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就是,需要按迢曼海军的舰载机,对飞行甲板与机库的尺寸做出调整,比如机库的高度。
其他武器,比如高射炮,也要采用迢曼海军的主力装备。
说得直接一点,用的也只是“帝都”级的舰体,其他的几乎都要更换。
为了获得航母,迢曼帝国也砸了老本。
首先就是,向帝国提供最新式潜艇的设计图纸,并且帮助帝国的造船厂掌握新式潜艇的建造工艺。
其次,提供无线电遥控技术,以及一批用来进行测试的遥控炸弹。
关键还是潜艇,特别是新式电池,以及全新的动力系统。
这里面包括闭式循环发动机。
要说的话,这也是邓兹来参加宴会的主要目的,确保帝国海军能够对迢曼海军的新式潜艇感兴趣,愿意拿建造舰队航母的先进技术交换潜艇的先进技术,确保其航母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有趣的是,在对待航母的问题上,邓兹一直持反对立场。
理由也很简单,迢曼帝国根本没有发展舰队的资本,更不可能在远洋跟强大的梁夏海军竞争。
此外,在大战期间,有梁夏海军就足够了。
在根本上,仍然是国力。
航母,不过是一种战舰,而要把航母的战斗力发挥出来,需要配套的作战飞机,还需要护航战舰。
把这一整套弄下来,就不是建造一艘航母那么简单的了。
就拿帝国海军来说,在一支拥有1艘舰队航母、1艘快速战列舰或大型巡洋舰、2艘重巡洋舰与2到4艘轻巡洋舰,以及4到6艘大型驱逐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里面,舰队航母造价占比仅20%。如果把近百架舰载机,以及舰队油船等辅助舰船算上,舰队航母的占比就更低了。
显然,没有足够的国力,根本养不起航母!
正是如此,高巨王国与岱曼王国已经听取了帝国海军的建议,以出资援助方式从帝国采购了几艘轻型航母。这就是,在大战中归帝国海军使用,而在战争结束后,再移交给出资国海军。
虽然迢曼帝国强大得多,但是要像组建几支航母战斗群,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还要考虑战后的国际局势。
其实,这也是梁夏帝国一直不愿意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航母的主要原因。
用郑江明的话来说,好不容易打垮了西方列强,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难不成还要扶持一个新的对手?
可惜的是,这件事根本没有商量余地。
拖到最后,帝国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拿舰队航母交换迢曼新式潜艇。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帝国海军现在有大型航母,还计划建造超级航母。
舰队航母退居二线,甚至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
跟迢曼海军比,帝国的潜艇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从迢曼帝国获得相关技术,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除了技术,双方需要相互交换的还有物资。
当然,主要是由梁夏帝国为迢曼帝国提供援助。
这里面就包括很多迢曼帝国根本就搞不到,却有很大需要的特殊货物,比如产自热带地区的奎宁。
虽然早在大战爆发之前,迢曼帝国就效仿梁夏帝国,针对在热带地区作战,通过民间的采购渠道,囤积了不少像奎宁这种用于治疗热带疾病的药物,但是战争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战前预测。
所幸的是,帝国已经扫荡了巨大陆的东南地区,控制了奎宁产地。
不过,最为重要的物资,其实是石油。
这方面的谈判,还轮不到军人来做主。
用郑江明的话来说,在帝国决定出兵波沙湾的时候,就在跟迢曼帝国、罗利王国与忒尔共和国进行谈判与协商。
这也是协约集团内部的头号矛盾。
虽然按照协议,将把波沙湾归还给忒尔共和国,但是协议也规定,梁夏帝国将无条件获得波沙湾油田的开采权。
也就是说,由梁夏帝国来分配产出的石油。
