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例行会议外,刘继业还随时可能巡视各标,督促检查。

    由于例行会议日期和时间是早就制定好的,众军官知道刘继业最看不得迟到,因此大部分是都是早早的就提前来了协司令部。

    传令兵才出去没多久,会议室内便陆陆续续走进来一大批军官,他们进门后都来到各自的座位前,待全体人都到齐了,由刘继业一挥手才同时坐下。

    与会的十七人有:第二十三混成协标统刘继业、标副敖正邦、正参谋官曹进、副参谋官孙有道、第四十五标标统蒋方震、标副吴忠信、正参谋官史久光、第一营管带邹永成、第二营管带金玉内、第三营管带谢孟、第四十六标标统艾忠琦、标副徐立由、正参谋官梅平越、副参谋官辛金、第一营管带霍英发、第二营管带章德茂、第三营管带谢十,其中近半是文学社员。

    一如往常,在刘继业主持下,手下是各标统负责汇报标内的大致情况、然后是各营管带汇报具体情况。完了由众人发问,之后再由刘继业等协司令部成员负责就之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制定公布新的任务。

    前前后后两个小时后,会议便散场了。

    只是待众人都离去后,第四十五标标统史久光却留了下来,轻步走到刘继业身旁,小声道:“文鹿,最近第四十六标标统艾忠琦似乎与一营的霍英发走的很近,这两人都是旧军出身,也是最不易被争取的……前阵子端方大人离职了,我觉得协里头有些人怕是有了别的心思……文鹿不可不防备宵小!”

    “寿白(史久光)有心了!”刘继业拍了拍对方肩膀,从窗户外看向离去的艾忠琦的背影,低声道:“此人久不满意我上任后的整顿措施,现在以为有可趁之机,自然会想上蹿下跳……跳梁小丑而已!”

    史久光眉头微皱,劝道:“不过文鹿不能掉以轻心……万一……”

    “这样,一方面让第四十六标的同志多注意此人的行迹,另一方面我们也多做好保密工作……寿白你就来负责检查我们绝密文件保存情况,可别有什么遗漏。”

    “好的!”史久光一口答应下来。

    史久光曾在第九镇担任参谋,曾加入同盟会,也是革命党人,在东京时曾在梁启超门下学习,与蒋方震关系不错。他后来自江宁离职前往日本深造,进入炮兵专科学校学习了两年,毕业后受到蒋方震和刘继业联名邀请前来第二十三混成协担任第四十五标的正参谋官。

    原本史久光对刘继业并不是很满意,他愿意赴任一方面是刊载蒋方震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希望能在老家江苏任职的关系。

    不过上任后,在蒋方震持续的工作下,史久光最终被说服也加入了文学社。

    本来史久光对刘继业的感官并不差;在他当初担任第九镇参谋时,跟刘继业关系还不错,两人曾一同赶赴彰德观操。后来史久光留学日本,通过同盟会的渠道消息得知刘继业居然做出了‘背叛’同志的事情,印象自然也就随之改变,很是看不起其为人。

    不过他自从到第四十五标上任,重新与刘继业接触后,感官和态度就慢慢发生了转变。再加上有好朋友蒋方震将东南大起义的前后经过讲述给史久光后,他才明白原来是光复会先欲图用炸弹炸死刘继业,好夺取军权。

    加入文学社后,接触到国家主义对史久光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本来对社会主义等革命理论就有些了解,入社后又时常参加蒋方震举办的补习班,深入接触到社会的阶级问题、工业问题、对革命的理解也逐渐超出了纯粹种族革命。

    史久光这样的心路经历也是绝大部分新加入文学社的社员、那些第一次了解到社会乃至世界真实构造的人的心路历程。

    。。。
………………………………

第242章 南洋劝业会(上)

    第二百四十三章南洋劝业会(上)

    西方列强办万国博览会,将各国各地区的工业、农业等产品集中展览至20世纪初已有七八十年历史了。清廷早在1876年便曾派代表参加美国举办的‘费城赛奇公会’,并设立专馆参展,但一直要到1904年日本在大阪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吸引了大量包括官员在内的中国各界人士参观,才真正将博览会这个洋玩意儿带入中国。

