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超级战舰回清末-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十几个总督府的官员立刻躬身回答。

    随着李仲举的命令下达,整个贵州全都动起来,很多百姓更是主动加入到运粮运弹药的队伍。民心所向啊,这一幕要是被被人知道,不知会不会惊讶的掉下眼珠子。

    6月21号,王杰等人率领大军进入铜仁府,王杰立刻选择有利地形开始排兵布阵,扎营安寨,准备迎敌。

    王杰看着王瑞和李然道,“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倒也得到不少曾国藩的真传。但是现在的他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再加上此人狂妄自大,我们还是有机会战胜他,再说,我们贵州火炮远胜于对方,只要我们利用得当,一定能够出奇制胜。”

    王瑞点点头,“爹,你说的不错。”

    李然却皱着眉头,“王团长,这样我想带领五百骑兵沿途阻挡敌军,一来可以挫败敌军气势,二来可以尽可能的多杀敌军。”

    王杰刚准备拒绝,不过他马上想起李仲举的原话“李然是一员非常不错的将帅,他的主意和计划一般都会成功。”

    于是王杰道,“没问题,不过你一定要小心在意。”

    李然点点头,“我明白。”

    李然说做就做,马上集合三个团共五百马匹,从第四团中选出最精锐的五百士兵,组成一支临时的骑兵,带足三五天的干粮,向着湖南方向而去。

    李仲举带领镇武第一团和第二团,以及镇军营共七千大军向着都匀府而去。因为李仲举知道,他同两广总督张之洞交手只会在都匀府边境,因为那里地势平坦,利于大军会战。

    李仲举看着数千士兵,全都气势如虹,知道这次大战一定会取得胜利。再说镇武军的军纪绝对算得上这个时代最严格的,同时士兵待遇也绝对是最好的。

    这就显示出镇武军的士兵全都是勇士,最强的勇士,真正的勇士。

    当李仲举率领大军来到都匀府的都江县时,县令张渠已经做好很多工作。

    李仲举看着张渠把都江县治理的有条不紊,心中满是惊讶,这还是李仲举第一次看到如此才能的官员。

    李仲举和这个县令谈论了一些政务上的处理,李仲举更加确定这绝对是一个真正能够为民办事的清廉之官。

    李仲举决定等这次大战过后,一定会提拔张渠。李仲举认为发现人才,提拔人才,这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同时李仲举把这次储存军粮,输送钱粮弹药的事情全部交个张渠。

    张渠也发誓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他对李仲举说不上有多忠心,但是他知道既然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就要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做得漂亮。

    张渠也是一位陶冶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文人,他长长叹息,想念汉唐时代的顶峰时代。他心中很期待李仲举能够带领华夏民族走上世界之巅。

    李仲举马上召集宋鸣人、刘江,开始商量对策,这场大战到底要怎么打?

    经过一番商量,李仲举让周铁柱派出最精锐的斥候,随时探查敌军的动向,同时马上报到李仲举之处。

    张之洞作为两广总督,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在江南拥有极大的权势,更是掌控着广东广西两省五六万大军。

    这要是放在其他地区,总督只能掌控自己所在的一省兵权,另外一省的兵权一定会由巡抚掌握,但是在两广和两江却是个例外。

    张之洞来到广西省的庆远府,同时张之洞调集了三万多大军,准备从贵州南部进攻。

    他写信告诉曾国荃,让他从贵州东部进攻,两人相约于贵阳府相见。张之洞相信,凭着他们两个最强的总督一起进攻贵州,即便李仲举再强,也应付不过。

    曾国荃此时真是意气奋发,雄心万丈,他手中的湘军,是外国列强公认华夏最强的军队。虽然目前只剩十万左右,他这次也只调集了四万左右的大军,但是曾国荃相信凭借着这四万大军,他绝对可以瞬间横扫贵州那个什么李仲举。

    曾国荃召集麾下十几号将领,对着他们说,“这次对于我们湘军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打出湘军的气势,让世人看到,我们湘军没有没落,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是总督大人。”众人异口同声道,不愧是湘军,气势上就不是潘霨的大军可比的。

