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代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蒸出来,那是起码得经过三次“蒸馏”的,而这三次“蒸馏”,萧让把它们完全分离了开来,例如,以十天为一个完整的“蒸酒”流程,其中的六天,萧让会让他们只对普通水酒进行第一蒸,而另外的三天,会对经过第一蒸的“半成品”进行第二蒸,接着再用一天的时间进行第三蒸。而且这三个流程是完全随机的,只要第二蒸和第三蒸的原料足够,随时会进行这两个步骤,所以作为只负责一道工序的小陆和小朱两个伙计,他们是很难知道这其中的奥秘的。

    而除了以上的这个措施以外,萧让还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小陆、小朱两个伙计的待遇,同时,还让他们把家眷都迁到醉仙楼里,平时没有什么事情不得外出,这么一来的话,才能大程度地防止他们被外人收买,至于黛儿?萧让是一点都不担心的,这小妮子,用现代里的话来讲就是把他当成是“偶像”了,忠心得不得了,又岂是用钱能收买的?至于用暴力的手段?真发生这种情况,萧让倒是希望她把“醉仙酒”的秘密说出来。毕竟这“醉仙酒”虽然重要,可是再重要也重要不过黛儿的『性』命啊!

    “嗯。如此便好…”

    听黛儿说小陆和小朱的家眷已经全部搬进“醉仙楼”后院了,萧让点了点头说道。

    ……

    第二天,是八月十五1,虽然是中秋节,可是这个时代,中秋这个节日还没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所以半个月一次的“品酒会”还是如期举行。

    “掌柜的,此次参加‘品酒会’的人数一共是二十八人,你看可以开始了吗?…”

    报名参加“品酒会”的人越来越少,到这一次,已经是仅仅只有二十八个人报名了。不过虽然如此,作为掌柜的萧林却是半点也不担心,原因就于参加的人虽然是少了,可是围观的人却与日俱增,由此所带动的消费可是相当的可观,所以,只要还有一个人参加这个“品酒会”,他的心里就一点都不担心。

    “嗯,开始吧…”

    萧林大手一挥,非常“霸道”地说道。这几个月时间里,由于“醉仙楼”的生意蒸蒸日生,他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也越来越像是一个掌柜了,这不,今天他就穿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美的衣服,“风度翩翩”地站那里,已经不愧为洛阳城第一楼老板的称号了。

    “咦?少爷,你看,那个人怎么不喝呢?…”

    每次的“品酒会”,萧让和黛儿也是会参加的,当然,只是作为旁观者。今天,他们也来了,不过场上一个参赛者的举动引起了黛儿的好奇。原来,那二十八个参赛者当中,有一个书生打扮,脸上颇有英气的年轻人开赛之后始终没有举起自己面前的酒碗,反而是闭着眼睛站那里,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哦,他可能还不渴吧…”

    萧让开着玩笑说道。事实当然不会如此,可是以往的历次“品酒会”中,像眼前的年轻人那样有奇怪表现的参赛者并不少数,所以,他根本没怎么放心上。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概十几分钟以后,那位年轻人的举动还是让他大大地吃了一惊。而且这一吃惊,居然还让他认识了一位千古流名的一代名相房玄龄。

    注释:

    1“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唐代。我国人民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月下,将月亮神像放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家的,外地的,都要算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

第061章 三国演义迷房乔(上)

    “呀,喝了,喝了,他喝了…”

    一刻钟的时间其实很短,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就萧林准备上台宣布比赛结束的时候,那个引起萧让和黛儿注意的青年书生终于有所动作了。只见他突然拿起自己面前放着的其中一碗“醉仙酒”,接着头一仰,“咕噜”一声就把整整一碗的“醉仙酒”一滴不剩地倒进了自己的肚子里了,而且这还不算,很快他放下了第一个碗,接着又伸手去拿第二只碗,后是第三只碗。他这么做的结果是,仅仅只是过了半分钟的时间,他面前的三个原本装有“醉仙酒”的大碗,一下子就空了。

    “靠,这家伙真猛啊!难不成那五贯钱的奖金,今天有人可以拿走了?…”

    看到这一幕,萧让的心里真是吃惊不小啊!原来,自从两个多月以前“醉仙楼”推出这什么“品酒会”开始,那五贯钱的奖金至今居然是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拿走得走的。而今天,他眼前的这个青年书生这么生猛,喝几十度的“醉仙酒”如同喝水一般,他的心里就忍不住嘀咕了,难道这青年书生真的是天生海量?对这场比赛志必得,所以才完全不惧怕这“醉仙酒”的酒力?

