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代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k3c==1;ans3…p×;(a×;b×;c)……”
“啊??他……到底在做什么啊??……”
当看清楚萧让写在纸上的一堆“鬼画符”根本就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之后,在场的高句丽人全都“震惊”了。在他们看来,萧让这隋使大概是疯了,人家让他解一“求余问题”,可是他却一直在这里写一些没人能看得懂的“鬼画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嘛?而李乌光看到萧让一直不停地在纸上“乱写”,而且还越写越来劲,他终于也忍耐不住了,说道:“呔!你这无知的小辈,到底在写何物?你若不会,直接认输便是!在此‘胡言乱语’,也当不得什么用……”
“呵呵,李大人,莫急!……嗯,小子如果算得不错,答案应该是二十三,可对?或者说是二十三加上二百一十以上的数值都可以?如二百三十三、四百四十三……”
“呃……”
李乌光的声音“嘎然而止”,本来,他还在说萧让不知道天高地厚正说得“高兴”的,可是没有想到,只是转眼的工夫,萧让就将正确的答案说了出来?于是他顿时就像被人一把捏住了脖子一样,憋红了老脸,可是却半点声音都出不得了。
“这……这怎么可能?……”
反应过来之后的李乌光在心里“喃喃”地自语道。原来,在他看来,萧让这个“乳嗅未干”的小子是绝对不懂得什么“求余问题”的,刚才他自顾自地在纸上画一些谁都看不懂的“鬼画符”,那不就是明证吗?可他现在怎么一下子又直接得出了答案呢?李乌光一时都有些想不明白了。
“难道是……他其实读过《孙子算法》?……”
李乌光看着萧让笑吟吟的脸庞,心里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马上就不可抑制地“生根发芽”了。“是了,是了!他一定是读过《孙子算法》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一下子得出答案来!可恨这臭小子还故意说自己从没有读过《孙子算法》,原来目的就是骗自己出了一道简单的题目!……大隋人,果真都是狡诈之徒……”
一想到这里,李乌光看向萧让的眼神就“目露凶光”了,而他的这一改变,却是让一旁的萧让一头“雾水”了,这老小子是怎么回事?怎么一脸“凶悍”的模样?自己好像并没有怎么得罪他吧?难道是因为自己解出了他所出的题目,所以就“恨”上自己了?天啊,这,这不至于吧!虽说自己是解出了他的题目,可是却是正常的比试结果来的,如何“摊”得上这么大的“仇恨”?
“哼,黄毛小儿,忒无耻也!”
“呃?”
萧让直接无语,这话是怎么说来的?自己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好人,可是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也谈不上“无耻”吧?于是他无奈地向李乌光继续问道了:“李大人,此话怎讲?小子自问虽学识浅薄,可是却一向光明磊落,如何谈处上无耻?”
“哼,你还敢狡辩?你刚才明言,从未看过那《孙子算法》,可如何能在短短的半刻钟时间里算出这答案来?所以,分明是你早已经读过《孙子算法》,所以知道书中原题的答案。可刚才却是诓骗本官并未知晓,如此作为,难道还不是无耻之徒?”
“呃!不是吧……”
听到李乌光的这般说辞,萧让的心里顿时是哭笑不得!不是吧,这老小子,想像力还挺丰富啊,就这么一道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题目,自己还用得上“作弊”吗?而且他也不想想,自己一开始怎么可能会知道他会出那《孙子算法》里的原题?所以说到底,不过只是他自己的“痴心妄想”而已,把失败都归咎到“阴谋诡计”上面,从而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不过,这说到底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终究是会“破灭”的,所以就只听见萧让继续说道了:“呵呵,李大人!那什么《孙子算法》,小子确实没有看过。至于答案,那是小子自己算出来的……”
事实是,萧让确实没有看过那什么《孙子算法》,不管是在这个时代或者是一千四百多年后的现代!不过,他倒是知道李乌光口里的那道“原题”的,因为这是后世大学里学习“中国剩余定理”时必定会被提到的事情,毕竟这是“中国剩余定理”的原始出处,可是萧让可确实不曾看过那什么《孙子算法》的。他只是知道这道题的解法而已,至于原文到底是怎么说的,他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你算出来的?”
