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不论左中右都已确立了坚定的信仰,并为之奋斗。三氏人不同的命运充分

    展示了埃及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心灵轨迹。三部曲的结构独特精湛。时间成为

    小说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哈福兹十分注重时间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

    作用。每一部都以一人死去,一个小生命诞生结束。读者便在生与死、新与

    旧的交替中感受到时代的脉博,看到社会内部酝酿的深刻变化。小说结尾以

    第三代信仰**的艾哈迈德和穆斯林兄弟会骨干蒙依姆双双被捕,预示

    了埃及的前途,至今仍有其合理性。三部曲问世后,立即受到舆论界的一致

    好怦。法国东方学者杰克热米写了70页的长文盛赞它的成就。西德东方学

    者马尔丁称马哈福兹为“埃及的歌德”。埃及评论家拉迦乌尼高什将他与

    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相提并论。这部作品奠定了马哈福兹在阿拉伯

    小说史上的地位,将阿拉伯现实主义小说推到顶蜂。

    李琛

    尼日利亚文学

    索因卡囚犯

    作者简介索因卡,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

    得者。1934年7月13日生于尼日利亚西部阿贝库舆塔市。父母是约鲁巴族

    人。18岁他先在伊巴丹大学学习文学,1954年入美国利兹大学,专攻英语。

    毕业后受聘于英国皇家宫廷学院,任剧本审读。1960年,尼日利亚**后,

    他回国从事戏剧工作,并任演员和导演。1967年,他从美国返回正爆发内战

    的祖国后被捕,1969年获释。1973年获利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76

    年起任伊费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同时被聘为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耶鲁

    大学客座教授。1986年,他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瑞典文

    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决定中赞扬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

    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他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表现手法,并把这些运