按帝国当局最初提出的分配方案,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只有剩下约35%的产能提供给盟国。
显然,这远远不够。
迢曼帝国提出的需求就占到了波沙湾石油总产能的30%,而罗利王国的需求也不少,还要考虑忒尔共和国,以及岱曼王国等小国。
在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总算有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帝国获得60%,迢曼帝国为25%,罗利王国与忒尔共和国各获得6%,另外3%分给其他盟友。
关键还有,迢曼帝国无条件分享煤炭催化技术,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
此外,该协议将在攻占跋窟之后自动作废。
最为重要的是,迢曼帝国承诺在一年之内夺回罗马尼亚油田,并且在此之后降低从波沙湾进口石油的规模。
当然,这些都是高层的事情。
………………………………
第590章 最后的远征
有趣的是,在这场全是军人的宴会上,反到没有人讨论与作战有关的问题。
要说的话,也没讨论的必要。
在参加宴会前,白止战就已经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令。
在陆心海的作战行动将继续进行,不过由刘向真担任总指挥,白止战将在近期返回帝国本土。
此外,刘向真已经被认命为帝国海军梵炎洋与夕落洋方面总司令。
留给白止战的,正是东望洋方面总司令的宝座。
此外就是,除了第十二特混舰队留下,并且在夕落洋舰队成立后,正式更名为第三十一特混舰队之外,帝国海军还将派4艘小型航母过来,再组建一支特混舰队,充当陆心海方向上的主要力量。
这么安排,就是要让白止战率领第十一特混舰队返回东望洋。
到时在东望洋那边,除了2艘大型航母与3艘舰队航母,至少都还有8艘小型航母。
再过半年,有望再增加4艘大型航母。
现在这些兵力,也能够发动攻打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
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安排,近期仍然需要把重点放在西边。
帝国当局,准确说是薛远征已经派全权特使前往忒尔共和国,跟忒尔领导人商讨租借军事基地的事情。
因为帝国海军才打通了进入陆心海的航线,已经能通过海运,向忒尔共和国提供包括装备在内的各种援助,所以忒尔当局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向帝国提供军事基地,也就是支持帝国出兵墨海。
如此一来,接下来就得派舰队去墨海。
从总体战略看,也只有在攻入了墨海,在面向骆沙联邦的方向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帝国海军才会把重点转向别的地方。
显然,这就是发兵攻打霍瓦依群岛的先决条件。
等几个月,也不见得是坏事,至少能增添几艘大型航母。
在陆心海这边,反到没必要展开行动。
布兰皇家海军最后一艘舰队航母,即“皇家方舟”号已经遭重创,最快要在几个月之后才能修复。
纽兰海军暂时没有航母可用,就算有,比如“埃塞”号提前服役,也会派到这边来。
可见,同盟集团在短期内不可能在陆心海方向发起反击。
没有了制海权,攻打马耳他的行动也肯定会以失败收场。
要说的话,同盟集团及时的由攻转守,把宝贵的兵力撤回去,或许还有点希望,即守住直落要塞。
如果仍然死不认输,继续在马耳他拼消耗,最后恐怕连直落要塞都要丢掉。
到这一步,别说是纽兰联邦,哪怕是上帝降临,也无法拯救布兰王国。
从这一点来看,布兰王国战败其实已经是必然结果。
肯定要夺回马耳他,还要去拿下直落要塞,不过都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障碍,说是信手拈来也没错。
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安排,依然需要在马耳他方向上展开一次行动,派混舰队过去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打通前往罗利王国的航线,给罗利海军打气,让其把龟缩在港口里的舰队派出来。
哪怕只是在港口外溜达一圈,也能证明其存在。
