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穿夏装,手里拿着一个网袋,里面装着纸面廉价版书、水果和什物。她吃

    着苹果,站到克赖跟前,跟克赖打了个招呼,就在他身边坐下。她问他为什

    么刚才在站上要透过车窗瞪着她。克赖说,“我没瞪你,倒是你在瞪我来着”。

    鲁拉说,“是的,我还冲着你微笑呢,我甚至改变方向,特意进车厢来找你”。

    克赖问,“我的相貌到底有什么特别,竟如此吸引你”鲁拉回答说,“你

    看上
………………………………

第125节

    去好象跟你父母同住在纽泽西,脸上快要长胡子了。你看上去象是在阅

    读中国诗歌,呷着不加糖的温茶,”随即大声笑着说,“你看上去象死神吃

    着咸饼干。”接着她又改用一种严肃口气说,“我刚才撒谎来着。它能帮助

    我控制世界,”说着就动手抚摸他的大腿,讲一些淫猥下流的话,还给他吃

    一只苹果。她语无伦次,一会儿说他祖上准是个奴隶,他忘了自己只是个黑

    鬼,一会儿又承认他是有身份的中产阶级,是个黑人波德莱尔。克赖见她这

    样,就问她是不是演员,她先说是,又说不是,再次承认她善于撒谎。最后

    她说,“我们可以假装空气很轻松,充满芳香。我们也可以假装人们,就是

    市民们,都看不见你。你忘掉你自己的历史,我也忘掉我自己的历史。我们

    可以假装我们是一对无名无姓的情侣在城市的心脏里疾驰,奔向爱窝”第

    二场的市景同前,只是依稀可以看见其他座位和乘客。但克赖和鲁拉并没注

    意到有其他人在场。克赖的领带已松开。鲁拉挽着他的一只胳膊。鲁拉坚持

    要克赖带她去参加一个家庭舞会,要不就一起到她家去。这时她意识到有乘

    客进入,略显得沮丧,但挑逗克赖更加露骨。克赖后来也注意到有其他人在

    场,就环顾车厢,看见其他乘客,就说:“嗨,我都没注意到这些人是什么

    时候进来的。”在众目睽睽下,鲁拉向克赖谈到南方种植园,谈到布鲁斯,

    问克赖敢不敢在车上跟她贴着肚皮跳舞,用词越发下流,进攻的势态越来越

    厉害。后来她索性骂她中产阶级黑杂种、没出息的汤姆叔。克赖抓着她的肩

    膀,使劲在她的嘴上打了一巴掌,鲁拉的头一下子撞在椅背上。她刚把头抬

    起,克赖又给了她一巴掌,接着当众侃侃而谈:“鲁拉,你失去了理智。我

    现在可以轻易把你杀了。你的喉管那么细,那么难看。外加所有这些坐在这

    里看报的白人。”他指着一个穿着很讲究的白人说,,“我可以把时报

    从他手中撕下来,尽管我长得瘦小,是个中产阶级,我可以把报纸从他手中

    撕下来,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的喉管撕裂。不用费多大的劲,不过为什么

    呢为什么要杀掉你们这班窝囊废呢你们啥都不懂。贴肚皮你要跳贴肚

    皮舞呸你都不懂得怎么跳;你们说,我喜欢贝西史密斯。却不知

    道贝西史密靳在说,吻我的屁股,吻我的黑屁股吧。在爱情、痛苦、

    **或一切你能解释的事物前面,她在清清楚楚地说,吻我的黑屁股吧。”

    如果你连这都不懂,那就是你正在吻她的黑屁股。还有查利派克查利派

    克。所有那班赶时髦的白人小伙子都嚷嚷着说欣赏伯德。可伯德说,x你

    屁眼,低能的白鬼x你屁眼他们却坐在那儿大谈查利派克受尽痛苦

    的天才。伯德决不会演奏一个音符,他倒会走到东66条街杀掉他头一眼看到

    的10个白人。他决不会演奏一个音符可我是未来的伟大诗人。那是一种狗

    娘养的文学只需要一刀子捅进去。只要让我捅你一刀,你这个满嘴脏话

    的婊子,于是一首诗就消失不见。你们白人都是神经病,拼死拼活不愿恢复

    理智。只有杀了你们,才能治好你们的神经病。就这么简单。我是说,要是

    我宰了你,其他白人就会开始理解我。你明白吗”说完,他伸手去拿自己

    的书,打算下车。鲁拉转身迅速朝车厢扫了一眼,看到其他乘客向她点头表

    示同意,就趁克赖弯腰跟她说话时拔出一把小刀一下子戮进克赖的胸膛,连

    扎了两刀。他倒在她膝上,傻呼呼地嗡动着嘴。鲁拉对其他一些已从座位上

    站起身来的乘客说,“把这个人的尸体从我身上搬开。快”他们过来把克

