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伏杀当朝大员,今天别人可以伏杀薛明,改日不是一样可以伏杀他们?
并不是每个人都跟薛明一样有赵佶亲派的禁军亲卫啊!
大殿中一片死寂。
“朕……”
“圣上,臣有话说!”
薛明眉头一挑,跨步出列躬身道。
原本赵法是生还是死,薛明并不打算管的,先不说赵法跟他没有半毛线关系,仅仅就事论事,今天晚上那数十名刺客带着强弩在御街上伏杀他,赵法这个殿前司指挥使就脱不了干系。
薛明自然不会真的跟赵法想的那样,因为他在李吉的事情上选择了明哲保身之举就对他生出忌恨之心,要是他真这么睚眦必报,也实在是太丢份了些。
………………………………
第617章
要是王黼刚刚只是将矛头对准赵法和殿前司亦或是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的话,说不定薛明很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虽说赵法接手殿前司不久,而殿前司之前在高俅等几任指挥使手里已经是稀烂一团,积重难返,可是谁让他已经坐上了殿前司指挥使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眼下既然是在赵法任内出了问题,那么赵法在享受殿前司指挥使带给他厚利的同时,自然也要承担起随之而来的风险。
有得必有失,公平之极。薛明并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庸官出头,更不要说赵法跟他实在是没有半毛线的关系。
只是王黼等人想要借着他遇刺这件事想要趁机在朝中搅风搅雨,却是触到了薛明的底线。
他选择南下广东,除了离开汴京城更自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因为他的存在让朝中本来已经平衡的几股势力再次打破平衡。
理学一派,张商英一派,宗室一派,还有赵佶的皇帝党,四派人在朝中斗来斗去,在他没有踏足朝堂之前,已经趋于平衡之态,不过随着他的异军突起,或者说赵佶、张商英等人刻意的扶持,却是让皇帝党和张商英等人同时得利了,尤其是张商英一派更是因为他在理学一派的重压下得到了喘息之机,如今更是跟郑居中重归于好,实力大增。
薛明很清楚,如果他要是继续留在朝内的话,很快就将面临两难的抉择。
历史上,后来的蒙古人横扫欧亚大6,却唯独在偏居江南一隅的羸弱南宋那里折戟,国富军弱的大宋王朝,顽强抵御了蒙古人足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之后,却在最终终究还是难以逃脱掉灭亡的命运,原因是有很多的。
除了奸佞当权、蒙古兵强势大外,宋朝到最后国中实在没有出过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朝廷内不断的内斗,牵扯了宋朝上下大量的精力,都将眼睛注视在朝堂上,只想着得过且过,哪还有抵御外辱的心思?
薛明知道,要是他不离开汴京城,赵佶会将他当做一把刀,砍向任何一个敢于挑战他皇帝权威的人,在此之前赵佶憋屈的太久了,先有史弥远,短短的掌权不过两年,横山之战失利又将赵佶一下打回原形,觊觎龙椅的宗室以及跟宗室勾勾搭搭的理学一派,张氏一族赵佶是想用却又处处提防,实在是处处受制,过的太憋屈。
好在,薛明的出现让原本一汪死水搬的朝中政局陡然间生了大变化,外有薛明不断的给他长脸,内有张商英刻意的投好,赵佶终于找到了些许九五至尊的滋味,如果不是因为薛明态度太过坚决,而赵佶也想着给自己多留条后路,亦或是看在福庆公主的面子上,薛明知道赵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离开汴京城的。
至于张商英,更不用说了。从他接过王安石留下的遗泽,就一直处于得势的理学一派打压之中,甚至一度丢官。此刻好不容易翻身掌握主动权,断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那一日的大朝会上,张商英敢在跟理学一派闹的不可开交的同时,再坑宗室一把就是最好的例证。
究根结底,离开汴京城,让朝堂上重新归于往日的平衡,才是薛明执意南下的主要原因,虽然,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薛明想来,朝中那些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们,只要不是眼瞎,都应该看出他的意思。他不想一味的站在任何人的一面,也不想一味的跟任何人打对台唱反调。
不错,薛明是想游离在朝堂之外,左右逢源,才能更好的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东西。也许如今的他左右逢源的资本还不够雄厚,毕竟现在的他除了赵佶的他相信,他有这个资本值得任何一方去拉拢。
如今王黼却是根本问都不问是谁想要刺杀他,又是为了什么刺杀他,而是只想着要借着他遇刺的借口唯恐天下不乱的要将事情在朝廷内扩大化,实在是太过不要脸了些,薛明自然是不能让他如意。当然,此刻也正好是彰显他存在的好时机,薛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大殿上的赵佶本来是正准备应允王黼等人所请,却不想这个时候薛明却站了出来,只得将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笑着道:
“明轩有话说?那好,你是受害者,你来说说,你想要如何!”
