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也很简单,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就算帝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甚至通过军事占领来吞并纽兰联邦,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完全是得不偿失,并且因此丧失称霸全球的机会。

    在一次推演中,帝国甚至因为对纽兰联邦实施军事占领爆发内乱,最终在大规模内战中分崩离析。

    虽然只是推演,但是绝不是危言耸听。

    付出巨大代价,去打一场就算赢了都毫无意义,更别说有好处可捞的战争,帝国的军民肯定不会答应。

    显然,有盟友的话,就不一样了。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同时从两个方向,甚至是三个方向发动进攻,攻打纽兰本土的难度就会降低许多。

    按照推演,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能够逼迫纽兰联邦无条件投降。

    只是,不管怎么打,关键都在迢曼帝国那。

    放眼全球,能够跟梁夏帝国合作,而且实力足够强大的,也就只剩下迢曼帝国。

    此外,在迢曼帝国取得西大陆的霸权之后,也就能从夕落洋东岸出发,借助布兰王国与雪岛,以及其他的岛屿为跳板进军孤大陆,攻打纽兰联邦东海岸地区,比如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至于兵力,显然不是太大的问题。

    以迢曼帝国的实力,在扫荡了西大陆,击败洛克共和国、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等实力强大的夙敌之后,完全能够动员1000万左右的兵力攻打纽兰联邦。如果像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这样的仆从国足够的给力,哪怕只负责后勤保障,也能让迢曼帝国把更多的兵力用于正面进攻。

    至于迢曼帝国所欠缺的东西,比如投送兵力与运送物资的战舰与货轮,梁夏帝国都能够提供。

    此外,在战胜布兰王国之后,不但能控制布兰王国的造船厂,后续还能夺得布兰王国的舰队。

    这样一来,迢曼帝国或许能独当一面。

    除此之外,迢曼帝国在孤大陆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十分巨大的价值。

    迢曼帝国跟纽兰联邦南面的墨西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或许能够说服墨西哥参战。

    要说的话,在拉丁语系的西方国家中,迢曼帝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梁夏帝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打到现在,让罗利王国与忒尔共和国等实力不算太弱的国家参战,几乎都是迢曼帝国的功劳。

    如果能够让墨西哥参战,也就等于开辟了第三条针对纽兰联邦的战线。

    关键还有,墨西哥也是两洋国家,因此帝国军队可以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避免了强攻纽兰本土。

    如果能够在墨西哥上岸,再北上攻打纽兰本土,作战难度会降低许多。

    当然,还有墨西哥的港口与机场。

    总而言之,真要能够说服墨西哥的话,那也肯定是迢曼帝国,而不是梁夏帝国。

    此外,斯班王国在南孤大陆仍然有一些影响力,至少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比如同样在纽兰的南面,跟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的古巴岛,哪怕早已经不是斯班王国的殖民地,说的也是斯班语。

    其实,即便在纽兰联邦,特别是南部地区,就有不少来自南孤大陆的移民。

    说服斯班王国参战,在远征孤大陆的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样得依靠迢曼帝国。

    正是如此,帝国才一直跟迢曼帝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并且再次跟迢曼帝国结盟。

    此外,帝国在此之前实施的战略,比如在稳住东望洋的战局之后,通过强攻基布要塞进军陆心海,以及在开战之后,顶着巨大的压力派遣远征航空兵大队去迢曼帝国作战,无条件的为迢曼海军提供援助等等,无一例外的都与战略目的有关,让迢曼帝国在夕落洋方向上有更大作为。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在为自己服务。

    有趣的是,在大战爆发之前,准确说是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的那几年,帝国上下都没有想过要再次跟迢曼帝国结盟。

    按当时的观点,协约集团在上次大战中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迢曼帝国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

