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个子点了点头,心中噙起一丝冷笑。
当初令日本人刺杀赵构与安德、茂德后,他可是费了好大气力,才将自己藏好来,与他一起的俩个同伴先后都就擒被杀,也不知是否将他供了出来。
只可惜,那一次因为日本人的擅动未能成功,不过从那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周铨确实是痛恨。这么说来,这次日本百万人暴动的消息,倒有可能是真的。
无论怎么样,自己都得亲眼去看一看,能够确认的话,对于自己主上的大计……会有极大帮助!
更重要的是,可以凭借此事,完成自己对周铨的复仇!
周铨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就在暗中盯着他,要向他复仇!(未完待续。)
………………………………
四七八、好,好
自诩为复仇者的那个王姓大个子,同样也不知道,就在他登上了胡静水的船后,送他离开的崔景会转过头来,便遇到了一张笑吟吟的脸。
“辛苦辛苦,多谢多谢。”
说话的人是王启年。
周铨虽然将他从情报系统调走,跑到京徐铁路上去干了几年,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为他找个掩护,当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新的情报头子纪春身上时,王启年却在刺杀事件之后悄然回到了济州。
他很客气地和崔景会说话,可是崔景会却在瑟瑟发抖。
“我……我已经按你说的去做了,你答应过饶我性命的……”
“没错,我答应过饶你性命,但是却没有答应不制裁你,走私商人罪又不大,无非就是流刑,你去吕宋干几年活,回来时又可以当这地老鼠了。”
崔景会心有不甘,可与王启年目光一对,他便忍了下来。
王启年身后数人上来将他夹住,看起来是勾肩搭背甚是亲热,实际上将他紧紧控制住,让他不得脱身。
在将崔景会带走之后,王启年并没有直接离开,他微微眯着眼睛,站在码头上,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
没有多久,一个穿着护卫军军官制服的人出现在他身边。
宋行风。
一直在与韩世忠、岳飞较劲的宋行风,借助在日本的战功,如今也是一个营正了。他很得意地将自己的制服收拾得鲜亮,特别是双肩之上代表营正军衔的一柄剑,更是擦得闪闪发光。
“王兄弟,你邀我来这里是做什么?”他大大咧咧地对王启年道,只是在眼神深处,才闪动着一丝忌惮。
“你们在日本做的那些事情,我可以不管不顾,只当没有看到,但你们小心些,莫要玩过头了。”王启年回过脸,向着他一笑:“想要往上爬是好事,但若是心太大,容易闪着腰。”
宋行风脸上的笑容僵住,好一会儿,才定了定神:“王启年,你这话我不太明白,你莫非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王启年摆了摆手:“不是误会,而是警告,大郎的大业,谁也不能破坏,就这么简单!”
宋行风哼了一声,转过头去,大步离开,再也不理睬王启年。
他走到一艘船前,径直登上船,身边立刻有人过来:“那个阴阳怪气的家伙呼哥哥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那厮不晓得是听了什么风声,警告我们在日本莫要妄动。”宋行风冷哼了道:“还要我莫野心太大――我知道他的意思,怕我立功,官职超过他们这些学堂里出来的秀才兵呗!”
