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映在海里,村上的眼泪一阵阵涌满眼框。他双手掩着脸,从山坡路上踉跄地
走下去。
作品鉴赏樱岛的时代背景是战争末期。只写了1945年7月至8
月15日这一个半月的时间。1945年3月美机空袭东京,6月占领冲绳,此时
美军已在海上包围了整个日本。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格拉曼”战斗机控制
了日本的领空,日本既无飞机接敌,也无高射炮还击。在这样一个绝望的环
境中,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知识分子出身的军士村上的复杂内心描述,涉及
了生和死这一文学的重大主题。樱岛是水上特攻基地,这里的特攻队员都是
一去不复返的炮灰。中世纪曾给牛系上松明火把,赶到敌阵里去。现代日本
特攻队的作法,比对待牛还残忍。樱岛是这样一个死亡之岛,与之相比,村
上甚至留恋坊津岛。他留恋坊津邮局的女职员,甚至小镇上的那个妓女。因
为她们同生存联系着。小说写那妓女只有一只耳朵,这一细节描述给人留下
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先天与后天都不幸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
用以拱托主人公村上的不幸和他对生存的渴望。在一个半月的樱岛生活中,
小说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他探索了自己的生活意义,在这个环境
中,始终找不到生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得美好些吧,死的时候也得选
择个死而无憾的死法。那就是临死的时候,也死得美些。但40岁的瞭望兵在
空袭中死后,村上深深地感到:毁灭还有什么美可谈呢只有最后日本帝国
主义投降,村上才获得了新生,他从毁灭中获得生命。为此,激动得流泪满
面。小说在颂扬生的向往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鞭挞了日本的
反动军队。日本反动军队里,是个使人丧失人性的地方。小说对吉良上士作
了入骨三分的揭露。战争形势越严峻,他越疯狂地体罚士兵。他提了一根三
尺长的木棒,令通讯科全体士兵集合作俯卧撑,谁支撑不住塌下腰身,就得
挨他的毒打。反动军队需要吉良上士那种野兽般的冷酷和麻木的亡命徒性
格。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吉良上士作了殉葬品,他手握军刀满怀杀机,走
向密电室。小说就写到这里结束,结局留给读者自己去想。他砍了通讯科全
体士兵,还是他自己剖腹自杀,都无关紧要,反正小说中的吉良上士已经是
个可以盖棺论定的人物。
平献明
太宰治斜阳1947
作者简介太宰治19091948,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
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
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
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
很大影响。太宰治在家中排行第六,日本战前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给他造
成了一种多余者的感觉,幼年时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察看父兄的颜色。他
在青森中学、弘前高校毕业后,于1930年考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在大学时代
参加了左翼运动,后来转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
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了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
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
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中期是1938
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
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
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
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
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
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丧
失作人的资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
