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南方向,派过去盯防北玄地区,做好拦截敌机的准备。

    关键还有,“白止战”号还紧急出动一架“指…6C”。

    因为不用挂载弹药,加满燃油就能够起飞,所以舰载预警机在出动前的准备工作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

    战斗机起飞的时候,这架“指…6C”就被送上飞行甲板,还被拖到了位于舰岛后面的待命区。

    按照部署,这架预警机也将飞往西南方向,指挥那边的防空作战。

    因为增加了1架预警机,所以对防空部署做了调整,让之前在西北150千米外的那架预警机后撤50千米,而且转移到舰队北面。不是说派去监视那边,而是协助防空巡洋舰指挥防空作战。

    进入内层防空作战阶段,就由防空巡洋舰指挥战斗,舰载预警机负责协助,主要是传达作战指令。

    这也是双航母战斗群的最大好处。

    在极端情况下,2艘航母能够部署4架舰载预警机,而1艘航母,最多只能出动2架舰载预警机。

    不是舰载预警机的数量不够,而是可用的就这么多。

    1艘超级航母,只搭载了4架舰载预警机,而且肯定有2架存放在机库里,其中的1架或许正在进行检修。

    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里面,2艘航母各出动了12架战斗机。

    等最后一批战斗机升空,已经是10点15分了。

    前出的预警机已经确认,在来袭的敌机中,确实有不少的战斗机,而且飞在最前面。


………………………………

第92章 防空截击

    10点20分左右,舰队防空作战打响了。

    首先到达的就是最先发现的,从西北方向上杀来的那批敌机。

    “指…6C”确实探测到了轰炸机,不过飞在前面的其实是护航战斗机,只是前出的距离不是很远,还不到100千米。因为反射的雷达信号不够明显,所以“指…6C”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战斗机。

    所幸,在探测到轰炸机之后,“指…6C”主动向东南,航母所在的方向撤退。

    其实,这是典型的防御战术。

    虽然没有探测到护航战斗机,但是预警机的机长肯定能想到,在西北某个地方,肯定有敌人的护航战斗机。

    关键还有,这架“指…6C”已经飞到巡逻区域的最远端。

    正是如此,舰队派来的4架“战…9B”在飞行了15分钟之后,也就是大约10点15分的时候赶到。

    这架呼叫代号为“塔台01”的“指…6C”在4点之前就已经转向撤离。

    可见,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战术机动拯救了“塔台01”。

    在大约4点过10分的时候,“塔台001”探测到了开始加速的战斗机,而当时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250千米。如果“塔台01”没有在10分钟前转向规避,那么距离就会缩短到150千米。

    因为“战…9B”要在5分钟之后赶到,所以“塔台01”在没转向的情况下,肯定会在此之前遭到攻击。

    以当时的情况,赶来的4架“战…9B”没办法及时拦截那些冲向预警机的敌机。

    4点15分,“战…9B”机群杀到。

    此时,“塔台01”已经准确的探测到,来袭敌机至少有8架,而且按照高度分成了两个机群。突前4架在大约8000米的中高空飞行,滞后的4架在13000米的高空,保持5000米高度差。

    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前出护航战术。

    关键,全都是迢曼帝国的“狂风”AVD战斗机。

    虽然按照迢曼帝国宣称,“狂风”AVD是第四代战斗机,而且是性能先进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严格说,最多算得上是二代半,而且性能到底怎么样,一直是众说纷纭,或者说值得商榷。

    关键就是气动布局。

    在所有的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中,只有3种采用可变后掠翼,而且除“狂风”之外的两种都是舰载战斗机,帝国海军的“战…9”与纽兰海军的F…14。舰载战斗机采用可变后掠翼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保证高空高速性能的前提下,获得优秀的低空低速性能,特别是着舰阶段的操控性。

    可见,“战…9”与F…14在选择翼型的时候,是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要说的话,“狂风”选择可变后掠翼,同样是在向现实妥协,而且根源也一样,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大。

