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这位新上任的知利国监事是个什么脾气。”在诸位头面人物当中最为年轻的孟广有些急切地道。
“怎么,你急了?”他旁边另一位冶主笑道。
“怎么不急,好端端的换了知事,前面的那位老爷,我才将他喂饱来,正琢磨着大展拳脚呢!”孟广嘀咕道。
众人会意地点头,有一位年长些的,慢悠悠叹了口气:“只要肯收钱的,那就不必担心了。”
“当官的岂有不收钱之理!读的是忠孝节义,念的是礼义廉耻,可放在心里的,却只有一字,钱!”孟广冷笑了一声。‘
他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唯有年纪比较长的赵胜,有些不屑地瞄了他一眼,撇了撇嘴。
在场诸位冶主之中,赵胜隐隐为其首脑,因为别的冶主大多都只是家有巨资,后台不显,唯有赵胜,他的后台非常强硬,哪怕如今家道中落,也非别的冶主所能比拟。
众人看得他神情有异,有人便问道:“赵员外,你是消息最灵通的,可知这位新的知事老爷是何等人物?”
赵胜捋着胡须,未语先笑了笑:“老朽倒是略有耳闻,听说他非是科举出身……”
一句“非是科举出身”,顿时让众冶主眉眼一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当下,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能弄到知利国监这一肥差,背后靠山可不小。
“近来京师中盛行的水泥,大伙知道吧,便是这位手笔,他来咱们利国监,除了监铁务之处,还有一差遣,就是在咱们这再建水泥窑场,以供京师之需。”
“另外,此人据说原是武人,得了官家赏识,赐了如今的出身,在京师之中是八面玲珑的角色,听闻他出京之时,前去相送的文武官员,足有百人之多……就连当今的宰执,也遣了人相送,蔡太师的令郎,更是亲自送出……”
赵胜的消息虽然灵通,却有些不确切的地方。众人听他说得这般风光,却一个个都面带诡异的笑,也唯有那年轻些的孟广,才真将这位出来的知事当成了不得的人物。
其余人都很清楚,京师之中有的是清贵悠闲却又来钱多的职司,那位知事若真有泼天大的能力,怎么会不留在京师,却被打发到徐州来!
至于送行的人……也不知道是真的同情他,还是来看热闹的呢。‘
他们正议论间,就看到远处数条官船顺河而来。
大运河少没少见这种官船,就是徐州,便有造这种船的船场。
“周……就是他了,倒是好大的排场!”赵胜虽然老眼昏花,却还是看到了官船上的仪仗,轻轻笑了一声。
这确实是好大的排场,一个区区知监上任,带了四条船,每条船上都载满了人。让人奇怪的是,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少年,当船靠上码头之后,这些少年纷纷下船,然后也不理会码头的船工河工,自顾自地寻了个空地,开始整队报数。
孟广听得共有三队、六十七个人。
这些少年排队的事情有些稀奇,吸引走了大伙的目光,等少年们排好队算好人后,他们再看船上,船上的人都已经下来了。
周铨在地上跳了跳,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到了!”
在他身边,一身官袍的周傥摆出威严的模样:“怎么如此轻佻,得有仪态!”
周铨哈哈笑了笑,没将老爹的话放在心里。
京城中的风云已经被他甩在身后,从今日起,他就跳出了汴京的那潭污水,来到了海阔天空之地。
在弄明白那些文官的真实用意之后,周铨毫不犹豫,上书赵佶,用“乞骸骨”三字逗乐了赵佶:那是七老八十的老家伙们要退休时,才会说的话语,周铨才十六岁多点,还不到十七,竟然就想要退休致仕!
到这个时候,赵佶又想起周铨的好来,于是见了他一面。结果周铨自称要好生读书,走科举之途,主动请辞榷城事务官职。这也正中赵佶下怀,同时让那些对榷城虎视眈眈的文官们失去了攻击周铨的兴致――比起为难周铨,还是争夺榷城的利益更紧要些。
借着这个以退为进的手段,周铨替周傥运作,得了个知利国监事的新官职,品衔也稍稍升了升,直接提到了从七品,这算是赵佶对周家父子的一点弥补吧。当然,京师的水泥窑场,自然也已经交了出去,用来打发一群豹狗般的太监和文官子弟。
“这位老爷可是新任的知利国监事周老爷?”