    用于机智的对后、讽刺扣怪诞的描述、典雅的诗歌和闪现生命活力的散文之

    中。”索因卡用英语写作,著作宏丰,除以戏剧著称外,于小说、诗歌、文

    学批评均有建树。主要作品有小说译员、反常的季节,剧本雄狮

    和宝石、路、疯子和专家、森林舞蹈、死亡和国王的马夫、

    未来学家的安魂曲,诗作囚犯等。其中囚犯这首诗,可以说是

    诗人真实生活的体验。此诗风格冷峻,色调冷郁,诗人善于兼容并蓄,大胆

    引进了欧美现代派诗歌的风格,显示了诗人独到的艺术功力。

    内容概要囚犯

    灰暗,面对稀疏的浅草被扬起,潮湿的苔藓,如此滞重的烟雾中的细缕,

    躲避向土地弯卷的利刃,繁值灰色的时刻,以及日子,以及年月,因为智慧

    的灰庙不必由我们建造绘发热病的年月,从这里开始,不必带着眼泪和灰尘,

    然而这悲哀的嘲弄恩绪,是时刻的逼迫吗

    沙漠的荒野,那时,孤独的仙人掌食人生番是他的爱纵使在馋岩和

    峡谷中间,在跳跃和夜晚的颇栗之间纵使象遗留的陶瓷碎片以及陷落的沙暴

    暗示已经出现。

    在这风暴的旋涡中心,一曲挽歌但并非由此而来。因为那遥远的伴侣突

    然彼变成陌生人,当风力减弱中心塌陷,悲哀。而打碎的陶片躺在地上,闷

    闷不语一又一次暗示但并非由此而来。他只知道突然地占有。时间的征服把

    无助的他捆缚于每一件灰暗的物体。

    作品鉴赏索因卡因战乱从美国返回尼日利亚,被军政当局拘捕,在狱

    中夫押了两年。监狱生活使诗人失去自由,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使他陷于绝望。

    因而,在这一诗作中,他通过丰富的比喻,联想及腾挪的意象,尽情泼洒感

    情的笔默,以表述这种痛苦、绝望,这便成了他刻意描绘的主题。

    诗人匠心独运,对诗的整体进行了精心的勾画,并使主客体两相映衬,

    通过对监狱生活多角度的描写,烘托了囚犯监狱生涯的情景与氛围。全诗的

    格调被诗人重重地抹上一层冷色调凝重、冷峻、晦暗阴郁,这恰恰映衬

    了囚犯的心理。

    此诗一开始,便集中、概括地描写了“潮湿”与“滞重”构成了监狱漫

    长的生活,而“繁殖灰色的时刻”则突出地概括了监狱生活的特征。

    紧接着的不是诗人对主体心理的正面描述,而是宕开笔,通过对景物的

    描写,来衬托主体的心态。诗人描写了荒漠“仙人掌”的执著、坚毅与不屈

    的意象,尽而表述了自己面对险恶环境而奋斗的经历,衬托出当时诗人的心

    态及对人生命运的忧患及关注。最后,诗人通过“塌陷”、“悲哀”等意象

    人反映了由此而罹难的囚犯被“捆缚于”“灰暗的物体”监狱的结局。

    在这首诗中,诗人纯熟地运用现代诗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自由的联想,

    多方位地表现了监禁生活,而对监狱生活及囚犯的描写,作者也不是采取普

    通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一组组滞重、怪诞、灰暗的意象群,如,“灰尘”、

    “沙漠”、“荒野”、“岭崖”、“峡谷”、“沙暴”等意象,多角度、多

    则面地衬托诗的整体氛围,折射着囚犯们心态的晦暗和阴郁,凝重与冷峻。

    综观全诗,不难看出诗人高超的诗艺和深沉、含蓄,冷峻的整体风格。

    逸梅

    塞内加尔文学

    阿米纳塔索法尔乞丐罢乞1979

    作者简介阿米纳塔索法尔生年不详是一位从70年代开始崭

    露头角的塞内加尔女作家。1976年,阿米纳塔索法尔发表了她的成名作

    幽灵,从而奠定了她在塞内加尔及黑非洲文坛上的显著地位。1979年间

    世的乞丐罢乞更是引起了国际文学界的高度重视。1980年,阿米纳

    塔索法尔即成为法国最高文学奖金“贡古尔文学奖金”的遴选人。在黑

    非洲文学史上,她是迄今为止这一殊荣的第二位获得者。1980年底,乞丐

    罢乞又荣获黑非洲文学大奖。

    内容概要今天上午的报纸有人撰文这样写道:这些乞丐、游民、衣衫

    滥褛的穷光蛋们,他们是人类的累赘,应该把这些幽灵从城市里清除干净。

    对此,公共卫生总局局长姆尔恩迪埃的体会可能要比别人更深刻、更复杂

    些,因为他主管的工作之一就是清除乞丐。

    姆尔找来他的助手凯巴达波,态度十分明确地向他布置了在市区内彻

    底清除乞丐的任务:“这关系到我们局的声誉,不能让别人说我们无能。”

    姆尔知道,共事六丰的下属凯巴是可以信赖的。同时姆尔更清楚,乞丐问题

    着是解决得漂亮,自己将会又一次赢得晋升的良机。

    通往隐没在丛林深处的凯欧加罗村的小路上,疾驶着一辆奔驰牌个轿

    车,车上坐着姆尔的妻子罗莉。作为一个忠于丈夫、关心丈夫前程的妻子,

    她此行的目的是前来求教于塞里涅比拉玛经师。“很清楚,我青得很清楚,

    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正在升起,姆尔会有他意想不到的大福的。”罗莉对比拉

    玛的这番话非常满意。

    几乎是与此同时,达波号集来的二十来个人正在开会,研究搜捕乞丐的

    具体力案,到会者都是新成立的各行动队的队长,可以说是个个摩拳擦掌,

    大有雷厉风行之势,唯有女秘书莎加对此大惑不解:“要是不让穷人行乞,

    以后有钱的人向谁施舍呢施舍可是宗教的一条重要训条啊”姆尔打电话

    得知行动的进展情况,高兴极了。他似乎进一步看到了这次成功将给他带来

    的好运。

    本城的乞丐聚会的地点是城外洁地新区的莎拉大妈家。莎拉是乞丐互助

    会的管帐,以公正无私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这一天,除瘸子马迪亚贝以外的

    全体乞丐互助会的成员都到齐了,而马迪亚贝在逃避警察搜捕时被汽车撞伤

    了。双目失明的恩基拉纳对同伴们的遭遇忧心仲仲:“政府压根儿就不认为

    我们这些乞丐也是人”这时,传来马迪亚贝因伤势严重死去的不幸消息,

    众乞丐心情异常沉重。莎拉号召大家说:“伙计们,是觉醒的时候了。让我

    们少说几句祝愿的话,想一想如何统一行动吧”