听到萧让这么说,李乌光不由一愣,可很快,他就大怒地说道了:“荒谬!实在是太荒谬了,如果没有看过《孙子算法》,这般难题,凭你这等的黄口小儿也能解出来?”
“**!”
萧让看到李乌光一而再,再而三地“污蔑”自己,他也火了,说道:“…。哼,我这等的黄口小儿又如何?就解不得这半点难度没有的小题吗?老匹夫见识浅薄,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
“你!你!……”
哈,这两句话骂得可真够痛快的,几乎是将李乌光一生为之骄傲的“成就”都一下子贬到地底下,所以就看到李乌光的眼睛都红了,哆嗦着嘴咆哮地叫道:“好…好你个小贼,竟……竟敢如此辱骂于我?好,很好!既然……既然你说你不是凭仗‘作弊’才解得这‘求余难题’,那你可敢再解一题?哼哼,只不过,这一次我可不会再给你出原题了!”
“有可不敢?老匹夫说来便是……”
萧让听到李乌光说话,他连半点犹豫就没有地说道。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因正如他刚才所说的那样,那答案二十三可不是从《孙子算法》里得来的,而是用后世方程式的方法算出来的!像他刚才在纸上所写的那些符号、字母吧,你可真别把它当成了是“鬼画符”了,这其实是后世电脑编程里的一个重要算法!虽然在电脑上并不可以直接运行,可是只要稍作更改,马上便是能在电脑上轻易得出结果的,而且还能一次性把n多个结果显示出来。当然了,编程上的算法毕竟是编程上的算法,那是基于电脑的“逻辑思维”的,所以并不能在人脑上直接运行,萧让不过是回想起了当日学习编程的回忆,所以一时兴起,随便写了出来而已,实质上,他算出那“23”的结果其实是用的另外的一种方法,枚举法。
注释:
1中国剩余定理:也被称为“孙子定理”。
………………………………
第169章 格物学宗师收徒(上)
'正文'
………………………………
枚举法,其实也是计算机编程算法里的一种。说的是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对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一个不漏地进行检验,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因此枚举法是通过牺牲时间来换取答案的全面性。
这个方法,一般用人脑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可好在,《孙子算法》里的那个“求余难题”的原题数据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萧让只稍加推算便知道了结果!――当然了,这其实也是在他在明白“中国剩余定理”原理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取巧方法而已。实质上,他如果不知道结果会比较简单的话,他是不可能采取这样的枚举法的!而是应当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用一般的方法来进行运算!只有这样,才能在数据随意变换的时候都能够正确地得出答案。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么个道理。
“哼,黄口小儿,不知死活!”