    潘霨此时也来到了曾国荃大营,虽然众人都有些鄙视潘霨,但是潘霨却很爱和众人一起交谈,混个脸熟,久而久之,众人也就慢慢接受潘霨了。

    潘霨说道“总督大人,我觉得我们万不可大意,李仲举的火炮和步枪的火力都非常强大。”

    一个将军冷笑道,“能比的上我们用的洋枪洋炮。”

    有又人不屑一顾,“潘大人尽可放心便是,我们湘军不说一定能打过洋军,但是对付那种村野山夫,还不是轻松无比。”

    “要我说啊,这是清廷在给我们各位送军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营中传出朗朗的大笑声。

    突然,一个满身破烂不堪的将军跑进大营,“总督大人,大事不好了。”

    ps:感谢小王来读书丶的打赏
………………………………

第四十九章 李然突袭(求推荐)

    曾国荃等人瞬间就懵住了,全都无比震惊的看着这个将军。

    一个将军关切地问,“老王,怎么回事,你怎么成这个样子?”

    扑通,一个浑身破烂的将军马上跪下来,“大人,粮草被劫烧了。”

    什么?

    众人简直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听错了,这怎么可能,谁会如此大胆,敢劫湘军的粮草?

    这会不会是李仲举敢的?

    突然,李仲举的名字闪电般出现在众人心头,挥之不去。

    曾国荃站起来,“好啊!本督还没找你麻烦,你倒是先找本督麻烦。本督这次一定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曾国荃大声道,“众位将军,既然对方已经出手了,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表示,王将军说说你们遇到的情况?”

    这个破烂将军马上道,“总督大人,末将带领一千士兵运粮,经过雪峰山时,遇到一支奇兵杀出,瞬间就有近百兄弟死亡,数十兄弟受伤。末将立刻组织士兵抵抗,可是对方火力太强,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最终末将只能下令弃粮车而逃。”

    曾国荃问,“那你看清对方一共多少人了吗?”

    破烂将军沉思一下回答,“总督大人,当时那种情况下,末将很慌张,不过末将还是注意对方的装束。他们没有辫子,穿的是绿色的衣服,总共有五六百人。”

    曾国荃叹了一口气,“看来潘大人说的在理,虽然是对方趁你们不注意发起攻击,但是你们却退的如此之快。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方统领才能远胜于你,二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曾国荃正色道,“列位将军,都给本督收起丢儿郎当的心态,我们必须拿出全部实力,去迎战对方。万不可懈怠,否则军法处置。”

    “诺。”众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

    曾国荃又道,“粮草被劫,众位不必在意,本督立刻下令从当地征集,相信可以渡过难关。”

    曾国荃又同众人说了很多,众位将军都牢记于心,他们明白这场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湘军的粮草被劫,正是李然率领五百骑兵做的,不过他劫粮时,没有让敌方看见他们有马匹。这会给对方一种错觉,他们只是步兵,这样有利于下次突袭。

    湘军一个月的军粮,李然留下够他们十天用的,其他全部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等着以后再来找吧。

    经过昨天的一场突袭之战,第四团的兄弟们对于他们团长,更加崇拜信任。

    李然望着南方,不知道司令目前的情况如何,自己必须替司令抗住两江总督这边的压力。

    李然马上派出自己专门用了三个月培养的近百斥候,让他们密切打探曾国荃大军的动向。

    这近百斥候,可是李然花费不少经历,同时也砸进去近千两白银,培养出来的。他们无论是打探情报,刺杀还是伪装的能力,都绝对是一流的。

    李仲举这天得到斥候传来的消息,说张之洞率领大军已经进入广西省的庆远府。

    李仲举马上下令让斥候继续密切监视对方,同时李仲举下令建造的防御工程也进入尾声,李仲举自信自己建立的这个防御工程能够挡住敌方大炮的轰击。

    李仲举的意洋洋的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满是高兴,同时对这次的战争有种期待,他觉得通过这次战争,自己完全可以拿下两广,进行下一步计划。

    对于下一步怎么做,李仲举心中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必须拿下两广之地。

    既然对方主动送上门来,那自己拿下两广,岂不是明正言顺。这样对于李仲举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于打败张之洞,李仲举有绝对的信心,甚至可以迫降张之洞。