“哥哥你也是在讲武堂和伏波堂进修过的,也算是秀才兵了。”那迎上来的人笑道。
“但在他们眼中不是,他们眼里,唯有龙川学堂或者济州学堂出身的,才是正统,咱们这些半途投靠的,不能超过他们……呸,什么东西!”宋行风斥骂了一声。
他心情极是不爽。
在护卫军中立住脚之后,宋行风就开始有意招募旧日同僚来此,不过护卫军军制与朝廷不同,哪怕他已经身为营正,也无权随意调动人员到自己手下。故此来投他的旧友足有数十人,可真正被他想办法调到身边来的,也只有寥寥两三人。
有他照顾,这几人过得倒是不差,只不过护卫军中升职同样自有规矩,所以他们的官衔却依然不高,这让这些人心中火热一般,不免在宋行风面前会说些怪话。
这些怪话也影响到了宋行风。
靠在船舷上,宋行风用手抹着自己的短须,微眯着眼睛。
虽然他嘴中不屑,但实际上,他对王启年还是非常忌惮的,而且他很清楚,王启年的警告,并不是无由而来。
此次他们去日本,准备做一点动作。
不过被王启年警告之后,接下来就要小心了,这些动作别没讨好周铨,反倒让自己栽了进去。
宋行风会独走,王启年不会。
因此在警告完宋行风之后,王启年又回到了周铨身边。
此时周铨刚刚结束与蔡京信使的第二次谈话,同时将一封书信交给了信使,那信使离开之后,王启年将自己的警告禀报给了周铨。
不过他只是禀报了过程,至于当如何处置,他没有说一句话。
周铨手指头在书桌上轻轻敲了两下,然后笑道:“行,点到为止,他如果明白事理的话,就不会乱动了,若是不明白,那么……以后就在日本哪个疙瘩呆着吧。”
宋行风还是相当有才能的,否则周铨不会重用他。至于他的行为,周铨也不想过于深究,毕竟人都有野心,搏了命往上爬,有的时候未必是坏事。
“大郎,大宋那边,未必能撑得住。”王启年不再纠缠此事,而是提到了大宋。
周铨摇了摇头:“夏贼出现,倒是出乎人的意料,不过无所谓,夏贼便是勾结了那个什么塞尔柱国,也是万里来征,最多在边境劫掠一番罢了。真正烦人的,还是金人,这一次,金人的问题即使不能彻底解决,我也要让他们再无南下之力!”
说到这,他双眸中光芒炯炯。
此前他对于今后如何做还有些犹豫,既不愿意给大宋朝廷当看守门户的走狗,也不忍坐视中原百姓遭难,因此已经有了决断。
信使回程倒是赶上了邮船,他用了不过八日时间,便又赶回到京师。
蔡京收到信,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眉头禁不住也皱了起来。
“你在五国城,看到情形当真如此么,准备去日本开战?”他向信使问道。
“回禀太师,当地确实极为紧张,以晚生前几回去所见皆有不同。”信使低声道:“而且晚生上下船时,都看到码头上囤有大量粮食、军械,确实是准备海运至前线的模样。”
蔡京沉吟了好一会儿,然后失声笑了起来。
“这厮看来做的好大打算……罢了罢了,既然他已经答应封余里衍为燕国公主之事,也接下了武清为余里衍封地,那么老夫的任务便完成了。”
无论周铨做什么打算,蔡京都觉得无所谓。
反正蔡京自己身在京师,哪怕他看到了大宋如此摇摇欲坠,也不相信汴京会有什么危险――去年周铨卖给朝廷的大炮,他可是亲眼见着,如何用了近千人之力,才一路调上城头炮楼,对着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虎视眈眈。
有这等利器,就算周铨自己要来攻打汴京,恐怕也要头疼不已吧。
他带着消息去见赵佶,赵佶抚额赞叹:“好,好,既是如此,那么朕无忧矣,立刻下旨给童贯,令他拨调十万人马西行前去支援种师中,种师道已经捐躯为国,可不能让种师中也出什么意外了!”
蔡京却有些不安:“官家,要不……再等等,童贯那边,一时半会不宜抽调如许兵力。”
赵构摇头苦笑:“老太师在家中有所不知,就是信使来回的这段时间里,夏贼对灵州围而不攻,却将朕自周边抽调的三支援军都击败了。便是河东诸部,也被其一举打残,如今灵州士气低糜,囤粮亦有所不足,故此救援之事,刻不容缓啊。”
蔡京默然无语,他心里还是有些反对,毕竟在蔡京看来,灵州那边,大不了放弃就是,大宋既然此前能将之打回来,等缓过眼前的劲后,就能再次将之收复。
可是赵佶考虑的却和他不一样。
朝廷在灵州一带,可是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宗室和西军,如果放弃了这一块地方,也就意味着他们利益会受到极大损失。哪怕此后打回来,损失也无法弥补。
故此,灵州不可失守!
