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这倒有些像刘綎上次和百里峡打的那场遭遇战:任你玩出花儿来,反正没人挡得住我一刀——那不就完事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无济于事。”
不过想归想,高珗心里可不会觉得眼下的明军边军在面对俺答的时候有什么绝对的实力,所以大板升城还是要仔细看一看的。
不过这时候曹淦却插了句嘴,道:“你们想知道俺答的兵力部署?这个事情都不用怎么查探,我都知道得差不多了。”
高陌高珗二人大吃一惊,一齐问道:“你知道?”
曹淦一副理所当然地样子,大大咧咧道:“那有什么稀奇?咱们以往送货给他们,不都要跑去他们的驻地?”
“他们?”高珗敏感地问道:“俺答的兵力没有集中在一块儿?”
“那要看你说的‘一块儿’是多大一片地方。”曹淦见她们二人兴趣都很浓,干脆直截了当地道:“俺答手下有十八名得力属下……”
他接着就把俺答的兵力部署说了出来。
原来俺答虽然强横一时,但实际上“常备军”也并不算多——当然蒙古人可以全民皆兵,真要打大仗,召集一下就是了。
俺答的“常备军”其实也就两万左右,其中有一万三千五百人,由打儿汉倘不浪、恰台吉、出浪那吉等十八位首领率领。除打儿汉倘不浪,火屯倘不浪率四千,驻地在“去老营边可六百里”之外;脱脱儿墨率五百,在“去偏头边可二百余里”,其余皆由恰台吉等率领,驻平虏、右卫边外,即凉城地区附近。而俺答自带七千,驻地距老营堡、平虏、威远、右卫三百余里,也就是眼前的大板升城以东百里左右。
听完曹淦这番话,高陌还没有什么感想,高珗却是瞪大眼睛,看着曹淦问道:“曹掌柜,你的意思该不会是说,眼前这座由白莲教徒和北逃汉人所建的大板升城……没有蒙古人的兵马护卫?”
………………………………
第122章 蒙疆风云(六)
曹淦笑道:“高团副对蒙古地形看来不是太熟……其实按照俺答的这个布置,丰州附近是他老巢,其余兵力分布东、南、西、北四面,其中北面人数最少,只有五百人,而东南西三面均有数千之众。如果从距离上看,原本大板升城距离丰州就很近了,俺答如果愿意,其本部人马几乎一日可至。即便俺答不来,西、南两面的蒙古大军要回大板升城也就两天可达……他也不必担心大板升城与我们大明有什么勾结,因为一方面我大明对这些白莲教的匪类奸党一贯痛恨,此中仇怨,誓不可泯;另一方面,在大板升城以南驻扎的恰台吉,统带着九千大军,大板升城如果有变,恰台吉转身就能平定。”
高珗恍然大悟,对曹淦的态度从原先略微有些瞧不上眼纠正了不少,拱手道:“多谢曹掌柜指点。”
曹淦知道他是大公子亲信,也不敢拿捏什么架势,连说“客气,客气。”
高珗却又有些疑问,道:“这个恰台吉又是什么人,为何他带领的部众甚至比俺答自己还多?”
“此人乃是俺答之义子,自来以两件事著称于蒙古。”曹淦露出一丝佩服的神色,道:“其一,他忠信过人,曾数次冒死保护义父俺答;其二,他武艺高强,号称蒙古第一勇士已有十年以上,期间遭到过无数次挑战,至今未尝一败。”
高陌与高珗都有些诧异,对视一眼之后,高珗点了点头,赞道:“听来倒是个鞑子里的好汉。”
高陌则思索着问道:“曹掌柜,你说他是蒙古第一勇士……这是传闻,还是你曾亲眼所见?”
