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继业直挺挺地站立着,用上过战场杀过人的眼神扫视全场,一举便压倒了所有人的气势。他轻轻用马靴靴跟敲着硬木地板,发出有节奏的‘洞、洞’声。

    过了几秒钟,直到眼前魏勋和他身后的人脸上惊恐之色再难掩盖时,刘继业才轻拍两下手掌,重新开口用淡淡的语气问道:“现在,还有谁想说话吗?”
………………………………

第123章 陋规陋习(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陋规陋习(下)

    刘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脚踢晕了率先出头的刘继煌一时镇住了全场,无人敢再出头挑衅免得步其后尘。

    这刘继煌平日里也是个狠角色,好狠斗勇,喜欢和地痞流氓混在一起,是厂里有名的刺头。只是谁人也没有想到刘家长房文文静静的大公子,会突然动手,更是把对方直接撂倒。

    见无人敢说话,刘继业便朗声说道:“诸位玩弄的把戏我都有证据;人证、物证都有!你们将面粉以低价从货仓中提出,再以高价卖给粮铺,中间的差价竟全被你们收入囊中了!”

    销售的头头中一阵骚乱,一个旁支见形势不妙,壮着胆子大喊道:“都是一个家族,一笔写不出两刘,凭什么你们长房拿了大头连蝇头小利也不留给我们!?你就不怕千夫所指吗!”只是吸取了刘继煌的经验,他只敢躲在几个人的后面不敢站出来。

    不过他的话引起了这些人的共鸣。

    “就是、天王老子也大不过人情,你们大房占了便宜怎能不接济亲族!?太不像话了!”

    “你看看哪里不都是这样,凭什么就你跟别人不同!?”

    “告诉你,想抢我们的饭碗,门都没有!!就算报官,官老爷也会为我们做主的!到时候看看谁不会指着你的脊梁骨骂黑心!”

    这边骂声连连,仗着人多势众,魏勋等人的气势一时又高涨了起来,觉得自己人那么多、做的又是很正常的潜规则,根本不会有问题。在他们看来,上下其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任何家族内都是如此行事,他们从没有觉得自己有错,反而对刘继业查账的行为甚为不满,认为刘继业威胁到了他们的‘合理’利益。

    刘继业也没有想过会那么简单地解决问题,他也知道若无意外,想让这些人自愿把口中的肥肉吐出来,比登天都难。

    不过事在人为,尤其是刘继业有着巨大的先天性优势让他根本不怕。

    站在原处一言不发地看着魏勋一帮人发作,自始至终刘继业的眼神都是冰冷的。

    见这些人喊了将近十分钟也不见停,刘继业忽然大声道:“既然是这样,那么诸位旁支亲戚的账本人且先不算……”

    此话一出众人一副理当如此的表情,内心中也有一丝得意,想着‘跟我们斗,你还太嫩了’之类的想法。

    然而刘继业却话锋一转;“本人先算算那些不是亲戚的人……你、你、你还有你!你们吃着刘家的俸禄,给刘家做事就应该尽职尽责!你们有什么话说吗?”

    刘继业所指的几人都是非刘家旁支的管事,大都是曾在刘家各行做事。他们没有料到刘继业将矛头指向了自己,一时方寸大乱,不停诡辩道:“法不责众!”

    “我们在刘家做了那么多年的事,刘家便如吾家一般,自然也算族人了!”

    “胡说八道!!!”刘继业怒喝一声,大步上前一把抓住人群中最靠前的一人,抓住他的领子直接就拎了起来,大喝道:“刘家有何亏待与你!!?一月十两银子的工钱、儿子还可就读族学,你就是这么回报刘家的吗!!?还振振有辞,不觉脸皮太厚了!?”

    不待他人说话,刘继业一把将他推翻在地,朝着余下的人道:“从现在起,你们都被开除了!一个个立即收拾行李滚蛋!不光如此,本人已经上报了官府,定要将你们问罪、严惩不贷!!!”

    话音刚落,就在人人色变之时,只听到厂外门口一阵骚动,众人赶紧从窗外望去顿时面色入土、大惊失色!

    只见数十名穿着新式军服的兵士扛着洋枪走入厂内,为首的军官正在跟一个管事说话,期间不停地对办公楼指指点点。

    在场之人谁曾想到刘继业居然真的报官了,官府还真的派了兵士过来!

