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继业想了一下,问道:“你们上课是按营来划分的?”
“是的。”
刘继业还想继续问一些训练和日常生活的事情,却见李再兴对面的伙伴忽然神色一变,猛朝这边使眼色。
还未等李再兴反应过来,刘继业便已看到从营口处冲出一个矮个子士官,怒气冲冲地朝着李再兴走了过来。
“李再兴!!!”
李再兴一听到执勤士官的怒吼吓得魂飞胆散,身体下意识便是一个立正,大喝:“到!”
“执勤的时候可以说话吗!?”执勤士官来到李再兴面前,盯着他的眼睛吼道。
“回长官,不准!”
此时刘继业忽然插话道:“且先等等……”
士官一见刘继业的军衔,知道是大官。他虽然性格火爆却也不敢随意放肆,只得勉强挤出一个客气的表情道:“这位上官,这是我们第三十四标的军规……”
刘继业故作看不见李再兴透出强烈恳切的眼神,微笑道:“不知这位列兵将要接受何等处罚?”
“紧闭三天。”
“这样啊……”刘继业点了点头,然后说出让李再兴无比失望的话语:“这是第三十四标的军规,本官自然不便参与进去……”
士官松了口气,勉强笑道:“多谢上官体谅。”
“不过……”刘继业话锋一转道:“虽然军规不便更作,但毕竟此人受罚也与我有干……作为我本人对其的内疚,就容许我做出些许补偿吧。”
说完,刘继业从怀中掏出两个银元,塞入已经听得愣住了的李再兴手上,然后不再管站在原地不动的三人,点头示意后便牵着马匹进了军营。
“你小子运气不错……站完之后自己到执法处去报到领罚吧!”直到对方远去,士官才朝着呆呆站在那里的李再兴说道,示意其将银币收好。
处理完了李再兴,士官转头看向其同伴,有些好奇地问道:“刚才来的这位上官是谁?”
列兵跑到岗哨那里一看,一字一句地念道:“刘……继业,协统领……”
“刘……继……业”士官自言自语地念着名字,忽然一拍脑门,如梦初醒地大叫道:“哎呀!!!难怪觉得眼熟,那不就是标统大人吗!!!?”
在第三十四标,现任标统张孝准被士兵们称作标统长官,而在他们私下的称呼中,标统大人只有一人,就是前任标统刘继业。
。。。
………………………………
第156章 再管社务(上)
第一百五十六章再管社务(上)
门口发生的事情对于刘继业而言只是小插曲,但是他从李再兴的口中得到的消息,以及他进入兵营后感受的氛围,让他对这一年来第三十四标的情况还是很满意;自己设立的规矩都得到了遵守和延续、最为关键的军纪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持,方振武、张孝准等人功不可没!
在靠近标总部的地方,刘继业已被不少人认了出来。士兵和士官们碍于地位悬殊只能在远处恭敬和端正地敬礼,而军官们则没有那么多忌讳,纷纷来到刘继业身旁问长问短。
刘继业即将接任第十七协的消息早就传遍了第三十四标,大家对老标统回归担任顶头上司都很兴奋。
到了总部门口,恰好碰到了如今升任第三十四标标副的王光照,以及接替他担任第一营管带的前第三队队官徐立由,二者皆是文学社的执行委员。
一年不见,王光照愈发显得成熟,年纪仅二十一岁,对着比自己还年长三岁的徐立由态度严厉,依稀能听到他训斥道:“你们第一营这次月度考核实在是丢脸,竟然让二营的赵昂给超过!”
徐立由是王光照提拔起来的心腹,同样也接受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他原本是第三队队官,也是由王光照介绍入的文学社。此刻听到王光照的斥责,心中也是惭愧;第一营在王光照时代一直是月度考核中的冠军,基本上一直是第一名。这次被第二营给超越,徐立由自然很不甘心,心想一定第一营上下都有些轻敌了,只要好好训练、下次一定能重夺第一!
“允亮!”
王光照抬头一看,却见刘继业站在台阶下面,笑着打着招呼。
“文鹿!!!”王光照难掩惊喜之色,喜出望外地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其面前,略带兴奋地问道:“可是要来担任第十七协协统啦!?”
