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在几个月之前,包括尼兹在内的,众多海军将领还认为,大型巡洋舰是弥补防空力量不足的第一选择,但是到现在,连尼兹都不得不承认,造价达到“衣华”级八成,战斗力却相差甚远的“阿拉斯”级大型巡洋舰其实是一块鸡肋,说成拖累也没错,完全没必要继续建造。
为此,尼兹也向洛福斯做出保证,在已经开工的4艘建成后,不再建造大型巡洋舰。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尼兹没有提梁夏海军。
原因也很简单,梁夏海军首先建造大型巡洋舰,而且没有因为造价高昂而放弃,反到加大了建造数量。
当然,这是因为梁夏帝国的工业实力更加强大。
虽然按照战前,新历98年与新历99年的统计数据,纽兰联邦的钢铁产量分别达到梁夏帝国的94%与96%,差距是微乎其微,但是一个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肯定不会体现在统计数据当中。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的钢铁产量,其实一直是过剩。
因为劳动力的价格更加昂贵,所以在和平时期,梁夏帝国几乎不出口钢铁,生产出来的全都自用。
结果就是,梁夏帝国的钢铁厂几乎全都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
战争时期,哪怕不进行动员,梁夏帝国的钢铁产量都能提高大约40%。
至于纽兰联邦,因为一直是钢铁出口大国,钢铁厂的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所以战时的增幅不会太大。
只是就大型巡洋舰而眼,还跟双方的设计思路有关。
梁夏海军建造的大型巡洋舰,其实就是用来取代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的防空舰。
主要价值,其实就两个。
一是掩护航母,二是指挥舰队的防空作战。
其他战术指标,哪怕必须有,也不追求过高的目标。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梁夏海军的第一种大型巡洋舰,配备的从迢曼帝国直接引进专利生产的280毫米舰炮。
因为拿来就用,还跟“迢曼”级装甲巡洋舰的主炮通用,所以生产成本非常低。
当然,性能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此外就是,因为梁夏海军有专职旗舰,所以不需要由大型巡洋舰充当旗舰,只是电子设备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至于装甲防护,更是只是重巡洋舰的水准。
通过这一系列办法,梁夏海军把大型巡洋舰的造价,控制在同时期重巡洋舰的一点五倍左右。
当然,排水量也限制在25000吨以内。
可惜的是,纽兰海军把大型巡洋舰当成快速战列舰的替代品,不但要具备强大的防空战斗力,其他方面也不能降低。
比如,配备的12英寸舰炮就是全新研制。
因为采购数量有限,所以在平摊研制费用之后,价格十分的离谱。
此外,4艘“阿拉斯”级都是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配备了大量通信设备,进一步推高造价。
与高昂的造价相比,性能自然是不值一提。
用洛福斯的话来说,采购4艘“阿拉斯”的经费能够建造3艘“衣华”级,那为什么不建造“衣华”级?
可问题是,对纽兰海军来说,“衣华”级同样太过昂贵。8)
………………………………
第539章 必然的选择
有趣的是,纽兰海军当初决定建造“阿拉斯”级大型巡洋舰,其实就是因为“衣华”级的造价太贵了。
严格说来,大型巡洋舰在纽兰海军中有自己的定位,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尼兹提出建造准舰队航母之后,更加需要一种比快速战列舰小一些,不过防空战斗力不会差太大的大型战舰,充当准舰队航母的贴身保镖与带刀侍卫,以增强准舰队航母的战场生存能力。
毫无疑问,大型巡洋舰肯定不行。
不要忘了,由尼兹提出的准舰队航母,其实是以后条约型重巡洋舰为基础,标准排水量在15000吨到18000吨之间的“次航母”,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造价低廉,能在战时大规模建造。
当然,肯定经得起消耗。
拿更昂贵的大型巡洋舰为准舰队航母提供掩护?