    一想起自己可能被收监、发配,胆子小的,一屁股就瘫坐在地上,胆子稍大的也是双腿发抖。而那些自认为平安无事的旁支亲族们内心中也惶惶不安,开始后悔方才太不给刘继业面子。本来这些头头也算是有身份的人,虽然无耻了一些但相对安逸的环境让他们缺乏了一股狠劲。唯一的一个滚刀子刘继煌又在一开始被踢晕,此刻官府派来抓人的兵士的到来,让这些色厉内荏的头头一个个胆战心寒。

    却是没有一人考虑到为何官府会行动如此迅速,更别说派出士兵而不是捕快来抓人了。

    ‘哗啦……’一阵水声,原来一个人承受不住惊吓,居然直接尿了裤子。

    只是没有人发笑,所有人都盯着刘继业,而窗外的军官似乎也与管事的说完了话,正率领兵士走入办公室内!

    完了!完了!!此刻那些非刘家亲族的人已经心急如焚,再也没胆子对抗,一个两个都跪了下来大喊饶命。说到底,他们也只是雇员,不是族人、上下其手的事情一旦报了官,进去后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个时候,人们才想起眼前的年轻人除了刘家嫡长子的同时,还是手握重兵的武官!

    “少爷!!饶命啊!小人有家小,一时犯错,大人不计小人过啊!”

    “我……小人……小人一定把钱都退回来,只求大人莫要报官呐!小人在这里给少爷磕头、磕头了!!!”

    门外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刘继业冷漠地看着地上求饶的人,以及虽然站着却面色惶恐的刘家旁支以及魏勋。随着脚步声临近,也不说话而是直接走出办公室,也不关门,好让所有人看到他与前来的军官说话。

    过了一会儿,办公室内的人也听不清说了什么,只见刘继业重新返回,向依然跪在地上,惶恐至极的众人道:“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现在就随这些兵士去大牢,听臬台大人发落吧……”

    “求求少爷!”

    “发慈悲吧,少爷!!”

    地上众人一阵哀嚎,刘继业毫不客气地挥手打断他们,继续道:“要么,把你们吞下的赃款全部交还,每人罚款三百两银子再加上钱息!交完钱后,立即滚出刘家、滚出江宁!”

    若是在往常,这等条件那些人是死活不肯答应,只是如今他们已被入大狱的威胁吓破了胆子,一个个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反而一般不停地向刘继业磕头谢恩,感谢少爷的仁慈。

    刘继业踢了一脚磕头磕狠的,回头对刘忠道:“忠叔,把这些人带出去对账,钱息就按今日我们刘家钱庄的利率来算,再加上每人三百两银子罚款、麻烦您安排一下了。”

    刘忠早被刘继业的手段惊得目瞪口呆,此刻回过神来急忙过来把地上的人拉走,临走时无比佩服地看着自家少爷。

    此刻恰好刘继煌翻了个身似乎清醒了些,下意识地摸了把脸,觉得有些湿润睁眼一看,满手都是鲜血,吓得他大声怪叫起来,给屋内的气氛平添一份恐怖。

    厌恶地看了鬼哭狼嚎中的刘继煌一眼,刘继业直接让那些认罚的人把他如拖死狗一般拖走了。

    很快屋内只剩下刘继业以及魏勋和刘家旁支共五人,刘继业重新关上大门,故作惊讶地看着魏勋道:“魏主管姓刘吗?”

    “不……不姓……”魏勋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和手段,此刻也早已胆破,方才的嚣张早就不翼而飞。

    “既然不姓刘,还不快滚到忠叔那里还钱,难道还想去大牢吗!!?”

    魏勋听后肝胆俱裂,匆忙狼狈不堪地朝自己办公室外跑去,临出门前刘继业补充了一句:“你是管事的,不可能如此轻松饶过你!别人是三百两罚款,你是五千两!”

    魏勋差点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心如刀割,只是尽管如此还只能不停地在门口向刘继业磕头谢恩。他知道自己方才得罪了紧,生怕这少爷反悔把自己送去大牢。

    于是房间内只剩下那几个旁支,只是眼见同伴的遭遇,兔死狐悲之余,内心也在忐忑不安,不知道这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长房少爷会如何对待自己。无论如何,此时此刻已无人敢小觑这个年轻的少爷,暗自后悔方才态度太过不恭的同时,也直到此时才有人想起对方还是手握两千士兵的高级军官!

