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代唐-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这天下那么大的雨…罢了,罢了,你去请她进来吧…”

    萧让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对黛儿说道。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知道,此刻的窗外可是下着滂沱般的大雨呢,让郑清韵她们两个小姑娘那里站着淋雨,萧让还真的是于心不忍。不过,他也没打算着就此原谅荥阳郑氏,他之所以让黛儿将郑清韵请进来,其实就是为了向她说明这一点的,好能够劝她,日后不要再到这里来了。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清韵后给他的答复竟然是那样犀利的。

    “清韵小姐,你这又是何苦呢?…”

    郑清韵进门之后,萧让看着她暴雨梨花般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地问道。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郑清韵面对他的询问却是一言不发,只“扑嗵”的一声,居然双脚跪下了。

    “清韵小姐,你…你这是做什么?…”

    萧让顿时慌了手脚,马上想上去扶起郑清韵,可是郑清韵却倔强地推开他的手,说道:“…不,萧公子,你让我跪吧!今日清韵这一跪,并不仅仅是为清韵自己跪的,而是为整个郑家跪的…我们郑家对不起萧公子,只求萧公子让我为整个郑家赎罪…”

    前面说到,郑清韵是早已经知道了当日郑氏田庄所发生的事情的了,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她的心里话,可没有半分的作假的成分。因为她看来,当日郑仁基夫妇做出设计陷害萧让的事情当真是罪无可恕的罪行了,所以,她的心里对郑仁基夫妇也是极其恼怒的,可是,郑氏毕竟是她的本家,虽然她的心里极恼郑仁基夫妇,可是作为郑家的一员,她还是必须想办法去替他们向萧让赎罪,于是这才有了今日她下跪祈求萧让原谅的一幕。

    “…赎罪?…”

    萧让听到郑清韵口里的这个词,心里一阵苦笑。这个罪,你要怎么赎啊?你郑氏大阀的眼里,设计陷害一对商人父子,也许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吧!现能自降身份来给你赔礼道歉,那不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吗?可是萧让的心里却绝不是那么认为的。因为他的思想里,还保留着后世那种众生平等的概念,我管你是什么世间大阀,难不成,你们的命就是命,而我们父子的命就不是命?我们虽然没有什么权势,可是这俗话说得好啊,“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你荥氏郑氏刚刚还想设计陷害我父子,害得我父子差点丢掉性命,难不成我父子还得给你说一声“谢谢”不成?

    萧让还真没有那么“宽广”的胸襟,所以说道:“清韵小姐,不必了!不过是些许小事,又何须挂齿?只求贵府日后莫要再来烦我这小贼,那便可以了…”

    我不会报复你们郑氏,只是你郑氏要想我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地与你虚与蛇委,那就是痴心妄想了。萧让就是这个意思,很显然,郑清韵也是听明白了的,于是说道:“不,萧公子,滔天罪过,又岂能一言抹去。清韵今日前来,一是要替整个郑家给萧公子赔罪,二则是要留萧公子身边,当一丫环足已,只求日夜待奉萧公子,以赎罪过…”

    “什么,你要当我的丫环?…”

    萧让听到郑清韵的这句话真的是吃了一惊,任他千想万想也想不到,郑清韵嘴里所说的“赎罪”竟然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太过不可思议了吧?要知道,她郑清韵可不同于黛儿或者小青这样出身穷苦家庭的小姑娘啊,她是荥阳郑氏七房郑昱宗的亲孙女,也就是荥阳郑氏的嫡系小姐,以她这样的身份,怎么能够当别人的丫环?这事要是传出去了,那还不是掀起滔天的“巨浪”?而且让萧让有些想不明白的是,这荥阳郑氏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啊。要知道,他这个“雨公子”虽然是这洛阳附近是小有名气,可也仅仅只是小有名气而已,别的什么关系、势力,他们父子是丝毫没有的,他就是想不明白,这荥阳郑氏何苦要放得那么低的姿态来和自己修好?这对他们荥阳郑氏到底有何好处?

