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呃,串词了。

    审断逆臣是“内政”,而威慑阮潢就是“外交”了,而且属于舰炮外交的范畴。

    后方整编,前方的大军却没有停止脚步,高珗在完成对英都府郑军的整编之后,就把这两万兵交给了高璋,自己带着之前的六万大军和莫玉麟一道南下,八万五千大军配合河花府的阮倦,又凑了个十万大军,对顺化虎视眈眈。

    高璟的舰队也拔锚启程,南下顺安河口威胁顺化——这就是安南城市对高务实不设防的主要原因了,这些重要城市一个个不是靠海就是临河,而且经常还是两条都占,现在高务实在水军方面占据十成十的优势,对方就处在一个永远只能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连反攻都没地方反攻。

    我打你是随时随地,你打我是纯属梦呓。

    英国佬一百多年后享受到的待遇,现在高务实在安南提前享受了一次。

    阮潢什么态度呢?

    唉,阮潢能有什么态度?郑松覆灭的时候他就知道大祸临头了,现在的顺化和广南可不是原历史上十几年后的顺化和广南,没有莫、郑两家继续争斗的十几年,阮潢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他也只有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顶破天也就能凑出两万兵来,怎么打?

    而且,历史上他和他的儿子阮福源是在几十年后才和郑氏完全闹掰撕破脸,当时请了些葡萄牙人帮他在北部边界修了个“长垒”——大概等同于长城,把国土和郑氏隔开,同时又和葡萄牙人乃至后来的荷兰人做生意、学技术,自己开始制造大炮、战舰等,这才一直把兵力占优的郑氏抵挡住。

    现在他要人口没人口,要财富没财富,要外援没外援,还能指望什么?

    高务实十分霸气地派阮有僚出使顺化,阮有僚见了阮潢,没有多话,直接道“阮公,高按台有一句话让我原话转达给你。”

    阮潢轻轻叹了口气,问道“阮将军请明言,某洗耳恭听。”

    “高按台问阮公……”阮有僚也叹了口气“是你来,还是我去?”

    继续求订阅,求各种票支持~


………………………………

第184章 变色龙

    你来,还是我去?

    你来哪里?我去哪里?这不是明摆着吗!

    高务实让阮有僚转达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问阮潢是你来英都府投降,还是我领大军南下剿灭,自己挑一条吧。

    阮潢脸色一瞬数变,阮有僚望着他也说不出什么别的话来,他自己也是心里苦哇,还能劝说什么?

    最终,相顾无言之下,还是阮潢主动开口了“顺化广南本是个存身之所,但面对……面对高按台眼下的水陆两军,却是半分胜算也无。”

    阮潢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在原历史上,郑氏政权与阮氏政权双方公开的战争是在天启七年1627正式爆发,而郑氏的大军与阮氏连续交战了四个月都未能取胜。战争的结果则是安南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郑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据了大部分的南方;双方的分界线在后世越南广平省的峥江上。

    这条疆界与后来非常著名的“北纬17度线”非常接近,实际上就在广治省南方的边海河,便是越南分裂时期19541975南北越的分界线。

    相较于郑氏政权统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领土,阮氏当时能够成功割据南方,当然也具备一些优势。首先,他们处于守势的地位;其次,阮氏在他们与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触中获益,得以购置较先进的欧洲军备,在城防中雇佣欧洲的军事专家;第三,地理形势对他们有利,大规模有组织的军队仅适合平原旷野,而此种地点在越南中部十分希少;长山山脉几乎挤进了海里头,只剩下很窄的一点平原供郑氏用来发起进攻。

    但这些优势现在大多不复存在——既没有边墙,又没有武器优势,漫长的海疆更是完全不设防,如此自然是“半分胜算也无”。

    阮有僚虽然也姓阮,但此阮非彼阮,阮姓是安南大姓,他们二人之间毫无血缘关系,就如同三国时期的张飞、张辽、张郃一样根本不搭边。

    而阮有僚是郑氏旧臣,对阮潢这个在顺化实际割据一方,却在郑氏最危险的时刻抽兵回家,搞“局外中立”的家伙并无好感。

    不过,安南到了眼下这个局面,阮有僚作为郑氏——或者说后黎朝旧臣,还是有些心有戚戚焉,见阮潢一副心丧若死的模样,不禁也有些忍不住叹气。

    但一想起阮潢的“局外中立”,阮有僚又忍不住有些想要嘲讽几句,哼哼一声,道“阮公此前抽兵南下之时,不就是盼着郑氏没有工夫管到你头上么?眼下阮公倒是如愿以偿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阮潢面上的肌肉抽了一抽,强笑道“阮将军此说,恕阮某不敢苟同,阮某本是黎氏之臣,要遵也是遵皇帝诏命,却与郑氏何干?”