此举,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协约集团的团结,避免迢曼帝国走极端。
要说的话,这也是白止战在陆心海这边的最后一次行动。
因为已经知道白止战即将返回东望洋,海军司令部也已下达人事认命,所以在做安排的时候,刘向真主动提出,依然由白止战指挥进军罗利王国的行动,他率领第十二特混舰队在后面跟随。
对此,白止战没有跟刘向真客气。
用李铭博的话来说,这次回去后,等待着白止战的将是广袤的东望洋,到大战结束,恐怕都没有重返陆心海的机会。
2天之后的1月15日,2支特混舰队离开亚历山大港,踏上开赴罗利王国的旅程。
说是进军,更像是武装旅行。
在到达陆心海中部,跟罗利海军派来的战舰汇合前,遇到的唯一威胁,只不过是一个疑似布兰潜艇的水下目标。
因为随行的驱逐舰及时赶到,所以那艘不明身份的潜艇没有获得偷袭机会。
虽然在16日下午就到达罗利王国的外海,但是到次日上午,才跟罗利海军派来的舰队汇合。
此外,白止战没有下令让特混舰队进入塔兰托,只让“秦岭”号进港。
其他战舰,都留在外海,并保持战备状态。
理由就是,马耳他那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布兰皇家海军的陆心海舰队还有足够巨大的威胁。
当然,白止战也给足了罗利王国面子,跟随“秦岭”号进港。
这么安排,也说得过去。
“秦岭”号是专职旗舰,还是第十一特混舰队名义上的旗舰,战斗的时候悬挂舰队司令官的将旗。
旗舰进港,也就足够了。
有趣的是,白止战不是以帝国海军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去罗利王国,用的帝国皇室成员的身份。
为此,白止战还专门换上了皇室礼服。
这套礼服,是在跟张小卿结婚之后定制的,主要用于各种皇室的对外活动,只是一直没获得类似机会。
要说的话,这是当初去高巨王国之后,白止战第一次以皇室成员身份访问他国。
白止战是军人,不是政治家,更加不是外交家,即便偶尔要出席外事活动,也是以军人身份参加。
比如在大战爆发前,白止战多次以帝国海军代表的身份参与裁军谈判,在此期间认识了邓兹与斯普这些其他海军的杰出人才。
到塔兰托迎接白止战的,是罗利王国王储,加利利亲王。
这表明罗利王国很重视梁夏帝国的驸马爷。
关键就是,白止战不是什么亲王,严格说来也不是帝国皇位的继承人,地位肯定在王储之下。
要说的话,跟罗利王国的公爵差不多。
至于其中原因,就再简单不过了。
因为之前两面三刀,迢曼帝国与罗利王国已经形同路人,甚至可以说剑拔弩张。在布兰陆心海舰队被击溃之后,投靠同盟集团的路已经被堵死,所以罗利王国现在能够抓住的,也就只有梁夏帝国大腿了。
说得直接一点,要是被梁夏帝国嫌弃,居住在罗马城里的那些当权者,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讨好梁夏海军头号干将,还是梁夏帝国的皇室成员,那就是理所档单的了。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在罗利当权者的眼里,白止战就是那条必须抱住,还绝不能松手的大腿!
当然,在正式的宣传中,罗利王国早就把白止战说成是上帝派来拯救苍生的大天使。
………………………………
第591章 王室礼节
在罗利王国就呆了3天,而在这3天里面,白止战算是大开眼界。
在塔兰托跟加利利亲王见面之后,白止战就搭乘飞机去了罗利王国的首都。
因为临时做的安排,所以搞得留守舰队的李铭博还做出紧急安排,出动2个中队的战斗机为白止战乘坐的飞机护航。
到达罗利王国首都当晚,白止战就参加了由国王亲自举办的欢迎宴会。
在此,他也见到了包括帝国大使在内的,驻罗利王国的主要外交人员,还有好几十个盟国与中立国的外交使节。
宴会很是隆重,罗利王国上下对白止战更加是礼遇有加。
至于什么荣誉勋章、名誉军衔与贵族头衔,能给的全都给了,就差没有请白止战坐上王位了。
后来,白止战才其他人那里听说。
在安排这场宴会的时候,罗利王国的几个梁夏通向国王提出,跟梁夏帝国皇室联姻,而且是把最小的公主,准确说是加利利王储的小女儿嫁给白止战的儿子,通过裙带关系来加强与梁夏皇室的往来。
用这些幕僚的话说,像梁夏帝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很重视建立在婚姻之上的联姻关系。
所幸的是,在得知白止战的儿子没满周岁,而加利利王储的女儿已经快十岁了,罗利国王才没做这种蠢事。