    只要推重比上去了,那么采用其他的翼型,比如梯形翼,同样能够达到不算太差的高空高速性能。比如帝国海军的“战…12”,就依靠超过1。1的空战推重比,采用梯形翼,依然具备最快2。0马赫的高空飞行速度,而且加速行能也不算太差,低空低速的操控性也达到了海军的要求。

    当然,在舰载战斗机上做出妥协,这还能理解。

    因为着舰时的下降速度相对较快,还长期暴露在高湿与高盐的恶劣环境下,所以舰载机的结构强度肯定超过同类型的空军战斗机,结构质量也必然更大,导致舰载战斗机的推重比往往不如空军的战斗机。

    如此一来,舰载战斗机就需要在气动外形上下功夫。

    可问题是,“狂风”并不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从一开始就是由空军投资研制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迢曼帝国的航空发动机还不是一般的差。

    因为发动机的推力不够,所以在设计阶段,西陆集团的工程师才不得不选择在第三代战斗机当中得到广泛采用,而第四代战斗机上已经被抛弃了的,优点与缺陷都很突出的可变后掠翼。

    第三代战斗机广泛的采用可变后掠翼,归根结底依然是发动机不够好。

    不管是梁夏帝国的“攻…8”,还是纽兰共和国的F…111,迢曼帝国的“闪电”、西骆沙的MG…23与MG…27,都是因为发动机推力不够,又要达到“双2”性能指标,才不约而同的采用可变后掠翼。

    要说的话,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放弃可变后掠翼,除了结构死重大,还跟维护保养麻烦有很大关系。

    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战斗机来说,这是两个很难接受的缺陷。

    其实,“狂风”在完成设计之后,迢曼空军不是很满意,因此没有将其当成制空战斗机使用。

    在迢曼空军中,“狂风”AVD更像截击机。

    当然,西陆集团也确实需要高性能截击机。

    道理非常简单,梁夏帝国有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而且能够在大战期间以每年上万架的速度制造轰炸机。

    长期以来,迢曼空军的首要任务,一直都是拦截战略轰炸机。

    为此,迢曼帝国在战后专门组建了国土防空军,只是因为编制太复杂,在20多年前并入了空军。

    在迢曼空军里,截击航空兵是一个单独的兵种。

    不过,“狂风”不止有AVD型。

    可变后掠翼的一个巨大好处,其实就是能够提供相当于平直翼的高升阻比,而且通过增大翼载获得更突出的低空稳定性。

    这个特点,特别适合以低空突防为主的重型攻击机。

    此外就是,“轰…10A”、B…1B这类需要在低空超音速突防,对航程要求很高的轰炸机,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帝国空军的“攻…8”就是典型的,低空突防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重型攻击机。

    纽兰空军的F…111,虽然名为重型战斗机,也确实是按照战斗机设计,但是在正式服役之后,同样是凭借可变后掠翼带来的非常出色的低空飞行稳定性,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战斗轰炸机。

    正是如此,“狂风”也有其专门的攻击机型号,即IDS。

    “狂风”IDS与AVD采用相同的机体,只是大幅度的简化了电子设备,包括取消攻击机用不到的火控雷达,并且换上推力稍微小一点,不过可靠性更高,而且油耗也要低一些的发动机。

    要说的话,“狂风”IDS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重型攻击机。

    因为研制时间更晚,采用了大量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所以跟“攻…8”与F…111相比,“狂风”IDS还要先进一些,在某些方面的性能更突出,算得上当今最先进重型攻击机,或者说多用途战斗机。

    只是,迢曼空军显然对“狂风”AVD的性能不够满意。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早在几年前,迢曼空军就已责成生产“狂风”的公司,利用还在开发中的先进发动机来提高“狂风”的性能,而且在达到战术指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进口发动机。

    只是,这种所谓的“先进狂风”至今都没有影。

    问题,仍然出在了发动机上。

    因为由迢曼帝国投资研制的新式发动机一直没达到量产标准,所以在几年之前,迢曼空军就在考虑引进发动机。

    能引进的,只有纽兰共和国的两种第三代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即用在F…15与F…16上的F…100与F…110。

