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麒麟殿,早朝。

    “南边李阳那里可传来消息了?”

    嬴政一上朝,便对军政寺的内史腾问道。

    “…………”内史腾一脸发懵。

    这才过去几日啊,算算时间,人家才刚到沛郡、下相一带好不好,怎么就会有消息?

    众人也皆是相视一眼,都觉得皇帝今天这话问的有点不符常识了。

    “陛下,中丞相出征方才数日,就算他们是骑兵,此时到沛县、下相县一带也不足两三日,此时怎会这么快便有军情战报。”内史腾翻着白眼回道。

    按照常理,没有战情进展,或没有出现变故,一般是不会上报军情的,所以就算李阳一到地方,就遭遇反贼,五百兵被大败,那这战败的军情也得五日方才送至咸阳,算算时间,也得再过个两三天不是?

    至于捷报……

    那就更别想了,五百人去平乱,这事本身就很离谱。

    五百人,能去攻城吗?

    不能!

    所以就无法主动开战。

    一切,都得到了地方后,另寻应敌计策,寻战机。所以这仗什么时候能打,就是个未知数了。

    也许月余,也许数月,也许根本找不到适合五百人开战的战机……

    所以,又何来的战报?

    嬴政想想也对,战报估计是没这么快传来,于是道:“昨日扶苏向朕提议,派军增援,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听,不由一愣。

    皇帝这是真的恩宠李阳啊,这才出征几日,一会儿急着问询消息,一会儿又意派军增援,这是妥妥的担心他有事啊。

    李斯双眼一亮,立即出列道:“臣赞同此策,中丞相只带五百人出征,哪怕是与小股反贼遭遇,都将可能陷于险境,此时若及时派军增援,甚是稳妥。”

    发改署的其余官员,也齐声附议:“臣等附议!”

    在这朝中,可以说李斯是最担心李阳安危的人。

    因为发改署之所以能在朝政当中分到大权,就是在于执行李阳的新政。如果李阳出事了,这发改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显然,发改署的权力,将如梦幻泡影一般,整个朝政的权力,将再次被冯家一家把持。

    而自己,则将被彻底的排挤出权力的中心,这是李斯最不甘心见到的结局。

    所以,李阳必须切保安全他的心才塌实,而如今扶苏的增援建议就是转危为安的一个转机。

    这时,冯去疾道:“陛下,若轻易增援,恐是对中丞相的不信任啊,既然中丞相出征前信誓旦旦,臣想他定是有把握的,陛下何必过于担忧呢。”

    一些人也纷纷点头,赞同冯去疾的看法。

    毕竟,对于一些人来说,李阳最好能死在南边才好。

    李斯哪会不知道冯去疾之心,立即道:“陛下派军增援,是出于关心,中丞相自当心中感恩陛下,与信任无关。何况,朝中不可无中丞相,新法及新政都需他回朝主持,中丞相此去不过五百兵,平乱亦不知须多少时日,中丞相虽然可以慢慢等待战机,但国政不可等,还请陛下即刻派兵增援,亦可阵前调他回朝!”

    嬴政沉思了一下,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军政寺的军中将领们,问道:“内史腾、章邯,你们觉得呢?”

    内史腾道:“臣觉得五百人胜算极小,且中丞相确实随时将陷于险境,所以臣赞同派兵增援。”

    “末将也赞同出兵增援!”章邯也立即回道。

    几万反贼啊,就算是把几万人的脚给绑住,让他们一字排开,站在城外让你几百人过去砍,人家只是原地还一下手,你几百人估计也经不住伤亡啊。何况,人家反贼还会跑,还会冲杀,不会站在原地让你砍。

    总之,在章邯等诸将看来,几百人根本就不可能平乱。

    甚至反贼知道你只有几百人,说不定就直接将你一口给吃了!

    当然,他们军政寺的人之所以会支持派兵增援,是因为立功的机会又回来了,所以章邯他们自然双手赞成。

    嬴政听后点点头,似是在心里下了决定,于是道:“那便派兵去增援吧,不过步兵过去时日太长,还须派铁骑过去为妥。”

    内史腾道:“蒙恬将军在上郡有5万骑兵,可调三万回来,三日便可至咸阳,五日后便可至沛郡一带。”

    嬴政点点头:“立刻下诏,命蒙恬调3万铁骑回咸阳,介时由章邯领军出征增援。”

    “喏!”

