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皇帝-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命人将封仁家派出去的哪个是侍卫给拦了下来。

    书信的内容黄潜善乍一看,也是着实的吓了一跳,没想到东边居然给了封仁多保忠两箱黄金,两箱白银,西夏贫瘠,这么多的一笔钱,要说封仁多保忠没有问题的话,倒也是奇怪了。

    要是没关系,为什么会给你钱呢?这个时候,其实有没有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黄潜善的选择。

    就在黄潜善有些犹豫的时候,黄潜善又来了。

    “黄大人,郝某本次来,便是要和大人辞行了。”郝景程对黄潜善说道。

    黄潜善皱了皱眉头,倒是有些意外,还以为这郝景程又是来游说自己的呢,说道:“怎么?你这就要走了?”

    郝景程点了点头,说道:“本以为求助于大人,大仇可以得报,但是似乎大人也有诸多的顾虑,郝某只有再去想些别的办法了。”

    黄潜善点了点头,说道:“也好,冤冤相报何时了,两国交战,难免会有死伤,该放下的,还是应该放下。”

    两个人相互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郝景程便起身告辞了。

    “给我盯着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要出城。”黄潜善找了一个侍卫说道。

    “大人,要是他真的出城的话,是不是要……”那名侍卫对着黄潜善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姿势,询问道。

    黄潜善翻了翻白眼,对这个侍卫说道:“怎么脑袋里面整天想的就是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黄潜善一直被称为文官之首,文明人,文明人做事情怎么能这般的鲁莽。

    那侍卫被黄潜善训斥了一顿,倒是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这个盯梢究竟是干嘛,询问道:“大人,那我是护送他出城?”

    黄潜善摇了摇头,说道:“若是此人当真是出城的话,就将他给我请回来。”

    那名侍卫点头答应,这就要转身领命而去。

    “记住,我说的是请回来,明白我的意思吧?”黄潜善生怕这个侍卫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还特意问道。

    “明白!”那名侍卫一副我懂得的表情说道。

    郝景程从黄府离开了以后,便带着随从在街上买了一些东西,然后竟然真的去了城门,看样子是准备出城了。

    “大人,难道咱们就这么走了?”那随从有些奇怪的问郝景程说道。

    郝景程神秘的一笑,对随从说道:“鱼饵已经下好了,此时就等着鱼儿上钩了,正是好戏开始的时候,咱们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

    “那大人你现在这是?”随从更加的不懂自己家主人的意思了。

    郝景程却是没有给他多做解释,主仆二人就这样来到了城门,从城门走了出去。

    两个人走出去了有一段距离了,郝景程心中有些奇怪,按理说自己的计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难道这黄潜善对于封仁多保忠当真是没有什么想法?

    看来这一次真的是自己算错了,这下可是丢人了,郝景程咧了咧嘴,事情按理说不应该是这么发展的啊。

    这般想着,郝景程只感觉身后有一阵劲风传来,郝景程下意识的就往旁边的躲开了一下,这时才发现,有几个人居然一脸不善的围了上来。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袭击我!”郝景程皱着眉头说道。

    那名护卫很明显的没有想到这人居然可以躲开,他当时的脚步声很轻,再加上又是在背后偷袭,但是没想到对方居然给躲开了,这一定是巧合吧。

    不过这护卫却是并不担心,对方看起来就是一个文弱书生,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冷笑着说道:“识相的你就老老实实的听话,我们也不会为难你,不然就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了。”

    郝景程被来人给逗乐了,他冷笑一声,说道:“对我不客气?我倒是想要看看,你是准备怎么对我不客气了?”

    “兄弟们,给我上!”那名护卫见到郝景程如此的不配合,也不在说话,这种书生,就是脾气犟,揍两下,就老实了。


………………………………

第171章功高盖主

    这侍卫带人冲上去的速度很快,但是飞回来的速度更快。

    “你……你怎么这么厉害?”这侍卫有些吃惊的看着面前的郝景程说道。

    郝景程一脸无辜的说道:“我很厉害吗?应该是你们无能了吧。”