    赖的尸体拉出车厢。鲁拉又说:“打开车门把尸体扔出去。下一站你们统统

    下去。”他们都照着她的吩咐做了。很快车厢里只剩下她一人。她取出一个

    记事本,匆匆记下什么。不久一个约莫20岁的黑人小伙子上车,胁下夹着两

    本书,在鲁拉后面的座位上坐下。鲁拉转身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售票员进来,

    向黑人小伙子和鲁拉打过招呼之后,继续往前走去。鲁拉目送他离开。

    作品鉴赏这个独幕剧曾受到西方戏剧评论界很高的赞誉,美国著名剧

    评家克菜顿赖里称赞它是“本国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短剧。”剧本的篇幅

    虽然不大,但反映的现实比较深刻,而且采用的完全是荒诞派戏剧中的象征

    主义手法。首先剧名荷兰人就有象征意义。根据西方民间传说,好望角

    常有象征凶兆的鬼船出现,船长是个不信上帝的荷兰人,魔鬼罚他终生漂泊

    海上。瓦格纳曾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小说施纳贝勒沃普斯基先生的回

    忆录第7章有关内容创作三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由于本剧取名“荷

    兰人”,舞台指导说明中又提到“城市中漂泊的下腹部”,因此美国有些评

    论家认为作者是把地铁火车比作传说中的鬼船,鲁拉是船长荷兰人,众乘客

    是船上的水手;也有人指出,根据苏格兰诗人约翰菜顿博士收集的民间传

    说,“漂泊的荷兰人”这艘鬼船之所以象征凶兆,是由于它是第一艘贩运奴

    隶的奴隶船,而历史上第一艘运载非洲黑人奴隶到北美洲的船只确是一艘由

    荷兰人指挥的荷兰战舰。作者一向把奴隶贸易看作是原罪,认为奴隶制是对

    美国的一种诅咒,是一种凶兆的象征,因此剧名荷兰人的象征意义显而

    易见。剧中另一关于原罪的象征是克赖原文意为“泥土”,圣经创世记

    里说上帝用尘土造出亚当象征亚当,鲁拉象征夏娃,她自己吃苹果,也给

    克赖吃,引诱他堕落,带来人的原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黑人文学系主任华

    纳索勒斯在他写的巴拉卡评传里指出:荷兰人之所以成为一出强有力

    的重要戏剧,主要由于它具有四种功能:写社会抗议,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

    感情,采用荒诞派戏剧技巧。描绘“现代神话”。作为现代神话中的“漂泊

    的荷兰人”,剧本主要表现处境的绝望。而作为一出社会抗议剧,作者用象

    征主义的手法暗示,黑人民族如果继续与美国的白人生活方式勾勾搭搭,必

    然导致自身的毁灭。在本剧上演后的次年,作者在“解放者”杂志1965年

    7月号撰文谈革命戏剧时指出,“革命戏剧里的人物目前都是受害者,

    但在不久的将来会是新型的英雄我们的艺术必须起招引世界上忿怒的精

    灵的作用。我们是巫师,是凶手,可是我们将要开辟一个天地,让真正的科

    学家来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这是进攻的戏剧。这个将给我们开辟新天地的

    剧本名叫美国的毁灭”。剧中克赖的长篇演说被认为是作者本人的宣言,

    也是60年代美国的黑人艺术运动中新黑人美学的中心内容,它实际上是30

    年代法国安德烈布莱顿在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强调的“艺术的

    作用是必须彻底反叛,并使用暴力”的翻版。荒诞派戏剧里的人物都没有个

    性,只是某种象征,因此在本剧一开始的舞台指导说明里不说“克赖”而说

    “一个男子”,不说“鲁拉”而说“一个女人”;关于鲁拉的出现,剧中先

    描写她的脸出现在车窗上,只是在克赖注意到时才露出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笑

    容,这些描写都有其象征意义。男人见到女人的脸时有出于本能的反应;剧