    章邯大喜,自己表现的机会终于到了!

    而李斯等人亦是大松了口气,有章邯带三万铁骑驰援,想必李阳当是无忧了。

    …………

    就在麒麟殿这边商讨着派兵增援一事的时候,另一边,李阳已经安排好了下相县的善后工作,此时已是带着人马离开了下相县,准备班师回朝了……

    对李阳来说,这仗胜的太轻松了,看来还是以后打匈奴,打罗马才够爽。

    要不然,根本无法发挥韩信的战争潜能嘛……

    而且,李阳也很想见见那种,百万黑旗黑甲,组成超级方阵,喊着“大风、大风”,然后弩箭遮天蔽日射向敌军的震憾战争场面。

    想想都激动人心啊,看来要尽快发展国内军工,发展造船业……

    想了想,李阳又觉得任重道远,不由苦笑。

    东阳郡的驿站。

    “丞相,此是下官给您备的一份礼物!”

    李阳回朝倒是不急了,每到一个驿站就会休息,同时让驿站的人给马喂食。

    就在李阳要离开东阳郡的驿站时,王又贤特意送上来了一份礼物。

    这是一个木制盒子,盒子上了漆,十分精美,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会是什么礼物。

    李阳笑道:“想不到王郡守如此有心,这盒中若要是金银珠宝的话,本相可就不收了。”

    王又贤笑道:“下官就知丞相非俗人,自不会喜那等金银俗物。此盒中乃是两只水晶杯,下官知咸阳没有此物,故而找来两只,送予丞相。”

    “水晶杯?”

    李阳一听这话,顿时惊呆了。

    因为他以前在杭州博物馆就曾见过一只战国水晶杯,那是是国宝中的国宝,绝世无匹的珍宝。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与之并列的是后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秦始皇铜车马等绝世珍宝。

    据说,它的珍稀之处还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的水晶打磨而成的,甚至当人们想要利用现代技术复制它时,却发现根本无法实现。

    总之一句话,在李阳来的那个世界里,战国水晶杯就是绝世无匹的珍宝。

    这一下,李阳激动了,赶紧接过盒子,打开,果然见到盒子当中静静地置放着一对水晶杯。

    小心的将水晶杯取出,只见这对水晶杯高约十几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圈足外撇,酷似现代的玻璃杯。杯身通体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看到如此漂亮精致的水晶杯,李阳不敢相信,这会是这个时代就有的产物。

    当下问道:“此物你于何物寻来的?”

    “水晶业在楚齐之地已然十分兴盛了,这是东阳郡水晶匠人那打造的,听说是为中丞相您打造,匠人用了最好的水晶,花费了足足三个月,方打造出这对极品水晶杯。”王又贤得意的说道。

    楚齐之地,就是现在的东阳郡、沛郡这一带。

    想到秦国境内竟然已经有如此成熟的水晶业了,那岂不是可以搞水晶镜片,做出水晶望远镜,水晶近视镜,水晶显微镜,水晶天文望远镜了?

    医学、天文、生物学都将受益啊。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对王又贤道:“水晶业十分重要,你须给予扶持啊,加强水晶产业的发展,以后有大用。”

    “喏!”王又贤赶紧点头。

    “对了,此地有石膏矿吗?”李阳突然问道。

    “有,丞相要?”王又贤问道。

    李阳点点头:“取一些过来。”

    “喏!”王又贤立即去派人取石膏。

    对于李阳来说,石膏可是好东西,因为他要回咸阳去发明豆腐。

    待王又贤离开后,李阳拿着水晶杯,已是爱不释手,赶紧拿来喝了一杯水,装个逼。

    也许后世的人会说,这和我用的杯子一样啊。

    确实,造型可能一样,但是材质肯定不一样,您用的是玻璃的,而本相用的是水晶的;而且时间也不一样,你那个可能就是当年生产的,可本相这只杯子是两千多年前制作出来的国宝级文物啊。

