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大明之人看不到历史大势,但他高务实是知道的,如果还目光短浅到认为蒙古裂成神罗那样都是好事,那就未免太呆了。

    然而蒙古之分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实力最强的右翼蒙古最先分裂了,鄂尔多斯部、青海土默特部等全部自立,土默特本部却拿他们毫无办法。

    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最关键人物,就是那位大明的好朋友钟金哈屯、三娘子。

    作为一个女人,为儿子谋取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但她几次行动偏偏又成不了事,光是搞得内部矛盾激化,这就很膈应人了。

    如果现在的大明已经虚弱得不成样子,那或许她的举动是件好事,但有了自己的存在,大明只能比原历史上更强,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渗透,没准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蒙古——至少和平拿下右翼蒙古是有机会的,那她的搞法就坏了大事了。

    可是,怎样让她不乱来呢?

    强压?不是不可以,但要考虑后果,还要考虑强压之下的蒙古是否会出现连锁反应,譬如右翼蒙古突然在外力强压之下团结了起来,又因为三娘子这样的亲明派领袖被大明“反水”而变得仇明,从而再次造成明蒙对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昔年三伯为了给大明创造“十年和平”的休养生息机会而主持了俺答封贡,总不能到我手里反倒逼得他们再次跟大明开战吧。

    这不光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而是政治失分的问题,显得高党或者说实学派所坚持的路线已经开始出现动摇了。

    这不行,绝对不行。

    因为中国人死为大的传统,“高文正公”这四个字,现在可是高务实手里的重要政治资源,不能随随便便出现跟高拱的行事作风相反的做法。

    那就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了。可什么样的政治手段能解决女人为儿子谋利这件事?这是天性啊。

    高务实传令下去谁也不见,自己把自己关起来,拿出纸笔,在纸上画起了势力关系图,把右翼蒙古内部势力先画在最内一圈,又在外圈画上大明、左翼蒙古等外部势力,甚至在大明的圆圈下单独画出一个小圈,里面写上“京华”。

    然后开始画线,谁与谁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一一标注清楚。

    最后就盯着这幅图半天没有动弹了。

    好半晌之后,高务实的目光到处转了几圈之后,还是盯回了最中间三个圈——辛爱、把汉那吉、三娘子。

    辛爱既有实力,也有威望,名义上也是无可争辩的俺答头号继承人,但他的劣势也很明显,一共有两点:年老,以及缺乏大明的有力支持。

    当然,大明内部肯定有些守旧派大臣坚持认定长子继承制,哪怕是顺义王的王位,也得按照这个来——顺义王毕竟是大明封的。

    把汉那吉的优势在于,其在俺答本部内拥有很强的实力,包括之前赵全等白莲教徒所建的大板升城在内,都是他的封地。如果单论实力,他甚至可以与辛爱分庭抗礼。

    同时,他年富力强,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只要不出现原历史上那种意外摔死的无语结果,他将是土默特内部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

    至于大明的有力支持,那就更不必说了,他可是当年俺答封贡能完成的头号功臣,至少在蒙古那边,这个头号功臣没得跑。他也是右翼蒙古之中,正式接受大明封赏时,官爵仅次于俺答这个顺义王的“大明重臣”,大明对他这个“首倡义举”的大功臣一直很是欣赏。

    何况,他还是跟京华合作得最密切、最深入的蒙古贵族,高务实找不到任何理由不支持他——除非他的死亡真是天定的,但高务实是个无神论者,他不信这套。

    如果万事皆有定数,那人类还努力干什么?

    至于钟金哈屯,她的优势跟现在的两宫太后略有些类似,但因为明蒙民俗不同,所以也并不完全一样。

    俺答如果突然死了,在新的大汗确立之前,钟金哈屯相当于“摄政皇后”——蒙古皇后是可以摄政的,如昔年窝阔台死后,由于长子贵由远征未归,贵由之母乃马真后脱列哥那就摄政了五年之久。

    虽然俺答汗并不是皇帝,但在蒙古的制度下,他这个大汗死后,各项权力交接的规矩并没有变化。现在一克哈屯已经去世了,俺答独宠三娘子,且自己由因为崇佛怠政,整天住在寺庙里礼佛,土默特大政此时已经是三娘子代掌,尤其是与大明的贸易,更是三娘子一手主持。

    高务实于是在关系图上框下一个时间段:老汗去世到新汗产生之间。

    这段时间,是最有机会动手脚的时间!