不说是否划算,仅仅是建造速度,大型巡洋舰肯定跟不上准舰队航母。
正是如此,尼兹才提出,在取消后继几个批次的“阿拉斯”级的建造规划之后,扩大加快“巴尔的摩”级的建造规模与建造速度,提前启动下一种重巡洋舰,也就是即将完成设计的“俄勒冈”级的建造工作。
如果时间足够,还需要对“俄勒冈”级的设计做出调整。
主要就是,通过放大排水量,适当的提高作战性能。
要说的话,只有通过扩大排水量,才能获得更加宽敞的甲板面积,也才能布置更多的高射炮。
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得考虑安装中等口径的高射炮。
梁夏海军已为部分战舰,特别是专职防空的远洋巡洋舰配备了80毫米高射炮,其作战效率明显超过130毫米两用副炮,所以纽兰海军同样得考虑尽快让3英寸,即常说的76毫米高射炮量产。
显然,这必然要更宽的甲板。
此外,还得考虑采用口径更大的主炮。
当然,尼兹也明确提到,对海作战是次要需求,首先确保的是防空能力与建造速度。
至于在8英寸与12英寸之间的舰炮,比如10英寸舰炮,有的话就用,而没有的话也不强求。
如果来不及对设计做出调整,就要提前启动新式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其实,相关的工作早已开始。
这就是暂时命名为“得梅因”的重巡洋舰。
因为这种战舰在设计的时候,排水量等关键指标就全面超越了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却没有达到大型巡洋舰的水准,所以又被称之为“增强型重巡洋舰”,也由此以重巡洋舰的名义申请了项目拨款。
按尼兹的意思,在“得梅因”级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就用这种18000吨级的重巡洋舰来取代所有现役重巡洋舰。
当然,也有可能在建造的时候把“得梅因”级的吨位再放大一些。
要说的话,尼兹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
道理也很简单,配备8英寸舰炮,哪怕是最新式的Mk16型,都不是梁夏海军大型巡洋舰的对手,甚至无法压制梁夏海军的重巡洋舰,因此使用灵活性非常糟糕,存在任务太过单一的问题。
如果配备10英寸舰炮,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见,尼兹想要获得的,仍然是一种20000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
新式重大型巡洋舰的吨位远低于“阿拉斯”级,战斗力也差得多,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造价低廉。
如果只是增加吨位,并更换主炮,能把造价控制在同型重巡洋舰的150%以内,从而成为一种造得起,也用得起的大型战舰。
不管怎样,肯定比“阿拉斯”级便宜得多。
要说的话,这种新式战舰其实就是降低了吨位,缩小了主炮口径,取消了旗舰功能的廉价版“阿拉斯”级。
尼兹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也跟当前的局面有关。
有那么多战舰需要建造,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用来建造使用范围有限,造价不便宜的大型巡洋舰。
到了一年、甚至是两年之后,产能不足的问题还存在吗?
关键就是全面战争动员。
就像梁夏帝国,在正式参战之后,纽兰联邦没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只是在军事与工业领域进行了动员。
不说别的,纽兰军队仍然通过招募来扩充兵力,至今都没有强制公民参军服役。
当然,招募的新兵已经足够多了,没必要推行强制措施。
在经济上,纽兰联邦依然以市场经济为主,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自由买卖,只有极少数以军事用途为主的贵重资源与尖端设备实施配给与管制,并严格禁止进行市场交易,民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其中道理,也非常简单。
在全面动员状态下,军人与平民全都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因此能够坚持的时间肯定非常有限。
前面已经提到,在全面战争状态下的维持时间也就5年左右。
关键还有,一个国家的规模越大,工业化程度越深,在全面动员状态下的维持时间反到越短。
至于内在因素,跟工业国的民众普遍接受过教育有很大关系。
