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枭途-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蔡京三起三落,再反观童贯,始终在北宋王朝权力的巅峰,这不能不让蔡家人思考。
对此,蔡家人其实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赵佶离不开掌控着北宋王朝最精锐军队的童贯,所以童贯才能如此。
这也让蔡家人动了插手军队的心思。
可中央禁军被赵佶的绝对亲信高俅所牢牢掌控,西北禁军被童贯牢牢掌控,而河北禁军现在又名存实亡只剩一些打着河北禁军名头的乡军,蔡家根本就没有插手军队的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以诗书传家的蔡家,从未接触过军队,因此始终也没有往军中发展的合适人选。
所以,蔡家向军方发展的事便被搁置了。
如今,蔡仍主动请缨,让蔡翛心中一动。
不过——
蔡翛很快就摇摇头,道:“军队不比旁的地方,不是咱们给六弟谋个官职,六弟就能掌控军队的,更何况,六弟才多大,十七岁,这样的年纪,在军中充其量也就能当个中级军官,别说牵制童贯那个老匹夫,他就是独领一军,恐怕都做不到。”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童贯是个无能的草包形象,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征讨梁山泊,结果中了梁山好汉的埋伏,被打得丢盔卸甲,只身逃回京师。
但真实的童贯却并非是这样的,他率军攻打过吐蕃,攻打过西夏,战功显赫,威震西北。
在蔡翛看来,这样的童贯,绝不是蔡仍这个黄口少年能撼动的。
蔡绦悠悠地说道:“你不能只看眼前,父亲今年已经七十二了,就是童贯那个老匹夫今年都已经六十五了,他们还能执掌大宋多少年?五年,十年,十五年?而咱们这些人还年轻,还有蔡衎、蔡术、蔡同他们,他们更年轻。”
蔡翛这回彻底明白蔡绦是什么意思了,他道:“如此……让六弟去军中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蔡绦道:“咱们蔡家,已有十一个学士(蔡京的六子、五孙全都是学士),不缺文官,倒是像六弟这样能上战场的,就只有他一个。”
蔡翛明白蔡绦的意思的是,他们应该笼络好蔡仍。
已经当上正二品大元的蔡翛,也不是那种没有决断之人,他稍稍一沉吟,便道:“六弟想去哪里?”
蔡绦道:“他说了,他不挑,西北,河北,中央禁军,哪怕是乡军都可以。”
蔡翛皱眉道:“这也太儿戏了吧?”
蔡绦道:“我话还没说完,六弟还有三个条件。”
蔡翛略带诧异道:“他还有条件?什么条件?”
蔡绦道:“第一个条件,他要独领一军。”
蔡翛道:“这个不难。”
蔡绦又道:“第二个条件,此军他要自己建。”
蔡翛道:“自己建?他这是何意?”
蔡绦道:“他说:西北禁军现在完全被童贯那个老匹夫所掌控,他去那里领一军,也指定会被童贯架空。而河北禁军,因为多年不打仗,现在只剩一群混吃等死的**,不堪大用。至于中央禁军,他们修园林的手艺要比他们打仗的本事强百倍。所以,咱们蔡家要想掌控一支军队,要想让这支军队听命于咱们蔡家,唯有从零开始。”
蔡翛听了,一叹,然后说道:“六弟对军中之事知之甚详啊……好吧,这条我去与大兄商量,官家最近有意让他去担任枢密副使,应该不会驳了他建军的请求。”
蔡绦张了张嘴,想说:“他何德何能,也能担任枢密副使,官家如果让他担任此职,早晚会误国。”
可话到嘴边,蔡绦又将这话咽了回去,然后改口道:“第三条,六弟希望咱们能多给他争取一些出战的机会,他说,强军都是打出来的,没有练出来的。”
蔡翛听了,道:“六弟的野心不小啊。”
蔡绦道:“他才十七岁,怎么可能没点野心?”
蔡翛一想也是,然后说道:“你让他做准备吧,我会尽快安排好他的事的。”
……
………………………………
第十六章 能跟自己去造反的军队
…
听完蔡绦转达的蔡翛的话之后,蔡仍久久不能平静,哪怕他已经离开了蔡绦的住处,都依然如此。
蔡仍要求的高吗?