李乌光冷笑一声,很快就沉吟着准备出题了!他这个人,相对其他高句丽人其实还算是比较谦虚的,可是那也得看是在哪方面,在“格物学”上面,他就是整个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宗师了,所以自然也有些傲气!再加上他的兄长当初在大隋被萧让羞辱一回,所以他一接到渊太祚的“请柬”,马上就二话不说地赶来“助拳”了。可是没想到,今天的“复仇之计”出师不利,才刚一开头呢。就被萧让在他最为得意的《孙子算法》上面“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当然了,他并不认为那是自己的失利,或者是萧让的学识渊博,而是认为萧让在这个过程中取了巧。所以现在正憋着一股劲要在萧让的头上找回面子。
“有物不知其数,三个一数余一,五个一数余二,七个一数又余三,问该物总数几何?”1
此题其实与前面《孙子算法》里的原题是非常相近的,所不同的是,其中的余数换了,所以总体来讲变化还是不大的。这其实就是李乌光对萧让的蔑视了。因为他看死了萧让刚才之所以能得出那原题的答案来,根本就是事先知道的,可现在这么一变化,萧让再想算到那答案。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是五十二……”
李乌光的话音其实才刚落,可是萧让提笔只在纸上小算了那么一会,马上就报出了答案来了!这一次,他用的可不再是枚举的方法了!因为他明白,这样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的!前面一次他之所以敢用。那就是对原题有印象,知道结果会在30以内,所以才采用的枚举法,可是现在。他根本不知道结果到底会在那个范围之内,所以自然是要举用一般的方法了。
“n=70×;r1+21×;r2+15×;r3-p×;105。。。。。。r1是1。r2是2,r3是3。结果应该就是52……”
这就是萧让刚才在纸上所写下的计算过程了。这个计算过程说起来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他用“中国剩余定理”推算出来的,首先,那“105”其实是除数“3”、“5”、“7”的公倍数,而“70”、“21”、“15”则分别是“105”各约去模数“3”、“5”、“7”后,再分别乘以整数“2”、“1”、“1”从而得到的。
推广到一般情形:设有一数n,分别被两两互素的几个数a1、a2、……an相除得余数r1、r2、……rn,即n≡rimodaii=1、2、……n,只需求出一组数k,使满足1modaii=1、2、……n,那么适合已给一次同余组的最小正数解是p是整数,m=a1×;a2×;……×;an,这就是现代数论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它的基本形式其实是早已经包含在《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之中的了。只是《孙子算经》没有明确地表述这个一般的定理,所以能透彻掌握这其中变化的古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李乌光这个高句丽最博学的格物学天才,其实也只懂得比较小的变化而已,一旦将除数“3”、“5”、“7”进行变换,他很可能就“嗝屁”了。――当然,也不是完全解不出来,只是在时间上可能要用上四五天的时间而已。
“不……不可能,你这答案必……必定是错的!”
李乌光听到萧让的说出答案,他第一个的反应就是发愣,接着就是不相信,强烈地质疑萧让根本就是随口说的一个数字用来敷衍他的,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就解出来了?
他会这么认为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事因就是他这个在《孙子算法》上造诣极高的高句丽“格物学”第一人,要算出这经过了变化的“物不知数”问题也是不容易的,快的话,也需要一刻钟的时间,慢的话甚至要半个时辰,所以他是一点都不相信萧让在转眼之间就算出答案了的。
“呵呵!说你是井底之蛙,你还不承认?对与不对,你可否先算上一遍再来说话?”
萧让自认自己是绝对没有算错的,所以自然不会给李乌光留一丝的面子,毕竟这李乌光是高句丽人,他们可从一开始的时候心里就憋着坏主意了!真给他们面子,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哼,本官要如何做,用不着你多言!”
李乌光嘴上虽然是这么说,可他终究还是拿起了笔来,然后开始默默地算起这在他心里认为是极为难的“物不知数”问题了!刚开始算,他的脸上虽然难看,可是还稍带着一丝不屑的,因为他认为萧让刚才所说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可是算着算着,他的神情是越来越严肃了,到最后甚至一“颤”,眼里露出尽是不信的神色!
“哼,如何?小子的答案可曾有错?”
萧让看到他这副神情就知道他肯定是已经算出答案来了,所以一脸笑容地问道。可别说他太嚣张,半点不懂得低调!可是这低调是当真低调不起的,而且那李乌光和在场的高句丽人都太过“咄咄逼人”了,要不是如此,萧让还真不打算做得那么出格。
“哼!老夫还没算完!”
李乌光对于萧让的“挑衅”,那是下意识地就作了“反击”,可是他这“反击”可也有个前提,那就是稍后的结果确实能如他想的那般,最后来个“翻天覆地”的转变,也就是根本不是“52”这个答案,所以就见到他轻轻擦了擦自己头上的汗水,深吸一口气之后就再次开始在纸上算道了:“三三数之,取数七十,与余数一相乘;五五数之,取数二十一,与余数二相乘;七七数之,取数十五,与余数三相乘。将诸乘积相加,然后减去一百零五的倍数。……”
这是《孙子算法》上有关“物不知数”问题的原文解法,不过并没有详述解题原理,所以只要稍有变化,学习者就得好好考究一番,看看到底哪里应该维持原样,哪里又要做些变化!又经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第二次的运算结果终于是出来了,很不幸的,仍然是那个刺眼的“五十二”,于是李乌光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刹白”了。
“这……这如何可能?”
