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寨中的守军就可以出城(寨)对敌军进行骚扰,比如切断敌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比如攻打敌军的粮草辎重使之断粮不攻自破,等等……

    这也是蔡仍始终都没让马都出战的原因,蔡仍就是在告诉宋江义军:如果你要是敢不拔掉我箕山寨,你们不仅要多走两三天才能绕过我箕山寨,我金吾军的马都还会是你们的恶梦,我金吾军的马都会一直咬着你们,你们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是绝不可能到达梁山泺的。

    宋江义军显然是读懂了蔡仍的意思,因此才拼命攻打箕山寨。

    然而——

    宋江义军只攻了一天一夜,就不再攻打,而是果断退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宋江义军见我金吾军精锐,知道不可能轻易攻下箕山寨而选择绕道?

    可这样的话,宋江义军不怕被我金吾军的马都给咬上,不怕因耽误行军速度而被官军团团包围,进而被剿灭?

    这种事,猜是没用的。

    蔡仍很快下令:“去探探叛匪往哪个方向退走了。”

    踏白出寨了以后,蔡仍又对王德下令道:“马都做准备吧。”

    昨夜那场大战没参与上的王德,此刻正憋着劲呢,听蔡仍准备派他们马都出战,他立即领命道:“诺!”

    言毕,王德就下去了,准备率领马军出战。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踏白就回来禀告说:“禀将军,叛匪向北撤走了。”

    “向北?”

    宋江义军的动向出乎蔡仍等所有人的意料。

    蔡仍让人拿过来地图,众人围了上去。

    张哮看了一会地图,说道:“叛匪要去黄河?”

    王胜道:“叛匪应该是要渡过黄河,然后进入河北地界。”

    张哮有些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他们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张哮说得没错。

    河北可是有乾宁、永静、保定、信安、安肃、永宁、广信、顺安等八支大军,总兵力超过十五万,而且这还仅仅是禁军,不算厢军和乡军。

    而且,因为要防御辽军南侵,河北可是修建了众多的军州和堡寨。

    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宋江一伙北上,那无疑是自找死路。

    这么说吧,如果宋江一伙真被蔡仍逼得北上河北,那蔡仍可就要立下大功了。

    因为,几乎在所有人看来,一旦宋江一伙进入河北,那他们就将是瓮中之鳖,剿灭他们也就是迟早的事。

    只有一人不这么看。

    这个人就是蔡仍。

    蔡仍比任何人都清楚,河北虽然有十几万宋军,但这十几万宋军因为宋辽百年无战事已经快烂到根子里了,宋江义军如果进入河北,那有可能真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蔡仍往上再往上看了看,心就是一动:“他们该不会是想去太行山吧?”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甚至是到了抗战时期,太行山始终战火不断。

    而且,这里乃是打游击的圣地,抗战时期,我军就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换一种说法吧,如果宋江一伙能进入太行山,那他们无疑就是猛虎进山、蛟龙入海了。

    蔡仍心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未来的变数可就大了……”

    王德打断蔡仍的思路道:“将军,那我们马都还追不追这伙叛匪了?”

    蔡仍连犹豫都没犹豫,就道:“追!给我金吾军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我如果这么轻易就让他们跑了,怎么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兄弟?”

    蔡仍这话其实就有些不讲理了。

    是。

    昨天两场战斗下来,金吾军死伤了近二百。

    可宋江义军的伤亡更大,昨天两场战斗加一起,他们至少折损了一千人,而且这还不算前天张宪、王德他们伏击歼灭的那五百多人。

    所以说,蔡仍如此,更多的是心疼、是泄愤。

    当然了,蔡仍也没有失去理智,在王德率马都出发之前,他又嘱咐了王德一句:“千万不要贪功,事可为而为之,不可为则弃之。”

    王德前脚带率领马都离开,后脚就有乡军来报:“将军,牛都头身上滚烫,如果再不找医师医治,他怕是就挺不过去了。”

    蔡仍一听,赶紧下了城墙,然后往牛皋处疾奔。

    昨夜那一战,蔡仍防守的这一段寨墙,并不是敌人最主攻的方向,敌人最主攻的方向是牛皋防守的那一段。

    为了守住那段寨墙,牛皋浴血奋战,结果身上大小战伤十几处,他的亲兵说他的血流了有一盆之多。

    战后,牛皋成了金吾军将士中受伤最重的几人之一。

    好在——

    牛皋人如其姓壮得像牛一般,才没有像另外几个重伤员一样先后死去。

    可虽然牛皋没有死去,但蔡仍还是担心牛皋挺不过去,这个本来可以成为名将的男人在这时就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个时代可是没有青霉素的,受了这么重的伤,挺不过去是正常,挺过去了才是奇迹。

