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亦是骁勇,其志再大,顶多算个枭雄。为天下人之志,其精神之勇,气吞山河,感染天下万民,受天下人敬仰,当属英雄!”
项羽眉头紧锁,似是在消化李阳的这句话。
其实,赶回来的李由和韩信,亦是在认真的领会着李阳这句关于枭雄与英雄,骁勇与神勇的解释。
只不过,大家都似有所悟,却又像隔了层纱,不明真义。
李阳自然知道他们听不懂。
因为这个时候的人,根本没有天下万民谋福这种概念。
如果有穿越者听到李阳的这番话,便会明白,李阳说的精神之勇,其实就是后世共产主义高喊的那些口号。
这种精神力量,是社会底层的广大百姓渴望有朝一日能摆脱剥削和压迫,摆脱贫困和动荡,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的一种精神追求。
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力,它可以让天下人为实现这些设想而奔走呼号、英勇奋斗。而引领这股精神力量的那个引领者,便是天下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这个人,他可以毫无武力,但其名字,却能鼓舞全天下的人,使大家拥有为心中事业舍身忘死的勇气。
当然,李阳知道,这些话项羽是听不懂的。
所以,只好借用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张载的话,对项羽道:“何谓真英雄,不过四句话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方为天下之大志也!”
项羽愣住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项羽重复念叨了几句,然后浑身一震!
此刻,他终于明白李阳口中的所谓真英雄和所谓的天下大志是什么意思了。
为天地立心,即用心、有心,心在天地。
为生民立命,即是为了让天下万民安身立命,为了让天下人能好好活着。
为往圣继绝学,则是指延续人类文明的慧命。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创造一个永久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当然,它不仅是一项独立的大任,而且也是前三句的目的和总结。
“立心”、“立命”、“继绝学”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开太平”,而且是“为万世开太平”。
想明白李阳所说的这几句话,项羽不由自嘲的摇头苦笑了起来。
他这时方才发现,自己的志向,与李阳所说之志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自己的心愿,与李阳口中之大任相比,又是何其的自私。
如此说来,我项羽,真不是英雄……
项羽叹了口气,自负如他,此时却是有一种自惭形秽的自卑感。
若真论英雄,能说出这四句话的李阳,方能称之为英雄。
意气风发,豪言壮志,竟将天下大任于己身,英雄不就当如此么?
说实话,此刻项羽看向李阳的眼神,都带着一丝敬佩之色了。
而一旁的李由和韩信,也是被李阳的这四句话给震得愣在当场,心中有如惊涛骇浪一般,震动心灵。
此话,言简意宏,志向远大,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比。
甚至,自己以往的那些志向和抱负,与之相比,是那么的渺小自私。
顿时,众人皆是有一种自愧弗如的惭愧之感。
此时,大家终于明白李阳为何要以身冒险,立新法,轻徭役,行新政了。
在此之前,李由他们都认为,李阳这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自己的富贵和荣华,亦是为了做出一番功绩,好在日后青史留名。
可如今,他们发现这些实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阳所作所为,实则是为了天下万民,为了天下万民之安身立命,为了天下万民之万世太平。
在这一刻,大家看向李阳的眼神,尽是敬佩之色,深深被其天下万民之大志而彻底折服。
韩信原本是不怎么佩服文臣的,但在今日,他是真的打心眼里对李阳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这,方为真正的大丈夫!
就在这时,李阳突然对项羽斥责了起来:“项羽,大秦若真是暴秦,尔身为六国余孽,怎还能活到今日?大秦若真是暴秦,怎会在这大灾当前,行新政振灾百姓?尔之志,乃是一己之私的虚荣之志。你看看当今的大秦,一统六国,终结了数百年之战乱,轻徭役,百姓即将看到安居乐业之希望,而你……”
说到这里,李阳指着眼前的下相县城下,怒道:“而你,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所谓的祖上旧怨私仇,不顾天下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再燃战乱,在尔眼中,可有为过天下苍生考虑乎?可有为天下万民之心愿考虑乎?英雄,可不会为了一己之虚荣霸业,英雄,当为天下万民谋太平,英雄,当得起让天下每一个人敬仰。你是吗?”