曹淦认真地道:“他被挑战无数次,这个我只是听很多人说起,未曾亲见他出手。不过,这个人我是见过的,他当时在打猎,据我观察,如果他对我出手,我……最多扛不过十合——这还是按照我拼着两败俱伤的心态来算的,因为反正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甚至……我自问马术还算精湛,却怎么也不可能和他相提并论。”
高陌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问道:“那他与刘綎少将军相比,谁强谁弱?”
看来在高陌眼里,刘綎大概就是他见过的大明最强悍将了。
这一问倒似乎把曹淦给问住了,他深深皱起眉头,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才迟疑着道:“按理说他们二人都是当世顶尖的豪雄悍将,我的本事差着他们着实有点远,要判断这个……挺难的。不过高团座如果非要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论步战,刘綎少将军定然占优;论马战,则恐怕还是恰台吉更为了得。”
高陌倒抽一口冷气:“俺答麾下有如此忠臣勇将,难怪能横行漠南数十载,可惜天不收他。”
高珗却道:“大少爷曾说,武艺当然重要,但今后的火器只会越来越强,任你千般能耐,我自一枪撂倒……所以团座也不必太过忧心。况且,他俺答有恰台吉,我大明难道就没有戚南塘、马兰溪?”
“倒也是这个道理。”高陌笑了起来,他也不打算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当下话题一转:“咱们言归正传,按照曹掌柜的意思,这个大板升城因为处于蒙古大军四面包围之境,反正也翻不了天,所以并没有什么护卫兵马?”
“蒙古兵马的确不曾正式驻扎,不过……”曹淦耸了耸肩,道:“自从四年前此城建成以来,如今已经几乎聚集了近十万人,乃是漠南甚至整个蒙古的第一大城,城中颇有些咱们大明一般的繁华景象。因此,也有不少蒙古贵人喜欢跑来大板升城小住,这些人一般都是带着少量兵马来的,加在一块儿的话……我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另外,大板升城内,那些白莲匪类从城中北逃汉人中挑选了一百名左右的青壮,用以维持城中秩序,其身份大抵相当于咱们大明各府、县的衙役。”
高珗叹了口气,不知真假的说了一句:“那真是可惜了,本来我还琢磨,要是这大板升城没有什么兵马守卫的话,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给他烧了!想来以蒙古人的财力,要想再建一座大板升城,只怕不那么容易。”
曹淦大吃一惊,正要说话,高陌已经瞪了高珗一眼,道:“不要胡说八道,大少爷的主张你又不是没听他说起过,他恨不得蒙古人全都聚集起来修城而居,这样咱们大明跟他们打的时候,才不至于大军一到,连根马尾巴毛都找不着。”
高珗哈哈一笑,摆手道:“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嘛。”
俗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这三人说话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前方的丰州前哨——大板升城,才终于已经近在眼前。
不过,当这座大板升城真正出现在三人眼前的时候,高陌倒是望着那不逊于大明下府、上县的城池发出了一声感慨:“这些白莲匪徒虽然无耻,但也不是没有能人呐。”
而高珗却是在仔细打量了一番之后,颇为不屑地撇撇嘴道:“团座,这座城池虽然不小,可是若论防御,却是一团糟,若与我三千戚家军至此,一日之内,我必取之!”
高陌与高珗是早就认识的,而且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知道他不是个随便夸口之辈,闻言不禁有些惊讶,问道:“何以这般肯定?”
高珗指着前方的大板升城道:“团座你看,这城池虽然不小,可是城外连护城河也没有一条,只是单纯挨着这条大黑河毗邻而建。从建制上来说,这只是为了城中水源考虑,而并未虑及城防之用。”
他略微一顿,又道:“更别说这城池的城墙原本就不高大,甚至连厚度也很一般,远不能与我大明边关各地城池相提并论。我敢断定,这群人修建这座大板升城的时候,恐怕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城防问题!”