    如果他要插手的话,也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插手!

    因为,只要能想办法让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达成协议,那么拥有与辛爱分庭抗礼之实力的大成台吉和拥有摄政名义的钟金哈屯,甚至能把辛爱给联手压下去。

    只要辛爱被压下去了,没有当成大汗,那么不管新汗是大成台吉还是钟金哈屯之子布塔施里,实际上都表明右翼蒙古中枢的三大势力变成了两大势力。

    这样的话……或许能再想办法平衡他们两个之间的力量对比,如此亲明派就完全掌握了土默特部,而她们两人各有势力,自己也就有机会可以充当离岸平衡手了。

    但是,想法虽然好,可具体该怎么做呢?

    擅长搞平衡的大阴谋家高求真公又开始陷入思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要想能说服钟金哈屯,就必须要让她的儿子布塔施里能够获得实力,否则的话,她作为母亲肯定不同意。

    那也就是说,辛爱黄台吉手里的实力一定要分给布塔施里,钟金哈屯才可能跟大成台吉联手,或者至少得把辛爱的大部分实力让渡给布塔施里。

    但这样一来,她和布塔施里母子二人相对于大成台吉就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也不利于平衡。

    因为辛爱手里的实力,跟大成台吉本来就是半斤八两——相对来说辛爱手底下的人战争经验更丰富,而大成台吉更有钱,手下人的装备更好。

    如果布塔施里得到了辛爱的部众,再加上他母亲钟金哈屯的特殊地位,那就反过来力压大成台吉了。

    这样的话,大成台吉恐怕也未必肯干,所以还需要平衡一下,比如……将大汗之位给大成台吉!

    理论上来说,这样可以让他们双方的实力趋于平衡,可是大成台吉如果成了大汗、顺义王,则钟金哈屯可能又会担心自己的地位问题。

    嗯……要不然,让大成台吉娶了三娘子?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大明,估计全家人的脑袋都不够砍的,但在蒙古没关系啊!

    原本的历史上三娘子就是先嫁俺答汗,再嫁辛爱,又嫁扯力克的,一个人嫁了祖孙三代呢。现在不用嫁给辛爱了,直接嫁给年纪比她只稍微小几岁的大成台吉,岂不是美滋滋?

    高务实想了想,觉得这个想法似乎还行。首先,对于嫁人这件事,三娘子方面应该无所谓,这个年代的蒙古贵女有很多都是这样,大成台吉这个人虽然放在蒙古可能显得文弱了一点,可是三娘子本身也是亲明派,估计她未必不喜欢偏文气一点的大成台吉——最起码总比辛爱好吧?

    辛爱这厮现在也是一身伤病,据说已经差不多是个泡在药罐子里的人了,历史上三娘子嫁给他,傻子都知道只能是政治原因。

    大成台吉应该也是肯的,三娘子虽然年近三旬,但以她的地位,平时自然是养尊处优,加上本来就以美貌著称,现在可能连徐娘半老都还谈不上——后世这个年纪没结婚的姑娘多了去了,也没见人家就“徐娘半老”了啊。难道论养尊处优,三娘子就比不上后世的姑娘们?

    所以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应该有得谈。

    现在不好断定的是,他们两个对于自己设定的这个“分赃”方案是不是满意。

    这个方案,简单一点说就是两家瓜分辛爱部——大成台吉取名义,得大汗和顺义王宝座;钟金哈屯取实力,使儿子布塔施里获得辛爱所部。然后三娘子再嫁给大成台吉,完成这一波联合的最后一步。

    看起来应该可行,至于谈判……不妨先让曹淦谈,万一谈不下来再说,到时候自己应该已经回京了,了不起亲自跑一趟——呃,去蒙古就算了,去宣大召他们两人来谈吧。

    …………………………

    感谢书友“书友160311074954957”、“dj000214”、“黄金发123”的月票支持,谢谢!


………………………………

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

    虽说撮合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结婚一事,看起来会让右翼蒙古完全趋向团结,但这一点高务实却并不担心,因为只要布塔施里存在,这个情况就根本不会发生。

    大成台吉自己已经有了儿子,虽然年幼,但作为长子,将来肯定是要有自己的势力的,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大汗。

    然而钟金哈屯也有儿子,甚至还不止是布塔施里一人,她和俺答有三个儿子,长子布塔施里在俺答诸子之中行七,次子沙赤星行八,幼子倚儿将逊行九。

    这三人都是俺答的儿子,布塔施里分到了部众,沙赤星和倚儿将逊可还年幼,啥玩意儿都没分到,钟金哈屯难道就不考虑考虑?