项羽脸一红,顿感羞愧。
李阳见自己的话起作用了,心中也是一喜。
正所谓,对付什么人,就用什么话。
像项羽这样一个豪迈大义之人,以英雄自居的自负之人,就该用天下苍生的大义来斥贬他。
李阳见他听进去了,也知道差不多了,于是道:“本相欲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在这一世,好好做一位真正的英雄,不枉废此生来这世上走这一遭,如何?”
项羽眉头一挑,抬头看向李阳,道:“李相是要我投降?”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项羽身上的诸多问题
“正是!”
李阳点点头,沉声道:“今日保住性命,用此骁勇之身,日后定可开疆扩土,保天下万民之太平,此为真英雄。”
项羽却摇了摇头,苦笑道:“今闻李相一席话,羽深受感染,英雄之志,当如李相所言那般,为天下苍生立志。然,羽今生是不可能立此大志了,我生是楚国人,死亦楚国魂,此生绝不可能事秦,若有来世,我身不再有家仇国恨,我亦想做一个如李相口中所说的英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真是壮哉!哈哈……”
项羽仰天大笑,只不过笑得有些悲壮,笑得有些无奈。
显然,他不愿投降,他无法抛下从小就背负在身上的家仇国恨。
不知为何,李阳的心也是失落至极,甚至有些心疼此人。
李阳可以感受到,外表豪气云天的项羽,其内心深处其实是充满了悲哀和无奈,甚至好似他也非常的不想做现在的自己,从小就背负家仇国恨,从小就被强加使命,这辈子活着,只能是为了复仇。
或者说,其实李阳的那番话,真的说动了他,让他动容,让他深受感染了。甚至,他也真的很想做一个像李阳说的那种真英雄。如此,方不枉此生。
可是,命运就是命运,自他出生在楚国的项家,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去做这个英雄梦,因为他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他无法放下命运让他背负的这个使命……
李阳有如有梗在喉,纵使有一堆劝说的话,终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纵使说再多的劝言,也改变不了对方的。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项羽此人,身上背负的家仇国恨,为何会如此之深!
自项羽八岁的时候,其祖父项燕大败秦将李信,当时项燕就被当成了楚国的第一大英雄,而项氏家族也成为了楚国人生存的最后希望。
当时的项羽,也被楚国人视为未来的希望。
上街时,经常有人就说,看到没,这人是大将军项燕的孙子,别看他这么高,他才八岁,力气还很大,将来长大了,和他爷爷合兵一处,将来楚国就有希望了。
项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他也希望,将来能像爷爷一样,成为楚国人心中的大英雄。
可是在项羽九岁的时候,项燕就兵败,死于战场。
而后,楚国被灭。而项羽,也从一个贵族公子,沦为了一个亡国之民。
所以,爷爷战死,楚国灭亡,这在项羽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痕。
从这一刻,家仇国恨,就埋在了他的心里。
而后,项梁项伯,也时刻提醒,更是让家仇国恨,深深的刻在了他整个的成长历程当中。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孩子从小就背负了太多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承受的东西,家破国亡带来的家仇国恨,通通强加于这个孩子的身上,这肯定会影响心灵健康的,小的时候没有快乐,活在仇恨当中,长大了也将深受心灵痛苦的折磨。
这是一个悲剧,该看心理医生才行。
而李阳,不是心理医生,没办法治好他心灵上的创伤,更没办法让他放下背负了十几年的家仇国恨。
自己能做的,能劝的,都已经做了……
“放箭吧!我今生志向已立,已是无法更改,纵始是自私之志,纵始有违世之太平,只要我项羽还活一天,便誓要灭秦!”
项羽无比坚定的对李阳放下一句话,然后便转身朝着下相县城方向走去……
是的,因为下相县,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回家的方向!
