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可以更强-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有了侯君集的临终之言,李世民给了自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最终并没有杀了长孙无忌,而是削去了他的官爵,将他押送去了静州,并进行软禁。

    至于长孙无忌的家人,除了长乐公主的驸马长孙冲,以及两人所生的孩子之外,全部移出长安,迁徙到交州定居下来。

    同样都是谋反的大罪,两种不同的处理结果,虽然有很多的大臣,心里都有些不满,但这种事情,最后到底应该怎么处理?终究还是皇帝李世民说了算。

    只是时间并没有过多久,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长孙无忌在押往静州的途中,趁看守没有注意,在半夜时,解下了自己的裤腰带,悬梁自尽了。

    长孙无忌死亡的消息传来,李世民顿时感到悲痛万分,为此废朝三日。

    三日后的早朝上,李世民回忆了长孙无忌一生的功绩后说道:“长小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

    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长孙无忌便为朕的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

    长孙无忌尽忠于朕,朕有天下,长孙无忌出力最多。

    虽然长孙无忌最后一步走了错路,但其仍然是功大于过,现在他己经知道错了,并且以死谢罪,自古以来,人死为大,故朕决意恢复他生前的爵位,赐其溢号为空,让他陪葬于昭陵。”

    正如李世民所言,人死为大,朝中的很多大臣,本就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不错,都是秦王府的老人,皇帝李世民都能够不计前嫌,恢复长孙无忌生前的爵位,大家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更不会想要对一个死人落井下石。

    长孙无忌一死之后,长乐公主再次受到了刺激,病情愈加严重了,以致于药不能医。

    接回宫中之后,由太医调理病情,也是收效甚微。

    李世民爱女心切,不由的又想到了李淳风的预言,以及此时还留在康定城中的晋阳公主李明达。

    李世民派人将太子李恪找来,询问晋阳公主到了康定城之后,李中华是怎么医治她的病情的。

    太子李恪想了想说道:“李中华医治皇妹晋阳公主的病情,方法的确是有业与众不同,调理身体的药材,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常见药材,但每日所吃的饭菜,都必须听从他的安排。

    另外就是,每天一大早就会被他叫起来,然后沿着康定城的内城跑一圈。”

    “你说什么,李中华让兕子每天早上跟着他跑步,还要绕着内城跑一圈。”李世民睁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非常惊讶的问道。

    “对!他说要想治好皇妹的病,还有调理的九弟晋王的身体,就必须增强他们的体质,体质好了,百病都会绕道而走,否则的话,就算用药医治好了之后,也会很容易旧病复发。

    反复发作的次数多了,人体内便会产生抗药性,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也会越来越难以医治,体质也就越来越差了。

    反正李中华说了很多,儿子虽然听不太明白,但是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

    回来之前,皇妹的体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也没有再犯什么病了。

    可以看得出来,李中华对皇妹的治疗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九弟晋王从康定回来后,父皇也应该感受到了,九弟的变化有多大吧?”太子李恪说道。

    “人的身体强壮,就会很少得病,说的还是十分的有道理,通过锻炼身体,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质强了自然就不容易得病,李中华此人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怪才,就连治病也能够另辟蹊径。

    只是长乐现在的身体状况,恐怕是来不及让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来对抗病情了。”

    李世民先是点了点头,对李中华的做法表示了肯定,最后又摇了摇头。对长乐公主的病情,叹息不止。

    长乐公主的病情,已经可以说是病入膏肓了,除非李中华就在长安附近,或许还有机会挽救。

    可惜现在李中华尚在康定城,离长安二千多里路远,远水难解近渴啊。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25章 又见和亲

    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企图从大唐的身上咬下一块肥肉,结果唐太宗命李世勣、张俭、李大亮、张世贵、李袭誉等发兵十余万,东起营州,西至凉州,五道出兵反击薛延陀。