周铨正在东张西望,听得有人来招呼道,周傥应承之后,便看到老老少少足有数十号人围了上来,一个个都在奉承周傥。
周傥要么是在军中为将,要么是在京师为吏,还从来没有出来主政一方过,因此也就没有见识过地方上的这种风范。被这数十人围着吹捧,只吹得头昏昏眼花花,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诸位,诸位乡老,待我先安顿下来之后,再与诸位见礼。”
那些奉承之人终于散去,此时才有衙门里的差役上前见礼。周傥自己是胥吏出身,一见这些差役们的行事风格,便明白他们对自己这个主官并不欢迎。
“这就是衙门?”待到了知利国监事衙门,周傥顿时愣住了。
这座衙门之破旧局促,实在让他无法想象,哪怕是他在白家巷租的屋子,似乎都比这座衙门要大些。
“富不修衙,前几任老爷都不拨钱来,故此就只能这般模样,委屈老爷了。”一个差役陪着假笑道。
“这么丁点大的屋子,就是住三五人都嫌不够,我这人手众多的……”周傥说到这,见那差役目光里隐隐有些轻蔑,他神情顿时一变,猛然伸出手来,将那差役揪住:“贼囚囊,便是想这般打发老爷我么,你可知道老爷我边军出身,打杀几个狗才只当等闲!”
他这一怒,杀气凛然,吓得那差役直哆嗦:“老爷,老爷,非是小人有意如此,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人也是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啊!”
“老爷就不信,前几任就住这?”
见周傥抡起巴掌准备揍人,那差役忙不迭地道:“老爷,前几任老爷都是借助于镇上富人之家!”
周傥将信将疑地收住手,他又看了看镇子。
这狄丘镇是利国监衙门所在地,人口繁茂,而且确实有不少规模宏大的宅院。单从外表看去,几乎不逊色于京师中的富贵之家了。
“我记得这里还有一个孔目,一位衙前,他二人为何不来见老爷我!”周傥又喝问道。
他现在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因此想要看看自己的属吏能不能帮上忙。
那差役听到这,不由苦笑了一下。
周傥的前任好容易占了利国监这个肥差,但还没有捞够就被去职,那厮也是个光棍的,不等正式交接就拍拍屁股走人。而衙门里的一位管钱粮的孔目、一位负责掌管纲运的衙前,两位都是称病不至,只让他这样无法推脱的小猫小狗来应付这位新任主官。
听那差役解释了两位吏员都“病了”,周傥松开手,面上浮起笑,心里却是一阵腻味。
那孔目与衙前二人,分明是有意要为难他,才会演出这一场装病的把戏来。
此时他已经从最初被奉承的迷糊中清醒过来,他深切地意识到,利国监不欢迎他。
若只是他自己,那倒还罢了,可是此次随他来的还有这么多人,怎么能在这破烂衙门里挤下来?
名义上他是家主,家里真正管事的,还是儿子周铨。
因此他看向周铨,发觉自己儿子正与一个身着锦衣的男子在边上聊得不亦乐乎。
这男子也是方才迎接他的人之一,但是别人都被打发走了,唯有这男子却被周铨留了下来。
周傥好奇地走了过去,却听得自家儿子向那人拱手道:“如此多谢孟员外……大人,这位孟员外在镇子外有处庄院,倒可以让我们暂住。”
周傥情不自禁挠了挠头,原本让他头疼的事情,儿子竟然轻松解决了,也不知道这位孟员外怎么会答应借庄院。
………………………………
一一三、周衙内
随着新任的利国监知事到来,狄丘陷入了一种比较怪异的状态之中。 ‘
各家冶坑冶主们,对这位新知事非常恭敬,该送的礼都送了,该给的人情也给了,恭敬得让人抓不到把柄,但在这同时,往常冶主们邀过去的知事们喝酒赴宴、游玩诗会之类的,却完全没有。
甚至连主动送上自己家的别院安置的冶主都没有,就算是孟广,也只是把自家在镇外的庄子“借与”知事公子,然后就也消失了,无论周铨如何去找,都找不着其人。
“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啊……老爹,看来你这个知事很不受欢迎!”数日之后,在孟家庄子里,周铨笑着对周傥道。
周傥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若不是你说要来这利国监,你老子我宁可在京师当一个平民百姓,也不愿意来这里受些措大的肮脏气!”
