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了无数次,但最终,苦难在这些底层百姓身上,依旧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做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李阳一开始的抱负,就是打造一个兴盛和平的大秦帝国,未来创建一系列先进的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
历史的前进方向,永远只会更加的进步,所以李阳相信,只要创建了先进的制度,就算以后他死了,以后的历史,也只会往更先进,更文明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退步。
说简单一点,就是李阳想尽一切手段,尽可能的缩短原本的历史进程,让先进、文明、民主能来得更早一些。比如,通过他的努力,五百年后,华夏就有了先进的人权和民主意识,亦或八百年后,哪所一千后华夏才真正有了人权和民主,那也是把历史进程缩短了一千年啊。
对于李阳这个穿越者来说,这就是他奋斗的意义所在。
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人,既然意外的来到这个时代,如果只为了钱和权活着,心中没有奋斗的意义,那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
李阳没有和章邯去争辩,直接对皇帝道:“陛下,出兵平乱,越平越乱,治标不可治本。臣建议,在出兵平乱的同时,务必也要同时解决百姓饥荒的问题,如此两手齐抓,乱象方可轻松平息。”
嬴政点点头,虽然认同李阳的办法,却无奈道:“你言之有理,可是国库亦是无粮,这饥荒该如何解决?”
李阳回道:“眼下,唯有商人有粮振灾。”
是的,秦国虽然穷,但是并不是真的没有粮了,其实士绅贵族都有富足的余粮,特别是一些大商人,更是富可敌国。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自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一直到公元前202年汉朝统一,七年的时间,天下大乱,军队却亦有粮草可维持战争,其中一大半原因就是士绅贵族有粮。
比如史书就有相关记载,陈胜攻占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士绅豪强都来开会议事。这其实就是向他们征集粮草。
结果,李阳此话一出,许多人却是笑了,冯去疾道:“难不成,中丞相认为商人会愿意替大秦振济饥荒?”
嬴政也大摇其头,让商人捐粮是可,但他们不可能把家底给捐出来的,对于大秦眼下的饥荒来说,捐粮,完全就是杯水车薪罢了。
章邯冷笑道:“中丞相既然如此说,那定是自有办法让商人振灾了,不如这平乱之事,干脆就由中丞相来负责算了,反正靠我等武人,于中丞相而言,也不过是无用之功嘛,我等免得从中添乱了。”
一众将领纷纷点头:“章将军所言极是,我等倒也想看看中丞相如何让商人振灾,又是如何轻松的平息此番乱象。”
你不是说我们出兵平乱是无用之功吗?
既然你牛逼,那就干脆你一个人上,看你怎么把这乱象给平了。
此时一众武将们,就想看看李阳怎么收这个场。
一张嘴巴,信口开河,自以为是。
又说出兵无用,又说商人振灾,说的话简直是天真又可笑!
他们可不相信李阳,单靠一张嘴皮子,就能真的平了这番乱象。一张嘴,就顶十万大军?一张嘴,就能让商人纷纷自愿捐出家资?简直就是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
PS:不好意思,这章晚点了。因为一直写的不满意,重复删改了好久才码出来。
………………………………
第九十章 嚣张之极
此刻,不仅一众武将们心中如此想,就连殿中的满朝文臣们亦是在看,李阳如何收这个场。
虽然大家对李阳轻狂嚣张的性格早就习惯了,可如今这件事情可不像以往的那些事情,能够靠一张嘴皮子,及一个灵活的头脑就能够解决的。
数万反贼乱军,如今连县城都攻打下了好几座,你不靠军队平乱,难道真的用一张嘴皮子去对付那数万反贼么?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把数座县城给收回来?
