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放别人身上,要叫声幸运。放尹继伦身上,却是羞辱到抓狂:这也是个性格火爆的硬汉,人送绰号黑面大王,哪里受得了这鄙视。暴怒之后立刻决定:紧紧咬住耶律休哥,瞅机会打他一把,装不认识我?今天叫你认识认识!

    于是夜幕降临时,正在餐桌上大快朵颐的耶律休哥,生生遭受了意外一击:尹继伦竟摸黑杀进了辽军大营,而且眼睛血红的直奔着耶律休哥的大帐而来。猝不及防的辽军当场慌乱一团,就看着这群疯了似的宋兵,在一个挥舞大砍刀的黑脸大汉的带领下,疯了似的扑过来。耶律休哥的卫队长还想上前阻击,眨眼就给砍成两瓣。

    结果耶律休哥一口饭还没咽下,就见尹继伦已杀到跟前,当场就是一刀,砍得耶律休哥一声惨叫,胳膊差点断掉。幸亏反应敏捷的辽国卫队拼死抵抗,用轻车拉着快疼晕的耶律休哥快跑路。而得知消息的李继隆也及时出手,这突然到来的幸福,他抓得十分牢靠:宋军大举出击,辽军尸横遍地。

    这是辽国第一战神耶律休哥,戎马生涯的最后一仗,也是辽国自满城大战后,又一次崩溃性惨败。回去后养好伤的耶律休哥,从此安心治理地方,再不轻言战事。捎带给后辈将领留下了一句好心叮嘱:当避黑面大王。也就是见到黑面大王尹继伦,一定要绕着走。

    可惜的是,再精锐的王牌也经不起时间的流逝,更何况大宋朝本就是重文轻武,随着花石纲的出现,蔡京、朱勘、王黼、等一众贪官的上台,弄的民不聊生,而大宋的静塞军也似乎早就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为大宋周边的一众外族,却从未曾放松过自己手中的武器。

    银夏城城破,似乎就在今日。

    高台最上方只放置了两个小几,李良度和仁爱左右而坐。其余的数十位有份坐上这高台的将领依次在台下分两列相对席地而坐。

    当然,除了李良度和仁爱两人外,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的专心欣赏高台之上那十余个身材曼妙的年轻女子的舞姿。

    西夏精锐骑兵的威势在这银夏城下表现的是如此淋漓尽致,各个仆从军将领无不面色复杂神色各异。尤其是在之前的攻城中被李良度当作炮灰去消耗宋军守城兵力的将领,更是心中忐忑。

    如果仅仅是为了看破城,李良度完全不用这样大张旗鼓。欣赏着歌舞喝着小酒看西夏骑兵将银夏城内的宋军守军打的不敢露头,除了反衬出他们这些人的无能外,又何尝不是有震慑之意在其中?

    至于从一开始就让西夏骑兵充作攻城主力,却是没有人敢想。当然,就算想了也没有人敢说。说了就是质疑李良度,更不要说,李良度还是为了牵制淮西和淮东两大战区的宋军才如此做的。

    “破城在即,仁爱先提前敬王叔一杯了。此战过后,王叔定然能更上一层楼。请!”

    对下方一干将领的神色,李良度和仁爱根本没有看到,不过即便他们看到想来也不会在意的。眼见破城在即,仁爱自然心中高兴之极。

    这一次南下,他可以说什么都没做,不过以他王子的身份,再加上他是为那人跑腿来的,所以李良度定然会在城破之后的战报中加上他的一份功劳,这对他来说,自然是白得的好处。

    李仁爱是西夏崇宗李乾顺长子,不过李乾顺一向不太喜欢仁爱,这在西夏国内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李乾顺本来准备传位的第二个儿子李仁义却早早的就死在了大宋的战场上。

    虽然没有人说过,不过所有人在心中都暗暗有些怀疑这是大王子仁爱的母亲,辽朝那边安排的一次意外。李乾顺虽然没有说什么,不过从此之后对仁爱母子更加冷淡的态度,却已经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其实大宋朝和辽国、西夏之间由盟友变为仇敌,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辽国西夏两国之间内部矛盾的拖累。化解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自然只能是朝外侵略扩张了。不然庞大又精力旺盛的两团一旦停下,那么他们必然会在窝里斗的不可开交。

    而当时的大宋朝,因为太祖遗训,再加上现实的需要,一心想着夺回燕云十六州、河西走廊,还有朝中各个派系权臣们的勾心斗角,这三国之间战争的爆,以及随后而来三国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意外。

