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波伊战争,在复杂环境作战,对坦克威胁最大的其实是步兵!

    只要能够靠近坦克,一枚手榴弹就能摧毁坦克。

    做好准备之后,毋奇铁才回到炮长位置上。

    “先别急!”

    毋奇铁准备装填炮弹的时候,司徒麟提醒了他。

    外面,西骆沙的步兵已经爬到了离脊线不到1000米的地方,也没再继续前进,全都就地隐藏了起来。

    不出所料,他们在架设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等到这些步兵做好准备,西骆沙的装甲部队就会冲上来,引ZT…99B现身,为反坦克小组创造开火的机会。

    1000米,对反坦克导弹来说已经很近了。

    显然,敌人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且发现只有重型反坦克导弹才能够打穿ZT…99B的正面装甲。

    可惜的是,敌人显然没有搞明白,ZT…99B的红外成像夜视仪不但能发现坦克,也能够发现步兵。

    只要夜空晴朗,对人员的观察距离超过了1500米。

    因为不太了解ZT…99B,所以西骆沙装甲部队的指挥官觉得,能够让反坦克小组悄悄的埋伏下来。

    “各单位注意,都尽量保持隐蔽。”

    说完这话,司徒麟拿起放在旁边架子上的突击步枪,迅速检查了一遍。

    真打起来,能钻出炮塔,对付逼近的步兵,就只有车长,因为在3名成员当中,驾驶员与炮长都分身乏术。

    “头,你觉得我们能够坚持到天亮吗?”汤学兵突然毫无由头的问了一句。

    这下,气氛顿时变味了。

    毋奇铁没有问,也没有回头,只是抖腿的频率明显快了许多。

    在感到紧张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的抖腿。

    要说的话,在他们3个当中,毋奇铁算是最正常的一个。他没什么坏习惯,而且非常的保守。

    就司徒麟所知,毋奇铁至今都是处男。

    活了快27年,连女人的手都没牵过。

    “这个还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啥?”

    司徒麟笑了笑,才说道:“等到战争结束,东西骆沙肯定是阴盛阳衰,到时候会有很多妹子等我们去挑选。”

    “要可以的话,我想选5个。”毋奇铁突然冒了一句出来。

    这家伙突然就来了一句,把司徒麟都吓了一跳。

    在鬼门关外面走了几圈,随时有可能阵亡殉国,即便是毋奇铁这种保守内向的男人,现在也都放开了。

    司徒麟能体会毋奇铁的心情。

    要早知道,他肯定会在充分利用前几年的时间,哪怕不能为毋家添丁,也要尝一尝人世间的禁果。

    “铁脑壳,就你那腰子,吃得消?”汤学兵反应快,马上就跟着来了一句。

    “我的腰子怎么了?就坦克兵的身板,别说是5个,就算是……“

    “注意了!”

    在司徒麟提醒之后,毋奇铁才闭上嘴。

    外面,传来了炮弹飞行时发出的声响。

    不过并不明显。

    “砰——”

    爆炸声从空中传来,听上去离得很远。

    炮弹在空中爆炸了?

    不过,司徒麟马上反应过来。

    不是炮弹,而是照明弹!

    整片阵地,顿时变成了白昼。

    “各单位注意,全给我稳住,等我的命令!”

    照明弹发出的明亮光芒,能够干扰微光夜视仪,可是对红外成像夜视仪基本没影响。

    阵地北面,西骆沙装甲部队已经出现,不过全都在2000米外。

    这个距离,就算能打中,意义也不大。

    冲在最前面的,还是T…72B,只是数量少得多,分成了3个集群,总共不到20辆,间隔距离也拉得很开。

    显然,敌人吸取了教训。

    密集冲锋,等于给反坦克射手送人头。

    “头?”

    毋奇铁一直在抖腿,而且抖得非常快。

    大敌当前,不紧张才是怪事。

    不说别的,5辆ZT…99B拥有的穿甲弹,总共都没有敌人的坦克多!

    “稳住!”