当然高。
欧阳修对五代十国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也就是说,在五代十国这五十三年间,换了五个家族十三位皇帝,而被杀的皇帝有八个,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于非命。
换而言之,在五代十四期间,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就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
战争决定一切的世界,实在太让人绝望了,费尽心机得来的荣华,转眼间就又成了泡影,在这样的世界里,可以说没有胜利者。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他深知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什么。
面对如此频繁的皇帝更替,赵匡胤也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后代步他们的后尘。
所以,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武将统兵的过程当中,给武将设置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牵制。
就以他当时最为信任的中央禁军为例:
他把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他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在赵匡胤后面的北宋皇帝,全都深受赵匡胤熏陶,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化对武将统兵的限制。
因此,要想独统一军,尤其这军还是自己建的,几乎就不可能。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军队总归要有人统领的,所以,想当一军的主帅,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人来说,其实也不难。
但仅仅当一军主帅,并不是蔡仍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支完全听自己的军队,甚至能跟自己去造反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只能够是自己去建造,否则根本无法去统一他们的思想。
另外,就是一军的数量了。
在宋朝,五人为一伍(五人),五伍为一押(二十五人),两押为一队(五十人),两队为一都(一百人),五都为一营(五百人),五营为一军(两千五百人)。
蔡翛答应的是让蔡仍独领一军,也就是让蔡仍直接就独领两千五百人马!
这要是放在后世,那可就是一个加强团的团长!
这样的高级军官,绝对是以前的蔡仍当一辈子兵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就算在这个世界,蔡仍如果不是蔡家人,也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起点。
当然,倒不是说,别人就不能为蔡仍创造这样的条件,毕竟,蔡仍是今科第四名,北宋一朝向来是文尊武卑又向来有文人统兵的传统,所以别的权贵其实也能帮蔡仍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来,就比如童贯,他就可以帮蔡仍创造出来这样的条件。
可如果由童贯来帮蔡仍创造,那手上有大把大把军官的童贯,指定会往这支军队中安插无数亲信。
到那时,这支军队名义上虽然是蔡仍的,但实际上却是童贯的。
只有以诗书传家的蔡家,因为手上没有可用的军官,因为军队并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才能真正让蔡仍独自掌控一支军队。
这也是,蔡仍一直努力跟蔡家相处好的原因之一。
如今,蔡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蔡仍终于要得偿所愿了,试问,蔡仍如何能不激动?
带着这难以压抑的激动,蔡仍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一进院子,就有下人冲蔡仍贺喜道:“恭喜六公子进士及第!”
有人开头,立即就围上来了一群人恭喜蔡仍:“恭喜六公子进士及第!”
一看这情形,蔡仍便知,自己高中的消息已经送到家里了。
不一会的功夫,素娘就在两个侍女的陪同下从后院迎了出来。
离老远,蔡仍就看见素娘一脸喜色!
这也正常,水涨船高,蔡仍高中,身为蔡仍侍妾的素娘,能不高兴吗?
蔡仍冲素娘道:“素娘你来的正好,给大家点赏钱,嗯……就每人一缗吧,再让厨房做点好的,大家一块高兴高兴。”
素娘应道:“诺。”,然后就从钱袋中拿出一锭大银让她的两个侍女给下人们剪分。
这里顺便说一句,蔡仍院里的人,其实并不全是蔡仍的人,他们大多都是蔡府的人,是蔡家借给蔡仍使的,蔡仍总赏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口碑,进而得到蔡家人的认同。
从目前来看,用钱财笼络人心的效果还不错。
在两个侍女给下人们分钱的时候,蔡仍一边和素娘一块往后院走、一边问:“顺哥和李和弄得怎么样了?”