高陌闻言,才有些恍然,而一边的曹淦干脆抚掌赞道:“高团副果然不愧是在戚总戎麾下潜修过的大才,你刚才这些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眼前这座大板升城其实本就是重建的,最早的大板升城建立在嘉靖三十六年,但在嘉靖三十九年时,曾经被时任大同总兵刘汉焚毁。后来,大概是嘉靖四十四年时,白莲余孽赵全、李自馨等人才在俺答的命令下主持重建,此年乃成此新大板升城。”
他微微笑道:“而这新的大板升城,仍然没有太多城防……因为俺答麾下有人不答应。”
………………………………
第122章 蒙疆风云(七)
曹淦这句话一说,高陌高珗二人立刻就明白过来了:别看俺答纵横漠南数十年,入侵大明无数回,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能够真正攻下大明的任何重镇,对于一些无力抵抗的府县,也只是掳掠一通,很快便会退走。
若论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俺答麾下尽是骑兵,攻城本不擅长,守城也难以称职,唯有野战驰骋,才是他们精之熟之的战法。
因此,即便俺答以其卓越的政治眼光接受了白莲余孽的投诚,并在他们的劝说下同意收容北逃汉儿,甚至允许其建立城池、开辟耕地等,但是他的下属们却决不允许这些汉儿将大板升城修建得犹如南边大明朝的城池一般坚固,要不然这些人一旦反水成为明朝内应,据大板升城死守,俺答麾下的骑兵可未见得能立刻拿下,那样一来,明朝在漠南岂不是立刻拥有了一个战略支撑点?
俺答再如何雄才大略,也不敢保证这种情况一定不会出现,因此他只得同意了这个观点,于是大板升城便成了一只没牙的老虎——或者更准切的说,是没刺的刺猬。
说话间,大板升城那并不甚高的城楼上,做着城门守卫兼职的“衙役”们已经注意到高陌这支商队的到来,也许是远远望去看不清旗帜,所以大板升城方面立刻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和一阵急促的鼓声,城门也很快关闭。
直到血狼啸月旗清晰的映入他们眼帘,城楼上兼职城守任务的衙役们才大松了一口气,一个个呼喊着“打开城门!”、“是商队,大明的商队!”、“那是血狼啸月旗,不必紧张!”……
连铜钉都舍不得铆上几颗的木质城门咯吱咯吱的再次打开,城门口则飞奔出一队骑士,约莫七八十号人,全部身着蒙古服饰。这群骑士并没有立刻冲至商队跟前,而是在城门口不远处摆出了反月牙形散队阵势。
他们人数虽然较商队少了很多,但气势倒一点不输,这是一个看起来有“半包抄”意味的阵势。
不过,这毕竟只是做个样子,很快便从阵中跃马跑出一骑,马上骑士约莫四十来岁,身着蒙古服饰,开口却是一句正经山西口音的汉语:“你们可是百里峡商队,我乃大板升城副城主把汉笔写契!你们这次带队的是哪位掌柜?请出来答话!”
副城主?把汉笔写契?
高陌与高珗对视一眼,高珗皱眉道:“这人长得可不像蒙古人那种大圆盘子脸。”
一边的高陌则没说话,只是朝曹淦望去,却见曹淦脸上露出笑容,嘴里却小声道:“这人就是白莲教二号人物、山西堂堂主李自馨,把汉笔写契是他的蒙古名字,我去与他答话。”
他说罢,已经一夹马腹出了商队,远远地在马上一抱拳,扬声道:“李堂主别来无恙,在下百里峡曹淦,久仰李堂主大名了!”
那李自馨一听来人自称曹淦,不禁下意识眯起了眼睛,从眼睛缝里仔细打量了一下,才抱拳回了一礼,道:“原来是曹天王,久仰久仰,在下也久闻你的大名了,今日方才得见,倒是迟了些……不过,看曹天王这架势,知道的晓得您是来做买卖,不知道的,只怕还以为您要来攻打咱们大板升城来了!”