    刘继业自顾自地坐在洋椅上,整理了一些略显凌乱的衣物,看都不看他们一眼,闭上眼睛道:“余下诸位……没错,你们是刘家族人,但是国法难逃,厂子更不是汝等随意取款的钱庄!!本人也不愿过于为难你们,吐出你们的赃款即可免去追究,不过这面粉厂你们是呆不下去了,长房的其他物业你们也别想指望,自己自谋生路去吧!”

    无人搭话。虽然这些人心有不甘白白送上手中利益,但看到刚刚魏勋等人的惨况、以及刘继业发飙的情景,都暗自生畏。

    就在他们犹豫之时,门外的大胡子军官忽然推门而入,正是张孝准。他虎视眈眈,故意装作凶神恶煞的样子,一副大胡子更是增添几分威武。他毫不客气地指着在场众人问刘继业道:“文鹿,这些人打算怎么处置?是否要我一并逮捕了?”

    随后房间又冲进来无数士兵,荷枪实弹,死死盯着剩下的旁支,仿佛一声令下便可开枪射杀之。

    这时刘继业睁开眼睛,拍了拍张孝准的胳膊,微笑着看向众人道:“那就看诸位如何选择了;是接受本人的好意、还是准备牢底坐穿呢?”

    最终所有人都吐出了赃款。
………………………………

第124章 观操军官

    第一百二十四章观操军官

    刘继业用雷鸣之势一举清洗了厂内销售系统的全部蛀虫,极大地震惊了厂子内的一干员工们。他们有些人对刘继业的手段感到害怕和恐怖,有些人感到佩服,无人敢再小瞧长房大公子,所有人都牢牢地记住了刘继业的名号。

    事后有些人已经隐隐猜到那些突然出现的兵士可能有些问题,不过在所有当事人都缴械投降的情况下,这些疑问也不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而刘继业则借此机会顺势推出了工厂改革的方案;以张謇所办的大生纱厂‘厂约’为蓝本,亲自执笔撰写了刘氏面粉厂的厂约,创立董事会、明确了众多员工的分工、职责和工资,设立了赏罚制度,并正式将刘氏面粉厂更名为‘顺丰面厂’。当然,这是刘继业难得的恶趣味。

    趁军务有空闲的时间,刘继业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工厂的改制中。在增加了工厂总办的权限从而获得了刘继嗣的支持后,很快新的制度就在工厂内得到了确立。新的董事会成员包括刘继业、刘继嗣等大股东,按各自的持股比例拥有相应的投票权。此外,顺丰面厂也开始开具一百两一份的股票向市面融资,准备继续扩大生产并进入安徽和江西的市场,这些具体经营方面的事物主要还是由刘继嗣与刘忠等人负责。

    厂内,刘继业自知人手不够,只能借助刘忠的建议在几个重要岗位放置有些能力又不是过于贪心的人。作为这样人事安排的交换,则也让刘继嗣获得了厂内更多的话语权。

    等到刘继业将改制的事情忙完,时间也到了1906年的7月中旬。

    除了面粉厂的改制外,刘继业在全军上下竖立了威信后,也在第三十四标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旧军,这些当初成军时因为缺人手而从各地调入的旧式军官已经基本被刘继业清理掉了,有把柄的一律被严厉地清除,没有把柄的则礼送出门。除了少数几个工作努力,思想不算保守的人留下之外,第三十四标几乎就是日本士官生和江苏等陆军学堂毕业生的天下。

    而刘继业的卫队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旧军出身的、有不良脾性的全部被清除。只有三两个刘氏宗亲得以留下,在刘继业时常敲打之下也不敢为非作歹。卫队多出来的位置从第三十四标内部补充,主要是训练努力、各项成绩突出、以及文化课优秀的士兵,等于是全标的精锐。

    同样,负责执行军法的宪兵也是经过了精心挑选,每个宪兵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并且从无犯记行为,品行端正。全标四十名宪兵、以及二十名卫队成员构成了全标二千人中最为杰出的士兵,也是刘继业未来计划中升职成士官的优先考虑对象。

    在管理部队方面刘继业也采取了新方法,他将每个月士兵们的各项考核成绩全部以百分制的方法张贴在操场上的木板上,并以此决定其一个月的奖金以及日常的勤务量。考核的项目分别是体能、队列、操典、技能以及文化。