    可是即便布塔施里满足于辛爱所部,大成台吉当了大汗之后可以不去管他了,沙赤星和倚儿将逊怎么办呢?他俩又不是大成台吉的儿子,而且大成台吉还要担心他们三兄弟实力相加会超过自己,更不会乐意给他们部众,如此一来,他和钟金哈屯的结合怎么可能真正不分彼此?

    所以这个矛盾,至少暂时来看是不可能化解的,高务实完全可以放心。

    当然,有一个最糟糕的结果是有可能出现的,那就是当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二人生下儿子,而且两人都能放下私念,把这个儿子定为下一任顺义王继承人的时候,在那个孩子长大之后,也许能团结整个土默特部。

    不过嘛,就算他们真的这么顺利、真的如此无私……那也得等到二十多年后了。

    二十多年,我还掌握不了土默特?

    所以这事儿,计算到此,已经可以翻页了。

    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高务实又开始审视起右翼蒙古的实力来。

    曹淦提到的第三点警醒了高务实,虽然坐视俺答汗引入黄教喇嘛进入蒙古,是高务实之前早就默认的事,因为引入喇嘛教对于蒙古来说,其实就是个典型的自废武功之举,高务实当时很乐意看见这一点,他甚至还悄然推动了一番——譬如当年他就给把汉那吉灌输过某些作死的思路。

    但现在,这件事似乎值得重新审视一番了。

    首先要说明一个后世很少有人搞明白的问题:都知道俺答汗引入了黄教来取代萨满教,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只是因为萨满教喜欢搞血祭,屠宰牲畜吗?

    那就太小看俺答汗了,他最强盛的时期开始打压萨满,不可能是因为这点财力物力的损失。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子,出在俺答的祖父达延汗身上。达延汗是蒙古的中兴之主,他即位以后,蒙古社会相对稳定。

    达延汗重新划分左右两翼六万户,委派第三个儿子巴尔斯博罗特统率右翼三万户,自己驻帐察哈尔万户控制左翼三万户。

    为了维护统治,达延汗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作了重要的调整和部署,而且在宗教方面也作了相应的改革。

    达延汗将萨满教的“天命思想”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紧密联系,以宗教理论阐明黄金家族的正统性。从而在理论上,把古老的萨满教的“天命思想”运用到封建世袭制上来,以此作为思想武器,确保黄金家族永久的汗位继承权利。

    达延汗去世,他的长孙博迪阿拉克汗即位。自此以后,形成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的嫡长子孙继承汗权的体制。萨满教的“天命思想“成为嫡长继承的思想武器,蒙古大汗的驻帐——察哈尔万户也成为蒙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成为蒙古正统的象征。

    但是到了嘉靖中期以后,土默特的俺答汗已成为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随着俺答汗的羽翼日益丰满,他跃跃欲试争夺大汗位。为此他拓地青海、河西,与大明互市贸易,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为争夺汗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是,俺答汗清楚地知道,存在于蒙古民众中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是横亘在面前的巨大思想障碍。按照传统,俺答汗只能做“藩屏“,可是按照现实,俺答汗是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他对其父违制僭号最终被迫交出汗权的教训仍记忆犹新。

    这是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俺答迫切需要新的解决途径。

    此时,萨满教的“天赋汗权”与他的政治目的相悖,中原农耕社会传入的道教亦无法在蒙古扎根。

    隆庆五年,素有“额齐格喇嘛”之称的格鲁派高僧阿兴喇嘛与俺答汗的会晤,是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的前奏。

    在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中,阿兴喇嘛援引历史,有意把俺答汗比作忽必烈汗的化身。阿兴喇嘛详细解释了佛教“三宝、六道、八戒”的具体含义,对佛教经典《甘珠尔》、《丹珠尔》作了简明介绍。

    但那都不是关键,关键他是劝告俺答汗与格鲁派宗教领袖索南嘉措直接取得联系,俺答汗则欣然接受,并作出立即派人赴藏迎请索南嘉措的决定。而其实,当时格鲁派的处境也很糟糕,很需要有权威的统治者帮他们一把。