    而且,就是放在秦这个时代,王又贤都说,这对杯子是极品水晶杯。可见,这对水晶杯不管从水晶材质的纯度,还是工艺,都代表着顶级,极为的不凡了。

    …………………………

    PS:下一章,捷报入宫。更新时间,0点。
………………………………

要上架了!大秦梦不停……

    半月前,就接到编辑通知,一号上架。

    说实话,我不会煽情,不懂得如何表达,然后就能让喜欢这本书的读者能留下来支持订阅。

    我觉得懂煽情的作者,都特别牛逼。

    而我……

    只想说句真话,真心话。

    这本书发书伊始,就饱受诟病。

    我想,在同期的新书里,没有一本书的书评区,比我的书评区更多差评。因为回秦改革开放,实在是太颠覆了。

    有说我刷数据的,甚至有些作者都在我书评区留言,问我刷数据为什么编辑会给推荐?是不是给了编辑好处?

    还有很多人立帖打赌的,说这本书会太监,说这本书月票绝不会超三百张。总之,这类书评太多了。

    不过,我知道,这些数据,收藏数、推荐票,都是你们真正在默默支持的读者投出来的,不是我自欺欺人,自己刷出来的。

    所以,不管书评区多么的一团糟,我都知道,有人在支持,这都给了我写下去的动力。

    现在,书要上架了,我是真的彷徨了。

    不知道成绩会如何?

    还会有人看下去吗?

    那些以前都在默默支持的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跑个精光?

    我有点不自信了。

    所以,在此我对大家喊一句,希望各位能每个月花一包烟钱,给支持订阅一下。

    这本书的成绩,很需要你们的支持。

    ………………

    另外,0点后会更新,明天白天还会更新,月票如果能过千,明晚上继续更新。

    大秦帝国梦只做了一个开始,后面还希望大家继续陪着做下去。

    建学校、建公园、修柏油公路、发明电报、打匈奴、战罗马、铺铁轨、开火车,呜呜呜……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捷报

    东阳郡离咸阳,一千多公里,在古代传送军情的话,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意思是一天的传送速度。

    古代的八百里,大概是后世的四百里。

    也就是说,李阳他们回咸阳,按每日行军四百里(后世的两百里)算,十日可至。

    至于军情战报,早就八百里加急送往了咸阳。

    算算时日,此时捷报也应该送到了,想必咸阳此时应该是喜气一片。

    李阳这么想着的同时,他哪里会知道,此时的咸阳,正在紧锣密鼓的派兵增援啊。

    此时的咸阳城外。

    黑旗黑甲,三万铁骑在蒙恬亲自率领下,仅用两天两夜的时间,便从上郡赶至咸阳城外。

    其实他也不想这么赶的,可是一早就接到了扶苏的请求,所以只得加赶行军速度。

    无皇帝诏命,军队是不能进城的,所以蒙恬将三万铁骑安排于城外,自己一人独往咸阳宫。

    蒙恬五十岁,身材魁梧,留着络腮胡子,看上去就是个猛人,可能是因为常年身在军旅,且居高位,整个人看上去就有一种自带威严的气质。

    “报,蒙恬将军于宫门前,求见。”

    此时的麒麟殿,正值早朝。

    嬴政一听蒙恬到了,大喜,立即道:“快宣!”

    刘喜立即亲自下去,给蒙恬宣旨进殿。

    在秦时,外放将领,无诏是不得入宫的。

    过了一会儿,蒙恬走了进来,文武百官,纷纷拱手,自觉得在中间让开了一条路,蒙恬大步上前,来到了百官的最前面。

    “臣蒙恬,参见陛下!”

    嬴政笑道:“蒙将军辛苦了,朕以为你最快也要三天方可赶到,没想到如此神速。”

    蒙恬道:“臣知中丞相恐有危险,不敢耽搁,故而让大军日夜兼行,如此倒是提前了一天。”

    “哦?你也觉得李阳此去,胜负难料?”嬴政担忧的问道。

    蒙恬道:“非是胜负难料,而是必败无疑!”

    “哦?你快说说。”嬴政心中一紧,赶紧说道。

    “臣虽远离咸阳,但中丞相之聪明才智,臣却是早有耳闻,立新法、轻徭役,特别是此次的工程招标,皆可见中丞相此人有通天之智,智慧卓绝,让人惊叹。”

    说到这里,蒙恬接着话峰一转,道:“然而,听闻此次中丞相出征平乱,只带五百羽林军,纵使中丞相有着通天之能,恐怕也是非人力所能为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用兵之道,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

    众人皆是点点头,十分赞同蒙恬的话。

    嬴政问道:“就算由你领兵,也无法取胜乎?”

