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太平和,大约有两千名俘虏在工程中死去,基本上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人因为事故、劳累、疾病或者犯错受罚而丢了性命。但是高丽俘虏对此不但不怨恨,大多数人还觉得,是这些人运气不好,毕竟身为俘虏,不被砍头堆起京观,每天还有两顿饱餐,甚至还会给他们发放新衣,这种待遇,他们在高丽当兵都未必有。

    如同周铨料想的一样,在他回到五国城后不到五天,金富辙乘一艘高丽船也抵达。

    同金富辙一起来的,还有二十余人,都是高丽派出的使者。

    望着仅仅离开了两个月的五国城,金富辙一时间有些失神,因为这才两个月过去,五国城比他记忆中的又变了不少。

    那些旧的窝棚还在,但已经少了许多,更多的是砖瓦结构的房子。而五国城原本的城墙,已经彻底被拆了,规模向外扩大了近一半。

    在港口的一处礁石上,还树起了座白色的塔,隔着老远,就可以看到这座塔的身影。

    当悬挂着高丽旗帜的船靠近时,立刻有两艘船左右夹了过来。

    “来者何人,为何而来?”这两艘船不大,但是船极为灵活,船上有人用宋话高喊。

    “请上禀商会总督府,高丽国陛下钦命使臣金富辙来此!”金富辙面无表情地道,末了,从齿缝中道:“商议赎回军士事宜!”(未完待续。)
………………………………

二三八、割地赔款称臣纳质

    “贵使来此,不知是欲战还是欲和?”

    上得岸后,先是一道围墙,将码头与周围隔开,穿过围墙上的一道门,金富辙就看到了白先锋。

    当见到白先锋时,他的心登的一跳,因为在金富辙印象中,此人甚至比起周铨都难说话。

    “自是为和而来,若是欲战,来的就不是我们这些区区人了。”

    “那可真是太可惜了,我们这边,正嫌俘虏不足,人手不够用呢。”

    两人唇枪舌箭针锋相对,说完之后,都是怒目而视。

    可是白先锋怒目而视不要紧,金富辙怒目而视就有些问题了。

    他是来谈判的,不是来与白先锋呕气的,两人大眼瞪小眼,相互不说话,结果就是误了正事。

    若是董长青还在,倒有人可以居中调停,偏偏董长青不在。

    金富辙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只有忍气吞声:“金某欲求见周制置。”

    现在他们很清楚,所谓的济州总督,只是扶上台前的幌子,真正控制着东海商会,在济州岛有决定权力的,还是周铨。

    “制置相公很忙,要求见的话先等着!”白先锋**地回道。

    “要等多久?”

    “快则三五日,慢则十天半月!”

    “我这边是急事,大事,贵国一向说外交无小事,还请阁下勿要耽搁!”金富辙心中烦躁,明知对方是难为自己,也沉不住气了。

    “外交无小事?要看什么时候了,如今还纠缠外交无小事的,不是挟外自重,就是奴婢心态。”白先锋冷冷一笑:“上回倒是有位出使辽国的,说什么外交无小事,回京师之后大放阙辞,一力攻讦我家制置相公,特别是贵国正使李资谅到得京师之后,此人上窜下跳,甚为猖狂――然后从自行车中摔下来死了。”

    白先锋所说的,乃是竺简,出使辽国之时,他闹出了不少花样,说来说去,就是想在宋辽之间生出些事端来,好体现自己的能力。为此他被郑允中训斥数回,等回到京师之后,他又竭力攻讦周铨,说周铨上回出使辽国太过强硬,以致有损两国关系。

    不过这厮也没有什么好结果,一日乘自行车前往酒楼,向一群京师的豪商吹嘘自己辽国之行的途中,因为违规逆行,结果在躲避对面来车时翻车。当时恰好在京师著名的虹桥之上,连人带车都摔下了桥,救起时已经断了气。

    “呃……”金富辙当然不知道这其中诸多内幕,眼见威胁不成,他向身边一人使了个眼色。

    那人会意,上前向白先锋行礼:“白先生,我们也是心急,还请白先生替我们美言……”

    就在行礼中,他已经将一个小锦盒塞入了白先锋的袖子。

    白先锋捏着那小锦盒,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离去。

    也不知道是小锦盒的功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多久,又一个少年过来:“你们随我来吧。”

    众人跟在那少年身后,金富辙心中还有些不安,便问道:“可是去见周制置?”