最典型的,就是梁夏帝国与骆沙帝国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时,双方只是全面战争就熬了八年,而梁夏帝国最终不但取得胜利,还没有爆发严重动乱,就是因为工业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还不够高,民众更愿意为了胜利而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
也可以说,民众更愿意相信宣传,也更容易被鼓动。
打到最后,梁夏帝国在即将攻占叶堡的情况下,没继续向西进攻,让骆沙帝国获得喘息机会,最终不得不坐下来跟骆沙帝国进行停战谈判,也与梁夏帝国的工业化程度超过骆沙帝国有很大关系。
对当时的帝国军民来说,在已经取得空前胜利的情况下,停战显然是合理选择。
要说的话,在这场大战当中,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先进行全面动员的那一方更有可能战败。
可问题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进行全面动员,纽兰联邦也必然战败。
按之前的分析,也许要不了2年,纽兰联邦就会因为完全丧失东望洋的制海权,在本土遭到威胁之后,不得不承认战败。搞不好的话,也许到明年今天,就得考虑要如何才能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了。
尼兹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从海军的角度来看,要想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战舰,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通过实施配给制来提高军火的生产效率,加大在军事上的投入,让造船厂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这也意味着,纽兰联邦将率先进入冲刺阶段。
………………………………
第540章 第二战场
当然,有需求的不止是海军。
在讨论的时候,洛福斯特意提到一件事情。
按照艾森威的报告,等布兰军队夺回了马耳他之后,就应该考虑出兵北玄地区,准确说是在北玄地区的夕落洋这边登陆。
直接一点,就是开辟新战场。
其实,这也是直接登陆西大陆的替代方案。
在最初计划中,该在明年登陆西大陆,开辟针对迢曼帝国的第二战场,争取以最快速度击败迢曼帝国。
可惜的是,在罗利王国参战,以及骆沙联邦遭到重创后,在明年登陆西大陆的设想已经行不通了。
只是,为了给予迢曼帝国足够的压力,稳住西大陆东部战线,让迢曼帝国没办法在近期发起还击,缓解骆沙联邦受到的压力,让骆沙联邦能集中兵力应付梁夏陆军发起的进攻,就得在今年发起进攻。
目前来看,唯一的选择就是登陆北玄地区。
其实,这也是洛福斯答应让2艘舰队航母去陆心海,协助与支持布兰皇家海军攻打马耳他的关键原因。
只有占领与控制马耳他,掌握陆心海的绝对制海权,才能够登陆北玄地区。
在政治层面上,登陆北玄地区其实是对纽兰联邦的考验。
简单的说,就是采用参与地面战争的方式,表示死战到底的决心,并获得盟国的信任与支持。
不要忘了,在南珠国沦陷后,纽兰军队面对的地面战场,全是面积狭小的岛屿,根本就没有动用多少地面部队,也没参与大规模地面战争,因此地面战争的压力几乎全都落到骆沙联邦身上。
要说的话,连布兰王国都不如。
不管怎样,布兰军队至少还在守卫基布要塞与直落要塞,在夕梵运河的西边跟迢曼军队鏖战。
此前,还在北玄地区跟迢曼军队打了一仗。
由此可见,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都会担心,纽兰联邦随时能从大战中抽身,未必会死战到底。
不要忘了,纽兰联邦独居孤大陆,雄霸西半球,附近根本就没有强敌。
只要有制海权,凭借东边的夕落洋与西边的东望洋,加上雄厚的工业实力,以及能够自给自足的资源,纽兰联邦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因为无需像其他列强那样,跟协约集团拼个你死我活。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纽兰联邦一度重新竖起孤立主义的大旗。
即便在大战爆发之前的一年,纽兰国会都否决了给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的军援,理由是害怕挑起全球大战。
针对此事,骆沙联邦早已经提出,如果纽兰联邦在今年之内,仍然没在地面战场上有所作为,骆沙联邦就会考虑在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跟协约集团媾和,也就是单方面跟协约集团进行停战谈判。
洛福斯早已派特使前往骆沙联邦,跟骆沙领导人商讨地面作战的事情。
最初设想,是派遣远征军去骆沙联邦。
可惜的是,不但行不通,还没有多少意义。
先不说纽兰大兵能否忍受骆沙联邦的严冬,只是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就是一个没法解决的难题。