    “好了,各位客官,时间已经到了,请放下酒碗…现请喝完三碗‘醉仙酒’的客官休息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以后,只要各位官官能沿着这条直线,由这头走到那头,那我醉仙楼就将如约奉上奖金五贯钱…”

    萧林每次“品酒会”上的结束语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过今天,他和萧让一样,对那位后时刻一口气喝下三碗“醉仙酒”的青年书生颇为好奇,所以说话的时候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原因就是,他也认为,这青年书生的酒量应该是很高的,要不然,他不可能能一口气喝下三碗“醉仙酒”,而且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很显然就是胸有成竹的了嘛。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念头才他的脑海里才刚刚闪过,结果极度匪夷所思的一幕就他的眼前发生了。

    “噼啪…”

    “倒了,倒了,他倒了?!…”

    “呀,不会吧?这家伙原来只是个绣花枕头吗?…”

    “哈哈!我还以为他有多厉害呢!原来只是不懂‘醉仙酒’酒力的外乡人…”

    原来,萧林的说话期间,那个后时刻一口气喝下三碗“醉仙酒”的青年书生已经直接扑倒地了,而且还是毫无征兆地,这可是大大地出乎场人所有的意料了,于是众人一时都哄笑了起来。

    “哎,爹,让小五他们把人送去客房休息吧…”

    看到这一幕的萧让很有些哭笑不得,于是对自己的父亲说道。这也是“醉仙楼”的常例了,凡参加“品酒会”而醉倒的客人,他们醉仙楼都会免费提供客房给他们休息两个时辰的,待他们的意识差不多回复正常以后,他们才会让这些客人们离开的。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一,可以避免那些喝醉了的客人从醉仙楼出去以后惹上什么事,到时候作为活动主办方的“醉仙楼”恐怕就难辞其究了,而另一方面,这同样也是一种宣传,虽然客房是让人白住了两个时辰,可是却可以适到好处地搏得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

    第二天…

    “少爷,少爷,他醒了…”

    一大早,黛儿就“闯”了萧让的寝室大声地嚷嚷道。

    “谁?谁醒了?…”

    萧让才刚刚从梦中苏醒过来,整个人还有些『迷』『迷』糊糊的呢!所以一时根本不知道她说的到底是谁。

    “就…就那醉猫…”

    黛儿扶着萧让坐起了身,嘴里有些轻蔑地说道。经过她的这一提醒,萧让才回想起来,原来她说的“醉猫”就是昨天那个一口气喝下三碗“醉仙酒”的青年书生啊!这人,你也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昨天醉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的,不仅没有两个时辰之内清醒过来,反而是醉得加厉害了,于是萧让没有办法,只好吩咐让他“醉仙楼”留宿了。而且还交待了黛儿,要时刻注意他的状态。因为他曾经待过的那个时代,有一个名词是叫做“酒精中毒”的,他怕眼前的那青年书生就是如此。这东西和普通醉酒不一样,可是有可能会要人命的,所以萧让非常地上心,让黛儿一整晚地守住那个青年书生,生怕他就此一命呜呼,真要是如此的话,到时候“醉仙楼”可脱不了干系啊。

    好,这样差的情况终并没有出现。这天一早,那个青年书生就清醒过来了,不过,之后一直就喊头痛。黛儿可管不了他那么多,既然他没有死,也就是说和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于是连忙跑来禀告自己的少爷了。

    “什么?你就让他一个人留那里?…”