    中间的那些事情不必多说,反正到了最后,索南嘉措正式宣布:俺答汗和他,分别为忽必烈和八思巴的化身。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格鲁派领袖决心依靠蒙古、振兴黄教,双方意图不谋而合。

    到了正式见面,蒙藏僧俗统治者握手言欢,互赠尊号。索南嘉措活佛尊俺答汗为“转千金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这个尊号与忽必烈汗相同。

    俺答汗则尊索南嘉措活佛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嘛”。这便是蒙藏合璧的黄教僧侣最高称谓“达喇嘛”的由来。

    索南嘉措活佛往上追称两世,自称三世达喇嘛。与萨满教“天命思想”、“天赋汗权”相对应,索南嘉措活佛宣布佛教“转世论”与“佛授转轮王权”于俺答汗。

    也就是说,俺答汗是转轮王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的转世,他的转世是佛的旨意。

    于是,索南嘉措活佛以宗教形式,使俺答汗非嫡长的汗位继承合理合法化了。

    俺答汗则效法忽必烈汗,实行政教两种制度平行的政策,颁布了推行黄教的法律《十善福经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黄教的统治地位。

    黄教把俺答汗同成吉思汗、忽必烈汗联系在一起,既保持了蒙古民众对成吉思汗的崇仰,又剔除了“天赋汗权”、“嫡长继承”的传统观念,以完整的宗教理论为俺答汗争夺汗权开道铺路。

    俺答汗则根据蒙古封建等级制度,规定了相应的黄教上层僧侣享有的与蒙古贵族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免征赋税。

    从此以后,尊奉黄教、尊敬喇嘛,成为每个蒙古人的义务。

    所以,黄教能够被俺答汗引入,就像昔年汉武帝独尊儒术一般,是统治者的需要。

    不过麻烦在于,俺答虽然把自己的位置稳定了,也使得右翼蒙古越发地独立在“大元”之外,但他仍然没能完全脱离蒙元朝廷,还是不得不把长孙扯力克派往左翼蒙古的图们汗身边担任要职。

    与此同时,让曹淦觉得不能不对高务实汇报的,是黄教在右翼蒙古发展之快。

    据他所说,黄教传入右翼蒙古后,便排斥、打击、改造、融合蒙古传统宗教萨满教。比如在去年的察卜恰勒大会上,俺答汗就规定:禁止萨满教杀生祭祀,以黄教的诵经、敬佛、燃香等仪式代替萨满教的祭祀仪式;焚毁一切翁衮像,以黄教的智慧六手主像取代翁衮,供佛时只供三白,禁用血肉供养。

    黄教僧侣在布教过程中,常以医者身份出现,倡导苦行,接近下层牧民,体察蒙古风土人情,掌握民间最广泛的所思所想。他们针对下层牧民的心理要求提出:“将涌血之大江变为溢乳之净海”的口号——这里除了劝蒙古人不要随意杀生之外,对大明还有个额外好处,就是他们也劝导部分不安分的蒙古贵族停止挑衅大明。

    这一点高务实也是赞赏的,而且黄教还有其他好处,比如黄教宣扬以慈悲为怀,不杀生,废除了萨满教祭祀仪式中的为死者供祭“行粮”所宰杀大量牲畜的恶习,所以现在大明边境的牛羊肉价持续下降,曹淦说,京师的牛羊肉价已经比猪肉便宜了三成。

    然而,曹淦也告诉他,现在已经有不少蒙古人觉得打仗是罪恶之极的事,面对万事都应该像佛祖割肉喂鹰一般仁慈。

    与此同时,在俺答汗的亲自示范之下,黄教寺院正在飞快的建设,喇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曹淦担心,这样下去的话,将来到底谁去放牧?咱们京华以后来蒙古还能做生意吗?

    嗯,曹淦有他的目光局限,这不奇怪。

    高务实担心的其实比曹淦还多——喇嘛不娶妻室的戒律,肯定会导致蒙古人口发展迟缓,不对,应该是逐年递减,从而造成蒙古人的军事力量不断削弱,而且生产者也日趋减少。

    蒙古人稍微少一部分没多大关系,等大明完成火药帝国的蜕变之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任何游牧民族的侵害了。

    但是,你现在就这么搞,我还怎么利用蒙古骑兵跟可能会冒头的后金打仗去啊?还怎么利用将来构思中的蒙古火枪骑兵去跟俄国佬的哥萨克对刚去啊?