出兵骆沙联邦,不止是把官兵派过去,还得把装备与物资送过去。
显然,如果能够顺利的向骆沙联邦运送装备与物资,恐怕也就不需要纽兰联邦派部队参战了。
正是如此,开辟第二战场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最初的时候,骆沙联邦一直坚持要纽兰联邦针对梁夏帝国开辟第二战场,达到牵制梁夏军队的目的。
可惜的是,难度太大了。
反攻狭夷皇国,或者进攻南珠国,都要跨越整个东望洋,因此必须面对长达上万千米的海运航线。
关键还有,纽兰海军没有掌握制海权。
如果梁夏帝国攻打奥洲,进军西南东望洋,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反复商讨了几个月之后,在纽兰联邦答应提高援助之后,骆沙联邦的领导人才同意,可以考虑在针对迢曼帝国的方向上开辟第二战场,通过攻打迢曼帝国降低骆沙联邦的压力。
如此一来,落山联邦就能把更多兵力用在东边。
只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梁夏帝国已经加强在巨大陆战场上的投入,还一路高奏凯歌,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阔海东边。
因为罗利王国加入协约集团,加上忒尔共和国突然参战,所以在陆心海方向上,迢曼帝国的投入其实远远低于预期,也就有足够多的兵力用来巩固东部防线,同时加强在西大陆西部的防御部署。
在总体态势上,协约集团在世界岛的战略优势非常明显。
正是如此,在之前的几个月,纽兰陆军航空兵不顾巨大损失,加大了对迢曼帝国的战略轰炸力度。
受此影响,纽兰联邦扩大了战略轰炸机的生产规模。
可问题是,仅仅是轰炸无法击败迢曼帝国,而且巨大的损失也意味着,高强度战略轰炸不可持续。
折腾了几个月,最终才确定,在北玄地区西部登陆。
此举,不但能够逼迫迢曼帝国向北玄地区增兵,还能缓解夕梵运河那边的压力,加强在陆心海的军事存在。
如果在北玄地区的作战行动进展顺利,还可以考虑把马耳他当成跳板,攻打罗利王国的本土。
按照洛福斯的说法,如果能逼迫罗利王国提前退出战争,或首先击败罗利王国,也不失为取胜的可行之策。
不要忘了,同盟集团的狭夷皇国已经战败。
此外,在拿下罗利王国之后,不但能够巩固在陆心海的优势,还能够向东推进拿忒尔共和国开刀。
在战略层面上,只要击败忒尔共和国,就能够让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各自为阵。
要说的话,这其实是击败协约集团的唯一办法。
上次大战,同盟集团能反败为胜,除了纽兰联邦在关键时刻参战,还跟击败忒尔帝国有很大关系。
只是,这一套反击战略,意味着纽兰联邦必须加强在陆军的投入,特别是采购更多的坦克与火炮。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能够分给海军的资源会大幅度减少。
按照洛福斯的说法,海军当前的造舰规模,最多能够维持到明年年底,在地面战打起来之后,或者是被迫在西南东望洋与奥洲跟梁夏军队交战,海军就必须减少一部分次要战舰的建造数量。
或许,到最后连主力战舰都无法得到保证。
通过全面动员,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却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洛福斯跟尼兹说这些事,是希望尼兹明白,以海军为主的战略最多能维持一年,留给尼兹扳回局面的时间也就只有一年。
………………………………
第541章 返航
虽然对当前的局势,尼兹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此次的华城之行,主要目的已全部达成,可以说收获颇丰。
只是,在尼兹动身返回珍宝港的时候,东东望洋上,第二十一特混舰队也已经转为向西航行。
让白止战改变注意的不是当爹的消息。
在出征前,他已经知道自己就快要当爹了,由太后派来的几个太医都认定,小长公主怀的是男胎。
让白止战放弃北上,决定返航的,其实是海军司令部转发的一份战报。
在巨大陆腹地,由廉旭升率领的突击部队,在阿特劳北面遭骆沙军队拼死阻击,损失非常的惨重。
就在前几天结束的阿特劳会战中,4个主力装甲师都被打惨,还损失了上千辆坦克。
这4个主力装甲师,总共也就只有1500余辆坦克!
因为后勤保障一直就跟不上,预备队没有多少装甲力量,所以在此战之后,在年内攻打跋窟的希望已经破灭了。
阿特劳会战的失利,责任不在廉旭升那里,同样不是基层官兵的问题。
要说的话,是骆沙军队太过顽强。
在这场决战阶段持续时间不到十天的会战当中,帝国陆军总共投入4个装甲师、3个机械步兵师与8个步兵师,总兵力还不到25万。骆沙军队投入2个装甲师、8个摩托步兵师与30多个步兵师,另外还动员了差不多30万地方民兵,兵力超过70万,达到帝国陆军兵力的3倍!
