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乱党后,立即高度重视,急忙派人将徐绍桢和刘继业召入总督府中。
从刘继业的口中,端方得知第三十四标的乱党已被制服后,松了口气。
“林述庆罔顾皇恩,死不足惜!可惜没能从他口中供出乱党成员……”端方赞赏地看着负伤的刘继业,笑道:“此次事件刘标统处理得当,将一场兵乱悄然化解,很好!当前江西剿寇已进入关键时刻,江宁若乱势必影响前线士气!不过下面乱党的搜查,还需要诸君多加努力才是!”
“督宪大人安心!”
刘继业抱拳继续道:“虽然林述庆已死,但其党羽人数应当并不算多,下官已将可疑人士锁定,待继续勘察后向督宪大人禀报。”
“不错……”端方满意的点头,扭头向徐绍桢道:“第三十四标虽安定,但第三十三标还需要多加防备……这样吧,第三十三标出征一事暂缓,徐统制你也先留在江宁统筹大局……我准备让巡防营派旧军协同调查,不知徐统制可有异议?”
徐绍桢眉头微皱,劝阻道:“请督宪大人放心,我新军中投靠乱党的毕竟只是些许鼠辈,由我第九镇自行调查便可,就不需要让李大人操劳了。”
毕竟新军与旧军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又素来不合,徐绍桢天然地抵触旧军介入新军事务,也是理所当然的。对此,由于新军是由陆军部管辖,端方也不方便直接发号施令。见徐绍桢反对,再加上第三十四标自主稳下了形势值得放心,此事也就作罢了。
事情汇报完了,天色也晚,徐绍桢和刘继业便向端方告辞了。
而端方却破天荒地将二人送到了门口,以示亲切,临行前更是嘱咐二人继续为朝廷效力,早日平定叛乱云云。
端方的赏识令刘继业颇为无语,他之前在秋操期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接近端方,却没想到通过林述庆一事在意料之外地获得了对方的认可。
在返回的路上,徐绍桢凑近刘继业低声问道:“文鹿,第三十三标标统赵声是你当初推荐的,你觉得此人可是革命党人?”
刘继业心中一跳,表面上很镇定道:“统制大人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徐绍桢并非注意到刘继业的异常,自顾自道:“嗯……崔协统曾向我汇报,称赵声广集乡里乡亲入其军队,其中有不少人曾在地方滋事、与乱党有关……”
“还有,听说赵声在加入新军之前,曾经在地方乡里操办讲堂,据说散发不利于朝廷的言论……这些事情,文鹿你知道吗?”
刘继业皱眉道:“下官与赵声只是在留学日本的时候有过交集,当时其正随公使馆考察日本军事……因为为人思想都比较新派,所以才推荐给统制大人。至于其是否为革命党,下官着实无法判断,但其族在江宁是大家,应不至于做出犯上作乱的事情出来。”
徐绍桢觉得刘继业的话有道理,点头道:“也是,赵家颇有恒产,应该不会是乱党……不过其下属的第三十三标怕是有问题,这赵声监管不利、尤其是这林述庆也是赵声推荐入的新军……我怕督宪大人不会善罢甘休……”
说到这里,徐绍桢看向刘继业道:“方才督宪大人对文鹿你也是颇为看重,你又是最先发觉乱党不轨的人。未避免不相干的旧军插手我们新军内事,我觉得……此次军内搜查乱党就由你为主导罢!先把你自己的第三十四标排查清楚、再调查第三十三标,如何?不过切记勿要伤及无辜,适可而止……”徐绍桢毕竟心肠较软,内心深处也有些同情革命党,因此不愿刘继业赶尽杀绝。
如此安排正中刘继业下怀,他急忙抱拳道:“下官必不负大人信任!”