    身为李乾顺长子的仁爱,说对皇帝之位没有觊觎之心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再加上他母亲的家族在辽国内又是颇有力量,所以,在已经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即便前面还有不少的竞争对手,可是却依然还是有大把的机会的。

    战功就意味着军队。只要手中能有一支足够庞大的又忠诚于他的军队,这个皇帝的位置到底会是谁的,还真不是李乾顺他说了算的。
………………………………

第504章

    为了重创李继隆,耶律休哥精选了他的部队,从南京军区各军,辽圣宗的御前近卫皮室军、翰鲁朵军,韩德让的近卫军以及辽帝国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团铁林军中精选出了三万骑,共八万人的大部队,堪称草原上的骑兵群英会,风雷般的直扑而来。相比之下李继隆的定州行营只有一万余部队,但是补充了宋帝国最强大的装甲骑士团静塞军。

    宋军一向以缺马为困,但也并非完全无马,宋太宗就为河北军建立了这样一支比辽帝国铁林军更胜一筹的装甲骑士团:静塞军。他们数目不过千余,主要来自民风忠勇的易州。每个有幸入选的战士,都是身怀绝技且性情豪迈的热血男儿。他们全数配给价值昂贵的西域良马,盔甲装备更武装到牙齿。这是大宋历经多次骑兵战教训后,痛下决心不惜血本打造的王牌力量:静塞军。

    但还没来得及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他们就遭遇到巨大的噩耗:家乡易州沦陷于辽人之手。面对朝廷不许出战的严令,这群忠勇的汉子放声痛哭,终于坚定了统帅李继隆的死战之心。

    这支部队全部采用西域良马,配备宋帝国更加精良的装甲和武器,骑士均是河北武林高手,各方面都要比铁林军略胜,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一千骑左右,但是在李继隆的手下他能挥什么作用呢?

    静塞军的士兵们都是易州人,这次易州失陷,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落入敌手,本来李继隆担心他们有心理包袱,想把他们分解到诸部,但是袁继忠认为正好可以借此激他们的士气,要求把他们归到他的麾下,李继隆又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给予了静塞军非常高的待遇并进行了战前动员,静塞军将士们无不气激,表示愿意为国尽忠!

    第二日,清晨。辽军全部渡过唐河,八万精骑列开阵势,旌旗猎猎,呼气如雷,对面的宋军只有万人,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宋军并未祭出他们最拿手的大阵御敌,恰恰相反,他们从正面向辽军起了主动进攻!耶律休哥惊讶之下又大喜过望,他不禁站起身来,用鞭梢指着南面激动的喊道:“好样的,李继隆!你不愧是我耶律休哥的对手!来吧!今天就让我们用各自的血性面对面的决一胜负吧!无论鹿死谁手,我们都可以为败在对方的手下而骄傲!”

    李继隆策马来到阵前,高喊道:“诸军将士!辽人向来持仗他们骑兵彪悍,欺我汉人步兵迟缓,我们一向以阵法御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于越休哥的骑兵精锐,但是!这一次我们偏偏要让他们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静塞军的将士们!你们的父母妻儿都被对面的辽人所掳,难道你们不想报仇雪恨,救回他们吗!?前进吧!男儿们!”

    话音刚落,袁继忠一马当先,摧锋直入,静塞军指挥使田敏率领他的千名铁骑紧随其后,李继隆的万人主力部队在他们身后以锥形阵向八倍于己的敌人冲去。静塞军威锋刚烈,辽军前阵不能撄其锋,迅被冲开阵形,耶律休哥令旗一挥,箭如雨下,但是静塞军仗着装甲坚厚、武艺高强,冒着箭雨就冲了进去!休哥又是一声令下,皮室军和铁林军立即从两面合围,夹击静塞军,静塞军面对辽军名垂青史的两支精锐铁骑,豪气大,气势何止百倍,竟如劈波斩浪一般,在重重敌骑中奋勇直前!而随着宋军前锋分开辽军阵形,全军都顺利投入战场,像一把锋利的长剑插入了敌军的胸膛!辽军从来都惯于在外线对付宋军各种阵形,未料今日被宋军冲入己阵,慌乱之中,已有溃败之相。宋军铁骑冲过之所,无人能挡弓弩引向之处,辽骑蹶倒朴刀挥往之人,甲开身裂。即使是冲击大阵失败,辽军也从来没遭遇过这样惨痛的失败,何况是这支荟集了辽军精华的铁骑军团。这时,即便是耶律休哥也无法阻止败势,只能朝北岸逃去,宋军趁势掩杀,一直追杀到曹河,斩一万五千级杀伤可能有五万!,缴获战马万匹,军器甲仗不计其数。