“那么朝廷便要明旨,要让周铨接收武清的消息,同童贯调派西军的消息同时传到金国去,唯有如此,才可以震慑金国,不令其有妄动之举。”蔡京又进言道。
说到这事时,他眉头又皱了起来,女真人不比辽人,辽人汉化程度极高,很多事情都可以判断出他们的行事规律,而宋人与女真人打交道得比较少,蔡京实在无法保证,这个刚刚建立国家不过十年的民族,会不会干出些让人吃惊的事情。
事实上,女真人确实在准备干一点让人吃惊的事情。
完颜阿骨打深恨周铨,将周铨视为大金政权的头号敌人,但他也知道,周铨不好惹,如果时机不成熟,不可以轻举妄动。
可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
余里衍被封为燕国公主、以武清为封地的消息,果然很快就传到了女真人耳中。
斡离不身为阿骨打次子,闻得这个消息顿时大怒。
“宋人欺我乎,此时武清在我手中,他竟然就将之封赏给辽主的女儿,他们难道不知,辽主是我仇敌,周铨与我共有杀兄之仇么?”
他的驻地正是武清,此地被周铨与余里衍经营得相当不错,哪怕余里衍离开之后,仍然是辽国南京道少数富庶之地,他在这里抢得逍遥快活,哪里肯放弃!
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手中,还有一封兀术给他的秘信。
“周铨忙着对付日本之乱,他根本无暇西顾,这是我们……吞灭大宋的最好机会!”
斡离不看着这封信,眉宇中阴晴不定,就在这时,外头有人行了过来。
“斡离不,皇帝有令,让你带本部人马回燕京,宋人很快就要来接收武清了。”来者是他父亲的使者,此时金国建制不久,因此还没有过多的冗礼,来人直接呼斡离不的名字。
斡离不抬起头,咬牙切齿地道:“好,好!”(未完待续。)
………………………………
四七九、宋欲步辽后尘乎?
王安中远远望着童贯的仪仗,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
此时童贯为众人簇拥,顾盼自雄,看到王安中似有话说,便扬声道:“王履道,你今日可有事?”
在上回北伐失利之后,大宋稍稍调整了童贯的属官,王安中以王黼所举,得以入燕,成为所谓燕山府路宣抚使,准备在战事结束后负责整个燕京地区的军政事宜。但如今大半燕京尚在金人手中,又有童贯在侧,他根本无事可做。
今日有所不同。
“童枢密,我这有封信。”王安中又犹豫了会,终于还是将袖子里被捂热了的一封信交了过去。
童贯初时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后方哪位权贵来为子侄求功邀赏,但一看内容,他神色大变:“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我心中犹豫,不知是否当受之。”
“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自然受之,他手中有兵甲五万,若能来投,何虞抽兵西援后燕京空虚?”
童贯噗的一声冷笑,这些文官就是如此,前怕狼后怕虎,明明心里想的不行,口里却还要喊着不要不要。
“那依枢密之意,我就回信与他?”
“郭药师,郭药师!”童贯先未答复,而是开口喊道。
郭药师立刻出现在他面前:“大帅可是有吩咐?”
“张觉你认得么?”童贯问道。
郭药师当然认识张觉,同样身为前辽国的汉将,他投了宋,而张觉却投了金,如今正在斡离不帐下效力,手中拥汉辽兵五万。
再一联想方才童贯所言,郭药师心怦怦直跳:莫非张觉有意降宋?
果然,就听得童贯道:“此人有意投我大宋,你与王宣抚一起接应!”
郭药师正要应下,却听得有人惊呼不可。
他望了过去,说话之人乃是赵良嗣。
当初郭药师等降宋,赵良嗣功不可没,因此他一开口,便是童贯也凝神问:“有何不可?”
“此事必会激怒金人,若金人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我,如之奈何?”
众人都是哂笑,童贯也不禁嘴角上弯:“当初说动药师等,汝可无此顾虑啊!”
“药师等弃辽奔宋,与金无干,可张觉既是已投金,我们再纳之,便是招亡纳叛,岂可一概而论!”赵良嗣真急了,他上前两步:“诸位,昔者女真叛辽伐之,借口就是辽主收容其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可不查啊!”
“放心,辽是辽,大宋是大宋,他们敢攻辽,却不敢攻宋。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言!”童贯不悦地道。
赵良嗣还要再说,却被郭药师揽住推远了。他抬眼看着郭药师:“方才你为何不劝枢密?”
“哎,赵兄一向聪明,为何在此事上犯糊涂!童枢密眼看就要调兵西去,能得张觉的五万人马,他如何会放过?”