一步,两步,三步……
十步,二十步,五十步……
望着越行越远的孤凉背影,李阳叹了口气,无奈的将手挥下:“放箭吧!”
“咻!”
十数枝利箭,破空而去,射在了那道孤独的背影身上……
孤单的背影,身躯一顿,单膝顿地,脑袋垂了下去,再无动静……
呼!
李阳深吸了口气,眼神当中已满是悲凉之色。
你放不下你的使命,我又何尝放得下我的使命?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当世太平,李阳不得不如此做。
哪怕,这个结局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命运,或许就是这样,半点由不得人。
不过,这或许就是自己心目当中崇拜已久的西楚霸王!
既是西楚霸王,又岂会投降?
既是西楚霸王,又岂会对人伏手称臣?
他是霸王,生要做人雄,死亦要做鬼雄,怕死的话,便不是他了!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来到这个世界,使得项羽此生没有称霸,但是今日一战,他以一敌千,杀敌百人,已经证明了他的神勇之能。
想必,后世,亦是会有人记得项羽神勇之威!
想到这里,李阳再次叹惜一声,然后对李由道:“派人好生安葬他吧!”
说完,李阳带着众人,开始进城!
不过,经过此事,李阳倒是从项羽的身上,看到了当今天下,六国臣民其实都是没有归心于秦的。
这个天下,还有许许多多像项羽一样,背负着家仇国恨的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国,而这个国,不是秦国。
所以,这对李阳来说,义务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回朝之后,就要向嬴政提议,设置教育部,制定教材,实行全民教育。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阳非常的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普及,而且还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统一。
特别是在秦朝这样一个刚刚一统六国的背景下,统一全民的意识,就更加的重要了。
只有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让以前的六国百姓潜移默化的认识到,以前的六国,只是华夏民族的分裂状态,而大秦一统,才使得以前经历了数百年分裂之久的华夏,终于得到了再次统一和完整。
同时,更是要让六国百姓知道,大秦即是华夏,大秦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同是一个民族,同是一家人。
还要让他们知道,大秦帝国,是华夏文明新的巅峰。
说直白一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就是避免国家和民族的分裂,保证天下太平、祥和,杜绝国家分裂引发的内战。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都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李阳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李阳太清楚了,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以文明古国的姿态依旧屹立于世界的原因,就是我们华夏儿女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无论华夏儿女身在世界何处,他们的心中都装着华夏,无论华夏民族在遭受着多么大的苦难,华夏儿女都不会抛弃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
此时,下相县城内的战斗,也已经结束。
一开始反水,就将项梁杀死了,加上夏侯婴又带四千士卒反杀回城内,这场战斗不仅一开始就给予项梁部一个出奇不意,而且从兵力上就远远多于了项梁部,何况项梁已死,等于是群龙无首。
一群原本就军心涣散的起义军,又怎么可能在里应外合之下坚持得住呢?
所以,自城内杀声一起,项梁部便纷纷投降,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少有抵抗。
除了项伯带着亲兵奋力拼杀……
不过,大势已去,他又能抵抗多久,很快就被刘季手下的周勃给生擒活捉了。
“萧大人,你看……李阳的三万铁骑,还会是真的吗?”
刘季站在城门口,看了一眼正朝这边赶来的李阳数千人,不由摇头苦笑着问道。
因为,如果李阳的三万铁骑是他编出来的,那自己等于是真的被李阳给玩了一遭。
虽然……自己也知道如今天下大势,继续造反是没有希望的。
但是……我刘季也是要面子的好不好,这样被李阳吓得弃了沛县,以后这个耻辱恐怕将伴随自己一辈子了。
想到这里,刘季就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萧何也是苦笑:“三万铁骑迟迟不至,看来……是真的没有了。如今看来,我等一开始就中了他的连环计了。呵,五百人前来平乱,竟是让我们帮他攻下了下相县……”
说到这里,萧何自己都觉得十分可笑。
只是这笑,笑得有几分自嘲而已。
当然,这也更加的让他惊叹李阳的本事。
先是利用疑兵之计,劝降了自己等人,然后再让自己等人投奔下相县,来了一个里应外合,这连环计,一般人能想得出来?