    悲壮的唐河对决,他们似开闸的洪水,冲在宋军战阵的最前列,顷刻间将辽军阵营扎穿。传说中辽国纵横草原的近卫骑兵,在他们凶暴冲击下愕然崩溃。

    唐河之战,李继隆以一万兵马勇敌耶律休哥的八万精骑,非常有创意的放弃了宋军最拿手的、攻防一体的大阵战法,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凭借本军的血性勇猛,力挫战神耶律休哥的精锐铁骑。霍去病、李世民的光荣在他手中接力,经此战,谁还敢小视我汉家骑士、华夏儿郎!?事实上,历史上汉民族虽然很难出现强大的骑兵团,所以经常被游牧民族的骑兵所欺,然而一旦拥有哪怕是像静塞军这样不足千骑的精锐骑兵部队,那都将成为游牧民族的终极噩梦!

    这逆天的一战,成了他们纵横中国北方的起点。而后他们还曾挥师河套,追杀草创时期的党项骑兵。以数百人的规模,快刀般疾进,累积杀敌三千多,缴获牛羊数万匹。可就在决胜的关键时刻,迫于辽国入侵被紧急召回。彻底剿灭李继迁家族的黄金机会,就这样无情错过。

    唐河一战的惨败,没有泯灭耶律休哥打败李继隆的决心,端拱二年七月卷土重来,八万精锐包围北宋威虏军,非要钓来李继隆不可。

    而他们最后一次震惊天下,却在景德元年九月二十二日的深夜:拼上倾国之力亲征大宋的辽国萧太后母子,正驻扎在北平磐。嚣张的气焰,令大宋各路守军做起了缩头乌龟。却还是他们挺身而出,未得任何领导指示的情况下,竟然兵行奇招,重兵突袭辽军大营,一举攻破多座辽军营寨。
………………………………

第505章

    在这个方面上,仁爱距离李乾顺那个死去了的李仁义本就已经有了差距不说,李乾顺的三子李仁智手下已经有两支精锐万人骑兵队了。至于最小的也是最得李乾顺宠爱的李仁悌,那差距就更大了,李仁悌年龄虽是几人中最小的,却是早在数年前就早早的开始单独领兵征战了。

    “呵呵,仁爱你以为本王真的想将这银夏城给打下来?”

    李良度喝完酒,笑着看了看城头空旷无比一片死寂的银夏城,缓声道。

    听到李良度的话,仁爱不由一愣。

    调集了近五十万大军,伤亡近二十万人,征调百万民夫,耗费无数钱粮,还在秦风战区和永兴战区做了布置调派了两路二十多万大军配合,如今又将牵制庆州和夏州战区的六万西夏骑兵精锐全数抽调来参加围攻,并且用做攻城的主力,如果银夏城打不下来,怎么给大汗交代?

    “若是真想破城,本王有太多的办法。驱赶百万宋人民夫攻城,虽然手段残忍下作了些,不过用来对付背信弃义的宋人,未尝不可。”

    仁爱不由自主的倒吸一口凉气。

    驱赶百万民夫攻城,只要数十万大军在后面趁势掩杀,宋军投鼠忌器的情况下,怕是还真是很容易。除非那种师道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下令屠杀那些宋人民夫。如果那样做了,怕是种师道也就完了。大宋朝文人士子、百姓的唾沫怕是都要将他给淹死了。

    “王叔高明。”

    对李良度为什么驱动那些仆从军不顾伤亡的狂攻猛攻银夏城,之前在大帐中李良度就已经说过。为了削弱敲打那些心思不太安稳的降将们。

    仁爱口中的高明是说李良度驱赶百万民夫攻城的计策,李良度也许还有些爱惜羽毛,不屑用这样的计策,不过仁爱却是没有半点儿心理障碍,宋人在他眼中比之牛羊实在没有多少区别。当然,西夏人中并不是只有仁爱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九成九以上的西夏贵族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那种师道确实是个人才,此獠不除日后必然会成为我西夏人心腹大患,此战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说到这里,李良度突然话锋一转道:

    “那薛明想必今日也可以到银夏城了,看看此子到底如何吧……希望……值得吧。”