    本一开始不指名道性,就是要说明它写的不是某个具体黑人或白人妇女,而

    是指整个种族。牵动剧情发展的是那强女人的脸。如果人不注意它,毫无反

    应,女人也不处于特地上车来与他勾搭,最后杀死他。当车上只有男女两人

    单独相处时,性的因素占上风,鲁拉甚至说:“我们可以假装人们都看不见

    你。我们可以假装我们是一对无名无姓的情侣在城市的心脏里疾驰,奔向爱

    窝”这时候只有男女之爱,不讲种族矛盾和偏见,不讲个人身份与品格。

    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情况就不同了,种族的、社会的因素占了上风,矛盾和

    冲突开始上升,不可调和,终于拼了个你死我活。总之,这一短剧从内容到

    形式都独具匠心,因而受到评论家们的重视。

    施咸荣

    索尔贝娄赫索格1964

    作者简介索尔贝娄1915,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出生于加拿大

    魁北克省的拉辛城。父母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贝娄九岁时,随父母到芝

    加哥定居,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获人类学和社会学学士学位。二

    次大战期间,他曾在商船队服役,战后在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大学和普林斯

    顿大学任教,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贝娄的作品主要

    有长篇小说挂起来的人1944,写一个应征入伍的人在等待去部队期

    间的心理活动;奥基马奇历险记1953,写的是一个年轻的芝加哥

    犹太人的经历,本书被认为是贝娄的成名作,曾获全国图书奖,雨王汉德

    森1959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百万富翁在内心“我要,我要”

    这一**驱使下来到非洲,在那里所经历的各种奇遇;赫索格1964

    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60年代动乱中的苦闷与迷惘,描写了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的危机,赛姆勒先生的星球1970借一位居住在纽约的纳粹集

    中营的幸存者的所见所闻抨击了美国现代社会的混乱和疯狂;洪堡的礼物

    1975则描写了两代作家的成功与失败,反映了当代美国各阶层知识分子

    的精神感情和情操。进入八十年代,贝娄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院长的十二月

    1981和更多的人因伤心而死1987。前者以芝加哥和布加勒斯特

    为背景,将所谓的“自由社会”和“警察国家”加以比较。后者侧重揭示当

    代文明对人的生活的侵蚀。此外,贝娄还写过长篇小说受害者1947,

    中篇小说只争朝夕1956偷窃1989和比拉罗赛内线1959,

    短篇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1968,失言者1984,剧本最后

    的分析1965以及一部非文学类的游记耶路撒冷来去1976。贝

    娄的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他善于描写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犹太裔知识

    分子在当代美国社会荒谬的处境中的思想状态。1976年,因其对“当代文化

    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要赫索格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历史教授,专长思想史,发表