听到赵佶的这话,王黼等人面色无不一变。赵佶的言下之意,却是薛明想要如何就如何了。直觉告诉他们,薛明是肯定不会让他们如意的。
“圣上和诸位大人,难道就不想知道是谁想要取我项上人头么?”
薛明起身,抱拳对着周遭的群臣团团一礼,然后看着赵佶道。
“哦?莫非明轩知道是何人?”
果然,赵佶和殿中一干重臣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薛明给吸引过来。
“皇城外的刺杀,微臣至今还没有查到任何线索,想来只是某些人想要给微臣提个醒吧,不过今夜的刺杀,是西夏人做的,准确点来说是那西夏亲王李良度派人来想取我脑袋。”
薛明说李良度想取他脑袋的时候,语调极其淡然,就似乎那要丢脑袋的人不是他而是别人一般。倒是让殿中群臣看向他的眼神多了几分凝重。
试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是九成九的人碰到这样的状况,此刻绝对做不到如薛明这般淡定。
“明轩为何这般肯定是那李良度做的?”
赵佶敏锐的抓到了薛明言语中的最大问题,讶然道。
“回圣上,因为这个刺杀,就是李良度做的!”
就是李良度?这话里透露出的味道,让大殿上的赵佶不由一愣。殿中其余一众重臣也都是人人为之侧目,脸上露出思索之色,在思量着薛明在这样的场合突然说出这样一句就像是小孩儿赌气时说出来的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又想要表达什么。
………………………………
第618章
荣王赵与芮、赵世将等三位嗣王、荣国公赵链、张商英、郑居中、蔡京、杨时等人看着眼神清明的薛明,若有所思。
就连那一直没有回身看过薛明一眼的大宗正司丞赵德言也是罕见的转过身,浑浊的老眼盯着薛明看了半响,露出几分讥诮之色。
“薛大人为何如此肯定就是那西夏亲王李良度所为?此事可不是小事,关乎宋蒙两国国体大计,薛大人若是没有任何凭证无端揣测,恐实在是有些儿戏了。”
袁成出列看着薛明出声道。
“李良度在西夏国中素有贤名,跟薛大人更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堂堂亲王之身,当不会做出这等有份之事的吧?更莫说,汴京城不是兴庆府,西夏人真能在我大宋朝都城之地有如此巨大能耐?薛大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万不可以个人好恶影响两国邦交啊。
那西夏议和使团还在汴京城中,李良度更是来信意欲同我大宋暂歇兵戈。免我大宋生灵涂炭,若是无端的将此等龌龊之事强加于李良度头上,若是惹怒了蒙人,怕是两国之间此刻的大好局面就要毁于一旦,战火重燃啊。薛大人年轻好胜,我等能理解,此事定然要查上个水落石出,给薛大人一个交代的,只是,冒然下此定论,却实在是太过儿戏了些。”
王黼言辞恳切,说的真是很有那么一回事,不明就里的人怕是真以为无论王黼还是袁成,都是在为薛明考虑。
不过,能站在这朝堂上的人,哪一个不是老奸巨猾之辈?自然都是能清出来王黼和袁成言语中那藏的根本不是很深的一层意思。
两人一唱一和的一句句儿戏,看似在苦口婆心的规劝薛明,实在却是在点出薛明还是太过年轻了些,竟然不识大体的在涉及到两国邦交的大事上做出小孩儿才能说出来的赌气的话,能力实在是有限啊。
张商英、郑居中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无奈和焦灼之色。
他们这个时候,倒还真是不好插口了,本来今天是张商英邀请薛明去史府赴宴,结果薛明刚刚出史府大门就遭遇了刺杀,两人本来已经够震惊的了,结果没想到这边薛明还没有说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却是已经被王黼和袁成等人抓住了把柄,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张商英和郑居中心里明白,要是这个时候他们出声帮助薛明说话,怕是立马就会引得宗室和理学一派的人围攻。
所以,两人明智的选择了闭口不言,先看看情况,这样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挽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无论张商英还是郑居中,都清楚,薛明显然不是现在看到的这幅没脑子的模样,那般儿戏的话,薛明若不是有深意,是断然不会在这种场合下说出来的。
“明轩,好好说话!你说此次的刺杀是西夏人安排的,可是有证据?为何你说是那李良度?”