    剩下的几个字,李良度语焉不详,就连仁爱也没有听清楚。

    ……

    政和三年八月十二,紧赶慢赶的薛明一行人终于到达银夏城。

    没有满城百姓的夹道相迎,也没有无数官员前来拜见,有的只是那铺天盖地的马蹄轰鸣声和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羽箭呼啸声,有的只是包括种师道亲子银夏军郎将种浩还有包括王远、任义、刘全在内的寥寥不到十位的种家军将领。除此之外再无一人。

    赵壹等人见连种师道都没来接,面色都不是太好,薛明对此倒没有太过在意。他来本就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虽然听声音西夏人显然攻势正急,可是好在银夏城还在,这就够了。

    大队人马刚刚下船,一身戎装的种师道单人独骑的狂奔而来,看到被众人簇拥着的薛明,隔着老远种师道就跳下战马大步朝着薛明走来。

    “种帅,明轩来的不是太晚吧?”

    看着满脸疲惫脸上硝烟未尽风尘仆仆的种师道,薛明深深躬身一礼,朗声道。

    刨除年龄的话,仅仅以官阶来论,种师道还真受不得薛明这金紫光禄大夫的一个大礼。不过薛明行的这一礼倒是真心诚意。也许种师道也有派系,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私心,可是同样,他也可以说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内,少有的能够真的将大义放在私心前的人之一。

    种师道紧走两步一把扶住薛明。面对笑吟吟一脸诚挚看着他的薛明,种师道心中既是感动又是无奈:

    “明轩,你这又是何苦呢?”

    “种帅此言差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为公,明轩虽是一介书生,却深受皇恩,这种时候做逃兵,呵呵,明轩还真做不出来。为私,将军昔日为明轩数百字一信,领军搏命,明轩这个时候若是转身回开封,明轩今生怕是都无颜以面种帅和各位大宋军中的将军了。所以,这银夏城就算是刀山火海,明轩也一定要来。更莫说,明轩这不还好端端的么?”

    薛明看着种师道正色道。

    周围一片安静。不过看着种师道、种浩、王远、任义等一干将领眼中那晶亮的光芒以及还带着硝烟的潮红面庞,薛明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算是真正的接受了自己这个乳臭未干的书生了。

    种师道眼神一阵波动,盯着薛明看了半响,颓然笑道:

    “既然来了,那就进城吧。西夏人今天看样子是非要破城了。”

    薛明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废话的时候,点点头不再多说,跨上种师道亲军迁过来的一匹战马跟在种师道身后朝着银夏城疾驰而去。

    皇帝特命的犒军大使、当朝郡公、最为年轻的权贵薛明到达银夏城犒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全城。无数衣衫褴褛的银夏军民闻讯蜂拥而至。

    当然,他们蜂拥而来心中所想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是来看热闹的,有是来看钦差的,有是来混混皇帝赏赐下的御酒吃食的,毕竟说不定明日就要死了,能在临死的时候喝点皇帝喝过的酒水,那也不算白来这人世走上一遭不是?当然,其实更多的人都是想看看,这个时候还有胆子进城的犒军大使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有么有带来援兵。

    所有人都知道,看李良度的势头,这银夏城那是不拿下誓不罢休了。莫看如今银夏城还好好的,可是有了那些来去如风、弓马娴熟的西夏骑兵帮忙,怕是说不定今日就要破城了。

    这个时候进这银夏城,一旦城破,弄不好就永远留在这银夏城了。不管这位传说中的郡公爷是怎么打算的,至少他的勇气,还是值得钦佩的。
………………………………

第506章

    还没进城,薛明就看到了聚集在城门口的人群。

    种师道看了一眼薛明,见他神色依然平静,想了想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城墙下,来去如风的西夏骑兵依然嚣张如故,连绵不绝的箭雨一刻不停的倾泻在银夏城头。虽然城头上没有多少人,可是谁都知道,一旦西夏骑兵退下去,那么紧接着必然就是李良度的步卒蜂拥而来。所以,此刻绝大多数的银夏军除了必要的在城内维持秩序的兵卒外,基本上都是守在城墙下,等待着决战那一刻的到来。

    看到种师道和薛明策马而来,城门口处的百姓不自觉的往前涌来。

    “种帅,朝廷援军可有?”

    “薛大人,可是带来朝廷援军了?”

    “薛大人,我等什么时候过河啊?”