    听到黛儿说完事情的经过,萧让有些无语地说道。本来吧,黛儿把那青年书生扔下跑来给他报信也并没有什么过错的,可是问题是,那青年书生不是还喊头痛吗?这要是被隔壁住宿的客官听到了,还指不定还会误以为出了什么事呢!所以,他让黛儿帮自己随便收拾了一番,接着就急急脚地往那青年书生昨天晚上居住的房间走去了。

    ===========================

    求票,老晴量加快速度,也请大家多点支持。

    ;
………………………………

第062章 三国演义迷房乔(中)

    “客官,您没事吧?…”

    半分钟以后,萧让终于二楼的一间客房里见到了那个昨天醉得一塌糊涂的青年书生,此时,他倒是没有像黛儿说的那样,一直喊头痛,不过却呆坐房间里神情显得有些低落。

    “哦,下没事,嗯,这位小公子,请问您是……”

    青年书生看到进来自己房间的萧让有些吃惊,不过转头再看见黛儿,他倒是好像想起了什么,于是连忙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后才客气地问道。听到他的问话,萧让还没有开口,他身后的黛儿就抢着回答了,说道:“…这是我们少东家…”

    “少东家?”

    青年书生刚听到黛儿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些『迷』糊,可是很快他就恍然大悟了,于是说道:“…哦,你莫不是这‘醉仙楼’的少掌柜?…”

    “哼,少东家就少东家,什么少掌柜?…”

    青年书生的话引起了黛儿的不满,其实“少东家”和“少掌柜”这里都是一个意思的,不同的是,传统用法里“少东家”明显要比“少掌柜”要客气一些,况且,这青年书生,一开始的时候是执礼甚恭,开口称呼萧让为“小公子”。可是现呢?一旦得知了他只是一个商贾之子,“小公子”马上变成“你”了,你说黛儿又怎么会不生气呢?

    “呵呵,没错,小子正是‘醉仙楼’的少掌柜,这位客官,你的身子没有怎么样吧?…”

    萧让对“少掌柜”这个称呼倒是一点都不意,“少掌柜”就“少掌柜”吧,这又不是什么骂人的话,何况自己的爹爹就是这“醉仙楼”的掌柜,自己是他的儿子,可不就是“少掌柜”吗?人家又没有说错?有什么好生气的?

    “下无恙,下无恙…哦,对了,少东家,不知道少东家贵姓?…”

    青年书生可能也是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称呼有些欠缺了,所以这时候连忙顺着黛儿的意思改口说道。

    “没事就好…”

    萧让听到青年书生说他“无恙”松了一口气,接着笑道了:“…呵呵,小子姓张,张让…”

    原来,他之所以要再多问一次那青年书生的身体情况,原因就是因为他担心这青年书生昨天宿醉一夜有没有什么后遗症。要知道,“酒精中毒”这种事可是可大可小的,而且黛儿刚才去禀告他的时候也说了,这青年书生自醒过来之后就一直喊头痛的。所以他自然要多问几句。

    “哦,张公子,下房乔,是这样的…”

    青年书生,也就是房乔说着向萧让行了一礼,接着就想把他此时心里的尴尬说出来,可是没有想到,他的话刚一出口,那头的萧让直接就愣住了。

    “你是房乔,房玄龄?…”

    萧让指着青年书生,也就是房乔,满脸震惊地问道。

    “嗯?你认识我?…”

    房玄龄也好奇了,怎么?眼前的这小童竟然认得自己?而且不但知道自己的名字叫房乔,还知道自己的字叫玄龄?这要不是确实认识的话,怎么会如此清楚?