    阮有僚听了更是不满,冷笑道“哦?黎氏之臣?这倒是更有意思了,朝廷哪次给顺化的命令不是皇帝诏令?”

    阮潢见他死揪着不放,也有些怒了,冷然道“此中实情如何,你我二人谁不是心知肚明,难道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还要摊开来说么?”

    阮有僚一时语塞,后黎朝的皇帝不过是个萝卜大印,只有郑主说了才算,这一点他们二人当然都是清楚的,但局势都这样了,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

    阮潢见他理亏,却有些得理不饶人,冷哼一声,道“而且你莫要忘了,昔日首倡义举,不肯服从莫登庸那篡朝贼子者,乃是家父淦公阮淦!想那郑检,本是我家之婿,却在家父意外身故之后篡夺兵权,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欲行操莽之举,全然悖逆家父‘尊黎灭莫’之本意。我阮潢来顺化,正是为了积蓄实力,徐图复兴,来日救出皇上,还政于天子,此大忠之道,无愧于心!”

    这话说得真是比唱得还好听,可惜阮有僚一个字都不会信,只是现在郑氏都覆灭了,说这个也没什么意义了。他于是叹了口气,摆手道“不谈这些了,不谈这些了……忠也罢,奸也罢,现在郑家已经没有了,皇上也到了明人之手,却不知阮公意欲如何?可还要‘积蓄实力,徐图复兴’么?”

    阮潢义正言辞,看起来甚至有些激动的样子,大声道“天子落入他人之手,阮某身为人臣,岂能独安于外哉!”

    阮有僚被他说得一愣,心道这厮莫非被我几句话说疯了,现在居然还要负隅顽抗?不对啊,他家可是累世高官,难道这次打算搭上整个家族给黎氏陪葬不成?

    谁知阮潢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不由得练练撇嘴,因为阮潢道“我意已决,马上便亲自去面见天子,哪怕是死,也要和皇上死在一起!”

    你快闭嘴吧你!你这是去面见皇上?哪个皇上啊?大明的皇上只怕你想见都见不着,现在能见的,只有大越的“太上皇”——高务实高按台!

    真是累世高官之家的出身啊,卖国投降都能说得这么大义凛然,可惜你是没听见高按台那天和郑主的骂战,否则的话,只怕你还找出更好的理由来——你这是顺应天命啊!

    阮有僚本来又想嘲讽几句,可是转念又放弃了。

    嘲讽什么呢?自己不也是个贰臣?大家半斤八两,大哥莫笑二哥,虽说自己是战败被俘,比阮潢这种吓得投降的似乎倒还强那么一丢丢,可是归根结底,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又没什么光彩。

    叹息一声,阮有僚落寞地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说不定是对的……眼下的安南,是没什么指望了,就看这位高按台接下去是要做黄福,还是要做马琪吧!”

    阮潢也沉默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幽幽地道“阮将军,你说……咱们大越,还能再出一个蓝山英雄么?”

    阮有僚苦笑道“我又哪里知道?只是……依我看,就算现在再出一个蓝山英雄,也未见得能有昔年的局面了。”

    “嗯?”阮潢皱眉道“那是为何?”

    “阮公没有见过那位高按台,不知道他的厉害之处。”阮有僚长叹一声“此人是明国两百年来唯一一个六首状元、天下文魁,文名播于四海。其在北朝莫朝,已经得到白云居士阮秉谦的盛赞,日日与之相会论道,天下文人高士对他倾慕不已,而且还传出消息说,他有意在安南详加考察,然后收一两名弟子……

    呵呵,阮公,你是不知道,这消息传出来之后,北朝士林之间,对明国这次毫无理由的征伐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了,那些所谓儒林大贤、历代高官,一个个都在做着清秋大梦,希望自家子弟之中能有人踩了狗屎,居然被高龙文看上,选为弟子呢……哈!一群蠢货!”

    谁知道阮潢听了之后,却是眼前一亮,忍不住问道“呃,阮将军,这消息……可已证明属实?”