    “我不知道,莫要问我。”那少年没好气地说道。

    金富辙心里暗恨,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可是深知自己此行的意义,经过长时间的争论之后,在金人大军距离开京不足百里时,高丽君臣总算达成了一致。

    先答应周铨,等将士被放回,击退了女真人之后,再与周铨翻脸。

    如此虽然有些背信弃义,但和东海商会讲什么信义!哪怕为此惹恼了商会背后的大宋,也是到时的事情。

    即使如此,金富辙也决意,为了高丽王国的尊严,在谈判时要尽可能维护高丽的利益。

    没多久,他们被带到了一幢楼前,就在这座两层小楼的二楼,金富辙见到了周铨和白先锋。

    周铨手中还在把玩着一个小锦盒,金富辙认出来了,正是他们准备用来贿赂白先锋的那个。

    锦盒里装着上好的东珠,价值千贯,周铨在手中摆弄了一番,又将之交给了白先锋:“既是送你的,你就收下吧。”

    白先锋心中微喜,经过周铨这一手,他收下锦盒就不是收纳贿赂了。

    “听闻你们是来讲和的,那么上回十条条约,你们是不是准备接受了?”周铨昂然问道。

    他态度算不上倨傲,不过居高临下的俯视总是难免。金富辙面上微微一红,忍着心中强烈的羞辱感上前道:“周制置,那十条协议,实在太过……鄙国虽小,却是万万不敢接受,还请制置体察下情,重拟内容。”

    “这如何不能接受,十条之中,可以令你们割地?”周铨讶然问道。

    那倒没有,甚至连济州岛的问题都没有提出来。

    “可有令你们赔款――就是输送岁币?”

    也没有,所有的条款中,都不曾要高丽朝廷直接拿出钱来。

    “可曾令你等称臣?”

    仍然没有,东海商会不需要所谓的称臣这样的虚名,要的是实利。

    “最后可曾要贵国纳质?”

    还是没有,换了与别国签署类似协议,怎么可能会不要派遣王子、公主为人质?

    周铨问一句,金富辙就摇了一下头,摇得后来,连他自己都觉得,对方的协议,似乎真不算过份了。

    “若是另拟协议,我少不得要贵国割地……”

    “我国愿割耽罗。”听到这,金富辙立刻道,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高丽朝廷内部许出的条件,就是放弃耽罗,将这座岛割给宋国。只可惜,周铨冷笑道:“这话有些好笑了,济州乃是我东海商会自海贼手中光复,再由耽罗土人纳土归附,高丽竟然敢割大宋之国土,你觉得这等事情荒唐不荒唐?”

    金富辙心中愤怒,正待再争,但一看到白先锋在旁跃跃欲试,顿时就没了兴趣。

    很明显,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周铨肯定会打发白先锋来对付,然后以事务繁忙为借口,长时间不再出现。

    “割地之事,万万不可,赔款岁币,或可商议。”他勉强说道。

    “赔款那是理所当然,我上回调集兵马,耽搁了多少时间你可知道么,时间就是金钱,我的……”周铨几乎是顺口就说了出来,然后一笑,眼中怀念的神情一闪而过。

    “还请制置开口。”金富辙道。

    “银十五万两!粮食一百五十万石!”

    金富辙听得这个数字,立刻跳了起来:“制置,这也太多,当初贵国与辽订下澶渊之盟,也不及此!”

    当初澶渊之盟的数字,是银、绢三十万,周铨狮子开大口,让金富辙如何能接受。

    “岁币乃是年年输纳,赔款则是一次了结,我这提出的,已经是仁至义尽,贵国此次发兵,获费粮饷,难道只有区区十五万银、一百五十万石粮?”

    听得不是年年交纳,而是一次缴清,金富辙愣住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神来。

    确实,若和岁币相比,这点赔款,当真不算什么。

    高丽虽然是小国,但搜刮出十五万两银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至于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确实有些困难,但高丽南部盛产粮食,若是能谈得分数年执行,倒也不会对国家有太大影响。

    “这一条可以!”金富辙咬了咬牙:“只是鄙国连年灾荒,又兴兵事,一时凑不足百五十万石粮食,可否缓上几载?”

    “具体方案,你与白先生商议。”周铨面色顿时冷了下来。

    一听要同白先锋这厮商议,金富辙立刻改变了主意,痛快地答应下来:“好,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便一百五十万石吧!”