    其中,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让纽兰联邦放弃中立,以同盟集团成员身份参战。

    用当时的话说,如果纽兰联邦再晚几个月参战,协约集团就能够打败骆沙帝国与洛克共和国,并赢得全面胜利。

    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

    现在这个局面,迢曼帝国在夕落洋上对纽兰联邦构成的威胁越大,帝国在东望洋上遇到的阻力就越小。

    其实,相关的影响早已显现出来。

    为了支援布兰王国,也为了削弱迢曼帝国,纽兰联邦在参战之前,就以志愿方式向布兰王国派遣了大批飞行员,此后打着租借的旗号,向布兰王国输出了数千架作战飞机,仅重型轰炸机就超过4000架,还援助了大批主要用来制造作战飞机的物资,包括被当成战略物资的电解铝。

    如果没有纽兰联邦,布兰王国早就被迢曼帝国干趴下了。

    可问题是,正是不断为布兰王国输血,加上后来的骆沙联邦,让纽兰联邦无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力量。

    最典型的,也就是战略轰炸。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有向布兰王国部署几千架轰炸机,在对迢曼帝国进行战略轰炸的行动当中损失数千架轰炸机,而是把这些轰炸机部署在奥洲,或者其他方向上,比如投降之前的狭夷皇国,战局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提前一年动用轰炸机向狮泉海峡布雷,就算无法彻底的封锁海峡,也肯定能够瘫痪这条海峡,让帝国海军花费更多的时间攻占狮泉城,然后就必须推迟攻打中转岛的行动,或者是暂时放弃进军波沙湾的计划。

    这些都说明了迢曼帝国的重要性。

    只是,并不是说有了迢曼帝国的支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m。


………………………………

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

    如果能与迢曼帝国联手围攻纽兰联邦,自然是再好不过。

    只是,这里面存在很多在白止战看来并不成立,或者说无需担心,在政治家眼里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利害关系最为突出,也是最受关切的问题,其实是战后跟迢曼帝国的关系。

    换种方式来说,在费尽全部利器击败了纽兰联邦等传统敌国之后,迢曼帝国会不会成为新的对手?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这场大战中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迢曼帝国同样是西方国家,只不过是后起的工业强国,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向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这些老牌帝国发起挑战,也才跟同样是后起工业强国的梁夏帝国走到一起。

    此外,纽兰联邦也是新兴工业国。

    在上次大战爆发前,纽兰联邦跟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挑战与反对传统列强,试图通过打破老牌帝国建立起来的,通过殖民统治获取利益的世界秩序,以获取与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

    在这几十年里,三个新兴工业强国分别发动或者参与了三次极具代表性的扩张战争。

    梁夏帝国就不用多说了,趁着骆沙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获得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扶持的忒尔帝国痛揍了一顿,发动以夺取巨大陆腹地与极北地区为目的的战争,并一举成为东方霸主。

    至于迢曼帝国,则积极支持南玄地区的布尔人造反,削弱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削弱其霸权地位。

    要说的话,动作最大的却是纽兰联邦。

    在迢曼帝国借布尔人打击布兰王国的时候,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纽兰联邦以莫须有的理由,发动针对斯班帝国的战争,夺走了斯班帝国在加勒比海与西东望洋的殖民地,并由此成为西半球的霸主。

    可见,在跟老牌帝国争夺利益的斗争当中,纽兰联邦的积极性丝毫不在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之下。

    最大区别,不过是挑选了日薄西山的斯班帝国。

    要是从新旧交替的立场出发,三个新兴工业强国是天然盟友。

    可惜的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了。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纽兰联邦在上次大战后期,以同盟集团成员身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迢曼海军在夕落洋上的无限制潜艇战,特别是在没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击沉了载有包括一百多名纽兰公民在内,总共有数千名乘客与船员的“露西”号邮轮,而且迢曼帝国并没有因此终止无限制潜艇战。

    显然,这不过是拿来宣传的说辞。

    在根本上,仍然是利益使然,而最关键的一点,跟迢曼帝国有关。

    迢曼帝国试图向西半球扩张,一直在暗中跟墨西哥等几个有一定实力,更加有野心的孤大陆国家接触。

    至于传说中的那封电报,其实是子虚乌有,或者说是纽兰当局编造出来的。

    关键就是,迢曼帝国根本不会向墨西哥做出归还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与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承诺。

    按战后解密的资料,在纽兰联邦参战之前,协约集团追求的,都只是让其保持中立。

    只要纽兰联邦保持中立,协约集团就有望在新历77年取得胜利。

    那么,迢曼帝国有什么理由在离胜利只有几个月的时候,去撩拨纽兰联邦?