“不愿意受气简单,掀桌子就是。”周铨淡淡笑道。
“啥意思?”
“你是朝廷委派的知利国监事,虽然利国监的民政部分不归你管,但至少铁冶之事,都由得你管,你下令各坑停业,谁敢说半个不字?”
周铨的话让周傥一握拳,但旋即有些底气不足:“这样成吗?”
“在京师之中,到处都是权贵,故此我们处处受制于人,到了这里还用担心那么多?我都出了京师了,他们总得给我点好处……而且,老爹你可是积年猾吏,别的本事没有,整人的事情还难得了你?”
“有你这样说你老爹的吗,这次老爹可是被你坑了,才跟你一起跑到这鬼地方来!”周傥怒道。
周铨嘿嘿了两声,撒腿就跑了。
他只是提出一个大致方向,真正如何去做,其实他也没有主意。不过周铨真相信自己老子的本事,能在京师之中混得风声水起,若没有些看家的本领,哪里能做得到。‘
“我带人四处去转转,今日可能不回来!”他向周傥报备了一声,便来到了院子之中。
此时正值五月中旬,天气已经有些热了,但在那小庄院里,六十七名少年垂手站立,虽然额头上已经见汗,却依然一个个站得挺直。
周铨出来后下令“稍息”,这些少年才放松站姿,悄悄活动了一下站累了的脚踝。
“都准备好行囊,今日野营,解散!”周铨又下令道。
众人轰然散开,而李宝在周铨身后点了一柱香。那香烧了不到四分之一,那些散开的少年们,一个个背着厚布包,再度集中起来。
这六十七名少年,绝大多数都曾过过苦日子,如今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在享福,而且眼见有人被剔出队伍,他们哪里敢怠慢。
周铨很满意少年们的表现,他从辽国返回京师之后,除了同那些文官们勾心斗角,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这些少年们的身上。
从京师中招募的原禁军子弟,因为有些人沾染上不良习性,周铨担心他们将这些坏习惯传给其余少年,故此被他剔除了。虽然这些少年的家人也曾携着少年来哭求,但这个问题上周铨不讲丝毫情面,他决不容许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的事情发生。
故此,原本八十余人,跟他来到利国监的却只有这六十七人。
每日两个时辰的体训与纪律训练,两个时辰识字与文辞训练,两个时辰的算学训练――这是少年们雷打不动的作息安排,占据了一天一半的时间,严格的纪律,大量地消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让这些少年们无暇去乱跑游玩。
“检查鞋子、绑腿,走吧!”
周铨自己也背了一个包,只不过他的行囊比别人要小些,李宝这点眼色还是有的,早将几样重的东西打包背在了自己身上。 ‘既是做远足准备,众人都按照周铨的要求打了绑腿,然后依次出了庄门。
出门之后到了大路上,他们也不是散乱而行,而是排成两列,靠着大路右侧前进。
狄江已经在前面等着,周铨请他传授经验,教会这些少年们如何在野外分辨方向、寻找水源、判断地形,还有寻觅可用的食物。
他们出来的时候,在庄子不远处的一处树林中,孟广用手托着下巴,啧啧称奇。
“这位周衙内当真是个怪人,不过他这番举动,倒是符合他将门出身的本色!”
孟广一直都在观望。
赵胜等人,自诩消息灵通,能从自己背后靠山那里得知周家父子底细,知道他们实际上是政争失败后被赶出京师。他们以为可以挑得孟广这新承家业的愣头青上前,主动与周家父子打交道,却不曾想,孟广虽然消息不如他们,但论及聪明,却绝不逊色于他们。
而且徐州到京师才多远,有这几天功夫,孟广已经从京州来的客商那里,打听到了许多他感兴趣的东西。
“自行车,跳棋,水泥,还有雪糖,也与此子有关……这样的人物,怎么会是只知游玩的纨绔,更莫说了,他还作为使臣出使辽国,据说在辽国立了大功……真不知道赵胜那些蠢才是怎么想的,这样精明的人物也敢去敷衍!”