    阮有僚一怔,继而露出嘲弄之色“怎么,阮公也有公子欲推荐给高按台么?”

    他是武将出身,虽然也稍微读过点书,但家中并没有什么在文教上能成事的孩子,自然是想都没想这条路,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嘲讽阮潢。

    不过阮潢现在却不在意这点嘲讽了,于家族繁盛相比,一点嘲讽碍什么事?

    他赔笑道“不瞒阮将军,某家犬子福源,自来聪慧,而且今年也只十九,尚未冠礼,若是能有幸拜在高龙文门下,那实在是……实在是……”他居然一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了。

    阮有僚哂然一笑“令公子这年纪只怕有些大了啊,我若是没记错,令公子似乎和高按台同龄。”

    谁知道阮潢一脸无所谓,立刻道“那不妨事,不妨事啊,所谓闻道虽有先后,但达者为师!高龙文天下文魁,别说与犬子同龄,便是犬子再大上十岁,又能如何?就譬如说阮某我,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若是高龙文能有意收阮某为弟子,阮某也当恭恭敬敬,执以弟子之礼……此事与年纪有何干系?”

    阮有僚被阮潢这番话惊得目瞪口呆,心说你们历代为官的人还真是有些本事啊,别的且不说,光是这份厚脸皮,老子就学不来……你阮潢今年应该五十有六了吧?他娘的,你都能当高按台的爷爷了,对他执弟子礼?

    得亏你说得出来!你不觉得恶心,只怕人家高按台还觉得恶心呢!

    阮有僚决定不和阮潢说这些鬼话了,把话题转了回去,摆手道“这都是阮公你自己的事,我却管不着。我此来就一件事,便是转达高按台之前那句话给阮公你,现在话已经送到了,咱们还是闲话少叙,阮公只要给我个答复,让我能回去复命,我便多谢阮公成全了。”

    阮潢哈哈一笑,道“高龙文天下文魁,四海景仰,阮某虽然老朽,哪能让他来见我?自然是我去见他,这还用问么……阮将军尽管回去复命,明日阮某就带着犬子福源一道,北上英都,拜会请益于高龙文。”

    这家伙果然是个移花接木的高手,不说高按台,却说高龙文,搞得好像他不是去投降,反倒是去请教学问的一般。

    阮有僚脸皮抽了抽,面无表情地道“既然如此,在下告辞了。”

    阮潢笑眯眯地点头道“阮将军慢走,阮某还要赶紧去收拾打点,就恕不远送了。”

    “哼哼,不敢有劳。”


………………………………

第185章 安南规划!

    万历九年,三月二十七,乙酉。

    伪后黎朝顺化总兵兼广南总兵阮潢,携爱子阮福源北上英都府,囚首徒跣,跪伏请罪于南城门前。

    代天巡按广西、安南等地御史高务实,身着大红纻丝飞鱼服,领一众广西土司、安南文武,出合德门亲见阮潢,亲手去其囚服,赐其袍履,把臂携手,邀入城中,商议安南要务……

    哦,这是官方说法。

    实际上高务实自然没有这么客气,不过他对阮潢的态度,相比对后黎朝其他降臣而言,的确好得多了。

    只不过,他这个态度,并不完全是因为阮潢自身,而是高务实要借对阮潢的招抚来个千金买马骨——你们看,我虽然抓郑逆、附逆抓得很凶,但是对于肯积极改过自新的伪后黎朝臣子,还是很重视、很客气的嘛!

    其实说穿了,高务实就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打一派拉一派罢了。由于郑松作死作得十分到位,所以高务实现在主打的对象乃是郑氏,而像阮潢这样跟郑氏不怎么对付的后黎朝臣子,尤其还是个实权派,那当然就是以安抚为主了。

    若是一概打压,那怕不是要做马琪?

    当然,安抚归安抚,拉拢归拉拢,“杯酒释兵权”这种事,总还是要做的,此乃题中应有之义,要不然,顺化和广南到底姓阮还是姓高啊?

    高务实要的,可不是那种“羁縻州”。更何况安南南部地区,那是他已经明确划拉到自己盘子里的菜,哪里容得阮潢还在那里留下痕迹?