还有让商人振灾,就更是离谱了。
数年前,皇帝强迫六国豪强贵富共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之时,就曾让这些富商们捐资修建秦陵,可是那些个富商们,却一个个跟个铁公鸡似的,就拿秦国首富巴氏来说,也只不过捐了万吨水银罢了。
万吨水银,听上去不少,但对于原本就是经营丹砂矿业的巴氏来说,巴家富可敌国,万吨水银不过是他们巴家九牛身上的一毛罢了。
如今,天下饥荒,那些富商们更是知道粮食之重要,此时莫说让他们自愿捐粮,就算是架把刀在那些富商的脖子上,威逼利诱,估计也很难从他们口中挤出多少来。
此刻,所有人都纷纷眼神异样的看向了李阳,等着他为自己的轻狂言论道歉。
就连李斯和何章他们都在担心李阳无法收场了,于是李斯赶紧帮忙解围道:“诸位将军说笑矣,没有诸位将军出马,这乱岂能平息。中丞相只不过一介文臣,执掌律政,手无一兵一将,又怎能平乱。”
何章也笑道:“李相所言极是啊,中丞相只不过是为我大秦出谋划策而已,平乱之事,自然需诸位将军不可。”
可是,一众武将却冷笑了起来,纷纷摇头,不以为然。
章邯道:“李相此言差矣啊,中丞相可是言之凿凿,称靠我等出兵平乱,乃是无用之功。且,中丞相也并非无兵无将,李由和韩信,不就是中丞相手下的两员大将么?”
李斯道:“李由乃中护军,执掌羽林禁军,岂能用于平乱。韩信,亦不过一护法都尉,手中五百执法羽林,难不成章将军认为五百羽林军士,便可平乱乎?”
章邯却笑了笑:“李相此言又是差矣耳。我等可是听闻,中丞相向陛下举荐,言韩信乃是用兵奇才,熟读兵书,一人敌万人。虽说中丞府只有五百执法羽林军士,但执掌此职之护法都尉,级别却是同边郡戍守都尉,已算是我大秦中级将领了。有此一人敌万人之良将,中丞相又岂会平不了乱乎?”
一众武将,纷纷称是。
他们目的很明确,李斯的面子他们不卖,他们就是要杀杀李阳的威风,让他明白嚣张也要分对象,不要什么事情都夸夸其谈,自以为是。
政务,你要轻狂,也就罢了。平乱,你能,你就自己上,要么就少吹点牛逼。
见到李阳吃瘪,冯去疾等人自然兴灾乐祸的看着这场热闹了。
不过,嬴政却是不想见到李阳收不了场,虽然他言语轻狂了一些,但毕竟他可是一位丞相,面子还是要帮他留住的,于是直接开口道:“章邯,听你之意,朕给你五百军士,你亦可平乱?”
“这个……臣倒是没那个能力。”章邯一怔,自然知道皇帝之用意,不由岔岔地笑了笑。
嬴政摆了摆手:“行了,都莫争论了。其实李阳说的亦是有理,只不过让商人振灾,难以实施,朕看平乱之事,就由你章邯……”
话还没说完,这时李阳出言打断道:“陛下,臣愿全力负责平乱之事!”
嘎!
这是下巴被惊掉的声音……
在场的所有人,此刻都被这话惊得张大了嘴巴,傻傻地看着李阳。
愿全力负责平乱之事……
这话确定是李阳说出来的吗?
大家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如果不是自己听错了,那就一定是李阳疯掉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会说出这么离谱荒唐的话来!
当然,嬴政也是被这话惊得是目瞪口呆!
转头看向李阳,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李阳一字一句的认真道:“臣刚才说,臣愿意一力负责此次平乱事宜!”
这一下,大家可是听得很清楚了,顿时一片哗然。
李阳这不是疯了,就是自以为是到想上天了,要不然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啊?
此时,就连章邯等一众武将们,也是被惊得目瞪口呆了,完全没有料到李阳真的敢答应自己去平乱。
而李由和何章他们,却是吓了一跳,如果李阳是因为今日吃瘪,而争一时面子这么说的话,可真太冲动了,手里没兵,谈何平乱啊?
嬴政也是担心李阳这是在斗气,不由眉头一皱,斥道:“李阳,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李阳郑重其事,道:“陛下,军国大事,臣岂敢儿戏!而且,陛下应该了解臣,对待国事,臣从未有过一次戏言,这次也绝非戏言,还望陛下恩准。”
看到李阳那认真的表情,此刻的嬴政是懵了。
死死的盯着李阳,看了又看,最后皱着眉头道:“你是……想指挥章邯诸将,挂帅出征么?”
此话一出,大家也立即反应了过来。
顿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而章邯等人,却是立刻就恼了,一个个脸色刹时间沉了下来。
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等于干活的是他们这些将领,而功劳却会算在他李阳的头上,你说这些武将们能不恼怒吗?