    首先上书朝廷的是南洋华侨实业家张振勋,他向朝廷捐银二十万两并提出在国内效仿大阪博览会也举办一个博览会出来。真正有分量的人物、使清廷下定决心办博览会的,其实还是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端方出洋考察归来后,曾两度向朝廷奏请在江宁举办劝业博览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开风气而劝工商”,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即西元1908年八月得到朝廷准许。于是,次年二月端方便在江宁成立了南洋劝业会事务所,委任候补道陈琪为坐办,商科举人向瑞琨为帮办,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为会长,共同筹备劝业会。

    最终端方敲定的南洋劝业会为官商合办。开办费用初定六十万两白银,由江苏省官商各半分筹,后追加至白银一百三十万两。

    由于端方重视,在上下给予很多变通,再加上商界大头广泛支持,使得劝业会的经费很充足,筹备进展的很顺利。至1909年底端方调任京城,继任两江总督张人俊接手时劝业会已完全成规模,各项准备工作都基本完成了。

    张人俊上任后,通过其在两广任职的经历,对劝业会也非常重视,不仅延续了端方提出的宗旨:“宜纯”(专业化)、范围“宜小”(集约化)、体制“宜崇”(有档次)、褒奖“宜优”(推动品牌发展)、筹备“宜速”(高效服务),而且甚至自己亲自担任劝业会会长,以张謇改为总办兼协赞会总办。除了张謇之外,东南地区的实业大佬;像上海的李平书、虞洽卿、周金箴,安徽孙多森也都广泛参与到筹备过程中。

    当然,这些参与筹备的商家也老早就将其参展产品送达江宁,并事先在规划上为己方谋得了好的展位。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南洋劝业博览会终于在西元1910年4月24日,即宣统二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正式开幕,预计将开放半年至西元1910年10月24日。

    南洋劝业会的会址及展馆设在江宁城北的三牌楼、紫竹林、丁家桥附近,正门设在丁家桥,会场总占地逾千亩。此次南洋劝业博览会将以省为单位设立展馆,以及按专业领域设立专业馆。此外,像天津、上海这样商业兴盛、实业繁荣的地方虽不是省份,却也得以单独设馆。

    其他在国内知名的特产,如金陵缎业、苏绣、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山东玻璃器皿、云贵中草药等也都独自设馆展览。

    此外,劝业会内亦设立了‘暨南馆’,馆内全部是来自南洋华侨的展品。会场还建有会务厅、事务所、办公楼、纪念塔、牌楼、奏乐亭等辅助建筑。

    除了本国的参展馆外,劝业会为了开启民智,还特意设立了三个参考馆,其中陈列来自欧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展品,向观展人展示世界的发展究竟已经进行到了何种地步了。

    开幕当天,虽然天色并不算好,早些时候还下了点小雨,但整个江宁城内依然都是张灯结彩一副喜庆的模样。丁家桥所在通往会场正门的街道的路都是由还是从上海进口的洋灰(水泥)建造,地面坚硬又平整,煞是气派,丝毫不比上海外国租界的那些‘大洋马路’逊色。

    早上一点小雨几乎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在道路的两旁满是来看热闹的人群。他们虽无法踏上马路,却也纷纷对从眼前川流而过的全国各界人士指指点点,对江宁这难得遭遇的盛况感到兴奋。

    道路的尽头,劝业会会场正门前约二十米处,竖立着一座四柱三门、三层重檐歇山顶的牌楼,其第一层的正面,自左至右镌刻五个大字“南洋劝业会”。细心的居民还会发现这牌楼上挂着无数串联在线路上的,透明的球型玩意儿,也不知道是什么用途。

    牌楼两侧由西洋式的白色护栏围起,张人俊从较信任的第九镇第十七协内抽调了一个营近五百人充作会场的安保人员,其中就有一个棚的士兵负责守卫这座正门,他们持枪站在牌楼两侧,个个都挺胸收腹,穿上了最整齐的军装、将军靴擦得锃亮、步枪被仔细打磨、刺刀也是雪白,无论远近望去都颇有英气。

    刘继业作为江宁城的本地士绅家族成员之一、同时又是第二十三混成协协统,品格同正二品大员,本也有资格以此等身份参加劝业会的开幕式。只是他这次却没用其官方身份,而是以参展的企业,三联集团的‘商务参赞’名义参加开幕式。

    坐在缓缓而行的马车内,窗外无数围观的人群的脸庞晃过,接着感到车厢一暗,之后瞬间重新明亮起来,刘继业便知道已经过了牌楼。

    同处一件车厢的,与刘继业对坐的还有一个中年人。

    他面相不差只是有些突嘴,一双眼睛半眯着偶尔透出些精光,是个很精明的人。他与刘继业一样穿着得体的西式礼服,不过相比刘继业扎着深红色的领结,他在领口却扎了最正统不过的黑色结带,左手还扶着一杆文明棍。

    “荫廷兄这次难得回南方,准备在江宁待多长时间?总得找个时间让我一尽地主之谊啊!”