兄弟俩重逢后,互相给了一拳头,王光照便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让徐立由自己去处理第一营的事情,带着刘继业走进了总部。
“文鹿可是要见闰农?他应当还在办公室里面。”
刘继业熟悉地走上楼梯,朝着自己原来的办公室走去,边走边回答王光照的问题:“闰农、展羽、叔平都是要见的、我们文学社也要召集个会议商讨商讨。”
王光照点头,一幅理所当然的表情道:“那是当然!文鹿你还是文学社的社长,这第三十四标本就是你建起来的,又马上要担任第十七协协统,你回来继续当这个统领自然是应该的!而且你来了可好,社内最近可是有些不稳啊!”
“何事?”
王光照欲言又止,最后道:“待见了闰农便清楚了。”
对王光照对自己的忠心,刘继业从未怀疑过;他轻轻地拍了拍王光照的肩膀,没有说话,但是右手却在不经意间将一个小纸条悄悄塞入对方的口袋中。
很快,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来到了张孝准的门口。
从一开始的时候,在一年之前,刘继业便已经在为自己重返第三十四标开始做准备了。在与王光照短暂的聊天中,他刘继业已经大致从其隐晦地说辞中清楚自己的布置确实达到了理想效果。当然,这与自己分开的时间不算太长也有关系;不然任何布置都经受不住时间的腐蚀。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第三十四标以及文学社重新掌控的事情了。
对此,刘继业很有信心。
刘继业轻轻推开门,看到坐在办公室内的张孝准站了起来,待其认出自己时,顿时大喊一声道:“文鹿!你来了!!”
从张孝准书卷气的脸上,刘继业看得的是满满地真诚和高兴。
之所以最后选择由张孝准接替自己担任第三十四标的标统,就是因为他的性格。
“闰农这把椅子可还坐的习惯啊?”刘继业一语双关地打趣着,张孝准上前两步绕过桌子,很大方地承认道:“开始有些不适应,现在很舒服哈哈哈!!”
知道张孝准虽然喜欢言笑但其实是个老实人,刘继业毫不介意地与他拥抱一下,然后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想必二位也知道,两个月后我将接任第十七协协统崔亥安的位置……”叙旧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大家都是办大事的人,还是公事先办为妙。刘继业看了看仔细聆听的二人,决定将自己与袁世凯的接触和联系部分透露出来。
“……我本在日本时便与松坡与百里交好,而恰好此二人均是梁任公之弟子,因此我也曾见过任公数面,说过几次话,算有个眼缘……”
“……任公自美国之旅后便放弃了暴力革命,改而主张君主立宪,自然与同样支持立宪的袁世凯不谋而合。二者之间已有了联系,而我,则在机缘巧合下被视作是立宪主义的同情者……”
“……其实以我猜测,袁世凯对清廷亦非完全效忠,其对革命也非完全否认。或许他也希望多留一条路子;毕竟未来之事还很难说。不过无论如何,这对我们文学社发动革命都是极大的好事!尤其是两江总督端方与袁世凯关系甚密,对我也颇为信任!”刘继业的一番分析说完,张孝准和王光照脸上都展现出矛盾的表情。
一方面是没有想到远在北京的袁世凯居然会注意到刘继业,并准备将他作为棋子使用。第二方面,张孝准和王光照也确实有些欣喜;能够获得袁世凯的支持,对于大家发展革命有着重大好处!
“如此消息,应当让全体执行委知道!”张孝准思考片刻,觉得利大于弊后,一拍桌子兴奋不已。
王光照早就知道刘继业本事厉害,下意识地一直试图模仿其言行举止,对刘继业可谓无比崇敬。因此此刻得知其获得了袁世凯的支持,虽然兴奋却也觉得以刘继业才能理所当然!
“文鹿你来当第十七协协统,我们便可在端方眼皮下面发展壮大了!”
王光照笑得眉飞色舞,刘继业出声为其泼冷水道:“话不可如此说!我们革命活动还是要尽可能低调!端方与袁世凯也不是万能,朝堂之上的满族贵胄反袁者甚众!况且端方虽然开明,却对我革命党深恶痛绝,所以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小心行事,不可因一时疏忽而葬送革命希望!!切记切记!”