不过,就在这时,李阳却摇了摇头,道:“回陛下,既然章将军先前也说了,平乱他们不掺合,那臣自然是不敢劳烦诸位将军,臣可以自己平息此番乱象!”
寂静……
整个麒麟殿的气氛,在此时安静的出奇,所有人都惊像看傻子似的看着李阳。
嚣张!
这世上简直就没有比这更嚣张的人了!
不靠军队,难道他真的要靠一张嘴皮子,去退那数万的乱军反贼乎?
李由他们,咕噜一声,咽了一口口水,已是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嬴政也是像不认识李阳似的,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然后问道:“你欲靠何平乱?”
李阳道:“章邯将军先前替臣讲了,臣有一人敌万人之良将,韩信是也,亦有十万富商居于咸阳城中。良将可平乱军,富商可平饥荒,臣左手握刀,右手济粮,两手齐出,此番乱象,岂会不平!”
此话,李阳虽然说的是慷慨激昂,但是听在大家的耳中,却是觉得十分之天真可笑。
韩信,大家可早有耳闻,只不过一受人冷眼的无名之辈耳,连兵都从未用过,谈何懂用兵之道,就算看过几本兵书,那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罢了。
何况,韩信只是中丞府的护法督尉,手中之兵不过区区五百羽林军士,五百人去平乱,对战三万人的乱军?
你确定这不是在跟大家开玩笑?
还有,咸阳城虽然有十二万户富商,当年从六国强迫迁入咸阳城,可是他们真的会听你李阳的话,把家资全都捐来振灾?这未免也太过异想天开了吧!
说实话,此时一些人已是在心中冷笑。
嬴政也不敢相信,质问道:“你……真的可以平乱?”
李阳点点头:“陛下若是信臣,臣定还陛下一个惊喜!”
嬴政眉头一挑,不知为何,他从李阳的眼中,看到的全然都是自信。而且,一听到这个“惊喜”二字,他就又想起了上次面对赵高等人的阴谋之时一样,虽然不知道李阳究竟有何办法,但是他口中的“惊喜”,确实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意外的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
沉吟了一会儿,最后嬴政一拍案台,也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道:“行,朕信你,此次平乱之事,便由你全凭负责!”
“诺!”
李阳拱手,立刻躬身领命!
………………………………
第九十一章 分权
当日早朝,虽然李阳自称靠他自己想办法可解决平乱之事,但皇帝还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诏,乱局当前,一切唯平乱为上,文武百官,各公卿司寺,凡有令不从者,一律依法论罪!
这也就是说,只要是平乱之需要,文武百官都须听从李阳的号令,否则就是视为违抗君令。
整个早朝下来,大家也是各怀心思。
有的人在等着看李阳的笑话,有的人则在替李阳感到忧心。
李斯很想找李阳好好问一问,他为什么敢说靠一个小小的护法督尉,兵不过五百人,就可以平乱?
可是,散朝的时候,皇帝却单独的将李阳留了下来,所以李斯心中焦急,却也是只能站在殿外苦等了。
麒麟殿中。
此刻殿中文武百官已是走之一空,唯有嬴政和李阳君臣二人。
“李阳,你可知道,因为你的轻狂性子,今日已是将一众武将们皆给得罪了?”
嬴政瞟了一眼前面的李阳,面无表情的说道。
不得不承认,李阳是一个人才,可就是因为此人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加上年纪尚浅,所以免不了养成了言行轻狂,自大骄傲的性子。
嬴政可不想因为他这轻狂的性子,成为众矢之的,而无法在朝堂立身,如此,大秦可就真的失去了一位治国之大才。
所以,嬴政今日特意将他单独留下,就是想好好的敲打一下这个年轻天才,好让他以后少吹点牛逼,言行放谦虚一点,毕竟他嬴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保他的,如果真落得一个被百官排挤的局面,嬴政就算想保也保不了。
总不可能,为了你一个人,就不顾这个朝廷了吧?
哪知,李阳听到这话,却是一脸糊涂状:“轻狂?臣有吗?臣向来很谦虚的,特别是今日,面对章将军等人的咄咄逼人,臣已经很克制了。”
“…………”嬴政一脸黑线,是彻底无语了。
你向来谦虚?你还已经很克制了?
