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正是由于陆军部估算当前世界列强的步兵队正面火力为一分钟一千多发子弹,所以将我们新军的步兵队接敌正面定为八十米。如此可以保证火力集中的同时不至于因为过于密集的阵型遭致重大伤亡……”刘继业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然而,当前世界列强的步兵队正面火力真的只有一千多吗?”
“在座有人听说过马克沁机枪吗?也叫赛电快枪。”
这次有大约半数的人举手。
“谁能告诉我马克沁机枪的射速?”
只有张孝准一人站起来回答道:“标副张孝准,马克沁机枪射速为每分钟600发。”
“一分钟六百发,也就是说一个步兵队只要有两挺这样的机枪,四个机枪兵使用,其正面火力便能翻倍!!!”刘继业不给众人喘息机会,走到第一排的跟前喝道:“日俄战争中俄军一个步兵队已经装备了四挺这样的机枪,所以列强步兵队的真实正面火力如今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四千发的速度!若是我们战斗时依然保持80米的接敌正面,诸君有考虑过后果吗!?”
课堂内一时鸦雀无声,几个军官联想到紧密的队列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攻击,脸都白了些。
刘继业给大家时间细细思考,完了才继续道:“日俄战争初期,日军便是按照每个步兵队80米正面接敌冲锋的操典行动,在俄军机枪面前尸横遍野,到了战争中期才改为130米,白白冤死了数千数万士兵的性命。”
“而如今,在总结战后之经验教训后,日军步兵队的接敌正面,已经提升到150米了!诸君,这就是时代的改变!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只能被时代所淘汰!我不希望这样的教训诸君是从战场上无数士兵的牺牲所获取的!今天诸君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多跟进时代的变化,未来将少死很多条人命,更可能完成任务。”
刘继业一番开场算是镇住了军官们,原本心不在焉的人这下也开始细心听讲起来,而那些没有受过现代军事教育的旧军出身的军官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本来这些军官们对刘继业赏罚分明,严守军纪在佩服之余,更多的是畏惧。再加上身为标统,刘继业并不常与他们相处,自然有着生疏。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听着刘继业用平常的语调和态度说话,还不时开开玩笑、引得课堂大笑的时候,原本严肃刻板的形象就变得丰富多样起来……无形之中,军官们对刘继业的心态也从畏惧而逐渐转变为敬畏。
“军人不可不知时政,日俄战争可谓当今世界之分水岭,从今往后世界格局将大为不同!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先从当今世界格局开始讲起,诸君请翻开《强~国~军》第三页……”
于是刘继业就自己书中对日俄战争后世界局势的判断,英俄矛盾、德法矛盾、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及实力、以及彼此的矛盾与分歧都一一解释,让不少从未接触过大局的人大开眼见;原来英国和法国居然有千年的仇恨,原来英国王室是德国人等等等等。
在讲述世界局势的时候,刘继业不忘隐晦地提出了民族国家之所以强大的观点,以及工业化的重要性等等。不过第一节课、后面还有大把机会,刘继业并不心急。
当然,也有军官对刘继业所讲的知识并不感兴趣,而刘继业已托坐在最后一排的王光照和第一排的张孝准帮忙暗中记下课堂中各军官的表现,以待未来考察之用。若是上课的军官们知道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关系到未来前程,再觉得无趣也要装作兴致勃勃出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很快就过去了,大多数军官还是很喜欢这个补习课,比想象当中枯燥无味要好上不少,而且主讲的刘继业说话生动、喜欢结合实际的例子,让人不觉得无趣反而被吸引。此外,课堂中间刘继业提出让大家按照座位分成小组,就世界局势的小组讨论也非常新颖和有意思。
一节课下来,众人都听得、学得津津有味,对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标统刘继业觉得亲近了不少。
“最后,请诸君四天后再次上课前,先将此书好好通读一遍,请着重复习关于日俄战争‘科技应用’这一栏。”刘继业说得口干舌燥,声音也有些沙哑。
“起立,敬礼!”在张孝准的喝令下,全体军官一致起立敬礼,又有不少人歪歪扭扭挤成一团,刘继业这次没有忍住笑了出来。
################################################
一个月后……
上海,一座空旷的教科室内,一个瘦小少年正与另外一人轮番传递一本小册子,两人看得津津有味,没有注意到门口多出了一人。
“王言君!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两个少年吓了一大跳,急忙将小册子藏至身后,待看清门口之人时,这才松了口气,那个名叫王言君的瘦小少年埋怨道:“吓死我们了!快过来,有好东西!”