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
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
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丧失去作人的资格
是太宰文学最杰出
………………………………
第4节
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
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
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1948年6月13日太宰
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
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
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内容概要在静冈县伊豆半岛的山庄里那漂亮的住宅内只住着两个
人,小说的女主人公数子和她的母亲。老夫人可以说是日本最后一个贵妇人
了。小说以数子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道:“我们离开东京西片町的家来到这
伊豆的中国式的山庄里住下,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的12月初。父亲死后,我
家的生活全靠和田舅父的关照,他已是母亲的唯一亲人了。战争结束,世道
变了。和田舅父对母亲说:现在除了卖掉这房子,别无其它办法。把家里
的佣人散了,你母女二人到农村买所漂亮房子,安静地过日子吧。关于钱
财之类的事,母亲毫无办理能力,在这方面,她都不如一个孩子。所以,这
一切都委托舅父办了”。就这样母女二人开始了伊豆山庄的生活。然而生活
并不安静,母亲病倒了。这个贵族之家,已经开始没落。由于数子不慎,发
生了一次火灾,幸亏未酿成大祸。数子到各邻居家里去道歉,实际上已经没
有了贵族小姐的身价。这次火灾以后,数子尽心地作起农田里的事情,她渐
渐变成了一个干粗活的村妇,而母亲病得越来越纤弱。母女二人向着相反的
两个方向发展。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数子的弟弟直治就被征去,派到海
外作战了。直治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一天,他突然回来了。直治是个
爱好文学的青年,他厌恶自己的贵族家庭出身,为了忘记这样的家,为了对
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他除了吸毒以外,别无他法。还在直治应征入伍前,
他已经吸毒成习。还在6年前,数子为制止哥哥吸毒,曾去找过他的文学师
傅小说家上原二郎。数子已是结了婚的人,恰好在他见上原的这一年离了婚,
怀的孩子也因死胎流了产。直治回来后,数子给上原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
情书,尽管这时上原已经有了妻室。数子在情书中表示,愿给上原作妾,愿
为上原生儿育女,愿作上原孩子的母亲。数子的信未得到上原的回音,她要
到东京去直接见他。这时母亲病危了,她患的是肺结核,不治之症。在秋天
的黄昏时分,日本最后一个贵妇人死去了。临终时,身旁有数子和直治二人。
母亲脸色蜡黄,薄薄的嘴唇含着幽静的微笑,看上去很象圣母玛利亚。母亲
死后,直治依然同上原一起鬼混,放浪形骸,过着颓废的主活。而数子却在
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为此开始奋斗。她并不沉溺于悲哀,但奋斗目标也不是
去寻找新的伦理观念,因为这个辞太虚伪了。她所寻找的只有爱情。一天,
直治把一个舞女模样的人领到家里来过夜,数子便借机离开了家,她到东京
去找上原。上原不在家。妻室说,他同朋友喝酒去了。数子走了几家酒谊,
终于找到了上原。这上原同六年前比判若两人。头发虽同从前一样的蓬乱,
但已变稀变焦。脸色发黄,眼圈发红,前齿脱落,后背隆起。坐在酒店的角
落里,活象一只衰老的猿猴。数子就同这人一起走出酒店,晚上二人在上原
找的住处过了一夜,实现了数子的愿望。天明时,数子望了这人的睡脸,那
是一张马上就要死去的面孔。就在这一天的早晨,直治在伊豆山庄自杀身亡。
直治在遗书中写了他自杀的理由:“生在贵族家庭,我们究竟有罪没有总
之,只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就永远象犹大一样,一生都在不安、羞
愧和罪孽中度过。为此,我感到实在难以生存下去。”此外,直治还向姐姐
坦白了一件事,就是他爱着上原夫人。关于上原二郎的人品,直治写到,与
其说他是小说家,莫如说他是个喝大酒、生活放荡的投机商人。数子料理完
直治的后事,又开始了新的战斗。数子又给上原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便是
小说的结尾。在信中她告诉上原,那夜她怀了上原的孩子,她在信中说:“至
此,我已经驱除了旧的道德观念。现在,我要同将出生的孩子一起,进入第