徐绍桢颌首,比较满意刘继业的反应。他想了想,忽然有补充了一句道:“还有那个赵声……若是此人真有嫌疑,还是让他自己辞职吧、带上他的党羽。”
#################################################
第三十四标的排查一天就完成了。待林述庆死后第二天刘继业便已锁定了‘林述庆党羽’一人,是平常与林述庆关系最好的一名队副。此外,还有一小批没有加入文学社的,要么是思想过于激进的革命党、要么是思想过于保守的军官和士官总共十余名被刘继业视作无法加入文学社,将成为统合第三十四标的障碍的人,被半强迫地因此事而辞职。其空出的职位部分由第三十四标内部可靠人士担任,部分则由刘继业把关从其他部队抽调。
在将初步调查结果上报端方后,刘继业便将那名‘林述庆党羽’转移给了端方,据说此人当天下午便被斩首示众了。
革命之血第一次流淌在江宁大街上。
虽然外表上刘继业无比地冷酷,为个人政治上的目标而牺牲了两个革命同志,并且用‘只有国家主义信徒才是我等之同志’、‘这是为了最终革命之大业所必须的牺牲’这类的话语来安慰自己与旁人,但是内心深处,却依然是存着哀伤。
在处理调查的同时,刘继业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安抚文学社内的一群骨干,除了张孝准还有些心结之外,其余人基本都接受了最后结果。从此刻起,第三十四标已不仅是士兵们敬畏刘继业,连那些军官也都深刻明白决不能违背刘标统的命令,而文学社内的服从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将第三十四标的事情整理完毕,向上级送上起草好的报告书,刘继业下一步便带着几名卫士来到了第三十三标的驻地。
在第三十三标的司令部里,刘继业见到了自家结拜长兄,第三十三标标统赵声。
与一脸疲惫的刘继业相比,赵声气色更差,神色憔悴,一双眼睛黯淡无光。
“文鹿……”
“伯先兄。”
办公室里只有两人,刘继业除去军帽和赵声淡淡地打了声招呼,却没想到对方退了半步,态度冷淡地问道:“林述庆是怎么回事?”
赵声所在的岳王会与同盟会一直关系紧密,林述庆自被他引荐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自然知道此次事件绝非表面的缘由。眼前这个结拜兄弟,摆脱不了干系!
刘继业停下脚步,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淡然道:“林述庆欲图在我第三十四标运动兵变,有破坏整个革命大势之危险!因此……”
“因此你便把他杀了!!?他可是革命志士啊!!!你!你怎能如此行事!?”赵声见刘继业似乎毫不在乎林述庆的死亡,语气淡然,顿时勃然大怒,一把上前抓住刘继业的领口怒喝!
“这是为了大局!”
“狗屁大局!!你怎么就能……能下得了手啊!!?你怎么就能对自家兄弟动手啊啊!?你怎么会变成这样!?你的良心哪!!!!?”
刘继业使力抓紧赵声的双手,两人就这么近距离对视。
良久,赵声才忽然松开刘继业的领子,退后了两步,平复心情后厌恶地看着刘继业问道:“你可是背叛革命,前来拿人了?”
“绝无可能!!排满复汉是小弟我毕生志愿,怎可能与清廷同流合污!?”
赵声面露惊讶,旋即不解之色。他痛苦地捂着额头问道:“既然你没有背叛革命,那么为何……要将林述庆……?”
“伯先兄不懂,这是为了大局,是为了革命之最终实现。”
“在必败之萍浏醴中,杀一林述庆能让我得到端方之信赖,方便未来趁其不备下手。可以以此为机会统合第三十四标的力量,将一些排斥革命的军官诬为林述庆党羽赶走,方便第三十四标进一步靠近革命。”
“大局……”赵声不屑之神溢于言表,对刘继业的解释几乎没有耐心听下去。只是最后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激愤,低吼着问道:“你来……所为何事?”
“徐绍桢让我负责调查我们第九镇内部的革命党情况,我这次来表面上是对第三十三标进行调查……实际上,是给你提醒的!”
“哦?”赵声神色一变,有些意外,不明白‘提醒’的意思。
“崔亥安向徐绍桢告密,称伯先兄你招募了许多相熟的乡里乡亲,其中有不少人有可能从事革命。此外,徐绍桢本人也打探到伯先兄在家乡办理的新式学堂,传授的思想比较激进。”
赵声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依然难看:“文鹿你没拿着这个消息去告官,真是难得……”片刻后,见刘继业沉默不语,最后还是轻声问道:“他们可掌握了确凿证据!?”
“暂时没有……所以才委任小弟我来调查伯先兄你……当务之急,是伯先兄你必须把自己撇清嫌疑!”
听到刘继业声音中关切的情绪,赵声虽不领情但态度稍稍改变了一点,继续问道:“文鹿你所谓的撇清嫌疑,究竟是什么?”