新来的少年走到他们跟前,边走边嘟囔道:“何事需要藏匿……”
王言君笑嘻嘻地从背后重新拿出那本小册子来,略有破损的册子上《救**》三个字清晰可见,他笑道:“就昨天刚刚借到手的册子,看得我是酣畅淋漓啊!还记得去年的革命军不?此书远胜之啊!!”
新来的少年顿时来了兴趣,急忙挤上前,翻开第一页却见‘今世之世界,革命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果是革命之书!”少年一边翻阅头几页,王言君一边在旁笑道:“最近市面上也有不少**,但多只得革命军之皮毛而无精髓,唯有此书虽观点异于革命军,但论据之合理、感情之充沛,都足以与之相媲美呢!”
说到这里,王言君得意地笑道:“尤其是关于当今社会之主要矛盾、以及社会潜在之剥削关系和矛盾,细细想来却有深意!令人钦佩作者啊!”
少年拿起书翻了翻,看到作者署名为‘愤怒青年’后,想起了前些阵子友人从东京带回来的宣传革命的册子中,就有此笔名的文章。
翻到册子中关于农业社会转变至工业化社会中,所带来的新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的解决方式时,少年顿时被迷住了,对书中所倡导的‘国家主义’顿觉高大上起来……
“确实不错!”
“没错吧!胡洪骍!”
………………………………
第121章 初闻喜讯
第一百二十一章初闻喜讯
1906年4月10日,第三十四标大小事务都已上了正轨,刘继业总算找到了些空余时间,在军营住了十多天后抽空回了趟家。
上午时分从军营一路骑马来到家门口,下了马来进了府内,才得知父亲出去巡查生意未回、母亲回娘家省亲、青子与府中的姐妹们一大早便出去逛街了。
回到空荡荡的别院内,刘继业静下来忽然觉得不适应,换了身西服后遂向下人问明了方向重新出门,驱马向夫子庙寻找青子去了。
不一会儿来到人山人海的夫子庙,刘继业找了当地刘家的一处当铺,表明身份后将马寄存在此顺便问了掌柜有无看到自家长姐与青子等人的踪迹,得知她们并未来此处歇脚。
这人海茫茫的,到哪里去找?
刘继业一时有些犹豫,随即一想,干脆今天就当作自己的放假,好好轻松轻松罢。
出了当铺,突然回想起当初穿越第二天便是与刘继嗣来的这里,恰好遇到了一批机械入当,这才萌发了设立工厂的念头并引出一系列的事情。四年多过去了,如今面粉厂已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前一阵子投资的第二厂也开始投产,如今两座厂子加起来已经占地四十亩、雇佣了八百三十名工人,机械六十台、一年可以磨面八十万袋、预计的营业额将达到一百十一万两银子,年利润在二十八万左右。
经此扩张,刘氏面粉已是全国有数的大面粉厂,不亚于上海面粉大王孙多森了。而如此民办工业规模纵观全国除却上海、天津与湖北之外,也只有南通的状元商人张謇能够胜之。
刘继业在街上随意逛着,来到一家茶馆,上到二楼后要了间雅座,又挑了些贵的吃食和几个馒头。吃了一会儿,见店内客人不多便挥手招来小二道:“请你的掌柜过来,在下有事询问。”
小二打量了一番刘继业,见他谈吐不凡、又留着短发还打扮的像洋人一般猜想必然是贵人,不敢耽搁急忙跑到台后请了掌柜过来。
穿越之后的刘继业一直不怎么习惯清代的长袍马褂,而对西服这样最接近后世衣裳的服饰情有独钟。此刻他穿着白衬衫和绣金的藏青色马甲,口袋中还揣着一个怀表,以及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像极了上海滩上的买办。
很快掌柜便小跑过来,虽年纪已大见到刘继业后还是挤出了笑脸恭敬地问道:“客官有何事找小人?”
刘继业客气地笑道:“在下最近才从镇江做生意归来,平素尤爱面食,尝了贵店的包子后,却觉得口味颇有不同,口感更为细嫩,因此想问问掌柜的是用何种方式磨的面?”