    他哪里知道,其实他们父子身上并不是什么势力都没有的,单单是晋王杨广那边的身份,他就足以压郑氏一头了,而且,他们郑氏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其实这也是郑清韵本来的意思。因为郑清韵很清楚,经过这件事以后,她与萧让的婚约基本上是再没有恢复的可能了,所以,她必须要为自己另谋出路。当萧让的丫环虽然显得很“低贱”,可是却能够让她随时看到萧让,随时待他的身边,所以对于她来讲,这个决定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项。
………………………………

第106章 大兴来人闻晋王(上)

    “是的,萧公子…”

    郑清韵的脸上满是凝重,看到她这副模样,萧让确信她并不是开玩笑的。

    “清韵小姐,这如何使得?要不你先回去,这件事情日后再说…”

    萧让苦笑着说道。

    “不。清韵已经与那郑氏脱离关系了,现是有家归不得了,萧公子若不让清韵留下,清韵怕是只能露宿街头了…”

    “什么?你已经与郑氏脱离关系了?…”

    听到郑清韵的这句话,萧让狠吃了一惊。这可不是小事啊,要知道,一个大门阀是很重视门风的,绝不允许嫡系子孙脱离家族的事情发生。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对这个家族来讲,那就是惊天的大事了。说不得这个人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家族里去了,要不然的话,这个家族的族长,还如何服众?

    “嗯…”

    郑清韵的沉默堵住了萧让还想开口的嘴。也是啊,郑清韵都这么做了,你让萧让还说她什么好?难不成真的不让她留下?荥阳郑氏还会不会接受她暂且不知道,可是她必定要多受许多罪,那是必然的。想到这里,萧让轻叹了一口气也就说道了:“唉,那好吧!那你便留下…”

    ……

    郑清韵得到萧让的首肯留他身边的同时,洛阳城外的郑氏田庄里,郑善愿也再留不住王胄了,所以此时正送着王胄出门。

    “承基啊,有关‘雨公子’一事,老朽深以为憾。不过,此事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还望承基晋王殿下面前替我郑氏美言几句啊…”郑善愿送王胄出门的时候轻声说道。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王胄这趟从他郑氏大宅走出去,很可能就是直接去见萧让的,所以他现就是想提前打个招呼了。

    “是,是。归昌公放心,承基会如实禀告晋王殿下的…”

    王胄的这句话可是说得模棱两可,他会“如实禀告”晋王杨广?可是他这“如实禀告”究竟会禀告到什么程度,用词方面又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那可就难说了。只是郑善愿也知道,此时他们郑氏真没有什么资本要求王胄替自己说好话了,所以,他苦笑地摇了摇头,后只能是任由王胄离开了。

    “希望清韵此去,能够顺利地留‘雨公子’的身边吧…否则,我郑氏大祸不远矣…”

    郑善愿看着王胄远去的背影,脑子里又浮现出当日郑清韵请求脱离郑家的情景了。

    “清韵啊,你一定要去给‘雨公子’当他的贴身丫环吗?你要知道,这贴身丫环不同于旁的身份,这主仆关系一旦定下来了,你日后就将再无机会成为‘雨公子’的正式夫人了,你明白吗?…”

    郑善愿语重心长地看着底下跪着的郑清韵说道。他说的这可是实话,因为这个时代的名人大家都是很注重身边人的身份的,特别是正式夫人的身份。可以预见的是,像“雨公子”萧让这样的青年才俊,日后想要和他当亲家的人绝不会少的,这么一来的话,他就根本没有理由要娶一个已经没有身份的丫环来当正室夫人了。后能把郑清韵立为妾室,对郑清韵来讲,也许就是好的结局了,所以郑善愿不得不提醒郑清韵一句。

    “是,归昌公,清韵明白。不过,清韵也相信,萧公子不会亏待清韵的…况且,现如今萧公子对我郑氏的成见那么大,除此办法以外,归昌公可还有其他的办法能消除萧公子对我郑氏的成见?…”

    “这个…”

    郑善愿顿时就语塞了。是啊,除此办法以外,还有其他能够消除“雨公子”萧让对自己荥阳郑氏的办法吗?根本没有,如果有的话,自己早已经用出来了,何至于现如同灶上的蚂蚁,急得不行?