毫无犹豫,刘继业大步上前朗声道:“无论如何,第三十三标必须找出几人来交差,地位不得太高也不得太低,最好是行为思想激进却与伯先兄你本人无牵扯,或者绝无可能拉入革命阵营之人。伯先兄你给我找出这几人后,我自然可以想方设法帮你摆脱牵连。”
“你是说……和你一样?”
虽然感觉到赵声言语之间的嘲讽,刘继业还是点头道:“直白点,就是这个意思。”
“你!!”赵声猛地食指指向刘继业的脸,片刻后却又泄气。
“余不像文鹿你,能绝情地将自家革命弟兄出卖了……哪怕能免去余的嫌疑,余也是不会做的!”
“伯先兄!!”
赵声挥手制止欲图说服的刘继业,叹了口气,淡淡地说道:“标统又有何用?若这个标统位置是靠出卖自家弟兄才换得的,余宁愿不要!!”
“伯先兄差矣!你继续为标统方能最大可能地发挥作用,为革命而努……”
“文鹿别说了。”赵声再次打断刘继业,决然道:“为兄是断然下不了这个手的!余打算就此请辞!”
这是赵声的选择,刘继业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轻声道:“如果这是伯先兄的选择,那也没有办法了。”
赵声闭上眼睛,长叹一口气,表情纠结又复杂,心中难受到了极致!
“文鹿……虽然不知你怎会变成这样……但……后面第九镇新军的革命活动就要靠文鹿你了!”虽然赵声无法原谅刘继业的所作所为,他却知道刘继业并未投靠满清,只是在革命方法上过于极端、过于冷酷冷血了!
是盟友而非同志!
赵声宁愿辞职也不愿破坏自己心中的底线。虽然在刘继业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赵声他本就是个理想主义者!
“……小弟明白了,伯先兄离职后将去何处?”
赵声自嘲地笑了笑:“同盟会已成立一年,我却还未见到黄兴、孙文等领导……我打算再次东渡日本,到同盟会总部去效力。”
“既然如此……请兄长一路平安,待革命成功了再好好畅饮吧!”
经此一事,兄弟二人之间已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
。。。
………………………………
第144章 变数
第一百四十四章变数
1906年10月18日爆发的萍浏醴大起义,在经过了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后,随着各地增援清军的加入,局势已转瞬之下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终于,在第八镇抵达战场并加入战局后,一个步兵标的冲锋就瓦解了当面过万起义军的防御。由会党、矿工、苦力、灾民组成的起义军面对人数远远少于自己的新军溃不成军。此时三面清军发动总攻势,坚守浏阳县城的三万余起义军不过半日就被击溃,除了百余革命志士和会党众困守县衙坚持外,起义军大部都纷纷逃散。
最后,在数千入城清军的围攻下,当晚浏阳县衙被攻陷,刘道一、蔡绍南、魏宗铨等革命领导人不屈战死就义,历时9天的萍浏醴大起义于10月27日被各省清军平定。
粗略计算,鼎盛期达到五万的起义军真正战死者,只有区区七百余人左右,而清军伤亡如果算上起义初期的战果也不过三百多人;其中新军损失只有二十人。
但是这毕竟是太平天国以降,清廷在南方动兵最多的一次,前后总共出动了五万八千余军力,清廷上下对此都是高度重视。能够如此迅速平定叛乱,身为两江总督的端方自是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而出工出力最多的第八镇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张之洞也是脸上有光。
而江宁这边的革命党则由于林述庆事件而被迫潜伏;当然,最后刘继业从第三十四标、第三十三标中拉出了微不足道的底层革命者八人处决,并未动摇根本。然而随即赵声的离职也促使不少其属下倾向革命的族亲离开,原本革命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第三十三标遭到重创。
同样离职的,还有史久光,他与为避嫌的赵声一同去了日本,理由当然是考察军务云云。
至于刘继业,他在亲手开启了林述庆事件,并一力处决了所有当事人后一方面获得了全标上下的敬畏,进一步统合了文学社。另一方面也得到了端方的信任,被其视作善于对付乱党的优秀人才。
此刻,11月3日,刘继业策马在从军营前往两江总督衙门的路上。