要提出来,白止战说不定会当场翻脸。
哪怕白止战有丰度,帝国皇室也绝对不会答应。
不要忘了,小长公主当年的遭遇。
当然,这一系列的安排,足以证明罗利王室把白止战当成了救星,或者说必须抓住的守护神。
次日,白止战参观了罗马城里的名胜古迹,包括城中城。
如果不是时间特别紧张,恐怕白止战还要耽搁几天。
当天晚上,由李铭博发来的一封电报解救了白止战。
六局已经收到情报,之前在卡萨布兰卡那边支持登陆作战的纽兰舰队,已经由直罗海峡进入了陆心海,顶替布兰陆心海舰队。
此外,为了加强在陆心海方向的存在,同盟联军已经在向突尼斯进军。
这就表明,纽兰舰队或许会在近期开赴马耳他。
次日清晨,白止战返回了塔兰托,然后跟随“秦岭”号返回舰队。
在回到“浦”号上之后,白止战才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或者说李铭博在电报中提到的事情并不全是事实。
同盟联军确实向突尼斯进军,只是推进速度非常的缓慢。
因为梁夏帝国出面干预,再加上罗利王国已经回心转意,至少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投靠同盟集团,所以迢曼帝国已经对战略做出调整,让隆美尔赶往班加西,并且组织船只向北玄地区运送作战物资。
帝国海军的运输船队已经到达亚历山大港,几天之后就能出发赶往班加西。
显然,哪怕2支特混舰队没有赶过去,迢曼军队也能守住突尼斯。
因为已经失去夺回制海权的机会,丢掉制空权也是必然结果,所以布兰王国已经在从马耳他撤军。
就在这2天里,布兰王国至少从马耳他撤走了2个师的兵力。
关键,还是2个主力师。
此外,纽兰联邦也撤走了派往马耳他的顾问团,让原本部署在那边的战术航空兵转往丹吉尔。
以当前的局面来看,同盟联军仍然在向突尼斯进军,无非是为了稳住战线,也就是扩大防御纵深,确保能够守住至关重要的阿尔及尔与丹吉尔,并保住直落要塞,通过封锁直罗海霞阻止帝国舰队进入夕落洋。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才派舰队去直落要塞。
当然,不是去守卫直落要塞,而是向直落要塞运送部队物资,准确说是掩护从布兰王国开过来的船队。
按六局提供的情报,纽兰海军很有可能在近期把舰队派回东望洋。
道理也很简单,西大陆这边,哪怕协约集团现在是反败为胜,夺得战场主动权,拥有的优势也没有大到能够攻打布兰王国本土的程度,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协约集团的优势仅仅体现在环陆心海地区与西大陆上。
那么,就没有必要留下舰队保护布兰王国。
在东望洋那边,反到得增加投入。
要说的话,在拿下了波沙湾,石油供应有充足保障之后,帝国海军就获得攻打霍瓦依群岛的所有必要条件。
从那一刻开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帝国海军出兵霍瓦依群岛。
至于后来强攻基布要塞,出兵攻打夕梵运河与进军陆心海的行动,其实都是在为协约集团的盟友考虑。
简单的说,这些军事行动都以政治为主要目的。
打到现在,至少陆心海这边的局面已经平定了下去。
至少纽兰联邦的领导人,也就是洛福斯能够看到这一点,也就能对总体的战略局势做出准确判断。
洛福斯要连这点阳光都没有,也就没资格统帅纽兰联邦。
因为短期之内,并不存在攻打布兰王国本土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该方向上,很可能会往墨海方向发展。
简单的说,也就是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击败骆沙联邦。
其实,这也是暂时无法跨海登陆布兰王国本土,而布兰王国又没投降的情况下,把战略优势变成胜利果实,并且巩固以有胜过的最佳办法,也是协约集团朝胜利终点,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
说的直接一点,拿下夕梵运河等于锁定了胜局,而打败骆沙联邦就等于让胜利提前数年到来。
在墨海方向上作战,不需要特混舰队,在忒尔共和国部署足够多的作战飞机就行了。
哪怕需要保持威慑,帝国海军也就只需要在陆心海保留一支特混舰队。
由此出发,几个月之后,梁夏海军就能够在东望洋上集结起足够发动战略进攻所需要的兵力,特别是航母。
在理论上,梁夏海军到明年,最多能够拥有12艘大型航母!