素娘答道:“已经制做出来一批了,我和喜鹊试了,和官人说的一样神奇,官人闻闻,都过去一个时辰了,我身上还有香味呐。”
说这话的同时,素娘将她的纤纤玉手伸向蔡仍。
蔡仍将素娘的手拿过来放到鼻尖闻了闻,的确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蔡仍心道:“看来,这香皂应该是造成了。”
没错。
蔡仍让素娘他们造的正是穿越三大神器之一的香皂。
作为一个还算合格的网文作者,蔡仍对什么香皂啊、香水啊、玻璃啊、高度白酒啊、水泥啊、牙刷牙膏啊、望远镜啊、钢铁啊、球轴承啊、六分仪啊等等穿越者常常会用到的神器的制造方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现在,蔡仍就准备抛出几样,为自己赚取一些资金,以便自己将来养军用。
而其中一样,也是最先抛出来的,就是香皂。
不过——
蔡仍所掌握的种种穿越神器的制造方法,大多都只是理论方面的,并没有真正实践过。
所以,蔡仍才找了两个靠得住的人将自己的理论变现。
顺哥,全名叫颜顺,他是素娘的亲弟弟,不久前,蔡仍托蔡绦将素娘和喜鹊的亲人全都救出来,这颜顺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老实本分的一个,颜顺可以说是对他姐姐素娘言听计从,所以,蔡仍就将颜顺收到自己身边给自己当个跑腿的小厮,亲自观察过一段时间之后,蔡仍又让他参与到香皂的研发当中。
而李和,原本是汴梁城中一家小酒楼的掌柜,不久前,他和东家去进货的途中,遭到强人抢劫,东家当场被强人砍死,他也因为护着东家而被强人砍成重伤,后来他侥幸被路过的原来的蔡仍救下,他感谢原来的蔡仍的救命之恩,加上东家死后东家的酒楼也经营不下去了,他便投入到原来的蔡仍门下替原来的蔡仍写写算算。
蔡全曾去打听过,李和的口碑非常好,他不仅经营能力不错,还对原来的东家忠心耿耿,他东家的酒楼经营不下去了之后,还有不少人曾登门招揽过他。
蔡仍亲自考察过李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李和这个人的确跟蔡全所打听的差不多,便让他和颜顺一块研发香皂。
蔡仍又问:“没让别人看见他们怎么做香皂吧?”
素娘答道:“没有,他们做的时候,我和喜鹊给他们看门,没让任何人靠近厢房,他们往厢房里搬东西的时候,我还特意让他们把东西全都按样分开再往里搬,所以,绝不会有人知道他们要做香皂,更不会知道怎么做香皂。”
蔡仍点点头,然后跟素娘一直往后院最里面的一间厢房走去……
来到厢房前,蔡仍就见,喜鹊正百无聊赖的在那踢小石子。
抬头看见蔡仍来了,喜鹊就是一喜,立即像小燕儿一样向蔡仍扑来……
……
………………………………
第十七章 逛青楼
…
看着蔡仍将喜鹊抱起,亲昵的用额头拱着喜鹊的脸,素娘想张口说些什么!
可话到嘴边了之后,素娘又生生的将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然后将头别到了一旁。
她只是这个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通女人,一个必须依靠男人才能生存的普通女人。
而且,顺势发展,也并非难以接受,甚至有可能对她和她女儿喜鹊来说更好。
所以,聪明的素娘,选择了无视喜鹊跟蔡仍亲近。
蔡仍逗了喜鹊一会将喜鹊逗得“咯咯”乐了之后,便抱着喜鹊进入了厢房。
素娘并没有跟进去——她代替喜鹊守在门外,不让任何人靠近厢房。
蔡仍和喜鹊一进来,颜顺和李和就停下手上的工作,然后一同迎了过来。
蔡仍将喜鹊放下,问道:“怎么样,做出来了几种?”
李和答道:“按照公子说的,我们制作了十五种精油,然后分别在皂液里加入了各种精油、牛奶、蜂蜜,现在共得十五种香皂。”
顿了顿,李和又道:“不过,其中九种,我和顺哥觉得并不成功,它们的香味,要么就是太过刺鼻,要么就是不够明显,要么就是不太好闻,另外还有四种花瓣不太好收集,精油制作的困难比较大,现在真正能直接投入制作、并且大量制作的只有两种。”
说话间,李和和颜顺就引着蔡仍到了他们已经制作好的香皂旁。
一共是十五盘,李和和颜顺已经按照二、四、九的数量分好了。
蔡仍先从“二”中拖过一盘,然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闻了闻,一股槐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老实说,这香味跟蔡仍后世闻过的槐花香皂发出的香味相比差远了——它的香味有些过于浓烈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蔡仍还是觉得,它在这个时代应该有市场,毕竟现在可没有后世那么多种香皂做对比。
更何况,他们还可以继续研发和改良。
蔡仍又从另一盘香皂中切了一小块闻了闻。
让蔡仍有些诧异的是,这块香皂上散发的竟然是檀香的香味。
蔡仍不记得自己教过颜顺和李和用花瓣以外的东西制作精油,“这是他们自己研究的?”