    薛延陀越过大漠,行军数千里,人马疲困,突厥又烧割秋草,致使马啃林木枝皮略尽。

    十二月,大度设率三万骑逼长城,李世勣引唐兵至,尘埃涨天,大度设惧而北走。

    李世勣选部下骑兵及突厥精骑六千,追过白道川,至诺真水,双方展开激战。

    薛延陀万矢齐发,唐战马多死,世勣命士卒下马冲敌阵,薛延陀兵溃,唐兵纵击,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

    大度设率残部奔漠北,正值大雪,薛延陀人畜冻死者十之八九。

    夷男害怕大唐会对他展开报复性的毁灭打击,急忙让人带着重礼,前去大唐的京城长安谢罪,同时向大唐提出,想要求娶一位公主。

    在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想来,只要自己真心的认输,对大唐表示十二分的臣服,大唐皇帝为了安抚自己,想必是不会拒绝,自己这个联姻的提议。

    当年的阿史那思摩,跟随着颉利可汗,对颉利可汗忠心耿耿,最后和颉利可汗一起,被大唐活捉了之后,押送到了长安,为了安抚阿史那思摩,大唐皇帝李世民,不也下嫁了一位长公主给阿史那思摩吗?

    并且还重用了他,让他做了新的东突厥可汗,还让他带着原来的族人,又回到了东突厥的故地,漠南大草原上生活,还准许他们在严寒的冬天到来时,可以进入唐城内的朔方过冬。

    还有吐谷浑,之前是何等的强势,屡次侵犯大唐,惹得大唐大怒,发兵打败了吐谷浑,最后还不是又扶起了一个吐谷浑王,又将一个公主下嫁给了吐谷浑王。

    吐蕃虽然最后被苏毗国所灭,但在这之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人向大唐求亲,不也成功了,大唐下嫁的文成公主,带着大量的丰厚嫁妆,都己经踏上了吐蕃的土地。

    所以,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这么诚意的向大唐求娶一位公主,会遭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拒绝,大唐的公主不是还有很多吗?

    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派到大唐来谢罪请婚的人,是他的叔父。

    所谓的重礼,则是三千匹好马,漠北各部族基本上没有什么金银之类的财物,牛羊马匹就是他们的财物,各族之间的贸易,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

    李世民和群臣一商议,群臣皆以为,如今大唐战事频繁,国力尚未恢复,不宜与之继续交恶,联姻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却说道:“夷男本就是一个小部族的首领,岂能和颉利的实力相比,是朕立了他为可汗,他才会有今天,朕打疼了他,他还敢来扰边吗?”

    真珠可汗夷男的第一次求婚,以失败告终,被大唐皇帝李世民残忍的拒绝了。

    可是真珠可汗夷男并不死心,又继续派了自己的心腹,前往大唐求亲。

    其实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之所以非要求娶大唐的公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从去年年底大败于大唐之后,真珠可汗夷男的处境就很不妙了。

    同罗,仆骨,等部族原本就是依附于薛延陀部的,此时见薛延陀部的实力大陨,心里就开始不那么乐意,再依附于薛延陀部,听命于夷男这个真珠可汗了。

    此时的真珠可汗夷男,迫切的需要得到大国的支持,若是能够求娶到大唐的公主,那自己的地位就将会稳固了,周围的大小部族才会害怕他,依附于薛延陀部,听命于他这个真珠可汗。

    当年不就是因为,大唐册封了自已为真珠可汗之后,薛延陀部的势力,才得到了迅猛的壮大和发展了吗?

    李世民原本对于是否与薛延陀部和亲,便有些举棋不定,这一回,群臣仍然是坚持,此时与薛延陀和亲,对大唐十分有利。

    李世民在朝会上,说出了自己对于薜延陀部的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派出十万雄兵,直接将薛延陀部给灭了,第二种就是答应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的求婚,下家一位公主于他,当可保三十年太平。

    司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隋末大乱之后,国力尚未恢复,满目疮痍,陛下登基以来,又屡有战事,如若再发十万之兵,远赴漠北攻灭薛延陀部,实在是不太理智,望陛下慎之又慎,为天下苍生计,和亲当是最好的办法。”