    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阮潢来了,但高务实去打算去一趟顺化——嗯,其实这个说法不确切,实际上他真正要看的地方,一个是偏北一点的河静,也就是现在的河花府;另一个顺化东南不远的岘港。

    岘港,是后世越南第二大港口,仅次于胡志明市西贡,此港位于如今的安南南部,日后的越南中部,北连顺化、南接芽庄。

    高务实看中它的原因,在于岘港湾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深水港,其背靠五行山真叫这个名字,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峰,东北有山茶半岛作屏障,海湾呈马蹄形,港阔水深,形势险要,为天然良港。

    这地方被高务实看中,是他将要打造的“京华南洋攻略”主港口。不光是商港要放在这里,甚至早期还要充当军港使用。

    按理说,安南——或者说越南之地,最好的军港肯定是芽庄的金兰湾,那地方在大殖民时代就被法国佬看中,打造成为军港之后,一直被世界各事家誉为亚洲第一军港——这个第一,指的是金兰湾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优势。

    但是很可惜,金兰湾目前还不在安南人手里,而是占城人的国土,高务实虽然对占城人的军事实力不屑一顾——这是一群被阮潢的儿子阮福源分分钟吊打的货色,高务实哪里看得上眼——可是现在却没工夫管那边的闲事。

    因此,高务实梦寐以求的金兰湾军港暂时还没法揽入自己怀中,只好先拿岘港凑个数,用几年再说。

    其实岘港真的不差,是一个相当优良的商港选址处,只是有一个问题——这地方现在估计还只是个小渔村,也不知道如果要改善周边的交通情况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建设起来又要费多长时间,所以高务实才觉得需要自己亲自查看一番。

    至于顺化,其实现在也是个小城——安南人虽然一直在南进,但他们自身实力就不怎么样,搞开发自然效率也低。历史上的顺化要不是运气好,曾先后为越南旧阮、西山阮朝和新阮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发展其实也上不来。

    所以,放弃顺化而建设岘港,高务实觉得没有问题,而且岘港除了是深水大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

    首先第一个优势,就在于它现在只是个小渔村!

    这为何是个优势呢?因为小渔村就代表着那地方的安南人很少,高务实可以大量移民汉人过去充实当地,使之成为他在安南的主基地之一!

    至于另一个主基地,当然是河静了,毕竟有高品质大铁矿在,肯定是作为工业基地的存在的,并且河静还随时可以威慑北方的清化乃至升龙。

    岘港的第二个优势则在于它是目前安南相对比较靠南的大港口,高务实打算在这里不仅建起商港,同时也放置舰队——舰队在此一来是威慑安南,二来也是为了慢慢争夺南洋控制权。

    高务实做事,向来都是提前规划、提前布局的,很少有什么“灵机一动”就决定如何如何——哪有那么容易啊!

    包括这次打安南,这本来是他最“灵机一动”的决定了,可要不是他早些年就打造了偌大的家业,又提前几个月征集、调动,怎么保证出征所需?

    而在岘港建城建港,那就更要提前布局了,因为他面对的是纵横大洋的葡萄牙人,而且马上还要面对高光时刻的西班牙人,甚至再过些年,搞不好还要面对崛起的荷兰人,如果没有一个深入南洋的好港口,难道要每次都从广州或者钦州出兵吗?万里迢迢的,多耽误事啊!

    此次他南下顺化的理由倒是现成的——巡按嘛,我人都不去,还巡个屁、按个蛋?况且阮潢投降之后,他在顺化、广南的差不多两万军队,这不是也得整编整编么?

    当然,两万人太多了,高务实觉得没必要养那么多兵,现在安南抵定,该投入建设了,需要的人多着呢,这些人能复员的赶紧复员,实在是不错的兵员再考虑留下——嗯,留一万人就好。

    在南行的路上,高务实也同时开始琢磨自己在安南的兵力部署和名义问题。

    部署倒是好说,反正现在自己手里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想怎么部署都没人反对得了,但是名义却有点麻烦。

    理论上来讲,这些投诚的兵马,尤其是郑氏和阮潢投诚的兵马,似乎都应该归莫朝所有,甚至莫朝自己投诚给高务实的兵马,如果大明最终不来直辖安南的话,好像也仍然应该属于莫朝。

    这哪行?没有兵,我光靠舰队威慑莫朝,怕是不怎么稳妥吧!