    郝景程虽然是一个书生,但是实际上却是并不文弱,文弱书生,文弱书生,也不过是在宋朝以后书生才开始文弱的,在盛唐时期的书生可是一点也不文弱的。

    那侍卫被郝景程说的脸色有些发白,但是却无力反驳,没错,自己这样的四五个人,却是连对方一个人都对付不了,当真是无能的很。

    “说说吧,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袭击我?”郝景程对这名侍卫说道:“我奉劝你不要撒谎,不然又要承受一些皮肉之苦。”

    “我是黄府的侍卫,是奉我家大人之命带你回去的。”那侍卫倒是实在,直接对郝景程说道。

    郝景程听他说的话,忍不住讽刺道:“你们家大人这请人的方式倒是特别的很呢。”

    “我们家大人说的是让把你给请回去……”说到了最后,那个护卫声音倒是越来越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请回去的意思自己好像是理解错了。

    “走吧,我就跟你回去一趟,看看你们家大人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郝景程淡淡的说道,心中却是松了口气,按照对于黄潜善的情报收集,他是不应该放过这个扳倒封仁多保忠的机会的。

    于是郝景程又回到了黄府。

    再一次见到郝景程,黄潜善这一次倒是真诚了不少,或许经过了几次的试探,发现这个郝景程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了。

    “说说吧,你想要扳倒封仁多保忠的计策是什么?”黄潜善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郝景程笑了笑,说道:“大人,这并不是计策,而是小人得到了一点消息,现在就分享给大人,大人听了,相信计策应该就有了。”

    黄潜善听到郝景程说的话,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着郝景程下面说的话。

    “通敌叛国!”郝景程吐出来了四个字。

    “不可能!”黄潜善听到郝景程说的话的时候,下意识的说道。

    郝景程见到黄潜善这样笃定的说法,没有说话,而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黄潜善,他知道这个时候解释反倒是起到相反的作用,倒不如自己什么都不说,给黄潜善一个自己思考的时间,人嘛,有的时候被人引导一下,整个思绪就开始往那方面思考去了。

    黄潜善脸上的表情有些阴晴不定,过了好大一会,他才对郝景程说道:“封仁家族世代都是我大夏国的护国重臣,怎么可能做出这通敌叛国的事情,你这个说法,估计是说不通的。”

    郝景程淡淡的说道:“我们汉人有一句古话,叫做功高盖主,相信大人应该也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吧。”

    功高盖主,这封仁家族的功劳确实是很大,从西夏太祖皇帝建国开始,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就是封仁多保忠这一代,那也绝对是功勋卓越,前几年的对宋作战,也正是多亏了封仁多保忠最后的计策,才让西夏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突然间反败为胜,封仁多保忠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呵,这功高盖主难道还成了大将军通敌叛国的理由了不成?”黄潜善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

    “功劳在那里摆着呢,但是大将军却还是那个大将军?”郝景程对黄潜善说道。

    黄潜善听到郝景程说的话,皱了皱眉头,封仁多保忠的功劳很大,但是到头来也就是一个大将军的职位,虽然也是一品的大员,并不位列三公,比起黄潜善等人,其实要差上许多,要说封仁多保忠心里面有什么想法,那倒也是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前几天皇帝陛下还将封仁多保忠的兵权给撤了下来。

    难道封仁多保忠因此产生了不满的情绪?黄潜善忍不住想到了这一点,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西夏国可就真的危险了。

    黄潜善心里面有些犹豫不定,但是面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他笑着反问道:“你这说的话,我就全当是一个笑话来听,通敌叛国,这封仁多保忠是通的哪里?”

    郝景程也笑着说道:“大人若是不信,那郝某今天就当是讲了一个笑话,今天出我之口,入你之耳,这些话也就到此结束了。”

    黄潜善没有说话,他在静静地分析这郝景程说的话,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是不能多想的,一旦想的多了,可能事情就变了味道。

    宋国,封仁多保忠和宋国有勾结?