掌柜听后放松了些,笑道:“客官好厉害,没错!本店的面食口感确实比别家要好,本店用的面粉,都是城东机械厂里头的丰宝牌。”
丰宝牌是刘氏面粉中价格最高、质量最好的一款,比起次一等的丰麦牌更为精细。刘继业在家、在军营所吃的面粉都是用的自家的,自然对其口味无比熟悉。不过为了从掌柜口中套出需要的信息,刘继业只能装作不知道。
“丰宝牌?是机械磨面的面粉厂吗?”
掌柜略带骄傲地解释道:“没错,这丰包牌是我们本地大族刘氏经营,有好近千工人,整个苏南的高档食店都是用的他们的面粉,据说都销售到安徽一带,将孙氏的阜新面粉都挤出市场了!现在在苏南,也只有无锡荣氏的兵船牌能相抗衡。本来这里的洋面粉都是从洋行中进的,自从刘氏开业后价格也降了不少,现在江宁市面上的洋面粉都被他们给占满咯!”
刘继业手中自然有一系列面粉厂的数据;虽然他自从东渡日本后厂子的经营便交给了刘继嗣等人,长时间只是知道面粉厂的概况,但是他自从回国后便一直很关心工厂,甚至把它看作自己发展工业的奠基并在空闲时间内恶补了很多经营方面的知识,也仔细看过了工厂的一系列数据。如今看到工厂获利,销路也好,自然很是开心。
“看贵店的规模,一个月定是要消耗不少面粉吧,这丰宝牌面粉若是比平常面粉贵七分的话,贵店的成本怕是也要高上不少吧?”
掌柜竖起大拇指赞道:“客官不愧是经商的,确是如此!这面粉好归好确实贵,不过口感不错也吸引了更多食客,所以就算贵些也只能咬咬牙了。”
刘继业点头表示理解,却忽然感到些许疑惑,思前想后也没有觉得自家面粉有多离谱。想起当初四年前他为了说服父亲开厂而做的市场调查中,江宁洋行销售的印度生产的洋面粉价格比土磨坊要高出一倍,而工厂开办后由于运费原因其成本远比洋面粉要低,因此通过价格优势很快就垄断了整个苏南的精细面粉市场。然而就刘继业手中掌握的报表中,每袋面粉的价格并不算太高,尤其是在他的建议下为了推广市场,还给予了大买家如粮铺和食店优惠,如此想来怎么样价格也应该到不了土磨坊的七成。
不过这等事情不方便与外人透露,刘继业向掌柜表示感谢并付了饭钱后便来到了街上,找了几家粮铺询价,发现周左的粮铺内丰宝牌面粉确实要比普通面粉大概贵上七成左右。
很快刘继业便发现粮铺和饭馆购入面粉的价格,与工厂帐目中出货价不符,平均差价在每袋八角钱左右。
“倒是有趣。”
刘继业冷笑着从最后一家粮铺出来,他已大致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请,这是每个企业都难免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清末时的家族企业更是如此。管理面粉厂的除了不少刘家老人外,还有亲族在里面做差,唯一的问题是到底是哪一方在上下其手了。
了解到了如此事情,刘继业自无心情再逛。他返回到刘家当铺中,见还没有青子的下落,便牵出马匹很快回到了家中。
到家后来到院内将面粉厂的帐目等数据寻出,查阅之后确认了自己的猜想,果然在销售环节出现了问题。面粉厂按照自己的建议将面粉分为大袋包装和小袋包装;大袋三十斤卖三块五角、小袋十斤卖一块七角,然而江宁粮铺真实的成本却是每大袋面粉四块二角。
收起账本,刘继业出到屋外才发现已经到了下午时分,正准备到厨房拿些点心,就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一阵嬉笑声,其中便有青子的声音。
走出院子,果然看到青子与自己的妹妹刘继蓉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在旁还有两个族里的表姐、堂妹。
四女似乎在街上玩得很开心,互相打趣着,不过很明显旁支的儿女在刻意讨好长房的刘继蓉和青子,很自觉地充当着绿叶的角色。
刘继业知道青子来到江宁后在经历了初始的不习惯后,极富耐心、心地善良的她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族内。比起日本时的冷清,江宁无疑热闹许多,再加上族中不少人有意奉承,青子与她们相处不错。
而妹妹刘继蓉今年也有十七岁了,在清末已经算大龄剩女,不过好在这些年来风气越来越开放,大族少女也开始上女校、出外交友,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晚。不过就算如此,刘寿昌也早早为自家女儿订好了一门亲事,是江宁本地一书香门第,就等着她从女校毕业后便可成婚了。
无论弟弟刘继世还是妹妹刘继蓉对才从日本回来的,他们的长兄都有些陌生,加上刘继业一直忙于公务,平常接触更是稀少,几乎只剩下童年的回忆。不过相比有些闷的弟弟,刘继蓉性格更为阳光和开朗,每次见到长兄总会先露出灿烂的微笑打招呼。此次也不例外,她先发现了站在门口,敞开了马甲的刘继业,甜甜地笑道:“哥哥!”