    见张宪等人也跟了过来,蔡仍对张宪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济州府一趟,将那里最好的医师带回来,要快,对了,别忘了将药也一并带过来。”

    张宪领命:“诺!”,然后就下去了。

    蔡仍见到牛皋时,牛皋正拼命的往嘴里塞大饼和牛肉。

    见蔡仍来了,牛皋含含糊糊的说:“我知道,我如果不吃东西,可能今天都挺不过去,将军拦住了叛匪使之不能东进逃入梁山泺,立下大功,必然要受到朝廷嘉奖,金吾军也必然要壮大,我不能就这么死了,我还要随将军南征北战。”

    虽然牛皋的意识看着挺清楚,可蔡仍从牛皋那苍白的脸上和滚烫的身体上还是判断出来了,牛皋怕是挺不住了,他这有可能是回光返照。

    蔡仍心道:“牛皋失血太多了,这样的话,他怕是等不到医师来了。”

    蔡仍心思急转!

    过了一会,蔡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为牛皋输血。

    虽然这么做,有很大可能会造成牛皋因输入的血型不对而出现严重的溶血反应加速牛皋的死亡。

    可如果不给牛皋输血,牛皋必死无疑。

    念及至此,蔡仍对王胜吩咐道:“去给我找一根鹅毛来。”

    王胜不明所以,可因为蔡仍对他的培养,他还是没敢多问直接去照办了。

    王胜走后,蔡仍对牛皋说:“伯远你听我说,古时候,一个将军身中刀箭无数,失血过多而昏厥,太医于是命令剖开一匹马的肚子,然后把将军抱入马腹中,让数十人摇动,不一会,将军浴血而立……”

    蔡仍说的这事,史书上的确有过记载,但这不是宋朝以前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后元朝的。

    这个方法也有人假设过,他们解释为:马腹里血多压力大,将军血少压力小,通过无数伤口完成了输血。数十人摇动,血就不会凝固了,还加速了流通。

    蔡仍继续说道:“你现在失血太多,不赌一赌,你指定是活不了了。”

    牛皋一笑,道:“死而已,牛皋只有遗憾,没有害怕,将军尽管尝试。”

    不想,蔡仍却道:“那太医之法,我不会,而且,我觉得那个方法风险太大。”

    牛皋听言,不免有些失落,他道:“罢罢罢,一死而已。”

    蔡仍道:“伯远不用灰心,我虽然不会那太医之法,但略懂另一种输血之法,不过,此法只有一成几率救你性命,你可敢一试?”

    牛皋道:“将军但试无妨,生死由命成败在天。”

    这时,王胜抓了一把鹅毛回来。

    蔡仍见状,从中挑了一根,然后拔出靴间的匕首,再然后一边削着鹅毛、一边说道:“伯远,你儿子多大了?”

    牛皋的眼皮有些长了,他无精打采的答道:“大的十岁,小的六岁。”

    蔡仍继续仔细的削着鹅毛,同时说道:“你若是死了,他们孤儿寡母,如何在这个世上生存?还有你老母,你还要奉养他,所以你不能死……”

    虽然蔡仍竭力激起牛皋的生存欲望,可牛皋的情况还是越来越差。

    见此,蔡仍心知,刚刚那的确是牛皋的回光返照,再不给牛皋输血,牛皋只怕就要完了,一棵将星将就此陨落。

    想到这些,蔡仍不再犹豫,他将削尖了的鹅毛管准确无误的插入自己胳膊上的动脉中,血瞬间就从鹅毛管中流淌了出来。

    众将一见,同时惊呼:“将军!”

    蔡仍道:“再大喊大叫的,就全都给老子滚出去!”