赵佶听到王黼和袁成的话,皱皱眉瞟了一眼低眉垂目的袁成和王黼,看着面色淡然看不出任何情状的薛明,沉声道。
虽说赵佶对袁成和王黼两人联手难薛明不满,不过他也同样认为薛明刚刚那句把握十足的话实在是更像泄之语。
“回圣上,有些话,微臣想问问李大人和袁大人!”
薛明躬身道。
赵佶没有回答薛明,而是将眼睛停在了一直不敢看他的袁成和王黼身上,显然,薛明的这个要求,还是需要王黼和袁成自己来说到底愿不愿意让薛明这个小辈来问了。
“薛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虽然心中感觉会有问题出现,不过王黼还是故作轻松,笑着道。
“薛某先谢李大人了!”
薛明笑着看着王黼继续道,
“敢问李大人,你想要薛某的命吗?”
“……你”
王黼一愣,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指着薛明哆嗦着却是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薛大人,我等都心知今夜薛大人受惊不小,可也不用如此胡搅蛮缠!李大人跟薛大人有何等深仇大恨?无论如何也不会用这般下作手段来对待同僚!薛大人莫要用那欲加之罪污蔑!若是再如此,莫说杜某要向圣上参薛大人一本了!”
杜范见状有些恼怒的出声道。
今天的朝会上,理学一派出了那些纰漏,显然已经让赵佶心中对理学一派恨上了,虽然袁成、杜范等人知道也许是中了张商英的圈套,可是却也只能有苦自咽,黄泥巴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更不要说,赵佶会不会听他们的解释还是两说,却是将家丑宣扬的人尽皆知,弄得理学一派颜面无存,人人自危。
所以,袁成和杜范等人很清楚,这个时候只能跟本就有些暧昧的那些个宗室大佬铁了心穿一条裤子,才能保住如今的局面,不然怕是要被赵佶和张商英联手再次将理学一派给全部清理出去,重现当日王安石当权时候的景象了。
殿中其余重臣,看着薛明的眼神也露出几分讥诮之色,显然都当薛明今天确实是被吓的失了分寸,连这样没脑子的话都能说的出来,实在是太没有水准。
薛明对周围人的眼神不以为意,抱拳笑着道:
“王大人、杜大人稍安勿躁,薛某并未曾说是李大人遣人来刺杀与我。试问一下,连被薛某斩杀了外甥的李大人,都没有想要取我性命的龌蹉心思,朝中还有谁跟薛某有如此深仇大恨会找如此多的刺客在汴京城来行刺薛某?更莫说,薛某不日就要离开汴京城,在外面杀我,总比要在汴京城好下手的多吧?圣上,各位大人,以为然否?”
大殿内一片死寂。一众群臣看薛明的眼神要有多古怪就有多古怪,杜范看着薛明,胡子抖动,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张商英和郑居中等人眼中甚至还带着了几分笑意,至于王黼则是面色潮红,摇摇欲坠,要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薛明此刻怕是早就被王黼的目光给撕扯的稀巴烂了。
………………………………
第619章
外甥李吉被薛明当众斩杀,本就是王黼心中的一个隐痛,虽说这件事情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可是却没有人不长眼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不是?更不要说如薛明这般,当着如此多重臣的面揭开伤疤了,那是在伤疤上划上几刀然后在撒点盐了。
不得不说,薛明这个比喻虽说有些牵强,却确实有那么点儿的道理。
如今朝中之人都知道,薛明显然想要跳出汴京城这汪深潭,所以才会迎难而上的非要到广东。只要是个人,都清楚,在汴京城中动薛明那是最没有脑子的做法,毕竟从开封到广东,延绵数千里,有太多更适合更容易下手的地方了,又何必非要在这个时候、还非得在汴京城中对薛明下手?
这样看来,倒似乎西夏人的嫌疑确实是最大的。
“强词夺理!薛大人,跟那西夏人有何深仇大恨?还是说有什么值得西夏人撕破两国之间的约定非要选在汴京城中对薛大人行刺?”