    褚遂良也站了出来,反对对薛延陀部用兵,和亲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见群臣皆是倾向于,与薛延陀部和亲的办法,便说道:“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

    反正宗室女多得很,随便找一个宗室女,封为公主嫁过去,可当十万雄兵,有如不可。

    于是下旨,从宗室的待嫁女中,选出了一名女子,赐封其为新兴公主。

    大唐皇帝以新兴公主,赐婚于薛延陀部的真珠可汗夷男,这个消息传到了漠北,真珠可汗夷男可真的是高兴坏了。

    同罗,仆骨等部族,见真珠可汗夷男己经成了大唐的女婿,再也不敢生出二心了,重新又像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加的惧怕真珠可汗夷男,不得不紧密的依附于薛延陀,听命于真珠可汗夷男的命令行事。

    因为漠北的各部族,对于大唐实在是有种莫名的害怕,他们可不敢招惹大唐。

    长乐公主李丽质,在饱受病痛的折磨中,走完了她二十一年的短暂的人生之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于爱女长乐公主的离去,悲痛万分,命人将长乐公主葬于昭陵,将来好常伴父母身边。

    历史上的长乐公主李丽质,要在一年后才会因病而亡,但现在,因为长孙无忌的突然谋反,令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导致提前发病,比历史上要早死一年。

    李中华的横空出现,无意之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长乐公主李丽质,也不过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26章 苏毗女王的烦心事

    侯君集与长孙无忌谋反,长乐公主李丽质身死的消息,传到康定城的时候,己经是贞观十六年的春天了。

    李中华并没有感到什么悲伤,这两人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和他们也不熟,最多也只是稍微的感到有些意外而已。

    无论是赵国公长孙无忌,还是陈国公侯君集,两人其实都算是中华实业集团中的一名股东。

    不过他们投资的那些钱,这些年分红,早就赚回去了,所以他们死了,其实也没亏。

    但李中华也没有赚他们的,顶多是以后每年都可以少亏一点钱而己。

    李中华的钱,早就多的花不完,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完全不过分。

    当初肯接受他们的投资,也不过是想和他们搞好关系而己,毕竟自己当时没有什么根基,和他们这些朝中大臣搞好兰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晋阳公主就不一样了,长孙无忌是她的亲娘舅,长乐公主李丽质,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姐姐,所以晋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哭的十分伤心,整个人仿佛也突然之间就长大了,变得更成熟了起来。

    逻些城内,苏毗国女王汤滂氏,慵懒的坐在象征着女王的宝座上,怀里抱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

    年前的时候,汤滂氏顺利的产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李思华,意思是思念李中华。

    苏毗国一直以来,都是由女王统制全国的。

    但汤滂氏现在剩下的却是一个儿子,按照苏毗国的传统,儿子是没有资格继承苏毗国的王位。

    可是汤滂氏的心里,除了李中华之外,她不想接受任何的男人,更不会和任何男人再生个女儿出来。

    所以,汤滂氏便想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中原汉人的做法,封自己的儿子李思华,为苏毗国的太子。

    可是苏毗国的一些元老,朝中的大臣,却很反对女王汤滂氏的做法,认为汤滂氏的做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是欺师灭祖。

    一个没有了女王,让男人来统治的苏毗国,还能叫做是苏毗国吗?

    汤滂氏非常的苦脑,如果自己生下来的是个女儿,也许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可是,看着怀里的儿子,汤滂氏的心里,又不由的高兴了起来。

    看到了儿子,仿佛就像是看到了儿子的父亲一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思华!要是你的父亲在这里就好了,娘亲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无论是多难的事情,你父亲都会帮娘亲处理好。”汤滂氏忍不住的对儿子说道。