这番话软中带硬,曹淦当然知道其中包含的威胁和有恃无恐,但他毕竟也是老江湖,哪有怯场的道理,当下仰天打了个哈哈,大声道:“李堂主说笑了,在下亲自来跑这一趟,自然是货物比平时多了些,不自己看着,实在有些放心不下。至于大板升城,起码也有几万人口,我这区区几百人,哪敢打什么主意?”
李自馨也笑了一笑,不冷不热地道:“大板升城只是些无家可归的苦哈哈们在这草原上的落脚地,若是曹天王真要有别的心思,咱们可拦不住你这数百精骑。”但他微微一顿,又接着道:“只不过,睿智的草原之王俺答汗在这大板升城东南西北四面皆布有大军,若真是有人在大板升城闹事,铁骑顷刻便至,这才是咱们的倚仗,想必以曹天王你与大汗的关系,定然是知晓的吧?”
曹淦哈哈笑道:“李堂主,你我明明是初次见面,我怎么总觉得你对我有些误会?我百里峡可从来不会无故跟人动手。要论纪律,我百里峡可比大明边军好得多了,搂草打兔子的事,你什么时候听到有我百里峡干过的?”
那李自馨听了这话,倒像是相信了一般,微微颔首道:“曹天王,不是在下信不过你,在下只是想提醒你一下,眼下大成台吉正在我大板升城里宴请贵客,他虽然历来对你们明人态度不错,可是你这一行全是龙精虎猛的骑士……我放眼打量了一下,能控弦挥刀的,只怕不下五六百之众。曹天王,虽然你有大汗的令谕,可以率队出入漠南各处,但我还是想提醒你一句:既然漠南各部都收到了大汗的令谕,自然不会有谁敢打你的主意,你又何必如此劳师动众?下回还是少带点人马,免得误会。”
曹淦笑道:“李堂主多虑了,我带这些人马,却不是防着蒙古朋友们的。”
李自馨面色微微一改,有些恍然地道:“哦?原来是这样。怎么,南边又有什么动静么?可我听说你曹天王现在抱上了朝廷大员的粗腿,连宣府、大同两大总兵都对你客客气气,难道还有不长眼的无知小辈,敢打你的主意?”
曹淦却半真半假地开始忽悠了,道:“唉,做生意嘛,无非就是那么回事,哪有什么粗腿不粗腿的,就算有,也要我曹某人真能抱得稳才好。”
李自馨闻言微微蹙眉,这回答可滑头得很,根本听不出什么来,他还想打探打探南边的局势,正要再问,谁知曹淦却继续道:“李堂主方才说大成台吉也在城中?那敢情好,在下这一次带来的货物里头,可是有不少万里迢迢从扬州转运来的好东西,既然大成台吉也在,想必以他的身份,是一定会对这些东西有兴趣的了,李堂主可否指点一下大成台吉尊驾所在?”
………………………………
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
按照李自馨的要求,百里峡商队留下大半护卫骑丁在城外歇息,只带护卫百人与商队入城内交易。不过曹淦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本来不是大板升城,自然也不会把整个商队都带进去,实际上也就带了三分之一货物进城。
进城之后,李自馨却似乎对他们没有太多兴趣了,只留下二十人分散跟着,以免这些人逞凶闹事,自己则回了住处。
曹淦则按着李自馨的指点,先派人去与在城中宴请贵宾的大成台吉——也就是把汉那吉联系,按照中原礼节先投拜帖。之所以按中原礼节,是因为把汉那吉素来亲明,喜欢中原的一些礼仪,所以曹淦这时也算投其所好。
派人联系把汉那吉的同时,曹淦作为现在高务实麾下负责漠南贸易的大掌柜,自然还是要去牙行做买卖的,所以又一边和高陌往牙行而去——高珗留在了城外带兵。
一边走,曹淦一边向高陌解释道:“刚才这人便是投往漠南的白莲余孽中眼下势力仅次于赵全的二号人物李自馨,此人原本在北逃白莲教众之中只能排进前五,不过他早年读过几年书,能耐比其他人强一些,这些年下来,实力增强了不少……这大板升城之中,除了赵全,就数他最强了。”
高陌问道:“这些白莲余孽在大板升城究竟势力如何,曹掌柜可知晓?”