而且,哪怕这个连环计,自己等人后来已经看出来了,但它却是一个死局,你只能按照李阳的计策依计行事,没有别的出路选择,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能把仗打成这样,李阳也真是一个人才,不得不服啊。
刘季也是哈哈的自嘲的大笑了起来。
他有一种感觉,感觉这些天就像做梦似的,到了现在,他都还不太敢相信,李阳用五百人,就把自己和项梁给平了。
无奈的轻笑了声,转头道:“萧大人,传闻李阳此人十分年轻,他有三十岁吗?”
萧何看了一眼刘季,笑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就二十出头。”
“什么?二十出头!”
刘季惊了,不信道:“这……怎么可能。”
一国之丞相,立新法,行新政,倒奸臣,此次更是解饥荒,可能还是仅用五百人平了数万人的乱局,夺两座城池,这些功绩会是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做出来的?
不说别的,光是倒赵高这一件事,就说明这位中丞相足智多谋,心机深沉,就算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臣,也绝非是一个年轻人能达到的层次。
萧何知道刘季不会信,便道:“看,他来了,你自己看吧。”
…………
这时,李阳率部来至下相县城的城门口时,刘季立即带着部下列队恭迎,见到李阳,连忙拱手深深一揖,齐呼:“恭迎中丞相入城!”
城中众人,亦纷纷一起齐呼:“恭迎中丞相入城!”
李阳走到一名中年男子的面前,打量了一眼,不由微微惊讶,只见此人竟是长得跟电视剧中《楚汉传奇》里那个陈道明扮演的刘季是极为的相似。
年约四十多,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凤眼薄唇,身材修长,特别是那双深邃的眼睛,更是给人一种其人目知深浅,睿智稳重,儒雅深沉,风度不凡的感觉。
李阳不由在心中惊诧,此人果然非凡人啊,能得天下,绝非真是一小地痞那么简单。
而与此同时,刘季看了一眼李阳,然后赶紧将头低下,目视地下,心里却也惊涛骇浪一般,无比的震惊。
名震天下的中丞相李阳,竟然真的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
顿时,简直惊为天人。
如此年纪,就能在朝堂与诸公斗智斗勇,此人该是何等的心智啊?
刘季在这一刻,是真的吃惊不小。
“你就是刘季?”
这时,李阳一边看量着刘季,一边问道。
刘季恭恭敬敬的拱手作揖,回道:“罪民刘季,拜见中丞相。”
李阳挥挥手,道:“此次尔等平乱有功,亦算是将功赎罪了,倒是不用自称罪民了。”
众人大喜,赶紧齐呼:“谢中丞相不责之恩!”
这时,刘季道:“丞相,如今下相县已定,贼首项梁已死,其部皆降,项伯也被我部生擒,不知丞相有何指示。”
“哦?项伯被擒了!”李阳一愣,立即道:“快带本相前往!”
“喏!”
刘季立即带路,请李阳进了城,然后在进城百米,便见到了被捆的项伯。
此时的项伯,正大声咒骂。
“刘季狗贼,亡我项家,你……你不得好死!”
“刘季……狗贼,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项伯是真的无比的痛恨刘季,若不是刘季,何至于此田地?
若不是刘季,项家怎会今日而亡?
此时的项伯,将所有愤怒,全部恨于刘季一人之身,恨不得要将刘季挫骨扬灰,恨得捶胸顿足……
远远的,李阳就听见了项伯的怒吼,不由苦笑,看来历史也没有全然改变,最起码项家与刘季,真是注定了的冤家。
原本的历史上,项家亡于刘季之手。
如今,项家依旧亡于刘季之手。
或许,刘季就是他项家的克星吧!