想到这里,孟广不再犹豫,骑了头驴,带了几名家丁就追了上去。
没多久,他追上周铨的队伍,仿佛是偶遇一般,与周铨打招呼,然后牵驴并行。
只不过周铨走得快,孟广实在跟不上他的步子,才走了没多久,便只能靠罪,又骑到了驴子之上。
“衙内这可是去哪儿?”他拉扯了半天,见周铨并无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傲,于是问道。
周铨很喜欢“衙内”这个称呼,因为这称呼总让他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干点欺男霸女的勾当。
“四处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孟员外,你家世代住于徐州,可知这附近哪有庄子意欲出手的?”
孟广听得一笑,这位衙内莫非想在此地置产安家?
“这可就有些麻烦,衙内有所不知,利国监铁冶极盛,哪怕是荒山野岭,如今也都各自有主,因为没准哪一日,就能发现铁矿呢!故此本地的庄院,一般不会易手,偶然有出者,也立刻是被人买了去!”
周铨点了点头,与他想象的差不多。
“而且,庄子价格都不便宜,以我借与衙内的庄子来说,一座如此庄子,加上周围三百余亩田,在别处每亩最多不过二百文,故此连庄子带田地,加起来不过是百五十贯,但在我们监利,这样的一个庄子,少说也得卖三百贯以上!”
“东面那片山呢,若是我想买下来,从那处山头,到这处山头,花费大约是多少?”
“这一片可都是赵家的山林,十余年前,他家才买下来……若是要估价,这一片当值三千贯左右吧。”孟广眯着眼睛心算了片刻,得出了这个结果。
周铨没有被此价格吓倒,有周侗给他的六千余贯钱,再加上这半年来赚到的近万贯,他暂时不愁没有钱用。
哪怕是他来到了徐州,京师的车庄仍然是在他控制之下,也仍然源源不断地在给他创造利润。不过周铨也明白,随着他离开京师的时间长了,这种控制力会变弱,而且也会有别的人家想着仿制,等别家的自行车也上来之后,他的收入就会减少。
“三千贯倒是没有什么,如果他家愿意卖,我就可以买!”周铨缓缓说道。
这一大片山林田地,足有两里方圆,若真拿到手,他就可以大展鸿图了。只不过周铨也知道,利国监这附近想要买地,只怕不容易,因此也没有
见三千贯的数字,没有把周铨吓倒,孟广心道传闻不虚,这一位果然是不把钱放在眼里。他略一沉吟,心里还是犹豫不决,最终决定还是继续观望。
这一次野外拉练,持续了三天时间,孟广想看一看这位周衙内究竟是什么人物,竟然咬着牙关,陪周铨等人在野外呆了三天。三日过后,当他回到镇上时,却发现镇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
原本新官上任,都要贴这样的告示,可是周傥来到狄丘之后,因为属下官员都不配合,直到现在才憋出了这告示。孟广凑上去一看,大多都是老生常谈之句,只是在其中藏了一句,大宋向来以人为本,故此要个坑口都注意安全,爱惜人力性命,万勿出现矿难。
孟广看了直摇头,这样的废话有什么用,他心中有些许失望,觉得周家父子并不足以成为自己的新靠山。
那告示贴出来之后,绝大多数冶主的反应和孟广是一样,更加瞧不起周家父子了。但就在次日,却有人到了知事衙门出首,状告冶主申和泰为图暴利,不顾矿工的性命安危,迫使矿工在塌方处采矿,导致二死三伤。
此事一出,各家冶主立刻警觉起来,由赵胜牵头,他们暗中聚会,商讨应对之策。
孟广也收到了聚会邀请,在会上经过一番吵闹之后,大伙达成共识,那位新的知事如果要借着这个机会发难,大伙一定要齐心协力,把事情闹到徐州知州那去。
只是会后包括孟广在内,少说也有四五位冶主,又备了一份厚礼送到了周家。
然后,所有的冶主就都收到了周傥的请帖!
………………………………
一一四、你这是在给赵家惹祸
大宋政和二年六月初一,利国监知事衙门前挤满了人,十四位冶主即使自己没有到,也派了人来,都想知道这位新的知事会如何发落申和泰。 ‘
“衙门狭窄,地方局促,让各位受委屈了!”
日上三竿之时,一个少年出现在众人面前,熟练地与大伙寒暄。众人如今都认识这位周衙内,堆起笑来敷衍了两句,心里却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老子没有出来,儿子倒是出来了。
“哪一位是申员外?”