曹淦答道:“据我所知,赵全有众三万,马五万,牛三万,穀二万余斛。李自馨有众六千,周元有众三千,马牛羊比而次之;其余首领各有千人上下。”
高陌点了点头,道:“看来那白莲教主赵全果然还是实力最强,力压麾下各首领。”然后顿了顿又道:“这李自馨也不差,虽然比赵全那教主差着不少,可也比余下首领强了许多了。他刚才似乎对你有些敌意,你们之间有过节?”
“有一点拐着弯的过节……”曹淦说道:“高团座,你知道我入主百里峡,最早其实是打进去的,原先百里峡的响马被我从霸州带的人给火并掉了大半。我跟李自馨的过节就出在这儿……”
他叹了口气,道:“那老百里峡的大当家与李自馨乃是旧友,当时李自馨已经投了蒙古,但他在关内仍有关系网,百里峡那儿也算是其中之一。那会儿朝廷一直在防备俺答,宣府、大同乃至顺天附近大军云集,百里峡也不敢随便出去惹麻烦,所以生计有些困难,李自馨当时已经和那百里峡大当家的说好,打算约定时间接百里峡响马反出大明,也往俺答这边来投靠。谁知道却不等他们行动,我就先下手端了百里峡老巢……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层过节。”
“原来还有这样的旧怨,难怪这厮说话半冷不热,跟夹生饭似的让人不喜。”高陌说着,又皱了皱眉,问道:“他该不会打你什么主意吧?这地方毕竟是他的地盘……”
曹淦听了这话,却冷笑一声,露出了当初百里峡大当家的威风,傲然道:“我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俺答没发话的情况下来动我一根汗毛——高团座,你将来多来几趟口外就知道,蒙古没有人敢不卖俺答的面子,如果说还有谁敢跟俺答别别苗头,那只有沃儿都司——他们名义上是俺答的下属,但实际上俺答对他们也只能以拉拢为主。”
高陌诧异道:“沃儿都司这么强大?连俺答这等草原雄主,也只能羁縻他们?”
“这个……怎么说呢……沃儿都司的确实力不弱,但非要说俺答的土默川部是单纯因为他们强大而只能羁縻,却也不尽然。”曹淦解释道:“高团座可知这个沃儿都司的来历和作用?”
高陌摇了摇头:“你要问我对倭寇的事情,我还有些了解,但这口外……就很少了解了,还要请曹掌柜指点。”
“不敢不敢。”曹淦见他似乎不是客气,便简单解释了一下,道:“沃儿都司以前叫做‘艾马克’部,原是来自大蒙古国时期的各万户、千户,也就是各万户、千户长所选派的对成吉思汗最忠诚的人员组成的沃儿都卫护部队。这支精锐的卫队,当年是为成吉思汗四大沃儿都服役,也有一部分是为成吉思汗之母斡额仑和成吉思汗几位弟弟、儿子的沃儿都服役。几百年来,这支卫队的后裔,世世代代继承了祖先的职业,一直聚集在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周围,形成了守护诸多宫殿的部落,这个新形成的部落,后来自己改名叫‘沃儿都司’部,咱们大明有时候也叫他们‘斡耳朵’、‘斡里朵’、‘斡鲁朵’等等。”
高陌恍然大悟,道:“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这就好比咱们的孝陵卫?”