    刘继业面前之人便是三联集团的另一个大头,安徽巨商孙氏的家主,孙多森。

    虽然三联集团每个季度都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但孙多森因在北洋公务繁忙;尤其是袁世凯隐居后压力顿时增长,因此时常抽不出时间只能让亲信代理参会。因此刘继业与他虽然算是商场上极亲密的合伙人,却已有半年没有见面了。

    孙多森听后一笑,手一抬,无意中亮出他大拇指上硕大的碧绿翡翠扳指道:“难得跟缉之(周学熙)请了假,自然要在江南多待些时间……我打算先在江宁待个三天,然后再去扬州住两天,最后再回安庆家里。”

    自兄长孙多鑫两年多前忽然病故后,孙多森便北上直隶接替其兄长,作为袁世凯实业方面左膀右臂的周学熙的副手来帮忙替北洋打理生意,负责北洋旗下的诸多实业产业的经营,以及银行钱庄往来。尤其是开滦矿务局被孙多森长期负责,他也将开滦矿务局的许多经验借鉴并应用到三联集团上;而孙多森在马鞍山制铁厂和矿场的大部分亲信也都是他从开滦矿务局带出来的。

    在直隶的几年下来,孙多森身上的官味越来越浓,无论是神情还是腔调都是如此,颇有些似盛宣怀这种亦官亦商的味道。

    不过在刘继业与张謇这类生意往来非常密切的伙伴,孙多森倒是没有过于据傲。

    马车过了楼牌后没有两步就停了下来,马车外的车夫喊了一句:“老爷,到了。”

    孙多森作为马车主人向刘继业做了个请的动作,刘继业也不推脱,起身打开厢门,轻松离开了这辆完全西式的四轮马车。

    下了车来,只见劝业会正门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其背后则是一栋两层楼高的美国乡村式小洋楼。

    拱门下,许多打扮各异的人正围在一个小亭子前买票,而还有一些打扮高贵的达官贵人不需买票便直接步入会场。

    “真是不错!端两江(端方)确实是良吏,这会址不错!不错!”

    刘继业知道孙多森向来是眼见很高的人,连他都称赞不已,可见这劝业会确实筹办的很成功。

    来时所乘坐的马车在孙多森登下后,便被马车夫赶到别处去了。孙多森于是与刘继业协同来到拱门下,向站在门口的一名工作人员出示了各自携带的准入证,轻松地进了会场。

    进去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喷泉,珠帘高达丈余,蔚为壮观。

    再然后看到里面各式各样的展馆,孙多森不吝赞赏,尤其看到会场内大街上都安装了西洋的电灯,而且每个电灯下都挂着世界各国国旗后,更是感叹道:“这洋路灯,就连天津也是才刚刚安装,说来还是为兄我建的发电所……没想到江宁也有了。”

    “这其中可有季直公的功劳啊!”刘继业说完,两人都笑了出来。

    会场内已有了不少人,基本上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惊奇,对着格式新鲜玩意儿叹为观止。

    刘继业掏出怀表一看时间,拉了拉正仰头观望不远处用帐篷搭建的新奇展馆道:“时间不早了,后面人会多起来,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开幕台吧,也别让季直公多等。”

    孙多森自无不可,虽然对会场内的新奇玩意很感兴趣,却也不会为此而误了正事。

    “好好,开幕回来后,我再好好逛逛!尤其是看看咱们三联的产品!”

    孙多森说完,两人便按着指示牌朝开幕会场走去。

    。。。
………………………………

第243章 南洋劝业会(中)

    第二百四十四章南洋劝业会(中)

    南洋劝业会作为东南诸省,乃至全国都瞩目的大事,开幕式的规格自然不可能低到哪里去;尤其是前后两任两江总督端方和张人俊都无比重视此次博览会,更让筹办人员绞尽脑汁地试图把开幕式办得越隆重越好。

    会场占地千亩,自然不可能全是各处展馆;虽然展馆有数十座。除了展馆外,会场内还设有贩卖部、饮食店、旅社、剧院、照相馆、邮局、游艺场,以及动物园、植物园等过百个不同场所。会场外围还临时建起轻轨小火车,游客可花10枚铜元便可以乘坐并绕场周游。除此之外,场内各个比较重要的地点还有马车、人力车,可以随时雇用。