    到时候,就算大明已经成为火药帝国,也总不能派几十万步兵去草原上和哥萨克躲猫猫吧?

    所以,你要自废武功不是不行,但你也不能直接把自己的四肢全打断了啊!

    高务实忍不住叹气:我真是个苦命人,自家的事都忙得要秃头了,还要帮别人家考虑……


………………………………

第211章 大驾北返

    称雄漠南半个世纪的俺答汗进入了生命倒计时,也就意味着北方又要再次陷入变局时期。

    在这种时候,高务实再也不能安心呆在安南了,他先得返回广西,然后等一年任期的时间一到就立刻卸任回京。

    蒙古的事情,呆在河南遥控都嫌远,何况万里之外的安南?只有坐镇京师,才是最方便的,由此也看出大明把皇帝老子顶在燕京这个“大公鸡咽喉”的位置,至少从军事方面看是很有价值的,可以确保整个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向北方倾斜。

    所以,朱棣的迁都,与其莫名其妙的说是他害怕呆在南京,不如说是在他眼里,大明的敌人在北不在南。

    害怕?

    永乐朝有值得害怕的对手吗?

    从朱棣做皇帝的风格来看,他连皇帝的死敌文官集团都不怕,遑论其他。

    只是,他估计也料不到朱祁镇那小子会一战葬送了皇权对文官集团的限制力量吧。

    不过话说回来,连张辅都能死于土木之变,大明军功中把蒙古人的首级定为赏赐最高的一级,倒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月二十六,高务实的生辰,安南都统司在高务实“不得逾制”的叮嘱之下,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庆贺活动,丝毫不亚于高务实南征之前“大越皇帝万寿圣节”的隆重。

    这一日,安南莫朝文武百官齐聚升龙城。一大清早先去都统使府参拜莫茂洽,然后又在莫茂洽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前往经过紧急赶工五十来天、已经修出个大概来的还剑湖别院。

    高务实在别院正门外的广场接见了安南上至都统使,下至各地知府的全体官员参拜,同时接受了安南官员们的贺礼。

    然后当然是发表一番重要讲话什么的,无非什么“并肩携手”、“一体同心”之类的套话,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就是赐宴——原则上来说不能叫赐宴,高务实也没用这个词,但看起来,安南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高务实并不怕自己因此挨参,因为以他的做派,名义上的问题都处理的妥妥当当,绝不会出现逾制,至于可能有人参他欺凌下属、徒耗民力什么的,还没发生他就先想好了应对——此为震慑安南宵小。

    总之,不管怎么说,高务实过了一个自己两世为人最隆重的生日,整个安南相当于是为他过生日而“辍朝一日”了。

    别说莫朝之前执掌大权的谦王莫敬典、应王莫敦让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就连实际掌控后黎朝的郑检、郑松父子都没这么大的排场。

    不过,也能理解莫茂洽的心思——高务实已经明确过了,月底就要北返,那也就是他生日之后就要走。

    既然如此,莫茂洽这个相当有“做狗王”觉悟的“大越皇帝”、安南都统使当然不吝再多给一份面子,就当是给这位太上皇北归送行了。

    嗯,说是送瘟神可能也差不多,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三日之后,高务实启程北返。

    已经被稀释得只剩两千人的家丁护卫团充当中军亲卫,升龙警备军抽调一万兵马、京西镇守使府和海东镇守使府各出动三千精锐狼兵,全部充作高务实的护卫大军,护送高按台北返广西。

    顺便,海东镇守使黄芷汀也随军北返,理由是回广西安排土民南下“移镇”。

    她和岑凌当然不能都回去,得留一个在安南坐镇,所以这次是她先回广西,等她回到安南之后,再换做岑凌回泗城州安排“移镇”。

    这里得插叙一下:岑黄两大土司的“移镇”是朝廷十分重视的大事,为了确保“移镇”的顺利,朝廷甚至十分难得地大方了一回,下令拨款二十万两给岑黄两家作为移镇的费用。

    移镇这样的大事,相当于官、军、民全体大搬家,而是要走几百里,远的甚至上千里,二十万两被他们平分之后也就十万两,够不够还是两说。

    好在,这笔钱只是中枢的拨款,朝廷还下令两广地方密切配合,“一应所需,勿使短缺”。

    广西是拿不出什么闲钱来的,这笔钱显然又压在了倒霉的广东头上,虽说广东大概是不缺这笔钱的,但刘尧诲心中的恼怒还是可以想见。

    不过,那都不是高务实关心的问题了。有了平定安南这件大功,刘尧诲只要脑子没抽风,就肯定不会在这个当口找自己的麻烦。

    虽说高务实名义上也是他这个两广总督的下属,但打压下属之类的事情,也得看这下属的具体情况。巡按御史本来就有权监督督、抚,他高务实的背景更是天下少有的异数,现在偏偏还立了这样一个实际上的灭国之功……刘尧诲拿什么打压?