    过浪漫主义和基督教等颇具水平的论著。他一向崇拜理性,关心人类文

    明和人的尊严,然而在个人生活的道路上却障碍重重,阴霾密布。他最初与

    戴茜一个纯朴的农村长大的大学生生活在一起,后来离了婚,娶了风流

    的玛德琳为妻,这是一个戏剧导演的女儿,自小任性,我行我素。她认为,

    赫索格不应当做一个终生默默无闻的教书匠,应该到乡下去潜心写作。于是,

    赫索格动用了父亲留给他的二万美元,在马塞诸赛州的路德村买了一幢很大

    的旧房子,并在这所房子里生了他们的小女儿琼妮。谁知在乡下仅仅住了一

    年,玛德琳又改变了主意,她觉得自己年轻貌美,聪明能干,不能埋没在这

    穷乡僻壤。她执意要搬回大城市,自己回城不算,还逼着赫索格一定要给她

    们的邻居,也是赫索格的好友瓦伦丁也找个工作,一同搬到城里。经赫索格

    多方奔走,玛德琳的这些愿望都实现了,可她的脾气却越来越坏,赫索格为

    此常去请教他们的精神分析医生和瓦伦了。大家都认为玛德琳有些精神失

    常,其实她与瓦伦丁早有私情,一起迁到芝加哥来也是为了过从方便。在一

    切准备就绪之后,玛德琳便把正在兴致勃勃地布置新家的赫索格找进屋来,

    向他宣布:“我根本不爱你,两人何苦违心地住在一起”。赫索格一时摸不

    着头脑,呆里呆气地说:“可我却真的爱你呀”这下子,马上提高了玛德

    琳的自尊心,她利用知识分子尊重别人自由的高尚心理,把赫索格撵出了家

    门。从此,赫索格失去了职务,房子,财产和女儿。他精神颓丧,面容憔悴,

    在医生的劝说下去欧洲旅行了一个时期。但在半年之后,赫索格又回到美国

    时,他的好朋友,动物学家卢卡斯却告诉他,原来因玛德琳与瓦伦丁通奸,

    才使他的家庭发生变故,现在他们已在一起同居了。这一消息对赫索格来说

    简直是个晴天霹雳,自己的知心朋友竟夺走了自己的爱妻。这使他受到沉重

    的打击,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从此他行为变得怪诞,整天紧张地思考,不

    停地给人写信,给知心朋友,骨肉亲戚,报刊杂志,知名人士,总统部长,

    认识的,不认识的,活着的,死了的,甚至上帝和自己,一连写了上百封信,

    但一封也未寄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提着这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与此同

    时,赫索格还通过联想和回忆,叙述了家庭,父母,兄弟姊妹、妻儿朋友的

    情况以及自己大半辈子的经历和遭遇。离婚后,赫索格在纽约和花店女主人

    雷梦挪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雷梦娜是个会体贴人的中年妇女,漂零半世,

    非常渴望和赫索格建立一个宁静的家庭,可是赫索格对婚姻已经害怕了,他

    有意离开纽约,拟去朋友家小住以摆脱雷梦娜的追求。然而到了旧友家没多

    久,不安宁的心灵又促使他不辞而别,返回住处。第二天还是去雷梦娜家幽

    会。一天,赫索格忽然心血来潮,乘飞机去芝加哥,一方面是为看望女儿琼

    妮,一方面是想以暴力来对付玛德琳和瓦伦丁这对下流坯。下飞机后,他返

    回童年的故居,拿了父亲遗留下的一些俄国旧币和一支装有两颗子弹的左轮

    手枪,再潜入玛德琳的住所。他想用这支枪杀死情敌瓦伦丁,但无意中从窗

    外看到瓦伦丁正在细心地替他女儿琼妮洗澡,目光里充满了慈爱,他感动得

    热泪盈眶,立刻打消了杀人的念头,积郁了许久的恨一刹那间都消失了。后

    来,赫索格托朋友接来女儿,准备父女俩好好玩上一天,不巧中途遇上交通

    事故,被撞断了一根肋骨,而且祸不单行,他还因随身携带没有执照的实弹

    手枪被警方拘留。经过审讯,玛德琳来警察局带回女儿,还把他大大地奚落

    了一顿。赫索格则由哥哥威利交付保释金后释放。他谢绝了威利要他去他家

    的邀请和住院的建议,独自一人回到了路德村那间空荡荡的乡间古屋里。屋

    子里有一股霉气,他打开了更多的窗户,阳光和乡间空气立刻进入屋中。赫

    索格真没有想到回到旧居会使自己感到如此的满意,也许这是他第一次感到

    完全摆脱了玛德琳而获得自由,以往她在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不

    快。今天,还是在这里,赫索格萌发了一种宁静的真情,他开始认真地回顾

    几年来的经历,而且又构思起另外一系列的书信来。谁知几天后,哥哥威利

    开着大“卡迪拉克”来看他。威利有一张人类中最常见和最受人喜爱的脸,

    他好象非常关心弟弟。兄弟俩正在交谈时,有人告诉赫索格,有位女士打来

    了电话。原来是雷蒙娜闻讯也赶到这里。威利看到了雷蒙娜,他发现雷蒙娜

    非常吸引人,简直就象一个“爱情强盗”。她挣扎,她奋斗,她需要非凡的

    勇气来保持这种平衡。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女人能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