    不过,借助墨西哥等孤大陆国家,增强对西半球的控制力度,削弱敌对国,本身就是迢曼帝国在上次大战中的基本战略。

    在制订这套战略的时候,迢曼当局并没想过纽兰联邦会成为敌人。

    严格说来,不是没考虑,而是没有认真的考虑。

    显然,正是迢曼帝国在西半球的扩张行为,才把纽兰联邦推入同盟集团的怀抱。

    在纽兰联邦参战前,梁夏帝国还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也就是秘密谈判,而且帝国当局已在原则上答应,纽兰联邦不需要加入协约集团,也不用出兵参战,只要是继续保持重力,都将在战后承认纽兰联邦为战胜国,接受其西半球霸主的身份,而且不会染指西半球事务,维护纽兰联邦的利益。

    以当时的情况,这个开价有非常巨大的诱惑力。

    说得直接一点,纽兰联邦能够在不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获得与梁夏帝国、迢曼帝国相同的战争红利。

    关键还有,布兰王国已经快要战败了,骆沙帝国也遭到围攻,洛克共和国更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最多半年,同盟集团会因为巨大的战争消耗而战败。

    协约集团这边,情况则恰好相反。

    梁夏帝国已经稳住东方,而迢曼帝国在顶住骆沙帝国的反击之后,即将在西线发动最后进攻。

    按当时的情况,再发动一次战役,就能够让洛克共和国投降,不然迢曼大军也能攻入塞巴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外交官电报”事件。

    结果就是,还没等帝国当局反应过来,纽兰总统就宣布加入同盟集团,随后向协约集团宣战。

    按战后披露的,以及一些半公开资料。

    让纽兰联邦参战的并不是那封充满恶意的电报,而是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以及跟迢曼帝国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问题,就连梁夏帝国都没法解决。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是协约集团取得了大战的胜利,那么在战后称霸东方的肯定是梁夏帝国。

    要往根本上说,梁夏帝国的根本诉求就是称霸东方,以及控制世界岛。

    剩下的西半球仅容得下一个超级霸权。

    迢曼帝国?

    纽兰联邦?

    如果梁夏帝国依然看重跟迢曼帝国的盟友关系,又用什么来满足纽兰联邦?

    站在纽兰领导人的角度,必然会产生担忧,即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会过河拆桥。

    只是依靠承诺,即便成了白纸黑字的协议,也没什么的保障。

    显然,加入同盟集团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哪怕布兰王国一直是同盟集团的盟主,但是为了取得大战的胜利,就必须承认纽兰联邦在西半球,尤其是在孤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要说,这也是纽兰联邦最核心的利益诉求。

    也就是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纽兰联邦成为了帝国的头号劲敌。

    正是如此,帝国当局早就认识到,必须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前,打垮所有具备强大实力的对手。

    战后的世界只能有一个超级强权。

    那么,能让迢曼帝国借此机会成为超级强权吗?

    要说的话,在击败同盟集团之后,在全球范围之内,也只有迢曼帝国具备跟梁夏帝国分庭抗礼的实力。

    这就是帝国内部矛盾的根源所在!