    众将听言,全都将自己的嘴捂上。

    然后,蔡仍将鹅毛管的另一端插进了牛皋的静脉之中——当初,蔡仍在看到用马输血的那个故事的同时,还看到了一个故事:英国的一个医生,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将军随帝征剿宋江,死战不退,重创一十八处,失血临亡,帝以己血输之,将军乃立。”——《中纪》·牛皋传。

    ……
………………………………

第六十五章 神医

    …

    接连两场大战,都没让蔡仍感到丝毫疲惫,输了不知多少血给牛皋之后,蔡仍才第一次感觉到了疲惫。

    蔡仍坐在王胜给自己搬来的椅子上,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昏昏入睡。

    终于,蔡仍还是没能挺住,就这么握着喝空了的水壶睡了过去。

    王胜见状,赶紧小跑去给蔡仍抱来一床被子,然后小心翼翼的给蔡仍盖好。

    路过的将士,见蔡仍睡了过去,没有一个不放轻手脚的,生怕吵醒了蔡仍,同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无不对蔡仍露出的敬畏之色。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离得老远,王胜就听见张宪在那里大喊:“将军,我将医师请回来了!”

    王胜赶紧迎了过去,并挥手示意张宪不要大喊大叫吵醒了蔡仍。

    拦下了张宪之后,王胜就小声的跟张宪说了,蔡仍是如何给牛皋输血救了牛皋一命的。

    没等张宪有所表示,在张宪身后的一个中年,就先“咦”了一声,道:“输血救人?世间竟然还有如此救人之法?”

    见此人似乎不相信自家将军用输血之法救了牛皋,王胜大为不满,道:“被救之人现在就在帐中趟着,已经性命无碍,我家将军也因失血过多在那里躺着休息,你不知此法,那是你书读的少,我家将军还说,除了他使用的这种输血救人之法以外,还有一种输血救人之法,那种方法就是将失血过多之人放入刚刚宰杀的战马腹中摇晃,不过,那种方法活人性命的概率太低,我家将军才使用了这种方法。”

    那中年听了马腹救人之法后,道:“此法我亦没有听说过,你家将军真博学矣。”

    王胜一脸骄傲道:“我家将军是今科第四名,堂堂甲科进士,自然博学。”

    这回,中年更震惊了,他道:“进士为何会成为将军?”

    王胜皱眉道:“你哪来的这么多问题,你到底是谁?”

    张宪道:“这位先生是我请来的医师。”

    王胜有些怀疑道:“他是医师?”

    张宪将王胜拉到一边,道:“他不仅是位医师,还是一位神医,黑虎王家你可曾听说过?”

    “黑虎王家?”

    王胜先是一怔,紧接着就道:“那个黑虎王家?”

    一见王胜的表现,张宪就知道,王胜指定知道黑虎王家。

    张宪点点头,道:“就是这个黑虎王家。”

    王胜赶紧追问:“黑虎王家的哪位?”

    张宪道:“神医王继先。”

    “王继先?”

    蔡仍的声音突然在张宪和王胜身后响起。

    前文书说过,韩世忠失了兵权之后,口不言兵,从前的部下一人都不见,唯独见了王胜,还为王胜斡旋,让王胜拜了当时赵构的第一宠臣王继先为义父,王胜才得以高升。

    那个王继先就是黑虎王家当代的家主王继先。

    很多人可能不解,一个医师怎么会混成了赵构的第一宠臣,后来还权倾朝野连秦桧都忌惮三分?

    对此,史书上有过明确的记载。

    说,这王继先,本是一个民间医师,后来经朝臣举荐,他进宫为赵构看病。

    有些正史上说,王继先是因为用一块西瓜皮治好了赵构上吐下泻的毛病,才得到赵构的重用的。

    但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事实上,王继先治好的是赵构不挺之病。

    赵构南渡以后,宠信太监昏庸无道,结果导致了苗刘兵变。

    在苗刘兵变的过程当中,赵构又是受凉又是受到惊吓,结果就废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

    偏偏在苗刘兵变之后不久,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又死了。

    这就导致了南宋没有继承人。

    这里多说一句,南宋的很多大事和悲剧,包括赵鼎被贬、岳飞之死,都是因此而导致的。

    当时正当壮年的赵构对于自己无后当然是心有不甘——面对那莺莺燕燕花花草草一大堆美女,他自己却是一个无用的男人,这叫赵构怎能不揪心?

    所以,赵构一生都醉心于恢复他自己的生育能力,并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能治好他这病的医官身上。

    王继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上了他一生传奇的舞台。

    长话短说。

    虽然王继先最后也没能让赵构再生下一儿半女,但王继先却让赵构重振了雄风看到了希望。

    面对这样的神医,当时都快急疯了的赵构,怎能不重重的赏赐王继先?