他是不相信萧让这转眼间工夫算出来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的,可是现在的事实是,自己两次的计算都证实了萧让答案的正确性,这就让他相当的难受了!这怎么可能?自己一个在《孙子算法》上造诣极高的天才,居然会输给一个年未满二十的黄毛小儿?这让人怎么接受得了啊?
可接受得了,接受不了,那都与大局无关了,因为事实就是事实,除非他厚颜无耻地否认这“五十二”确实不是正确的答案,否则不管他再讲些什么话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了!――而让他厚颜无耻地否认这个事实,他还真做不到!因为他在“格物学”上的狂热那是出了名的,而这样的人,通常都有着一个“通病”,那就是相当的“自负”,而且在“自负”的同时,还相当地在乎自己的名声!这个“五十二”的正确答案他目前的确是可以否认的,而且他也相信,在场的所有人也会替他说话的,可在这之后呢?事情一旦传出去了以后,别的“格物学”大师只要一算,孰是孰非,一切就清楚了!到那个时候,他的毕生名声可就要毁了!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事情,所以,他不能否认!而且他也很有兴趣想要知道,萧让到底是怎么办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答案的!
*********************************************************
注释:
1翻译:一个数被3除余1,被5除余2,被7除余3,这个数最小是几?《孙子算法》里一般问的就是最小数(。。)
………………………………
第170章 格物学宗师收徒(中)
'第二卷:洛阳城内醉仙楼'
………………………………
第170章格物学宗师收徒(中)
“呵呵,怎么不可能?”
萧让看到李乌光满脸震惊地样子,于是笑道,“在下早已说过,此等小题在下随手便能解开,何用看得什么《孙子算法》?如何?现在可相信了?”
信,此时的李乌光当然是相信了的!
可是他却说不出任何话来。这一个吧,是因为他觉得丢人,毕竟他是这高句丽“格物学”上的第一人嘛,可是如今却斗不过大隋的一个黄口小儿?这说出去也丢人啊。而再一个就是,他其实还是想试萧让一试的,虽然他的心里此时其实已经有八成的肯定自己是完全斗不过萧让的了,可是他却有更大的兴趣想证实一下萧让是不是拥有自己的新一套解题方法!
因为这个对于他这样的格物学“狂热者”来讲,那是更甚于任何东西的,即便是什么“国仇家恨”也一样!而最后若是能证实萧让确实有一种比《孙子算法》里更为优秀的解题方法的话,说不好他就要向萧让讨教一番了,因为这就是他的毕生的追求,努力在“格物学”上有所成就!最好是能够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格物学”著作(就如同那本一百多年前面世的《孙子算法》一样),到那时候,那可就是青史留名了!
“……此数,此数是五十二……没错!可是我不服!”
“不服?那你要如何才服?”
萧让满脸不在乎地说道。在他的心里,真要比这什么“格物学”的话,那他可真的是不怕任何人的,所以自然轻松!可他不知道,他的这轻松的态度却是给了李乌光甚为“明亮”的“希望”了,于是就听见他说道了:“你……你若是能再解得以下这题,我……我便服了!”
“好啊,那你便说吧!”
萧让到此还完全没有感觉到李乌光心理上的变化,所以始终是一脸笑容地说道。
“有物不知其数,五个一数余四,八个一数余三,十一个一数又余二,问该物总数几何?”1
这题目的格式与前面的那两道题目还是很相近,可是其中也有些许的不同!首先,余数上再次发生了变化,而其次,最大的改变来自于“除数”,在这题当中分别是“5”、“8”、“11”。而原题不过是“3”、“5”、“7”而已,而解法上也是只求步骤,根本不讨论原理的,至于题目上的变化,《孙子算法》上隐若有所提及,可是却只是提到余数上的变化的,至于“除数”的变化,《孙子算法》上根本不提!