童贯和王安中都需要这份功劳,至于这功劳背后的风险,则不被他们放在心上。赵良嗣大急:“这岂不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你还不明白,众人只是在童枢密面前不好说出口,他们觉得,周铨要来武清,金人畏之如虎,必不敢攻宋。至于边境上些许事端,就是无张觉奔宋之事,难道说就会少了么?”
“他们就将全部希望都放在周铨身上?”赵良嗣觉得不可思议。
“你在大宋多年,还不知周铨的本事?”郭药师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管他娘的,就是出了事,也不要我等操心,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赵良嗣怅然若失,好一会儿,他猛然反应过来:便是郭药师,也巴不得如此,宋金关系不知,他们才有富贵,若是宋金非常好,没准他们还要被调到大漠中去,与夏贼厮杀。
虽然在此也有可能与金人开战,可毕竟是本乡本土,哪怕打输了,也有机会往山林里一钻,躲上十天半月再出来。可到灵州那边,完全是人生地不熟,谁愿意到那儿去埋骨异乡!
想明白这一点,赵良嗣心里突然生出一种悲愤。
在他还是马植的时候,就意识到辽国的灭亡不可避免,因为辽国上下,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都只想着自己。
如今他又不得不做出预言:“大宋也要步辽国的后尘了吗,无论文武,与皇帝关系远近,都不在乎大局,只在乎自己的富贵安逸!”
“哈哈哈”郭药师听得这话,笑了起来。
他奉命随王师中一起去接应张觉,没有时间听赵良嗣再发牢骚。怨军如今被改名为常胜军,不过他们能带到大宋的数量并不多,只有三万余人罢了。王师中得他这助,心中大定,觉得就是有什么意外,常胜军三万加上张觉的五万部下,八万大军足以安然退回。
既是接应,少不得从保州出发,挥师东进,向着武清方向前进。对外,他们只宣传说是去接收武清,好为燕国公主来做准备。
宣和五年七月中,“接收”武清的宋军经过白沟驿,这也是过去的榷城所在之地。因为宋辽交战的缘故,榷城已经荒废,若大的城中,只有三两名老吏,懒洋洋地打量着这支部队。郭药师与王师中商议,当夜大军就宿在榷城之内。
与此同时,一支部队自东向西,从武清向着这边过来。
很快,这支部队派出的斥侯与郭药师派出的斥侯相遇,双方险些动手,待弄明白对方身份之后,郭药师派出的斥侯将其带回榷城。
“因为惧怕事情泄露,故此张将军已经提前行动,距离榷城不足二十里!”这是张觉部下斥侯带来的消息。
郭药师细问了几遍,确认无误之后大喜过望,原本以为还有可能和金人交手,现在在半道就接应到张觉,当真是事半功倍。
不过他还是带有点警惕之心,让自己的部下严守榷城,随时准备应变。
二十里地,对于全速行进的张觉部来说算不得什么,仅仅是一个多时辰之后,郭药师便在城头看到了其先头部队。对方未急着来城下,而是在距离城约里许处开始整军,随着越来越多人赶到,张觉部也渐渐散开,逐渐接近榷城。
因为榷城北面就是河沟,只有三座吊桥可以通行,如今吊桥都挂起,唯有中间一桥放下,因此郭药师并不担心来人有诈。
又过片刻,终于看到了一面张字大旗赶到,王师中不通军务,站在城头拿望远镜装模作样看了会儿,然后向郭药师问道:“郭将军觉得如何?”
“宣抚请看,那大旗中间树立,各营纷纷向他靠拢,必是张觉中军到了,想来用不了多久,他就会遣人来交涉。是真降还是假降,到时就可见分晓了。”
王师中点了点头道:“最好是真降”
“听闻王宣抚早年曾随东坡先生读书?”郭药师见他一副紧张的模样,怕伤了士气,便岔开话题。
王师中略有些得意,点了点头:“确实有之。”
他随苏轼读书不假,而且也能写得好文章诗词,为官以来,虽然阿附梁师成、蔡攸和王黼等,但面对蔡京,倒是颇有骨气,屡屡上书弹劾蔡京,因此官声还算不错。
两人聊了一会儿苏轼之事,足足过了半刻钟,终于见到张字大旗下,有十余骑纵马过来。
“城上可是王宣抚和郭节度?”十余骑接近城边后,有人高声问道。
郭药师抚墙下望,只觉得来人隐约眼熟,却不认识。
他虽然认得张觉,但双方并没有太深的交情,甚至见过的面也不多,只能确认,此人应当是张觉的随从,却不知他的姓名。
因此郭药师扬声答道:“王宣抚和郭某在此,你是何人?”
