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皇帝-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陷入到了沉思当中的谢桓,赵桓没有继续说下去,这蒸汽机的原理自然是分为的复杂,他作为一个外行,自然是不知道这东西应该怎么做出来,但是他可以给这个朝代匠人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古人其实聪明的紧,方向找对了,难保他们不能将这蒸汽机给做出来。

    谢桓一直在思考着赵桓说给他的话,说实话现在的赵桓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个封建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将所有人的思想都给紧紧地禁锢住了,格物之学虽然也有不少人推崇,但是却是少了许多的想象力,这格物之学,反倒是更多的成了务实的理论了。

    “为什么人跳起来最终都还是会掉下来,风筝为什么可以飞起来?”谢桓以前觉得自己已经算是这格物之学上的一个大成者了,但是现在被赵桓这样一说,才发现,自己居然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办法完全解释清楚,似乎一切都是常识,反倒是让他没有去重视这些事情的原因了。

    一直到了将作监的时候,谢桓脑子里还在想着这些事情,赵桓拍了拍他,率先下了龙撵。

    谢桓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忙也从龙撵上下来。


………………………………

第175章古来征战几人回

    “陛下恕罪,臣刚才一时间想事情入了神……”

    赵桓摆了摆手,阻止了谢桓想要说的话,说道:“无妨,带朕进去看看。”

    谢桓赶忙在前面引路,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那冶铁的高炉旁边。

    按照赵桓的吩咐,谢桓已经将这湿练法放到了一边,转而建筑了这座高炉,将铁矿石从高炉上面填入,下面用石炭引火,想要将这铁矿石化成铁水。

    远远地,赵桓便感受到了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谢桓引着赵桓来到了高炉上方,从这个位置,赵桓可以看到,那铁矿石已经变软,快要化成铁水的样子,但是终究还是软的,并不是真的化成了铁水。

    “陛下,臣试验了很多的方法,哪怕是加再多的石炭,这铁矿石依旧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变成现在化铁水的。”谢桓有些沮丧的赵桓说道。

    所为术业有专攻,后世的赵桓虽然是学的工科,但是对于这炼铁的技术原理却是并不知晓,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反倒是一时间也说不出应该怎么解决了。

    如果这件事情解决不了的话,那么这高炉炼铁,就很难做成了。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赵桓反问道,所为一人智短,两人智长,赵桓可是知道,他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不然自己就算是累死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谢桓摇了摇头,说道:“臣和所有将作监的师父都想过办法了,最终还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赵桓又和谢桓围着这铁炉转了一圈,脑海里面不断的想着这冶铁技术的改良方法,一时间却是没有什么思绪。

    一直等到赵桓离开的时候,还是没有讨论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来。

    “明天朕便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够破解这难题的能人巧匠,朕就不相信,我泱泱大国,会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提升温度的方法。”赵桓安危谢桓说道。

    赵桓摆驾回宫,此时倒是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初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即使现在穿越了,也处处受到掣肘。

    或许是感受到赵桓此时的心情不佳,这天空中居然还下起了小雨,此时已经是夏末秋初的时节了,所为一场秋雨一场寒,下了雨以后,被这冷风一吹,赵桓居然感觉到一阵寒冷。

    “陛下,这天凉了,老奴给你加件衣裳吧。”成大富在龙撵下面对赵桓说道。

    “倒是不用,朕不冷!”赵桓摆了摆手说道。

    说完这句话,赵桓脑海里面就是一亮,感觉自己像是突然抓住了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有抓住。

    赵桓忍不住用力的扯了扯自己的头发,这是他极力想一件事情的标志性动作。

    “陛下,你没事吧,可是头疼?老奴这就给你传太医吧。”成大富在旁边见到赵桓这离奇的动作,吓了一跳,赶忙说道。

    “对了,想到了!”赵桓突然有些激动的说道:“停,回去。”

    “陛下,咱们是在往回走呢。”成大富赶忙说道。

    “不,不是回宫,回将作监。”赵桓有些激动的说道。

    “陛下,天色已经晚了,陛下还是明天再去将作监吧,若是真的有急事,倒不如臣命人将那谢大人传唤过来。”成大富在旁边小声的劝慰道。

    赵桓一想也对,这个时候倒是不适合马上赶回去,不然倒是显得自己这个皇帝太过于浮躁。

    “也好,你传话给谢桓,告诉他,有个方法可以一试,便是让这外界的温度也提高了,这样炉膛内的温度往外散发的少了,到时候炉膛内温度提高,这铁矿石应该就可以化成铁水了。”赵桓对成大富说道。