    司徒麟也非常紧张,不过没表现出来。

    敌人的推进速度不算快,看上去似乎没打算一鼓作气的攻上阵地,这显然是在引诱防御方的坦克开火。

    5分钟过去了,那些T…72B就推进了不到1000米。

    也就在快要越过提前埋伏到位的那些反坦克小组的时候,十几辆T…72B突然停下来,紧接着就开火了。

    不过,瞄准的全是防御工事。

    其实,几乎所有的火力点都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摧毁,守卫阵地的步兵,此时在后方几百米之外呢。

    原因无二,防炮洞设置在防线的后方。

    因为敌人还没进行炮火准备,所以步兵都留在后方,没有上阵地。

    这个时候,司徒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随后就把车长周视仪转向后方。

    跟预料的一样,在敌人坦克开火之后,留在后方躲避炮击的步兵,已经离开防炮洞,正沿交通壕返回。

    司徒麟哪里敢耽搁,立即钻出了炮塔。

    “波什卡,波什卡,听到请回答!”

    对讲机里,只有电流的声响。

    “波什卡,我是司徒麟,收到请回答!”

    司徒麟仍然不甘心,提高了嗓门,似乎觉得声音大一些,对讲机就能正常工作。

    波什卡是巴甫洛夫派来协助司徒麟的团部参谋。

    因为这边的前线指挥官已经阵亡,所以波什卡成为了战地指挥官,开始跟随东骆沙步兵撤了下去。

    或许就是他下达的命令,让步兵返回阵地!

    可惜的是,根本没有用。

    这只是一支预备役部队,通信工具是模拟信号的军用对讲机,并不是ZT…99B上面那种数字电台。

    不然,司徒麟也不会专门带上一部对讲机。

    因为在固定的频率工作,而且发射功率不够大,所以跟数字电台相比,对讲机更容易受干扰。

    该怎么办?

    在司徒麟钻回炮塔,拿起突击步枪的时候,毋奇铁一把抓住他的裤管。

    外面,传来轰鸣声,像是夏天的滚雷。

    没错,就来自北面。

    震惊之中,司徒麟已经反应过来,随后一把关上了舱门。

    那根本就不是滚雷,而是成百上千的,正朝这边飞来的炮弹。

    此外,还肯定是大口径炮弹。

    随即,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当中,大地震动了起来。

    爆炸声是从后方传来的。

    炮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对付那些在后方待命,等战斗打响才重新返回的步兵。

    必须承认,西骆沙军队的指挥官总算是清醒了一回,或者说花了心思。

    ZT…99B确实很强大,可是在开始的战斗结束后,还能继续作战的ZT…99B肯定不会剩下多少。

    关键还有,弹药肯定是所剩无几。

    那么,ZT…99B的威胁就相对有限。

    再说,之前摸过来的那些反坦克小组就是冲着ZT…99B来的,因此并不缺乏对付这种坦克的手段。

    相对而言,携带了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步兵,反到有更大威胁。

    正是如此,才让T…72B率先开火,把守军从后方的防炮洞引出来,再进行覆盖炮击。

    没有了协同作战的步兵,只靠5辆弹药即将耗尽的ZT…99B,根本守不住阵地!

    可惜的是,司徒麟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要说,也不能怪他。

    在此之前,西骆沙军队只是强攻,根本就没有使用取巧战术,似乎觉得靠兵力就能取得突破。

    其实,这本身就是西骆沙军队的一大特点。

    用西骆沙陆军的话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发RPG无法解决的,就算有,就再来一发!

    要说的话,这种喜欢蛮干的特点,在东骆沙军人身上也一样,似乎跟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

    敌人突然改变打法,在战术上做文章,司徒麟反到不太适应。

    当然,东骆沙军队的官兵也一样,不然不会在敌人的主战坦克放了几炮后,就从防炮洞里冲出来。

    等到炮击结束,司徒麟才重新用上车长周视仪。

    后方,已经是一片火海。

    敌人不但使用了高爆弹,还用了燃烧弹等特种炮弹,摆明了没打算让那些步兵活着返回阵地。

    一个营的官兵,大约300人,就这么没了!


………………………………

第72章 最后一炮

    “头,最后一发了!”