    周铨神情有些淡,金富辙见他不说话,咽了口口水道:“高丽愿向大宋称臣,委一宗室入京师求学!”

    周铨打了个呵欠,懒懒地道:“这些虚头就不必说了,你向大宋称臣,委一宗室入质,这与东海商会何干?”

    “阁下是说……”

    “金大使,我时间宝贵,就不多说废话,就以我方上回提出的十条为基础来谈!”

    金富辙额头青筋直跳,这岂不意味着,他比上回还多了赔款、称臣、委质之项,却根本没有改变上回的条约内容?

    他愤然道:“既是如此,那就不谈了吧!”

    说完之后,他转身便走,原本以为周铨会劝一声,却听得周铨在后边道:“让他们乘船返回高丽,除了淡水,什么都不必给他们,让高丽派出能答应我们条约的使臣来――另外,金大使,转告高丽王,我在俘虏之中,发现了高丽宗室,或许我该将这些俘虏武装起来,扶植一个宗室为王,将如今的高丽王取而代之!”

    说完之后,周铨的侍卫一拥而上,直接推着金富辙等走。

    这时金富辙不想走了,因为周铨说的话实在太骇人了。

    拓俊京说周铨的后手,只有女真、民乱和日本人三招,但现在看来,周铨还有最狠辣的一手!

    若这四万俘虏在得知高丽朝廷无意将他们赎回后,真的被宋人蛊惑,起兵造反,杀回高丽去,如今的高丽朝廷,可就不只是雪上加霜了。

    “制置,周制置,且听我说,且听我说!”

    金富辙被推得越走越远,他拼命想要回来,但侍卫们却不让。眼见被推出了屋子,又被推到楼下,马上就要推回围墙,金富辙终于再也无法撑住,他嗵一声跪下,声泪俱下:“我错了,周制置,我……愿意答应!”(未完待续。)
………………………………

二三九、高丽王妹

    谈判重启。

    这一次,金富辙没有再玩什么花样,他的所有伎俩,都在高丽面临的艰难处境前乱了节奏。

    周铨希望削弱高丽,但并不希望目前的高丽政权立刻完蛋,故此,在谈到具体条款中,也做了一些调整。

    比如设立租界之事,由最初提出在开京设租界,改成了在江华岛与釜山设置租界,而高丽开放的港口,也由四座限制于这两座港。

    再如勘探权,限于租界方圆五十里内,至于高丽内陆,则仍然不准东海商会人进入。

    还有一些枝节条款得到修正,但是十条条约的总数未变。

    在这十条之外,又有所谓的补约。补约内容总算让金富辙觉得可以回去有所交待:东海商会支持如今的高丽王廷,愿意向其纳税,在其治下遵守高丽法律,不藏匿庇护高丽叛逆逃亡者;东海商会支持高丽与女真作战,愿以适当赎金,释放高丽俘虏,并在必要情形下,向高丽朝廷出售武器、盔甲等战争物资。

    大宋政和四年十月九日,在经历长时间逐字逐句的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拟定了和约,但当金富辙准备返回高丽时,却有新的高丽使者赶到。

    “高丽国王诚邀大宋海州沿海制置使周公讳铨至开京……”

    看到这份邀请函时,周铨也觉得有些发晕了。

    金富辙所不知道的是,此时济州粮食已经见底。

    十五六万人,只靠着减半的秋粮收入、缴获的粮食,支撑了大半年之久,已经是极为不易。若是再拖下去,周铨就算将高丽俘虏真全弄死,也养不起剩余的人口,除非他连现在极为恭顺的土人也一起杀光。

    那样的话,别说济州岛会出现严重的劳力短缺,就是剩余的汉人,恐怕也会对周铨产生“不仁”的印象。

    故此,周铨虽然掌握了和议的主动权,但是如同高丽人一样,也急于达成协议。

    “入开京签订和约?”周铨眉头微微皱起。

    “明公,万万不可!”董长青看了信函之后惊道。

    “哦,你说说看。”

    “整个东海商会,完全系于明公一身,高丽人未必能守信义,若是他们对明公有所不利,我当如何?”

    见周铨似乎有些不以为然,董长青又劝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明公,若是这点小事,都要明公亲自出马,那要我与白锐之有何用处?董某不才,愿为明公使者,赴高丽一行!”