    可惜的是,这两种先进发动机连纽兰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都不够用,又怎么可能提供给西陆集团呢。

    正是如此,“先进狂风”项目才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不过,迢曼空军并没有就此放弃,或者说早就料到引进先进发动机有很大难度,所以提前准备了替代方案。

    在4年前,由洛克国的达索公司,在“幻影2000”型战斗机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放大处理研制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即“幻影4000”实现了首飞,而且主要的性能指标都超过了“狂风”AVD。

    要说的话,这种三角翼飞机,才是战斗机。

    虽然某些方面,“幻影4000”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比如空战推重比仅仅1。0,在完全依靠内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更是只有可怜的600千米,就算挂上3个大型副油箱,也就只有1200千米,但是跟“狂风”AVD相比,却有非常突出的优势,比如更敏捷,爬升速度也更快。

    作战半径短的问题,对西陆集团来说,算不上是大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西陆集团不存在需要安排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的情况,重型战斗机的主要使命只是夺取与控制战场的制空权,属于典型的战术任务,对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在大部分时候,像MG…29这类短腿战斗机都够用了,更何况是“幻影4000”。

    结果就是,在经过两年多的选择,准确说是对“先进狂风”彻底死心之后,迢曼空军在去年年初,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以联合生产方式,用“幻影4000”补充“狂风”AVD存在的缺口。

    准确的说,其实是装备40个战斗机中队。

    因为“狂风”ADV的性能没有达到迢曼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采购量没有上去,所以还有40个中队没有换装。采购“幻影4000”,就是为了给这40个中队换装,让主力中队都用上新式战斗机。

    当然,在迢曼帝国开头之后,其他西陆集团成员国也会跟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都表示会采购“幻影4000”,用来提高空军的作战能力。因为布兰王国更倾向于使用获得生产许可的“狂风”,或者直接从纽兰共和国购买先进战斗机,而西骆沙更喜欢自己生产的MG系列战斗机,所以能够得到另外两个主要成员国接纳,“幻影4000”很有可能成为西陆集团主力战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第五代战斗机服役。

    有趣的是,洛克空军反到没有采购“幻影4000”。

    虽然洛克空军给出的理由是,已经采购了数百架“幻影2000”,而且“幻影2000”的性能不差,暂时没有必要采购重型战斗机扩大机群规模,但是本质上,是洛克空军不想为这种战斗机买单。

    说得直接一点,“幻影4000”已经成为了迢曼帝国的战斗机。

    迢曼帝国不但拥有“幻影4000”的全部知识产权,还会建立一套生产线,甚至向其他国家出口。

    为了跟洛克国脱钩,在正式装备之后,将命名为“旋风”战斗机。

    此外就是,“幻影4000”的价格比“幻影2000”贵了差不多60%,而战斗力的提升幅度不到20%。

    因为存在一些缺陷,更因为采用了三角翼,所以“幻影4000”仍然算不上是一种出色的战斗机。

    问题,仍然是发动机不够好。

    洛克达索公司设计的战斗机,几乎全是三角翼,关键就是三角翼在超音速阶段的升阻比最好,从而用更小的推力达到更快的速度。“幻影”系列战斗机一直以敏捷性出名,垂直机动性能却非常糟糕。

    显然,简单的放大处理,多装一台发动机,肯定不能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不然的话,洛克空军不会坚持使用轻型战斗机,几十年来都没有考虑采购与装备重型战斗机。