    成大富不明白赵桓说的这些的意思,但是他也不需要明白,马上派人去给谢桓传信去了,只要话给谢桓传到了,他听懂了便是可以的了。

    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后,赵桓的心情不错,不过这天公却是不作美,雨反倒是越下越大,居然有了瓢泼的态势,赵桓望着这雨幕,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成大富叮嘱众人一定要小心一点,这下雨天的好处倒是路上的行人基本上没有的,直到远远地看到宫门的时候,他才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

    不过赵桓还没等进宫,远远地便本来了一匹战马,是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

    此时这传令兵已经全身湿透,从怀里面逃出来一个竹筒,对宫城的守卫喊道:“正定城八百里加急,速呈与陛下!”

    赵桓从成大富手里面接过来那竹筒,从里面拿出来了那张宣纸,这宣纸在竹筒的保护下,倒是并没有被浸湿。

    等到看完这张宣纸上面的内容,赵桓忍不住仰天一叹,种师道病逝了。

    种师道已经年过古稀了,赵桓派他出征的时候,老将军还是非常的健硕,现在才不过是半年,没想到却死在了军中。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种师道的死讯让赵桓心头一沉,说实话在赵桓心里对种师道还是颇为敬重的,此次胜了,本来还欲等到宋金和谈结束,便将他调回汴京颐养天年,却是没想到,他还没有等到这一天,便撒手去了。

    “传朕口谕,明天起,朕要斋食三天,缅怀种师道老将军。”赵桓对成大富说道。

    说实话赵桓说的这句话让成大富吓了一跳,宋朝重文轻武,这武将的地位很是底下,赵桓这么做,那可就是给足这众武将的面子,虽然赵桓一直都是非常重视武将的,但是却是并没有真的采取什么抬高武将身份的措施。

    然而现在这件,足已将让这天下的武将扬眉吐气了,武将的地位自此必然是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传旨,厚葬种师道将军,朕要亲临祭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等到回到了宫里面以后,赵桓对成大富说道。

    斋食三天,亲临祭奠,从口谕到圣旨,足见赵桓对于种师道的敬重。

    而根据历史记载,种师道死后半年,京师失守,赵桓忍不住有些咋舌,想来现在这历史应该是已经改变了吧。


………………………………

第176章谥号忠宪

    种师道的死,本来并没有在宋朝的朝堂之上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赵桓发的圣旨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

    “陛下,我朝开朝以来,一直都是重文轻武,现在种将军病逝,陛下亲临祭奠,又斋食三天,恐怕与我朝礼法相悖。”礼部尚书李若水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道。

    赵桓看着面前的李若水,这李若水倒是对于种师道没有什么意见,这个时候进言,无非也就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情。

    赵桓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之所以坚持要去给种师道祭奠,无非也就是想要提升一下武将的地位。

    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因为黄袍加身,从而成了皇帝,之后为了防止下属用同样的方式取得皇位,所以杯酒释兵权让跟着他一起征战的那些弟兄们都回家去了。

    赵匡胤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认为让宋朝能够稳定,需要保持内部不乱,防止武将乱国,书生就算是再怎么闹腾,终究是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来的。

    这样一来,宋朝便开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唐朝的时候科举制甚至还出现过武状元的选拔,但是到了宋朝这种选拔却是已经没有了。

    文弱书生,那也是自宋朝才开始实行起来的,唐朝及以前的朝代,书生并不文弱,儒家孔夫子也是六艺精通之人,骑射也很是拿手。

    而赵桓现在要做的,便是要改变这种局面,他通过前去祭奠种师道,就是想要向整个宋朝传递一个信号,当今天子是重视武将的。

    这自然是引起了一群士大夫的抵触情绪,于是便出现了今日朝堂上众多文臣的进言。

    赵桓端坐在龙椅之上,听到李若水说的话,并没有着急说话,而是淡淡的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思呢?”