………………………………

第599章 无法解决的矛盾

    白止战不是政治家,不过全程参与战略计划的制订工作,对帝国当局的规划有非常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在根本上,帝国当局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一直是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就跟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有关。

    像前面提到的,薛远征往下,帝国高层早就认识到,绝对不能在击败了同盟集团的强敌之后,再出现一个新的对手。战后的世界,只能够容纳一个超级强权,不然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能够取胜,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如果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么在战后唯一能对帝国构成威胁,或者说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跟帝国竞争的,就只有迢曼帝国。

    也就是这一点,决定了帝国决策层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

    在合作的同时,得加强对迢曼帝国的限制,让迢曼帝国的实力不至于强大到能够成为超级强权的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跟海军有关的技术合作。

    在拖了2年多之后,帝国当局才做出让步,答应通过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舰队航母。

    以迢曼帝国的工业实力,肯定能建造航母。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5万吨的战列舰,那么建造2万吨级的舰队航母肯定不在话下。

    之前一直不肯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航母的相关技术,因为海军具有扩张性。

    就算现在答应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航母,那也是性能缩水的版本,比如没有配备大功率液压弹射器。

    此外,在以重型轰炸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上,其实也一样。

    迄今为止,帝国都没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重型轰炸机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制造大型结构件的工艺。

    这种直接用在工业生产中的技术,主要就用来制造轰炸机的机身承力结构。

    对迢曼帝国的限制,不止是在技术上。

    在资源上,也一样。

    帝国派重兵攻占波沙湾,还通过控制基布要塞与亚历山大港,掌握了海运航线,其实就是在最重要的资源上做文章。

    当然,这些还不是全部。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帝国始终没有在巨大陆腹地战场上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至少没有用上全部的力量,也与针对迢曼帝国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往根本上讲,就是让迢曼帝国无法在面向骆沙联邦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无法在获得优势之后发动战略进攻,获得能取代波沙湾的石油产地。

    在西大陆东部,墨海西岸的罗马尼亚就有一座大型油田。

    虽然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比不上跋窟,更比不上波沙湾,但是也不少,至少能让迢曼帝国的战争机器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在拿下罗马尼亚之后,迢曼帝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会降低许多。

    有了足够多的石油,迢曼大军或许就能够在西大陆的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也就有可能打下跋窟!

    其实,在开战之后,准确说是在顶住了骆沙大军的进攻之后,迢曼军队就在努力向罗马尼亚挺进。先后发动的几次反击,都针对罗马尼亚油田。只可惜,骆沙联邦同样把重点放在这边。

    迄今为止,罗马尼亚都还在骆沙军队控制之下,而迢曼陆军还在几百千米之外!

    此外,在西大陆东部战场上,迢曼军队在总体上处于防御的位置,哪怕发动了几次反击也没改变总体态势。

    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主动权,在反击时投入的兵力不够,才导致反击行动无果而终。

    当然,这也跟多线作战有很大的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在遭到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至少得在3条战线上作战,迢曼帝国能顶住,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跟布兰王国的战斗,在本质上也一样。

    由帝国提供的援助,最多只是帮助迢曼空军顶住了战略轰炸,并且通过反击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

    对布兰王国的战略轰炸,一直在进行,也始终因为投入不够没能取得实质战果。

    可见,帝国当局一直在努力限制迢曼帝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

    那么,还能让迢曼帝国成为攻打纽兰联邦的主力吗?

    这也是薛远征推行的“全面胜利”战略的最大问题。

    为了取得全面胜利,就必须提高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的贡献,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让迢曼帝国在大战中发展壮大。

    要阻止迢曼帝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强权,对帝国在战后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就必须限制迢曼帝国在协约集团内部的地位,甚至得设法削弱,也就很难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取得全面胜利。

    往严重说,这个矛盾根本没办法解决。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还没强大到在遏制迢曼帝国的同时,调集足够多的兵力与资源打败纽兰联邦。

    按照战前做的兵棋推演,如果是单挑纽兰联邦,迢曼帝国将成为头号赢家。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这也是国内绥靖派反对薛远征的头号理由。

    在当前局势下,帝国根本无法同时压住迢曼帝国与纽兰联邦,也就必须得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

    显然,绥靖派选择的跟纽兰联邦妥协。

    按照绥靖派宣扬的理论,在打败了布兰王国与骆沙联邦这些传统列强之后,至少能跟新兴的工业强国和平共处,而且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几个新兴工业强国也更愿意坐下来共同发展,而不是对抗到底。