    就在会场的正中心位置,一座四方形三层塔式楼房,作为劝业大会机关存在,内设有办公、会议、接待中心。而在今天,它则作为开幕式的场所。

    上午10点10分,南洋劝业会的开幕典礼正式在大会机关小洋楼外的小广场举办。

    广场四周的路灯下都挂满了各国国旗,而小洋楼处则悬挂着数面黄龙大旗。

    参加开幕式的各界精英人士共有近三千人,包括各国领事、各省官员、海外侨商、商界代表、各国记者,将原本空旷的广场顿时变得拥挤起来。大家站稳了后,三楼洋房的阳台处走出来三个朝廷大员,一如西方政要那般站在阳台上朝下方的人群挥手。

    站在最前列的,由北京朝廷专员派往江宁的审查总长杨士琦首先宣述了以宣统帝名义,实际是由摄政王载沣拟制的圣旨。洋洋洒洒千余字,内容是朝廷如何看重此次劝业盛典,希望大家能够体会朝廷的良苦用心,多加努力繁荣工商。待众人朝北京方向行了跪拜大礼后,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人俊上来致开幕词。

    站在人群中的刘继业与孙多森抬头仰望着张人俊操着能够辨识的河北口音大谈实业兴邦。站在二人旁边的张謇不时地点头,赞同之色溢于言表。

    相比起朝廷官方味道浓厚的圣旨,张人俊发言虽然更长,足足讲了快一个小时,但是却言之有物。

    针对此次劝业会,张人俊便提出两江将特允所有在劝业会上成交的商业交易勿需缴纳税款,以此来表达官府对实业的支持和促进商贸的繁荣。其次,张人俊又宣布新成立的实业公司都能享受到减税的待遇,鼓励全国各地的士绅们、南洋诸华侨、乃至世界其他各国的商人都可来两江投资,使整个两江辖区内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都能从这次劝业会获利,并进一步发展东南诸省的工商业。

    张人俊说完了,下面广场上,一群两江境内的地方士绅领袖,包括张謇在内便站了出来,高声赞扬了朝廷和两江总督衙门的支持和远见。一个官府一个民间,一唱一和,大家都很高兴。

    不光是实业,张人俊后来又谈到了教育,指出兴办新式教育的迫急,希望实业家也能效仿南通张謇那般,拿出钱来赞助兴办学堂,造福社会各界。

    会场机关待半年闭幕时,除了当作闭幕场所外,还将作为评委对参展产品评价后的授奖台使用。

    开幕式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期间天空曾短暂地下过一阵细雨,却丝毫不能阻止场上与会人员的热情。至中午12点半,开幕典礼正式结束,几个包括张謇在内的筹办会人员便陪同两江总督张人俊和审查总长杨士琦参观几个重要会场和展馆。

    一行数十人,在张謇的带领下先是进了占地最大,也是修建地最华丽的江苏馆。

    江苏馆就在会场中心机关旁边,隔着一块草坪。这座馆的围墙和门院都是南欧式风格,各种几何形状与西式镂空的院门颇为般配。江苏馆的四周竖着几个电线杆。

    “大人请看,这是江宁顺丰的面粉,精麦磨制,用的是……”张謇带着张人俊和杨士琦走入江苏馆内,对陈列的各项产品介绍起来。

    江苏馆馆内设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教育、卫生、美术、武备等分馆。各馆的陈列品多为轻工、农副、工艺、美术等产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看得张人俊等人眼花缭乱,根本没有功夫在短时间内把共计近百万件的展品看完。

    不过张人俊对这些还是表露了很浓厚的兴趣,不时开口发问。

    倒是杨士琦显得更矜持一些,轻易不说话。

    来到江苏馆内的武备分馆,张人俊对兵事还是有些兴趣的;尤其是他担任两广总督时曾数次视察广东的水师和新军,看到馆内展示的军舰模型顿时就被吸引了。

    “不错不错!这是……海容舰?”张人俊指着一个比例为1比350的军舰模型,稍一思索便记起了其舰名。

    “正是海容舰!督抚大人好眼力!”张謇在旁自然不吝夸奖。

    “哪里、只是对水师略知一二而已。”张人俊笑了笑,兴趣浓厚地将海军格式武备,然后走到一门从江南制造局运过来的舰用马克沁机枪前,打量了半天后,问道:“这水师的赛电枪(机关枪),似乎形状上陆师用的有所不同呢。”