周铨打了个招呼之后,向众人问道,人群中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商贾走了出来,对周铨唱了个喏,然后满脸愁苦的说道:“衙内明鉴,上回矿难之事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如今是刁民借着老爷新上任之机闹事,他们为难的不是小人,而是知事老爷,还请老爷明察!”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总得有个交代。家父的意思,由在下出面,给申员外与苦主做个中人,多少给些钱将他们安抚下来,申员外觉得如何?”
听他说得如此简单,申员外乐了:“我出万钱……”
话还没有说完,周铨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旁边的赵胜暗暗骂了一声“吝啬鬼”,难道说知事老爷和衙内的面子只值十贯?
其实周全愿意以钱解决问题,众人都很满意,偏偏这个申胖子不识趣,这岂不是给老爷机会横生枝节!
果然就听到周铨啪的一声,将手中的茶杯扔在了地上:“申员外,既是如此,你也不必出钱了……”
孟广心中一动,在他印象中,申员外胖是胖,却半点都不傻,在这事情上怎么会糊涂?
他有了一个主意,于是站出来说道:“衙内息怒,申员外应当还有别的话要说!”
那胖子申员外满脸都是委屈之色,叫苦不迭地说道:“非是小人小气,实在是不敢为自己的事情坏了大家的规矩,每个矿工都是签了生死文书的,落开了此头,今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个个都要闹事!”
众人都是连连点头,以赵胜为首纷纷附和。 ‘此事关系到大家的利益,谁都不敢置身于事外。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但是,我大宋以仁治天下,岂可因为有生死文书就不体恤人命!诸位,家父到此为官是要做点事情的,诸位若是能够给予方便,家父自然也会方便诸位!”
这半坦白半威胁的话,让众人都沉默起来,还是那位申胖子先开口:“衙内你有什么话就请直说,小人能办到的绝不二话!”
“每个死者二十贯,伤者酌情十贯八贯不等。申员外,总共也不到十万钱,你觉得如何?”
“若只是为了这点钱,何必把大伙都找来?我出这笔钱就是!”申胖子似乎松了一口气。
“当然不只是为了这点钱,各位,据我所知利国监三十六冶坑,近五年间一共发生矿难二十八起,死七十一人,伤二百二十人,残四十四人!”
周铨把着一连串的数据报了出来,听得这些冶主们个个面色凝重,不是为这沉重的损失,而是为周铨做的充足准备。
此时周铨也流露出激动的神情,这样的伤亡情况,实在是太惨重了。
“这些死伤的区区抚恤,各位都出的起,但是,每一个熟练的工人都是宝贵的,能够给各位带来几百几千甚至上万贯的收入,哪怕只是为了大伙的收入着想,也不能任由矿难发生了!”
这一次,这位周衙内没有提什么仁义道德,满口都是利益,可冶主们却能够听得进去了。只是大伙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那个申胖子,他跳了出来问道:“这矿难乃是天灾,谁能拦住,衙内莫非有什么妙法?”
“吃喝玩乐,你们不如我,挖矿冶铁,我不如你们,有什么妙法,自然是由你们寻着手下工头会总,然后编出注意事项来,以后咱们按这注意事项做,即使不能杜绝天空,可是**总能避免!”
说到这里,周铨站起身,皮笑肉不笑地道:“实不相瞒,家父和我都是上过战场手底下有人命的,杀个把人不会眨眼,诸位要发财,家父要升官,我们不挡诸位发财,可是诸位若有人要挡家父升官……那就莫怪我不客气了。‘”
此话说出,杀气腾腾,周围的冶主们顿时闭嘴,一个个挤眉弄眼。
他们表面上被吓住,实际上却不以为然。
但就在这时,他们听得嚎叫之声,只见一个近六尺高的大汉,拖着一个人从衙门前经过。那人浑身是血,在地上不停嚎叫求饶,声音很是熟悉。
再仔细一看,那人竟然是这利国监孔目!
利国监知事的品秩较品,相当于县令,不过因为手下管的人口地盘都不大,而且上头有徐州府,故此衙门里的胥吏文员并不多。不过是一个孔目官和一个衙前。这二人其实是利国监的地头蛇,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与诸家冶主联系密切。但此刻,这位孔目被人倒拖着就这样走了,那个拖着他的大汉,还冷眉竖眼地瞅了众人一眼!