    还是在几个月前,总统曾讲过他要挑选一位副总统充实政府的班子,近

    来传说此事马上就要决定了,而姆尔是很有希望的人选之一。罗莉闻此十分

    欣慰,她频频拜访比拉玛,卜问姆尔的前景。比拉玛说得很肯定:“真主保

    佑,副总统的职位你丈夫准能得到。”罗莉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俨然已经

    成了共和国副总统的夫人似的。但好梦不长,这天刚从比拉玛处回到家里,

    姆尔就告诉她:“明天,有人要再送给我一个妻子。”罗莉闻此,如同晴天

    霹雳。

    姆尔终于与17岁的西恩结了婚。罗莉大闹了一场之后,还是忍了下去。

    头几天她还板着脸,过后却是加倍的热诚,以便重新博得她的老爷的欢心。

    当姆尔在他的“二房”那里住了四天回来时,罗莉穿着盛装,象迎接国王一

    样迎接丈夫的归来。

    乞丐们越发义愤填膺了,这些天来,他们只能在天亮之前混在密集的人

    群里溜进市场和清真寺,而当城市醒来时候,他们又得悄悄回到莎位的院子

    里。人们把目光集中在经验丰富的莎拉身上,莎拉对众乞丐说:“从现在起,

    大家都呆在这里,哪儿也不去了。走着瞧吧,那些企盼真主保佑他们长生不

    老升官发财的有钱的人会象需要空气一样地需要我们的。每个想施舍的人都

    需要有施舍的对象”

    由于大街小巷都见不到乞丐的踪影了,姆尔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赞誉之

    辞,他不但被政府授予荣誉骑士勋章,共和国总统在年终祝词里还肯定了姆

    尔的成绩,对他的才干、智慧和勇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此,姆尔更相信

    自己已经击败了对手和上司杜马内萨内先生,有希望被任命为副总统了。

    然而有一天夜里,姆尔做了一场不祥的恶梦,醒后立即去求教于经师。

    经师让他设法把七颗白色的可乐果仁施舍给一位年迈的妇人,便可事事如

    愿。姆尔把这事交给女佣莎丽去办,莎丽在城里无法送掉施舍品,便登上开

    往洁地新区的公共汽车,在一个被人们叫做“乞丐车站”的地方下了车。她

    惊奇地发现,手里拿着各种物品,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的人还很多,大家都

    抱怨为了施舍要跑这么远的路。莎丽以切身的体会意识到,缺少乞丐对于象

    主人这样的富人来说是多么不便啊

    这段时间里,姆尔与经师的接触更广泛、更频繁了,他已不满足求教于

    比拉玛一人了。前两天,他到一个僻远的牧民部落里,请了一个名叫基菲波

    库勒的卜算灵验的经师,将其安排在家中。经过七天七夜的闭门静身,经师

    作出判断:“姆尔,您将成为副总统。为此,您必须奉献出一只公牛,将肉

    分成七十七份分送给手拿葫芦瓢在城里行乞的人。同时,再准备三块七米长

    的白色料予以及七百颗可乐仁。也一并施舍出去。这样,八天之后,您便成

    为尊贵的副总统了”

    姆尔迅速把这些东西备齐,并且每天都要坐在面包车里漫无目标地在城

    里转了一圈,但每次都很令他失望:一个
………………………………

第108节

    乞丐也碰不到。经过三个难熬的不

    眠之夜后,姆尔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命运正掌握在已被他下令赶出城

    里的乞丐们的手中。他顾不得自己的尊严,再次找来助手凯巴:“我把你叫

    来,仍然是关于乞丐问题。请你想办法再把他们请回到城里来,哪怕只行乞

    一天也行”他本以为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凯巴的才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谁知这次凯巴却用激愤的双眼直盯着这位上司,高声吼叫起来:“这事太荒