    “臣也以为此事不妥,武人骄横难管,陛下若是此去祭奠,恐怕会助长这群人的嚣张气焰,恐对我朝稳定不力。”兵部侍郎徐本生亦站出来说道。

    这徐本生虽然是兵部侍郎,但却是一个文官,看得出来,赵桓的这个做法,的确是遭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就连李纲这个时候也没有站出来说话,毕竟李纲也是一个文官。

    赵桓点了点头,问道:“那朕就问问你们,此次若不是种将军用兵如神,击退了完颜昌的十万大军,我等能像现在这样安安静静的坐在这里上朝理政吗?”

    “如果不是正定城的大捷,似的金军锐气尽失,汴京被围之困又怎样才能破解?”

    “你们只想着武将骄横,难于管束,现在外敌在前,御敌在前的却正是这些武将,如果不是这些武将,恐怕现在骄横便是那些金军了吧?”

    赵桓一连说了三句话,下面的众朝臣都低着头不说话了,其实对一个死人,他们倒并不是真的想要计较这么多,之所以现在在跟赵桓说这些,无非就是想着要打压武将的气焰,这也是一种争权。

    “朕只说一点,有功,便要赏赐;有过的话,便要惩罚;功过分明,我朝才能稳定,种将军古稀高龄,却是仍旧挂帅出征,现在病死在军中,朕前往祭奠,你们却是三番五次的阻拦,你们对得起种将军的在天之灵吗?”赵桓说道最后的时候,声音突然加大,伸手指着下面的众人说道。

    一众朝臣赶忙跪了下来,齐呼:“臣有罪!”

    “你们是有罪,而且罪过很大,回去都写一份自己罪状的折子递上来,朕倒是要看看,你们究竟是什么罪。”赵桓命令道。

    这些一众朝臣都忍不住暗暗咧嘴,暗谈自己闲着没事进言干嘛,这种师道已经死了,自己这群人却是要跟着一个死人较劲,现在可是好了,不但没有较劲过这个死人,现在还要写一份罪己书。

    种家也是将门世家了,其弟种师中也是一名将军,对于赵桓亲临祭奠这件事,让种家人感激涕零,当然受到感动和鼓舞的并不仅仅是种家人,还有宋朝的众多武将,原本武将在宋朝的地位极低,但是现在皇帝都亲自来祭奠种师道了,一众武将的心里,终于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想当年金军攻打大名城的时候,守将四散奔逃,当时枢密院的枢密使为了鼓励众将士抗敌,曾经对守将说,如果你能够击退敌军,我以后便认你做我的干儿子。

    当时这武将一听,立刻停止逃跑,重新杀了回去,这才算是将当时的金军给击退了,这足以看出当时的武将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赵桓抬高武将的地位,以此来抗衡这众多士大夫的势力,帝王之术,讲究的便是制衡之道。

    种师道死后,抗金统帅一职便有了空缺,赵桓便命令宗泽补了上去,赵桓大量的启用抗金的将领,虽然现在宋金在和谈,但是赵桓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金国,应该不会善罢甘休的。

    宋金这次和谈的位置选在了大名城中,宋国派出的使臣是宇文虚,金国派出来的使臣是完颜宗翰。

    “今时不同往日,我朝陛下励精图治,雄才大略,现在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我刚才提的这个条件,那咱们就继续和谈,若是不答应的话,那我们只有自己要回来了。”宇文虚对面前的完颜宗翰说道,宇文虚这个时候话虽然说的硬气,但是实际上心里面却是严重的底气不足。

    完颜宗翰听到宇文虚说的话,冷笑一声,说道:“你们宋朝有一句老话,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们这样的贪婪,我大金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你们若是想要和谈,那就要拿出诚意来。”

    宇文虚也知道自己提的这个要求金国肯定是不会答应,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幽云十六州要回来,金国也不傻,自然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但是这谈判便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求上得其中,求中得其下,求下那自然是什么都得不到了,现在宇文虚也是在为宋朝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

第177章宋金和谈

    “这幽云十六州本就是我朝的地方,是被你们强行侵占了去,现在还回来,也实属正常,完颜将军你我二人已经谈判了有一个月之久,但是依旧是没有什么结果。”宇文虚看着面前的完颜宗翰,皱着眉头说道:“将幽云十六州归还,这是我朝和谈的底线。”