    站在一旁的张謇只是看了看站在陪行人群的刘继业,嘴上道:“这还需要由知兵的人来回答……”

    刘继业很配合地在张謇话音刚落时上前半步,朗声道:“机枪射速快,无论陆地还是海上都有大用。但机枪所耗弹药甚多,加上体积颇大,以及后坐力关系,因此陆师使用之机枪枪身重量都不超过五十斤。海上则不同,由于舰用机枪是固定安装在枪座上,不需要四处携带,因此不必如陆师那般限定重量,威力自然要强上许多。像这款机枪,实际上是两把机枪联装而成,射速和威力比陆师用的自然要高上一倍出来。”

    张人俊听后点了点头,说了句:“刘协统有心了。”

    此时张謇在旁又适当地加了一句:“刘协统也是三联集团的重要股东,对此次劝业会出力也甚大,许多规划、包括路灯皆出自他的方案。”

    “哦?当真如此?”张人俊又看了刘继业一眼,表情并无多少变化。

    “待督抚大人去了三联馆,便能看到文鹿的许多奇思妙想了。”

    作为在汉阳制铁厂投产前中国最大的重工业企业,并且在汉阳制铁厂重新投产后依然占据全国37%的钢产量以及65%的铁轨产量,三联集团的影响力也是颇大的。再加上它的三个大股东都在江宁很有势力、同时又通过征股而聚集起了江浙沪一带的许多商家,因此得以如特产馆一般单独列馆。

    张人俊在张謇的劝说下,在匆匆看完了江苏馆后果然去了三联馆。他虽然对重工业的看重不如张謇,但是也觉得能够增加钢产量、煤产量、让国家建设的铁轨用上国货是好事情,自然多加夸奖了刘继业、孙多森和张謇办实业有方。

    在三联馆内,张人俊看到与其他展馆不同,各项展品不是随意摆放在地上,而是很有规律地安放;精细巧妙的物件放置在玻璃架内,沉重的钢轨则如铁林一般竖立在入口处,给进来的人极大的震撼。

    “建造此馆所用的材料全部是由三联集团自己生产的,没有用过半分洋货,全部是国货。”刘继业如此说道,令张人俊听后神色一变,喊了声好!

    “不错!”

    三联集团除了马鞍山制铁厂外,也在东南各地拥有着许多其他实业;其中就包括了洋灰厂、洋钉厂等,这些实业占据了三联集团三分之一的业务量。因此刘继业的话也不能算错,三联馆的大部分材料确实是在中国生产,少部分则是在中国组装的。

    目前三联集团经营的范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领域;以马鞍山制铁厂为核心的重工业、以三联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业、以及其余各地的轻工业等。

    单论规模和重视程度,马鞍山制铁厂是三联集团目前投入了最多精力和时间的项目。若是论数量,则是轻工业领域的厂子和雇佣的员工最多。若是论盈利多寡,则当属三联银行每年贡献最多的红利。

    因此三联馆除了钢材等重工业之外,自然也展示了它轻工业领域的产品;洋油、洋布等等。

    张人俊走到玻璃柜前,忽然注意到一个白色的圆形长条物体,很好奇地问道:“这是卷烟?”

    孙多森命令周围的员工打开玻璃柜,从中取出香烟递给张人俊道:“这是三联集团前些时间刚刚生产出来的卷烟,用的也是在我们江苏扬州左近种植的烟草。”

    张人俊点了点头,拿起香烟后指了指其尾部多了一截似乎是棉花一样的玩意儿,问道:“此又是何物?”

    此时刘继业接过话,回答道:“此物名为滤嘴。卷烟内烟草燃烧时,会产生轻微致毒的气体,而装了此滤嘴后,减少有害气体进入身体。此外有此滤嘴还可避免烟民不甚吞入烟草、也可减轻卷烟的浓烈程度。”

    张人俊听后很是好奇地拿着卷烟把玩了半天。

    “这……滤嘴是棉做的?”