    体能顾名思义考察的是士兵的身体素质,按照他们每个月测验的长跑、障碍、引体向上、负重等成绩得出综合的评分。

    队列考验的是士兵对队形、战术运动、看图等成绩,而操典则是看士兵是否遵从纪律和军法;任何违律违纪的行为除了军律的惩罚之外,视情节严重程度扣分。

    技能主要是考核士兵射击、拼刺刀、维护枪械等能力,而文化则是他们文化课考试结果。

    所有成绩加在一起得出总分,决定一个士兵最终的排名。一旦士兵有任何一项不及格,或者其排名在最后的十分之一,则在负责全队的日常勤务之余,还要接受教官的加操。与此相反,排名最靠前的十分之一可以免去勤务,而前三名更是可以每人获得五两银子的奖金,以及在其为前三名期间可以别在胸前的黄铜勋章,由刘继业亲自颁发。

    以第二营的李虎子为例,他在六月第一个星期体能拿到了85分、队列73分、操典90分、技能68分、文化则只有40分。因此虽然其总分成绩排在中游,但是由于文化课不及格因此依然需要与其他不及格的人一样,负责清理全队的厕所,同时每两个晚上还要抽出时间进行文化补课。

    不光士兵们有此考核,士官与军官们也是一样;除了也要接受体能、队列、操典、技能、文化考核之外,还将其所管辖的全队最终成绩算入其中。排名前三的军官也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最差的三人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为防止作弊或者放水现象,给士兵们的打分均是由铁面无私的方振武率领宪兵完成,而军官的评分则直接由刘继业进行。通过相对公正的评分系统,刘继业得以赏罚分明,几次下来极大增加了第三十四标全体官兵的训练热情。那些获得了黄铜勋章的士兵一个个每次都趾高气扬地站在队列第一排,连长官对他们都和颜悦色,盖因这些成绩优秀的士兵也将间接地提高了其长官的成绩。

    如此待遇,让士兵们无比羡慕,纷纷争抢第一,每次考核时都卯足了劲,甚至互相较劲比拼。士兵们如此表现,就连一开始最为反对的丁鸿飞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此方法甚为有效,而刘继业的威望在全军中则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月初的时候,徐绍桢曾带领刚刚从西洋考察回国,新上任的两江总督端方前来军营考察,两位大员都对刘继业的训练方法以及成果大加赞扬,端方当场便拍案说应该在全军推行。

    #########################################################

    1906年7月15日。

    刘继业在上午左右办完了一些要紧公务,并将第三十四标一天的安排交予丁鸿飞与张孝准处理后,便离开了办公楼,在一群新卫士的跟随下出了兵营朝江苏新建陆军第九镇官署前去。

    此刻正是正午时分,烈日高高照在本就潮湿的江宁城上,再加上今日恰巧无风,热得刘继业没出多远便已满头大汗。这天气本就湿热至极,偏偏刘继业为了见上司还必须穿了一身新式深色呢子军服,被太阳暴晒了二十分钟抵达官署后,刘继业浑身都仿佛从水中捞起来似的,军服内的白衬衫能拧出水来。

    下马后先喝了几口水免得中暑,刘继业步入官署内,离开了太阳的照射,只觉瞬间阴凉不少。

    官署内几个办公的参谋见到刘继业后,不管是钦佩的还是嫉妒的,都纷纷敬礼,刘继业也只能一一还礼。轻车熟路来到徐绍桢办公的厅前,进去后徐绍桢一如既往地热情。

    “文鹿来了,快些入座!来来,快上酸梅汤解暑!”

    “不知大人召学生前来,有何事?”在与徐绍桢独自相处的时候,刘继业很自然地用上了‘学生’的称谓,以示亲近。

    徐绍桢笑着不说话,等下人送上酸梅汤之后,方才开口道:“过些时日,彰德秋操就要开始了,陆军部下了命令要求已成军的各镇派军官三人前去观操……本官奏明总督大人后,决定由文鹿你作为第九镇的观操军官前往河南。”

    关于最近轰动一时的彰德秋操,刘继业身为新军军官自然从邸报中了解了大概,此刻听到自己被选为观操军官,虽然有些惊讶但应该说并不很意外。

    由军机处章京、兵部尚书铁良以及袁世凯等为首的诸多清廷大员上书,清廷在半个月前最终决定考察新建陆军的编练成果,拟以新军在1906年10月左右在河南省彰德府举行秋操大典,除了军事演习之外也是存着通过阅兵展示军威的目的。

    从坻报上的消息看,暂定的出席新军分为南北两军进行演练,北军由段祺瑞的第三镇加上曹锟的第一混成协组成,总兵力约一万九千人。南军由张彪的第八镇第十五协加黎元洪的第二十一混成协,另加第五镇第十协的一个标,总兵力约两万人。实际上,此秋操参演的军队成分主要是以袁世凯麾下的北洋军为主的北军,对阵以张之洞在湖北创建的第八镇为主的南军。