    李仲举目光期待的望向东方。

    距离李然成功劫得曾国荃大军粮草已经整整过去三天时间,在这三天时间内,李然率领大军只奔驰了六百里。

    李然此时率领大军来到宝庆府的一条官道上,特意等着曾国荃大军的到来。李然决定在这里好好骚扰一番敌军,至于撤退的路线李然已经提前计划好了。

    终于一天后,曾国荃大军来到武坤山,这是一条很大很宽的的道路。李然已经于昨天准备了好多巨石,并且利用重力势能,准备上千吨泥土,只要他们打开闸门,一定会瞬间切割敌军阵型。

    曾国荃这几天心情很是烦躁,突袭运粮大军的贵州兵竟然神秘的消失,没有一点踪迹可寻。这让曾国荃和众位将军感到无比恼火。

    今天大军进入宝庆府的武坤山,这是湖南省比较大的一座山,众军看着这座大山感到很是雄壮。

    可是他们永远想不到贵州军敢在这个位置袭击他们,所以他们也就就没准备。

    李然默默的计算着敌军通过的数量,当敌军通过三万五千人左右时,李然果断拉下闸门。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巨石滚落的声音,在这一刻,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

    不到两分钟时间,数千吨泥土,数百块巨石封住道路,直接把曾国荃的大军拦腰折断。

    被拦截在后方的大军,瞬间显得无比慌张,他们全都小心翼翼,神色戒备的看着四周,深怕遭受莫名其妙的袭击。

    巨石封路,已经通过的士兵心中倒是不怎么担心,但是将军却担心,他们马上上报和曾国荃。

    曾国荃此时也有些懵圈,刚才那声巨大的响声,他也听到了,但是他想不出会出什么事。

    直到消息传来,曾国荃算是明白了,这是对方在故意制造麻烦。不过竟然敢当面给自己制造麻烦,简直就是活腻了。

    曾国荃马上传下命令,让军队马上全力开始修路,一定要快速打通道路,他要弄清楚后方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同时曾国荃还真不相信,对方凭借着数百精锐就想吞下五千大军。

    十分钟后,曾国荃来到这里,目瞪口呆,怎么可能?
………………………………

第五十章 李然突袭(下)

    这怎么可能,曾国荃突然发现,自己还是把对方想的太简单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还是没有真正在心里把对方当成同等级别的对手。

    看着眼前数百块巨石,无数的泥土阻挡阻隔官道,这要是重新打通,不得花费五六个小时,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曾国荃想的不错,早在十分钟前。

    李然看着众军成功利用巨石泥土阻挡官道,马上下令全军突击,在敌方淬不及防之下,瞬间就射伤数百人。

    镇武第四团早在李然的专心训练下,每个人的枪法、搏击能力都有很大的长进和提高,更不用李然这次带领的可是这三千人中最强的五百人。

    嘭嘭嘭,随着枪声的不断响起,两方交火了,敌军中倒是有一个将军立刻下令让大军全部爬下,准备还击。

    李然不慌不忙,敌军的大炮已经随着大军通过,敌军这里没有大炮,双方最终决胜之道还靠的是兵员的素质和纪律。

    对于这一点,李然有绝对的把握,能准确的打到人,李然这方的士兵才会开枪。不像对方的士兵慌乱中胡乱放枪,虽然全都趴着,但是却没有一点当兵的样子。

    李然的士兵狠狠的鄙视了敌军一番,不过在心里面,他们还是很高兴,毕竟遇到这样的对手,己方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

    李然下令众军以排为单位,各自寻找机会杀敌。

    随着李然的命令下达,五百人马上分成十二支力量,马上开始分头行动。

    十二个连长,除了一个连长跟着李然,其余连长都率领一个连左右的士兵紫金开始行动,他们利用地形,快速的寻找可以进攻的地方。

    这其实就是游击战的一种,不过不同的是,镇武军是压着敌军再打,十二支力量从两面开始四散进攻,放上几枪,就换个地方继续射击。

    一时间弄得敌军是晕头转向,丈二摸不着头脑。敌方将军更是无比恼火,对方这是什么套路,他一点都不懂。

    这个将军很是郁闷,为什么会遇到这么难缠的对手,让他无计可施,这要是在以前,自己完全可以直接指挥大军杀将出去,和对方一决雌雄。

    但是此刻这个将军却明白自己只要这么做,绝对会死的更快,这个将军此时有些相信潘霨的话了。贵州军实力太强了,尤其是步枪太强了,无论是射击距离还是威力都不是他们湘军的武器可以比的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然率领的士兵利用各种手段,或是投下巨石,或是猛攻一波,或是声东击西。总之使用各种手段,终于打得敌军没有脾气,最后不得不投降。