回过神的杜范,冷笑着看着薛明高声道,末了似乎意犹未尽,冷哼道:“莫非,薛大人以为是西夏人怕了薛大人才会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
杜范最后一句话,毫不掩饰的透露出浓浓的讥诮之意。
薛明看了杜范一眼,随即就将头偏过去。他能够理解为什么之前一直都沉默寡言的杜范今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也能理解袁成为什么今天晚上会如此旗帜鲜明的跟他唱反调,任谁现一直在提携的后背竟然会是别人种下的棋子,最后还坑了他们一把,心中怕是都不太好受的吧。
只是莫名其妙的替张商英背了黑锅,让薛明心中有些小不爽而已。
“呵呵,圣上,微臣刚刚所言只是其一,其二,那帮刺客的领曾经亲口告诉过微臣,是李良度派他来的!”
薛明没有搭理杜范,对着赵佶躬身道。
“一派胡言!既然是刺客,又怎么会自爆家底,说出这般出卖自家主人的话来!”
王黼终于逮到机会,怒哼道。
“那时刺客以为微臣必死无疑,更要微臣给他跪下求饶,而微臣答应了他,至于条件么,就是告诉我谁想要微臣的脑袋!”
薛明对王黼同样也是没有搭理,自顾自的继续道。
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在御街上薛明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刺杀!只是看到薛明浑身上下毫无伤,想当然的以为只是区区几个蟊贼刺客而已,所以这个时候听到薛明这样说,大多数人脸上除了露出惊讶之色外,更多的却是不信。
“呵呵,也许诸位大人以为是薛某危言耸听,这个时候倒是可以请殿前司指挥使赵法刘大人前来说说今夜薛某遇到的到底是何种状况!”
薛明对一众人的神色不以为意,笑着道。
他本来就想着赵法出来,不然他自己知道一些状况,他又何苦为了没有任何干系的赵法强出头?临走还要将王黼和袁成等人再狠狠得罪一遍,怎么也要有些好处才对嘛。
赵佶脸色有些难看,显然他这个时候才现似乎他自己也因为看到薛明安然无恙,甚至身上连伤痕都没有,也是想当然的以为只是虚惊一场而已,如今看来,似乎薛明遭遇的真实状况比他想象的要可怕的多。
“圣上,各位大人,这个杂家倒是可以为薛大人作证!杂家亲眼看过御街之上的惨状,如今想想,杂家这心肝还在扑通扑通乱跳,路都走不开!薛大人今夜当真是邀天之幸,才能站在大殿上同圣上,同诸位大人说话!”
李全德对着赵佶躬身一礼,高声道。
刚刚惊魂未定的李全德跟赵佶并没有说多少现场的状况。身处这宫闱之中,李全德也许手上也是沾了不少血腥的,有些手段甚至比宫墙之外还要狠辣,可是宫闱之中大多都是阴狠毒辣的勾心斗角,就算是死人,最多也是毒杀、赐白绫,他李全德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真实而又血淋淋的场面了?
“宣赵法!”
赵佶沉声道。
自有人去传话。
不过盏茶时间,外面的职守卫士已经来报,赵法到了。
等到大汗淋淋的赵法战战兢兢的将殿前司赶到时候看到的御街之上种种讲完,大殿内的群臣看向薛明的眼神已经再次生了变化。
那浓浓的忌惮之色,隔着数十步也是能够闻得出来。
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站在大殿中的这个始终都是笑眯眯的年轻高官,却是刚刚亲手斩杀了十几个刺客的狠人,说手上沾满了鲜血似乎都不为过!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一直像个小丑一般的竟然是自己!感情人家此刻镇定自若的站在这里,不是装的,更不是故作镇定,而是真的没有将那刺杀放在眼里。
赵与芮、赵世将、等一些殿内的群臣脸上无不露出震惊之色。甚至是之前一直眼露讥诮之色的赵德言,脸上也是第一次露出了惊诧之色,看着薛明的浑浊老眼中,却是第一次开始正视起薛明来。
能够在那种情况下,还镇定自若的用计斩杀刺客领,若说仅仅是胆大显然是不够的。那是需要大隐忍,大智慧才能做到的。
在场的诸人,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在那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到如此地步,答案,却是让每个人心中惴惴!