    “啊!呵呵,是的,前不久我听人说过,据说你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是本朝年轻的进士…”1

    萧让的反应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快的,其实,他哪是前不久听别人说起过房玄龄的啊,他真正知道房玄龄历史要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后的现代。现代,他可是清楚地知道房玄龄这三个字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的。这家伙以后可是唐太宗李二手下的一代名相,和杜如晦一起被人合称为“房谋杜断”,也就是说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善断,二者都是举世罕见的能臣,一起辅助唐太宗,这才有了后世大唐的贞观之治。

    “哦,今日距离放榜不过只是数十日之数,如今竟是传到洛阳城了?…哦,让张公子见笑了…”

    房玄龄虽然是日后的一代名臣,可是如今也只不过是一意气风发的小青年而已,所以听到萧让的话,很有些高兴地说道。这也不奇怪,萧让的那句话可是正好尧了他的“痒处”,他自然也就满脸的笑容了。

    “呃…”

    听到房玄龄的这番话,萧让的心里“汗”了一个,刚才自己一时情急,脱口而出就是那么一番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以房玄龄目前的年龄,到底是中举了没有。好,自己的运气也算不错,虽然是没有考虑过他的年龄,可他竟然是真的已经中举了,那就说得过去了。

    “呵呵,房公子天资聪慧,实是我辈的偶像,如何说是见笑了呢?…”

    萧让已经是第二次这个时代见到历史名人了,所以自然不像第一次那么激动了,很快淡定了下来,客气地说道。

    听到萧让的话,房玄龄一开始还挺高兴的,可接着,他就想到了某些事情了,于是老脸马上就红了,不好意思地开口说道:“唉,惭愧,惭愧啊!对了,张公子,有件事情,我想…我想请你帮个忙…”

    看到他犹犹豫豫的样子,萧让也奇怪了,于是说道:“哦?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这可是他的真心话,眼前的这人可是房玄龄啊!他要真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的话,没说的,自己肯定会帮的。要知道,后世,这家伙是甚得李二的信任的,自己和他打好了交道,也就是说,日后一旦天下大『乱』,李二成功上位的话,那自己起码也有一个能他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物了。

    注释:

    1隋朝取士虽然主要是以门阀出身为依据,典型的就是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为九等,越是上等出身,越容易做官。不过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压制关东门阀和关陇贵族,已经是小范围之内开创了科举制度了,只是这一个官员选拔制度至隋末都未能成为主流,反倒是后来的唐朝,隋朝的基础上所开办的科举制度影响了后世将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

    ;
………………………………

第063章 三国演义迷房乔(下)

    “是这样的…”

    于是,房玄龄就把他的请求说了出来。原来,他竟然是找萧让借钱来了。这事具体说起来也挺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因为他之所以会落入向萧让借钱的地步,其实和“醉仙楼”昨天举办的那场“品场会”是分不开的。这话是怎么说的呢?原来,房玄龄此次之所以会来洛阳,完全是专程来拜访一位老大人来的。而他这一趟出行,只带了很少的钱出门。――没有办法啊,他的父亲房彦谦虽然是隋朝的官员,他自己又是刚刚中举的进士,可是实际上,他们家的条件并不好。因为,这一个,他们虽是官宦之家,可论出身,也仅仅只是卑品而已,而再一个就是,他的父亲房彦谦是一个清官,两袖清风的那一种,所以自然没有那么多钱让他随便花销了。

    “房大哥,你的意思是,你昨天来到洛阳以后,因为只剩下五百文,所以才想来参加我们的这个‘品酒会’的?…”

    萧让听完房玄龄的解释以后,哭笑不得地问道。此时,他们两个的称呼已经变了,这既是萧让有意为之,也是因为房玄龄有事要求萧让,所以两个人自然而然地就兄弟相称了。

    “是啊!我本来是要去拜见长孙大人的,可只剩下五百文钱,实是买不上一份好礼物了,所以就只能把主意打到你们‘醉仙楼’的‘品酒会’了,没想到…唉…”

    “没想到”什么,房玄龄并没有说下去,不过,不用他说,萧让也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了,不就是没有想到自己“醉仙楼”的“醉仙酒”竟然这么霸道吗?仅仅只是喝了三碗,他就足足醉了一天一夜了。

    “呵呵,房大哥,你以前有没有喝过酒?…”