    李然看着除了近千投降的湘军,其余士兵不是中弹而亡就是受伤严重。

    李然马上命令大军押解着近千人退向后方,进入下一个目的地,不过在走到一般路程时,李然放了俘虏,让他们回家种地去。

    李然大军离开两个小时后,曾国荃大军终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通道路。

    曾国荃看着这一切,心中有种强烈的挫败感,感到一种羞耻,似乎对方正站在对面嘲笑自己。

    曾国荃看着周围的湘军,他们的气势已经低迷下去,没有出发时那种意气风发,战无不胜的气势。现在有的只是一种深深地颓废感,甚至恐惧感。

    曾国荃马上走到一个伤兵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听那个伤兵哭泣着道,“他们不是人,是魔鬼,魔鬼。”

    扑通,说着直接昏晕过去。

    曾国荃叹了一口气,又走到另外一个伤兵前,“你们的将军呢?”

    那个士兵一脸恐惧,“啊!救命,魔鬼,他们不是人。”

    曾国荃心中默默无语。

    曾国荃又陆续问个不少士兵,得到的结果几乎就是这样,是曾国荃也对贵州军有种恐惧感。

    不少将军更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在他们眼前,他们却不得不相信。

    曾国荃马上下令伤员送到附近县城,死亡着就地掩埋。

    曾国荃凝重的看向西方,这还没有摸到贵州,就已经损失了六千人,让人很难接受。

    李然率领五百铁骑进入元州府,准备进行最后突袭一次敌军。恐怕曾国荃怎么也不会想到,对方竟然一直不死心,想要再一次突袭他们。按理说做件事情,有一有二,绝不会有三。

    曾国荃大军进入元州府,虽然曾国荃谨慎了许多,斥候更是派出近千。但是这也许是曾国荃的一大败笔,这近千斥候中,有近三分之一被李然的斥候遇到,进而斩杀。

    这次李然直接就在官道上等着敌军,他们骑着骏马一边开枪一边后退,保持在他们枪可以射到敌军,但是敌军却射不到己方的距离上。

    弄得敌军近乎抓狂,曾国荃更是咆哮起来,“啊,李仲举,老夫誓死要喝汝血,食汝肉,灭汝族。”

    曾国荃原本打算借着这次剿灭贵州乱匪,逼着朝廷给自己封王。而今遇到这等事,简直同自己的想法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李然最终还是退走了,因为他明白,要是敌军真的不管死亡,付出一定的代价还是可以拿下他们这支军队。因此李然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回贵州铜仁府。

    曾国荃看着对方最后退走,心中又是一阵挫败感,自己刚准备动用火炮,看看能否留下对方,却不想对方竟然就这样走了。

    曾国荃的自信又回来了,看着三万多湘军,他心中还是认为他们更甚一筹,不然对方不可能采用这种小伎俩来对付己方大军。

    曾国荃马上下令大军加快步伐,必须用嘴短的时间内赶到元州府州城。只要到了元州府州城,一切都就好多了,大军的钱粮也就能得到补充。

    6月27日,曾国荃大军进入元州府城,众人心中终于一块石头落地,再也不用担心对方的骚扰和偷袭。

    曾国荃等人也非常累,行军打仗对于个人素质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

第五十一章 李经述在贵州见闻

    李然最终率领四百五十多人返回铜仁府,这一幕让的王杰父子震惊无比,他们在听说,李然却杀伤敌军近六千时,更是目瞪口呆。

    王杰更是大笑道,“李团长,这次不管大战结果如何,你都居首功,你这一战成功挫败敌军的士气。李团长辛苦了。”

    李然则道,“王团长言重了,我们都是为司令办事,为华夏民族的富强而努力,谈不上辛苦,只要能够为民族尽一份力量,然绝不后退半步。”