    “臣也想过这个问题,自听说中丞相带五百人南下平乱,臣便在想,如是臣,臣该如何平乱。可是,想了数日,终不得半点可行之策。”

    蒙恬说到这里,摇头苦笑了一下,道:“臣虽身经大战小战,不下百余次,但就算是战场经验再丰富,让臣领五百羽林南下平乱,臣也是束手无策。而且……”

    “你但说无妨。”嬴政示意其不要有所顾虑,因为打仗方面,蒙恬的意见可是权威啊。

    蒙恬点点头,继续道:“中丞相只有五百人,城不可攻,敌不可迎。反之,反贼却可出城对其围剿,所以中丞相他们危矣!”

    说实话,蒙恬当得知嬴政答应让李阳带五百人南下平乱,他都一时搞不明白嬴政为什么会如此的盲信于李阳,这不等于是送死吗?

    五百人能攻城吗?

    五百人能在城外迎敌吗?

    都不能,所以你只能看着敌军占着的城池,敌军出城了,你只能逃跑,试问,这如何平乱?

    要不是皇帝威严在那,蒙恬都想说“此事极度荒唐”了。

    听完蒙恬的话,嬴政再也不敢耽搁了,立即道:“章邯,即刻率三万铁骑,驰援李阳,务必日夜兼程,尽快赶至,与李阳会合。”

    “喏!”

    章邯立刻出列,领命。

    这时,李斯出列道:“陛下,是否让中丞相回来?”

    正所谓,刀箭无眼,在李斯看来,直接把李阳召回来才最保险。

    嬴政沉吟了一下,觉得如果真的把他调回来,李阳肯定不高兴,于是转头问章邯:“此次你率三万铁骑,大概需多久可以平乱?”

    章邯略一沉吟,道:“铁骑不利攻城,须寻战机。最快月余,慢则两月,必平乱贼!”

    蒙恬也点了点头,觉得这话说的还算靠谱。

    “两月?”嬴政想了想,时间不短啊,于是道:“那你与李阳会合后,便传朕口号,让他即刻回朝吧!”

    “喏,那末将这就去准备!”

    章邯领命,然后就准备先行回去。

    可是,就在他还没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宫殿外边,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道道的喝唱声:“捷报,捷报,南边传来的捷报……”

    ???

    麒麟殿,众人一脸懵逼。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一脸问号……

    捷报?

    哪里来的捷报?

    秦国还有哪里在打仗吗?

    嬴政也有些发懵,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不过,很快一名小宫人就从外边小跑了进来,一进殿,便惊喜交加的喊道:“陛下,大喜,秦国大喜,南边捷报,中丞相夺沛县!”

    嘎!

    满朝的文武百官,下巴一齐惊掉。

    而嬴政听到这话,更是差点没站稳,险些一头栽到地上去。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惊到说不出话来了。

    李阳传来的捷报?

    他夺回了沛县……

    这……这怎么可能!

    众人面面相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特别是刚刚还要说只带五百人平乱,必败无疑的蒙恬,更是惊得眼珠子都差点嘣出来了。

    五百人啊,怎么可能夺回反贼控制的城池?

    军情上不是说,沛县有反贼近两万人吗?

    五百人,攻打两万敌军的城池……

    这……简直就不现实嘛!

    嬴政经过短暂的惊愕过后,赶紧问道:“你确定没说错,是李阳夺下了一座城池?而不是丢了一座城池?”

    宫人立即将捷报呈上,道:“捷报上说是夺下了沛县。”

    嬴政真的很怀疑会不会搞错了,赶紧对刘喜道:“刘喜,快念!”

    刘喜赶紧接过军情捷报,展开,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念道:“奏报陛下,臣李阳率部至沛县,因打探地形敌情耽搁了一个时辰,直到午后方才驱敌万余,夺城一座,献予陛下,多有耽搁,望陛下……恕……恕罪?”