    唐了,停我的职我也不干”这下子姆尔可慌了神,他变得从来没有象现在

    这样可怜。

    无奈,姆尔只好自己亲自出马了。在女佣莎丽的引导下,他来到莎拉的

    家中,乞求众乞丐们第二天到城里“辛苦一趟”。莎拉心里明白,姆尔之所

    以要给大伙儿一点施舍,既不是可怜他们吃不上饭,更不是出于他乐善好施

    的天性,而是注入了他最强烈、最贪婪的个人**。但莎拉还是代表大伙儿

    答应了姆尔的请求,好言将他打发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姆尔就让司机把车开了出去。可一直在市内转悠到太阳

    当空,也没见到半个乞丐的身影。姆尔既沮丧,又有怒不可遏之感。不过他

    还是耐着性子重登莎拉的家门。他看到,从城里来的抱着各种目的的施兰正

    蜂拥而至,乞丐们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好容易才有机会同莎拉搭上腔,得

    到的答复是:“放心吧,下午我们肯定去”

    姆尔总算放心了,他来到西思的豪华别墅,他在进餐室找到了叨着香烟

    的西思,不由火胃三丈:“西思,把烟灭了,我正式禁止你抽烟。”要在过

    去西恩早乖乖地顺从了,可今天她却用做馒的目光盯着姆尔,口中吐出一长

    串烟圈,接着郑重地申明:“我是人,别象摆布动物那样摆布我”姆尔的

    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没有再和西思接着理论下去。虽说是腹内空空,头晕目

    眩,他还是坚持作了祷告,重又回到面包车上。

    车子在城里绕了十多圈,走遍了各个角落,仍未见到一个乞丐。他们在

    莎拉的领导下,正在继续罢乞。

    太阳西沉,姆尔又国到西恩身边,他疲倦极了,体力上、精神上都是如

    此。他没想到象他这样的大人物竟成了乞丐们手中的玩物。此时,他对西思

    已不再怨恨了,但西恩却连一句话也没同他说。姆尔倒在沙发里,想必是睡

    着了,因为只有当电视新闻预备曲传进他耳朵时,他才回到现实中。这时他

    又想起应该注意一下西恩是否还在抽烟。但正当他转过眼去看西恩的时候,

    耳朵却听到播音员用一种庄重的语调报告的新闻:

    “共和国总统发布命令:一、免去社马内萨内的内政部部长职务:二、

    任命什马内萨内为共和国副总统”

    作品鉴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和妇女解放运

    动的高涨,黑非洲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崭露头角的女作家,问世了一批引人瞩

    目的文学作品。阿米纳塔索法尔的乞丐罢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评论界认为,乞丐罢乞是一部“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的力作。在

    这部作品中,作者充分显示了揭示社会弊端的胆识与才华。小说围绕着某大

    城市开展清除乞丐的运动,向读者晨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画面。作者不但对

    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且对那些靠损害穷人利益而

    升官发财的政客也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作者通过笔下丰满的形象和生动的情

    节,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富人为什么富,穷人

    为什么穷,乞丐为什么行乞,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同时,作者还向人们大声

    疾呼:穷人也是人,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乞丐罢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简朴而生动,读之犹如置身于

    社会生活的激流之中,似能饱览人物内心世界的一切奥秘。作者把一个个有

    血有肉,而不是公式化的典型人物,如莎拉、罗莉等带到读者面前。其中,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姆尔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作者犀利的笔锋,似层层

    剥笋,把这个伪君子丑恶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不禁使人联想起莫里衷、

    巴尔扎克等文学巨匠当年勾勒典型人物的神笔。也许,这一点也是使本书获

    得高度评价的原因之一吧。

    王炜

    澳大利亚文学

    帕特里克怀特风暴眼1973

    作者简介帕特里克、怀特1912一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英国,在澳大利亚悉尼乡间父亲的农场里度过童年。1932年在英国剑桥

    大学皇家学院攻读现代语言,其间游历了许多欧洲国家,深受欧洲文化的影

    响。1939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幸福谷问世。1955年发表的第四部长

    篇小说人类之树标志着他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1973年出版的风

    暴眼使他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了粤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获此殊荣