    关键还有,迢曼空军订购的第一批“幻影4000”还在生产,并没有交付,更别说服役与形成战斗力。

    这次杀来的依然是“狂风”ADV。

    要说的话,这也是两种可变后掠翼重型战斗机的第一次交手。

    不过,也是一场完全没有公平可言的战斗。

    首先交战的是双方在中高空,也就是8000米高度的战斗机,2架“战…9B”与4架“狂风”AVD。

    严格说来,其实是突袭,算不上交战。

    在相聚150千米的时候,2架“战…9B”用火控雷达锁定了目标,随后就发射导弹。

    这个时候,对面的4架“狂风”AVD还没有探测到“战…9B”,其火控雷达对战斗机有效探测距离,就只有100千米出头,而且其搭载的“天空闪光”导弹,迎头拦截的射程还不到30千米。

    在所有的中程空空导弹当中,“天空闪光”的射程最短。

    严格说来,这种导弹并不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

    结果就是,4架“狂风”AVD根本就没有规避,直接就被KK…9D击落了。

    直到这个时候,高空的4架“狂风”AVD才发现了危险,不过依然没有探测到迎面飞来的2架“战…9B”。

    在这4架“狂风”AVD加速俯冲,试图去攻击中高空的2架“战…9B”的时候,遭到了高空的2架“战…9B”的迎头痛击。

    虽然通过俯冲转弯,其中2架“狂风”AVD摆脱了已经达到最大动力射程的KK…9D,但是这两架战斗机没有杀回来迎战,直接逃走了,根本没有为跟在后面,还在朝东边飞行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自始至终,8架“狂风”AVD都没有发现交战对手,更别说开火还击。


………………………………

第93章 百密一疏

    在击退了敌人的护航战斗机之后,4架“战…9B”没有撤退,继续拦截从西北方向飞来的轰炸机。

    要说的话,这才是“战…9B”的核心任务。

    跟在8架“狂风”AVD后面的是足足一个联队的20架“火神”轰炸机。

    其实,这种轰炸机与“狂风”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基础技术都是来自布兰王国,只是后来被迢曼帝国采用。

    这里,涉及到了两国的关系。

    上次大战期间,在布兰王国战败之后,迢曼帝国招募了大批布兰王国的工程师,为战后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两国邦交恢复正常之后,这些工程师陆续回国,布兰王国的航空工业才迅速的发展壮大。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神”所代表的远程轰炸机。

    简单的说,研制“狂风”与“火神”的团队都来自布兰王国!

    虽然迢曼帝国一直宣称“火神”是战略轰炸机,比如在满油起飞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达达到了4600千米,足以从西骆沙的机场起飞,轰炸梁夏帝国本土西部的城市,或者是飞跃北夕落洋,轰炸纽兰共和国的东海岸,但是严格说起来,这种4台发动机的轰炸机,还没有达到“战略”级别。

    关键就是,其最大起飞重量还不到80吨。

    这个吨位,只算得上中型。

    此外,迢曼空军也从来没有把“火神”当成战略轰炸机使用。

    主要就是,缺乏战斗机掩护,没有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火神”根本没办法突破梁夏帝国的防空网。

    其实,能不能飞过东骆沙都是个问题。

    只是,迢曼空军依然采购与装备了大约500架“火神”,还打算增加到1000架,取代其他所有轰炸机。

    原因只有一个:“火神”是迢曼空军能获得的,唯一能挂在6枚重型反舰导弹,并且在飞行3000千米后发起攻击的轰炸机,还有足够的空间搭载通信设备,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大机群进行协同作战。

    这就是说,只有“火神”能够以机群的方式,单独对3000千米外的舰队发起攻击。

    其他作战飞机,均没有这个能力。

    要说的话,这个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在陆心海这边就不用多说了。

    依靠高达3000千米的对海打击作战半径,“火神”部署在迢曼本土的机场,就能覆盖整个陆心海,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陆心海里面的梁夏舰队发起打击,从而获得突袭的战术优势。

    此外,还能稳住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

    迢曼帝国已经把直罗要塞归还给斯班王国,也基本退出了陆心海,赋予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足够的自主决策权。