李和很快就为蔡仍作出了解答,他道:“这檀香精油是顺哥自己研究出来的,他将檀香碾碎后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将浸泡好的檀香放入公子您发明的蒸馏器内蒸馏,就得到了檀香精油。”
蔡仍看向一脸腼腆的颜顺,心道:“没想到我这便宜小舅子竟然还是一个研究型人才。”
蔡仍鼓励颜顺道:“干得不错,没让我失望。”
颜顺唯唯诺诺道:“我……我就是随便试……试一试,没想过……没想过会成功。”
蔡仍道:“敢于尝试是研发者最宝贵的品质,更何况你还有研发者所必须的另一个宝贵的品质——奇思妙想,你能想到用檀香来做精油,这是很多人所想不到的。”
蔡仍顺势又道:“以后香皂研发这块,就由你负责了,你别怕浪费,也别怕犯错误,我希望你能大胆尝试,给我一些惊喜。”
颜顺长这么大,头一次有人这么夸他,还让他负责这么大的事,以至于他非常激动,他道:“我一定尽全力……尽全力做好!”
蔡仍拍了拍颜顺的肩膀,没再多说什么。
然后,蔡仍扭头又对李和吩咐道:“研发的事,你就不要再参与了,你去帮我做几件事。”
李和应道:“诺。”
蔡仍道:“第一件事,你去御街上找一间铺子,地点要好,地方要大,装修要精美,租和买都没有关系。”
李和一听,就明白了,蔡仍这是准备出售香皂,而他很可能就将是那间铺子的掌柜。
李和压抑着心中的激动,道:“诺。”
蔡仍又道:“第二件事,在离铺子别太远的地方找一个大一点、隐秘一点的地方,那里将用来生产香皂,将来也有可能会生产其它东西。”
李和道:“诺。”
蔡仍接着说道:“去买一些七到十岁的孩子,男孩、女孩都可以,记住,不要买那些拐来的孩子,要买那些活不下去的孩子。”
孩子相比较大人来说,要好控制得多,尤其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孩子。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有不许雇佣童工一说,相反,将这些活不下去的孩子买来,还是在积善行德,是善良的表现。
李和明白蔡仍这是准备用孩子来生产香皂,他道:“这样的孩子不用买,江淮去岁遭了大水,有都是流离失所的人,我让我弟兄去一趟,一定给公子招来一百个合适孩子。”
外地的孩子明显比用本地的孩子更好控制,在此事上,李和明显考虑得比蔡仍更周全。
蔡仍暗自点了点头,道:“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一会你先跟素娘领一百缗,作为你弟兄此行的盘缠,跟你弟兄说,此事他要是办好了,我绝不会亏待他。”
李和道:“诺。”
蔡仍又道:“你再去给我找一些匠人,木匠、皮匠、纸匠、漆匠都要,多多益善……”
……
数日后。
由蔡仍亲自设计和亲自监督制作的第一代香皂礼盒便问世了。
这款礼盒,蔡仍充分参考,呃,好吧,充分抄袭了后世香奈儿的一款香水的包装盒。
为了让这礼盒的逼格更高一些,蔡仍又“作”了一首诗刻在礼盒上。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一日,为了自己的东风,蔡仍找到蔡绦,说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都说那樊楼是天下第一楼,那李师师是千古第一名妓,四兄可否带我去见识一下?”
不想,蔡绦一听,哈哈大笑,道:“六弟啊六弟,我原以为你老成持重不好女色,不想你竟也想去逛一逛那青楼之地!”