此外,还至少能在东望洋部署3艘舰队航母与8艘小型航母,并且出动20艘快速护航航母。
显然,到时候,就算纽兰海军获得“埃塞”号,还有十来艘小型航母,也未必能顶住梁夏海军的进攻。
哪怕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纽兰海军到时候也就1艘大型航母,而小型航母的数量肯定不会超过10艘。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夕落洋浪费宝贵兵力呢?
当然,李铭博拍发这份“虚假”电报,也是在替白止战解围,因为他知道,白止战不喜欢虚与委蛇的应酬。
此外,海军司令部发来了新命令。
协助迢曼军队围歼马耳他的布兰军队之后,立即率领第十一特混舰队返回帝国,为下一阶段的战略进攻做准备。
………………………………
第592章 最后一根稻草
同盟集团会派兵反攻马耳他?
那是不存在的。
白止战返回舰队的次日,计划开赴马耳他的前一天,留守的布兰军队宣布投降。
其实,在头一天的晚上,布兰皇家海军派遣的最后一批运输船只驶离了马耳他。
因为撤离无望,所以在当天上午,留守的布兰军队就打出了白旗,向当时还在防御阵地上的迢曼军队投降。
要说的话,这也算一大奇观,进攻的一方主动向防御的一方投降。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布兰军队的士气已经彻底崩溃。
不管布兰王国怎么宣传,前线的作战部队不战而降,本身就足以说明,布兰王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还没全面崩溃,也只是因为本土没有遭到攻击。
根据布兰军队在陆心海,特别是在夕梵运河与马耳他的表现,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后,或许会立即宣布战败投降。
不过,这些都跟白止战没有关系。
1月20日的清晨,完成最后的补给,第十一特混舰队进入夕梵运河,并且在几个小时之后回到窄海。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归国旅途。
在3天后,第十一特混舰队还在穆阿海上,朝着科伦坡航行,准备到那边稍做停留,让官兵得到休整,海军司令部发来了最新的消息。
迢曼帝国已经说服斯班王国,或许能在近期让斯班王国加入协约集团。
此外,斯班王国已经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还增强了在南部地区,以及首都附近的防御力度。
不出所料,在斯班王国参战之后,拿下直落要塞不再是问题。
当然,这也是让斯班王国参战的筹码。
简单的说,迢曼帝国已经代表协约集团向斯班王国做出承诺,在大战结束之后把直落要塞归还给斯班王国,另外在直罗海峡南面的丹吉尔也归斯班王国,并承认斯班王国在伊比利亚的统治地位。
关键还有,把洛克国在北玄地区西部的殖民地全部划给斯班王国。
当然,斯班王国则保证,在大战结束后将丹吉尔租借给迢曼帝国,直落要塞租借给梁夏帝国,租期都是49年,以此保证直罗海峡在战后依然畅通无阻,能为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所用。
出让直罗海峡南北两座要塞,主要是在表示没有称霸的野心,即斯班王国的利益诉求对两大帝国没有威胁。
必须承认,斯班王国的领导人非常的理智,也可以说有自知之明。
这么晚才参战,能够捞到一些好处就行了,任何谋求超越自身实力的尝试,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到目前还没谈妥的,只是加勒比地区的几块殖民地。
斯班王国明确要求,在战后收回包括古巴在内,所有在半个世纪之前,被纽兰联邦夺走的殖民地。
可惜的是,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道理也很简单,这其中包括了南珠国,而梁夏帝国显然不会答应让南珠国重新成为斯班王国的殖民地。
为此,才有了补偿方案。
把洛克共和国、布兰王国等几个同盟集团在南孤大陆发北部,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几块海外领地划给斯班王国,充作斯班王国没收回全部殖民地的补偿,而斯班王国放弃在西东望洋地区的所有领土要求。
当然,现在还没谈拢的,也就是到底补偿多少。
