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很大。
关键还有,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并不是单独活动。
在此之前,由4艘小型航母为主的第三十二特混舰队已经开赴马耳他,一直在陆心海的西部海域活动。
要说的话,也就是第三十二特混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罗利海军才把有2艘快速战列舰的舰队派了出来。
正是通过与第三十二特混舰队的联合行动,罗利海军决定拥有自己的航母。
按刘向真发回来的消息,罗利海军提出直接从帝国购买几艘现役航母,哪怕是第三十二特混舰队那种小型航母也行。
为了此事,罗利海军总司令还专门找到刘向真,似乎觉得只要搞定刘向真,就能获得帝国海军的航母。
可惜,那还差远了。
帝国海军的回复很直接,战争时期不会向任何国家出售现役航母,盟友也一样,也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订单。如果罗利海军想拥有航母,可以参照高巨王国与岱曼王国,通过援助建造的方式,从帝国采购航母。
显然,罗利海军肯定不会答应这样的提议。
不说别的,高巨王国与岱曼王国凭什么跟罗利王国相提并论?
虽然高巨王国与岱曼王国都是梁夏帝国的盟友,而且是东方国家,但是这两个王国都是典型的农业国,别说工业化,就连工厂都没有几座,根本没有资格跟实现了工业化的罗利王国比。
关键,罗利王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低。
拿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军来说,全球总共只有七个国家能够建造快速战列舰,其中的洛克共和国与狭夷皇国在战败前,都没能让快速战列舰服役,而罗利王国就是这七个工业强国当中的一个。
如果以建成为标准,那还是五强之一。
罗利王国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建成快速战列舰的国家,其“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建成时间比布兰皇家海军的“乔治五世”号早了几个月。在正式参战之前,罗利海军一直对首先拥有条约型快速战列舰而倍感骄傲与自豪,不过也因此变得非常自大,不然不会有塔兰托的悲剧。
罗利王国没有建造航母,问题不在工业上,而是缺乏相关的技术。
说得直接一点,没有设计舰队航母的能力。
其实,罗利王国一直欠缺设计大型战舰的能力。
拿“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来说,拥有超过4万吨的标准排水量,以及纸面上异常强大的战斗力,可靠性却非常的糟糕。建成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几艘战列舰要么躺在船坞里进行维修,要么在船坞外面等待维修,或者在完成维修之后出赶测试,算上在航时间的战备率都不到两成。
即便是以故障多而出名的“乔治五世”级,战备率都超过了六成。
要说的话,很多时候其实错怪了罗利海军。
不是不敢出来作战,而是没办法出来作战,因为舰队的绝对主力全都趴窝。
当然,罗利王国同样缺少像弹射器这样的技术设备。
最关键的,其实也就是经验。
从这个角度看,罗利王国向梁夏帝国求助,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采购航母来增强与梁夏帝国的关系。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在向梁夏帝国交保护费。
至少罗利王国的领导人是这么认为的。
可惜的是,帝国当局根本就不在乎这点“保护费”,而且海军的回复也没有错,帝国当前根本没有多余的航母。
特混舰队到来,给了罗利海军巨大的勇气。
现在,在西陆心海,除了帝国海军的2支特混舰队之外,还有拿着2艘快速战列舰打头阵的罗利舰队。
虽然不足以支持陆战队强攻直落要塞,也暂时没有强攻丹吉尔的能力,但是夺取战场制海权,以及把握战场制空权,依然是绰绰有余。
至于反潜作战,更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马耳他的布兰军队投降之后,帝国海军跟迢曼军队达成一份临时协议,借马耳他港的码头部署一批反潜巡逻机,加强在陆心海的反潜巡逻力度,为接下来打通去迢曼帝国的航线做准备。
当然,同样是为了保护从夕梵运河到洛克国的航线。
在直达迢曼本土的航线打通之前,让运输船只前往马赛,借道洛克国,是效率最高的运输线。
原因也很简单:洛克本土有庞大,而且完善的铁路系统,运力十分的充足。
虽然从巴尔干半岛上岸,到迢曼本土更近,但是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都非常落后。
此外,在第三十二特混舰队开赴西陆心海之后,帝国海军也向马耳他港部署了十几艘护航驱逐舰。
严格说来,其实是临时进驻。
按双方达成的协议,亚历山大港是帝国海军在陆心海唯一的基地,其他的所有港口都跟帝国海军无关。
正是如此,马耳他港由迢曼军队看管,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与巡逻机都只是临时进驻。
负责管理这座港口的是迢曼陆军,而不是迢曼海军。
原因就是,迢曼海军还没有向陆心海派遣舰队!