“父亲给的零花钱今天花光没?”望着与自己有几分神似的妹妹,刘继业也露出了笑容。
“没有,没有,今天上街都是嫂子会账的呢!”
刘继蓉拎着胭脂店包装盒子略带炫耀地围着刘继业转,一旁的青子觉得好玩却有些不好意思。旁边的二女却无顾忌,都笑得花枝乱颤。
“今天去哪里了?”刘继业领着把妹妹送到她的院子外,路上一边询问她们去了哪些地方。
于是刘继蓉兴奋地将所去的地方都讲述了一遍,足足讲了半个小时才算完。
与青子回到自己的别院中,进了房间青子就表露出了歉意:“真是不好意思,我不知道继业你今天会回来,你一定等了我很久吧?”
刘继业笑着道连没事,反而开玩笑地用日语道:“青子你的中文愈发流利了,还真带上了江宁腔的味道。”
往常青子早就发笑,或者回击了,然而这次她却很平静,表情有些紧张地来到刘继业身前,细声细气道:“有件事情我必须要让你知道。”
“怎么了?”
“我……有身孕了。”
刘继业的表情瞬间凝固。
………………………………
第122章 陋规陋习(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陋规陋习(上)
青子有身孕的事情刘继业是全家最后一个知情人,这是他第二天在书房见到父亲刘寿昌后才知道的事实。
“你终日待在兵营里面,也别怪没人告诉你!”刘寿昌半指责半开玩笑着骂道。
刘继业也知道自己忙着第三十四标的事情,疏忽了家人疏忽了青子,自知理亏难得地没有辩驳而是默默接受。刘寿昌见平日伶牙俐齿的儿子居然没有反驳,气势顿时高涨,借机又好好地教训了他一顿,说到口渴了的时候才停下。
默默地被父亲说教了半天,一直一言不发的刘继业这时忽然抬起头来,起身从书架中找出一本档案,递到刘寿昌面前。
“这是?”刘寿昌看着手中面粉厂的帐目,有些不明觉厉。
“面粉厂自成立以来的帐目,父亲你翻到第十六页关于销售一栏看一看。”刘继业淡淡地回答道。
感情刚才的那番话你一句也没听进去啊!!刘寿昌顿觉胸中闷气,不过见儿子颇为严肃,也知道先处理要事,遂控制住情绪小心阅览起账本来。
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刘寿昌略为不满道:“这帐目很正常,毫无问题啊?”
“表面上看是无问题,不过儿子从江宁各处的粮铺中调查的结果却发现严重不符……”刘继业将自己的发现与父亲解释了一番,完了补充道:“这一情形已持续了两年之久,而江宁本地不比沪浙,自从建厂以来,一直是由厂子直接卖给商铺,并无中间环节可能造成两笔字数不符。如此下来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是假账,但是我相信跟了父亲你几十年的忠叔不会做出如此事情来,那么只有可能是厂内销售出了问题,中饱私囊了。”
然而出乎意料刘继业意料的是,父亲却颇为沉默。他并未正面回答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道:“刘忠自无问题,不过此事远比你所知的复杂……”
对父亲的反应,刘继业虽有意外却也不是毫无准备。在此时中国,千年宗族制度正走向末日,但依然限制着大部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作为刘氏的长房,刘寿昌必须要照顾自己的族人,而族人从家族产业中层层捞油虽然与规章制度不符、却符合当时中国的人情。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族里有一人发达了,其也有义务为其余族人谋福利;抱着这种想法在家族企业上下揩油的人大有人在。
生于如此环境下,虽然刘继业有着后世的不少思维习惯,却也能够理解此时中国人的观念。然而能够理解,却不代表赞同此等陋习、更不等于默认它的发生,尤其是其明知这种习俗极不利于工业化的进程、也是置办现代企业的最大障碍之一!