    “好吧,既是如此,便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郑善愿后只能是无奈地说道。这个结果,其实真的不能让他满意的,因为这并非两家联姻,而是他郑氏的嫡系小姐去做了萧让的丫环。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和“雨公子”萧让搭上了点关系,可是这关系与之前的联姻关系,那差距可不是一点两点的。可是没有办法啊,他要是不同意郑清韵那么做的话,他郑氏现就该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了,那就是你凭什么去取信王胄,说自己郑氏与“雨公子”萧让的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了?

    ……

    当天傍晚,王胄就出现长孙晟的府前了。长孙晟本来刚一听到是王胄来访的时候,他还以为对方是找他来的呢,所以急急忙忙地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可是没有想到,后人家是专程为了萧让而来的,而且还是奉了晋王杨广的旨意。这就让长孙晟感觉到无比的惊讶了。只是后来听王胄说起,晋王杨广竟然是萧让的姨父,于是长孙晟这才恍然大悟。

    “来,来,来,汉啊,老夫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王胄王承基大人,是奉了晋王殿下的旨意,专门从大兴城赶来看你的…”

    长孙晟给萧让介绍王胄的时候,如是说道。萧让听到他这么说,心里不免一跳,脱口就问道:“晋王殿下?可是我那尚未谋面的姨父大人?…”他的这心思活跃啊,晋王杨广是谁?那可是未来的隋炀帝啊,也就是未来这个庞大帝国的主宰。虽然他登基以后好大喜功,三伐高句丽1,以致弄得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后甚至丢了江山,可是此之前,他确实是这个国家有权势的人。所以,如此大的一条“大腿”,萧让自然是要抱的。

    “呵呵,正是。萧公子大名,晋王殿下大兴城也早有耳闻了,后来是得知,原来萧公子竟然就是殿下的外甥,所以晋王殿下派下马上赶到了洛阳城,以请萧公子往大兴一行…”

    *****************************

    注释:

    1“高句丽”史书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包括沃沮和东濊),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国及南韩、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

第107章 大兴来人闻晋王(中)

    萧让终也没有和王胄说上过多的话,因为此时老书生萧林已经收到消息,从后堂赶过来了。他一听到王胄是晋王杨广派来的使者,顿时就老泪纵横了,直言道:“这真是皇恩浩荡啊!晋王妃娘娘终于记起了自己这个表哥…”这句话让萧让很无语,因为这件事说起来与那晋王妃萧美娘根本没有半点关系的?要不是自己这“雨公子”的名头传到杨广的耳朵里,他们夫妻恐怕至今还想不起来自己父子这两个表亲呢。

    “王大人,清韵有礼了…”

    萧让要离开前厅的时候,跟他身后已经做丫环打扮的郑清韵出人意料地上前给王胄行了一礼。而王胄看到郑清韵,明显地也吃了一惊。原因是,他郑氏田庄的时候也是曾经见过郑清韵的,知道她是郑氏的嫡系小姐,也是萧让的未婚妻。可是没有想到,此时此地,他竟然再一次见到了郑清韵。这可是相当的意外啊,因为他本来都以为萧让与荥阳郑氏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的了,可是现看来,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啊!起码,萧让对郑清韵这个未婚妻还是不错的嘛!只是让他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一点是,眼前的这郑清韵已经不是不荥阳郑氏的嫡系小姐了,而是萧让身边的一个普通丫环。他若是知道了这一点,心里也许又会是另外的一番想法了。

    ……

    十月末,当萧氏父子从长孙府上出,重回到“醉仙楼”去居住的时候,洛阳城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至于原因,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持续。本来,萧让的名声因为“一日之内,连创三种体裁”的事而早已弄得天下皆知的。现再加上那本举世罕见的《三国演义》,萧让“雨公子”的名号就是举世瞩目了。

    不过,与几个月以前有些不一样的是,此时洛阳城内对萧让的评价已经不是一边倒的赞誉了,而是毁誉参半。欣赏他的人说他是举世无双的神童,全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比拟的;而诋毁他的人则说他是不学无术,误人子弟。可不管怎么样,他的名头这洛阳城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这么一来的话,长孙晟的门槛就差点让人给踏破了。因为现谁都知道,“雨公子”萧让是正暂居长孙府的。他们为了要见见这个年难得一见的神童,也顾不上与长孙晟到底认不认识了,反正只是有那么一点脸面的就拿了帖子来求见长孙晟。后搞得长孙晟大门紧闭,整整一个月不敢开门见客。有见及此,萧让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与老书生商量一番,后便决定从长孙府搬回到“醉仙楼”了。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雨公子’回到‘醉仙楼’去住了…”