    嬴政:“…………”

    蒙恬:“…………”

    百官:“…………”

    顶点


………………………………

正文卷


………………………………

第一百二十章 及时打脸

    众人面面相嘘。

    “是不是我听错了?中丞相说当天午时赶到沛县,午后就把城池给夺回来了,他还让陛下恕罪耽误了时辰?”

    “虽然我耳朵也不太好使,但是……好像是这么回事。”

    刘喜点点头:“诸位没有听错,捷报上……中丞相确实是这么写的。”

    “…………”

    众人一脸黑线,这哪里是请罪呀,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在邀功,在炫耀!

    午时刚到,午后就拿下了一座城池,这叫耽误了时辰,你有本事,你去耽误一个试试?而且还是只有五百人……

    顿时,大家都彻底凌乱了……

    五百人,怎么可能刚到沛县,就把上万敌军的城池给夺下来了?这不科学啊!

    就是一万头猪在城里,你五百人要去把他们赶出城,那也得十几天吧?何况是手拿武器的万余反贼乎?

    此时此刻,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

    这捷报……莫不会是假的吧?

    有这个想法的人,还不仅仅只是底下的朝中大臣们,就连嬴政都有点怀疑这捷报的真实性。

    虽然一开始,自己也很相信李阳能有办法平乱,但是……那也不可能这么快吧?

    午时至沛县,午后就夺下了城池,你真当你是有百万大军吗?

    反正嬴政打死都不敢相信。

    或者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想不出任何的可能性。

    难道是沛县的反贼投降了?

    可是,沛县有上万敌军,实力如此悬殊,怎么可能向你五百人投降?

    换句话说,他们要是连五百人的秦军都怕到投降的地步,他们又何须等你去平乱,自己早早的解散不就好了,何必冒险投降,沦为罪民?

    玄乎,太玄乎了!

    嬴政道:“你们对此事如何看,会是真的吗?”

    “这……”

    众人都是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因为如果连捷报都造假的话,李阳就真的是找死,军情虚报,可是死罪啊!

    李阳敢犯这样的糊涂吗?

    李斯道:“假捷报,这……这应该不至于吧,中丞相他敢欺君?”

    嬴政苦笑:“这个……他还真敢!”

    李斯:“…………”

    是的,仔细想想,李阳这人还真就什么大胆的事都做过。

    立《公法》,冒逆君之罪。

    工程招标,冒亏空国库之罪。

    他做过的丧心病狂的事,根本就不是一件两件了,而是太多了。

    他就是一个极度嚣张、轻狂的人,敢说别人不敢说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这家伙如果真的弄个假捷报,还真挺符合他的尿性。

    这时,刘喜道:“陛下,这捷报恐怕是真的,因为这份捷报落款还有东阳郡守王又贤的名字。”

    “哦?”

    嬴政接过捷报一看,果然是李阳和王又贤联名上的奏,不由大喜:“如此看来,这便是真的了,量那王又贤也不敢编造歪曲事实。只不过……他是怎么做到的?”

    得知李阳的捷报是真的,嬴政高兴是真高兴,只是也更加的懵逼了。

    大家大眼瞪小眼……

    鬼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此时,整个麒麟殿,那是你懵逼,我懵逼,大家齐懵逼。

    文臣倒还好些,他们本来就不太懂打仗用兵之事,所以想不明白李阳是怎么夺回沛县的,也情有可原。

    可是那一众武将们,可是真的都彻底凌乱了……

    这件事情,已经颠覆了他们对用兵的认知了。

    哪里有用五百兵,在一两个时辰内,就把上万敌军的城池给夺到手中的?

    这简直就是孙膑再世也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嘛。

    更让他们感到羞愧的是,人家确实已经都把城给打下来了,自己等人却一条夺城的可能性都想不出来,这人比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特别是蒙恬,他有一种错觉。

    感觉自己这次日夜兼程的赶到咸阳来,就是急着赶过来打脸的。

    而且,还那么赶巧。

    刚至咸阳,进了殿,把自己对此战的看法及分析刚讲完,人家那头就传来捷报了。

    哪怕自己晚半刻钟入殿,也不至于此啊。

    或者,捷报早半刻钟到,也不至于此。

    这脸,打得好及时啊!