江宁天气转冷,刘继业在军装外面披了件带帽子的军大衣,身后的两名陪同卫士也是如此。
靠左一点的是刘德,刘继业的卫士长,也是能与王光照相提媲美的心腹。另一国字脸和络腮胡的卫士名叫朴由贤,据刘德观察认为为人忠厚可靠,成为卫兵后其家属都被安置在刘氏的面粉厂工作,也可称得上是心腹。此人正是当初押解林述庆的卫兵之一,与刘德一样都是接触到许多的刘继业秘密的人。
为了笼络这些卫士们,除了给他们丰厚的待遇、给其家人提供福利、为人随和亲切之外,也必须让其认为跟着自己有利可图。像刘德便被隐约提及日后外放成一营管带,其他卫士也是各有各的期盼。
到了两江总督府邸前,三人翻身下马。刘继业步入府内,拿出相关信件给下人看过之后,便被引入府中,很快离开办公区域进入后院。
这次是刘继业第二次来到端方的后院,不过走的路线却完全不同,不久一座庭院便出现眼前;小山小水,秀丽的景色,精美的长廊和位于水中间的亭子,无处不透着奢华和身份。
亭子内坐着两个人,刘继业老远处便分辨出来其中一人是端方。
“老爷在亭内,请刘标统随我过去。”
被下人引向亭子,沿途路过了不少秀美的下女,踏上桥后声响惊动了亭内二人,他们都站了起来看向来者。
见此架势刘继业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到了亭子边上便低头拜下向端方请礼。
“刘标统不必多礼。”
亭内四角摆着暖炉,亭内的二人都穿着薄衣,在这寒冷的节气显得有些潇洒。刘继业步入亭子后,也除去了上衣,挂在栏杆处。
端方笑眯眯地等刘继业起来,态度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让对方坐下后,才介绍起旁边的人道:“这位乃陆军部副参领靳云鹏,此次来宁带来的陆军部指令。”
在座的那人正是曾在彰德秋操有过一面之缘的靳云鹏!
陆军部指令一个电报不就可以了,需要派一个副参领过来吗?况且身为封疆大吏的端方,又为何会接待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指令又与自己有着怎样的关联?感觉到会操后端方对自己态度的微妙变化,带着深深的疑问,刘继业表面很是客气地与靳云鹏互相敬礼。
靳云鹏态度不错,可能是与刘继业接触过,客套完了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封文件,递给刘继业温声道:“这是陆军部的调令。”
“调令?给在下的?”
见刘继业一无所知的样子,靳云鹏略带不解地看向端方,却听其解释道:“刘标统此前一直忙碌于纠察乱党的工作中,此事尚无与其说晓。”
“原来如此……”靳云鹏点头表示理解。他轻咳一声,组织了一阵子语句后才缓声道:“朝廷陆军部有鉴于庚子大乱后俄国在满洲的暴行,为避免将来出现类似情况,急需优秀之军事人才前往边疆进行勘察……陆军部已决定派出五名军官,以一名正参领率领,前往蒙古进行为期十月的考察;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军事政治,方方面面,以备将来边防之需。”
蒙古!?
十个月?
就算是善于隐藏自己的刘继业,此刻也再也按耐不住惊讶,一双眼睛瞪大了,不可置信地看着靳云鹏。
“……陆军部有鉴于刘继业在日俄战争中在满洲战场的绝佳表现,以及成立第三十四标以来的优秀成果,特委任刘继业为考察团正团长,全权负责蒙古全境之考察。”
在刘继业原本的计划中,他将长期在江宁运作,将自己的班底和基础持续巩固、增强,等待清廷自掘坟墓后,全国各地革命成势的时候起事,以江南为根据地建立起一番功业来。
但是陆军部忽然的一纸调令完全打乱了刘继业的节奏;去蒙古十个月后,鬼知道结束后会被分配到哪里、花费一年时间才幸苦搭建起来的班底是否就此打水漂……自己离开后文学社的领导权该怎么办……这么多关键的事情,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让刘继业心中陷入了沉思中!
端方和靳云鹏对刘继业吃惊的反应并不算很意外,毕竟是忽然被通知要前往千里之外的边疆,任谁咋一听到也会震惊。
“若是没有问题的话,就接下来吧。”靳云鹏说完将调令硬塞入刘继业手中。
刘继业迫使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索后逐渐发现了折纸调令的蹊跷之处……这类任务,一般理应由陆军部内部的参谋来负责,怎么会远赴江宁找一个毫不相关的野战军官来带领?这不合情理啊!