    只是李思华才不过两三个月大,那里会知道,他的母亲在对她说什么话?只是母子连心,李思华竟然冲着他的母亲汤滂氏,笑了起来。

    看到儿子笑了,汤滂氏心里的烦恼也不见了,高兴的逗起了儿子。

    噶尔东赞自从到了逻些城后,因为有了李中华的亲笔书信,汤滂氏便正式的任命了他,做苏毗国的丞相。

    由于之前的敌对关系,苏毗国的一些元老,都是极力反对,让禄东赞出任苏毗国的丞相,而且以前的苏毗国,丞相一职也是必须由女人担当的。

    不过汤滂氏却一意孤行,强行的通过了,对禄东赞的任命。

    汤滂氏深信,李中华既然把禄东赞派了过来,并且写了亲笔书信,推荐让他担任苏毗国的丞相,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绝对不可能会害她,更不会图谋苏毗国什么。

    果然!自从禄东赞担任了苏毗国的丞相后,一些对吐蕃念念不忘,忠心于吐蕃的部族,在禄东赞的说服下,宣誓对苏毗国尽忠,苏毗国各地,也因此迅速的稳定了下来。

    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苏毗国基本上己经平定了整个,原来的吐蕃地区,让雪域高原重新开静了下来,百姓们也因此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禄东赞知道苏毗女王汤滂氏的背后,站着的是李中华,那个妖孽一般的男人,所以他对于女王汤滂氏,基本上都是绝对的服从,并且尽心尽力的帮助她,管理好苏毗国的朝政。

    女王汤滂氏想要效仿中原的朝廷,立女王汤滂氏所生的儿子为太子,禄东赞是非常赞同的。

    他到过大唐的长安不只一次,知道中原大唐是如何的强大和富有,学习大唐的先进经验,改变以女人为主的理念,十分的重要。

    苏毗国以女性为尊,实行的是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孩子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

    事实证明,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是文明的一次大步向前迈进。

    女王汤滂氏召见了丞相噶尔东赞,汤滂氏也知道,禄东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以前的吐蕃之所以强盛,禄东赞的才能便是原因之一,所以汤滂氏对禄东赞,一直都是非常礼遇的。

    “丞相,朝中的元老们,都反对立本女王的儿子为太子,更反对将来由他继承苏毗国的王位,丞相可有什么办法,说服她们,让她们同意这件事情。”汤滂氏让人给禄东赞赐座后说道。

    “女王陛下!你是苏毗国的女王,想要做的事情,谁也没有权力阻止你,和那些老臣子打个招呼,便己经是很给她们面子了。

    苏毗国是女王陛下的苏毗国,将来要把苏毗国交给谁,完全可以由女王陛下自己决定。

    和老臣子们商议,也只不过是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而已,听不听他们的,都由女王陛下做最后的决定。”禄东赞笑了笑,很直白的说道。

    “可她们毕竟是苏毗国的老臣,又是本女王的长辈,如果一点都不尊重她们,是不是会有些不太好,而且也不利于朝中的稳定。”女王汤滂氏有些犹豫的说道。

    “女王陛下!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她们就算心里会有怨言,也没有什么办法,对陛下做出什么事来。

    苏毗国的兵马,都掌握在罗通将军,那扎吉烈将军,程处弼将军,秦守道将军的手中,谁又敢对女王陛下不敬,除非他们真的是不想活了。”禄东赞不以为然的说道。

    如今的苏毗国,除了女王汤滂氏之外,无论是谁,也不可能坐稳这个位子,几位掌控着兵权的少年将军,可绝对不是吃素的。

    而且,将来除了女王汤滂氏所生的这个儿子之外,无论是谁也抢不走这个王位。

    禄东赞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早就看明白了,表面上,苏毗国是女王汤滂氏的,但实际上,苏毗国最大的主人是李中华,李中华才是苏毗国最大个王,可以决定苏毗国的未来。

    苏毗国的一切,都将由李中华说了算,女王汤滂氏,只不过是他推出来的一个代言人而己。

    况且,女王汤滂氏本来就是李中华的女人,那个该子的父亲,也是李中华。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27章 苏毗国太子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女王汤滂氏也觉得,丞相禄东赞说的非常有道理,自己才是苏毗国的女王,想要把苏毗国传给自己的儿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至于什么有违祖制,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先例,这些什么的,那又有什么关系,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先例是可以打破的,祖制也是可以违反的。