见刘继业说的认真严肃,张孝准和王光照都收起了笑容,认真地点了点头。
“文鹿说说蒙古之旅吧!”王光照转移话题道。
张孝准也很是好奇,刘继业便收起了严肃的态度,放松心情与好友分享一段段惊险的故事。
“……在库仑时,我带领考察团才从库伦办事大臣衙门出来,便碰到几个蒙古男子上来挑衅,说是要和中原人比比摔跤。我自然怒斥之,这些人本想拔出刀子恐吓,却被我们的手枪吓跑。然而此后便一直有人阴魂不散地跟着我等,就算在旅馆也一定有四五人在外面监视。在与驻蒙诸军了解后知道这些大部都是投靠了沙俄的赛音诺颜部亲王那木囊苏伦部下。”
“沙俄竟然如此可恶!早知在满洲便多杀几个了!”王光照恨恨不已。虽然他不满清廷,但是更不满侵略中国的列强!尤其是抢占了最多土地的老毛子,更是清末民初中国的头号仇敌。
聊蒙古之旅聊了许久,期间大家开开玩笑、说说趣话,很快就将些许隔阂抹去。到了晚上的时候,刘继业与王光照与张孝准共同前往第三十四标食堂就食,在自己建起的食堂中得到在场全体军官的鼓掌欢迎。
二等参谋李明昆脸上堆满了笑容,讨好地率先大喊道:“热烈欢迎标统大人归来!!”
刘继业怕张孝准听了心中有疙瘩,故意板起脸来道:“此话怎讲!?如今的标统乃闰农,我还有两个月才担任第十七协协统,如今不过是无职无权的寻常军官罢了……李参谋此言怕是不当!”
李明昆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脸上全是尴尬,也不敢辩驳,只能红着脸悻悻坐下。
接下来文学社的军官们纷纷上来拜会久别的社长,而其他没有加入文学社的军官虽然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却也觉得刘继业似乎与一些特定的军官更为亲密;尤其是李明昆,完全摸不着门道。
应该说文学社的保密措施很好,而且严格控制人员数量;在刘继业离开后只新加入了五人;至今总人数不过四十人。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让普通军官感觉到一些异样;比如一些军官时常要开‘特殊会议’、或者时常消失,而每次都是同样的人,并且大多是身居高位。
虽然没有人具体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但是他们似乎与前标统刘继业、及现任标统张孝准关系非常紧密……不少人,包括李明昆在内暗中在猜测是不是协统大人弄出了一个自己的小班底……
热衷于仕途的李明昆,对这种小团体尤为敏感,想方设法地想摸清门道,幻想着加入其中成为长官心腹然后鲤鱼跃龙门。只是一年多下来,却毫无头绪,跟那些可疑的同僚拐弯抹角地打听也毫无结果……
此刻看着刘继业明显与一群人打得火热,一年多努力的失败、方才被斥责的羞辱,心中顿时的恨恨不平起来。
被众人包围的刘继业在仓促用过了晚餐后,借着文学社同僚聚会的时机,趁机将明日召开临时全体会议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这是刘继业与张孝准协商后的结果,意在召开文学社总大会,就接下来的体制关系进行探讨。
晚餐后,刘继业单独邀上方振武、张孝准、王光照和吴忠信四个文学社最有威信和权力的军官,在标统办公室里先进性私下协商……
。。。
………………………………
第157章 再管社务(下)
第一百五十七章再管社务(下)
(今天这是大章,明日就两更了)
“文鹿,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如今已是张孝准的标统办公室内,五人围桌而坐,夹在王光照和方振武中的张孝准自觉在场众人中,他是除了刘继业外地位最高,便率先问道。
被刘继业要求参与此次会议的四人都是执行委中最有权力和威望的革命者,同时也是最坚定的国家主义信徒;方振武、王光照和张孝准都是军队中的领导层,在执行委中话语权自然更重。只有吴忠信例外,他之所以坐在这里是由于他堪比王光照的忠心,而刘继业在重大会议时,都需要尽可能多的支持者。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们的老标统、归来的社长,以及未来的协统。
刘继业见大家表情有些严肃和凝重,知道他们都明白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因此也不打算先缓和气氛。
“文学社,是我革命之本!也是国家主义之根!”