    显然,一支强大的,足够摧毁陆心海里任何一支舰队的空中力量是迢曼帝国控制两个强大盟友的关键手段。

    要说的话,甚至是主要手段。

    不过,“火神”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北夕落洋上。

    首先就是,能够遏制布兰王国的野心,并阻止布兰王国向纽兰共和国靠近,强化控制布兰王国的力度。

    此外,还能够增强对北夕落洋的控制力度。

    其实,这才是关键所在。

    派驻斯班王国的“火神”轰炸机,靠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再加上反舰导弹的射程就有了3500千米的打击半径,能够在北夕落洋的南部海域截击北上的舰队,从而阻止帝国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要说的话,在没办法借道陆心海之后,帝国海军也就只能从南夕落洋北上。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

    迢曼帝国早就做好了封锁陆心海,通过在直罗海峡布雷,以及派潜艇伏击等方式堵死陆心海,让梁夏海军无法从陆心海进入北夕落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北夕落洋方向的作战压力。

    至于陆心海方向的威胁,反到不在迢曼帝国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面,而罗利王国是在南面,因此在陆心海的北岸登陆,再攻打迢曼帝国本土,就得翻越阿尔卑斯山,作战难度反到在前出北夕落洋,并进军北海之上。

    只是后勤保障,就足够拖垮任何试图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军队。

    阿尔卑斯山对防御方的价值,跟乌拉尔山相似。

    可问题是,没法用同样的手段阻止梁夏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陆地上被击败,那么西陆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夕落洋的中部海域与梁夏海军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火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进驻伊比利亚半岛,或者部署在属于斯班王国的加那利群岛,“火神”都能够攻击从南夕落洋北上的梁夏舰队。

    有如此巨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没有理由不采购“火神”。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才大量装备这种由布兰工程师设计的轰炸机。

    问题总有两面。

    迢曼空军大量装备“火神”轰炸机,还因为没有更好的轰炸机可用。

    如果有“轰…10”或者B…1B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或者是“轰…9”与B…52这样的战略轰炸机,迢曼空军肯定不会选“火神”。

    在最初的时候,迢曼空军也没想过让“火神”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按照其最初订下的指标,“火神”确实属于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挂着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

    受到技术限制,还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火神”采用在轰炸机中非常少见的三角翼。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机翼的面积,提高升阻比,并且增加载油量,在采用4台推力较小的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80吨的起飞重量,而且拥有同级别轰炸机当中较为出色的航程。

    如果部署在西骆沙,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勉强够了。更何况,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还能够延长50%,达到6000千米,从而具备对梁夏帝国中西部城市进行轰炸的能力。

    只是,体量不足严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为了实现对海打击,迢曼空军采购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弹仓里挂在副油箱,并且在机翼下增加了6个重载挂点。

    原因也很简单,弹仓太小了,装不下重型反舰导弹。

    只是,这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飞行阻力大增,导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弹仓里挂载10吨炸弹的时候,“火神”拥有大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而在外部挂在6枚总质量还不到9吨的重型反舰导弹,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相当于巡航飞行阻力增加了50%。

    不能否认,“火神”确实是一种出色的轰炸机。

    20架“火神”的飞行高度都在11000米以上,而且每4架组成一支编队,编队之间保持10千米左右的距离。

    最先投入战斗的4架“战…9B”在4点25分左右,发起第一轮攻击。

    因位KK…9D已经用掉了一半,肯定没法同时拦截所有轰炸机,而且得避免让轰炸机分散突防,所以4架战斗机集中攻击了最前面2个编队的8架轰炸机,还在发射导弹之后就转向返航。

    其实,这4架战斗机还各有2枚格斗导弹没有用掉。

    不过,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后方,紧急起飞的一个小队的4架“战…9B”已经赶到,而且都满载导弹,飞行速度还都在1。3马赫以上。

    其实,这也是“战…9B”的独门绝技之一。

    在突破音障后,“战…9B”能够凭借优秀的气动设计,在只使用最大军用推力的情况下保持超音速飞行。

    当然,有一些特定条件,比如在高空飞行,而且不能携带额外的弹药。

    这个能力,在截击作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往简单说,就是在尽量降低油耗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战场,并且拦截来袭的敌机。