    一切为了儿子,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至于那些朝中的元老,他们年纪太大了,思想太守旧了,实在不想干了,大不了就让他们早点退下去好了,正好腾出位置留给年轻人。

    至于他们会不会对自己这个女王很不满,那又怎么样?反正为了儿子,本女王也豁出去了,他们就算再不高兴,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女王汤滂氏便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女王汤滂氏召集了在逻些城内的朝中大臣们议事。

    苏毗国的规矩和大唐有些不一样,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朝中大臣是不用点卯上早朝的,平时都是各司其职,丞相负责处理朝政事务,定期向女王汤滂氏汇报。

    苏毗国的丞相,其实就像是苏毗国女王的大管家一样,很多事情处理完了,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都不需要向女王汤滂氏汇报,自己就可以做出决定。

    女王汤滂氏,每十天会召开一次例行的朝会,如果丞相处理的某件事情,有失公允,群臣便可以在朝会中提出来,由女王汤滂氏来处理。

    不过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提出来,让女王汤滂氏处理的,否则的话,如果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由女王汤滂氏来处理,那还得了。

    但是什么事情能提,什么事情不能提,也并没有标准,大家自己在心里衡量一下就行了。

    一般来说,做为苏毗国的丞相,女王的大管家,处理朝政上的事情,肯定不会随意的处理,大事上,基本上都会事先和女王进行勾通,商量好了才会进行处理。

    所以,朝会上提出疑议,需要女王汤滂氏处理的政务,其时是很有限的。

    处理了几件政务之后,女王汤滂氏见下面的群臣,都没有人再出来说话了,便说道:“众位大臣都己经无事可奏了吗?”

    “臣噶尔东赞有事向女王陛下上奏。”禄东赞看了一眼众臣后,上前说道。

    “丞相有何事要奏,直说就行了。”女王汤滂氏露出了笑脸说道。

    “谢女王陛下,臣要说的是,我苏毗国位于雪域高原上,一直都是固步自封,很少与外界有联系,长此下去,苏毗国的未来堪忧啊!”禄东赞说道。

    “丞相所言,本女王也有所感觉,只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女王汤滂氏不解的说道。

    汤滂氏不仅不解,甚至还有些纳闷。之前两人商议的是,由丞相禄东赞提出上奏,立自己的儿子杨思华,为苏毗国的太子。

    可现在,丞相禄东赞说的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汤滂氏的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对于丞相禄东赞所提出来的提议,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臣觉得我们应该打破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学习中原的文化,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有他们的王朝制度。

    臣建议学习大唐的做法,立女王陛下的儿子为太子。”

    噶尔东赞的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啊!女王汤滂氏的眼前一亮,心里非常满意的想道。

    不过,不等女王汤滂氏高兴完,马上就有一位朝中的大臣,跳了出来表示抗议。

    “陛下!万万不可以,学习中原汉人的做法,我苏毗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女子为尊,王位必须由女子担任,那有立男子为太子的先例。”

    “陛下!臣也不同意,立男子为太子,实在是有违祖制,列祖列宗若是有灵,也断然不会同意陛下,立男子为太子。”又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

    “如果本女王一定要立自己的儿子,为苏毗国的太子呢?”女王汤滂氏的脸色冷了下来,冷笑着说道。

    “如果陛下一定要一意孤行,那老臣只有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中,以死谢罪,告慰列祖列宗和先王陛下了。”沉默了片刻之后,两名反对的大臣一起说道。

    “臣等也愿意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中,告慰列祖列宗和先王陛下!”又有几位老臣站了出来,义无反顾的说道。

    女王汤滂氏:“……”

    剧情和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女王汤滂氏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呀。