开场白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长期的相处让他们都了解刘继业思维明锐,观点独到,因此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期待其会有怎样的发言。
“且先说当今革命之局势!”刘继业决定从大局切入,表情凝重地看了看在场众人,沉声道:“这两年来,眼见清廷公布立宪方案,开始加速新政和立宪建设、据说即将筹备在各省成立咨议局,一如西方之地方议会。这大清之国势似乎真的就给扭转了,连国外的报纸,也纷纷预言二十年后之大清将重归世界舞台……”
刘继业之所以会以此为开场白,实在是因为这一年时间,随着清廷立宪措施的突飞猛进使许多士绅欢舞、而革命党发动的数次起义又连连失败,使得革命阵营的士气普遍开始低下起来。
这便是王光照所提及的,社内有些思想和士气不稳的主要原因。
对于当前中国的现状,在场的有志革命的五名同志们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身为民族主义者对满清可谓深恶痛绝,认为近代中国的一切屈辱都归咎到异族统治之中,并立誓要排满复汉,永远地剪去汉人脑后的辫子、恢复祖先荣光,因此对清廷的所有所作所为都充满了憎恶。然而另一方面,同样是爱国主义者,他们对中国这两年来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又无法视而不见。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中国在满清的治理下越富强,革命的正当性就越容易被质疑。尤其对于国家主义的跟随者而言,满清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向一个强大、有效的政府转变。
这也是当前所有革命者所面临的难题;最近两年来,清廷似乎真的下定决心准备立宪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迈出的步伐远超当初的戊戌变法,也得到了各地士绅的支持……一旦真的立宪成功,那么革命党也就可以歇歇睡觉了。
据说东京同盟会由于一系列失败内部已经吵翻天了,大家在失败的打击下纷纷互相指责,说话难听至极、恨不得自己人先干一仗。
而激进者,则仿佛必须要赶在清廷立宪成功之前发动革命,结果不时有冒进的革命者白白送了身家性命。
同样,文学社的问题也是组织内没有一个清晰的革命计划,所以才会在这种情况下惹得人心失措。
“萍浏醴、黄冈、钦州防城、镇南关、惠州七女湖……这两年来同盟会发动大小起义七次,牺牲烈士成千上万,却根本无法撼动满清之统治;距离革命之成功遥遥无期!!!”
刘继业悲愤的话语让在场之人闻之无不咬牙切齿!虽然理念不同,但大家也都是为推翻满清而牺牲的同志,难免不感到悲痛。
被最近一段时间的局势而变得焦躁的张孝准一时按耐不住情绪,忍不住底声道:“文鹿说的这些谁人不知,只想与满清决议生死……”
刘继业离开的这一年里,革命党的局势是每况愈下;东京同盟会里已经有不少意志不坚的革命者开始有知难而退的心思、而第三十四标,文学社内也同样存在着悲观主义的倾向……就算是王光照这般坚决的革命党,也是心中有些惶恐。因此他们知晓刘继业回来后,出于对其的信任,无不在心中期待能从其口中知道破解当前困境的办法。
这也是刘继业进了第三十四标军营,从王光照口中察觉到文学社中浮躁的情绪后,决定在此召开内部会议的直接原因。
“闰农此言差矣!!!”刘继业一声大喝,打断了张孝准的话,然后语速极快道:“任何人都应当了解,革命之局势是严峻的……但是,却绝非毫无希望的!相反,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沉的、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最平静,革命的曙光其实早已升起,只是诸君尚未察觉罢了!!!”
此言一出,众人为之一震,都情不自禁地想听听刘继业的高论,看他是如何能够如此确信的!
而张孝准,也收回了心中一点点的不满,专注地望着刘继业。
刘继业对着众人自信一笑,朗声道:“诸君只需弄清当前清廷新政背后之人是谁,就能破开重重迷雾,看见真相了。”
“不是袁世凯和张之洞吗?”王光照奇怪地发问。
众人也不解地看向刘继业,他们认为三岁小儿也知道当前立宪道路上领头人是如今的军机大臣袁世凯。
“错!大错特错!!”刘继业大喝一声,吓了众人一跳!也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便快速地继续道:“袁世凯和张之洞何人?虽贵为督抚、军机大臣,在满人看来也不过是家奴罢了!别的不说,且看大清是谁发号施令?慈禧太后!是大量满清的贵胄!醇亲王载沣年纪轻轻,不过是军机处行走的职务便敢在御前会议上拔出手枪要杀袁世凯,而袁世凯本人最大的靠山,也是庆亲王奕劻!”