    这可就上升到他二人存在的意义上来了,周铨原本还想着自己去,这样一来,反倒不好开口。

    但后来的使者与金富辙商议一番,金富辙求见周铨,苦劝道:“制置何须担忧,我主闻得制置英雄少年,故欲一见,陛下有言,若制置能至,则和约立订,若制置不至,则和约难成。制置若觉不妥,可领一队兵马入开京,如何?”

    开京距离海港仅仅是二十里,如果真允许周铨带一队兵马进入开京,若有什么不对,或者掩护周铨撤退,或者固守待援,二者皆可确保周铨的安全。

    董长青还待劝谏,但这一次周铨却同意了。

    “明公为何要答应他?”在金富辙带着喜色离开后,董长青顿足问道。

    “安危之事,既然许我带兵入开城,就不必担忧。高丽国王要请我前去,必是有所打算,这条约若能尽快签署,我们粮食危机就可解除,下一步可将精力集中到流求去。”周铨目光闪动:“此事在今年之内,必须准备好来!”

    董长青愣了一下:“明公何必如此急切?”

    周铨笑而不答。

    比起白先锋、董长青等,周铨要看得深远得多,他已经预见到即将发生的一场风暴。

    棉夺人田!

    因为这两年棉布盛行,将原先的麻布甚至绢帛都打得落花流水,故此,接下来两年中,棉花的种植将会极度扩大。那些权贵们已经在大规模兼变土地,其中以杨戬施力最甚,在京东东路和淮南路一带,特别是山东苏北等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场民变,正在酝酿之中,别人看不到,周铨岂会看不出来!

    但他无力阻止也不愿阻止这场变化,唯有更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走出来,他才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将之投入到工业与殖民扩张之中。

    只是周铨并没有意识到,看出这一点的远不只是他一人,还有别人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明公若是欲去高丽,安全如何保障?”董长青见他不答,又问起第二个问题。

    “你与白先生、武叔、叶楚一起,拟个方略出来,到时执行就是,哦,对了,为避免意外,玄鸟号可以随我一起去高丽!”

    “若有玄鸟号,则无忧矣!”董长青听得这个,顿时舒了口气。

    玄鸟号与别的船不同,它是一艘炮舰,舰上经过改造,装有八门青铜舰炮!

    董长青曾见识过玄鸟号的威力,虽然严格来说,它只是一艘小炮舰,在海上面对敌人时,可能轰出数十甚至百炮,都未必能击中对手,但若是中近距离,轰中目标敌船,其破坏力远胜于一般的火攻船。

    而且它此次去,面对高丽人战船的可能性比较小,倒是面对高丽陆上兵卒的可能性大些。

    除了玄鸟号之外,还抽调了两千兵卒前往,其中五百人将作为周铨的卫队,随他到开京,另一千五百人则将在港口等着,一是保护战船,二是随时准备接应周铨。

    政和四年十月十九日,周铨带领着护卫船队动身,二十五日,船队抵达江华岛,驻于仁川。董长青作为使者,先行抵达开京,与高丽王国礼部商议周铨来开京所有礼仪事宜。

    因为周铨对礼仪并不看重,所以双方达成的协议很快,周铨无须对高丽国王行大礼,平揖即可。

    双方会面的地方,不在高丽开京,就放在江华岛高丽国王的行宫。

    高丽曾经险些被契丹灭国,那时高丽国君便避在江华岛,故此江华岛上,有高丽王之行宫。围绕着行宫,亦有堡寨城池,虽然不大,倒也算繁华。

    十一月十二日大早,周铨从营帐中起来之后,便看到白先锋、董长青二人守在门前。

    这两人神采奕奕,一副极为兴奋的模样,看得他们如此,周铨笑道:“二位为何如此不淡定?”

    “今日将见高丽国王,如何能不兴奋,我们这也算是扬威于异邦了吧?”董长青道。

    白先锋则是叹了口气:“可惜,未曾扬威于西贼。”

    按照约定,周铨今日便要去行宫里拜谒高丽国王,故此这二人如此兴奋。

    洗漱之后,略微吃了些早点,高丽国的接使便已经到了。

    使者正是金富辙。

    “周制置,车马已经备好,请制置上车。”他向周铨恭敬施礼道。

    周铨出来一看,见到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他笑了笑,指着其中一匹高大的骏马道:“我不乘车,只乘马去。”