孝陵卫是一支两百年来一直驻扎在朱元璋孝陵附近为朱元璋守灵的卫所兵,高陌这个比方从性质上来说,算是很恰当了。
曹淦笑了起来:“差不多吧,不过咱们的孝陵卫……只怕已经打不得仗了,但沃儿都司可不同,他们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就算俺答现在要拿下他们,估计也难有这样的好牙口,就好比两虎相争,就算能够取胜,自己只怕也得拼个重伤。”
两人说话间已经到达大板升城的市场区域,曹淦指挥自己手下的人去找牙郎来谈生意,不过自己却并不过问——他这些属下早已和蒙古各部以及大板升城的牙郎们熟悉,不需要他亲自过问太多事。
曹淦这时候已经发现高陌和高珗对蒙古的了解不太充足,正打算趁这点空隙时间给高陌补补课,谁知还没说几句话,先前派去给把汉那吉投拜帖的属下已经回来,禀告说大成台吉听说百里峡商队到来并且求见于他,十分高兴,让曹淦带着“最好的货物”立刻去见他。
曹淦只好暂停了“土默特时局分析课”,对高陌道:“高团座,既然大少爷有令,让咱们好好和这位大成台吉拉近拉近关系,我看你也和我同去吧,待会儿我就托个大,佯称你是我的副手,你看可好?”
“原该如此,还请曹掌柜领路。”高陌笑着答道。
………………………………
第122章 蒙疆风云(九)
在大板升城北角,一栋完全明式的小楼里,高陌见到了大少爷命他与之“好好拉近关系”的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
令高陌感到意外的第一点,就是把汉那吉的相貌。他与寻常的成年蒙古男子外貌有明显差异,不是那种圆盘子脸,而是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除了下颌多少还看得出一些蒙古味,简直与汉人男子无异。
而他的装扮也颇有意思,虽然服饰仍是蒙古人的制式,但布料明显出自大明,而且瞧着成色颇新,恐怕还是上一次曹淦他们行商而来的苏州货。至于他腰间的镶金玉带,手指上的白玉扳指之类,其精美程度更不是蒙古人能够制造,瞧那玉带的做工,便是放在大明也称得上佳品。
更有意思的是这栋小楼的程设,里面不仅如其他蒙古贵族一般,铺挂着一些猎物的毛、皮以及弯刀、弓箭之类,还挂着一些高陌也分辨不清是哪些名家手迹的墨宝、画作,整个小楼简直汉蒙合璧。
难怪刚才曹淦话里话外都说把汉那吉是个“心向大明”的异类,看来传言不虚。大公子得到的蒙古内幕明明大有问题,想不到在这一点上倒是对得上号,这样的话,虽然“三娘子之争”多半是个误会,但跟把汉那吉搞好关系总还是有机会办好,唯一的问题只在于既然没有三娘子之争了,那么把汉那吉即便跟咱们关系再如何密切,也不大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放弃在蒙古的地位和权势投降大明吧?
算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把汉那吉今年果然只有十八岁,不过已经在嘴上蓄了两撇胡子,脸颊上的胡子根颜色也很明显的发青,显然刚刚刮过。就在高陌跟随曹淦上前拜见之时,他已经笑呵呵地站了起来,异常亲热地主动走了过来:“曹天王,你的牲畜可好?本台吉正有喜事,你就到了,来得好呀!这次有什么好货带过来?本台吉正好再挑几件送去给兔扯金家。”
这把汉那吉也不知道是真的跟曹淦关系不错还是咋的,丝毫没有架子的上去就双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用力抱了抱他。
“我的牲畜安好,也愿大成台吉的牲畜安好。”
与汉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不同,蒙古人见面的第一句问候一般是问对方“牲畜是否安好”。
曹淦这厮看来对蒙古礼仪十分熟悉,回了这句问候之后,也反手抱了抱把汉那吉,又继续道:“大成台吉是我在蒙古除了大汗之外最尊贵的朋友,来你这里当然要准备好货!湖丝苏绣那都不用提,甚至包括台吉你最喜欢的君山毛尖,我都特意托人弄了二十多斤——”他说到此处,压低了声音道:“这可是大汗都没有的。”
把汉那吉大喜过望,兴奋得用力拍了拍曹淦的肩膀,大声道:“好好好,好朋友,曹天王,你是本台吉的好朋友!”然后又大声招呼道:“你们这群奴才怎么回事?本台吉的好朋友进门这么久了,奶茶怎么还没上来?是要让客人嘲笑我大成台吉家里没有待客之道吗?一群饭桶!”