“哦?好像有些难度了?”
萧让听到李乌光说完那个题目,心里想道。作为一个深彻了解那“中国剩余定理”原来的现代人,他自然是明白作为这其中的变化的,可是这样的变化却还是难不倒他,因为后世那公式上早有定论了,他只是将数据套进去,那自然就解出来了。
“嗯,〔8,11〕=88;〔5,11〕=55;〔5,8〕=40;〔5,8,11〕=440。为了使88被5除余1,用88×;2=176;使55被8除余1,用55×;7=385;使40被11除余1,用40×;8=320。然后,176×;4+385×;3+320×;2=2499,因为,2499》440,所以,2499-440×;5=299,就是所求之数……”
萧让所进行的计算非常的短暂,而写在纸上的字符却一如既往地如同“鬼画符”一般,可这一次,李乌光的态度那可是截然不同了!只见他不为人知地向着萧让所在的位置移动了一点地方,接着,他就踮起了脚,伸长了脖子,拼命地看向萧让那边了!
他是想仔细看看萧让在这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啊!如果能看明白那怕是一丁点的字的话,那他是肯定会有所收获的!――原来,此时的他是已明白到了,萧让刚才在这纸上所写的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没有意义的“鬼画符”了,而是真正的解题方法!所以,他自然是兴趣十足了!只是很可惜的是,这些所谓的解题方法实在是太难理解了,就以他在“格物学”上的极高造诣,可愣就是没能看明白那些字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所以,这真的是让人太泄气了!
“嗯,答案应该是二百九十九……”
萧让的话很快传来,当这个数字传入李乌光耳中的时候,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眼睛在一瞬那间居然一下子瞪圆了!
“这……这居然是真的?你……你莫不是格物学上的天……天才??”
原来,这个答案他是一早就已经知道了的。至于由来,很简单,那就是他在不久之前曾经对《孙子算法》书中所栽的“物不知数”问题进行过一番拓展、研究的,这其中就包括了“除数”、“余数”上面的共同变化!
而前面已经说过了,只是“余数”上的变化,那还是相当简单的,李乌光虽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可是最终还是能较为轻易地将其算出来的!可是像是那所谓的“除数”上的变化,老实讲,那可真的是让人“抓狂”了!
说到底,它与只有“余数”方面变化的题目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李乌光虽然全身心投入了其中,可最后还是经过了多达近两年的时间,这才最终将他自己所设的第一次变化题目算出来了!――没错了,那就是他刚刚向萧让所说的题目,“有物不知其数,五个一数余四,八个一数余三,十一个一数又余二,问该物总数几何?”这个题目他是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最终才用《孙子算法》里提及的方法算出来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萧让只是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轻松解出来了。这实在是让他太震惊了!可同时也是激动莫名,因为他发现,“格物学界”上的一大革新,恐怕就落在这个上面了。
注释:
1翻译:一个数除以5余4,除以8余3,除以11余2,求满足条件的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
………………………………
第171章 格物学宗师收徒(下)
'正文'
………………………………
“呃?我是天才?”
看到李乌光那激动莫明的样子,这一次反倒是萧让满头的“雾水”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和自己预料的有些不太一样?眼前的那高句丽人,怎么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己?要知道,自己与他可是属于完全“敌对”的关系啊!不管是从“国仇”还是“家恨”方面来讲都是如此!可他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突然转变成了现在这样呢?这实在是让人心里感觉不太踏实啊!
“没……没错!您……您就是我们‘格物学’上的天才啊!哦,不,不!你不仅仅是天才,而且还是‘格物学’上的宗师!独……独创一门完全区别于《孙子算法》的‘格物学’算法啊,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运算‘物不知数’问题的速度,在这天下间,还有何人能与您相比?”