    金富辙没有意见,反正他来时既备了车也备了马,甚至轿子都备了一顶。

    周铨自己上了马,他的五百亲卫护拥在侧,离了港口,开始向着高丽国王行宫而去。

    这一路上,高丽人纷纷围观,有不少人甚至跟着队伍,若不是高丽军士驱赶,只怕要将周铨一行围得水泄不通。

    到行宫还有段距离,待到了中途,金富辙指着一座庙宇道:“周制置,鄙国在这庙中,聊备酒宴,请制置稍事休息。”

    周铨一笑,坦然下马。

    这庙宇中有座佛塔,塔上第六层,正有几人居高临下,向着这边望来。

    “不意区区一个宋国商会,竟然有如此精锐之军,李卿,你败得不冤!”说话者正是高丽国王王俣。

    李资谦面有愧色,在旁拱手:“陛下,臣无能……”

    “岂能说是你无能,你看这队护卫,唉,朕之近卫,亦不如远甚!”

    王俣面带欣羡之色,看着列阵将周铨护住的护卫们。这些可都是十六岁到二十四岁之间的青壮,短的也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长的更是有一年练习,故此他们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当他们列阵而行时,自带着一股排山倒海的威势。

    护卫们的甲衣也甚为齐整,看上去不象是商队的护卫,而象是大国的仪仗。

    若换了往常,王俣也拿得出几千这样的精锐来,但先经过济州之败,又被女真人袭击打得狼狈不堪,如今他想凑出几百这样的部队已经很难了。

    周铨所不知道的是,高丽朝廷请他来访,便是这位高丽国王的奇思妙想。因为前线不利,女真人距离开京只有不足百里,王俣一夕数惊,所以将周铨请来,一则想要利用一下周铨的兵威,二来则可以以同周铨会晤为借口,暂时离开开京,躲到江华岛来避难。

    同时,王俣还有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王妹,你觉得如何?”他转过脸去,看着身边站着的女子。

    这女子十**岁的模样,身材高挑,有高丽人中比较普遍的鹅蛋脸,双眼如星,青丝似黛,闻得王俣之语,她含羞垂目,却是不言语。

    王俣幼妹,高丽宫主王福学。(未完待续。)
………………………………

二四零、相会

    当金福辙对王俣提到,这位大宋海州沿海制置使、东海商会会首周铨甚为年轻时,王俣还不以为意。但当前往辽国的使臣回来,得知周铨的事情,将周铨一手促成宋辽榷城盟约的旧事再提起时,王俣终于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人物了。

    此人在宋辽夏三个大国间纵横捭阖,仅合纵连横的本领,已经是古时苏秦、张仪之流。

    然后他还能赚钱,还会练兵,更会打仗甚至有可能会道术妖法!

    出使辽国的使臣,还解释了为何辽国的皮室军会出现在耽罗,那不是辽国朝廷的意思,甚至那支皮室军甚至不是辽国天子的亲军,而是属于大辽蜀国公主。

    至于大辽蜀国公主为何会派私兵去助周铨呵呵呵,且附耳过来。

    当然这位使臣立刻就被训斥了一番,不过当时王俣就动了心思。

    辽国有公主,他高丽也有啊!

    虽然王俣自己的女儿还年幼,但他老爹还给他留下了几位姐妹,其中最年幼者福学宫主,也不到二十岁,正要招一位驸马。

    辽国的公主,肯定是不能嫁给宋国的大臣的,但高丽不一样,高丽与宋国关系向来友好,所以周铨与大辽蜀国公主最终必然不了了之,而且周铨乃是气血充盈的年轻人,听闻大辽蜀国公主还只是少女,哪里比得上高丽福学宫主,已至妙龄,可堪折取?

    高丽王国献公主献美女与中原王朝,算不得什么丢脸的事情,当初唐时,长安城中新罗婢可不少!

    这个念头一旦浮起,就难以遏制。不过王俣只是听说周铨长得不错,未曾亲眼见到,他虽然有意献妹,却总得让自家妹子满意,不要把亲家变成冤家。

    故此,才有后面的使者追上金富辙,邀请周铨来开京一晤的事情。只不过情形变化得比较快,女真人离开京越来越近,王俣原本在开京见周铨的计划,改在了江华岛。

    在见之前,须得制造一个机会,让王妹王福学见一见周铨,明白她的心意为好。

    此时王福学正在偷眼望着周铨。

    她的心是怦怦直跳的,她知道兄长的用意,也明白,这等政治联姻,绝大多数都是不幸。

    但眼前的这少年郎看上去似乎不是那种为了政治而不择手段的人。

    她心中浮起一句曾听人说过的话: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她虽然通一些汉文化,却不知那位被太史公称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平原君,可是个杀美人以其首取悦门客的家伙。

