发生器,但是弹射器在工作的时候要消耗很多的蒸汽,也就得为蒸汽发生器补充能量。按设计,只有在4台燃气轮机全部启动之后,才能够让蒸汽发生器达到最大设计功率,也才能推动对应的2套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弹射舰载机。

    这么设计,主要就是因为在平时,根本就不需要让蒸汽弹射器以最快频率工作。

    此外,还跟让汽轮机的特点有关。

    简单的说,燃气轮机在满负荷工作的时候,才有最高的燃油效率,低速运转的经济性并不好。

    在正常情况下,8台燃气轮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不会多于4台。

    如果只是日常航渡,不需要频繁的起降舰载机,2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就能让“陈炳勋”级达到16节的巡航速度。就算需要频繁起降舰载机,让4台燃气轮机全功率运转也够了。只有在战斗,特别是全甲板攻击状态下,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出动大批舰载机,才需要同时使用8台燃气轮机。

    总而言之,“陈炳勋”级的动力系统很有特色,为此后的航母立下了标杆。

    至于弊端,同样很明显。

    正是如此,在平时,没有哪个舰队司令官会让航母超载,特别是使用不是太靠谱的压载水舱装载燃油。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在向海军司令部汇报行踪之后,就将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关键就是,白华伟的命令不但针对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针对正赶来的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以及霍瓦依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如果有需要,还得安排空军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提供掩护。

    该作战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从最不可能的方向进入北东望洋。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