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战斗。养育好我所爱慕的人的孩子,就是我道德革命的
完成”。
作品鉴赏斜阳是太宰治对日本旧的贵族制度乃至即将崩溃的现存
秩序所唱的一曲挽歌。从作品中我们看到母亲和弟弟这旧的两代人已经灭亡
了。主人公数子则为了摆脱灭亡的命运而进行挣扎。然而,她所处的时代是
战后初期的预废时代,颓废作家上原,便是这一时代的典型形象。数子的衷
怨是靠上原为她输进世俗的血液而求得再生,这便是斜阳的主题。正如
小说在第六章中,通过上原和数子的对话所示。上原,“可是,一切都晚了。
已是黄昏。”数子:“不,是早晨。”在数子看来,斜阳过后清晨又会到来。
斜阳不仅象征着没落,它同时顶示没落之后太阳还会重新升起。数子口里的
“革命”一词,同太阳重新升起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她要引导将出生的
孩子,迎接太阳的重新升起。不过,主人公数子的决心,毕竟只是决心,它
最后能否实现,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并未予以明确的说明。而且,小说发表后
的第二年太宰洽满怀着对人世问的绝望,离开了这个也并不喜欢的世界。大
宰治是战后日本文坛上红极一时的无赖派代表作家之一。无赖派文学以“堕
落”为其主旨,颓废作家上原则使“堕落”进一步形象化,小说斜阳为
女主人公指出的道路是向上原靠拢,因此数子所进行的挣扎带一定的垂死
性。
平献明
站川信夫鲇川信夫诗集19471954
作者简介鲇川信夫19201986,日本战后荒地派代表待人。不名
上村隆一,生于东京市小石川高田丰川町。旧制早稻田中学校毕业后考入早
稻田第一高等学院,从这时起开始写倚。早期在诗刊月亮、新领土
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并参加了以早稻田大学学生为中心的诗刊荒地的
创刊工作,为他战后的文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年9月,他应征入
伍,从早稻田大学英文科中途退学,到东部军近卫步兵第四联队报到,随后
被派到太平洋战场,参加苏门答腊战役。1945年初,彼送回金泽陆军医院疗
养。在疗养中写成了战中手记,这些手记是鲇川信夫战后文艺思想与诗
歌创作的出发点。1945年4月出院,12月返回东京。1946年开始他的文学
活动。1947年鲇川信夫同中桐雅夫、田村隆一、北村太郎、三好丰一郎,黑
田三郎等人一起重新创办同人诗刊荒地。荒地派是战后正统诗坛活动最
早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鲇川信夫便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死去的
男子、神的士兵、海上坟墓、在西贡、为什么我的手、
港口外、寂寞的航标等。著名诗篇死去的男子1947是荒地
派诗歌的代表作,充分反映了荒地派诗人们的共同思想基础。鲇川信夫诗
歌全集,1965年由荒地社出版。评论集有鲇川信夫诗论集,1964年由
思潮社出版。
内容概要
死去的男子
云雾腾腾,阶梯重重,比如脚步声传来,你遗言的执行人,就会现
出身影。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回忆昨日,在阴暗的酒店,我们坐在椅子上,愁盾苦脸。缅怀敌人,
讨论我们的诗刊。死里逃生后才认识到:那不过是空发议论。
森川君哟每当我拿起剃刀,那凛冽的寒光,让我想起昨日的蓝天。
可是我已经忘却,你何时在蓝天下消失。暂短的学生时代编辑、出
版,激扬文字。那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一切都成了“过去的记录”。
昨日也好,今日也好,我们的日子总是深秋。“寂寞秋风飘落叶”,
这声音向着人群,向着街巷,向着石墨般的路,飘来又飘去。
埋葬你的那天,无人送行,周围一片寂静。没有愤怒,没有悲伤,
只是心事难平。举目望蓝天,“一切都沉没吧,太阳和大海”你静静
地躺着,双脚伸在靴子里。森川君哟,长眠地下的森川君哟你前胸的伤
口,现在还痛吗
小玛利之歌
向前走,小玛利哟我同你一起,走上这条遥远的路。路边枝繁叶
茂,鲜花盛开,给我们送来,一路的欢声笑语。太阳用血和泪,养育了
我们。即使阴暗的日子来临,我们也不会消沉,高声唱着爱之歌,在这
条路上继续向前走。
唱着歌儿向前走,小玛利哟虽然你还在喉呀学语,虽然你还满身稚
气,我们却合着你的节律,在放声歌唱。歌声响彻无际的原野,歌声直
上林海的稍头。千百万人集聚在那里,在侧耳细听,在满怀喜悦,合着
这歌声一起前进。唱着歌儿向前走,小玛利哟
作品鉴赏死去的男子发表在1947年2月号纯粹诗诗刊上。
这是一首为诗人森川义信写的追悼诗。森川义信是战前诗刊荒地的同人,
太平洋战争中死于缅甸战场。诗中“你遗言的执行人”是一种比喻,用拟人
化的手法表现执行森川义信遗言的意志。至于遗言,并不是森川义信个人的
具体遗嘱,而是指在战争中被埋葬了金色年华的一代青年的共同心声,同时
包括诗人自己对下一代的期望。要忠实地把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颤
悸、沉哀和烦忧告诉下一代,让他们永远记住日本历史上这一惨痛教训。这
就是死去的男子构思的基点,也是荒地派诗歌的宣言。诗中“讨论我们
的诗刊”系指战前荒地同人讨论荒地、月亮等诗刊,与诗中所
示“学生时代”“黄金时代”一样,均为对战前诗歌活动的回顾。诗人认为,