    六月六日,一路紧赶慢赶的高巡按终于跨过镇南关,进入了广西境内。凭祥州当地土司设宴款待,不过高务实只在当地留宿了一夜,第二日就继续北返,于两日后到达思明州州府明江城。

    自从黄拱圣之乱被平定,思明州实际上就是黄芷汀的嫡系地盘,这次出兵南下,思明州的狼兵表现也对得起“嫡系”二字,尤其是此前黄拱圣练出来的那几百精兵,更是被划到黄虎麾下狠打了几场硬仗,深得黄虎赞赏。

    此次回广西,思明州也是头一个移镇的州,而其移镇的位置也最好——正是盛产煤矿的安邦宣抚司。

    安邦宣抚司,乃是黄芷汀这个海东镇守使“海东”二字的由来,也是她此后在安南的根基之地。

    与岑凌选择了兴华宣抚司作为自己的老巢一样,黄芷汀最后选择的安邦,其实也都不是高务实最先计划让他们选择的根基之地。本来按高务实的想法,岑凌可能会选择清化,而黄芷汀最好选择山南和外清化——这样的话,京华所占据的地面就从南北把他俩的地盘给围拢了。

    高务实倒不是为了控制他们才这么想,而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地盘就和京华连成了一片,并且全都靠海,有利于将来万一有事的时候集中力量。

    但事实证明,广西的土司都穷怕了,结果岑凌选择了矿产大镇兴化宣抚司作为京西镇守使的本镇,而黄芷汀也选择了位于安南最东北的安邦作为本镇。

    后来高务实想了想,也没有拒绝,因为这样一来,虽然看似力量分散了一点,但越北拢共也就差不多大半个广西的大小,再分散又能分散到哪去?

    何况只要升龙警备军不出事,越北的中心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可以有效连接兴化和安邦,确保力量能够随时集中。

    至于往南的山南、外清化、清化三镇,也不是交到外人手里,依然是岑黄两姓占据。即便退一万步说,他们因为什么跳反了,北方的升龙也可以很方便的聚集升龙警备军和岑凌、黄芷汀的嫡系兵马南下平叛。

    而清化以南,更全部是京华的地盘,顶在最北部的乂安还有京华在安南的军工重镇河静——这地方被高务实给改名了,因为他觉得河静不光叫得顺口,而且意义也更好。

    河静可是京华的重点经营部分,乃是在安南方面火器制造方面规划的“工业城”,不仅陆军方面的火器全部由此处生产,甚至舰队方面,其火炮也由河静提供,所以这里势必是重兵云集的要害。

    清化、外清化和山南夹在升龙与河静之间,得是有多大的狗胆,才敢跳反?

    现在黄芷汀选择第一个移镇的黄氏控制地为思明州,这显然是要起一个表率作用的意思,高务实也很关心这件事,就打算在明江城稍稍逗留几天,一方面是帮忙坐镇一下——他高按台现在也是威名赫赫之辈了,甭管他实际上会不会打仗,至少名头响亮是毫无疑问的,有他坐镇在此,思明州方面可能生乱的几率就降到了最低。

    不过,经过一番清点,高务实却暗暗有些担心起来。

    因为整个思明府的人口居然不到四十万,大概是三十七八万的样子,而思明州虽然是思明府内的最强一州,可是人口居然才八万上下。

    安南的人口虽然这个时代也才五百万左右,但据高务实了解,安邦宣抚司的总人口却有将近三十万——还不包括下龙湾附近的黑户。

    这……八万对三十万,你们就算去了,能不能占上风好像还难说啊。

    黄芷汀倒很自信,不屑地道:“安南人被打怕了,现在又有京华镇着,他们不敢怎样的。再说,之前没收的田地不少,还都是好地,够思明州的土民耕种了。何况,我前些天亲自去安邦看过,还有好多地方可以开垦呢——安南人真是懒得要死,那些荒地要是放在广西,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