    的第一位作家。他先后共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6部剧本,1部诗集,1部

    自传,1部演讲集和3部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文

    坛上享有盛誉,怀特的大多数作品均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反映澳大利亚的社

    会风貌和生活方式。他早年深受乔伊斯、沃尔夫、哈代和劳伦斯等英国作家

    的影响,擅长意识流手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着重塑造

    人物,描绘心理,专心刻画那些被现代社会扭曲了心灵的人和他们的内心世

    界,剖析他们的灵魂,以此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求生活的真谛,并且讽刺、

    批判和嘲弄了那个现实社会。由于怀特的创作实践在澳大利亚文坛有举足轻

    重的影响,他的创作主张又得到文艺界广泛的赞同。加之他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后的声望和地位,使澳大利亚文艺界形成了以怀特为核心的一大批怀特派

    作家,雄踞着澳洲的文坛,从一定意义上讲,左右着澳大利亚今后的文学发

    展的方向。

    内容概要在澳大利亚悉尼市郊一座豪华的花园别野里,镶着银太阳的

    宽大的花犁木床上,躺着年迈、垂死的伊丽莎白亨特。她是当地最富有的

    大枚场主亨特先生的遗擂。伊丽莎白年轻时风姿绰约,聪明过人,以自己的

    美貌和才干叩开金钱的大门,成了大仗场主亨特先生的妻子,享尽了人间的

    荣华富贵。而今,年已耄耋的亨特太太双目失明,两腿不能行动,僵卧病榻,

    但她乃是这里汉势的“女王”扣豪富的偶像。她竭力表现自我。为了显示其

    不减当年的威严和活力,她雇用精干美容的曼胡德小姐每天为她化妆、打扮,

    用各种油彩湿阁她那早已干瘪的肌肤,用昂贵的香粉填平她脸上深凹的皱

    纹,并用稀肚的珍宝把她打汾得珠光宝气。她追求别人对她的崇拜,但也渴

    望得到真正的爱。可是,她却是一个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女人,一生都

    处于想让人爱却又不肯爱人的矛盾之中。如今,不管如何精心打扮,如何炫

    耀财富,她只是旁人心目中一个非常有钱但令人讨厌的“老婴儿,”一个在

    护士手中日渐萎缩的“包裹”。她只能日日夜夜地僵卧病床。在乱梦中昏睡,

    在昏睡中追忆,在迷惆和失落中逐渐地了却残生。她儿子巴兹尔是个演员,

    早年在英国舞台上因善于扮演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而享有盛名,获得过爵

    士的称号,但他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欢乐,他沉涸酒色,不求上进,

    随着岁月的流逝,池当演员的名声每况愈下,最后众叛亲离,孑然一身,沉

    溺于酗酒和纵中不能自拔。在母亲病危之际,他回到了澳大利亚,他又一心

    盘算着如何攫取母亲的钱财,垂涎母亲病榻前美貌的护士。他曾竭力寻找失

    去的自我,但一切都是徒然的,正如他的第一个妻子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他

    老是扮演同一个角色他自己。”因为他只会见风使舵、逢场作戏,而这

    一切又都是为了自己。亨特太大的另一个亲人是她的女儿多萝茜。她年轻时

    远嫁法国,丈夫出身于名门望族。可借好景不长,多萝茜很快成了一名被遗

    弃了的公爵夫人。在她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澳大利亚的自我,这使她顽

    固成性、吝啬刻薄;另一个是法国的自我,这又匣她自命不凡、矫揉造作。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自我却在疯狂追求钱财上统一了,更何况她在回澳大利亚

    时早已穷愁潦倒,颇似丧家之犬了。巴兹尔扣多萝酋获悉风烛残年的母亲已

    经奄奄一息,即将离开人世时,都急匆匆地从海外飞来,在母亲的病榻周围

    展开了一场争夺遗产的激烈争斗。儿女们觊觎财产的情景亨特太太一目了

    然,她发誓要更顽强地生存下去,不能让儿女们的阴谋得逞。她不时喟然长

    叹:“漂亮的脸蛋和物质生活的富足并不能驱走孤独和失望。”她自己一生

    是在自私自利的驱使下度过的,但临终前也尝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滋

    味,她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如海岛与海岛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有海水、