    如果只是一个二个大臣这么逼她,她或许还能硬下心肠来。可现在是有好多位了。

    有了几位老臣的带头,陆续的又有人加入了进来。

    女王汤滂氏看向了禄东赞,禄东赞暗暗的摇了摇头,示意她罢手,不要轻举妄动。

    可是女王汤滂氏却理解错了,丞相禄东赞的意思,还以为丞相禄东赞的意思,是叫他不要心软了呢。

    于是女王汤滂氏的心里,仿佛有了底气一样,对下面跪了一地的老臣们说道:“祖制有些是对的,所以不能违,但有些祖制,已经限制了苏毗国的发展,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众位大臣都是苏毗国的老臣子了,当知道苏毗国危亡时刻,靠的是苏毗的男儿勇士们,奋不畏死的在战场中拼杀,才有了现在的苏毗国。

    试问一下,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那些,为了保护我苏毗国女人和孩子,战死在沙场上的勇士们。”

    跪在下面的老臣们,听了女王汤滂氏所说的话,都有些无言以对了。

    这一次苏毗国历经磨难,没有苏毗国的男儿勇士们,拼死保护的话,苏毗国早就己经不存在了,她们这些老臣,早就去见了列祖列宗了。

    一个亡国的罪臣,又有何面目,去告慰下面的列祖列宗和先王陛下。

    可是要他们因此而答应,女王陛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将来继承苏毗国的王位,她们一时之间,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个事情。

    “本女王心意已决,从今日起,苏毗国将全面进行变出,效仿大唐的制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册封王子李思华,为苏毗国的太子,诏告整个苏毗国。

    你们若是一意孤行,要阻止苏毗国变法,阻止苏毗国变强,你们就将会是苏毗国历史上的罪人。”

    女王汤滂氏说完之后,便对丞相禄东赞说道:“丞相,你马上起草一份诏书,诏告整个天下,即日起册封苏毗国王子李思华,为苏毗国太子。”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28章 佛道之争

    贞观十六年的春天,李中华多了一个苏毗国太子的儿子,文成公主为他产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李敏。

    远在长安的女人,也不干落后,比文成公主更早几个月,生下了几个孩子。

    武则天为李中华生下了一个女儿,杨冰生下的则是个儿子,徐小兰生下的也是个女儿。

    现在李中华己经有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可以说是儿女两全了。

    罗飞燕等人,看着其它的女人,都有了孩子,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是有些羡慕和失落的。

    尤其是一直跟着李中华,从长安来到了康定的罗飞燕等五个女人,可是没有少受李中华的恩泽,可是五六年过去了,肚子就是没有反应,换了谁的心里会不着急。

    可是着急也没有办法,怀孕生孩子这种事情,李中华也无能为力,又不是他不行,也不是他对罗飞燕等人不够卖力。

    李中华也知道,这个年代的女人,孩子就是她们的依靠,尤其是她们这样的情况。

    虽然李中华心里,并没有什么妻和妾的观念,在他心里,无论那一个,只要是自己的女人,他都当她们是自己的妻子。

    但她们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李中华其实也能理解,有些事情,事实就是事实,李中华做的最好,也很难做到公平对待。

    比如杨雪是正室,李中华的官走越做越大,杨雪的身份也会跟着提高,朝廷会加封她相应品级的诰命夫人。

    至于李中华的其他女人,肯定是无法享受这种待遇的,李中华也是不可能有办法,除非他自己当皇帝。

    当皇帝也做不到,对自己的女人都很公平,皇后也只能由一个女人来当。

    李中华感到烦心的同时,又感到很欣慰,至少自己的这些女人,都能和睦的相处,否则的话,他就真的要一个头,二个大了。

    晋阳公主己经十二岁了,出落的越来越水灵了,一副出尘脱俗的气质,和长孙皇后长的实在是太神似了,怎么看都是一个美人坯子,也不知道将来会便宜了谁。

    这个事情,历史上可是完全没有记载的,历史上的今年,李世民其实也是很悲催的,最疼爱的两个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晋阳公主李明达,都先后病逝了。

    现在,由于长孙无忌的谋反,长乐公主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就病逝了。

    不过他应该感到庆幸的是,由由于李中华的出现,现在看来,晋阳公主李明达,应该可以多活很多年了。

    晋阳公主大概是童心未眠,对小孩子特别的喜欢,不过她自己本身,其实也只是一个大孩子,喜欢和小孩子玩,似乎也很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