如此疑虑,加上方才关于端方与靳云鹏二人的疑问,让刘继业自觉似乎摸索到了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
自己被选中绝不是偶然!!
没想到袁世凯与端方居然有这么深厚的交情!!
想通了这一点,刘继业也就明白除非自己弃官辞职,不然怕是逃不过蒙古一行了。
“督宪大人,能否为下官解惑?”既然端方在场,则必然是这一情况的知情者。刘继业决定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情报,以方便自己做判断。
端方挠了挠头皮,考虑了一番,最后并未解释,而是直接回答道:“这个……刘标统到北京报到的时候,就会知晓了。”
这样也问不出个什么,刘继业已绝了从二人口中获得情报的希望。
这边靳云鹏也不管刘继业接受与否,直接说道:“请刘标统在三日之内将江宁军务交割完毕,自行北上,望能在11月28日之前抵京。”
“等等,在下的继任标统是谁?”
面对刘继业的疑问,靳云鹏从怀中口袋取出一张纸条,将上面的名字读了出来:“接任第三十四标标统者,乃第三十四标副标统,张孝准。”
不愧是北洋袁世凯,真是什么都准备好了,给自己没有留下任何余地啊……如此感叹着,刘继业也只有接受这一唯一选择。
刘继业心中郁闷又烦躁,却不能表面露出。接下来的时间靳云鹏基本上不再说话,主要是端方与刘继业说着客套话。
莫约五分钟后,端方便端起了桌上的茶杯,示意端茶送客了。
向端方告辞,刘继业被下人带离庭院,朝大门走去。
就在走过一个拐角的时候,迎面而来了一个低着头的旗袍少女,正拿着一本书念念有词。
下人见她走了过来急忙让道,刘继业于是也有样学样的靠在栏杆边上,在她走过自己眼前的时候耳边传来了零碎法语单词。他下意识打量了一下,少女的侧脸似乎在哪里见过……
少女低着头念书没有注意到两人,直到走开了几步,忽然有感,回过头再看时,只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了。
这背影……给少女很熟悉的感觉。
。。。
………………………………
第155章 协统领
第一百五十五章协统领
刘继业与徐绍桢的对话并没有持续太久。
徐绍桢有些简略地问候了自己的老部下,对其即将接替崔亥安担任第十七协协统表示欢迎和支持,又说了些一年来第九镇所发生的改变、如从日本进口了十三门野炮,将镇直属的炮兵标极大扩充等等。
半个多小时后,刘继业便识趣地起身告辞了。
虽然表面上徐绍桢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从其态度和言辞上不经意间透出细微的改变,让刘继业知道自己的这个老上司恐怕是对自己有了一点其他想法。
原来的刘继业虽然有才,但是一直对徐绍桢恭敬有加,凡事也会多向其讨教并为其争取巡抚等人的嘉奖,日常更会频繁送礼。因此徐绍桢便很自然地将刘继业视作好下属,是属于未来可以提拔的心腹。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却是建立在刘继业年纪轻轻,又是徐绍桢自己一手提拔的,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现在,从蒙古旅程回来后的刘继业,不知在朝廷中榜上了哪方高人,直接跨过了副协统,连跳两级成了第十七协协统,距离徐绍桢自己的位置也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刘继业才二十出头,这让已经年过四十的徐绍桢,心中自然有些不爽。
除此之外,刘继业身上有才华又会做人的品质,徐绍桢已经隐隐开始担心如果其得到朝廷哪个高人的过多看着那个,会否有一天取自己而代之!如此想着,徐绍桢的态度自然会发生些许变化。
深知徐绍桢心态的刘继业,虽觉得可惜,却也知道这是自己上升太快所必然带来的后遗症。只要自己一直担任第十七协协统,那么由于自己的年纪和在朝中有人的背景,很难不引起徐绍桢态度上的些许变化。