可见,反潜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
以当前的阵容,就算还有几艘布兰皇家海军或者纽兰海军的潜艇在陆心海活动,恐怕也都在直罗海峡附近。
正是想到这些,白止战才打消了给刘向真发电报的念头。
刘向真先把第三十二特混舰队派过去,还跟迢曼军方达成了协议,提前让反潜驱逐舰与巡逻机去马耳他港,就是在为接下来进军西陆心海的行动做准备,表明他早就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威胁。
这才是白止战熟悉的那个刘向真。
对刘向真,祝世建的评价最中肯。
进去不足,守成有余。
因为偏向保守,所以在战斗当中,刘向真一向表现得很稳重,在某些时候就显得缺乏进取心。
现在的陆心海,需要的不是进取,是稳重!
由此可见,刘长勋让刘向真留守,把白止战招回去,看重的就是刘向真的稳重。
舰队只在狮泉城停留了2天,准确的说是2天1夜,而且没有让官兵上岸,也没必要在这里耽搁太多时间。
………………………………
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
在返回帝国本土的途中,准确说在离开狮泉城之后的第3天,舰队已经到达双车海峡的西边,即将离开炎海的时候,白止战才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最新消息,直罗要塞那边的战斗已经结束。
就像他预料的,刘向真指挥的特混舰队首先突袭了直落要塞与丹吉尔,夺取了战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
不过,跟白止战的预料不同的是,率先杀出陆心海的并不是特混舰队,也不是由护航战舰组成的突击编队,是罗利舰队。
在发动袭击的当晚,罗利舰队就在特混舰队的掩护下通过了直落要塞。
严格的说,其实是由帝国海军派出去的扫雷舰开路,强行清扫出一条航道。
罗利舰队的运气很不错,通过直罗海峡的时候,并没有发生意外,反到是执行任务的扫雷舰在返回的时候,有3艘触雷,其中2艘被直接炸沉,另外1艘在赶去接应的驱逐舰到达之后也沉到了海底。
在罗利舰队威胁下,布兰船队就没能直接开赴直罗要塞。
只要罗利舰队还在直罗海峡西边活动,布兰运输船队无论如何都无法到达直罗要塞。
至于派舰队夺回制海权,显然想多了。
在第三十一特混舰队赶到前,迢曼空军已经派遣一个航空大队进驻了巴利阿里群岛,而且展开了行动。
要说的话,也就是迢曼空军积极行动,帝国舰队才顺利发起攻击。
在没有制海权,也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之下,布兰军队拿什么对付罗利舰队?