“真正掌握大权的,从来都是满人!!”
“大家难道忘了《论革命之必要》一文了吗?忘了《强****》了吗?忘了我们国家主义之理论了吗?三百年来,满汉之防早已深入清廷统治者的血统中,他们从来不会将丝毫真正的权力交给汉人;就算是太平天国时迫不得已一时让曾文正和李中堂做大,事后也是想尽办法牵制打压,慢慢将权力重新回收。正所谓近支排宗室,宗室排满,满排汉!”
“那……新政又是怎么回事?如果满人当真如此忌讳汉臣的话,为何要立宪呢?而且现在立宪的态度如此明显……”丁鸿飞忍不住问出大家心**同的疑问。
刘继业笑了两声,将语速重新放慢下来:“既然将权力核心弄明白了,那么当前之新政就可以理解了……一切都在慈禧!”
“咦?”
“老妖婆!?”
受早期逃亡日本的变法派如康有为等人的妖魔化,以及庚子年义和团事件中慈禧的糟糕透顶的表现,绝大多数留学生无论是否革命党对其都没什么好感,因此众人一时不能理解刘继业的话语。
见大家都露出不解的表情,刘继业笑道:“如果这慈禧太后真如康有为和梁启超所说的那般不堪,她当初如何能击败顾命大臣、又如何能在后来打倒盟友鬼子六,同时获得各地督抚效忠、执掌大权数十年,并且轻而易举便将光绪软禁?”
“若无慈禧之支持,单凭袁世凯和张之洞等汉臣是绝无可能推动清廷新政与立宪的!更别说清廷内部还有反对新政的强大势力,也只有慈禧太后才有能力和权力压制载沣和铁良等满族贵胄。因此实际上清廷推行的是慈禧的新政,而此新政也完全依靠慈禧的支持!”
“然就算是慈禧,也动不得这满清的根本;满族贵胄。这新政和立宪,到底是不能、也绝无可能动到这些贵胄分毫的。相反,贵胄反而会以新政和立宪的旗号,为自己谋更多权益。”
此言一出,丁鸿飞并未觉得被说服,而是皱眉问道:“若是这样……文鹿且说,为何清廷亦削减了旗人的年饷?”
刘继业笑了笑:“对于满族贵胄而言,我汉人为奴才,而那些旗人何尝不亦是奴婢?不过是稍微高等些的奴婢罢了,不过是这些所谓贵胄养的看家犬罢了。现如今旗人早就不堪用,看家犬垂垂老矣无甚用处了,主人便将之炖了做狗汤罢了。而你看朝堂之上,中枢之权柄从头到尾都掌握在这些贵胄手中。”
“如此便可知道,此等新政,此等立宪,最终目的依然是保住其满族贵胄的权力,就算是慈禧、也不可能将大权交给被他们视作奴才之汉人、更别说慈禧从未曾有过此等心思!说白了,这立宪再好,也是他满人的立宪,不,是他满族贵胄的立宪,他满人是必然不可能与我汉人分权力的!”
对当前局势如此新颖的解读,让在场众人大开眼界!张孝准和王光照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抓到了什么,似乎已经能感觉到新的视界展开在自己面前,仿佛自己与真相之间只隔着一层薄纱了。
本来刘继业作为理论家和领导者的声望,又达到新的高度。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究竟……”才准备开个玩笑,想到大家不可能会明白其中奥妙,刘继业忙改口道:“且不说就算是慈禧也不可能归政于汉人,待其归天之后,接掌大权之满人一无慈禧之政治手腕、二也绝无可能诚心立宪,最后只有可能弄出个糊弄人的东西出来……比如,首届责任内阁完全由皇族和满人组成的等等昏招!”
“现在立宪的声势越大,到时候人们就越会失望、越失望,就会转向我等革命!”
“当大量保守、仇视汉人的满族贵胄掌权,满人必然会将其根深蒂固的满汉大防融入新政中,将自己从始至终的排汉行为公之于众,终让所有人都认清其真面目!最终将棺材木给自己准备好!”