    “什么?此话当真?那不是说我等有机会与那‘雨公子’一见了?…”

    “是啊,是啊!不如同去,不如同去!…”

    ……

    “雨公子”萧让回到“醉仙楼”去居住的消息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可是当那些仕子们赶到“醉仙楼”的时候,他们却现仍然是不得其门而入。

    原来,萧让自从搬回那“醉仙楼”以后,便要求老书生萧林把他亲笔所写的一张纸条挂到了“醉仙楼”的正央。至于这纸条上所写的到底是什么字,萧让说了,这是一楹联1的上半联,若是有人能对出这楹联的下半联,那便可以进入“醉仙楼”的后院与他见面。可若是对不出来,那不好意了,他一概不见。

    可楹联到底是什么,一般的仕子还真不知道。因为楹联相传是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至隋唐时期已有展,可并非学术主流,而是属于“杂学”一类的。可萧让不知道这一点啊,而且他也不管这一点,他之所以要搬出这么一楹联来,其实就是想将那些疯狂的仕子而已。因为这些天来,想要求见他的人实是太多了。而且这些人,大多是居心不良的,有来求画打算拿出去卖掉小赚一笔的,也有来求字打算拿去送礼的,而多的人是想借助萧让的声望,从而一举成名。

    原来,随着萧让的名声鹊起,不服他的人,那是越来越多了。而且这些人都不认为萧让真的是那种年难得一见的神童。证据之一就是那《三国演义》实是太没有法了,虽然故事情节相当精采,可是从语言用句上来讲,距离“神童”的名号还是相差得太远了。而且,虽然传说萧让是一日之内连续创出了三种体裁,可是细细深究下来,除了那“字体”以外,其他两体都不过只是“杂学”而已,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一致的认可的,所以也就是说,萧让这个“雨公子”的名号,其实多只是旁人吹捧的结果而已。他们就是想通过“打败”萧让,从而使自己的名号响吁坛。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条捷径,可是却不料的是,萧让现直接用一条楹联把他们通通挡了门外…

    “…楹联?…李兄,小弟才疏学浅,实不知这楹联该如何对,不然您就费费心,将这下联给对出来,以便你我兄弟能见这‘雨公子’一面,你看如何?…”

    “嗯,楹联嘛!为兄还是略知一二的。从字面上看来,‘雨公子’出的这个上联似乎并不难,嗯…待为兄稍想片刻,应该能对上这下联…”

    这天,又是两个慕名而来的书生站“醉仙楼”大堂里看着萧让所出的那一楹联小声议论着。而这两个人身边,其实还有其他无数早已这“醉仙楼”里盘桓许久的仕子,于是听到他们两个人说话,这时候就有人忍不住开口说道了:“什么?你能对上这下联?你若真能对出这下联来,下情愿将头切下来给你当凳子坐!嘿,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什么?你说什么?有胆子再说一遍?…”

    前面那个说能对出这楹联来的书生被激怒了,回头大声地怒斥道。他其实确实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明知道自己胸无半点笔墨却敢来这里挑战“雨公子”。可是自己知道归自己知道,被别人点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异常愤怒地说道。

    “哟?想恐吓我?嘿,再说三遍我也还敢说。你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小子,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楹联很容易对?‘烟锁池塘柳’,嘿嘿,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简单,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好对似的。可是你细看一下,果真是如此吗?这五个字的偏旁都为五行,此谓之‘嵌五行’,且其意境深远,我想试问,这样的一联,你如何对?…”

    “这…”

    前面的那个书生顿时就语塞了,原来,他听前人一言才现这其的奥秘,果然是五字嵌五行,意境深远,根本就不是他这样不学无术的人所能对得出来的,所以,他的脸上顿时就红了,后众人的轰笑声灰溜溜地走了。

    ……

    “汉啊,这楹联当真是极难啊!为兄苦思半月,可却始终想不出一完美的下联来,不如您就将这下联告诉为兄,省得为兄日夜惦记,这吃也吃不好的,睡也睡不好的,可是难受啊…”