“就算真是那西夏人做的,殿前司更是脱不了干系!数十名手持强弩利械的西夏刺客死士进入汴京城,是怎么进来的?那些强弩又是如何运进汴京城的,殿前司、刑部、开封府三出衙门,无数的吏员、兵卒竟然没有任何一点儿的察觉,实在是我大宋之耻!”
王黼的话,让薛明眉头再次一挑,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当真是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
果不其然,听到王黼的话,本就大汗淋淋的赵法面色瞬间变得苍白无比,眼神复杂的瞟了王黼一眼后就飞快的低下头。
………………………………
第620章
赵法很清楚,虽说他这个殿前司指挥使在朝中地位不低,可是面对王黼这样的朝中大佬,差距还是有些大,更不要说他背后也没有什么靠山,能够坐上殿前司指挥使的位置,只是因为赵佶想要找个人取代跟那些个想要改变现状的宗室勾勾搭搭的高俅而已。
如果王黼一定想要借着薛明遇刺这件事拿下他的话,赵佶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他。更不要说,薛明在赵佶身前的分量,怕是王黼也是有所不如的。
开封府如今没有知府倒还好,被王黼点到名字的刑部尚书郑方叔脸色同样也是不怎么好看的。郑氏叔侄一个户部尚书一个刑部尚书,却是跟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
按照道理王黼在已经跟薛明是水火不容、同张商英也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下,是不应该招惹到郑氏的,可是偏偏王黼还真就做了。
郑方叔瞅了一眼如老僧入定般的郑伯举,见身为族叔的郑伯举没有给他任何的暗示,心中自也明白,想来自己那位族叔心中早就有所计较了,所以郑方叔却是没有对王黼的攻讦给出任何的回应,选择了静观其变。
不用怀疑,今天的主角显然还是那位胸襟很是不一般的年轻郡公了。
赵佶听到王黼的话,看着赵法的眼神冷芒闪烁,显然是对王黼的话很有同感。
虽然赵法不敢抬头看赵佶,不过来自大殿之上的那愈来愈冷的眼神,赵法却是能清楚的感觉到,遍体生寒之余,赵法心中反而有些坦然了,俨然是已经认命了。
赵法这个时候也算是看出来了,就算是没有薛明今天遇刺的事情,他这个殿前司指挥使怕是也坐不了多久,当然现在后悔显然是已经有些玩了。
“圣上,王大人所言,臣不敢苟同。”
薛明看了一眼这个时候反而镇定下来的赵法,躬身朗声道。赵法倒是比想象的要有骨气的多了,也不枉在离开汴京城之前再得罪王黼一次拉他一把了。
听到薛明的话,赵法身子猛然一震,扭身回头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薛明,原本绝望的双眼此刻却是不可抑制的露出希望和感激之色。任他想破脑袋也绝对不会想到,满朝的武中,会是薛明这个最不可能为他说话的人来替他求情了。
按照他听说的那些有关薛明的传言,这位年轻的权贵能够放他一马不主动参他一本,就已经足够他谢天谢地了,哪还敢奢望薛明竟然会出面帮他说话?
连赵法都如此惊讶,更不要说赵佶和殿中那些冷眼旁观的重臣们了。没有人会想到,险些没丧命的薛明竟然会出声帮赵法说话,不管怎样,如此多的刺客进入汴京城,就算知道殿前司如何糜烂,赵法这个殿前司指挥使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赵佶盯着薛明看了半响,皱眉轻声道:
“明轩,此事朕已决意一查到底,开封是我大宋国都,国都之中,短短不过数月就有两名朝中重臣当街被刺,这等事情若是我大宋朝再不做些什么,朕还有何颜面在这汴京城?我大宋朝还有何颜面受那万邦来朝?”
听到赵佶的话,殿中群臣心中无不一凛。所有人都听出来了,赵佶这一次显然是真的怒了。不然不会在薛明还没有说不敢苟同之前却是将这些话摆出来堵薛明的口。
“圣上,殿前司戍守开封,连续两次的刺杀自然是责无旁贷,不过此事却也不必尽皆归咎到刘指挥使身上。若是有人想要微臣性命,自然是会想尽办法进入汴京城,寻找微臣,又岂是殿前司能够阻拦的了的?