    蒙恬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这时,嬴政道:“看诸位的样子,也是想不出李阳是如何夺回沛县的了,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尔等不是天才。”

    众人:“…………”

    “如果沛县已克,你们看,这援军还要派吗?”嬴政问道。

    众人:“需……需要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底了。

    你要说不需要吧,不是还有一个下相县尚在反贼手中么?李阳靠五百人,怎么能连克两城?

    可你要说需要吧,人家两个时辰就夺下了沛县,你还觉得人家拿不下另一座城池?

    这一下,没有人敢乱说话了。

    继续支持派增援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过些天,会不会又被打脸。

    而你提议不支持增援的话,万一李阳真出了事,皇帝把错怪你头上怎么办?

    所以,闭嘴最妥当。

    大殿一片寂静。

    皇帝不高兴了,问道:“蒙恬、章邯,你们觉得呢?”

    蒙恬和章邯一脸黑线,不由苦笑。

    不过,既然皇帝问到自己头上来了,章邯想了想,还是答道:“末将觉得还是继续由臣率军增援比较稳妥,一来,中丞相刚夺沛县,近期是不可能有时间攻打下相县的,所以下相县何时能寻到战机,犹未可知。二来,下相县若是知晓中丞相只有五百人,必率军来攻,如此沛县堪忧,所以末将觉得派兵增援,总归无坏处。”

    嬴政点点头,觉得章邯说的很有道理。

    蒙恬也道:“臣也赞同章将军的话,如果此次沛县,中丞相是用计所夺的话,下相县恐怕就不会上同样的当了,所以,下相县将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中丞相只有五百人,不太乐观啊。”

    嬴政颌首,道:“你二人分析的有理,那便求一个稳妥吧,章邯,你这便率军出发吧!”

    “喏!”

    章邯拱手领命,虽然已经少了一座城池,功劳也就小了一半,但是……去了多少还是能捞到一点军功的,聊胜于无嘛,最起码这功劳不至于全被李阳一个人全给占了。

    就在章邯准备转身离去时,宫门外再次传来唱喝声:“捷报,捷报,南边捷报……”

    章邯一头栽倒!

    。

    。

    …………………………

    PS:谢谢大家支持,谢谢每一个订阅支持的朋友,还有投月票及打赏的朋友,老壶在此拱手深揖。白天会继续码字,预计四五章吧。要是不卡文的话,估计更多。主要是,有时会卡文,一卡就半天,一个字都动不了,直到想到了好思路,才能继续写下去,所以,我也不敢把话说绝对了。总之,今天不会停……

    顶点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传捷报

    章邯是真的直接晕倒!

    怎么又来捷报了?

    这又是哪里来的捷报?不会下相县也被打下来了吧?

    章邯一脸黑线,完全愣在风中凌乱……

    ???

    众人也是面面相嘘,一脸的黑人问号。

    这是……什么情况?

    看着宫人飞速入殿,口中喊着的“捷报,捷报,南边捷报……”,大家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了。

    是沛县的捷报重发了一道吗?

    还是沛县周边郡县也发了一道捷报过来?

    嗯,算算时间,两道捷报时间上前后便至,应当也是关于沛县的捷报。

    众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着。

    至于下相县的捷报?

    别闹了,咱还是别开玩笑了,下相县怎么可能这么快打下来,何况这沛县的捷报这不才刚到吗?

    沛县打下来了,李阳不要安排沛县的防务吗?不需要处理沛县的善后工作吗?

    而且,五百人要去打下相县,这战机从何而来?不需要等待战机吗?

    还有打下相县的计策,他李阳不用时间去想吗?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去分析,李阳都不可能这么快能打下下相县,而且不是不可能,是绝不可能!

    除非他是神仙,带着五百天兵天将!

    可是,他是吗?

    蒙恬也是如此想,心道这绝逼不是下相县的捷报,老子不可能再打第二次脸了!

    不仅众人如此想,就连嬴政都是认为这道捷报,应该是周边哪个郡县呈奏上来的。因为在此之前,沛县和下相县的敌情进展情报,也都是东阳郡和会稽郡各县的官员陆续奏报过来的,所以如今沛县大胜,他们自然也会奏报,这很符合之前的常理嘛。

    想到这里,嬴政倒是不怎么急了,沛县的捷报已经知晓了,所以惊喜也过了,现在最急切的事情是派兵增援李阳。

    别沛县打下来了,结果因为兵力空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