关键,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就在海峡东边,而舰载机的作战半径高达800千米,能够为罗利舰队提供掩护,攻击任何靠近或者试图靠近海峡的舰艇与船只,并消灭前去攻击罗利舰队的舰船。
要说的话,罗利舰队杀入夕落洋,其实是前出执行侦查任务。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就算给罗利舰队指挥官一个天做胆,他也不敢率领舰队离开帝国特混舰队的掩护海域。
其实,在作战计划当中就体现了出来。
如果遭遇布兰舰队,罗利舰队直接撤退到直罗海峡里面,等待跟特混舰队汇合。
为此,刘向真专门做了部署,让2艘“南珠海”级组成突击编队,在傍晚的时候前出到海峡东边,确保在夜间,特别是在爆发遭遇战的情况下,能够火速杀出去,跟罗利舰队并肩作战。
严格的说,其实是避免罗利舰队崩溃。
大概担心布兰皇家海军会派舰队过来决战,或者向北玄地区,特别是在舰载航空兵打击范围之外的卡萨布兰卡增兵,所以在罗利舰队进入夕落洋后,没有立即发动攻打直罗要塞与丹吉尔的作战行动。
不过,也不仅如此。
按照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双方在进攻的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
迢曼军队觉得应该首先攻打直罗要塞,不仅是为了照顾斯班王国,还跟作战难度有很大关系。
简单的说,在舰队的支持下,攻打直罗要塞能事半功倍。
此外,还跟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有关。
在拿下了直罗要塞之后,就能够控制直罗海峡,再发起攻打丹吉尔的作战行动,对舰队的依赖度将大幅度降低。
只是,帝国海军不这么认为。
虽然直罗要塞的面积小得多,守卫要塞的布兰军队未必有足够的士气,但是要塞的坚固程度肯定非同一般,何况布兰王国在此苦心经营数百年。相对的,丹吉尔是一座规模不大的港口城市,各方面都比不上要塞。
显然,打下丹吉尔之后,再攻打直罗要塞,要更加容易一些。
此外,拿下丹吉尔,还能堵死北玄地区同盟联军的退路,也就避免了在攻打直罗要塞之后还得强攻北玄地区的问题。
最大问题,其实是推迟了收复直罗要塞的时间。
当时,刘向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理由就是,按照之前达成的协议,丹吉尔与直落要塞都属于斯班王国,首先攻打哪一处地点,其实都一样。
显然,刘向真想得有点简单。
按之前的协议,在大战结束之后,斯班王国将无条件把丹吉尔租借给梁夏海军,直罗要塞租则是借给迢曼海军,而且租期都是49年,以此确保协约集团的两大帝国都能够自由进出陆心海。
那么,首先攻打丹吉尔,必然让迢曼当局产生猜疑。
说得直接一点,等到帝国军队在丹吉尔站稳了脚跟,还会强攻直罗要塞吗?
就算按照计划进行,那也不止是强攻要塞。
以帝国海军的能力,完全能以摧毁的方式,让直罗要塞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果真如此,等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控制直罗海峡的就是帝国海军。
关键,帝国海军已经掌握了夕梵运河。
也就是说,依靠亚历山大港与丹吉尔,帝国海军不但能自由的进出夕落洋,还能阻止其他势力进入陆心海。
帝国海军完全能借此控制整个陆心海。
到时候,不但在陆心海这边的罗利王国与忒尔共和国会倒向梁夏帝国,连斯班王国与洛克国都会受到影响。
关键还有,在失去环陆心海地区之后,迢曼帝国依靠什么称霸西大陆?
不管迢曼当局有多么的瞧不起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迢曼军人是多么高傲,陆心海北岸都等于半个西大陆。
对于任何一个试图称霸西大陆的国家来说,都必须控制环陆心海地区。
数千年来,无一例外过!
不说什么罗马帝国,即便是布兰王国,有是通过直罗要塞与夕梵运河掌握了陆心海的制海权。
迢曼帝国能例外吗?