……
………………………………
第十八章 人不风流枉少年
…
一直以来,蔡仍在蔡绦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稳重、有智、才华横溢,对政治时局的见解,更是一针见血,有时甚至让蔡绦都有些自愧不如。
如此一来,蔡绦也就将蔡仍的年纪都忽略了,忘了蔡仍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所以,听蔡仍说自己想去逛青楼,蔡绦哈哈大笑——这一刻他终于记起了蔡仍的年纪,蔡仍也终于做了一件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应该做的事。
蔡绦并没有阻止蔡仍,相反还鼓励蔡仍道:“人不风流枉少年,去见识一下也好。”
不过——
蔡绦自持身份,不便亲自陪蔡仍去樊楼,因此,他把他的次子蔡貌了叫来,吩咐道:“你六叔想去樊楼看看,那里你轻车熟路,就由你陪你六叔去好好见识一下吧。”
蔡貌一本正经道:“父亲大人您冤枉我,我一直在家苦读,半步都未曾离开,何曾去过那腌臜之地?”
蔡绦看了蔡貌一眼,然后冲门外吩咐道:“钱忠,你将九郎的伴读和小厮送去大理寺,跟王时雍说我想要一张二郎去樊楼的时间表,越详细越好。”
蔡貌一听,脑袋顿时就耷拉了下去,道:“父亲大人,我错了。”
蔡绦“哼”了一声,道:“把你六叔陪好了,我就既往不咎,否则,两罪并罚,我定叫你在不中进士之前无法踏出家门一步!”
蔡貌立即满脸堆笑的冲蔡仍一伸手,道:“六叔,请。”
见蔡貌变脸比翻书还快,蔡仍摇头不已。
跟蔡绦挥手告了个别,蔡仍就跟蔡貌离开了蔡绦的院子。
刚一出来,蔡貌就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自来熟的说道:“六叔,咱现在就走?”
蔡仍看了看天,道:“是不是有点早,樊楼应该还没营业吧?”
蔡貌笑道:“原来六叔真不知那青楼之所,这个时辰去,已经可以打茶围了。”
“打茶围?”蔡仍道。
蔡貌道:“打茶围,亦叫打茶会,品茶、鉴画、谈诗歌、拼智商,也可以说些段子、时政。”
蔡仍道:“哦?这么说来,那青楼还是大家交往之地?”
蔡貌道:“然也,而且,小姐们会隔着门帘看众人的表现,如果能被她们相中,就会被她们请去说话、听曲。”
蔡仍道:“那若是她们看不中呢?”
蔡貌道:“要是所有小姐都看不中,要么就掩面离开,要么就花点钱让老鸨随便安排个女子过夜。”
蔡仍道:“这么说来,如果没被小姐选中,还挺丢脸的?”
蔡貌道:“那当然,不过六叔你不用担心,你年轻俊朗、文采风流、家世又好,一定会有小姐选中你的。”
蔡仍摇摇头道:“我听你的意思,怎么好像是她嫖我,而不是我嫖她啊?”
蔡貌一怔,然后说道:“青楼雅事,怎么能说嫖呐,六叔是不是将青楼和窑子弄混了?”
蔡仍这还真有点不知道了,所以问道:“这两者有区别吗?”
蔡貌道:“窑子是最直接、最低下的欢场,往往是在一个破草屋内,交易的凭借亦不过是几文钱、几斤米,去的人大多是些穷书生、地痞、泼皮,接客的窑姐是来者不拒。
而青楼却不同,在青楼里,有钱也未必能得到小姐的亲睐,很多时候,一屋子男人争一位小姐,而胜者只有一位,还有很多人一掷千金却连小姐的面都见不到,而且有些人就算是见到了小姐,也只能是跟小姐聊聊天、听小姐弹弹琴唱唱曲,想得到一位小姐的芳心让小姐扫榻以待,不去个十次八次,那是想也不用想。”
蔡仍听了,又摇摇头,道:“麻烦。”
蔡貌不敢苟同,道:“要得就是这个过程,否则怎能彰显风流?”
顿了顿,蔡貌又道:“别说咱们这些人了,官家那一国之君,到了青楼,都照样得按青楼的规矩办。”
这事蔡仍知道。
据说,赵佶在高俅的陪伴下来到樊楼,思如泉涌,连做数首好诗,又写得一手无双好字,很快就得了李师师的接见,不过接见虽然是得到了,但那时已经是寅时,李师师已经睡下了,结果,赵佶一直在门外等到天亮才见李师师出来,然后李师师只弹了一首曲子就回去了,换而言之,赵佶第一次见李师师的时候,连话都没能跟李师师说上一句,就被李师师用一首曲子打发了。
想起此事,蔡仍不禁暗道:“皇帝在妓女门口等着妓女接见,这样的王朝不亡,什么样的王朝亡?”