    王瑞点点头,他明白在镇武军这个集团中,李然绝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李然的目光投向远方,他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大战即将到来。

    早在6月15号之前,李鸿章之子李经述就已经进入贵州。

    刚进入贵州,李经述倒是没到感觉到什么不同,但是随着他不断的深入贵州。李经述发现了问题。

    贵州的老百姓明显和其他地方不同,他们非常信任贵州的官府和士兵。更有老百姓主动向着士兵送粮送肉,但是让李经述没有想到的是士兵们同时会百般推辞,实在推辞不了会给出相应的桐板。

    这一幕震惊得李经述下巴都快掉下来,这样是放在其他地方,恐怕只要士兵看着农户家中有肉有粮,恐怕就是抢都要抢来。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好多地方,这更是让李经述不能理解。李经述马上把这一幕记下,派出一个亲随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向着京城赶去。

    李经述进入一座县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面带笑容,城中更是有几座小型工厂,这是一般县城没有的。

    李经述看着路边坐着一位大爷,决定上前请教一番。

    李经述看着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笑着坐在一个老树桩之上,调戏着自己的孙儿,“老人家,我能向您打听个事吗?”

    老人家马上热情道,“年轻人,当然可以,反正老头子我闲着也是闲着,能陪你这年轻人聊聊天也好,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老头子一定知无不言。”

    李经述马上整理一下衣服,马上坐下来,这会只想迫切的知道贵州怎么会变成这样至于其他的,他都不会考虑。李经述的几个随从戒备的盯着四周。

    李经述马上问出自己的疑问,“你们贵州的百姓怎么会和官府官兵的关系那么好呢?”

    老汉马上一副的意洋洋的姿势,“一看你就是外人,新任总督李仲举大人,对我们下层老百姓可不是一般的好,征税也征得少了,还建立不少工厂,像老头我的三个儿子有两个都在工厂工作,每月两人都有数百文的工钱。”

    老汉继续道,“总督大人颁下严令,老百姓可以举报官员做事不负责任,欺压百姓。官兵很是不准拿百姓的一粒一菜,不过官兵每月都有近一两的俸禄,听说当兵的还有其他补贴。”

    李经述算是明白了,李仲举应该是在贵州来了个大清洗,同时提高官员官兵的的俸禄和待遇。

    李经述又问,“听说贵州信任总督,是李仲举自己领的,朝廷的大军也马上就要打来了,你们不担心吗?”

    老汉摇摇头,“清廷的大军,那又如何,我们只认李仲举大人,我们都相信总督大人能够战胜敌军。正到了那个时候,贵州不知有多少人会帮助大人。”

    李经述又请教了老人几个问题,老人都回答的让李经述很意外,李经述知道也许李仲举是千古以来最得民心的一人。

    李经述心情有些沉重,其实他也知道清廷最近几年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现在华夏民族赶不上世界的脚步也是有原因的。

    李经述在城中找了间客栈住下,发现即便是一家客栈,服务都远胜过其他地方,这怎么可能?

    其实李经述不知道的是,李仲举早在几个月下令全力改建贵州,对于各府城、县城的药店、当铺、客栈、饭店等都做出一定的规定。要求这些营业的公家或者私家店铺都要有良好的服务。

    李经述马上坐到书桌旁,把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准备明天发给父亲。

    几天后,李经述见到贵州的镇武军出征,一路上秋毫不犯,没有经过百姓的良田,即便因此而多有些路也在所不惜。实在没办法,大军经过也会补偿百姓本来两倍的收入。

    最让李经述惊讶的是,贵州各府的百姓竟然帮助大军运送粮草,并且是自发性的。这在其他省是绝对不可能遇到的,即便是京师也不可能。

    真是官民一家亲,李经述终于知道李仲举的伟大了,他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把贵州打造成现在这个现状,可见李仲举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