在战火中煎熬数年,伤亡数百万将士,到最后却是在为梁夏帝国服务,自己半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显然,不管是谁在统领迢曼帝国,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在夺得制海权与制空权之后,才没有立即发起登陆作战。
不过,并不全都是坏处。
理由也很简单,帝国海军与迢曼军队,都还没有做好强攻直罗要塞的准备。
不说别的,帝国海军的2支特混舰队的状态都不是很好,特别是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很多战舰的检修工作都没完成。
如果守卫直落要塞的布兰军队不愿意投降,必须得强攻,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做准备。
当然,还需要帝国海军调动登陆舰队,并且在巴利阿里群岛囤积作战物资。
至于作战行动,完全由迢曼军队承担。
多出几天时间,还便于双方将领相互通气,避免因为交流不够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
第603章 回家
舰队没有去那球港,而是直接前往浦州港,主要是2艘大型航母与2艘快速战列舰都需要回造船厂进行必要的检查。
也就是在到达浦州港的当天,才收到可靠消息。
之前从布兰王国出发的,开赴直罗要塞的那支船队没有南下,而是在比斯开湾转向返回布兰王国。
此后,布兰皇家海军开始在多佛海峡里面布雷。
严格说来,其实是扩大雷场的范围与提高布雷密度。
在大战爆发后不久,布兰皇家海军就在多佛海峡里布雷,并且用水雷阻止迢曼军队发起登陆作战行动。
当然,效果非常好。
只是,帝国海军展现出来的扫雷能力,肯定让布兰皇家海军大吃一惊,也足以证明之前布设在多佛海峡里的水雷不够多。
关键,几乎全都是老式水雷。
发生在曼德海峡与夕梵运河里的事情,早就证明了,那些在上次大战期间生产的老式水雷根本难不倒帝国海军的扫雷舰。
哪怕有一定的威胁,也无法让扫雷舰望而却步。
直罗要塞即将沦陷,罗利舰队已经进入夕落洋,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就在西陆心海。
也许几个月后,就能发起攻打布兰本土的作战行动。
先不说要投入多少兵力,也不说作战难度,只是让协约联军渡过多佛海峡,在布兰本土上岸,就完全不敢想象。
显然,能阻止协约联军渡过多佛海峡,不再是布兰皇家海军,而是敌我不分的水雷。
此外,船队已经去不了直罗海峡。
那几万枚水雷,总得找个地方用掉吧!
这意味着,攻打直罗要塞的行动不用再耽搁下去了。
也就在这一天,做好充分准备的迢曼军队发起了攻打直落要塞的行动,斯班军队也同步参战。
要说的话,斯班军队的表现,至少是作战积极性远远超过了罗利军队。
原因就是:布兰王国与纽兰联邦对斯班王国进行的战略轰炸,让王国的几千万军民同仇敌忾。
虽然装备很差,官兵的技战术也不怎么样,但是斯班军队表现出来的勇气,确实值得敬佩与尊重。
充当急先锋的,依然是帝国海军特混舰队。
不是说迢曼空军的投入力度不够,是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更高。
为了提高舰载机出动率,刘向真安排第三十二特混舰队前出,一直航行到离直落要塞不到100千米的海域,而且第三十一特混舰队跟在后方大约100千米处,从而把舰载机往返飞行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关键还有,能让舰载机带弹执行巡逻任务。
简单的说,就是携带炸弹在战场上空巡逻,在发现目标之后投弹发起攻击。
显然,这是迢曼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无法办到的。
因为基地在巴利阿里群岛上,距离直罗要塞有数百千米,而且主要是条件恶劣,设施简陋的野战机场,所以迢曼空军的战术作战飞机在到达战场后就得立即投弹,不然就没法飞回去了。
至于航程更远的重型轰炸机,则存在投弹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直落要塞是一座狭窄的军事堡垒,而且建在半岛上,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根本就没有进行大规模轰炸的必要。
用李云翔的话来说,让重型轰炸机在高空投弹,大部分炸弹会落到海里去。
不然的话,帝国陆航远征大队早就动手了。
此外,迢曼空军也没多少重型轰炸机。
别看帝国陆航战略航空兵早已证明战略轰炸的威力,同样证明了重型轰炸机的价值,而且迢曼帝国本身就是战略轰炸受害者,但是到现在,迢曼帝国没有制造多少重型轰炸机,更多的依靠帝国陆航远征大队。
不是迢曼帝国不重视战略轰炸机,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
发展战略轰炸机的难度不在打造特混舰队之下。
此外,也跟迢曼帝国的处境有关。
不管是在西边,还是在东边,乃至在环陆心海战场,迢曼军队最为需要的其实是战术航空兵。
让迢曼帝国横扫西大陆,顶住骆沙大军的疯狂进攻,以及远征北玄地区的,正是由装甲部队发起的闪击战。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闪击战的灵魂不止是装甲部队,还有强大的空中突击兵力。
没错,就是战术航空兵!