    后来,王继先又仗凭他自己的医术步步高升,先被授予和安大夫、开州团练使等职,继而,赵构染上了“海气”,王继先药到病除,又获封荣州防御史,显仁太后有疾,王继先屡治而多有效验,又被任命为主管翰林院医官。

    更重要的是,王继先给赵构服用的壮羊药,获得显效,因此,赵构连连给王继先加官进爵。

    非但如此,后宫中,上至太后、贵妃,下到一般的女官、宫女,都因王继先的医术和药物而对王继先推崇有加,她们这些人在赵构的耳边吹吹风,于是王继先升官的速度就更快了,不久竟又被授右武大夫、华州观察史等职,最后甚至做到了奉宁军承宣使、昭庆军承宣使等高官。

    不仅如此,王继先的妻子郭氏还被封为郡夫人,三个儿子王安道、王守道、王悦道也分别被加封为武泰军宣使、朝议大夫、朝奉郎直秘阁,甚至就连其孙也被授承议郎直秘阁一职,真乃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尔后,以王继先为首,在南宋的小朝廷中就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对于这样一股突然崛起的势力,秦桧都不敢轻易得罪,甚至对王继先尊崇有加,而且秦桧还让其夫人王氏同王继先结拜为亲。

    这样一来,当时在南宋的小朝廷中便形成了所谓的“三巨头”,即秦桧管外,太监张去为管内,而王继先管身,用赵构的话来说就是:“桧,国之司命;继先,朕之司命!”

    王继先得宠后就忘乎所以起来了,他干涉朝政,飞扬跋扈,横行不法,附炎趋势,恃宠作恶,权势煊赫,多行不义之事,野史上就曾记载有他强占李清照收藏的古玩一事。

    对于王继先的奸佞,且不去说。

    只说有一点却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王继先的医术绝对高明,甚至可以用“神医”来形容。

    这不仅仅可以通过赵构以及赵构的妃嫔对王继先的宠信得到证明,还可以通过流传到后世医书得到佐证。

    王继先习用或创制的黑虎丹、蠲毒圆、壮羊散等验方屡建功勋,而他最大的贡献则是奉诏领衔和张孝直、柴源、高绍功等人一起重修了本草,名《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

    这是南宋惟一,也是宋代最后一部官颁药典性本草著作,在我国本草学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这么说吧,王继先天生聪明,过目不忘,家学渊源,他如果不是不务正业跨界闯入官场瞎混,后来又因为政治斗争失败等等原因全家被贬导致他早早就死去,那他也许也能成为华佗、扁鹊一样的绝世神医。

    蔡仍对这个王继先非常感兴趣,因此,听闻王继先之名,蔡仍就睁开了眼睛,然后道:“王继先?你就是那个擅长治疗阳伟的王继先?”

    王继先并不知道“阳伟”是什么意思,也不知蔡仍是谁,因而没有回答蔡仍的问话,他只是站在原地上下打量着蔡仍。

    蔡仍也不以为意,径直向王继先走来。

    见蔡仍走过来,张宪和王胜赶紧迎来见礼,王胜还道:“将军为何不再多休息一会?”

    蔡仍摆摆手示意王胜自己没事,然后他看向王继先又道:“你是黑虎王家的王继先?”

    “正是。”王继先语气生硬的回道,然后又看了张宪一眼。

    张宪略带一丝尴尬,然后他小声对蔡仍说道:“末将走到半路,跟人打听路的时候,听闻王神医刚刚过去,末将就追了过去将王神医给请了过来。”

    在说到“请”的时候,张宪稍稍加了点重音。

    蔡有瞬间就明白了,王继先应该是被张宪胁迫而来的。

    蔡仍赶紧代张宪给王继先赔礼道:“小可管教无方,令下属冒犯,还请王神医不要见怪。”

    王继先此人也有些意思,他没有接蔡仍这话,而是问道:“听说将军用输血之法治好了一身受十几处重创临死之人?不知将军在哪里学到此法的?”