不过刘继业并不是很担心;且不说他在中央有袁世凯、在江宁有端方的关系让他并不惧怕徐绍桢。就说实际权力中,刘继业也无意与徐绍桢争夺权柄,更不想取而代之!多花些时间弥补,两人虽未必能和好如初,却也不会势同水火。
因为刘继业与其他高级军官不一样,他身为革命党,权力根基并不全在军职而更多在对广大中低层心向革命的军官的影响力和控制。在军职上升的太高只会让他逐渐脱离其根本的革命同情者,反而不利于巩固实力。这点看,标统实在是最适合刘继业的职务,而协统已经是极致;如果真让刘继业升到第九镇统制,必然会造成其上下脱节的情况。
所以既然并不准备与徐绍桢产生冲突,平常又打算依然恭敬对待,刘继业也就不怎么担心其态度了……只要二人井水不犯河水便能平安相处。
话虽这么说,但刘继业对自己与徐绍桢关系的转变,还是难免觉得有些遗憾的。毕竟曾是关系紧密的老上司,自己之前也受到其诸多照顾……
从徐绍桢的府邸中出来,刘继业毫无停顿地朝自己无比熟悉的地方而去。
#############################################
花牌楼前的第三十四标营地。
一年下来,第三十四标的营地愈发牢固;围墙都用木桩重新加固,大门也被重新装修过,还加了两个岗亭,已无当年刚建军时经费紧张,无比寒酸的模样了。
天空中飘着小雪,在营寨门口执勤站岗的列兵李再兴包裹在厚厚的呢子大衣中,站在岗哨前一动不动。他鼻子下淌出的鼻涕都已冻住,却不敢伸出手来处理,只能强忍着,期待着再过一个小时便可换班进到温暖的屋内好好休息休息。
有执勤军士不时地巡逻,万一有小动作被逮住了,被关三天紧闭加上罚扣一个星期的工资,那就不得了了!
就在李再兴幻想着进屋吃热饼子的时候,却见军营外一个高大的军官骑马缓缓而来。
李再兴收回心思,仔细打量,见来者军装华丽、料子精致,明显就是个大官。他急忙给对面的同伴一个眼色,嘴唇快速发出茨茨声,然后两人等来者接近后,同时一个立正!
‘啪!’军靴在雪地里并拢,发出清脆的声响。
“第三十四标执勤列兵李再兴敬礼,请来者通报军衔和目的!”李再兴操着江西的口音,朝着来者大声道。他从值班笔记中并无看到今日会有哪位长官访问,因此必须出口询问;方方面面都符合军规,端的是无比熟练。
来者跳下马来,面带微笑地向李再兴靠近着,也不直接回答而是笑问道:“什么时候进的第三十四标?”
见高大来者肩膀上一颗硕大的金星,李再兴虽然不清楚具体军衔,但必然是很高的、说不准比标统还要大,于是也不敢怠慢老实回答道:“报告长官,我是八个月前入伍。”
“难怪。”
刘继业收起笑容,轻咳一声道:“本官刘继业,现军衔为协都统,来此是为了见你们的张标统。”
李再兴认真地听完,回头在岗哨内的一张纸上将一一记下,回头又是一个敬礼道:“欢迎长官!”
刘继业步伐没动,而是很好奇地看着李再兴问道:“你们第三十四标还在坚持给士兵们上文化课吗?”
虽然军纪要求哨兵不得对话,但是面对的是军衔比标统还高的上官,李再兴为难之下只能开口回答道:“回长官,是的!据说这是前任标统留下的规矩,我们士兵不认字的就参加认字班、会识字的参加高等班、而有文化的,则最后参加文化班。”
“那你是在哪个班?”
李再兴有些骄傲地回答道:“我一开始还是识字班,如今已经有高等班水平了!再过些时日,说不准就能升上文化班。”
“为啥想要上文化班?”
李再兴露出了一个向往的微笑:“我们在当兵前文化都是大老爷的,想我这样只是粗通文字的,连书本也买不起、看不起……当兵后,不光把字都识全了,还从长官们那里知道了很多道理……我觉得很难得,就想知道更多的事情。”还有一点李再兴没讲,就是第三十四标规矩是,若想要升职、往上爬,就必须要从文化班中毕业。因此对于有上进心的士兵而言,升入文化班就是迫切渴求的事情了。
“那你们各个班有多少人?”刘继业很有兴趣地继续问道。
“一开始的时候,识字班多些,怕得有二百多号人、分成不同的班级上课。后来嘛,认字的人多了,如今认字班只有不到百人了吧……高等班现在最多,有三百多人,而文化班则有一百六十多人。”
刘继业想了一下,问道:“你们上课是按营来划分的?”
“是的。”
刘继业还想继续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