关键就是,斯班王国参战必然就是压死布兰王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布兰王国多半还有那么点念想,认为能通过死守直落要塞,以及控制了海峡对岸的丹吉尔,把梁夏海军特混舰队堵死在陆心海里面,至少能够在近期确保夕落洋上的制海权。
当然,关键是确保与纽兰联邦的海运航线畅通无阻。
只要能够做到,那么布兰王国还能够坚持下去,至少不存在需要立即得考虑是否投降的必要。
显然,在斯班王国参战之后,这一丝念想就将灰飞烟灭。
虽然直落要塞易守难攻,但是针对的是来自海洋方向的敌人,而不是来自陆地方向,更别说遭到夹击。
何况,布兰皇家海军已经没有舰队来守卫要塞。
在历史上,直落要塞本身就属于斯班王国,是布兰王国在战胜了斯班王国之后,派兵前行夺去的。
至少现在的斯班王国并没有承认直落要塞属于布兰王国。
其实,在建国之后,斯班王国就一直在跟布兰王国接触,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回这片领土。
可惜的是,斯班王国的努力没有获得回报。
要说的话,这也是斯班王国一直保持中立,没跟同盟集团往来的关键所在。
之前的几百年,布兰王国能够守住这座三面临海的半岛,打败来自陆地方向的敌人,关键就是制海权。
在舰队的支援与掩护下,守卫要塞的布兰军队能够以一挡百。
那么,没有舰队了,还守得住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即便梁夏舰队没有过去,在没有舰队支援的情况下,只是依靠要塞的那点兵力,根本就顶不住斯班军队的进攻。
持续数日的炮击就能让直落要塞变成废墟。
那么,在要塞沦陷之后,布兰王国还有什么好指望的呢?
短期之内,纽兰海军是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驰援布兰王国。
如果实在没有选择,纽兰联邦就算是放弃布兰王国,也要拼尽全力守住东望洋那边的霍瓦依群岛。
关键,布兰皇家海军已经没有舰队航母了!
依靠剩下的几艘主力舰,又能做什么?
其实,即便比拼主力舰,布兰皇家海军也没有半点胜算,因为梁夏海军能够向夕落洋部署数艘快速战列舰。这其中,还有强大的“南珠海”级,以及战斗力同样强悍,经受过实战检验的“旭海”级。
说句不客气的,哪怕按照传统方式来进行舰队决战,布兰皇家海军也必败无疑。
只要梁夏海军的特混舰队杀入夕落洋,就能轻而易举的切断海运航线,对布兰王国实施战略封锁。
在航线断绝后,布兰王国还有希望吗?
要说的话,在丧失了梵炎洋的制海权,特别是丢掉斯里兰卡之后,布兰王国就已经无法获得来自梵罗地区的资源了。能坚持下来,而且继续在各条战线作战,布兰王国依靠的是来自纽兰联邦的援助。
至少由纽兰联邦提供的援助,起到了极为重要,完全无法替代的作用。
失去援助,也就失去了希望。
那么,布兰王国会因此选择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吗?
或者,像当初的洛克共和国,在本土遭到战火席卷之前,放下百年帝国的身段向协约集团投降吗?
………………………………
第593章 又一个拖油瓶
消息只是消息,要变成事实,还需要一些时间。
用郑江明的话来说,斯班王国其实不比罗利王国好多少,一路的货色,肯定不会错过挤上胜利战车的最后机会,不过同样回想尽办法为自己捞到最多的好处,因此不要对斯班军队抱太大的指望。
直接一点,斯班王国不拖后腿就是最好的结果。
闹到最后,恐怕还是需要让迢曼军队借道斯班王国,然后在帝国舰队的掩护下强攻直落要塞。
此外,斯班王国有几斤几两,白止战心里同样有数。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斯班王国,其实是迢曼帝国的附属国,是迢曼帝国全里支持与扶持的结果。
大约在十年前,斯班国爆发内战,现在的斯班国王,当时还是斯班军队的一名将领,而且驻地是在海峡的对岸,负责看守位北玄地区西部的殖民地,手里也就只有一支殖民的驻守部队。
正在迢曼帝国的全力支持下,这个叫佛朗哥的将军率领一群乌合之众杀回国内。
此后,又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内战,才击败了获得骆沙联邦与纽兰联邦支持,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共和军队。
打赢内战之后,佛朗哥成了国王,斯班王国也由此诞生。
在这场持续了数年的内战中,迢曼帝国不止是出钱出力,为佛朗哥提供装备与物资,还以顾问的名义派遣军队直接参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