    里,是了不起的,但她的这份勇气是稳定的吗威利很为弟弟担心。赫索格

    告诉哥哥,蒙雷娜并不那么坏。哥哥说,“可是玛德琳当初也是这样。”赫

    索格表示,“我不会再把自己交到任何人手里了”。他为雷蒙娜打扫房间,

    安排饭菜,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大束鲜花。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去写那种信了,

    不管过去几个月发生什么事,这种写信的冲动似乎真的在过去,真的在消失。

    作品鉴赏发表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之一,

    它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以及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面临的危机。小说的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教授,他

    品格高尚,为人敏感善良,但是现实生活却处处跟他过不去。他希望有一个

    平安的生活环境,不料被意外的干扰破坏了;他原意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

    也被种种磨难打乱了。特别是妻子玛德琳和挚友瓦伦丁的忘情负义使他最终

    发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人类所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都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于是他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信仰,也失去了

    心理平衡。他还发现自己掌握的渊博知识简直是毫无用处,不知道应该怎样

    来认识周围的现实,怎样来对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不能帮助他认识到

    自己的生命究竟在哪里。显然,贝娄是把主人公作为整个中产阶级的总代表

    来描写的,象赫索格那样的现代西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既高距于社会的芸

    芸众生之上,又受到来自不同阶层的意识的冲击;他们既对资产阶级的生活

    堕落表示极大的厌倦,在生活享受和物质追求上又离不开这个阶级所拥有的

    一切。因此,他们焦虑再三地反省生活中失败的教训,试图找到一条虽然生

    活在现实中,但又不附和时代的疯狂。虽然与现实妥协,但又能保持个人尊

    严的中间道路。当然,这样的道路是没有的。国外有些评论家把赫索格称为

    “精神过敏的奥德修斯”,尽管,三千年前这位希腊军师的传奇式经历与赫

    索格的人生旅程并无相通之处,但按其本质来说都可以看成是对人类价值的

    追求。不过,奥德修斯胜利了,他最终赢得了家庭和个人的幸福。赫索格则

    失败了,他的悲剧是一切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空虚,生活漂零的必然

    结果。赫索格中写了有关人物的大量感觉、回忆、推测、意念、说理,

    它们混杂在一起,主人公自始至终沉浸在杂乱无章的内心活动中。但是,贝

    娄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较为清晰地叙述了人物、情景和主人公思想的变化,

    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
………………………………

第126节

    都作了深入的探索。我们从人物的内心世界

    里,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从现实世界的描绘里也能看到它在人物

    内心所引起的反响。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贝娄的意识流手法与乔伊斯、福

    克纳等人有一定的不同,后者由于过多地使用深层潜意识,再加上缺乏情节

    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使读者如坠五里雾中,难以消化理解,而贝娄的意

    识流手法则较之清晰明快的多,他从容自如地进出人物的人心世界,不露痕

    迹地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对人物的感情、性格以及所感受的外部世界

    都进行了精妙细致的分析。另外,赫索格中的语言也独具自己的特色,

    从高雅雕琢的上流社会用语到市井小民的粗俗俚语,从逻辑谨严,说服力强

    的哲理式陈述到质朴自然,毫不做作的日常对话,在贝娄笔下无不显得那么

    逼真毕肖,可见,贝娄的语言风格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文学语言和生活口语相

    结合的典范。赫索格的结构,乍看松散,甚至杂乱无章,殊不知作者这

    样写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主人公混乱变形的情思,以符合塑造这个“精神受

    难者”形象的需要,况且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当代美国社会本身就如一团

    理不出头绪的乱麻,有兴趣的读者只要开卷耐心阅读是不难从这种散点式结