“某乃张留后麾下副将葛云禄,不知郭节度是否还记得”
那人自报姓名,郭药师依稀记得,向王师中点了点头:“张觉帐下,确实有此人。”
“那就无误了,开城让他们进来吧。”王师中松了口气。
郭药师心里大为鄙夷,此公自称跟在苏轼身边读书,但对军务当真是一窍不通,只这个样子,还不足以说明来人的真实身份,他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才行。
“张将军何在,请他前来答话。”郭药师道。
那葛云禄却是一笑:“将军要亲领大军,不方便前来,不过,将军有几件礼物,先献与王宣抚与郭节度。”
他说完之后,一挥手,身边两骑各自上前。这两骑过了吊桥,交出四个木盒,自有常胜军军士将木盒捧上城头。
“打开看看。”郭药师道。
盒子一打开,郭药师眉头顿时皱起,而旁边的王师中则骇然变色,连连后退:“这这这是何人?”
四个盒子里,每个装着一颗人头!
“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
郭药师将四颗人头的名字一一说了出来,王师中听得耳熟,然后一惊:这四人不就是辽国最后的大臣吗?
金人夺取燕说时,这四人开城献降,颇有功劳,得金人重赏,命其随行在斡离不军中,以充顾问。只不过现在这四人,却已经身首异处,全都死去!
王师中眉头微皱,忍着恐惧与厌恶道:“此为何意?”
“此四人开门揖盗,将金人放入燕京,为祸不少,恰好他们随军,在我家将主军中,此次南归,此四人意图阻挠,我家将主诛之以献,表明赤诚之意!”底下的葛云禄仿佛知道王师中的疑问,遥遥呼道。
王师中与郭药师对望一眼,对方做得如此决然,看来降宋必无可疑之处了!未完待续。
………………………………
四八零、梦碎保州
三座吊桥都被放了下来,三座城门大开,张觉部开始进城。
王师中还呆在城头,郭药师看了他一眼,然后下去准备迎接张觉。
可就在他下到城梯口处时,却听到了一声惨叫!
随着这一声惨叫,紧接着是更多的惨叫!
郭药师虽然也没有多少军略才能,可毕竟久在行伍,知道情形不妙,立刻又退上城头。王师中则慌慌张张跑来,而在他们身后,已经有无数飞矢飞了上来!
“有诈,有诈,快闭城门!”王师中此时才大叫。
可是晚了。
靠北的三座吊桥被占据,三座城门也同样被敌军夺下,紧接着,厮杀呼喝之声,已经从城门处向城内延伸,分明是敌人开始攻入城内了!
“郭将军,郭将军,将他们赶出去!”王师中又叫道。
大开城门的命令是他下的,如果不能将敌人赶出去,那么他就要肩负起失去榷城国土的责任。
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身上了。
郭药师脸色寡白,他刚才在城上望得分明,“张觉”部确实是有五万左右,而他的手下,只有三万余人,若有榷城在手,还可与之一战,现在城门既开,这仗根本没法打。
而且他更清楚的是,他没有援军!
即使将来敌赶出了榷城,他也不会有后援部队,敌人,则可能有整个金国的支持。
不,不是可能,而是必然。郭药师想到了赵良嗣的警告,收纳张觉,意味着与金国反目成仇,无论事成与不成,金国都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对大宋发动攻势。
周铨的威名,并没有震住金人!
郭药师想不到的是,周铨的威名,其实是震住了阿骨打,但阿骨打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次子斡离不和整个女真贵族中少壮派的暴走。
灭辽,对于阿骨打来说,已经是功业之极致,他有足够的资本去见父兄于地下了。但对于女真贵族中的少壮派来说,特别是他几个儿子来说,想要在父亲之后继续拥有极大权势,就必须立下更大的功业。
察觉张觉投宋之意,对斡离不来说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他明知张觉要投宋,还将左企弓等人派到张觉军中,便是借张觉之手,杀了此四人――此等辽国投来的汉官,阿骨打对其礼敬有加,可在斡离不眼中,不过是豚犬一般的货色。
他们如果能用他们的脑袋,为女真人南下创造一个借口,那就是他们最大的荣幸。
郭药师还在发怔,王师中见他没有回应过来,不由大怒,劈手推了他一掌:“你这竖子,此时还发什么呆,莫非要我禀明朝廷,告你个延误战机么?”