    黄潜善笑着说道:“不可能的,现在大将军正在南面剿灭你们宋军呢。”

    郝景程笑着说道:“这事倒是不假,那就看看大将军最终的战果如何吧。”

    黄潜善摇了摇头,对于郝景程的说法却是不相信的。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是已经结束了,宋朝的离间之计似乎是无疾而终,但是郝景程对黄潜善说的话,却是在他的脑海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汴京城,赵桓的案头上面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黄河水患。

    这个夏天,黄河有一次决口了,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因为河道内泥沙越来越多,每当到了夏天的时候,都会展现出他无情的一面。

    “陛下,黄河又决堤了,冲决澶州,向北直奔大单城,经聊城西,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了。”户部尚书朱胜非面色有些凝重的对赵桓说道。

    黄河决堤这种事情,赵桓说实话没有任何的概念,虽然以前在历史课本上知道这黄河经常的决堤,但是天朝建国以后,却是没有出现过这黄河决堤的情况,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赵桓也有些束手无策。

    不过赵桓却是知道,治理黄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眼前这水灾却是要必须解决,不然就会出大麻烦。

    大灾之后,要预防大疫。


………………………………

第172章水患

    “陛下,这黄河改道,与我国,实为大患啊!”就在这个时候,工部侍郎李垂突然站出来说道。

    赵桓原本还在想着应该怎么处理灾民的事情,他登基一来,这大宋国当真是内忧外患,多事之秋啊,先是被金国围城,又被西夏偷袭,紧接着又来了蜀地蝗灾,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丝起色,却是又赶上了黄河水灾。

    “大灾之后要预防大疫,此事确实不得不防。”赵桓点了点头说道,他对于这个李垂倒是没有什么印象,主要是此人平常在朝堂之上也极少发言,此事突然冒出来说话,倒是让赵桓有些意外。

    “陛下,臣指的并不是这大灾之后的疫情,实则这黄河改道向北,以后金国则可以通过这黄河南下,到时候走水路亦可对我朝造成威胁。”李垂对赵桓说道。

    赵桓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皱了皱眉头,说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个说法说实话还是第一次被人提出来,一众朝臣听了以后,也都忍不住小声的议论起来。

    “陛下,李大人所言之事,虽然尚未发生,但是却也是不得不防啊。”李纲这个时候向前一步,对赵桓说道。

    “陛下,我朝抵御金国的水军是一大优势,若是金国也有水军的话,那么对于我朝来说,绝非幸事。”赵鼎也站出来说道。

    赵桓手指轻轻地敲击着龙椅的扶手,脑海里面在飞速的分析着众臣说出来的意见。

    “既是如此,那么关于这黄河改道一事,众卿家都有什么意见?”赵桓继续问道。

    这下众朝臣倒是一时间没有说话。

    “李垂,这件事既然是你提出来的,你应该有好的办法吧?”赵桓把皮球踢给了李垂说道。

    李垂向前一步,似乎确实是想好了对策,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如让黄河改道。”

    让黄河改道?这个说法赵桓倒是第一次听说,他点了点头,说道:“具体是怎么个改造法,你切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不如掘开东面的河堤,让黄河水从东边流出,这样就可以防止黄河北流之患了。”李垂开口说道。

    赵桓皱了皱眉头,掘开河堤?这个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黄河本就已经决堤了,现在却还是要再掘开河堤,现在受到水灾的灾民已经有数个州县,若是再掘开河堤的话,那受灾的恐怕又不只这几个州县了吧。

    “陛下,臣以为此法不可!”果然,户部尚书朱胜非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道:“若是掘开东面河堤,黄河之水奔腾向东,到时候安徽、河南等地都将受到水患的威胁,到时候灾民遍野,万万不可啊。”

    赵桓点了点头,后世天朝想要建设一个水电站还有先将当地的居民给迁走,若是现在掘开这东部的河堤,到时候东面州县的老百姓又应该往哪里迁移。

    “陛下,金国才是大患,至于灾民,并不会动摇国之根本呢。”这个时候李垂接着说道。

    “陛下,臣认为李大人说的有理,灾民之事,朝廷尚可以想办法解决,但是这兵祸,却是我朝无法控制的。”兵部侍郎徐本生说道。

    “陛下,臣认为万万不可,灾民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发生大的乱子,所谓民为邦本,若是我朝掘开东部河堤,让百姓流离失所,恐怕会失了民心啊!”礼部尚书李若水这个时候却是站出来说道。

    这李若水平常便是迂腐的很,对于一些繁文缛节非常的看重,说实话赵桓一开始并不是很喜欢他,但是此时听到他说的话,赵桓却是有些赞赏了,虽然这人有些顽固了,但是心里面还是装着黎民百姓的。

    接下来众人倒是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竟然真的有不少大臣是支持李垂这掘开河堤,让黄河水东流的。