    这里的“新兴工业强国”主要指的就是纽兰联邦与迢曼帝国。

    此外,还可以把狭夷皇国也算上。

    当然,绥靖派并没提到,世界只有这么大,别说是三个,哪怕是2个超级强权,都容纳不下。

    哪怕双方愿意妥协,那也只是暂时的和平。

    正是如此,薛远征坚决反对妥协,而且不愿意跟绥靖派合作。

    只是,这并没有解决最为根本的问题。

    不管薛远征的个人意愿,以帝国当前实力,不可能在击败纽兰联邦的同时,压制住迢曼帝国,更别说在击败了纽兰联邦之后,还有足够的实力称霸全球,让所有国家承认帝国是唯一的超级霸权。

    对此,白止战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虽然薛远征不愿意向绥靖派妥协,一直努力朝着取得全面胜利的目标前进,但是最后恐怕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做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薛远征不会拿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帝国军民的生命开玩笑。

    不过,在什么时候妥协,那就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艺术。


………………………………

第600章 斯班王国参战

    舰队在科伦坡港停留了5天,除了让官兵就地休整之外,主要是对航母等大型战舰进行检修。

    来梵炎洋之前,因为局势非常的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所以第十一特混舰队的大部分战舰只做了基本的检查。

    此后在梵炎洋又连续参与几场大规模作战行动,还到陆心海执行战斗任务,包括大型航母在内的主要战舰,都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状态都比较糟糕,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维护保养的时候。

    这也是第十二特混舰队没立即杀往墨海的关键原因之一。

    为此,海军才派几艘大型浮船坞去亚历山大港,而且以整编为名,给了刘向真几个月的时间。

    在科伦坡这边,5天肯定是远远不够。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第十一特混舰队的主力战舰都需要进行维修,而且最好在国内的造船厂进行。

    不是因为浮船坞不够大,而是欠缺必须要用到的设备与配件。

    此外,驻守科伦坡的海军工程部队也从来没有对大型航母进行过维修,之前主要是为护航战舰与运输船只服务。

    在到达狮泉城之后,白止战才收到最新的消息。

    斯班王国已经正式参战,准确说是在白止战他们离开科伦坡的第二天,签署了加入协约集团的盟约书。

    过了两天,也就是在第十一特混舰队到达狮泉城的当天,斯班王国才正式向同盟集团的所有国家宣战。

    此前几个小时,迢曼帝国采取空运的方式,向斯班王国的巴利阿里群岛运送了2个师的兵力,并且控制了当地的几座机场与港口,随后向当地部署了一批战斗机,加强在群岛上的军事存在。

    罗利海军派出以2艘快速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掩护运送装备物资的船队,随迢曼大军开赴巴利阿里群岛。

    此外,斯班王国在宣战之前,向南部地区增派了3个师的兵力。

    这些部队,集中部署在直罗半岛北面。

    只是,要等到迢曼帝国出兵之后,斯班王国才会发起攻打直罗要塞的作战行动。

    在此之前,还需要向巴利阿里群岛部署航空兵。

    最关键的,其实是等待帝国海军第三十一特混舰队,也就是刘向真指挥的特混舰队恢复作战能力。

    斯班王国参战,等于是吹响了针对布兰王国的总攻号角。

    虽然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布兰皇家空军拼尽了全力,还拉上纽兰陆航远征联队,对斯班王国主要城市进行狂轰乱炸,但是并不能改变既成事实,更不要说消除直罗要塞受到的巨大威胁。

    其实,就在斯班王国宣布参战的当天,布兰当局就做出了放弃直罗要塞的决定。

    当然,不是单纯的放弃。

    就在当天晚些时候,一支运输船队驶出布兰王国的港口,在十几艘战舰掩护下,以最快航速赶往直落要塞。

    这支船队里面,有5艘货轮运载了大约6万枚水雷!