其实,这次要不是有刘季里应外合,单靠李阳三千五百人,是断然不可能夺回下相县的。
所以,灭项氏,刘季真的是功不可没。
“刘季,我……我要活撕了你,活撕了你!”
见到刘季来了,项伯更是激动的想要跳起来拼命,可是却被人给死死的按着,跪在地上。
刘季没有说话,而是退让到了一边。
这时,项伯才发现李阳,不由愣了一下,接着悲愤的道:“李阳,当日在咸阳城时,就该杀了你,要不然何至于今日败于你手,恨时已晚矣,晚矣!”
李阳自然认得项伯,当初立《公法》时,差点就死于此人之手,如今见面,李阳倒没有仇视此人。
心平气和的道:“你当日若杀了我,你项伯虽不会败于今日,但天下百姓却要遭殃。故而,当初你杀不了我,今日败于我,皆是天意。”
项伯悲愤的闭上了眼睛,满脸的不甘。
恨,倒是没有太多的恨,因为两军交战,败了就是败了,他与李阳并无私仇。
过了一会儿,他重新张眼,问道:“你真只有五百羽林乎?”
这话一出,刘季、萧何等众人纷纷望向了李阳,因为他们也太想知道答案了。
李阳一笑,点点头:“没错,本相此次前来平乱,只带五百羽林执法亲卫!”
“哈哈哈,五百人,五百人啊,哈哈哈……”
项伯一愣,接着仰天大笑了起来,笑得像个疯子似的。
带五百人前来平乱,而己方有近两万人,且占领着城池,却还是败了,败得如此之惨!
项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笑这事本身荒唐可笑,还是在笑自己败的荒唐可笑……
而刘季等人,此时则是一脸啼笑皆非的尴尬表情。
原来自己真的被五百人给吓得弃城投降了……
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被李阳给玩了,刘季反手就是……一句大大的马屁,拱手佩服道:“丞相用兵如神,刘季输得心服口服!”
虽然自己很要面子,但是……
面子能当饭吃吗?
面子能比活着还更快乐吗?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后工作
就在李阳攻破下相县的时候,在另一边的咸阳宫,有人却是为他担心受怕。
此人不是别人,而是公子扶苏。
五百人,就带五百人却跑去南边平乱,这和去送死有什么区别?
自从李阳走后,扶苏就心中犯忧,因为李阳对他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不仅将李阳当成了老师,更是当成了将来自己治理天下将要倚重的重臣。
放眼如今的朝中,还能有谁比李阳更懂得治世啊?
没有,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跟李阳相比。
而且,自从有李阳当他老师后,他确实是受益良多,而且还频频得到父皇的赞言,大获父皇的欣赏。
所以,不管是为了眼下,还是为了着眼于将来,李阳都不能有事。
坐立不安的他,想了想,还是得去跟父皇提个建议,派大军过去帮忙才行。
于是,扶苏立即出门,朝章台宫赶了过去……
不多久,章台宫。
“父皇!”
扶苏入殿,拱手作揖。
嬴政笑道:“苏儿来了,怎么不在府中学习,跑章台来有何事么?”
扶苏道:“儿臣有一事相求,想……想让父皇派大军去帮助太傅平乱,儿臣担心太傅此去会身陷危难。”
“你不相信太傅?”
嬴政眉头微挑,看向了扶苏。
扶苏道:“不是不信,而是实力悬殊实在太大,五百人如何能敌数万人的反贼啊,何况……反贼还据城而守,这……万一太傅被反贼所围,必陷险境!”