    大多都是普通人,带伤的不带伤的,衣衫齐整的,衣衫破烂的,表情呆板的,神色激动的各种各样人都有。问援军的基本上都是衣衫褴褛的百姓,而问过河的则基本上都是衣衫整洁、一看就知道家境不错的人。

    看来,银夏城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去意,只是因为种师道手握大军,一直没有松口,所以才不得不继续留在银夏城内,担惊受怕。

    显然,薛明的到来,给了很多人以希望。如薛明这样的朝中权贵、更有皇帝撑腰的重臣,显然是不可能在银夏城内等死的,最大的可能只是为了捞一笔资历、搏点儿名声罢了。很有可能今儿个来,明儿个就立马收拾东西走了。

    不过扪心自问,他们也不得不佩服薛明的胆子。

    看着一脸担忧的种师道,薛明心中了然。

    “种帅,正好如今有这么多百姓在,让明轩说几句?”

    种师道担心什么,薛明很清楚。他这个犒军大使可是一把双刃剑。

    来银夏城好处自然有,能够激励士气弊端则是,种师道显然那不可能将薛明拉着一起等死,不管怎么样,薛明必然要在城破之前离开的。种师道甚至想让薛明现在就离开。

    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银夏城到底还能守多久。他可以死在银夏城,可是抱着好意而来的薛明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跟他一样死在银夏城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李良度没有来之前,城中那些富户、官员的亲属就想着收拾细软离开银夏城,逃到黄河南岸去了。银夏城人心刚稳,如果让这些人离开银夏城,那么刚刚稳下来的人心,怕是顿时就散了。银夏城更没有可能守下来了。

    可是,薛明又必须走……

    “各位乡亲,各位乡亲,大家听我说。”

    薛明抬手下压,朗声道。

    “果然是钦差,只是这位大人太年轻些了吧。”

    “人家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来的,光状元就拿了三次,不然怎么就能那么容易的考上那么多状元呢。”

    “不要瞎说,郡公大人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嘘,没听到郡公大人有话说吗?”

    聚拢而来的百姓听到薛明的话,渐渐安静下来,不过一些议论自然是少不了的。听到这些议论,薛明也只是笑笑。

    “本官奉旨犒军,除了护卫本官的两千御林军外,本官并没有带任何援军来……”

    “哗……”

    听到薛明说没有任何的援军前来,聚拢而来的百姓顿时一片哗然。

    “大家静静,静静。”

    薛明大声道,

    “本官北上的时候,朝廷并不知道西夏人会南下银夏,虽然本官没有带来援军,但是本官可以向大家保证,除非本官死在银夏城,或者说银夏城的所有人都过河,不然本官一定不会先行离开,做那弃城而逃之事。”

    薛明掷地有声的话,让城门前无数的百姓不由自主的为之一愣。

    真的假的?

    “明轩……”

    种师道没有想到薛明会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不会离开银夏城这样的话,顿时大急。

    “种帅,你关心明轩,明轩清楚了,可是种帅觉得明轩是那种为了自己活命就将全城百姓还有数十万为国守门的将士们于不顾的人吗?既然来了银夏城,明轩就没打算先走。要走,也是大家一起走,而不是明轩先独自逃命,要是怕死,明轩就不会来这银夏城了!”

    薛明看着种师道正色道。

    “……可是……”

    “本官可以保证,只要银夏城还在一天,你们每一天都可以看到本官。本官誓于银夏百姓共进退,誓于银夏共存亡。”

    种师道还想再说,这边薛明已经对着一众将信将疑的百姓再次保证道。

    “薛大人此言可当真?”

    人群中有人大着胆子问道。

    “千真万确!”

    聚拢在一起的众多百姓,看着一脸郑重的薛明,脸上的将信将疑之色渐渐褪去。

    “誓于银夏共存亡。”

    “誓于银夏共存亡。”

    ……

    早就知道薛明打算的赵壹这个时候配合的高声呼道,顿时“誓于银夏共存亡”的呼喊声就响彻一片,虽然不够整齐,至少却也将之前那人心惶惶气氛给冲淡了不少。

    “明轩……唉,你这又是何苦呢!”

    种师道看着薛明长叹一声。在他看来,薛明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他。不然,以薛明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份,又怎么可能会陷入这样的险境?

    “呜呜呜!”

    恰在此时,城外陡然响起连绵不绝的号角声,原来铺天盖地的马蹄轰鸣声也在瞬间消逝一空。

    听到这突然响起号的角声,种师道和薛明脸色齐齐一变,

    西夏人要大举攻城了!