    关键,主要是磁感应沉底雷或者锚雷。

    此外,还有几艘货轮运载了大量炸药。

    布兰军队就算打算放弃直罗要塞,也会用水雷堵死直罗海峡,而且会在撤军前炸毁整座要塞。

    所幸的是,迢曼情报机构及时收到了消息,也及时的采取了行动。

    按发来的战报,在获得斯班王国支持之后,迢曼空军立即就向斯班王国部署了一支远征大队,准备袭击赶往直罗海峡的运输船队。迢曼海军也做了部署,命令所有在比斯开湾活动的潜艇寻找与拦截这支船队。

    此外,迢曼当局已经向帝国发出请求,希望帝国陆航远征大队参与拦截船队的行动。

    3天之内,协约集团能够向比斯开湾派遣数百架远程轰炸机,并动用上百架远程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

    只是,没人敢保证一定能够阻止船队到达直落要塞。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一支船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北夕落洋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差。更何况,布兰皇家空军也不会坐视不理,至少会出动北玄地区的作战飞机为船队提供掩护。

    此外,斯班王国这边也有很多的问题。

    不说别的,斯班王国至今都没实现工业化!

    虽然号称是西大陆上的第三强国,但是斯班王国依然以农业为主,还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国家。

    在斯班王国的西部地区,甚至没有几座拥有硬质跑到的机场。

    铁路与道路也非常糟糕,在西北地区连公路都没有,更别说铁路,有的只是能让骡子行走的山路。

    其实,这也是迢曼帝国在此之前没向斯班王国施加压力,没有鼓动斯班王国出兵参战的关键所在。

    向临时开辟的野战机场部署作战飞机没有问题,可是靠野战机场作战,问题就大了。

    只是燃油补给,就能让负责作战行动的指挥官望而却步。

    其实,这也是迢曼空军选择巴利阿里群岛,而不是去斯班王国本土的关键所在,即在岛屿上修建野战机场,还能够就近搭建码头,靠海运减轻后勤保障负担,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得靠骡子与马匹送往前线。

    至于斯班空军,那就更加不要指望了。

    正式参战之前,斯班空军的主力,还是在上次大战末期服役的双翼机,而且数量总共不到300架。

    论战斗力,迢曼空军的一支战术航空兵大队都比斯班空军强。

    除了缺乏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斯班空军更缺少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其实,斯班王国参战的一个条件,就是由迢曼帝国无常提供1500架作战飞机,并且为其培训飞行员。

    按双方达成的协议,斯班空军将在半年内向迢曼空军派遣1000名飞行员,驾驶迢曼空军的飞机作战。在完成最短半年,最长1年的实战训练之后,这些飞行员都将回国,成为斯班空军的骨干。

    此外,迢曼帝国还要向斯班王国提供一条战斗机生产线,让斯班王国获得独立制造战斗机的能力。因为斯班王国的工业底子太差,所以该协议的落实时间推迟到战后,并不要求必须在大战期间兑现。

    显然,要想指望依托斯班王国阻止布兰王国的船队到达直罗要塞,不但难度大,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

    至于潜艇,同样帮不上。

    不要忘了,布兰皇家海军安排了十几艘护航战舰!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还在亚历山大港整编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

    正是如此,在斯班王国加入协约集团的那一天,刘向真发出战备命令,让所有战舰做好出港战备。

    等到斯班王国正式宣战,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就开出了亚历山大港。


………………………………

第601章 空操心

    收到消息之后,白止战的第一个想法是警告刘向真。

    只是,他控制住了发电报的冲动。

    原因也很简单,陆心海里面已经没有敌人的舰队了,最多也就只有一些布兰皇家海军的潜艇。至于需要担心的威胁,主要是部署在北玄地区西部的空中力量。因为纽兰海军已经把舰队撤走,加上地面运输的难度很大,所以同盟集团部署在北玄地区的航空兵的实际威胁并不是很大。

    关键还有,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并不是单独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