现在你说的这句话就已经充分的说明你很嚣张了,你知不知道?
嬴政心里大恼,翻了个白眼,斥道:“你还敢跟朕狡辩,今日你大放狂言,不仅说派兵平乱无用论,还说自己可以一力平乱,言之凿凿,你还敢说这不是狂言!”
李阳委屈道:“陛下,您可就冤枉臣了。是陛下您问臣之看法,臣才如实讲的,而且派兵平乱,一则越平越乱,二则势必死伤无数,介时就算这乱平了,可是却留下一个十室九空,青壮劳力死之殆尽的大秦,这岂非虽胜犹败么?既然如此,臣只得为大秦江山社稷计,自动请缨了。臣……可是没有故意装逼啊!”
“…………”嬴政一呆。
这话听上去……好像也没毛病!
原本还想教训一顿李阳的他,最后也只好叮嘱了一句:“不管如何,以后言词尽量谦虚一点。”
李阳点点头,心中确也感动,明白皇帝这是拿他当心腹,当自己人,所以才会说今天这番话。
这时,嬴政抬头问道:“对了,眼前这番乱象,你真的可以平息?”
李阳点点头,一笑:“陛下放心吧,有臣在,平乱……小事耳!”
嬴政一脸黑线,心里真是日了狗了。
刚刚还说要他以后言词尽量谦虚一点,这张口还是这么嚣张,他也是无言以对了。
“对了,臣有一事相求。”
这时,李阳突然说道。
嬴政道:“说吧!”
李阳道:“臣想让陛下恩准,朝中增置一中央机构,专司新政变革,可调李相掌执此新政变革机构。”
嬴政眉头一挑,语带深意的道:“你是想削冯相的权?”
李阳惶恐状:“臣岂敢,只不过今朝中有右中左三相,为社稷计,亦当三权分立为妥。”
原本,李斯分管的律政一块,因为自己变革新法,律政这块已经划规李阳掌执了,所以李斯现在沦为了冯相手中的副职,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可以说被架空了。
就拿工程招标之事来说,原本皇帝是让李斯负责的,可是因为冯去疾总领政纲,李斯手中无人,所以工程招标的事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下去。
加上自从赵高一党倒台后,李阳就感觉到冯去疾一直对自己打压,所以增置中央机构,从冯相手中分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比如今日,冯相一党,就明显的将眼下的乱象,归责于他李阳的头上,甚至那三个议郎还打起了坏新法变革的心思。
这种事情,可是李阳不能容忍的。
嬴政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你之所言倒是有理,冯相一人独领朝纲,确实劳累,李斯尚处中年,怎能不为此分忧!”
说到这里,嬴政抬头道:“这新置公署,你欲以何名设之?”
李阳道:“新政变革,乃是为了谋大秦发展之大计,臣觉得或可曰为‘发改署’,陛下觉得如何?”
此时,要是有穿越者听到这话,肯定会挖槽一句,这特么不就是后世的发改委么!
嬴政听后,点点头:“发改署,此名倒也与其司职相符,便就叫它发改署吧!”
“谢陛下!”李阳心中大喜。
嬴政看到李阳高兴的样子,不由冷哼一声:“平乱之事,可不得有误,否则就算朕欲饶你,文武百官亦不会同意!”
李阳点点头:“臣明白,陛下安心等待平乱之喜报便是了。”
嬴政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家伙,说话嚣张的病,看来是无药可救了。最后,只得苦笑了一下,挥了挥手:“去忙吧,平乱但有所需,尽管来找朕便是了。”
“谢陛下,臣告退!”
李阳拱手躬身一揖,然后恭恭敬敬的转身离开了麒麟殿……
看着李阳离去的背影,嬴政身旁的一位小宫人道:“陛下,不是要打压中丞相的嚣张气焰吗,怎么……就这样放过他了?”
这位小宫人,名叫刘喜,就是之前负责处理奏章的那个小宫人,如今已是顶替了赵高的位子,成为了中车令,兼秉笔之职。
嬴政苦笑道:“嚣张已是此子之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让他改掉轻狂的毛病,恐怕是比登天还难!”