    李经述想的很多,李仲举的人格魅力确实无比强大,也正因为于此,李仲举才能聚齐一批忠心爱国的同道中人,真心为华夏民族的富强而努力的人。

    李经述决定要去亲自见识一下贵州这位传奇的人物李仲举,他必须去见识李仲举,否则他心中会不安。

    李经述马上准备南下去寻找李仲举。

    张之洞率领大军已然来到庆远府,说真的张之洞有些头疼,不知道怎么面对李仲举,但是他还是有打败李仲举的自信。

    毕竟能被后世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大臣”之一的张之洞还是非常强大的,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他没有真正见识过李仲举的强大,否则他绝对不会这样想。

    张之洞知道李仲举深得民心,他只不过是不想杀害一个真正得民心的人而已,并不是他不想和李仲举为敌。

    谁不想扬名立万,张之洞就是个矛盾的人,同时她又想打败,收复贵州,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张之洞坐在庆远府城的知州府中,思考着下一步怎么走,难道招降李仲举。

    恩?

    不错!

    就这样!

    对!招降李仲举。

    张之洞瞬间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思考着怎么才能成功招降李仲举。
………………………………

第五十二章 君子约定(上)

    经过慎重考虑,张之洞提起毛笔,给李仲举写了一封长达十页的书信,派出一个将军,要他亲自交到李仲举手中。

    这个将军马上发誓,“大人,末将保证,信在人在,人亡信无。”

    张之洞点点头,这是他最信任的一个银甲将军,都很了自己十几年了,是他从家奴中提拔上来的一个力量很强的年轻人。

    银甲将军辞别张之洞,带上十几个亲从,马上赶往黎平府,他听大人说,李仲举目前就在黎平府中,他只要前往黎平府,就一定能见到李仲举。

    半天后,银甲将军进入贵州省地界,银甲将军说明原委,自有镇武军带领银甲将军去见刘江。刘江再告诉李仲举。

    李仲举马上下令,召见银甲将军。

    李仲举看着面前的银甲将军,感觉良好,此人不卑不亢。

    “李总督,末将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大人麾下将领,我家大人让末将把一封信亲自交到您手中的信。”银甲将军顿时说道。

    李仲举淡淡道,“那你交给本督吧。”

    “是大人。”银甲将军不敢怠慢。

    李仲举接过书信先把信放到桌子上,“你先在府中住下,本督两个小时内会给你答复。”

    银甲将军马上道,“末将等候大人9的佳音。”

    银甲将军被一个侍卫带下去。

    李仲举打开张之洞的来信,“贵州总督李仲举,余特别钦佩阁下之才华,不想阁下的才华被埋没,所以想请阁下投效朝廷。吾辈一起为国出力……”

    李仲举眉头微皱,张之洞只是很欣赏自己,想收自己为麾下,即便是同殿为臣。一旦加入清廷,慈禧太后,能放过自己?

    再说,让自己加入清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加入清廷能拯救整个华夏民族,自己能更好的利用战舰系统。

    不!

    不!不!

    不!不!不!

    这一切都不肯能,清廷是一个**集团,真要不是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寥寥数人苦苦支撑着,不知道会沦落到何种田地。

    清廷面对外国列强,何等态度?这才是最令人生气愤怒的,慈禧太后什么人?

    慈禧太后那可是硬要把数百万两白银的军费用来修建园林的老妖婆,这样的最高掌权者,李仲举会同意加入进去?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自己重回清末,就是改变历史,让华夏民族尽快站起来,屹立于世界东方,各国都不敢随意和华夏为敌,甚至不敢为敌。

    银甲将军于一个小时后,被侍卫带到李仲举书房,“大人,您可想清楚了?”

    李仲举微笑着道,“不错,本督想清楚了,这是本督的回复,你带给张总督就好。”

    “是大人。”银甲将军马上兴奋道。

    银甲将军满怀信心的离开了,在他看来,李仲举一定是答应自家总督大人的邀请无疑。

    银甲将军返回庆远府,把信件交给张之洞。

    张之洞迫不及待的打开,只见信中写道。

    “吾听说张大人是清廷为数不多的良臣之一,心存敬佩。7月3日,吾邀请阁下前往两省边境详细密谈,各自带领甲士不超过百人。同意,请回复。仲举。”

    张之洞权衡利弊,马上决定去见识一下李仲举,看看贵州的风云人物到底怎样。

    张之洞马上告诉银甲,让他再进一趟贵州,说明自己愿意在那天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