双方分宾主就坐之后,奶茶马上就上来了,曹淦只瞥了一眼颜色就知道这是最好的奶茶,当下毫不客气地端起来,同时微微侧身,小声对身边的高陌道:“必须一饮而尽。”
高陌微微一怔,他没喝过这东西,而且光端在面前就似乎能隐约闻到一股味儿,其实也说不上难闻,但确实不是他熟悉的味道,要不是曹淦交待这一句,他肯定是不会碰的。
但曹淦说完之后,已经毫不犹豫地端起那一大碗奶茶一饮而尽,高陌也只好捏着鼻子一口闷了。
谁知道奶茶过后还没完,接着又有把汉那吉的奴仆送上一盘盘的奶皮、奶酪等物,不过这一次曹淦没说话,高陌也就没动,直到最后一阵奶香和酒香夹杂在一起的浓郁香味传来之时,曹淦才再次小声知会他:“他喝多少咱们喝多少,千万别怂。”
把汉那吉端起送到他面前的一个大杯,站起身来,朝曹淦和高陌举杯,高声道:“来自远方的客人啊,请品尝万里草原的无上佳酿!这醇香的马奶酒就如同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一般地久天长!”
曹淦与高陌也同时起身,端起面前同样堪称巨大的杯子,在把汉那吉开始牛饮的同时,也毫不示弱地大口灌酒。
把汉那吉见他们二人也如自己一般将这一大碗马奶酒一饮而尽,显得十分高兴,红光满面地大笑道:“好!好朋友,够意思!”
他却不知道一边的高陌心底里正在暗暗嘀咕:这酒看似温和,还有股子奶香,但只怕后劲不小,这些蒙古人喝起来都是这般牛饮的么?万一待客之时把自己给灌醉了,岂不是闹笑话?
曹淦笑着把杯子反过来示意已经喝干,然后笑着道:“刚才听大成台吉说,要挑一些礼物给兔扯金家,不知是为何事?若是不打紧的话,不妨让曹某替你参详参详,送什么合适。大成台吉你也是知道的,咱们大明的这些东西,有一部分是有着特殊寓意的,送起来也有些讲究。”
把汉那吉豪迈的一摆手:“这有什么打紧不打紧?本台吉相中了兀慎部兔扯金家的女儿,刚才和他们把事情谈好了,正要下聘呢——曹天王,你是知道的,牛羊这些,本台吉不缺,不过本台吉在我蒙古,素来以好文而闻名,要是只送些牛羊俗物,岂能显得出本台吉的本事?所以你帮我挑一挑,看送些什么才更显得出本台吉的品味来!”
高陌听完这话,眼睛已然睁大,下意识朝曹淦望去,之间曹淦脸色也有些变了,同样也朝他这边看来。两个人心思在这一刻格外的统一:把汉那吉真的要娶妻?可是瞧他这意思,这件事并不是早有预计,而是临时起意,要不然怎么会不提前准备礼物的?但问题就来了,大少爷难道会未卜先知不成,千里之外就能猜到把汉那吉有娶妻之意?
………………………………
第122章 蒙疆风云(十)
大板升城作为草原上唯一一座汉式城市,商贸颇为发达,按照百里峡商队的习惯,在这里至少也要停留三天才能交易完毕,在往常,商队都是统一行动,在大板升城交易完之后才会转往丰州川的俺答汗庭。
不过这一次却例外了,因为百里峡商队在到达大板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