刘喜深有同感的点点头:“陛下说的是,装逼已是中丞相之秉性,一日不装,心里发慌,装逼叫停,那怎么可行!”
嬴政一愣:“装逼,何意?”
刘喜赶紧道:“下臣也是听长公子学的新词儿,意思便是吹牛。”
嬴政点点头,惋然一笑,带有深意地道:“此子狂妄之性,虽说不好,但却比那些将心思都藏着掖着的人,用着放心!”
刘喜笑了笑:“敢把朝中文武百官全给得罪光的,朝中也只有他这么一号人了。”
………………………………
第九十二章 大谋者
麒麟殿外。
李斯站在殿外,等了许久,一直不见李阳出来,正打算先回去的时候,却是终于见到麒麟的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来人,自然就是李阳了。
“阳侯,你可让本相好等啊!”
一见到李阳终于是出来了,李斯赶紧迎了上去。
听到这话,李阳不用想都知道,李斯为何会在这里等自己了,走到了近前,于是笑道:“李相是想问我平乱之事吧?”
李斯点点头,不无担忧的道:“阳侯啊,你……你真的可以凭一己之力,平息此番乱象?”
李阳笑了笑:“李相难道也认为本相是与章将军斗气乎?”
“那自然不会。”李斯讪然一笑。
李阳道:“实不相瞒,我之所以请缨平乱,是真的不想见到我大秦军民,自相残杀,那些乱民并非真是抗秦,而是因饥荒被逼无路,若由章将军负责平乱,后果定是天下十室九空,让我大秦元气大伤矣。故而,本相唯有想其它柔和之策,以化乱局。”
李斯听到这话,不由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丞相,眼神当中带着几分诧异。
他突然发现,原来眼前这个年轻人,在轻狂自傲的表象下,竟然装着一颗怜悯天下苍生的慈悲之心,这倒是让他要重新审视眼前这个人了。
为天下苍生谋福,可是要比为己谋权,要难之数倍。
当然,这也同样说明,李阳这个人的志向乃是天下,而非在朝堂,这就超越了许多公卿大臣。
志在天下苍生,这种话他只听两人说过,一个是皇帝嬴政,当初皇帝就曾对他李斯说,扫六国而一统,是为了结束战乱,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建长城、出律法,是为了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
可以说,皇帝之志,便是天下苍生,他想打造一个稳定太平的世界。
而今日,李斯再次听到了类似的话,那就是出自李阳之口。
也就在此刻,李斯似乎终于明白皇帝为何会如此看重这个年轻人了,又是拜相,又是封侯,又是开府,又是变法,甚至不管李阳多么的语出惊人,亦或所言之语多么的荒唐离谱,却是坚定的给予信任,这一切,答案或许就是因为其人之志。
李阳之志,正合皇帝之志,二人同志,自然信任有加,助其施展胸中所学……
“李相,为何如此看着我?”
李阳突然发现,李斯一直盯着自己,不由有些不自在了。
“咳,本相刚才被阳侯之志,所惊,没想到阳侯竟有心怀天下苍生之志,李斯心中敬佩!”李斯是真的对李阳起了几分敬意,要知道当初他的老师荀子,就曾告诉他,治国为权,乃小谋,治国为天下苍生,乃为大谋。
为小谋者,位高权重,为大谋者,青史留名。
而李阳,应该就是老师口中所言为大谋者。这种人,可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因为当权位与苍生放一起让你选择时,没有谁会为了顾及苍生,而放弃实权。
就好比今日之早朝,若换成其他人,绝不会为了天下苍生,而去否决一众武将,使自己陷于危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最终都成了小谋者,成不了大谋者之原因。
此时,李斯亦是明白,李阳当初为何“作死”立《公法》了,实则就是为天下苍生,所以哪怕将己置之于死地,也是不惧。
说实话,想明白这些事情后,李斯看向李阳的目光,都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了。
李阳可不知道,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却是引得人家心思泛滥,笑了笑道:“李相过奖了,只不过,人活一世,总得活出个意义来,否则跟条咸鱼有何分别。”
李斯一听这话,顿时都感到有些自惭形秽了。
他发现,如果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下去,自己都要被贬得连咸鱼都不如了,于是赶紧转移话题,不自己找虐了,道:“阳侯说的是,不过这次平乱,不知阳侯可有计策了?”