    完颜宗翰却是摇了摇头,对宇文虚说道:“现在这幽云十六州也并不在我朝手中,现在你们想要,还得看这齐国答不答应。”

    宇文虚自是知道这事完颜宗翰的诡辩之词,双方说实话已经谈判了月余,宋朝这边尽管实在漫天要价,但是金国这边却是并没有落地还钱的意思,似乎,一直实在拖延着时间。

    这日,从上京又来了一名金国的使臣,李小良,李小良原是投降了辽国的汉人,后来辽国被金国所灭,也就归降了金国,但是李小良却是也知道自己是一名汉人,此时金与宋交战,他还是希望能为大宋做一点事情的。

    谈判桌上,李小良坐在完颜宗翰的左侧,听着两人的谈判,心中焦急,他此次前来,那是带着任务来的,金国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完颜吴乞买驾崩,金国因为下一任继承人的事情,着实的乱了一阵。

    现在在完颜宗望、完颜昌的力挺之下,完颜亶终于顺利的登上了帝位,金国算是又重新稳定了下来。

    金国新君登基,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要为先皇完颜吴乞买报仇,当初完颜吴乞买正是由于受了杨再兴一箭才引发疾病,最终一命呜呼。

    所以完颜亶现在准备整顿兵马,金军第二次南下又要来了。

    李小良这一次来的目的,就是想要麻痹宋军,无论是宋军提出的任何的要求,金军都会答应,然后等到宋军洋洋得意的时候,金军再趁机南下,杀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想法李小良自然是告诉了这次谈判的主使完颜宗翰,完颜宗翰心中大喜,他原本就是强忍着怒气在这里和宇文虚拖延时间,现在终于算是目的达成,他心里面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经过我和大王的协商,鄙国提出来的条件,我们倒也不是不能答应。”完颜宗翰对宇文虚说道,这家伙虽然深受汉文化的熏陶,但是很显然对于一些词语学习的不够准确,居然直接称呼宋朝为鄙国,当然这其中的意思自然是想要贬低宋国的想法,但是这鄙国却不是这般用的。

    宇文虚闻言果然大喜,对完颜宗翰说道:“这么说来,金国是同意将幽云十六州还给我朝了?”

    完颜宗翰点了点头,说道:“我朝本来也没有入主中原之心,但是这幽云十六州毕竟也是当初我朝从辽国手里面夺回来的,想当初为了夺回这幽云十六州,我朝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死伤士兵无数,你们宋国若是想要要回这幽云十六州,怎么也要给予我朝一定的补偿。”

    要是能用钱将这幽云十六州赎回来的话,相信朝廷还是愿意花这部分钱的吧,宇文虚心中想到,这倒是谈判的这一个月以来,宇文虚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宇文虚自然也是见到了新来的使臣李小良,还以为这消息是李小良从金国上京带回来的呢。

    “只是不知道贵国想要我朝补偿多少呢?”宇文虚询问道,他自然是需要知道金国究竟是想要把这幽云十六州卖一个什么价钱,也好向朝廷转述。

    完颜宗翰答道:“黄金两百万两,丝绸一百万匹,粮食一百万担。”

    狮子大开口。

    完颜宗翰这也是漫天要价,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保证这谈判的真实性,自己这边把价钱要的这么高,宋国自然是不会起疑,到时候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这谈判的讨价还价的时候,对于金国来说可是一件好事。

    宇文虚听了以后,果然是大吃一惊,对完颜宗翰说道:“大将军你这要求,实在是过……太多了,我朝定然是拿不出这么多的。”

    “这并不多,这可是十六个州的地方,才要这么多,已经算是很便宜了。”完颜宗翰对宇文虚说道。

    “我朝本就不盛产黄金,就算是将我朝所有的黄金都搜刮起来,也不可能凑起这两百万两;至于这丝绸,我朝更是没有办法凑齐,这丝绸本就产于北地,现在这幽云十六州被贵国所占据,现在却是让我朝拿出一百万匹,这实难做到。”宇文虚对完颜宗翰说道。

    (天朝的气候一千多年前并不同于现在,那个时候北方的气候还是温暖湿润的,像是养蚕种桑这种事情,在北宋的时候还是主要集中在北方,也是到了后来随着宋朝南迁,气候变化,这养蚕种桑才逐渐到了南方的。)