    空气相连,但在感情上谁也不会向谁靠拢,而且“最冷峻、最偏狭的海岛,

    莫过于自己的儿女”。病榻前的一切象毒蛇一样纠缠着她,啮噬着她破碎了

    的心,即使她痛苦不堪,也使她重新估量人生的价值。因此,她自叹自怜,

    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否定,在痛苦煎熬、乱梦、恍馏中度过她最后的

    一刻。而她的儿女们为了对付不肯轻易死去的母亲,从唇枪舌战、匀心斗角,

    到最后沆瀣一气,千方百计地从精神上、心灵上对她折磨,促其早死。同时,

    他们还各自施展手段,分别与女护士和男律师鬼混、**。这既有憎欲上的

    要求,也有争夺同盟的企图。不仅如此,当母亲死讯传来时,这一对不知廉

    耻的孪生姐弟竟在父母生育他们的床上肆意纵欲**

    亨特太太终于离开了人世,她亲生的这对孪生姐弟巴兹尔和多萝茜也终

    于心满意足地瓜分了母亲遗下的大笔遗产,各奔东西,追求他们新的乐趣了。

    在最简单的丧葬仪式上,参加葬礼的只有侍侯过亨特太太的见名护士和佣

    工,她仅有的亲人儿子巴兹尔和女儿多萝茜都以各自的借口逃之夭夭。

    这位曾经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干叩开金钱大门、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显赫一

    生的富孀,只能在其死后并在这荒凉孤寂的墓地里才真正得到一角平静之地

    风暴眼大风暴中的一点宁静点。

    作品鉴赏风暴眼的问世使怀特荣获197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在这部长达52万字的小说中,怀特用“史诗般的和擅长

    于刻画人物心理的叙事艺术,介绍一个新的大陆进入文学领域”。因此,这

    部小说备受评论家的推崇,称它为“怀特25年中全部作品的大规模集中”,

    “别具一格地把史诗的真实和诗歌的感情熔于一炉”。这部小说的题材在文

    学创作中屡见不鲜的,但怀特从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加工赋予主题薪的内

    涵。在围绕金饯而展开的这场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之中,作者不是满足于暴

    露人世间表层的丑态,而是把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角落,用心理分析表现人

    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敌对的原因,使作品像一把剖析灵魂的手术刀,阶那些腐

    朽、堕落的创疮,唤起读者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思索。小说的中心

    就是那张躺着亨特太太的病床,所有的情节设计,都是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

    射出去的。主人公亨特太太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一个对世俗生活贪得

    无厌的追求者。她出嫁以后,生活授予她极大的权势和荣耀,成了物质生活

    中的女王。但奢侈豪富并不能驱走她心灵上的孤独和失望,她在精神世界里

    形单影只,是个孤家寡人。她渴望将自己编织进别人的生活图案,满足自身

    的空虚、孤寂的灵魂,却发现自己不能取信于人,甚至连自己的躯体也无法

    伴随那颗不甘寂寞的心,而父母与子女间最真挚的感情也被铜臭所窒息,留

    下的只是**裸的金钱关系。这就是铜臭味弥漫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图

    像。在写作技巧上,怀特频频使用意识流手法,使以亨特太太为中心的故亭

    内容具有纵横交叉、放射性的主体结构。小说中既有传统的内心独白,也有

    潜意识的描述,有机地串联了主人公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经历和接触过的

    各类人物。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描写上,一种是通过某种宜觉感触引

    起的联想或者幻觉,由此及彼地把此时此地的感觉和彼时彼地的体验串联起

    来,构成一张密集的意识之网。超越时空,纵横交叉,回旋翻腾,撒向四面

    八方,勾起她对往事一系列喜怒哀乐的思绪。另一种是通过亨特太太的梦幻,

    串联她一生的理想、憧憬、感情和际遇,组成她生平经历的画卷。在梦境中,

    她有时追回到孩提时代与好友尽情戏要的林荫河畔,表现了她当时天真无邪

    的童心,有时依偎在丈夫温暖的怀里,反映了他们夫妻生活中的缕缕情思,

    有时却是与情夫幽会偷情的床第,彻底撕去了她清醒时那副伪善的画皮

    这种使用辐射式立体交叉结构的写作技巧把各类人物、各层时间,甚至各色

    事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多色调、多声部地融成一体,不仅扩展了小说的容量,

    也构成了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朱炯强

    西萨摩亚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