    据说为了此次演习,清廷特意拨出巨款购置、准备各项设备,包括向德国购置演习专用的橡皮子弹以便于裁定演习期间的伤亡。

    “不知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何人观操?”放下空碗,刘继业问道。

    徐绍桢笑道:“本官有要务此次就不去了,由文鹿你、正参谋官陶骏保代本官,陪总督大人一并出发。此次叫文鹿你过来,便是想带你一同拜见总督大人。”说完,徐绍桢便领着刘继业重新来到了外面,准备上马前往两江总督府。

    跟随在徐绍桢身后,一听到端方也会去,刘继业屡实有些惊讶:“总督大人也去观操?”

    “没错,督宪将担任此次会操之审判员。”

    一边利索地翻身上马,徐绍桢一边继续介绍道:“你也知道,总督大人出洋一哉,游历欧罗巴数国,见识了许多西洋的工业、尤其考察了各国的军务,对新军尤其感兴趣。此次秋操世界各国也颇为重视,也派出了不少武官以及记者前来观操;其中就有大人在欧洲所遇的旧友。此外,北洋大臣袁宫保与督宪大人有莫逆之交。袁宫保为此次会操阅操大臣,邀请督宪大人为审判员也就不足为怪了。”完了,又补充道:“之所以让文鹿你去陪同观操,除了你治军出色外,也是因为你曾上过列强报纸……对了,你生擒的那个俄国将领叫什么?”

    “学生有幸擒住了俄军最高指挥官库洛帕特金。”刘继业说完露出了感激的模样。他知道这是徐绍桢有意提拔,让自己在端方面前留下好印象,因此直接就长拜下去。

    徐绍桢本就欣赏刘继业,在受了大笔贿赂后也愿意卖个好,此刻也只是笑眯眯地在马上让刘继业无需多礼。

    执意行完礼仪才翻身上马的刘继业转念一想,忽然想到人数似乎不对,遂开口问道:“大人方才说有三名军官观操,不知除了学生及陶正参外还有谁人?”

    此刻二人已经上了大道,前方有卫队开路,穿着新式军服的徐绍桢虽然身材有些发福但还是颇为精干,听了刘继业的问题后在马上拍了拍脑袋,自嘲道:“记性倒是差了!确还有一人,不过却不是我们新军的,而是江宁巡防营统制,赵会鹏。”
………………………………

第125章 拜见端方

    第一百二十五章拜见端方

    刘继业与徐绍祯策马一路闲聊,不久二人便来到了江宁的两江总督部院前。

    两江总督部院设在江宁城内原明代汉王府内,曾于太平天国期间被洪秀全改建为天王府,一度成了皇宫。后曾国藩攻破江宁,一把火烧毁了天王府后,按照礼制重建了两江总督部院。其规格虽然没有天王府那么庞大,也谈不上金碧辉煌,却依然颇有气派。

    随徐绍祯在门前石狮处下马,自有卫士来到正门前与门房沟通,很快就有府中衙役领着徐绍祯和刘继业入内;二人的卫士们则纷纷前往门洞旁的小屋间休息。

    徐绍祯走在衙役的后面,不停地用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油汗。稍后半步的刘继业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两江总督部院,江宁最大的建筑群,但并无心思观赏沿途景色、假山、长廊,只是专注地跟在后面,同时思索着见到端方时的情形。

    刘继业并不清楚他所步入的地方正是后世闻名的总统府,对于他而言,这也不过是大一号的、更气派一些的官府衙门而已。

    步行了大约十分钟不到,徐绍祯一行人便来到了两江总督端方的堂前,衙役送到门口便躬身退走。徐绍祯整理了一番衣物,率先跨过门槛,朝着堂内座位上的红顶官员拜倒在地行大礼。刘继业虽然甚为反感清末之人动辄向人行跪,此刻也只能规规矩矩地随之跪下。

    “下官徐绍桢参见制台大人!”

    “下官刘继业叩见制台大人!”