    萧让好笑之下,试探『性』地问房玄龄道。他猜肯定是没有喝过的,要不然,当时“醉仙酒”的那呛人酒气之下,他怎么可能一口气吞下三碗的“醉仙酒”?要知道,这“醉仙酒”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水酒的,它虽然既酣香味醇,可是同时也辛辣无比的,一碗下肚,整个肚子就能“烧”起来了,两碗下肚?不是酒量极高的人根本不敢喝第三碗。可房玄龄偏偏就喝了,只是喝了之后他却是醉得一塌糊涂,这就基本可以肯定一件事情了,那就是这家伙应该是不懂喝酒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喝过酒的,所以不知者不畏,结果才一口气喝下了三碗的“醉仙酒”。

    “没有…”

    果然,房玄龄听完萧让的问话,理所当然地答道。

    “呃,那你如何想到要来参加‘品酒会’?”

    萧让好奇地说道。房玄龄这家伙,后世和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那没说的,他的智谋应该是很高才对的啊!可怎么今日看来不是那么回事?难道是自己弄错了吗?这人不是那个辅助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这不可能啊,同名同姓也就罢了,可他连中举这样的事,也是时间、地点、年龄都吻合的,这就不可能了,所以,他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个足智多谋的房玄龄,至于他如今为什么看上去有点“货不对板”,那就不得而知了。

    “哦,那是因为…”

    于是,房玄龄就把他参加这场“品酒会”的理由说了出来,原来,他以往确实是滴酒不沾的,可他的父亲房彦谦却恰好相反,是无酒不欢的,所以他平时家里看多了父亲喝酒,也就觉得三碗水酒算不上什么了。虽然他也想到了,“醉仙楼”之所以敢拿出这什么“醉仙酒”来举办“品酒会”,那这“醉仙酒”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可是这没有关系啊,他的父亲房彦谦是天生海量,他料想自己应该也是天生海量的,所以没有多想就来报名参加昨天的那场“品酒会”了。可让他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一点是,也许他真的是从他的父亲房彦谦那里遗传了一定的天生海量,可是这“醉仙酒”的酒力还是大大地超出他的所谓天生酒量,所以他喝完之后直接醉倒也就不难理解了。

    “呃…”

    萧让听完房玄龄的话之后直接就无语了。好家伙,这千古流传的一代名相,现看来还相当的“青涩”啊!其实说来也是,他如今才十八岁而已!可已经是考中了进士了,这已经是相当地了得了,至于他智谋方面的天赋,可能是还没有到那个环境吧,所以现还没有发挥出来。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没有那个环境,就是唐高祖李渊如今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千牛备身而已1,就别提现才不过十八岁的房玄龄了。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房玄龄都住“醉仙楼”里。有关于这个,黛儿是非常地不满意的,事因这家伙是相当地不客气。萧让请他住下,他就住下了;萧让拿了五贯钱借给他,他就一声不响地接下了。而让人受不了的是,后来他得知了萧让也是一个读书人,所以就出口言道了:“吾虽非通天博学之士,可也熟读《五仓》2、《千字文》3,让儿如有疑『惑』,不妨拿来与为兄一同研究”

    虽说是一同研究,可是从他的语气听来,任谁都听得出来,这不过只是他的客气之言而已。他的真正意思是,我好歹是晋进士,《五仓》、《千字文》这样的启蒙教材还是精通的,所以你萧让要是有什么疑问的话,不妨直接拿来问我,我必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的。

    正常情况下,他这一说法也并没有错,因为萧让表面上只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小童而已,虽然他表面上表现得非常聪颖,可年龄摆那里,你要是说他懂多少诗篇,明多少事理的话,房玄龄是断然不会相信的。而他做为一个晋的进士,能毫不藏私地教导你一个商贾之子,这普通人的眼里就是很大的“恩惠”了,所以他很自然地说出了这番话。可是他没曾想,他的那番话没有惹恼萧让,却惹恼了对自己的少爷无比崇拜的黛儿,是啊,别人不道她的少爷是什么人,有多大的才气,她还能不清楚吗?那可是天下闻名的“雨公子”啊,你房玄龄一个小小的进士,却这里鼻子『插』葱装大象,说什么教自己的少爷《五仓》、《千字文》等等这样给小童启蒙的书,那不是惹人笑话吗?