    “种浩,你带薛大人去府中休息。”

    种师道不等薛明说话,已经看出些许苗头的他直接就将薛明想要跟着上城楼上的话给堵了回去。

    看着一脸戒备的瞅着自己的种师道,薛明知道,这一次种师道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让步的了。不过他本来也没打算这么早就上城楼。

    这个时候他上城楼,对激励士气的作用大还是小先不说,至少会扰乱种师道的指挥。种师道肯定会分心担忧他的安危。
………………………………

第507章

    “种帅,此物给你,也许能给你些帮助。”

    薛明说着将手中仅剩的两个单筒望远镜递给种师道。之前给曾明的那一只望远镜,薛明自然不会真的收回来。水军的作用,薛明是最清楚不过了。更不要说在他看来曾明以及他手下的水师迟早都会是他的人,所以,他自然不会吝啬这区区一支如今还很珍贵马上就会遍地都是的望远镜了。

    种师道疑惑的接过薛明递过来的望远镜:

    “这是何物?”

    “大帅,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这边薛明还没有开口,曾明已经迫不及待的在旁边接口道。

    “哦?你知道?”

    种师道诧异的看着曾明。

    “这……”曾明老脸一红,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种师道了。

    他手里的那件东西,他还真不好说怎么得来的。这样珍贵的东西,本来他是不敢收的,耐不住薛明下令,再加上曾明确实是很想要哇。

    有了这东西,料敌先机就不会是个空话了。提前现对手的动向,尤其是在水战中,就能提前准备。毕竟,水师战舰在水上移动肯定不会跟人那样便利。

    “呵呵,来时一路蒙曾将军照顾,正好又担心西夏水师偷袭,明轩就也送了一支这望远镜给了曾将军。”

    薛明笑着替曾明解围道,

    “有曾将军在,正好可以给种帅说说怎么使用这个小玩意儿。”

    小玩意儿?

    种师道看看薛明,又看看一脸忏愧的曾明,没有继续深究下去,毕竟现在他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小玩意儿,不过看曾明的样子,种师道就知道不是小玩意儿那么简单。

    城外的号角声依然没有停歇,显然西夏大军还在集结中。

    “那本帅这就去了,种浩你照顾好薛大人,若是有半分差池,提头来见。”

    种师道还是不放心,以种浩的地位,只要薛明想,种浩肯定不可能看的住他,更不要说薛明身边还有两千禁军兵卒,这里面还包括五百殿前司禁军。所以他只得用种浩的脑袋来要挟薛明了。

    说完种师道催马就要走。

    “等等孟帅!”

    “明轩……你安心去府中歇息可好?”

    种师道实在没法,调转马头无奈道。他以为薛明又改了主意。

    “种帅,我保证今天肯定不会上城楼。只是有些事情想要问问孟帅。银夏城内可有军器工匠?城内如今还有多少火药可用?”

    薛明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废话的时候。军情紧急,种师道是必然要去坐镇的。

    听到薛明的话,种师道犹豫了一下道:

    “军器工匠银夏城自然是有的,火药也是有的,具体数量……这个本帅还真不知。”

    “那可否让种浩将军去帮明轩统计一番?”

    “好!种浩,除了薛大人不能上城头外,剩下你一切都听薛大人吩咐。”

    “末将遵命!”

    种师道对薛明点点头,策马就领着众将狂奔而去。

    “薛大人,这边请。”

    等到种师道等人离去,抱拳请道。

    在城外号角响起的时候,城门前聚集的人群已经在负责维持秩序的兵卒都驱散开来。他们,还必须随时准备给城头上送去滚石檑木等守城器械。

    “种将军,这样可好?你让别人带本官去歇息之处就可以了,你呢,现在就去将银夏城内的军器工匠都召到本官歇息的地方,然后顺便帮本官统计一下城内火药几何,如果赶制的话,材料可都够。如何?”

    薛明看着种浩正色道。

    银夏城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丢的。这一次丢了,下一次如果再夺回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更重要的是,他不清楚西夏方面这一次针对银夏城的战事是李良度的泄愤之举,还是说西夏国内的对征伐的主要方向已经有了改变,或者说是这一次西夏和辽国达成了什么协议,若是这两个国家打算要一致的将主攻方向放在了大宋朝身上的话,那银夏城更是必须要守住的要塞。

    他虽然还没有问种师道如今城内还有多少可战之兵,可是仅仅看种师道脸上的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