    “好了,这东流之事,双方汇总出一个意见来,然后呈报给朕,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这灾民的安置问题,朱胜非,现在国库内还有多少余粮可以发往灾区?”赵桓叫停了双方的争论,至于掘开河堤的事情,在他心里是不赞同的,所以干脆转移了这个话题。

    朱胜非面露难色,说道:“现在国库内已经没有多少余粮可以调往灾区了。”

    赵桓也是知道他的难处,宋朝这半年来,灾祸不断,军队要吃粮,然而蜀地却是发生了蝗灾,这半年来颗粒未收,现在黄河又决堤,这河南北部的广袤平原这下肯定也是颗粒未收了。

    赵桓这样一个生活在温饱早已经解决的二十多年的人,此时面对这种缺粮的情况才知道当时天朝能做到这样,实在是一大奇迹啊。

    “江南富庶,命人抓紧时间动江南筹集粮食,运往灾区,另外,传旨给各地,让他们一定要做好灾民的安置工作,有余粮的,要立刻开仓放粮,没有余粮的,他这个官就不用做了,每年朝廷都有明文要求各地筹备灾粮,若是这个时候有人私吞了这余粮,朕要了他的脑袋。”赵桓厉声说道,平常的时候或许还好,但是这关键时刻,必须得稳住民心,不然要出大乱子了。

    这次的朝会一直开到了中午才算是结束,赵桓却是一点也不轻松,此时他才发现,当这个皇帝当真是不容易,真的是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就像是现在,他刚回到自己的御书房,户部尚书朱胜非便已经跟着过来了。

    当成大富向赵桓汇报朱胜非求见的时候,赵桓倒是也没有多少的意外。

    “陛下,现在国库内空虚,现在只剩下粮食三百万担,这些粮食,对于受灾的那些州县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就算是运过去了,也很难起到什么真正的效果。”朱胜非对赵桓说道。

    “只要是有赈灾的粮食发放下去,就可以暂时的安抚住民心,不至于出现大的乱子,至于空缺的粮食,就按照朕在朝堂说的,从东南之地调拨过来。”赵桓对朱胜非说道。

    朱胜非却是面露难色。


………………………………

第173章毒瘤

    “爱卿可是有什么难处?”赵桓对朱胜非说道。

    朱胜非犹豫了一下,对赵桓说道:“陛下,这浙江的粮食,基本上是被马家给控制的,现在咱们想要从江浙之地收购粮食,估计还得跟他们打上一声招呼。”

    赵桓皱了皱眉头,对朱胜非说道:“难道这买粮之事,还需要朕亲自过问?”

    皇帝毕竟是九五之尊,这种买粮食的小事,如果还需要他来打招呼的话,那确实是有些掉身价的。

    朱胜非却是面露难色,对赵桓说道:“陛下,这马家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好打交道,臣的面子,恐怕他们不会给。”

    赵桓皱了皱眉头,说道:“江浙这么大的地方,难道你就非得从马家买粮食不成?”

    朱胜非苦笑一声,对赵桓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江浙之地虽然并不是只有马家一家,但是要想买粮食却是必须得通过马家,如若不然,是不会有商家敢将粮食卖给我等的。”

    赵桓盯着面前的朱胜非,脸上的表情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朱胜非赶忙说道:“陛下,这马家自然是不会亲自跟咱们朝廷叫板的,但是想要买粮,恐怕还是需要陛下你的批文的。”

    赵桓皱了皱眉头,说道:“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还有这等的事情?”

    朱胜非说道:“以前都是用的江浙州县的存粮,倒是并没有通过马家,这一次江浙各州县的存粮很显然是不够应付这次的水灾,所以现在需要从马家买粮了。”

    “这商人的地位,何时在我朝居然这般的崇高了?”赵桓忍不住反问道。

    “陛下,其实这马家也并完全算是商人,当代大儒马伯庸便是马家的人。”朱胜非对赵桓说道。

    马伯庸,这个人的名号赵桓倒是知道,只是没有见过,其实这个时候的大商贾,到了最后都会和朝廷搭上关系,毕竟一个家族有钱了,到时候总会不遗余力的砸出两个读书人来,然后有金钱作为后盾,这些人自然是平步青云。