    当然,提高载机的飞行速度,还能够延长KK…9D的射程。

    在发射导弹前,这4架“战…9B”都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1。8马赫,赋予KK…9D更高的初速。

    4架满载导弹的“战…9B”对付10多架轰炸机,显然是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在另外2个方向上的战斗也打响了。

    虽然打得有点艰难,特别是在克里特岛的南面,因为没有提前驱逐护航战斗机,所以在跟护航战斗机交战之后,4架“战…9B”还去拦截了轰炸机,不但用上了格斗导弹,到最后连机关炮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在这2个方向上,有“指…6C”的引指挥,“战…9B”全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最终,两个方向上的“火神”轰炸机,只投下了不到10枚反舰导弹,而且投弹空域都在第51特混舰队550千米之外。

    其实,这已经超过了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只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深智依然让防空巡洋舰投入战斗,发射防空导弹击落来袭的反舰导弹。

    不过,确实是多此一举。

    当时,这几枚反舰导弹,其实是朝着塞浦路斯飞过去的,即敌人判断第51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了塞浦路斯的西边。

    可问题是,第51特混舰队其实在塞浦路斯的南面。

    原因也很简单,需要掩护的运输船队还在窄海,没有进入陆心海,所以不用第51特混舰队北上。

    就算没有拦截,而且那些反舰导弹有足够远的射程,也无法威胁到第51特混舰队。

    偏差超过100千米,反舰导弹在进入自导阶段之后,肯定无法靠弹载雷达发现第51特混舰队的战舰。

    关键就是,李深智怎么都没想到,也就是这道命令把第51特混舰队置于险境。

    以当时的情况,敌人明显不知道第51特混舰队的准确位置,而发射导弹,不但是在碰运气,更是在试探。

    关键就在这里。

    在拦截那些反舰导弹的时候,2艘“青州”级都启动了雷达,而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在数百千米之外就能探测到。

    10点40分,也就是2艘“青州”级发射导弹拦截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之后,战斗警报再一次响起。

    发出警报的是之前在舰队西边150千米处巡逻,因为调整了防空部署,回到舰队附近的那架“指…6C”。

    因为需要首先让那些执行了截击任务的战斗机降落,而且还要等待留在航母上,没有能够起飞的那几架战斗机升空,所以这架预警机并没返航降落,而以是以最省油的速度在舰队北面盘旋。

    舰载战斗机都在西边与西南,舰队北面就没有几架飞机,不存在需要规避,让出降落航道的问题。

    关键还有,没关闭雷达。

    虽然可能产生干扰,但是按照帝国海军的作战条令,预警机只有在进入降落航道时,才准许关闭雷达。

    也就是这架预警机,发现从北面忒尔共和国本土方向上飞来的敌机。

    最初,预警机上的作战指挥员还没有认定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毕竟,那是忒尔共和国本土,忒尔共和国早已宣布永久中立,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均签署了承认忒尔共和国永久中立的国际公约,此后连纽兰共和国都补签了该公约,因此想当然的认为敌人不会出现在北面。

    当时,指挥员认为那或许是忒尔空军的侦察机。

    在那些身份不明的飞机继续向南飞行,并且到达陆心海上空之后,作战指挥员才做出新判断。

    如果是忒尔空军的飞机,肯定不会离开其本土上空。

    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其实,这也不是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的问题。

    在忒尔共和国本土上空,这些不明飞机都是在低空,而这大幅度的缩短了预警机的探测距离。

    不要忘了,“指…6C”是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的海洋作战环境。

    “指…6C”的雷达在设计的时候,强调降低海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海浪产生的杂波所产生的干扰。

    至于在陆地上空受到的干扰,反到不是特别的重要。

    即便后来的出口型,也只是在软件上做了改进,增强了信号处理能力,并没在硬件上下功夫。

    按照计划,要下一代改进型,采用全新的雷达之后,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6C”对在陆地上空飞行的低空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