李阳道:“此次平乱,唯有软硬兼施,方为有效。硬招,便是出兵平乱,软招,则是解决饥荒。”
“…………”李斯一听这话,不由一脸黑线。
出兵?你有兵吗?
解决饥荒?你有粮吗?
你什么都没有,哪来的软硬兼施,这不是异想天开么。
李斯只差翻白眼了,直言道:“阳侯,你无兵无粮,这软硬兼施之计,你如何施展?”
李阳笑道:“这正是我欲找你相商之事。”
“找本相商?”李斯有些懵逼了。
自己手里亦是无兵无粮,这平乱之事,好像软招、硬招都帮不上忙啊。
满脸不解的李斯,好奇道:“难道阳侯是想让本相去负责募捐钱粮?”
“非也!”李阳摇了摇头,道:“靠募捐,乃是杯水车薪耳。实不相瞒,我欲用长城、骊山、阿房宫三处工程招标之事,来解决此次饥荒问题。”
“工程招标?”李斯一愣,有些听不懂了,道:“大秦国之工程的招标,如何能够解决饥荒之事?按你之前所言,一但开启招标事宜,可是得从国库拿钱出去给商人啊,这……这反倒是使原本空虚的国库更加的艰难了,甚至目前之国库,根本就无法去实施工程招标事宜。”
“哈哈哈!”
此时,李阳却是仰天大笑了三声,然后道:“李相,你难不成忘了,我一开始就跟你讲过的招标付款方式么?”
李斯眉头一皱,道:“本相犹记得,阳侯曾言,工程招标,乃是按工程进度,验收合格后,按阶段由国库付款。”
李阳点点头:“没错,李相试想一下,工未动,国库并不用付款,只有工程进度达到了一个阶段,我等才须前往验收,合格后方才付款,在此之间,怎么样也有好几个月吧。”
李斯一听,终于是恍然大悟。
一拍大腿,叫道:“对啊,付款乃是以后之事,本相竟是给忘了!”
李阳笑道:“而且,如今已是夏季,只需待到秋收,税赋丰盈,工程款项自然不成问题。此乃‘时间差’也!”
李斯完全懂了李阳的意思,当下不由拍手叫绝,终于明白李阳在麒麟殿上所说的“靠商人振灾”是何含义了。
只要立即实施工程招标,商人便需要雇用劳夫,少则百万人,多则两百余万人,如此饥荒之人尽有归处。而且,好处还不仅于此,大秦国之工程,亦是得到实施,此可谓一箭双雕。
想到这里,李斯整个人都激动不已,这次对李阳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这种偏路子,还真不是朝中的公卿大臣们能够想得出来的!
其实,在参加今日早朝之前,李阳就有了这个利用工程招标解决饥荒的计策。
于商人来说,饥荒当前,雇用劳夫,成本显然极为的低廉。有此巨大的利润空间,他们更是愿意参与投标事宜。
于饥民来说,造反必死,为了活命,自然欣然前往长城、骊山或阿房做工。更重要的是,饥民只需度过这个夏季,待到秋收之时,便可回归乡里收获谷栗,至此以后,便可看到安居乐业的希望了。
有了活路可走,自然没有人会去造反寻死。
如此一来,反贼之军,没有了“兵源”,更失了民心,就真的成了“反贼乱民”了,天时、地利、人和尽失,要平乱军,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
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
“李相,工程招标之章程,你务必尽快出台,我等才好实施招标之事。”
工程招标直接关系着此次平乱,李阳不得不郑重其事的对李斯说道。
李斯点点头,不过却面带难色,道:“实不相瞒,原本工程招标之章程,本相早已按你以前所述方针写出来了,可是冯相那边迟迟不给出台,本相……算了,此次事关平乱之事,陛下亦是下旨百官皆要遵令是从,本相稍后再去催促他吧,这次他应当不敢耽搁了!”
李阳却摆了摆手,道:“不用了,我已让陛下答应增置发改署,专司新政变革,发改署之职权同政务寺,由你掌执,稍后诏书便至!”
“发改署?权同政务寺?”李斯愣住了。
新政,他懂,就是负责实施一些新的政策,及一些变革事宜。这一点,他倒不意外,因为自皇帝命李阳开府立新法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后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