说得直接一点,在迢曼军队的进攻中,最响亮的就是“斯图卡”的呼啸声。
正是如此,迢曼空军才一直以战术航空兵为主。
在某种意义上,战术航空兵与装甲部队是现代战争中相辅相成的两支力量,缺少一个都不行。
当然,迢曼空军没有重点发展战略航空兵,还跟帝国提供的援助有关。
帝国援助与出售给迢曼帝国的电解铝,没有多到能够发展战略航空兵,而且以战略航空兵为主的程度。
正是如此,帝国陆航远征航空兵大队才会扩大到现在的规模。
按不完全统计,帝国陆航已经陆续向远征大队派遣4500架作战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超过3800架。到目前为止,部署在西大陆的西部地区,依然能够起飞作战的重型轰炸机超过了1800架。
这个规模,还是后勤保障受到限制的结果。
为了在西大陆作战,远征航空兵大队的轰炸机做了改进,确保能够使用迢曼帝国生产的炸弹。
部分作战飞机还更换了航空机枪。
随着海运航线开启,帝国陆航必然会部署更多的重型轰炸机。
不止针对布兰王国,也为了对付骆沙联邦。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虽然在迢曼军队的主场作战,但是在最初的几天里见面,充当主角的其实是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
白止战回到帝都的时候,那边的战斗还在继续。
按最新的消息,迢曼帝国已经正式向斯班王国派兵,并且借道斯班王国向直罗要塞发起进攻。
显然,这也是为了避免过分依赖帝国特混舰队。
在完成前期的部署之后,迢曼军队就会从北面发起强攻。
为了能够顺利拿下要塞,迢曼陆军还专门准备了5门攻城炮,并且通过洛克国,送来了大量炮弹。
只是,海军司令部没有下令让舰队撤回来。
如果迢曼军队没能攻下要塞,或者说攻城炮没发挥作用,特混舰队那几艘战列舰上的主炮就有用武之地了。
为此,帝国海军还专门送了一批特种炮弹过去。
白止战现在关心的,并不是世界岛另外一端的战斗。
回到帝都的那一刻,准确说离开机场,乘车回家的路上,白止战就清楚感觉到,帝都的氛围有点诡异。
不说别的,只是大街上的行人与车辆就比平常少了许多。
这明显不正常!
………………………………
第604章 皇权与相权
回到家里,白止战才从张小卿那获知,前段时间席卷帝都的狂风骤雨,比郑江明的描述猛烈百倍。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走到生命尽头的不仅仅是几百名投敌的叛徒。
为了安全起见,太后还专门派人把小长公主一家人接进皇宫。
虽然整个行动都在薛远征的掌握之中,但是当晚的枪声,已经让帝国的内部矛盾成为公开的秘密。
此后,在帝都实施了长达半个月的宵禁与戒严。
虽然早已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动荡产生的影响并没消除,而且帝国高层的矛盾也没得到化解。
要说的话,这涉及到了帝国皇室。
按照张小卿的说法,薛远征没有在采取行动之前向圣上禀报,而是在尘埃落定之后才去了枢密院。
当时,宋教文已经引咎辞职。
此外,绝大部分绥靖派的核心成员都以叛国罪处决,其中不少是拒绝接受传唤,被禁卫军按战时律法就地正法。
等到薛远征进宫的时候,摆在圣上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首辅的提议,由内阁首辅暂时统领外交事务。
虽然张小卿没有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在逼迫宋教文辞职的事情上,首辅与圣上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不仅仅是首辅冒犯了圣上。
首先在法理上,外交大臣是五卿之一,地位远在其他部长级大臣之上。
按始武大帝时期定下的规矩,首辅没有罢免外交大臣的权力,必须先到枢密院请旨。即便在宪改之后,外交大臣也是法定的9位重臣之一,由首辅提名,只是认命权与罢免权都在论议两院。
只是,现在是战时。
首辅在战时拥有独断权,统领帝国的军政要务,而且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论议两院就全体休会,只保留几个地位崇高,却没有多少实权,最多能够提供建议与意见,起监督作用的委员会。
简单的说,外交大臣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
现在的问题是,薛远征根本就没有向帝国皇帝呈报此事。
蔑视皇权的行为显然是一大禁忌。
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分歧。
虽然帝国皇帝并不是保守派,跟绥靖派更加扯不上关系,但是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不希望让战争无限制发展下去。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谈判与战斗,其实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
说得直接一点,既然能取得胜利,并且在取胜之后获得足够多的战争红利,甚至可以说是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还要打下去?