    “哐当”一声,毋奇铁将最后一发多用途榴弹装进炮膛。

    ZT…99B还在飞驰,准确说是以最快速度倒车,倒退进入靠近前沿的炮位,而且炮塔已转到180度方向上。

    屁股朝向敌人,在打出最后一枚炮弹之后,才能以最快速度撤离。

    用光的不止是炮弹,还有烟幕弹。

    在大约5分钟之前,为了从已经暴露的阵位撤下来,司徒麟亲手把最后2枚烟幕弹打了出去。

    还有2组8枚杀伤榴弹,只是全都用不着。

    开火之后就会暴露,并遭到敌人攻击。如果没尽快从阵位上撤下来,哪怕是ZT…99B也肯定凶多吉少。

    司徒麟的这辆ZT…99B是最后一辆还在战斗的坦克,其他坦克早没了音讯。最后一次通信还是在10多分钟前,警卫排最后一辆ZT…99B的车长报告,用光了全部炮弹,他已经下达弃车命令,让车组成员把坦克上的机枪拆下来,准备转移到附近阵地上去,继续跟攻上来的敌人交战。

    打掉最后一发炮弹之后,司徒麟他们也得放弃坦克。

    其实,司徒麟已经做好安排。

    撤下去后,汤学兵负责毁掉坦克上的敏感设备,特别是通信电台。

    数字电台里面有一块用来储存通信密码的芯片,必须得毁掉,绝不能落到敌人手上。

    毋奇铁负责往车外搬运弹药,特别是机枪子弹。

    把几万发枪弹利用起来,依托有利的防御地形,能跟敌人好好的打上一仗,不至于坐以待毙。

    司徒麟则负责拆下机枪,并且在附近选一处合适的阵地。

    只要摆在合适的位置上,2挺8毫米机枪的威胁就不可小觑,特别是用来对付随坦克作战的步兵。

    上面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就不能撤退!

    就算战死,也要留在阵地上。

    坦克咆哮着退上斜坡的时候,司徒麟在毋奇铁的肩膀上拍了几下,起身钻出了炮塔。

    司徒麟他们已经退到防御阵地的中间地带,离前沿有200米。

    北面的阵地已经被敌人占领。

    只是,仍然有少数东骆沙官兵在抵抗,哪怕几乎全都是伤员,使用的也是步枪之类的轻武器。

    时不时的,有枪声传来。

    不太密集,而且是小口径枪械在开火。

    因为初速更高,射速也更快,所以小口径枪械的枪声更清脆,听着像是爆豆子,非常的独特。

    使用小口径枪械的,就是东骆沙官兵。

    虽然早在十多年前,西骆沙就跟随时代潮流研制了5。45毫米小口径枪弹,后来还成为西陆集团标准口径弹药,但是在西骆沙陆军的主力部队,使用的仍然是发射7。92毫米中间型枪弹的突击步枪。

    这种枪弹,其实是来自迢曼帝国,是由迢曼陆军在战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的第二代中间型枪弹。

    与第一代中间型枪弹比,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把弹壳长度增加到了43毫米,以此提高装药量,解决了第一代7。92毫米中间型枪弹威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很快就被全球数十个国家采用。

    第二代7。92毫米中间型枪弹可以说是战后诞生的,最为成功的步枪弹药之一。

    虽然跟小口径枪弹相比,中间型枪弹的缺点很明显,比如初速不够高,弹道性能不够理想等,但是中间型枪弹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弹头的质量更大,中远距离的存速更高,远**度明显高于小口径枪弹。

    在400米到800米的交战距离上,中间型枪弹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显然,在西大陆东部平原上,交战距离超过400米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正是如此,西骆沙陆军才保留了大量使用中间型枪弹的突击步枪,而且主要提供给一线突击部队。

    至于发射小口径枪弹的突击步枪,反到不太受重视,主要配备给二线部队。

    其实,在研制5。45毫米枪弹的时候,西骆沙陆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想过这种枪弹能成为制式弹药。

    如果不是迢曼陆军好高骛远,把重点放在4。7毫米无壳弹上,遇到根本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其他几个竞争方案都存在问题,比如比利时的FN公司向北孤集团看齐,洛克陆军还坚持使用7毫米中间型枪弹,布兰陆军的6毫米枪弹的技术基础源自梁夏帝国,西骆沙陆军的方案也不会中选。

    用外界的话说,5。45毫米枪弹成为西陆集团的制式弹药,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正是如此,5。45毫米枪弹并没有全面推广,在西陆集团内部,主力依然是7。92毫米中间型枪弹。

    东骆沙陆军则恰好相反,6毫米小口径枪弹是唯一制式步枪弹药。

    整个东方集团都没有中间型枪弹。

    除小口径枪弹,就是8毫米全尺寸步枪弹。

    这也不能怪东骆沙陆军。

    其实,早在20多年前,东方集团准备统一弹药口径的时候,东骆沙陆军就想法搞到了一些7。92毫米中间型枪弹,而且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批8毫米中间型枪弹,参与集团制式弹药的招标竞争。