    构中捋清作品的脉络,进而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所以,赫索格这部

    寓意深刻,趣味高雅的严肃之作才能走进畅销书的行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

    的欢迎,并获得1964年美国全国图书奖。

    张锦

    杜鲁门卡波蒂残杀1965

    作者简介杜鲁门卡波蒂19241984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

    新奥尔良,病死于洛杉矶。作者曾这样自述自己的生平:“我在1924年出生

    于新奥尔良,在南方的好几个地区长大冬天在新奥尔良,夏天在阿拉巴

    马和新佐治亚。我在学龄前就已开始读书,此后一直按照我自己喜欢的方式

    生活,从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我受的教育主要是自学。直到今天,我都背不

    出字母表或乘法表。我从14岁开始写短篇小说,其中有几篇还发表了。我在

    15岁辍学,16岁到纽约人杂志社工作,这是我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正式

    工作。我看上去那么年轻,他们始终不敢派我出去采访。因此我退隐到

    路易西安那一个农场上呆了两年,写了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我在希腊、

    意大利、西班牙、非洲和西印度群岛居住过,也曾去苏联和东方旅游。”卡

    波蒂的早期著作如短篇小说集夜树1949和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

    的房间1948和草竖琴1951探索梦幻与现实、虚构与真实之间

    的分界线,刻画了两种梦幻世界:黑夜与白天,或者黑暗与光明,被认为是

    典型的哥特式南方小说,但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在提凡尼早冶1958发

    表后,就转换方向,创作所谓“非虚构小说”,并一再否认自己是南方作家。

    1965年发表非虚构小说残杀,引起轰动和争议,销售数高达300万册。

    此后他致力于写新闻报道,再没有巨著问世。

    内容概要1957年11月中旬,在堪萨斯州离加登城不远的河谷农场大

    院一座漂亮的住宅里,富裕的小麦生产商、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任命的

    联邦农业信贷董事会董事克拉特一家四口惨遭杀害。四人都被捆绑着并被堵

    上嘴巴,用12寸口径鸟枪击毙。凶犯在逃,未留下任何线索。克拉特先生是

    位道地的绅士,待人和蔼可亲,他妻子患有精神病,经常卧床,他们有三个

    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在城里学习护士课程,即将结婚,

    当时只有16岁的女儿兰希和15岁的儿子凯尼恩在家。兰希聪明美丽,非常

    善良,被杀那天还在教一个13岁邻居女孩做樱桃馅饼,凯尼恩正在做一只大

    衣柜,准备送给他的二姐作为结婚礼物。堪萨斯州调查局在局长杜威指挥下

    成立一个18人的侦察小组专门处理这个案件,但克拉特一家为人厚道,没有

    仇人,找不出任何明显的杀人动机,凶杀现场又不留任何痕迹,毫无线索可

    循,因此尽管杜威非常精明能干,手下的人也都是富有经验的老侦探,对此

    案却一筹莫展。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罪犯凶残狡猾,使人无法分析出明显

    的作案动机。但就在凶杀案发生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堪萨斯城兰星监狱里的

    一个名叫卡尔斯的囚犯从新闻广播里听到了有关凶杀的报道,受到良心的谴

    责,终于向警方提供了重要线索。原来韦尔斯曾在农场主克拉特先生家当过

    短工,克拉特先生对工人非常好,不仅工钱大,而且在圣诞节还多给50美元

    红包。韦尔斯在1959年9月因偷盗罪被捕入狱,在狱中结识了犯人狄克,无

    意中跟狄克谈起了克拉特家的情况,说克拉特很富有,曾经不到一星期就花

    掉了一万美元,还谈到他办公室里写字台背后有一个保险柜,里面藏有钱财。

    狄克此后就不停地向韦尔斯打听关于克拉特家的事,出狱前不久还曾扬言要

    伙同另一囚犯拜利一起到克拉特家去抢劫,并要干掉所有的目击者。起初韦

    尔斯还以为狄克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犯人在临出狱前往往扬言要去抢劫,要

    做贼,以表示自己的胆气,对蹲监狱满不在乎。现在狄克竟真的做出这种丧

    天害理的勾当,而提供情况的就是他韦尔斯,难怪韦尔斯要寝食不安,终于

    向警方吐露了真相。杜威立即采取行动,找来狄克和拜利的照片和档案材料,

    跟踪追捕。他们先去找狄克的父母,他们是正直善良的农民,但一直很穷,

    几乎填不饱肚子。狄克上不起大学,19岁就在铁路局当工人,与一个16岁

    的姑娘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婚后狄克换了几次工作开救护车,当机

    械工和油漆工收入越来越多,但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终于走上赌博、

    开假支票、行骗、偷窃的犯罪道路。这期间他还勾搭妇女和诱奸少女,离了

    婚又结婚,那第二个女人在他因偷猎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