    继续求订阅,求各种票票~


………………………………

第186章 人口怎么来

    从英都府南下,第一站便是河花府。

    河花府的位置就是后世的河静,主城区基本可以说是毫无变迁,所以这很方便高务实确定铁矿的位置。

    怎么确定?高务实对河静的石溪铁矿曾经有两个记忆点,一是靠海,就在海边不远;二是距离河静市区只有八公里。有这两个“坐标”,确定大体位置当然不难。

    而前次他给刘馨去信询问安南矿产分布之后,刘馨的回信就更加明确了一百倍。

    刘馨说,长山褶皱带是东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带内分布有很多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有石溪铁矿、蓬苗金矿、福山金矿、色潘金矿、富康金矿、爬立山铁矿、富诺安铁矿等。

    不过刘馨似乎也猜到了高务实要做什么,特地指出了几处相对容易开采且交通可能比较方便的地区,比如河静的铁矿、岘港的金矿。

    当然,单论铁矿,还是以河静石溪铁矿为最,这个铁矿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富磁铁矿,不仅有六亿多吨的储量,而且平均品位更是高达61以上,吊打大明国内绝大多数铁矿。

    不过麻烦也不是没有,最大的麻烦在于这六亿多吨的储量,高务实现在能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因为这个矿虽然可以直接露天开采,但矿体总深度很可怕,后世的勘探结果是达到了海平面以下四百多米。

    这个年代挖到海平面四百多米以下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它还位于海边,说不定还有地下水什么的,所以高务实只能挖其表面一层,最多往下挖个十丈二十丈也就差不多了。

    好在,这已经够用了——这年头又不光只是他高务实挖不深,全世界没人能挖太深。既如此,那还担心这些做什么?真怕没铁矿,将来抢先去占了澳大利亚岂不是美滋滋。反正石溪铁矿地表的部分,以高务实给这里定的生产规模,至少也能挖一百年。

    第二个麻烦在于焦煤的供应。由于高务实在大明国内的炼铁已经由他了炼焦煤使用的技术,一贯都是以煤炭炼铁炼钢,所以对煤炭的需求不小。然而,并不是什么煤炭都可以用来炼铁的,煤炭在炼铁工业中最关键的用途在于炼焦,而炼焦的主要用煤则是炼焦煤。

    这种煤大明国内很多,但安南的煤炭却是以优质无烟煤著称,大致来说这是一种低杂质的动力煤——如果现在已经是蒸汽动力时代,优质无烟煤多当然是大好消息,但现在却未必,无烟煤的用途相对单一,即便是以京华的技术水平,也只能用于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以及作铸造燃料等。

    有用归有用,但炼焦的煤还是没有解决。

    河静西北不远就有煤矿,挖起来也不难,但根据刘馨的记忆,那地方的煤也是以无烟煤为主——可以挖,但没必要,因为刘馨了另一处供应地。

    这处供应地就是后世的鸿基煤矿,位于安南东北部的下龙湾附近,是后世东南亚第一大煤矿。虽然此处煤矿也是以无烟煤为主,但总体来说,煤种还是很丰富,完全能够足够高务实需求的炼焦煤等各类煤炭。

    其实大明在高务实穿越之前就已有采用土窑炼焦,并用焦炭冶铁,只是技术含量很低,炼出的铁质量不佳。

    高务实穿越之后,在大明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搞出了圆窑和长窑两种土窑,前者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煤结焦性较好的地区;后者因炉底高于地面,操作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结焦时间较短,适用于多雨而煤结焦性略差的地区。

    但高务实也知道,土窑的特点或者说缺点,就是结焦室和燃烧室不分开,炼焦热源靠煤干馏时产生的煤气和部分煤料燃烧,因而成焦率低,焦炭灰分高,结焦时间长约8~12昼夜——至于化学产品不能回收利用,对大气污染严重什么的,他就忽略不计了。

    光知道不行,得想法子改进,但这一点他搞了几年也没搞成功,后来还是由他思路、请朱载堉帮忙设计改进,才弄出了一种带固定拱顶的圆窑,被称为蜂窝式炼焦炉。

    这种炼焦炉每孔炉的装煤量约为一万斤,结焦时间降低到了两至三天,效率提高极大,炼焦质量在眼下这个时代也是极为优异,确保了京华在钢铁生产上傲视群雄的地位。

    这两个情况就决定了一件事河静铁矿可以开发,但需要从已经私底下“分配”给黄氏的安邦宣抚司煤炭。

    指望黄芷汀她们家自己想法子挖煤肯定是做梦,高务实必须让京华参与进去才行,而且还得主导——当然利润上面不好占主导,但生产上必须主导。

    因此他在和黄芷汀谈过之后,便派人给高小壮送信,让他做准备派人来“援越”了。

    路过河花府主要就是为了铁矿,而到了顺化,高务实却没有怎么停留,一边交待高珗等人赶紧收编顺化的阮潢所部安南军队,一边带着家丁护卫团继续南下,奔着他心目中的岘港而去。