    家族中有人当了官以后,又可以反过来保护家族的生意,这样以来,两者相互促进,传承几代不倒的,自然也就成了现在的世家。

    宋朝的这六大世家,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开始,已经传承了百年,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控制江浙之地的地头蛇。

    现在新皇仓促登基,这六大家族的人并不能够摸清赵桓的底细,现在这样,无非也就是在试探赵桓要怎么应对罢了。

    赵桓的眼神微微冷了一下,然后对朱胜非说道:“这马家倒是很会做人嘛。”

    朱胜非自是听出来赵桓这话语中的讽刺意味,没敢往下接话。

    赵桓此时倒是有一种被世家掐住了喉咙的感受,正如朱胜非所说,这马家可能也并没有真的想要和朝廷对抗,但是这个时候要皇帝的批文,这批文其实就相当于是一道免死的金牌,这样以后皇家总不好对他们马家出手,不然定然会被这文人口诛笔伐的。

    马家,可是为朝廷做过贡献的,将来若是赵桓卸磨杀驴,那肯定会被那群迂腐的儒士们声讨的。

    “灾民的事情事关重大,一刻也不需耽搁,你便拿着朕的批文,先将粮食筹集上来,然后即刻发往灾区。”赵桓说道,对于这件事情,赵桓倒是没有犹豫。

    马家不知道,他们这个自以为小聪明的做法,并没有给家族带来什么保障,相反的,倒是已经坚定了赵桓要除掉这些世家的念头。

    当然现在赵桓还没有倒出手来,所以这些世家也还是安全的,但是要想让宋朝发展,这些世家就是毒瘤,需要一个个的挖出来的。

    朱胜非没想到赵桓居然这么痛快的就下批文了,他本来以为自己还需要费上一下口舌来劝谏的,毕竟在朱胜非看来,赵桓就是一个霸权皇帝,这个时候若是强行不下批文,倒是也麻烦。

    “等到粮食拨过去以后,要让各地立刻开仓放粮,放粮食的数量可以不用太多,但是只要是每天都有点,便会让众人看到希望,便不会出大乱子。”赵桓对朱胜非说道。

    朱胜非赶忙记录下来。

    在这个时代,是不能指望这些人会有什么卫生的观念的,赵桓接着说道:“大灾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要防止疫情的发生,像是霍乱、鼠疫之类的灾祸,最容易在这个时候蔓延开来,朕说几点,你让下面州县一定要注意。”

    “在灾民聚集的远处划分出一个专门的区域,一旦发现有人发热或者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尽快的这些人去往专门的区域隔离开来,让郎中及时的给这群人诊治,这样就算是有人真的感染了疾病,有了郎中的治疗,也不至于让这疫情扩散开来,灾民也就不至于变的恐慌了。”

    “平常见到一些老鼠等的死亡,一定要丢到远处然后埋起来,切不可任由其暴露在荒野当中,这一点,各州县衙役要带头行动,同时要向老百姓宣传到位,这死老鼠便是传播这鼠疫的一个源头所在。”

    ……

    赵桓一连说了几点,这些都是以前朱胜非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地方,朱胜非在旁边认真的记录着,他现在倒是更加的好奇起来,自己这陛下是怎么知道这救灾的知识的,尤其是听到他说的这般的头头是道,倒像是以前真的指挥过救灾一般。

    赵桓自然不知道这灾祸应该怎么控制,但是后世天朝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经常会出现雪灾地震之类的大灾难,所以对于这灾后的一些事情,他耳濡目染的自然也是知道了不少,那些先进的救灾理念,在这个朝代绝对是超前的存在。

    “陛下体恤万民,实在是黎民百姓之福啊,陛下的这些言论,当真是振聋发聩,让我等深感惭愧啊。”朱胜非忍不住拍马屁说道。

    等到朱胜非走了以后,赵桓皱了皱眉头,拿出六张竹片来,轻轻地在上面刻字,马家,张家……赵桓手中刻的竹片,赫然就是这宋朝赫赫有名的六大世家。


………………………………

第174章格物之学

    赵桓将这六张竹片随手扔在盒子里面,这六大世家,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铁矿、煤矿、丝绸、粮食、食盐,这些关系到宋朝基础民生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这六大世家给霸占着,想要动他们,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稍有不慎,都会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所以赵桓这个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他在这边想着事情,成大富却是悄悄地走了进来,对赵桓说道:“陛下,谢桓大人求见。”