    “想当年为了攻取这幽云十六州,我大金国男儿死伤无数,现在让你们宋国付出一点酬劳,你们却是这般的推三堵四,看来你们宋朝虽然口口声声说是想要要回这幽云十六州,实际上却是一点和谈的心思都是没有的。”完颜宗翰对宇文虚说道。

    宇文虚心中暗骂,这人当真是无耻的,当年金国将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擒了以后,辽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于金国的抵抗,金兵一到,立刻开城投降,哪里有死伤无数之说,现在这完颜宗翰却是在这里乱说一通,却是无非想要多从宋朝这里敲诈出一部分钱来。

    “幽云十六州我朝志在必得,但是这价钱实在是太高,我朝根本拿不出来,既然是和谈,那么贵国与我国还是应该拿出诚意来,不然这和谈自然也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宇文虚有些强势的说道,这个时候,自然是气势上不能软了下去,如若不然,这谈判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李小良看着在谈判桌上为了这赎地的价钱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两个人,心中暗暗着急,宋朝越是将重心放到这岁币之上,越是危险啊。


………………………………

第178章今日北风甚急

    李小良心中着急,却是一时间无可奈何,他根本没有机会和宇文虚有什么单独交流的机会,这情报如何传递出去,便成了一件难事,这谈判已经进行了几日,李小良心急如焚。

    若是再不把这消息传递出去,金国大军应该马上就要杀到了吧,到时候宋军却是浑然不知,那可是天大的麻烦了。

    李小良一直在暗暗等待着机会。

    而宇文虚这边却是已经将金国提出的条件给朝廷传递了回去。

    这么大的一笔钱自然是引起了朝廷的一片哗然。

    “金国贪得无厌,这么多的岁币和丝绸,我朝根本拿不出来!”李纲第一个开口说道。

    “然若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收回幽云十六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户部尚书朱胜非却是说道,这打仗也是需要花钱,还不一定能打赢,所为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到时候武力收回这幽云十六州,花的钱也不一定比这赎金要少。

    宋朝的朝堂上面吵作一团,有支持用钱赎回来的,也有不支持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想要赎回这幽云十六州,至于不支持的,那无非就是嫌钱多,但是总归还是支持的。

    “陛下,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金国这是漫天要价,咱们完全可以将这些钱数大肆的往下压,然后可以再向金国说明,我朝分年将这笔赎金交给金国,这样与我国国力倒是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李纲站出来说道。

    便宜的事情还都被你给占了。

    赵桓尽管心里面知道这事金国肯定不会答应,但是和谈确实是应该这样谈,万一金国的脑子里有泡的话,这事说不定就已经成了。

    这已经算是宋金两国谈判以来的最好消息,汴京城内因为这个消息,还很是热闹了一番。

    第五日的时候,李小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和宇文虚单独相处的机会,其实倒也不是单独相处,只不过是完颜宗翰不在,旁边自然还是有其他的金国使臣的。

    李小良和宇文虚两个人继续按照完颜宗翰交代的内容进行谈判,初时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谈判空余休息的时候,李小良和宇文虚两人坐在这客厅里面,两人都是汉人,自然是闲聊了一些,双方的共同话题倒是有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在院子里面刮起了一阵大风。

    李小良心中大喜,对身旁的宇文虚说道:“今日北风甚急啊!”

    宇文虚作为和金国和谈的主使,自然不是一个泛泛之辈,见到李小良脸上的表情,再加上此时李小良说的话,宇文虚心里面“咯噔”了一下,不好,这是金国要对宋国用兵啊。

    这个念头出现了以后,宇文虚心里面着急,毕竟现在宋国朝堂之上还在为两国和谈积极地做着准备,但是这边金国却是想着再一次南下攻宋了。

    他必须抓紧将这个消息给传递出去。

    两个人继续开始谈判,但是宇文虚接下来的谈判很显然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成分在里面,只是疲于应付,心里却是在琢磨着应该怎么将这消息传递出去。

    李小良将这个消息传递了出去以后,像是终于卸下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大石头,却是一身轻松,接下来的谈判倒是融洽了不少。