    当时,东骆沙陆军已经发现第一代7。92毫米中间型枪弹存在的缺陷,同样是通过加长弹壳加以解决。

    在性能上,由东骆沙研制的8毫米中间型枪弹,比西陆集团的第二代7。92毫米中间型枪弹还稍微好一些,能够满足东方集团提出的各项性能指标,在很多方面是几种参选弹药中最突出的。

    可惜的是,东方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梁夏帝国的8毫米全尺寸步枪弹。

    选择8毫米步枪弹的原因,除了射程更远与更好的终点弹道性能之外,还跟统一步枪与机枪弹药有关。

    不要忘了,8毫米中间型枪弹最多能够充当班用机枪的子弹,肯定无法取代8毫米全尺寸步枪弹成为重机枪的弹药。更何况,当时已经出现通用机枪的概念,还大有取代重机枪的趋势。

    此外还有,通用机枪至少要配发到步兵排,甚至会加强给步兵班。

    如果选择了东骆沙提交的中间型枪弹,就得为步兵部队配备2种枪弹,必然会加大保障负担。

    使用8毫米全尺寸枪弹,就没这个问题了。

    当然,这个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逼迫东方集团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着手研制小口径枪弹。

    虽然在整个波伊战争中,8毫米全尺寸枪弹这样的大威力步枪都有非常抢眼的表现,特别是在西部山地作战的时候,威力巨大的枪弹,确保了远程交战时的威力,让步兵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开火,但是全尺寸枪弹的问题同样暴露得一览无余,而最突出的,就是后勤保障的负担太大。

    简单的说,就是枪弹太重了。

    在这场战争中,帝国陆军总共用掉7500亿发各类枪弹,击毙1名敌人需要用掉50万发枪弹。

    显然,只是往前线运送弹药,就是天大的麻烦。

    在战况激烈的时候,运输直升机的头号任务就是向前线运送枪弹!

    此外,枪弹的质量太大,必然导致步兵的携带数量降低,使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度降低。

    当时,帝国陆军的一名步兵,正常情况下能携带5个20发弹匣,外加1盒100发散装子弹,总共携带200发枪弹。

    这是战斗标准。

    与之相比,使用7。92毫米中间型枪弹的波伊士兵,战斗状态下能够携带300到350发枪弹。

    在几乎所有的战斗当中,帝国陆军的步兵都遇到过弹药不够用的问题。

    此外就是,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前,纽兰共和国已经率先推出5。56毫米小口径枪弹,而且性能非常的突出。

    即便是在西陆集团,比利时的FN公司也针对出口,研制了5。56毫米小口径枪弹。

    在这个背景下,梁夏帝国才发起第二轮标准口径枪弹的选型工作,同样要求在东方集团内部统一口径。

    最终胜出的就是帝国陆军推崇的6毫米小口径枪弹。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东方集团各个成员国,都陆续用发射6毫米小口径枪弹的步枪取代了发射8毫米全尺寸枪弹的步枪。

    东骆沙陆军也一样。

    虽然还有一些老式步枪保存下来,但是要么提供给民兵使用,要么改造成了半自动狙击步枪。

    配发给作战部队的,全是小口径步枪。

    其实,6毫米小口径枪弹并不差。

    在帝国陆军率先采购发射6毫米小口径枪弹的班用机枪之后,包括东骆沙在内,东方集团的其他成员国都陆续采购与装备了班用机枪,而且很多就是从梁夏帝国进口,或者购买许可证自行生产。

    要说的话,班用机枪的普及,极大提升了步兵的战斗力。

    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帝国陆军的步兵,所能依靠的直接支援火力,一直都是配发到排一级的重机枪与通用机枪。

    虽然通用机枪威力巨大,射程也更远,但是对步兵来说,实在太重了。

    当然,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那么强的压制火力。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统计,在绝大部分时候,步兵面对的敌人其实都在600米内,最多只有800米,因此步兵班对压制火力的需求,也只有600到800米,比通用机枪超过1000米的射程近得多。