他们的那些活动,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当然更谈不上制止这场不义战争,因
而是“空发议论”。诗中“寂寞秋风飘落叶”一行源于德国存在主义诗人里
尔克19751926秋的意境。而“一切都沉没吧,太阳和大海”则
是诗人痛苦的内心独白,表现了鲇川信夫愤懑以至虚无的心境。死去的男
子发表于战后初期,被认为是荒地派诗歌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具有荒地派
诗歌创作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一代青年的心灵上留下了
深深的伤痕。诗作暗喻了战争的幸存者,包括诗人自己的阴暗的心理状态。
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和战后的废墟中认识自己和现实,进而形成特殊的精
神气质。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日本青年被军国主义分子驱往战场,其中相当一
部分人已被战争夺走了生命。诗中揭示出死亡源于战争暴力,这本身就是对
罪恶的侵略战争的控诉。荒地派诗人的这种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二是反
映了战后动乱时期,诗人的迷惘与不安。荒地派诗人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到
疮庚满目的祖国,他们侥幸生还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战后混乱的
社会现实面前日趋破灭。他们仅有的是对历史的痛苦回忆,而且又看不到变
革现实的前景,于是不由地发出:“一切都沉没吧”的绝望的吼声。小玛
利之歌发表于1954年出版的荒地诗集,这首诗同死去的男子相比,
诗人在情绪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因为时代已经发展了,日本经过了较彻底
的民主改革,到了1954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已经结束,蓬勃向上的经济
现代化建设即将开始。这时,人们已经感到,身边的一切似乎都是光明的,
“再不是战后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诗人基于对战争的体验,续写了旧
我的解体和新我的诞生,并指出战争幸存者的使命是谱写战后开始的新的历
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玛利之歌是一首思想性较强的抒情诗,它创造
了阔步前进的壮美的意境。
平献明
椎名麟三深夜的酒宴1947
作者简介椎名麟三19111973日本战后派存在主义作家。生于兵
库县饰磨郡曾佐村。本名大坪昇。1926年在姬路中学读三年级时,因不服从
父亲的管教而离家出走,年仅15岁,便断了生活费用的来源。后在大阪饮食
店里做工,作过厨师的徒弟。少年时期这段生活对他的思想和文学有着重要
影响。1928年到字治川电车铁路工作,不久参加工人运动并加入了日本共产
党,后来成为电车铁路支部的负责人。1931年被捕,1933年出狱后到了东京。
1941年开始专职从事文学创作。1947年2月在展望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深
夜的酒宴是他的成名作,从此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这一时期是他虚无
主义思想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在浊流中1947、
深屋正治的手记1948、中篇小说这一天前1949。中篇小说
红色孤独者是写作者自己加入了**却未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长
篇小说永远的序章是说死亡是绝对的,人在活着的时侯,便是序章。1955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美女,在倾向上充满着作者对工人的爱,在艺术上作
者企图使超越现实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形象化。1955至1956年在新潮杂
志连载发表了自由的彼岸三部曲,这是自传体小说。追求主体内心世界
的自由是椎名麟三文学的一贯的主题。
内容概要须卷先生搬进这所公寓住已有半年多了。这座建筑物原来是
仓库,在这一带是唯一未被烧毁的房屋。这房子归伯父栗原仙三所有。这人
是从一个搬运工熬上运输店主的。战争结束后,他把这座建筑物改造成了一
所公寓。须卷的左邻住着名叫那珂的搬运夫一家,妻室四十五六岁,邋邋遢
遢,害了10来年病,最近实在支持不住了,才请医生瞧了瞧,医生说她胃有
病,心脏有病,肺也有病。这所公寓里的人们免除了她的配给值日,不让她
的手去接触发放的物品。她的丈夫那珂由于偷盗两次坐牢,配给他一家三口
人吃一天的面包,他一下子都塞进自己的肚里,让妻儿挨一天饿。须卷右舍
住着户田夫妇。妻室阿吟在公寓里见人就闲聊上10到20分钟,为的是掌握
各方面消息,便于搞黑市交易,倒买倒卖点各种物品。在这所公寓里,大概