    越是偷看,福学宫主心中就越是喜悦。

    因为年纪渐长,她兄长从两三年前就在帮他务色驸马,但一直未有合适人选。今日看到周铨,翩翩少年,自然是远胜过那些留着胡须的老男人。

    正当她继续瞄着周铨时,眼角余光却发现一个不对的情形。

    周铨驻足的这座寺庙,算得上是高丽的一所王家寺庙,僧人颇多,信众也多。高丽人虽然略作清场,但跟着队伍围观的人仍然有非常多。

    正当周铨迈步走入围墙之时,人群之中,突然有人猛地冲了出来。

    “杀了你,你这个恶鬼”

    那人怒吼着,用周铨听不懂的话语高叫,手中举着一柄镰刀,便扑向周铨。

    这一刻,周围之人都是变色,而被刺杀的对象周铨本人,却是面色如常。

    他只是淡淡地看着这个人,此人手中镰刀高举,眼见离周铨越来越近,他目光中除了仇恨之外,还多出几分兴奋。

    只不过在距离周铨还有五丈的地方,他就被拦住。

    不待周铨的护卫动手,仅仅是高丽人的兵卒,就将他架了起来,然后摁倒在地上。

    高丽兵卒的脸色都是青白色的,包括金富辙,同样如此。

    周铨此行非常关键,若是出了个什么意外,耽误了高丽国王的计划,那么他们这些人百死莫赎。

    果然,董长青已经青着脸走了出来,而白先锋更是直接对周铨道:“明公,你先回去,回到营地去!”

    佛塔之上,王衍面色难看至极,他此时对周铨极为满意,已经在想着如何制造机会,让周铨与自己幼妹相识。他深信,比起辽国的刁蛮公主,深受汉家文化熏陶的自己妹子,更容易得到周铨的欢喜。

    他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将耽罗作为妹妹的采邑,这样,周铨若是娶了福学,则耽罗的争议也可以放开,自己也算对臣民有所交待。

    但偏偏这时,竟然发生了刺杀事件!

    “大王”左右不安地说道。

    王衍自己心中也极为不安,心中开始后悔。

    若周铨以此为借口,转身离去,兴兵来攻,凭着周铨手中的三千兵,没准就可以攻下他这徒有其表的行宫护卫,那个时候,他的安危都有问题!

    因此,王衍紧紧盯着周铨。

    周铨拨开挡着自己的白、董二人,迈步上前,武阳与李宝亦步亦趋,紧紧护卫着他。

    到得那刺客面前,看着掉在地上的镰刀,周铨微微一笑。

    “还请制置恕罪,我等安排不周,致使刺客出现请制置责罚!”金富辙反应过来,跟在周铨身后,只不过这一次他再也近不得周铨身边,因此只能隔着好几个人,不停向周铨作揖。

    “刺客?手里拿着镰刀的怎么可能是刺客,不过是一个愤怒的农夫罢了,希望贵国勿要为责难于他。农乃国之根本,让他如此愤怒,应当是有什么原因,也请贵国能够详察。”

    金富辙身体一颤,瞪圆了眼睛。

    他印象中的周铨,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啊,什么时候这么宽容了?

    然后他看着周铨面对那些围观声,朗声说道:“诸位可懂汉话?”

    围观者中不少人都点头,高丽向来仰慕中国,以小中华自居,学习汉字汉话,对于富贵人家来说,都是平常的事情。

    “我今日来此,为贵国带来两件礼物,一件是诗书,一件是兵甲,请勿令我弃诗书而取兵甲。”

    说完之后,周铨不再理会那地上的刺客,继续向着寺庙内走去。

    留下那些高丽人在那儿发呆,好一会儿之后,有人低声赞道:“都说这位宋人是杀人魔王,如今看来,分明是慈悲胸怀,就连刺客都不曾追究!”

    “正是正是,上国,仁义之邦,一手诗书,一手兵甲是取诗书或是取兵甲,全要看大王啊!”

    这些话传到金富辙耳中,他身体又是一颤,然后面露苦笑。

    在场众人中,颇有些地位高者,高丽除非狠下心,否则根本不能将之全部拘禁。今日这边的事情传出去之后,只怕高丽民间,对周铨的态度会有极大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