刘继业向前半步,直视父亲眼睛道:“亲亲相隐,有家无国、因私废公……从大处说,是中国现今面临瓜分和亡国之重要原因、从小处讲,将成为我刘家衰败的原因……不,是任何家族衰败的原因!”
刘寿昌轻叹一声,闭上眼睛低道:“这些道理为父怎会不知,但拿钱的都是族中支持我长房的人,你断了人家财路,一来亲戚之间不好相见、二来也会把他们推向二房、三房啊……一些小钱,无伤大雅,就当破财消灾罢!”
“时代已不同了!如今已不是十年前,父亲你也知道我们中国传统商行面对西洋的股份制公司已处在绝对下风,这在洋务运动中那些完全失败的官办、民办企业便可见一斑!传统之中的诸多弊端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和商业,如今全国上下有识之士都已确信新政改革是唯一出路;不光是朝廷,整个社会都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商界首当其中!”
稍顿片刻,容父亲消化,刘继业继续道:“南通张謇且不说,连北洋大臣袁世凯也在天津创建新式公司,用的是西洋的股份制、而其修建的京张铁路更是全盘使用西方管理!面粉厂必须摆除传统的束缚,将隐患在萌芽之时掐断才能确保其成为刘家百年基业。”
刘寿昌陷入沉思,手指习惯性地敲着桌子,良久后方才抬头问道:“你有何对策?”
刘继业自信笑道:“儿子这几年也不是无所事事,连第三十四标两千多个刺头都能摆平,何惧一群蛀虫?父亲且将涉事人员告诉我,儿子自有办法!”
见刘继业坚决,脸上充满了进取的朝气,刘寿昌一时真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他闭上眼睛挥手道:“罢了罢了、这厂子本就是你折腾出来的,就随你一次!为父会让刘忠好好调查一番,你去和他联系吧。”
“父亲英明。”
就在刘继业离开前,刘寿昌忽然又补充了一句:“文鹿记住,都是一个家族的人,能饶人处且饶人。”
停顿片刻,刘继业回头微笑道:“儿子自有分寸。”
######################################################
五天后,在与刘忠详细商讨并作出了充足准备下,刘继业穿着便服骑马从军营出发,来到了城郊的面粉工厂。
这不是刘继业第一次来工厂,当初筹建的时候便曾与刘继嗣一起观察过地址、回国后也来过几次,考察过新投资的二期厂的建设。不过相比三个月前的时候,如今工厂又变了个模样;通往工厂的沙土路被青石板所取代,载满了原材料和成品的马车进进出出、整个工厂周围开始修起了一道围墙,不远处二期工厂已经开始投产,工厂内存放麦子的仓库也得到了扩建,甚至办公楼也开始重新修缮。
在大门处向门卫表露身份后刘继业进入工厂内,只见一切都是热火朝天;搬运工人们在号子声中将一袋袋的面粉装车、制粉车间中大型的机械发出轰鸣声,一群技工在一个洋技师的指挥下操纵着钢铁怪兽将麦子变成精细的面粉。
直径来到办公楼,刘忠已在门口迎接了。
面对家中老人,父亲的心腹,又是从小看自己长大的人,刘继业急忙下马上前亲切道:“忠叔何必跑出来!”
此刻是刘氏面粉厂账房总管的刘忠依然行了一个大礼,毕恭毕敬道:“少爷来了,老仆怎能不来出迎?”在刘忠的坚持下,他做足了礼数,这才引刘继业进入办公楼内。就在刘继业踏上台阶前,他抬头一看,正好看到二楼窗户处有人影晃动,心中明白刘忠的用意。
青瓦红砖的办公楼总共三层,完全是西洋的构造,此刻外部正在装饰,加装一些阳台等,内部则全用的硬木板。底层是普通文员办公以及档案存放的地方,二楼是各部门主管、会议和会客的地方,其中有窗户能够直接看到厂房车间内,方便观察。三楼顶层则是负责管理面粉厂的最高三名管事的办公室,依次分别是总办刘继嗣、账房总管刘忠、总监工刘绍虞。除了总办刘继嗣之外,刘忠与刘绍虞都是长房的人。
刘绍虞在新工厂巡视,而总办刘继嗣昨天则跑到安徽联系供应商了;当然,几天前刘继业便与自己表哥商量过,得到了他的支持。此刻突然前往安徽,自然是不想牵扯进长房的内部是非当中。
没错,负责销售环节的蛀虫们大都是长房的人。
所以对于刘继业的清扫行为,刘继嗣是喜闻乐见的。
虽然刘继业的到来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清末任何团体包括大家族几乎就是漏风的筛子,各种消息到处传。因此当刘继业与刘忠来到二楼销售主管的房间时,这个名叫魏勋的中年男子并没有任何意外的样子。
略显敷衍地恭维了几句后,魏勋便出声道:“不知少爷前来可是带来了老爷的吩咐?”话语间轻视的态度溢于言表。
若是平常,魏勋自然不敢、只是在知道这小少爷摆明了是来对付自己的,魏勋又针对此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态度也就变成今天的样子了。
来之前的刘继业做足了功课。这魏勋是在刘家钱庄做了二十年事的老人,长期负责山东一带的业务。后来钱庄缩水后被改派到面粉厂担任销售主管,今天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就在刘继业欲开口说话时候,办公室门外忽然传来蹬蹬蹬的脚步声,下一刻八、九人便出现在房间里,刘继业从他们里面看到了不少旁支亲戚,都是销售的头头。
“魏主管,这是?”