想一劳永逸的消除战争?
显然,只有天真的孩子才会这么认为。
在还没开化的古典时代,历史长河当中那么多、那么强大的帝国,无一例外都在登上巅峰之后走上衰败的道路,最终在战乱当中分崩离析。哪怕到现代,这样的宿命轮回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何况,现在的梁夏帝国,就不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吗?
在上次大战前,西方列强全都称呼梁夏帝国为“战火帝国”。
不同的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不在是那些被高山海洋隔绝的帝国,而是全世界。
用帝国最富盛名的首相,八国柱之一,明政公唐圣贤的话说:在帝国时代,和平是昙花朝露,而战争才是骄阳皓月。
任何一段和平时期都可以看成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就算帝国取得全面胜利,又能怎么样?
难道,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就能够把全世界都纳入帝国的统治之下?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现在的帝国,哪怕再过几十年,也没有能力统治全球,至少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统一起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这样的实力。
那么,到最后战争依然在所难免。
即便再退一步,帝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那又怎么样?
以历史的轮回来看,大一统的局面最多也就能维持200多年,此后就会是席卷全球的大规模战乱。
以当今圣上的角度,显然不会在乎几十年后的事情。
在总体战略上,圣上其实倾向于见好就收,而不是耗尽全力追求全面胜利。
说得直接一点:当年的始武大帝,都得在叶堡调转马头,现在的帝国,难道还有比始武大帝更英明的统帅?
其实,就算有,又有谁敢承认呢?
此外,在“动荡之夜”过后,薛远征再也没去过枢密院。
用张小卿的话来说,他在跟圣上斗气。
以帝国现在的体制,圣上还真拿他没办法。
次日上午,白止战就去了海军司令部。
从刘长勋那了解到情况,证明了张小卿说的话,首辅跟圣上的矛盾已经半公开化了。
所幸的是,局面依然在首辅掌握之中。
让白止战略感意外的是,刘长勋并没有让他利用驸马的身份居中调解,而是让他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尽快在东望洋发动战略进攻。
用刘长勋的话来说,最后不管是主张见好就收的圣上获得主动权,还是在首辅统帅下继续打下去,要想维护帝国的利益,都需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最好是能锁定最终结局的大胜。
有这个能力的,也就只有白止战。
当然,白止战不笨,立即明白了刘长勋的意思。
首辅与圣上的矛盾,是神仙打架。就算白止战有驸马的身份,还深得太后喜爱,因为没有自己的家族,所以在这场高层的斗争中,根本没有发言权,如果不小心卷进去了,甚至没办法自保!
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薛远征身后是唐家,而唐家一直就是帝国头号政治家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帝国首辅几乎都来自唐家,或者是唐家的代言人。
显然,薛远征与圣上的矛盾,其实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在这样的斗争当中,拥有皇室成员与帝国海军将领双重身份的白止战,反到是成了风箱里的耗子。
要搞不好的话,肯定两头不讨好。
用刘长勋的话来说,帝都是是非之地,最好是敬而远之。
在见到刘长勋之前,白止战还想去找首辅谈谈,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只是在见了刘长勋后,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是尽力或者不尽力的问题,而是现在去找薛远征,反到会事与愿违。
在薛远征眼里,他是帝国的驸马,标准的皇室成员。反过来,在圣上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海军将领,听首辅调遣。
张小卿没有让白止战先进攻拜见太后,而是来找刘长勋,就与此有关。
白止战的直接上级是海军总司令。
只是,帝都现在这局势,确实是离开为妙。
………………………………
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