    终于算是捱到了这日的谈判结束,宇文虚立刻命人马不停蹄的赶回汴京,将这个至关重要的消息传递给朝廷,朝廷必须得抓紧时间整军备战,不然等到金军杀到,可就麻烦了。

    完颜宗翰虽然没有参与谈判,但是旁边却还是有不少的金国使臣,这些使臣自然也是为了监督李小良和宇文虚的,完颜宗翰自然也是不很信任李小良的,等到完颜宗翰回来以后,立刻命人询问了今天谈判的全过程。

    今日北风甚急,这句话自然是一字不落的被转述到了完颜宗翰的耳朵里。

    完颜宗翰那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啊,这个时候一听,便知道了这事李小良在向宇文虚给传递消息呢,立刻命人将李小良抓起来,然后亲自来到了宇文虚的住处,等到一清点人数,却是发现宇文虚身边的一名侍卫已经不在了。

    “宇文大人,不知道你的那名侍卫去了哪里?”完颜宗翰盯着宇文虚,一脸不善的说道。

    “他家中有事,向我告了假,我准许他回家省亲去了。”宇文虚此时心中淡定,将这消息传递出去了以后,他便已经不再慌张了。

    “那人何时走的?”完颜宗翰问旁边的侍卫说道,这宇文虚来到大名城,自然是被金国重重监视的。

    “走了大约得有一个时辰了。”旁边的一名侍卫说道。

    “抓紧命人以快马出城,定将那人给我追回来。”完颜宗翰下命令道。

    “哈哈,人已经走了,你是追不回来了。”宇文虚,这个时候到有些得意的说道。

    “哼,现在激怒本将军,对你可是没有任何的好处!”完颜宗翰冷笑一声,此时心中已经恨死了那李小良,如果不是他,那么宋军肯定还是被蒙在鼓里面的。

    宇文虚却是毫不在意,说道:“你们金国背信弃义,明面上想要和我朝谈判,暗地里却是重兵集结,欲将我国侵占,实非君子所为。”

    “你们汉人信奉的是孔子,我们却是不信的,再者,兵者,诡道也,这还是你们的兵法上面说的,现在我们也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完颜宗翰冷笑着说道:“我朝太宗皇帝因为你们宋军的偷袭而殉国,若是不将你们宋国一网打尽,实难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宇文虚针锋相对的说道:“一直以来,都是金国处处挑衅,现在却是将罪责归咎于我朝,如若不是金国兵临城下,我朝又怎么出奇兵釜底抽薪,我朝陛下雄才伟略,富民而强兵,原先你们认识的弱宋早已经今非昔比,劝你还是要迷途知返,否则到时候吃亏的可是你们自己。”


………………………………

第179章金军南下

    “哼,想当年我女真族不过两万兵马,就可以灭掉辽国八十万大军,现在我大金国有雄兵百万,想要灭你们南宋,难道你以为你们能够挡得住吗?”完颜宗翰冷笑着说道。

    宇文虚听到完颜宗翰说的话,忍不住哈哈一笑,说道:“大将军真是说笑了,金国何来百万雄兵,就算是穷尽全国之力,也不过有兵士五十万,大将军难道敢带着五十万大军一起来攻城不成?”

    宇文虚这句话自然是讽刺上一次金国倾全国之力攻宋,结果金国都城上京兵力空虚,结果被宋军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完颜吴乞买也间接的因此殉国。

    完颜宗翰果然被宇文虚给激怒了,他一把抓住宇文虚的脖领,冷声说道:“激怒我,信不信我现在就将你给杀了。”

    宇文虚却是凛然不惧,笑着说道:“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金国若是把我杀了,我将是我大宋的大英雄,传出去反倒是成就了我宇文虚的美名。”

    “金国不讲道义,杀害使臣,传出去倒是可以让天下人看看,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能让天下人归心呢。”宇文虚说的话倒是句句在理。

    完颜宗翰那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听到宇文虚说的话,他冷笑一声,说道:“你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成为大英雄吗,我便成全你,来人,将这人给我压往上京,正好陛下对这宋朝的之乎者也很是喜欢,我就将你送给陛下好了。”

    宇文虚倒是没想到完颜宗翰居然想出来了这般的计策,其实他本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现在被压往上京,却是一时间不知道下一步自己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