结合后世革命成功的结果倒推,在了解了这个时代后,刘继业并没有如寻常革命者那般迷茫,很容易便找到了清廷最终迅速垮台的本质。那就是接过权力的满族贵胄过度、过时地固守满汉大防,对汉人从头到尾的不信任,最终让清廷失去了自我改良的可能,同时也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可能。
当然,罢科举、办新政等其他因素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反对清廷的声音,不过真正让大清国这个表面上的庞然大物垮台的真实原因,还是那自满人入关来就一直奉行的民族政策。
最后,刘继业总结道:“具体来说,新政和立宪的路走得越远,满族贵胄的龌龊想法也会昭然与众,丧尽天下的人心。现在清廷预定五年后组建的第一任内阁,届时必当是换汤不换药,以满人乃至皇族掌控的所谓内阁……慢慢丢掉一切民心和支持!我等只需耐心潜伏,笑看那些满族贵胄们自掘坟墓……在不远的将来便能看到发动国家主义革命的成熟时机,一举推翻头顶上那腐朽恶臭的**王朝!”
“满清贵胄妄想借新政而集权,用立宪来稳固其奴隶主的地位,这实在是逆历史潮流而上,虽能得一时之前进,最终却必然被潮流所溺亡!我们国家主义将顺应大势,待时机成熟,全国上至士绅、下至百姓都对满清失望透顶之时,一旦举义必能举国响应!”
“……文鹿……当真如此?”吴忠信听得有些痴了,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侧脸。
“千真万确!”刘继业肯定地回答道。
在场众人脸上难掩兴奋之色;对于此前长期犹豫和迷茫、又有些失去方向的众人而言,忽然有人指明了方向,让他们认清了道路。此时此刻,他们只觉得未来一片光明,只要能克服暂时的困难便一定能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
“因此我们文学社万不可因此而丧气,更不可失去斗志对革命的正确性、对国家主义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我认为,当前我文学社的首要目的是继续低调行事,维持我们这两年的工作范围,继续在新军中的可造人才里小心扩张我们的同志,不断强化对第三十四标的掌控……”在此刘继业稍微顿了顿,让众人有一点时间消化如此多的信息量。
“而我即将担任第十七协协统,也可逐步将我们文学社扩张至第三十三标中;届时我准备进行一些调换,将我们文学社的一批骨干调入第三十三标内,然后慢慢发展!”
刘继业最后充满激情地大声道:“诸君!同志们!只要我们不冒进、扎扎实实地发展,不出两年就能完全将第十七协控制在我文学社内!第九镇不过第十七、第十八两个协!届时,在江宁这东南政治经济中心之地,将有一半的新军完全倒向革命、倒向我国家主义文学社!只要我们准备得当、计划周到,在合适的时机起事,便能一举拿下东南、鼓舞全国的革命志士们,掀起推翻清廷的浪潮!!!”
“革命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好!!”
“太好了!!!!”
“就让腐朽的满清消亡吧!!”
所有人被刘继业的言语所激起,热血沸腾兴奋地再也不能克制,或用力锤桌、或双掌相击,无不高声叫好!!!
本就敬重刘继业的王光照、吴忠信和方振武此刻只觉得对方无比正确,完完全全地被折服。而稍微持保留态度的张孝准此刻也无法让自己怀疑刘继业的决策,虽还未到惟命是从的地步,但也相差不远了。
虽然大家都没有讨论文学社中很关键的执掌权的问题;刘继业回来后文学社的权力结构如何重新调整、张孝准‘代理社长’的职务该如何处理,但此时此刻众人已经在心中对刘继业完全服气,心甘情愿又理所当然地迎接其继续领导大家。
“大家对此方针有何异议?”
众人纷纷摇头。在刘继业的指导下重新鼓起了斗志,大家都已心服口服。
刘继业说了这么多,方才激动时还高吼了两句,嗓子已经有些沙哑。此刻见自己的发言效果非常良好,心中很有成就感。
“既然如此,那么我作为文学社社长,准备明天召开执行委大会,就今天的决议再进行讨论……后天则召开临时全体大会,向全体社员通报决议吧。”刘继业放松地说道。
虽然说是还要在执行委上再讨论,但是实际上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而众人对刘继业自称社长,也只是视作当然。
通过这次内部小会议,刘继业在其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已初步建立成‘自己周围人’、‘执行委’最后‘文学社大会’这样的三层权力分布,使自己成为最高决策者和最终裁定人。表面上的程序民主,但实际上大权已在其他人不注意的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