说实话,扶苏前来让父皇出兵增援,也是冒了再次被发配边疆的风险。因为这等于是在说,他父皇当初决定让李阳带五百人出征平乱一事,是近乎荒唐的决定。
按照以前的经验,父皇听后,肯定必会雷霆大怒的。
然而……
这一次嬴政却并没有恼怒,而是沉思了起来。
是的,其实自从李阳出征之后,当天嬴政就有些后悔了,觉得自己太过盲信于李阳了。
平乱无功事小,如果让这样一位治国天才把命丢在了南边,就损失太大了。
所以,这些日来,嬴政亦是心有担忧。
如今,听到扶苏的建议,不由心有动摇。
沉默了片刻,嬴政点点头,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安心学习,你之提议朕会认真思虑。”
“谢父皇!”
扶苏知道再继续说下去,父皇肯定该发火了,只好退下。
待扶苏走后,嬴政转头问向刘喜:“刘喜,你说扶苏的建议如何?”
刘喜想了想,回道:“回陛下,下臣虽然相信中丞相有神通盖世之能,但……五百人确实太过冒险了,莫说攻城了,若是被反贼探实了中丞相所在之地,必派兵围杀,五百人……估计突围都难。所以,若是陛下想求个稳妥,下臣觉着殿下的建议可以采纳。”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
与此同时,在下相县。
李阳已经开始处理下相县的善后工作了。
下相县已经拿下,城中有降军数千,几乎城中的这场仗没怎么打,所以伤亡甚少。
李阳当天把项梁的降兵,以及刘季的兵都通通解散,派周边郡县的商家分部,遣送长城及骊山工地做工。
同时,还把刘季,留在了下相县,任县令。
对于刘季此人,李阳暂时还不敢留在身边,因为按照历史记载,此人眼中只有利益,为了利益可以六亲不认。
就算你对他再好,估计也能为了利益把你一口咬死。
这就是一条喂不熟的毒蛇。
人,不能完全不讲恩义。
这一点,秦始皇就做得很好嘛。
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但是对身边的功臣可真的没话说,六国一统,他几乎没有杀功臣。
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一个是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的王家,王翦,王贲,皆得善终,而王家之孙王离至今尚在军中重用。还有蒙家,蒙武、蒙恬父子,其蒙家兄弟如今更是成为了军中领袖般的人物。
以及伐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算后账,这使得李家成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又比如内史腾,也至今受秦始皇重用,而且还掌执着京师卫戍军队,把京师安危交给了开国老臣。
总之就是,开国之后,皆是有功论赏,加以重用。
你可以说是因为秦始皇觉得自己连六国都能一统,所以不惧任何人敢反。但是,不得不承认,秦始皇是一个充满霸气的人,这种人是不屑于做出兔死狗烹这种勾当来的。
但是反观刘邦,则完全不同,虽统一了天下,却担心功臣威胁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皆杀之!真正的开启了兔死狗烹的先河……
自那以后,历朝君主,几乎都会学刘邦,钟情于扫除一切隐患,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乐此不疲。
所以,对于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李阳又怎敢将一个不讲恩义的人放在自己身边呢?
而将刘季,留在下相县任县令,就是眼下最适合的安排。
一来,也算是没有食言,对其论功行赏了。
你打下了下相县,这县令就让你来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二来,项氏的老家就是下相县,刘季在下相县任县令,当地的百姓自然不会追随他刘季。所以,这也令李阳十分的安心。
至于将来刘季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接下来怎么在任上做出功绩了。
刘季把樊哙、夏侯婴要了去,李阳也答应了,但周勃及萧何、曹参这三人则被李阳带走了,这三人对李阳来说都是大才。
萧何之才,就不用说了,内政大才。
而周勃其实也不差,历史上的他可是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弓马娴熟,孔武有力。而且,他还是名将周亚夫之父。
而曹参也是个丞相之才,史称“曹相国”。在原本的历史上,汉惠帝即位,其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换句话说,其实萧何、曹参的执政理念,都和李阳的理念相同,就是休养生息,创造太平盛世。
这一点对李阳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战国水晶杯
次日,麒麟殿,早朝。
“南边李阳那里可传来消息了?”
嬴政一上朝,便对军政寺的内史腾问道。
“…………”内史腾一脸发懵。
这才过去几日啊,算算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