    前厅里,来自各地的仕子为了见萧让一面,各自拼了老命地想下联。而“醉仙楼”的后院里,随着萧让搬回“醉仙楼”的房玄龄也为那下联寝食不安,原来,他作为科进士,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才学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于是看到萧让将这楹联拿出来当“挡箭牌”,于是他顿时起了好“斗”心,想要破解这个楹联,以便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楹联的难是远远超乎他想像的。结果就是,他想了好几天,可到后还是半个完整的下联都没有想出来,于是他终于抵受不住这样痛苦的折磨了,后向萧让“求饶”道。

    “唉,房大哥,不是我不想告诉你,实是…实是我想不知道这下联到底是什么啊…”

    萧让的一句话让房玄龄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给咬断。

    你作为这楹联的出题者,居然不知道这下联究竟是什么?这都叫个什么事啊?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萧让说的这就是事实。原来,这所谓的什么“烟锁池塘柳”,其实是萧让从后世网上抄来的一千古绝对。也就是说,这楹联千年来是根本就没有一个人对上一完美下联的,可以号称是史上难的楹联之一,所以他自己自然也不知道这下联答案。

    ***********************

    注释:

    1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纸、布上或刻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里的春联其实就是楹联的一种,也是后世应用为广泛的。
………………………………

第108章 大兴来人闻晋王(下)

    深秋的清晨,来得很迟。

    寅时已过,可周围还乌漆麻黑的,根本看不到一丝影子。

    萧让走出房间,院子里活动了一下身子。这里是“醉仙楼”的后院,整个院子里只有堆放角落处的一堆酒坛子,除此以外,就再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了。

    院子里很安静,此时老书生萧林还睡梦当。不过,萧让的三个身丫环倒是早已起来了,就陪萧让的身边。不过,说是三个丫环,可实质上,萧让能使动的丫环只有两个,就是黛儿和郑清韵了。至于那个不听使的丫环是小青,她是从来只负责郑清韵的起居的,所以对于萧让的话,她是一句都不会听的,除非郑清韵亲自下令,她看都不会看萧让一眼。这情况倒是鲜啊,谁听说过,一个服待人的丫环身后居然还跟着另外一个服待她的丫环?这普天之下,也只有郑清韵这里有了,别无分号。

    “少爷,来擦把脸…”

    萧让停下来之后,郑清韵就亲自拧好一条毛巾,递到萧让的面前说道了。这段时间来,她已经慢慢地习惯当萧让的丫环这个角色了,所以和黛儿一样,她也改口开始称呼萧让为“少爷”。对于这一点,萧让一开始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他虽然同意了让郑清韵留下来,可是却没有想过真的让她当自己的身丫环,所以自然不能同意这个要求。可是郑清韵倒也倔强,说什么也不肯再称呼萧让为“汉”,而偏偏要做得和黛儿一样,不仅改了对萧让的称呼,而且就连日常的穿戴,也完全改成了适合自己身份的衣服。后萧让没有办法,只好由她去了。

    “好的,谢谢啊…”

    萧让接过郑清韵手里的毛巾擦了把脸,随口说道。这其实是这一个多月以来经常出现的一幕了。前面说过了,萧让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起,而且起床之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所以久而久之下来,郑清韵也习以为常了。甚至每天早上也和萧让一起早起,而且还要服待他进行洗漱。至于黛儿,她也是有事干的。那就是给萧让煮早餐,两姝各有各的工作,相处倒也融洽。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很快,时间就来到十二月了。

    此时距离萧让父子搬回“醉仙楼”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醉仙楼”大堂上挂着的那一幅“烟锁池塘柳”至今还是无人能对得出来,也就是说,还是无人能见萧让一面。不过,这也足够让人厌烦的了,于是萧让与萧林一商量,后决定,到洛阳城外找个小院居住,后是像郑氏田庄那样的地方,有田有地,有山有水,适合人的居住。

    说干就干,这事得到了长孙晟的大力支持,于是没过两天工夫,他们父子二人便附近的一处山脚处找到了一个合适之所。虽然这个合适之所的价钱足够昂贵,不过现如今“醉仙楼”的“醉仙酒”随着萧让“雨公子”的名头传播,它的身价也是上涨倍的,说它日进斗进也不为过,所以这些许的花费,他们自然还是付得起的。