魏勋哈哈大笑地回答刘继业的问题:“都是销售部门的骨干,来找我谈事情的。”说完朝门口招手道:“大家都进来吧!”
一下子塞了十几人,办公室顿显拥挤。刘继业与刘忠坐在洋椅上,而那新进来的十几个人在打了招呼后都纷纷站在了魏勋的后面,齐齐看过来,气势上顿时输了一筹。
刘忠见此,眉头一皱,就准备开口质问,没想到刘继业伸手挡在他的胸前。侧头望去,只见刘继业冷笑一声道:“看来在场诸位是知道本人来的目的……那也好,正好省去不少时间。”
魏勋假笑着装糊涂道:“少爷说什么我不懂哩。”
刘继业站起身来,俯视魏勋同时指向他身后之人道:“魏主管你当然懂!不过本人实在没有想到你居然糊涂到辜负家父的信任,与这些蛀虫站在一起……既然你忘了你的地位是家父所给,那本人就来提醒你,你的地位随时可被收走!”
如此**裸的挑衅让魏勋的假笑再也装不下去。他脸色瞬间冷下来,也站起身来,只是身高差距让他还是必须仰视刘继业,嘴上毫不客气道:“老爷也是糊涂了!少爷你与赤佬打交道多了,不懂商界的规矩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年少无知嘛!哈哈!”
眼见魏勋如此无礼,刘忠气得大骂道:“魏勋!敢如此无礼!”
还未等魏勋说话,他身后的一个刘家旁支却先站出来,仗着自己是刘家亲族的身份对刘忠大加无礼道:“你刘忠不也是条狗!?瞎叫什么啊老东西!?”
平日的时候,哪怕看在刘忠账房总管的位置上,至少厂里面的刘氏旁支在面子上也是要客气一番。但此刻当他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候,也就完全撕破脸皮了。
魏勋听了这话很不舒服,好像自己也是狗一般。不过此刻正要借着这些旁支的气势,大家又是同一阵营,只得强忍下心中不满没有说话。
刘继业冷酷地望向如跳梁小丑一般的旁支堂兄,见他越骂越难听,大喝一声:“够了!!!!”
然而这个名叫刘继煌的人只是斜眼看了看刘继业,嘴上依然喋喋不休地辱骂着刘忠。
刘忠在刘家几十年,又是长期服侍家主,很少受过此等屈辱,只是深信主仆有别的他却怎么也无法反驳对方……在刘忠看来,自己身份再高也是仆、而如小混混一样谩骂自己的刘继煌再如何也是主。反驳不得,把刘忠气得耳根都红了。
然而下一刻却见骂声连连的刘继煌突然鼻血狂飙跌倒在地!而与此同时刘继业则慢慢收回他的腿。
原来刘继业见他不闭嘴,毫不废话直接一脚踹中对方的头,马靴压在鼻子上,一下子便把他踢倒在地!刘继业穿着马靴,若不是收了几分力这一下子就能夺取一条人命。饶是如此,倒在地上,嘴角和鼻孔都躺着血的刘继煌也直接昏迷了过去。
这一下镇住全场,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些对刘继煌的谩骂暗自叫好、或者洋洋自得的人此刻都不可置信地看向若无其事的刘继业,根本没有人去注意倒下的刘继煌。
刘继业直挺挺地站立着,用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