李乌光激动地叫道。可是他的这话却是让萧让更加地无语了,什么?自己还是宗师?开什么玩笑?这事要被后世的任何一个理工科的大学生听到了,恐怕都要笑掉别人的大牙了!想想也知道了,当初要不是他的数学成绩惨不忍睹,他高考之后怎么会进了一所二手的大学?可是如今却有人把他这个一般数学考试都不及格的差生称之为宗师,你说他怎么能不脸红?
“李……李大人,你……你过誉了!”
脸红之下,萧让只好这么回应了。倒不是他故作姿态。实在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厚的脸皮,明明自己是一个在数理化方面非常笨拙的差生,可偏偏却装成了是一个什么“天才”。这不是惹人笑话吗?当然,他要真想这么干的话。那也不是不可以的!因为他的数理化水平虽然确实很差,可是相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他又是极为高明的,所以,你要硬把他称为“格物学”宗师,那也是实至名归的!就看他有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了!
看到这里,有的人恐怕就要表示反对了,萧让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你开什么玩笑呢!他要是没有那么厚的脸皮的话。怎么会杜撰出后世那么多有名的诗词来呢?而且还为此得到了一个“雨公子”的名号!
可是有关这一点,还真是完全怪不得萧让的,因为这一切本来就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当初他之所以当众作起诗来,那完全是被逼的!因为不那么做的话。他们父子就会被人看不起,即便是离开郑家,也同样落人话柄的!
可是有了那几首诗就不同了,当时他想的其实也只是想让旁人不敢小看自己父子二人而已。可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迅速地传扬了出去,最后搞得路人皆知!于是在没办法之下。他只好继续杜撰了!好在,这期间竟然没有出过半点毛病,可虽是这么说,他还是不愿意后世的众多“成就”被栽到自己的身上的。因为这“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嘛。而且还会引来众多的注目,所以不是没有办法的话。他是绝对不愿意把那个“宗师”的名号背上身的。
“不,不!下官没有过誉!就凭你能在短短的一刻钟算出这有所变化的‘物不知数’问题,下官就知道,您……远比下官高明!”
“呵呵……”
听到李乌光这么说,萧让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所以笑了笑便算了!是啊,你还能说什么呢?人家这句话虽然说的不是太直接,可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他认输了!他承认了萧让比他高明,这不就是在承认他自己输了吗?
可是萧让虽然赢了,可是却没有赢的“觉悟”!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看到李乌光“恼羞成怒”的任何举动,反倒是看到了他一副“高兴”和“激动”的样子,这可就让人感觉到很不爽了。可是也没有办法啊,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乌光既然都“认输”了,不再纠缠下去了,那萧让自然也不好再板起脸庞了,因为那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隋……隋使大人,这些……这些白纸,可否借与本官一阅?”
胜负分过之后,李乌光的目光突然就转向萧让身前的那些白纸上了!这些白纸不是别的,正是萧让刚才演算“中国剩余定理”时所留下来的英文字母和符号,刚才李乌光还一度以为那是“鬼画符”呢,可没有想到,这些“鬼画符”,会突然变成他自己渴望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
“你要就拿去吧!不过,提醒你一句,你看不懂的……”
萧让摇了摇头说道。对于李乌光借阅白纸的原因,他慢慢地已经开始有点明了了。无非就是想从这上面看看,是否能找出自己刚才解题的蛛丝马迹嘛!只是很可惜的是,这些英文字母和符号,那都是来自后世非常特别领域的,而且在不同的定理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内涵,所以即便是后世的大多数人,一般也是极难仅凭几个符号便得知这其中的意思的,就更别提李乌光这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古人了!他要是真能做到这一点,恐怕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
“……”
虽然萧让在此之前已经明确提醒过了,可是当那些写满了“鬼画符”的白纸递到李乌光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不可抑止地动心了,于是连忙接了过来,接着认真地看了起来!
“不懂啊,竟然是连一个字也不懂!看来,我这‘格物学’的第一人确实要除名啦!人家说的没有错,自己可真的是一个井底之蛙,如此高明的解题方法,自己以前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知道了有这样的办法,可是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这不是要人命吗?”
李乌光“悲伤”地想道。前面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