    又两月余过去了,冬去春来,萧让也终于到了岁了。这时候,几个月以前的一个决定就得提上日程了。原来,当日王胄来求见萧让父子的时候,是曾经说过,晋王杨广是殷切期待他们父子往大兴一行的,当时老书生萧林就想带着萧让往大兴一行,不过还没等他们出,远大兴的晋王妃萧美娘又派人传来口信,说是天气即将入冬,萧让年少,抵不住那无边的风寒,所以让他们开春之后再行入京。

    萧林听到萧美娘的这句话的时候,感动得眼泪“啪啪”流。只是萧让心里就觉得奇怪了,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虽说自己的身子确实是比较单薄,可是萧美娘这个便宜姨娘如何会得知?而且这半年来,随着他“先天罡气”的增加,其实他身体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了。至少要比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书生要强得多。不过后来,从大兴城里传出隋帝要废掉太子杨勇的消息,萧让听到这个,心里也就终于明白,萧美娘这便宜姨娘究竟是因何要让自己父子推辞进京了。

    原来是杨广与杨勇的太子之争正到了为关键的时候,稍一不慎,很可能和晋王杨广沾上半点关系的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萧美娘为了萧让父子的安全,暂时拒绝他们进京。不过,这其实只是萧美娘单方面的想法而已。实际上,从晋王杨广的角来讲,萧让父子此时进京,不多不少肯定会给他带来些许帮助的。毕竟萧让是天下闻名的“雨公子”嘛,如果隋帝知道了萧让是杨广的亲外甥,不多不少肯定会加分的。只是这么一来的话,萧让父子也就是会陷入许多未知的危险当了。而萧美娘极大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地派人传来这么一条奇怪的口信的。――想到这一点,萧让对于萧美娘这个素未谋面的姨娘,心里倒是多多少少有了那么一丝感激了。看来,自己的这个便宜姨娘,也并不是曾经想像的那么忘恩负义的嘛。她这些年里之所以会不认自己这一脉,恐怕也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的。

    开春的三月初三,萧让父子收拾了一番之后,终于起程准备赶往大兴了。此之前,萧林萧让的建议之下,将“醉仙楼”客栈托付了给兰陵萧氏。兰陵萧氏毕竟也是这世间的大族之一嘛,虽然因为曾为西梁皇室,因而受到了大隋朝的多方压制,可是一个大门阀的基本势力还是有的,再加上他们正想和萧让扯上关系,所以让他们来代管“醉仙楼”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

第109章 公子新作震大兴(上)

    第109章  公子作震大兴

    晌午时,下起了蒙蒙细雨。

    青翠的山峦横亘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汉,那为兄便告辞了也…”

    洛阳城外,萧让此时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与房玄龄比肩走着,房玄龄突然开口说道。

    这马是萧让近两个月才学会的,至于学骑马的理由,他说得很简单,那就是身为男子,实不应常常坐车,失了那男子气概。他的这番话可是非常对长孙晟的胃口的,于是长孙晟便抛下了手头上的许多军务,亲自教会了萧让骑马。能让一个大将军教自己骑马,这天下间除了萧让以外,也别无分号了。

    不过,萧让虽然说得好听。可是实际上,他学骑马的真正原因就是为了日后天下大乱时,保命用的。多一种技能便多一种逃生的手段嘛,所以,他的强烈要求之下,老书生萧林也被迫学了几个月的骑术,到今日,才算是恰恰能马上控制住马匹,不让其乱跑。

    “房大哥,此次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万望一路珍重!另外,此处有黄金十两,请房大哥笑纳,以便路上不时之需…”

    原来,今日是萧让父子离开洛阳起程前往京师大兴的日子。不过,同时也是房玄龄与萧让告别的日子。原因是,他这洛阳城盘桓已有超过半年的时间了,而他远长葛的父亲已经来信,催他返回长葛以便父子团聚了。

    至于这其的原因,房彦谦1没有细说,不过萧让好像隐隐若若记得,史书上是这么说的,“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常年卧榻重病,是以房乔一直伺奉左右,不曾远游。”可如今的事实是,房玄龄目前确实不房彦谦身边,而是洛阳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