此外,骆沙军队打得很顽强。
只是在阿特劳城北的工业区,骆沙陆军就先后投入了大约30万兵力,跟帝国陆军反复争夺了半个月。
最终,骆沙军队用伤亡接近50万官兵的惨烈代价,在阿特劳的城区里面,让帝国陆军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当然,关键是消耗了帝国陆军并不算多的作战物资。
打到最后三天,帝国陆军损失的700多辆坦克,有超过一半是在烧光燃油之后,为了避免落入敌手而不得不在前线阵地抛弃,由坦克手主动把坦克炸毁,而另外一半当中,有不少是因为缺乏零部件无法修复。
按陆军的战报,损失的大约1200辆坦克中,只有约700辆是战损,其余的500多辆是损毁。
关键就是,在这场会战当中,帝国陆军的伤亡人数不到5万。
仅骆沙军队十分之一的伤亡人数,不但证明了帝国陆军的强大战斗力,也证明在这场绞肉机一般的决战中,骆沙军人打得非常的英勇,在很多时候就是用人去顶,不惜一切代价的死战到底。
不管怎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前线部队得停下来等补给。
用战报最后的终结来说,以廉旭升为首的西北方面军的全体将士,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进军跋窟无望,那就必须拿下波沙湾。
不管中转岛那边的战况如何,都必须在9月份把一支特混舰队派往梵炎洋,最好是把两支特混舰队全都派过去。
从时间上计算,在梵炎洋活动的三艘航母,且特别是“龙江”号与“陪京”号,差不多也该返回造船厂进行大修了。
果真如此,海军司令部很有可能会把第十一特混舰队跟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对调。
当然,因为有4艘小型航母,所以中转岛这边,暂时不需要安排特混舰队,也就能够让第十一特混舰队在后方休整。
此外就是,很有可能把第二十二特混舰队转交给刘向真。
按照这么安排的话,帝国海军不但需要进军波沙湾,或许还会同时发动攻打基布要塞的作战行动。
从战术的层面上看,需要首先攻打索科特拉岛。
至于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在歼灭了纽兰海军最后的特混舰队之后,就算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可以说是十拿十稳。
要说的话,也就只是需要盯住西南东望洋上的那支破交舰队。
数日之后,在8月27日的清晨,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回到中转岛西南海域,顺利跟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会师。
白止战这时才知道,在陆战队要求下,登陆舰队在中转岛的西北,登陆场附近,建造了一座临时港口。
办法非常粗暴,就是让几艘老旧破败的运输船装满水泥,然后到浅水海域坐沉,由工程人员在沉船上修建栈桥码头,并且修建一条浮桥通到海滩上,与登陆场的栈桥连接,以方便车辆通行。
有了这座临时港口,货物与装备的装卸速度提高了一倍。
更加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船只下锚停泊。
这里面包括几艘火力支援舰。
在火力支援舰靠前部署之后,陆战队获得了更加直接的炮火支援,在攻打纽兰军队的地堡时就更加容易了。
当然,在绝大部分时候,主要给纽兰官兵制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几艘火力支援舰,一刻都没停歇过,一直在用重炮轰击纽兰军队的阵地,时刻提醒岛上的守军,战斗还没有结束。
到了夜间,炮击还变得毫无规律。
此外,某些时候还会用上平常很少使用的350毫米或者400毫米巨炮,用加强了装药的穿甲弹在纽兰军队的防御阵地上犁地。
这种毫无规律,而且威胁极大的炮击,让纽兰官兵在夜间根本没办法休息。
至于到地面上活动,就更加不可能了。
要说的话,反到白天要稍微安全一点,至少可以到地面上透透气,而不用担心突然有炮弹砸下来。