    堂上在座,红顶官袍之人五官端正、貌似忠厚,留着厚厚的络腮胡,正是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两江总督端方。

    端方本是满洲贵族,其养父桂清为同治帝师,也是慈溪太后的心腹。而端方本人中举人后则受帝党核心翁同龢保荐,得到光绪帝的重用,在戊戌变法中负责农工商总局,属于维新派一员支持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端方主持的农工商总局被撤销,端方本人也受牵连也被革职,但他本就于后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联络上李莲英和荣禄后很快凭借一首劝善歌而得以复出。

    随后不久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时任陕西布政使的端方因接驾有功,再次获得慈禧信任,旋升任湖北巡抚。此后端方代理湖广总督,1904年代任两江总督。在其地方任职期间鼓励学子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在慈禧太后决定推行新政后,更是成为政治上的新星,终于与戴鸿慈、徐世昌、载泽、绍英一起被授予出使西方考察宪政的重任,参与到预备制定宪法中。

    由于此时间线上并未发生革命党人吴樾在正阳门刺杀出洋五大臣事件,端方等一行人得以正常出行,在从秦皇岛乘海圻号军舰赴上海后,于十月八日转乘美国邮轮赴日本。此后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并从西海岸一直穿越来到东海岸后,乘邮轮抵达英国,并访问了欧洲的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等国,最后在考察了俄国之后,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于五月返回北京,历时近一年、历仿十国。

    回国之后端方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力主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学习蓝本,模仿日本的帝国宪法,尽速让清廷开展君主立宪的改革。端方还献上了自己所编的《欧美政治要义》,得到朝中立宪派的欢迎。如此‘功绩’、以及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四十余岁的端方于六月以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正式前往江宁上任。

    以上端方的简历是刘继业通过家族的力量慢慢搜集出来的,大多来自公开的消息如报纸、坻报等等,其中不难看出此人思想进步。而他初一上任两江总督,便上奏朝廷希望在江宁建立一座专门面向海外侨胞的新式学堂,加上种种表现,都让刘继业确信此人是满人中少数的开明派。当然,除了这些之外,端方酷爱金石和收藏,并贪好小钱,也是官场所熟知的。

    坐在上座的端方自是不清楚刘继业已经掌握了自己不少的信息,他贵为封疆大吏,自有封疆大吏的威严,安然受了底下刘继业和徐绍祯礼拜。

    待二人拜完重新立起,端方这才露出一丝微笑,挥手道:“固卿,何须大礼!”

    徐绍桢年龄与端方相仿,从品级上讲一镇统制也是二品大员,虽按清廷官场惯例武将要比文官矮半头,但此时正值武臣地位大涨之时,行此大礼也是给足了端方面子,难怪端方会心情大好。

    刘继业随徐绍桢重新站立,见端方将目光转向自己,却听徐绍桢朗声道:“常言道礼不可废,制台大人初掌两江,兴新政、办实业,我两江文武深为大人之风采、才干所折服,行大礼正是表达我等下官之敬佩之心!”

    端方虽然出了一趟国后自我感觉良好,做派新潮,却也很受用官场奉承的这一套,明知这是客套话听了也很舒服。

    官场见面两位二品大员彼此吹捧一番后,徐绍桢才介绍起一直在旁陪笑的刘继业,道:“这位乃下官属下,第三十四标标统刘继业,此次将随制台大人入豫观操。”

    端方上下打量了刘继业一番,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仿佛自言自语道:“刘标统,吾曾见过。”

    徐绍桢适当地在旁补充道:“总督大人月前曾与下官一起参观第三十四标阅兵,也曾对刘标统大加赞扬。”

    “是也、是也!”端方眼睛一亮,似乎想起了眼前之人。

    “刘标统乃下官属下最有才干、年轻有为之新式军官。同时他亦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精通东西洋新物,还曾以日军中尉身份上过日俄战争前线,生擒俄大将库洛帕特金,被世界各大报纸所争先报道!”徐绍桢在端方耳根处说着刘继业的好话,完全对得起他前前后后从刘家收下的数千两银子‘孝敬’。

    “果真!?”端方再次看向刘继业的眼神已带了惊讶,他思索片刻,有些恍然大悟,出言赞赏道:“这个本官有印象,有印象!原来你便是生擒……‘库诺帕拉心’之人啊!这沙俄祸害我满洲久矣,汝擒其寇首也算为我大清出了口恶气……难得年纪轻轻,了不得啊!刘……标统,可有表字?”

    且不管端方的俄语发音,仅凭他愿询问眼前年轻军官的表字,便可知道他已是对其略有重视。刘继业自然很恭敬地回答道:“下官字文鹿。”

    “可是前汉‘文鹿赋’之文鹿?”

    “正是此文鹿。”

    端方微微一笑,开口便朗诵道:“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吾观文鹿,果是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