阿吟家是最富裕的。丈夫户田,比阿吟小5岁,可能出于这个缘故,他象个
奴隶一般顺从着阿吟。他的工作是刻蜡版。即使久居这所公寓的人们,知道
户田长相的也不多,因为他总龟缩在屋里,除刻蜡版外,就是往床上一歪,
呆呆地幻想什么。他很怕见人,就是上厕所都要偷看一下走廊里是否有人。
须卷的对面屋子里,住着一个叫深尾加代的年轻女人。那女人带鼻音的娇声
媚气一传过来,须卷便想呕吐。加代今年才20岁,还在她18岁在女子学校
读书时,便同第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那是在战争时期,女子学校的挺身队
去城东皮革厂干活,她跟厂里的一个工人勾搭上了。被老师发现后,把她调
到军需省干活儿,一直干到战败,这期间她却住进了科长的家里。战后一天,
科长告诉她:“家眷要从疏散的地方回来”,给了她一点点生活费打发她去
石川投奔母亲。到了石川才知道,疏散到乡下的母亲由于生活困难已经嫁给
了一个老农民。加代自到公寓住以来,从未安分过,常常招来年轻的男人。
加代对未来感到迷惘,却又随遇而安,泰然处之。这从她的眼神就看得出来,
她的瞳孔象动物般的灰暗,但从两颊到嘴角却带有少女般天真的娇气。须卷
穿着一件皱皱巴巴的国民服,背着一包沉重的刷子从银座回来。仙三从熟人
那里采购来毛刷交给他卖,月薪是售货额的百分之一,每月150元到300元,
当然,靠这一点点钱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常常挨饿。“销售额的百分之一太
苛刻了。”在须卷旁边摆摊的打火机商人说:“最少也得十分之一,这是普
通行市”当须卷抱怨工资太少时,仙三说:“你赚的钱我如数给中村家了。
你骗人应当赎罪,骗人的人必须受惩罚。只要我的眼珠还是黑的,就要让你
赎自己的罪”。原来须卷中学毕业后,就在伯父的店铺里帮忙,须卷居
然对店里的人们搞起宣传来。这种思想换来的是什么“九一八”事变后,
眼看店铺的生意就要兴旺起来,就在这时候,须卷和中村被抓走,后来中村
被杀了。须卷低着头,默默忍着仙三的数落。“说什么你也听不进去,总是
这副讨厌的样子,难道还不醒悟吗你这畜生,真是个赖皮”今天又整整
下了一天雨。这四、五天,雨一直来停。从前天起,须卷几乎什么也来吃。
饿得太难受了,便到蔬菜市场的大院里,帮清扫工干了个把钟头,要来点青
芋芥菜等吃。他踉踉跄跄回公寓的路上,被户田叫住,并替他打着雨伞。就
在这时候。有四、五十人的游行队伍举着“坚决反对解雇”的标语牌冒雨走
过来。户田悄悄地瞥了一眼,摹然问到:“须卷先生,您从**转向什
么了呢是民主主义”“我不是说过吗,思想这东西是最愚蠢的。你为什
么总是想把我定为什么主义者呢”“这么说”户田怯生生地问:“您
是反对民主主义的”“反对我什么时候反对了我喜欢民主主义,因为
它具有种种定义。辞典上不管怎样解释民主主义,都离不开自由这个词。
世界上有能赋予自由以定义和思想的学者,我倒愿意见见。自由主义的政治
家、提倡自由思想的哲学
………………………………
第5节
家、以人民的自由为目的的工运专家,在日本是大
有人在的。所以说日本是神国嘛。”“可是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户田容忍
了须卷的诡辩,又陪着小心地问。对此:须卷没有回答。回到公寓,加代给
他的一口豆馅点心算是他今天的晚餐了。加代告诉他,这点心是昨天黑市商
人白木先生爷来的。吃完晚饭,须卷马上钻进了被窝,睡觉对他是最好的安
慰了。公寓的几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那珂的妻室死了,最后几天她浮肿得
很厉害。葬礼太冷清了。仙三大骂起加代来,说她是把青年人引向病态和堕
落的毒虫。就是户田出走,也与加代有关,起码说她知道是谁逼走了户田。
因为户田离家再也来回来,啊吟也一个人回到乡下去了。仙三以憎恶的声调
对加代和须卷说:“限明天一天,你俩都给我滚出这所公寓”仙三说罢便
拄着拐棍走出公寓。“深尾,快,马上去追:拿着酒去更好”须卷催促说。
可是,加代仍用她那娇滴滴的声音说:“不嘛”“不”须卷愕然地望着
加代。因为这个女人不可能说出“不”字,她不具备这种理性。“我知道大
家讨厌我,看不起我。但是买卖终归是买卖嘛。人们都在玩弄一个被厌恶和
瞧不起的女人,所以说我没有一个真正爱过的男人。就是夜里同客人在一起
时我也常想,我的一生大概不会真地爱谁吧。这么一想,我的心情反而非常
轻松。真是太无聊啦。”“说得对,人世间太无聊。而且不会出现奇迹:早
晨突然醒来,世界大变,变为一片欢乐净土。”“是嘛。”加代木讷地应答
着,她接着问道:“须卷先生,您明天搬出这里吗”“您呢”“没办法,
搬吧”“到哪里去”“不知道。”她茫然地回答。“我不出去,就住在
这里,一直到死。”“要离别了,不喝酒”“那好吧”不久,须卷在加
代的屋里醉得人事不省。虽说是烂醉如泥,他仍能朦胧地知道一件事,那就
是加代象对待孩子似地用手抚摸着他的头。
作品鉴赏椎名麟三是日本战后派著名作家,崇尚存在主义。1947年2
月深夜的酒宴发表时,日本社会仍处于战后初期的饥馑和物资奇缺的虚
脱状态。面对这种社会现实,深夜的酒宴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只有真正的
自由才能拯救日本人,而且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主义和思想限制的。在这
种意义上说,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