关键还有,在加拉帕戈斯海战之后,之前一直非常活跃的“珍宝港快车”,也就是在夜间向中转岛运送人员与物资的快速舰艇再也没出现,只是偶尔有巡逻机在夜间到来,接走重伤员。
由水上飞机送来的,最多也就是一些药品。
当然,还有来自后方的家书。
要说的话,家书就是守军官兵的精神支柱,是继续战斗下去的原动力。
可见,纽兰海军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中转岛。
当然,中转岛上的守军依然非常顽强,丝毫都没有要投降的意思。
4天之后,8月的最后一天,海军司令部发来命令,第二十一特混舰队与第二十二特混舰队回港待命。
当天,陆战队攻下了位于机场附近的守军指挥中心。
这是中转岛上,最后一座由纽兰军队控制的地面堡垒群。
虽然在中转岛东南,还有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地区在纽兰军队控制之中,但是已经没有坚固的地表工事,残余的纽兰军队几乎全都藏在地下工事里面,而且丧失了出来跟帝国陆战队交战的勇气与斗志。
打到这个地步,有没有特混舰队提供空中支援,其实都没什么关系了。
………………………………
第542章 联席会议
9月9日,舰队回到那球港的前一天,白止战搭乘前来接应的巡逻机,先一步返回了那球港。
在经过那球港与济岛中转后,次日上午回到帝都。
虽然刘长勋早就做好了安排,打算大肆宣扬在加拉帕戈斯海战取得的巨大胜利,而且薛远征也有这个意思,但是白止战并没领情,在回到帝都之前就发电报给刘长勋,表示他不想参加任何宣传活动。
下了飞机,他就直接回了家。不管怎么样,对第一次当父亲的白止战来说,回家见到老婆与孩子,就是最大的奖赏。
当晚,白止战还进宫看望了太后。
至于宣传,并没有耽搁,只是增加了一项内容。
在海军联谊处举办的庆祝宴会上,刘长勋以开玩笑的口吻告诉来自社会各界的贵宾,凯旋归来的白将军迫切的希望见到在出征期间降生的儿子,所以没前来参加庆祝活动,希望大家能谅解。
结果就是,白止战不但是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还成了顾家的好男人。
也就是庆祝宴会上,募集到了能够建造1艘大型航母的捐款。跟白止战使用的同型号便携望远镜,更以十倍的价格卖掉了上千副。按规矩,出售纪念品获得的收入将纳入伤残军人救助基金。
在同一天,刘向真也回到了帝都。
跟白止战猜的一样,刘长勋已经对舰队部署进行了调整。因为“龙江”号与“陪京”号已经到了大修时间,中转岛那边也暂时不需要投入特混舰队,所以第十一特混舰队与第二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交换。
此外就是,刘向真转调第二十二特混舰队,担任司令官。
到9月13日,廉旭升也回到了帝都。
按照薛远征的安排,将在近期召开军方的高层会议。
需要讨论的话题就一个,在攻打波沙湾的同时,是否要强攻基布要塞,还是绕过基布要塞直接去攻打夕梵运河。
显然,这是在忒尔共和国参战后出现的新选择。
在此之前,要想进军陆心海,唯一的选择就是强攻基布要塞,然后从窄海方向攻打夕梵运河。
在忒尔共和国参战之后,帝**队可以选择从陆路进军夕梵运河。
其实,这也是把廉旭升叫回来的主要原因。
虽然才9月份,在帝国还是初秋,但是在巨大陆的腹地,现在已经是深秋,离冬天也不远了。
在阿特劳受阻之后,帝国陆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赶在冬天到来之前,也就是11月初之前再次组织发起进攻。
接下来是长达5个月的冬季。
显然,除非帝国陆军打算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冬发起进攻,不然就没有必要让廉旭升继续留在西北战场。
去两河流域开辟新战线?
因为事关重大,直接决定几个主要盟国的生死,所以在两天之后的9月15日,薛远征在首辅官邸召开了军方联席会议。
关键就是,涉及海军与陆军协同作战。
白止战提前半个小时赶过来,原本打算当面感谢廉旭升。哪想到,廉旭升在天亮之前就来到首辅官邸。
直到会议开始,白止战都没有获得跟廉旭升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