    其实,也就是这个需要,帝国陆军装备了尺寸最大的小口径枪弹。

    关键就是,使用步枪子弹的班用机枪,至少要达到800米的射程,最好能压制1000米外的集群人员。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北孤集团的5。56毫米枪弹与西陆集团的5。45毫米枪弹的有效射程都很难达到800米,更别说1000米。哪怕采用最新的技术,比如使用更好的材料制造弹头,能提高射程,但是必然会导致枪弹价格暴涨,做为大量消耗的弹药,对成本肯定是非常的敏感。

    既要提高射程,又要把小口径枪弹的优势保存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当增大口径。

    这种小口径步枪加班用机枪,而且共用弹药的装备体系,就是东方集团的一大特色。

    当然,在战斗当中的表现也非常突出。

    打到现在,东骆沙陆军的预备役部队,能靠一个不满员的步兵营,顶住西骆沙陆军一个装甲旅的进攻,除了由司徒麟他们提供的支援,特别是ZT…99B在反装甲战斗当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之外,关键就是东骆沙的步兵班有更凶猛的近距离压制火力,往往都是依靠火力压制击退敌人的进攻。

    在阵地防御战当中,数量众多的班用机枪,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说得直接一点,西骆沙陆军恐怕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即防御阵地上到处都是机关枪。

    可惜的是,进攻开始之前的那轮炮击,已经击溃了守军。

    “头!”

    “瞄准就开火!”

    说这话的时候,司徒麟已经把安装在环型座圈上的通用机枪转了过来,把枪口对准了枪声传来的方向。

    其实,敌人的损失也很惨重。

    “轰——”

    刺眼光芒出现,随即就是震耳欲聋的炮声,毋奇铁将最后一枚多用途榴弹打了出去。

    瞄准的是一辆在1000多米之外的BMP…2步兵战车。

    其实,司徒麟根本没有看到炮弹击中目标。

    刺眼的炮口焰让他暂时失明。

    随后,坦克就飞驰起来。

    “嗵嗵嗵——”

    听到从旁边传来的声响,司徒麟知道,毋奇铁也钻出了炮塔,在用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开火。

    坦克在剧烈的颠簸,而且速度非常快。

    又过了几秒钟,司徒麟的视力才完全恢复。

    不断的有曳光弹从附近飞过,主要是枪弹,不过也有一些小口径炮弹。

    “哒哒哒——”

    虽然没有看到敌人,但是朝着出现闪光的方向开火就准没错。

    敌人倾洒过来的弹雨越来越密集,仿佛这辆ZT…99B是唯一目标。

    或许还真是唯一的目标!

    “别停下,不要走直线!”

    大声叮嘱汤学兵的同时,司徒麟还迅速朝四周扫了一眼。

    他在寻找友军,可看到的却不是友军。

    “大汤圆,3点钟方向,直接冲过去!”

    那是一辆已经冲到后方的T…72M,而且正把炮口转过来,准备干掉这辆朝着南面狂奔的ZT…99B。

    防线早就被敌人突破了,有敌人的坦克出现在后方,也不是什么怪事。

    在司徒麟下达命令之后,汤学兵立即驾驶坦克转向。

    车体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主要是转向速度太快。

    可惜的是,仍然不够快。

    敌人的坦克在大约100米外,司徒麟亲眼看到,125毫米滑膛炮的炮口已经转过来,就差开火了。

    对穿甲弹来说,这个距离实在太近了。

    可是,对坦克来说,100米却太远了。

    完蛋!

    当刺眼火焰出现的时候,司徒麟抓紧了机枪的握把。

    不过是一种无济于事的本能反应,在被穿甲弹打中之后,抓紧任何东西都没用。


………………………………

第73章 防线沦陷

    转瞬之间,赤红的火焰就充满了整个视野。

    随即,司徒麟猛的回过神来。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发生爆炸的是那辆T…72B!

    发生什么事了?