    注释:

    1据《旧唐书》中记载,李渊曾任“千牛备身”,而千牛备身又是千牛卫的别名。

    2所谓五苍,就是秦代李斯所做的《仓颉篇》,赵高所书的《爰历篇》,以及胡毋敬所作《博学篇》为基础。有汉以来,这三篇文章合而为一,通称《仓颉篇》,并从秦小篆改成汉隶文,又名为《三苍书》。魏晋时,增加了《训纂篇》和《滂喜篇》,所以又改名为《五苍》。这是隋朝时的启蒙教材之一。

    3《千字文》: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古代中国千百年来流行的蒙学教科书。

    ================================

    推荐朋友的一本书:'bkid=2302926;bkna=《超级大天师》'

    简介:

    张昊羽表面上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暗地里却是【中国龙组】的第一高手!

    厌倦纷争,他想回归平凡。可有的时候,平凡和牛叉其实是只隔一线的…

    ;
………………………………

第064章 辗转反复终就学(上)

    “少爷,今天您要说什么故事?…”

    “今天我们说《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哦?少爷快讲,少爷快讲,那诸葛孔明要掌兵了?…”

    “嗯,上回说到,那孙权督众攻打夏口,黄祖兵败将亡,情知守把不住,遂弃江夏,望荆州而走。甘宁料得黄祖必走荆州,乃于东门外伏兵等候。祖带数十骑突出东门,正走之间,一声喊起,甘宁拦住。祖于马上谓宁曰:‘我向日不曾轻待汝,今何相『逼』耶?’…”

    ……

    自一个月以前,黛儿把小陆、小朱两个伙计招进蒸馏房以来,她自己倒是慢慢地闲下来。了。而一旦闲下来了以后呢,她就整天呆萧让的身边缠着他要求听那什么《三国演义》的故事。这故事按照萧让的说法是由当初他所说过的那个什么“火烧赤壁”的故事发展而来的,由于与真实的三国有所出入,所以,名之曰:演义。

    “《三国演义》?少爷,您是说,这故事很长?…”

    当初黛儿听到萧让的说法,很高兴地问道。她只是一个小姑娘而已,可不管什么“演义”不“演义”的,她只是听到“三国”两个字就知道,这故事应该是会很长很长的了,要不然的话,干脆叫《诸葛亮演义》不就完了吗?可偏偏自己的少爷把它称作《三国演义》,这岂不是说明了这整个故事的背景是非常宏大的吗?

    “嗯,很长,怎么?黛儿,你要听么?我可不敢保证什么时候说得完哦…”

    萧让看着黛儿那么高兴地样子,逗她道。《三国演义》嘛,他前世可是读过不下十遍的,所以,不说是倒背如流吧,可大概的叙述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有关于这一点,说出去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千四百年之后现代,他只是一个孤儿而已,又没有人强制要求他,他怎么可能会读了那么多遍的《三国》?

    这事说起来也巧了,事实上,正是因为他是孤儿,所以,他才会连续读了那么多遍《三国》。这话是怎么说来的?原来,萧让曾经所生活的那所福利院里,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是很有限的,而这其中,又以一位张姓的社工每周一次的“故事会”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个“故事会”,那位张姓的社工所说的故事就是《三国》,来源自然是《三国演义》。而后来萧让长大了,慢慢懂事了,识的字也多了,于是就不满足于那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了,后从福利院的图书馆里找来了《三国演义》,每日每夜地熟读下来,于是这才有了他今天可能用原文叙述《三国演义》的情形出现。

    “没关系,没关系。不管有多长,黛儿一定听下去,少爷所讲的故事,好听,很好听…”

    正是黛儿的这一句话极大地满足了萧让的虚荣心,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才会一闲下来就会给黛儿讲上一回《三国演义》的故事了,而到今天,他已经是讲到了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了。

    ===============================

    “……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家里坐地,好自。’孔明曰:‘剑印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

    “好,好!好一句‘动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呃……”

    萧让给黛儿说《三国》正说得兴起,可门外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