    蔡仍道:“如果王神医对我的治病救人之法感兴趣,等王神医医治完我的将士,我会将我所会的几种急救之法悉数说于神医听。”

    听了蔡仍的许诺,王继先很干脆的说道:“好,一言既出。”

    蔡仍道:“驷马难追。”

    双方达成了共识之后,王继先也不废话,直接就跟王胜去看牛皋了。

    仔仔细细的给牛皋检查了一遍身体之后,王继先啧啧称奇:“按照这位将军所受之伤,早该死了才对,却不想他现在却充满勃勃生机,一点都不像受伤的样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蔡仍心道:“该不会是我的血有问题吧?”

    就在这时,有人进来禀报:“禀报将军,选锋军的前军已经到十里外,不久便会到咱们箕山寨。”

    “选锋军来了?”

    蔡仍等人瞬间就明白了宋江义军为什么会撤军,必然是因为他们被选锋军给咬上了,担心官军的大军随后就到,然后前面不通,后面又紧咬着不放,只能被迫跟官军决战,进而被剿灭,所以才选择北上一拼。

    蔡仍道:“全体都有,随我去迎接选锋军。”

    ……
………………………………

第六十六章 论功行赏(上)

    …

    如果不是选锋军来援,金吾军绝对会有更大的伤亡。

    更为关键的是,守到真守不住了的时候,蔡仍也只能率领金吾军的残军败将撤离箕山寨,如果是那样,那蔡仍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基本上也就算是全都白费了。

    而现在,选锋军到来,宋江义军被逼撤走,金吾军的大功劳立了,金吾军的将士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金吾军的伤亡又勉强在蔡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真算是不早不晚刚刚好。

    所以,对于选锋军的到来,蔡仍是发自肺腑的欢迎。

    因此,蔡仍才会亲率金吾军的将士去迎接选锋军的到来。

    选锋军的大军并不是一块到来的,最先到来的是选锋军的前军,也就是由指挥高师旦所率领的虎贲右卫的五百马军。

    在踏白的引导下,高师旦率领他的亲军脱离虎贲左卫直奔箕山寨而来。

    离箕山寨越近,高师旦越是心惊!

    他是老行伍了,经历过不少大战,因此,虽然金吾军的士卒和箕山寨的乡军已经打扫完战场了,但从他们留下来的蛛丝马迹上,高师旦还是能判断出来,金吾卫必然是经历了一场大战,而且很可能是一场惨战。

    这个判断到高师旦看到箕山寨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看着那残垣断壁以及血染过的寨墙,高师旦心惊:“此战得有多惨烈啊!”

    这时,蔡仍率人迎了出来。

    离得老远,蔡仍就抱拳道:“多谢高兄及时来援,否则我金吾卫非打光了不可。”

    高师旦再一看蔡仍等人,几乎人人带伤。

    高师旦对蔡仍更加敬畏,他道:“子因客气了,应该是我们感谢你才对,若非你亲率金吾卫奔袭百里又舍身忘死的阻截,叛匪怕是就要入梁山泺了,咱们此次围剿怕是又要徒劳无功了。”

    蔡仍走到高师旦身边,道:“一件事归一件事,高兄率领虎贲右卫吓跑叛匪,避免了我金吾卫打光,这个情我承下了。”

    说话间,蔡仍就邀请高师旦进入箕山寨。

    进入寨中以后,高师旦才发现,蔡仍所说之话,一旦都不夸张。

    一路之上,高师旦所见的金吾军的将士,很少有身上不带伤的。

    不过,虽然金吾军的将士人人带伤,但久经战争的高师旦还是敢肯定,如果用他带来的五百精锐与蔡仍的这些残兵败将交战,败得一定是他带来的五百精锐!

    高师旦看了一眼一旁正在跟他简单此战经过的蔡仍,心道:“以后谁要是再跟我说蔡子因一届文人根本不会带兵打仗,我定唾他一脸,这蔡子因何止会带兵打仗,他实有名将之风!”

    “……我金吾卫于前日未日到的箕山寨,我当即就命令一都都头张宪和马都都头王德与玉河甸伏击叛匪,结果全歼以马超为首的五百多叛匪,击杀了叛匪四百一十三人,生擒了叛匪一百零二人,我金吾卫又于昨日白天和夜晚分别与叛匪战了两场,两场再斩杀了叛匪九百二十三人,生擒了叛匪二百六十人,共计:我金吾卫与叛匪一共战了三场,三场一共斩杀了叛匪一千三百三十六人,生擒了叛匪三百六十二人,击杀了叛匪头领六人,他们分别是先锋索超、黑旋风李逵、尺八腿刘唐、两头蛇解珍、神行太保戴宗(被蔡仍扭断脖子的那个跑得很快的家伙)、赛关索杨雄(在夜战的时候,被张宪所杀),擒获头领一人,此人是扑天雕李应(即扔飞刀的那个家伙),现在他就被羁押在大牢中……”

    听了蔡仍跟他说的这两天的战况,高师旦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嫉妒,赤果果、毫无保留的嫉妒!