    没等司徒麟想明白,北面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几次爆炸,全都是西骆沙的坦克战车,也非常突然。

    “头——”

    被毋奇铁搡了几下,司徒麟才转过头,朝夜空看去。

    在头顶上,一些如同流星一般的光芒,从南边飞来,朝北面砸去。那不是流星,那是武装直升机发射的火箭弹。

    此外,开始的爆炸,也跟武装直升机有关,武装直升机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击中了敌人的坦克战车。

    因为反坦克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运行时间只有几秒钟,所以在击中目标之前,不会发出肉眼可见的光芒。

    虽然火箭弹也由火箭发动机推进,但是火箭弹的射程比反坦克导弹近得多。

    转眼之间,爆炸的火焰就席卷了已经被敌人占领的阵地。

    接着,几架“直…10A”从司徒麟的头顶上飞过。

    没飞多远,在到达防线北面之后转了回来,开始用机关炮扫射地面的敌人。

    其中的一架飞回来,在ZT…99B上空绕了一圈。

    那是廉明阳驾驶的领队长机。

    联系上司徒麟之后,廉明阳只说了一件事。

    让司徒麟立即组织官兵撤退,大概在30分钟之后,攻击机就将杀到,轰炸已经攻上阵地的敌人。

    因为判定阵地已经沦陷,所以攻击机在投弹的时候不会区分敌我。

    随后,东骆沙的远程炮兵将进行布雷作业。

    此外,防线西端已经被敌人突破。

    大约半个小时之前,巴甫洛夫亲自指挥的团警卫连进行了最后的战斗,随后就发出了阵地沦陷的信号。

    巴甫洛夫以下,3个营与3个独立连的大约1500名东骆沙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此外,司徒麟留在那边的2个坦克连也已全部拼光,22辆ZT…99B均战损,只有少数坦克手撤了下来。

    其实是在受伤丧失作战能力之后,被巴甫洛夫派人送往后方的支撑点。

    廉明阳已经派了几架武装直升机过去,阻击那边的敌人,为司徒麟他们争取完成撤退的时间。

    不过,最多就半个小时。

    武装直升机再厉害,也顶不住潮水般拥上来的敌人,还必须赶在空军的无差别轰炸到来之前撤离。

    在前进支撑点那边,罗友良已在组织撤退,首先是把行动不便的伤员送走。

    被送到支撑点去的,全是重伤员。

    为此,陆航已经安排运输直升机去支撑点。

    总而言之,这条防线已经完蛋了。

    直到这个时候,司徒麟才注意到,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在这里战斗了近3个小时,天色就要放亮了。

    现在是北半球夏末,又是在中高纬度地区,5点30分左右就会天亮。

    奋战了这么久,最终还是没守住。

    不过,没什么好沮丧的。

    这个晚上,敌人至少投入3个装甲旅连番发起猛攻,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才突破了由一个预备役步兵团与一个装甲营守卫的防线。再把双方动用的炮兵算上,兵力差距更巨大。

    对司徒麟他们来说,其实是虽败犹荣。

    其实,全营总共才38辆ZT…99B,最后还能开动的,就只有司徒麟的这一辆了。

    在武装直升机飞走之后,司徒麟去找到了另外几名车长。

    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的5辆坦克中,3辆被敌人摧毁,其中1辆是被穿甲弹从侧面打穿了车体,而另外的2辆都是因为行走机构受损丧失行动力,在停下来后,被敌人绕到后方用穿甲弹摧毁。

    还有1辆是用光了炮弹,因为担心被敌人缴获,由车长用燃烧手榴弹烧毁。

    这4个车组的12名坦克手,有7人生还。

    随后,司徒麟他们还找到20多名东骆沙官兵。

    全是伤员,能自己行走的不到10人,其中几个已经是奄奄一息,就算撤下去,也未必能够活着到达战地医院。

    时间有限,司徒麟不敢耽搁,立即安排官兵把重伤员送下去。

    所幸,后面还有几辆步兵战车没有被摧毁。

    要说的话,协同作战的2个机步连的伤亡最为惨重。

    6个排168名官兵,几乎全在那场炮击中阵亡。

    太过突然,分散在各个发射点上的反坦克小组根本就来不及隐蔽,而且附近没有可供隐蔽的地方。

    炮击过后,很多官兵是尸骨无存。

    虽然暂时没有收到一连与二连的消息,但是根据廉明阳所说,那2个坦克连肯定是伤亡惨重。

    一个加强的装甲营,除了后勤保障连,几乎拼光了。

    这可是司徒麟自己的营!

    他们从阵地上撤下来的时候,一队空军的“攻…9A”从头顶上呼啸而过。

    虽然具备夜间作战能力,比如能在夜间使用电视制导的短程空地导弹,但是受电子设备限制,比如过分简陋的火控系统,“攻…9A”很少在夜间出动,基本上都是在白天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要说,这也不能怪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