蔡貌边跟蔡仍介绍青楼、边引蔡仍向他的院子走。
到了蔡貌的院子,蔡貌招呼了一声,小厮立马开始套马车。
不久之后,蔡仍和蔡貌共乘一车,马车出了鸣銮堂,径直向御街驶去……
……
樊楼是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它是一组由东、南、西、北、中五座三层楼组成的建筑群——五座楼之间有廊桥相连,浑然一体。
樊楼整栋建筑呈东西走向,庭院深深。东楼临街,装饰典雅,门楼宏大,瑰丽壮观,凸显出京城第一酒楼的豪华气派。
每当夜幕降临,樊楼光珠耀目,远望恰似仙楼一座,近看美女如云,秀色可餐,这里还有天底下最好吃的山珍海味,这里是达官贵人最喜欢云集的地方。
马车停到樊楼前,蔡仍和蔡貌先后下了马车。
只见门前彩灯高悬,明皇耀眼,车水马龙,华盖云集。
蔡貌轻车熟路的带着蔡仍往樊楼里走,两人的小厮跟在两人后面。
蔡仍笑道:“看来你没少来这里啊。”
蔡貌道:“不瞒六叔,小侄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我大伯,也最希望能成为大伯那样的人,如果能像大伯那样逍遥痛快,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听着蔡貌侃侃而谈,蔡仍暗中感慨:“蔡绦最讨厌的人就是蔡攸,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最崇拜蔡攸!”
走进大厅,蔡貌环顾一看,笑说:“六叔,你是不是知道今天是今科进士的大集会,才来樊楼的?”
蔡貌话音一落,立即有无数文士向蔡仍看来……
……
………………………………
第十九章 天生脑后有反骨
…
看过来的人很多,只可惜蔡仍一个都不认识。
这时,一人径直向蔡仍走来。
离蔡仍还有一段距离,那人就拱手道:“子因兄,你也是受郓王所邀来此小聚的?”
蔡仍他们这一科,有不少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其中就包括史上功过难以说清的南宋宰相张浚。
不过——
现在的张浚只是众多进士及第的人中的一个——因为成绩并不突出,家世也并不突出,现在的张浚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现在,他们这一科最引人注目的是赵佶之子郓王赵楷。
这赵楷,跟他的父亲赵佶一个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他尤其擅长画花鸟,堪称一绝,因而深得赵佶所宠爱。
而太子赵桓,虽然也有勤俭、礼贤下士等好名声。
可奈何赵佶更喜欢哪哪都跟他自己像的赵楷,这从赵佶给自己的一众儿子们分宅邸,赵楷的最大,就不难看出。
另外,赵楷的母亲懿肃贵妃王氏现在正受赵佶所宠,而赵桓的母亲显恭皇后王氏在很多年以前就死了。
换而言之,那就是,赵桓也就占了个太子的大义,其他方面,哪哪都比不上赵楷。
这也就导致了有赵佶想换掉赵桓立赵楷为太子的风声传出来。
目前,这股风声最盛。
而鼓出这股风的正是赵楷。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皇子一般是不参加科考的。
而这赵楷,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他竟然偷偷地参加了这届科考。
由于赵楷的确文采斐然,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
在殿试中,赵楷发挥的更是出色,最后竟被他夺得了头名状元。
发榜后,赵楷才将实情告诉给了赵佶。
赵佶对赵楷取得如此好成绩,非常高兴,大大夸赞了赵楷。
不过,在高兴之余,赵佶也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原本的榜眼(第二名)王昂提为状元,让赵楷当了个榜眼。
此事一经传出,顿时就变成了一段佳话。
有宋一朝,尤其是北宋时期,最崇拜的就是文人。
因此,靠自己本事夺得了状元之位的赵楷,目前绝对是风头无两,废掉赵桓改立赵楷为太子的风声也达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