    高师旦心道:“这战果也太辉煌了,数万大军剿了一年多,一个叛匪头领都没有擒杀,你一个小小的金吾卫区区五百人马只三仗就擒杀了七个头领,这你是想连升二十级啊!”

    “目前,我军正在休整,不过我已经派马都去掩杀叛匪了,高兄如果想立功,也可以跟去痛打落水狗,否则等王选锋和梁监军率大军上来,狼多肉少,高兄只怕就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听蔡仍这么一说,高师旦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他略带愧疚的说道:“梁监军的大军,也括选锋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过来了。”

    “什么?”

    蔡仍等金吾军的将士全都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如今,金吾军已经将宋江义军东去的路给堵上了,逼得宋江义军不得不北上,而北面首先有黄河天险阻挡,更有数之不尽的宋军拦截,只要梁方平和王宗濋率大军咬住宋江义军,然后再好好谋划一番,很可能在宋江义军渡过黄河之前就将宋江义军给剿灭了。

    可以说,剿匪军形势是一片大好。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高师旦告诉蔡仍等人,梁方平和王宗濋没有率大军跟上来!

    这如何不让蔡仍等人震惊甚至是气氛?

    高师旦完全能体会得到蔡仍等人的震惊和愤怒,金吾军拼命奔袭,拼掉了快一半才拦下了宋江义军,本来大家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将宋江义军剿灭了,可偏偏遇到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友军,谁能不震惊,谁能不愤怒?

    高师旦组织了好一会语言,才说道:“接到你的亲笔求援信之后,王将军本想立即增援你的,可王将军帐下的不少将校都不同意,他们说,宋江义军已经走了两天,临濮离梁山泺又没有多远,不可能再将之截下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鼓动王将军先去收复临濮,王将军架不住众意,便率大军向临濮进发了。”

    顿了顿,高师旦又道:“后来,也不知是谁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梁监军,梁监军一边亲率大军往临濮赶、一边命令王将军来增援你金吾卫。”

    说到这里,高师旦有些难以启齿。

    可高师旦一想,这事终究是瞒不住的,他不说,也一定会有别人说。

    所以,高师旦含含糊糊的继续说道:“当时,咱们选锋军离临濮只有不到三十里了,快点走,三四个时辰就能到临濮,关键是,谁都不认为你们金吾卫能拦下叛匪,可梁监军又有明确的命令,王将军全盘考虑过后,就将我虎贲右卫派来增援你金吾卫了。”

    高师旦话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谁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无外乎就是,梁方平和王宗濋跑去争抢收复临濮之功,根本就没派兵来增援金吾军。

    来的高师旦和虎贲右卫也只不过是王宗濋碍于梁方平的命令而派出来装装样子的。

    知道了这些之后,张宪、王胜、张哮等曾舍生忘死剿匪的金吾军将士,无不满脸怒容。

    只有早就料到了这一切的蔡仍,没有愤怒,甚至连震惊都是装的。

    而且,蔡仍不仅没有愤怒、没有震惊,相反他还有点欣慰,甚至是有点幸灾乐祸:“这样的王朝不亡,也太没有天理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梁方平和王宗濋贪功,跟皇帝赵佶,跟北宋这个王朝,有什么关系?

    拜托!

    梁方平和王宗濋是谁任命的,还不是赵佶任命的,尤其是前者,那可是赵佶非常宠信的一个内侍,如果不是赵佶拼命的抬举他,他一个太监,怎么可能跑来领兵?

    所以说,将这一切的一切归咎到赵佶身上,没有半点问题。

    当然,该装的,蔡仍也会装全套,他不无遗憾的说道:“这样啊,那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梁监军率大军跟上来,哪怕只是王选锋使率选锋军跟上来,也断然不会叫这伙叛匪轻松跑去河北。”

    高师旦也道:“是啊,可惜了这个好机会。”

    高师旦语气一转,又道:“不过,抛开旁的先不说,你蔡子因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