更不要说,殿前司还有侍卫马步军两司,号称十数万大军,可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想来不用微臣说,圣上和在场的诸位大人也都知道,不然圣上不会再登机之后特意筹建御前军拱卫国都开封。
今日若是真将刘指挥使问罪,对改变殿前司、侍卫马步军两司的现状却是没有任何的作用,微臣认为倒不如让赵指挥使将功折罪,好生整顿殿前司诸军。圣上要追究自然是对的,不过惩处却不是圣上本意,圣上只是想着能让殿前司确实担纲起卫戍开封之重担,这才是重中之重。刘指挥使,如今可明白?”
薛明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赵法说的。
“圣上,微臣此去定当竭尽全力整治殿前司之庸弊,还开封清明!请圣上明鉴!”赵法这个时候自然知道该怎么向赵佶表忠心,慌忙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
赵佶看看薛明,又看看赵法,眼神犹豫。
“圣上,若不问罪殿前司,何以平众怒……”
“圣上,此次微臣遇刺,倒认为是天助我大宋也。”
薛明不由分说打断王黼的话,朗声道。至于王黼的怒目而视,薛明却是选择性的直接予以过滤了。
果不其然,满殿群臣包括赵佶的注意力再次都被薛明这话给吸引过来,却是暂时忘记继续追究赵法的那些个小麻烦了。
“天助我大宋?此话从何而来,明轩,你倒是说说看!”
“圣上,此次刺杀无论背后的主谋是谁,西夏自然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如今,李良度正领军围攻刘庆的后西夏军,双方激战连连,虽说西夏人依然占据着上风,不过短时间内想要将刘庆的后西夏军平定,却是绝无可能。
刘庆只是个绿林大盗,若说打家劫舍,想来很有经验,可是若说领军打仗却是断然不会是李良度的对手。想来若是没有外力相助,刘庆败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后西夏军肆虐秦风等地,牵扯了李良度大量的军力和精力,以至于李良度根本无暇南顾。只要后西夏军一天不灭,西夏人定然不敢如先前一般大举南下侵扰我大宋,因此后西夏军存在的时间越久,对我大宋也是越为有力。
此次刺杀,是李良度也好,不是李良度也罢,却是正好给了我大宋撕破议和盟书的口实,更是给了我大宋出兵牵扯李良度军力精力、遥相呼应刘庆后金军的借口,只要圣上有心,有种帅在,君臣一心,想来用不了几年,我大宋就能一举收复洛阳和开封两都,成就圣上不世之名!这不是天助我大宋又是什么?”
………………………………
第621章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薛明的不是天助我大宋又是什么回荡。过了良久,似乎被震惊的失神的包括赵佶在内的君臣才回过神来,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直到如今,所有人才知道,原来薛明一口咬定说是李良度派人来刺杀他是为了什么。敢情,他根本就不能确定这件事到底是不是李良度或者西夏人做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将这件事给栽赃到李良度或者西夏人头上。
说不定,就算真的查到不是李良度或者西夏人干的,薛明怕是也会想尽办法把这盆脏水泼到李良度头上。所有人都相信,薛明绝对敢这么做,而且也一定会这么做。
可是,这样做真的好么?大宋可是刚刚才跟西夏人息兵议和啊!
一时间,大殿内瞬间就变成了一个菜市场,一干重臣相互之间议论纷纷,不过绝大多数人,却是对薛明这样一个提议嗤之以鼻,薛明在朝中唯一可以算作盟友的郑居中、张商英、郑伯举等人,脸上对薛明这样一个提议都是面带犹豫之色,更遑论其他人!
赵宗晖、赵世将等人原本注视薛明的眼神,此刻终于放松了下来。前不久才刚刚对薛明正视的大宗正司丞赵德言,却是直接背过了身,不再看薛明一眼。
显然,薛明的这番话却是让他们这些宗室的王爷们心中对薛明又重新有了评价。
“啧啧,老夫以为薛大人会有何高论,原来只是仅凭臆测就想让我大宋和西夏再起兵戈。请问薛大人,兵戈一起,那些钱粮饷银从何而来?莫非薛大人以为我大宋的兵卒战马都是不需要粮饷的铁人么?好吧,就算粮饷等物神通广大的薛大人能够为我大宋筹集,可是兵戈一起,先不论我大宋是否一定能赢,薛大人莫非不知道,兵戈起就是要死人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身体肤受之于父母。薛大人,可要知道,我大宋万民以赋税供养我等,是要让我等给他们安居乐业之所。薛大人可知道,你在殿前的这番话,若是真是成真,我大宋又将有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