    “督抚大人明鉴,用的是南通的棉花,而且已经派了人去欧美诸国申请了专利权。我们三联集团都是要力争做到所有原材料都从我中国订购。”

    “好!”张人俊一拍手,表示出赞赏的姿态。

    自庚子国难,尤其是1904年爆发的拒美运动后,在中国各界都开始流行支持国货的运动。因此张人俊在看到三联集团如此‘政~治正确’的举动,自然要叫一声好来。

    “此物不错,季直和荫廷可以在北洋也设厂生产。”一直在旁低调的杨士琦也在旁开话,朝他相熟的孙多森笑了笑。

    张人俊等一行人在三联馆逛了近一个小时,最后才意犹未尽地出来,张人俊与杨士琦登上官轿,在众人送别下离开了劝业会场。

    至此,在时间指向下午3点时,南洋劝业会终于正式对普通游客开放。

    。。。
………………………………

第244章 南洋劝业会(下)

    第二百四十五章南洋劝业会(下)

    南洋劝业会开馆的当天,刘继业作为三联集团的大股东之一,与孙多森及张謇一并需要参加许多活动。官场上的、商场上的、乃至社会名流都要应酬,尤其是几家很有可能会与三联集团产生合作关系的实业家就更需要多加联络了。

    此外,上海的绝大部分实业家也都来到了江宁,其中就包括一些刘继业的旧识,如虞和德。身为地主,刘继业自然也需要款待这批人。

    因此劝业会开馆的前三天时间里刘继业几乎是天天有应酬,一天要赶四场宴席;一会儿与官员聊政治、一会儿与商人聊市场行情、等下还要陪着一群文人雅客聊风月。从早到晚,就几乎停不下来。就算这样,这还是大家尊其协统、格同二品、又是大实业家的身份,不敢过多烦扰的结果。

    好在刘继业年轻,还有五个月才满二十五岁,再加上长期领军身体锻炼的很不错,因此能扛得住。相比之下,年迈不少的张謇就有些吃不消,而孙多森虽然不过四十许几,但身体一直也不是太好,因此许多会面都只能由刘继业打头阵了。

    吃完喝喝完侃,四天时间里签下了三笔大的单子,成交额若无意外达到了两百七十万银元;尤其是农具公司方面,也与泰州的一户大族签订了合约,准备共同开发,向苏中乃至苏北地区的广大农村贩售农具。

    因此,一直到第五天的时候,终于把该见的见了、该应付的应付掉了、该谈的谈完了,刘继业的时间才真正空余出来。

    当天,1910年的4月29日,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刘继业带着两岁多的女儿与青子一同游览劝业会。

    对于事务繁忙的刘继业而言,若非青子随他搬到了苏州去,他一个星期都未必能见亲人一次面;这次也是难得地抽出时间出来,打算好好陪陪家人。

    原本刘继业是打算抱着女儿,只是因为长时间不在家,和小孩子生疏了,刘曦文怎么也不情愿;就算是被抱起来了,小嘴也是嘟囔着,只要母亲青子在周围就非要凑过去,嘴上喊着‘妈妈抱!’

    无奈之下,刘继业便只能由青子带着她,三人没有带任何护卫,自由自在地一起玩耍。

    入了劝业会后,刘继业知道三联馆的工业产品不会让青子有多少兴趣,因此主要带她们去了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馆。

    首先去的还是江苏馆。

    开展以来,人流量是屡创新高;不光是江宁附近的人,就连整个苏浙沪地带,只要是有些闲钱的都纷纷过来观展,甚至还有从山东、广东过来的游客。因此会场内人流不息、口音各异,看得青子都有些不习惯。

    若是普通人,像江苏馆这样比较热门的馆场起码需要在门口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只是刘继业除了三联集团的身份之外,也在劝业筹备会内挂职,因此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从别门进入展馆。

    展品玲琅满目,最吸引青子的还是精细的手工品,看得她目不转睛,恋恋不忘。

    刘继业则在旁一边介绍展品,一边挑逗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逛完了江苏馆,三人便去了旁边的江西馆和湖北馆。青子看着数以万计的展品,不由得感叹中国地大物博,真是什么都有。

    几个省馆逛过之后,三人又去了几个特产馆;先是最近的金陵绸业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华美的绸缎,以及生产这些绸缎所使用的机械。

    青子好奇地打量着一个木质结构的机械,轻声道:“原来这么漂亮的绸缎,是用这样不起眼的东西作出来的啊?”

    “江宁的织造历史可久远了……”刘继业在旁说起了江宁悠久的织造历史,青子只是关注地看着各种展品,时不时用手小心地抚摸光滑的绸缎,也不知听进去多少。

    女儿刘曦文站在地上,被母亲拉着手,好奇地伸出小指头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