    顺化离岘港并不远,约莫只有一百多里,不到三天便赶到了这处海湾。

    此地现在还真的只是个小渔村,偌大的海湾,方圆几十里,人口顶天了都不到一千户,还不如高务实带来的家丁护卫团人多。

    而京华舰队也在高务实的指派下,派来了一部分舰船到岘港考察港湾条件,结果当然是喜人的,这地方从自然条件上来说,完全是天生的大商港底子。

    但高璟和胡老板、李老板同时对高务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商港好建,可市场在哪呢?

    这岘港的位置,已经进入广南了,乃是安南目前最南边的一个宣抚司,是当年从占城人手里夺来的“南蛮之地”——我的个天呐,在他们眼中,安南本就是南蛮之地了,这地方居然还是南蛮中的南蛮,光听起来就觉得没有商机。

    商机的第一个要务,首先得是有人,没人还谈什么商机?可这地方,缺的就是人啊!

    然而他们能想到这一点,高务实岂能想不到?虽然他打造岘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建一个出南洋的桥头堡,可是也没打算干赔本买卖——至少长远上来看不能赔本吧。

    所以,高务实很淡定、但很神神道道地对他们说道“此事你们放心,人口很快就会有的,因为在广南……至少有两处大金矿。”

    “大金矿?”高璟等三人一齐把眼睛睁得老大。

    胡老板更是忙接着问道“多大的金矿?按台怎么会知道的?”

    高务实当然不能说是刘馨告诉他的,只能继续装神弄鬼,道“怎么知道的?本按会观地气,你们不知道吗?”

    哦……倒是有这个传说,毕竟高按台找矿的眼光之准,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胡老板和李老板都激动起来,搓着手齐声问道“原来如此,不知道这两个大金矿能有多少黄金?”

    高务实淡淡地道“其中有一处,至少有四百万两黄金储量。”

    “嘶——”两人,哦不,还得加上高璟,三个人猛地倒抽一口凉气。

    “四……四百……万两?”李老板说话都哆嗦起来了,整个人有点像在打摆子。

    “四百万两……还只是其中之一?”胡老板的情况也没比李老板好多少,活像一对难兄难弟。

    高务实笑道“不错,其中之一。”

    他真的不是开玩笑,这是刘馨特地重点说明的一处金矿,就是后世的蓬苗金矿,其储量谨慎估计是200吨,也就是四百万两,如果“不谨慎”的估计,说不定五百万两也是可能的。

    四百万两白银就已经能让无数人抢破头了,四百万两黄金又是个什么概念?

    不说别的,高务实只要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哪怕是大明国内都不知道要跑来多少淘金客——人类对于黄金的渴望几乎从来没有衰减过!而且无分中外。

    胡老板和李老板在这一瞬间,甚至都想改行来这里淘金算了。

    可惜高务实马上浇灭了他们的希望,因为高务实道“不过广南这么大,方圆数百里,这两处金矿却只有本按知道大概位置……”

    两位老板眼中冒着金光的火焰才刚刚升起,便被浇灭了。

    对啊,有金矿又能如何,这可不是方圆几十里,而是方圆数百里的南蛮地区,那两个大金矿只有高按台知道位置,咱们来顶什么用?

    找得到吗?挖得了吗?运得走吗?

    “那,不知道按台是打算怎么开发这两大金矿?”

    高务实笑了笑,道“两位老板是聪明人,真是一点就透——这么说吧,其中一个矿,我京华自己要了;而另一处矿,京华不要,专门用来吸引淘金客。然后呢……本按会开通一个航班,分为多路航线,从大明国内源源不断的运送这些淘金客前来,二位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与一下这件事,并且把消息广为传播。”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

第187章 此地:金港

    利用大金矿吸引人口,这件事可不是高务实开脑洞的计划,别的不说,后世旧金山乃至于整个加利福利亚州的发展尤其是起步,可都离不开“淘金”二字。

    当时,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木匠,在后来的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