想到方才这位小衙内说的,他们父子可都是在战场上杀过人的,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富商们顿时心中一寒。
“衙内,这是……这是怎么回事?”那申胖子胆大,竟然开口问道。
“这位何孔目对家父不敬,略作薄惩罢了,以为在徐州府有人撑腰,便敢不将家父这主官放在眼中……呵呵。”
周铨最后轻描淡写的“呵呵”,却笑得众人毛骨悚然。
这些冶主们也是有后台的,而且不少人的后台还很强硬,可再有后台,也怕蛮干的,因为谁都不想吃眼前亏。眼见那孔目官被拖得越来越远,地上都有一条长长的血痕,众人心里突突直跳,开始正视周铨所说的章程了。
“衙内,衙内,我们这些人自个儿又不下矿,矿上要注意的事项,委实不清楚,不如这般,我们回去之后,召集矿上的矿头,商议个完整的出来,再献与知事老爷,衙内你看如何?”那申胖子又道。
他如此屡屡抢着发言,别人不觉得怎么,可是孟广却觉得不对了。
申胖子惯会见风使舵,在所有的冶主当中,他只有一个冶坑,背后的靠山也最小,按道理来说,他不应该挑这个头,哪怕此次事情是他家的矿难引起的,他也该闭嘴等公议啊。
而且他每次提出问题,必然要引出周铨下一句话,感觉上……
孟广心中突然一跳,再仔细打量了一下申胖子,发觉申胖子满头大汗,目光闪烁。
初时只当他是害怕矿难之事,现在孟广又有了新的怀疑,这厮是心虚!
“不必那么麻烦,诸位冶主不都带了手下来嘛,遣个手下去,将懂得矿坑中事情的行家里手请来就是……大伙勿急,我已经令人备下午饭了,大伙可以慢慢等,总不会让你们饿着。”
听周铨这样说,众人顿时如坐针毡,这是要软禁他们?
赵胜咳了一声,慢吞吞地道:“衙内有所不知,我们虽然不象知事老爷那样日理万机,却也有不少事务,在这里耽搁不得……”
叭!
他拿腔拿调的话还没说完,突然间觉得眼前一花,有样东西直接砸在了他的面上,将他后半截话砸了回去。
“老货,莫要不识抬举,你以为还是赵相公在相位的时候,你还能在这里撑着架子?”周铨指着赵胜破口大骂,而且一开口,就直指赵胜背后的靠山!
赵家在利国监有两个冶坑,但是崛起的时间很晚,只有不足二十年,他们能够占住这两个冶坑,因为这实际上是赵挺之家族的产业!
大宋官员在薪俸之外,往往经营田庄或者工商,以此来弥补俸禄之不足,不过都不会亲自出面,而是委托以族人,仁宗时宰相刘沆族人,便曾逃税数十万钱。更有胜者,有些书生文人,干脆凭借自己在官场上的关系,直接替商人逃税。赵挺之居高官之后,自然也不能免俗,否则一家老少族人百余口,吃嚼穿用从何而来!
赵胜被砸了之后,原本是暴怒,但听得周铨直接将赵挺之都翻了出来,他浑身一颤,到嘴的骂人之话被咽了回去。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底竟然也被这位飞扬跋扈的衙内揭穿!
“赵家如今风雨飘摇,马上蔡京要复相,赵家的日子会更难过,你还在这里装腔作势,这是给赵家惹祸,你知不知道!”周铨又厉声喝道。
李清照对他有恩,赵家对他却没有什么恩情,而且周铨已经还了李清照之恩了,就在上个月,周铨离开京师时,以利益交换的方式,使得赵佶允许赵挺之的子孙出仕任职。
更何况,他暗中打听过,这位赵胜为人阴险,算计这个算计那人,这些年来手中直接间接的矿工冶匠性命,没有十条也有八条。这家伙继续呆在此位置上,是在给赵家惹祸!
赵胜抹了抹额头的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沉声道:“我赵家之事,轮不到衙内你一个外人来说三道四,清献公好歹也是宰相,你如此对待他的族人……周衙内,你就等着被贬到崖州去吧!”
他说完之后,摆袖就要走人,但才迈了几步,就停下脚来,脸上浮出惊色。
就在官衙之前,一辆马车不知何时停在那儿,马车之外,站着一个男子,此人神情有些不豫,冷冷地看着他。
赵胜认识,这位正是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明诚。
“做得好事!”赵明诚劈头就是一句喝骂,让赵胜脸色惨白!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