    “谢桓,让他进来。”赵桓这才想到,自己前段时间给谢桓说了这改良冶铁的技术,要是这技术能够做成的话,定然会是一场极大的技术变革,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试验成功了。

    “臣谢桓参见陛下。”谢桓先对赵桓行礼说道。

    “谢爱卿可是已经将那冶铁的技术试验成功了?”赵桓笑着问道。

    谢桓听到赵桓说的话,却是苦笑一声,对赵桓说道:“陛下,臣正是因为此事来向陛下请教的,臣有罪,有负陛下所托,现在尚未能够将那冶铁技术实验成功。”

    赵桓见到谢桓脸上的表情有些痛苦,便忍不住问道:“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之事?”

    谢桓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所提之法,应当是正道,只是现在臣尝试了无数次,这矿石都只能变软,却是没有办法完全融化成像是陛下所说的那般成为水状。”

    “没有办法完全将那铁矿石融化吗?”赵桓反问道。

    谢桓点了点头,很明显也是有些气馁,他是一个专业的匠人,虽然没有办法将这矿石完全融化,但是却能够分辨出这融铁之法应当是正途,以前不知道这等方法的时候也便是罢了,现在既然知道了这才是正道,却是没有办法使用,对于谢桓来说自然是分外难受的。

    赵桓见到他面色有些痛苦,想了想,便对他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朕还是跟着你一块到现场去看一下,看能不能发现有什么问题。”

    谢桓闻言大喜,看得出来赵桓应当是对这件事非常的上心,他原本也不过是来恕罪的,却是没想到赵桓居然会抽出时间来跟自己一起去将作监。

    “陛下……”谢桓有些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赵桓决定了的事情,绝不拖泥带水,即刻命令成大富备轿子,然后带着人去往将作监。

    “陛下,此时已经到了傍晚了,是不是等到明日再去?”成大富这个时候小心的劝说道。

    谢桓也是面色一紧,他倒是希望赵桓可以现在就跟着自己去,但是这天马上就要黑了。

    “明天自然还有明天的事情,就现在去吧。”赵桓说道。

    赵桓还将谢桓叫到了自己的龙撵之上。

    “陛下,臣也是鲁莽了,只是想着来向陛下请教,倒是忽略了这时间的问题。”谢桓被叫上龙撵以后,颇有些不自在,一直在向赵桓告罪。

    赵桓摆了摆手,对谢桓说道:“无妨,其实现在时间尚早。”

    “只怕等到陛下回宫之时,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谢桓脸上带着自责的表情。

    “这龙撵难免是有些慢了,要是能有一辆汽车的话,这一来一回,倒是可以省下不小的时间。”赵桓对谢桓说道。

    谢桓听到赵桓说的话,一脸的茫然,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汽车又是何物?”

    赵桓有意想要开导一下谢桓,这个宋朝最为聪明的匠人。

    “汽车便是一种用蒸汽来推动的车。”赵桓对谢桓说道。

    这些谢桓就更加的不懂了,蒸汽是什么?它还可以推动车来动?

    赵桓自然是知道谢桓是不懂的,他接着说道:“你可是烧过水?”

    谢桓点了点头,虽说这君子远庖厨,但是这烧水的事情,他还是偶尔做过的,就算是没有做过,最起码也是见过的。

    “每当壶中的水烧开的时候,便会有水化成了气从这个小孔里面喷出来,这便是水蒸气了。”赵桓指着茶壶上面的小孔对谢桓说道。

    谢桓听到赵桓说到话,忍不住反问道:“陛下所言臣是知道的,只是陛下所说的这水汽可以推动车来行走,臣倒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的。”

    “这一点点的水汽自然是不能将车推动,可是如果是大量的水汽呢,到时候大量的水汽从这小孔里面冲出来,是不是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就像是这么一壶的水,在变成水汽的时候,便可以将这茶杯的盖子给冲掉,这力量难道很小吗?”赵桓问谢桓说道。

    谢桓听到赵桓说的话,一时间倒是愣住了,赵桓所说的,似乎是有道理的,这平常显而易见的东西,自己以前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见到陷入到了沉思当中的谢桓,赵桓没有继续说下去,这蒸汽机的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