郭药师脸色再次变了变,他冷厉的目光,紧紧盯着王师中,然后一挥手:“抓住王宣抚,下令全军……我们不欲去灵州与夏人交战,不如降了吧!”
他此令一下,周围竟然没有一人反对!
不但无人反对,甚至有人欢呼,显然是认为他这一选择,乃是如今的最佳选择。
王师中呆住了,没有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就将郭药师弄得倒戈了。
他回过神来,揪着郭药师胸襟大叫道:“你不惧朝廷么,你不惧朝廷么,官家召你入京受赏,你就忘了么?”
去岁郭药师降宋之后,赵佶特意召他入汴京,在那里重重赏赐。
郭药师咧嘴冷笑:“官家之恩,以后必有所报,但你等这些废物,整日算计着要将我常胜军打散除掉,此事以为我不知么?至于朝廷,有何可惧,一群酒囊饭袋,亦居高位……赵良嗣说的没错,大宋要步大辽后尘了,我此时不脱身,还要等到何时?”
他轻蔑地推了王师中一把,王师中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眼泪都涌了出来。
“济国公会来收拾你们的……你且等着,济国公会来收拾你们的!”堂堂宣抚使,眼泪汪汪地说道,仿佛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童一般。
郭药师看到自己的命令已经传达出去,四处皆是扯起了白旗,他冷眼看了王师中一下:“你还诳谁,童贯那边,我早得到消息,周铨忙着收拾日本,哪里有功夫来此。你以为金人南下,岂会没有把握,而且……我才不相信,被你们这群废物掣肘,周铨就不怨不怒!对了,实在不济,我投周铨就是!”
他说完此语,不现理会王师中,而是急着去见自己的新主子了。
保州,童贯大叫一声,从榻上翻身而起,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冷汗涔涔。
方才他做了个梦,梦的前半段都是极好的,在接收了燕云之地后,他返回京师,官家派宰相出城相迎,他凯旋而归,因功封为郡王,甚至连胯下那活儿都重新长了出来。
只不过梦的结局,却是非常不好,正当他最得意时,却有人骑着匹紫红色的骏马,从天而降,将他撞翻踏倒,还将他塞进了一门火炮之中,一声号令,便将他炸得粉身碎骨。
梦中那人的面容,他却记不得。
依稀只是觉得那匹马似曾相识,起身之后,童贯深思许久,才恍然大悟:那不就是当初他送与周铨的紫骝马么!
他心中一凛,莫非梦中坏了他好事的,就是周铨?
还没有等他彻底想明白,突然间,外头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自从被辽人夜袭后,童贯对于夜战就非常戒备,听得脚步声,他立刻抓过剑与甲。
“枢密,枢密!”
外头的声音很急切,乃是他的亲卫,童贯应了一声道:“何事?”
“霸州来的急报,金人来了,郭药师投敌,王师中落入金人手中,张觉投靠之事,纯是陷阱!”
童贯猛地站起,面色大变,浑身不可遏制地颤抖起来,然后叫道:“王师中……误国,误国!”
但现在他面临的可不仅仅是王师中误国之事!
此前他已经下令部分西军为先导,前往灵州支援种师中去了,而保州城内的部队,又还有相当部分是郭药师的常胜军同党……
一想到这个,童贯顿时知道不妙,他厉声道:“快命常胜军诸将连夜来见……传令下去,埋伏好刀斧手!”
童贯终究是童贯,曾经为了立功,敢于隐瞒圣旨的人,他这一刻面色狠厉,第一时间准备消除隐患。
想了想,他又道:“请保州知州来!”
保州知州就是赵明诚。
他是文人,对军务并不在行,昨晚又饮了点酒,故此睡得极深,外头呼声响起,他犹自未醒,倒是李清照睡眠浅,被惊醒后不满地道:“做这劳什子的官,睡觉都不得清静!”
赵明诚被她打醒,听到是童贯召他,当即起床去见。这深夜召见,显然是有紧急军情,赵明诚已有心理准备,可当他到了军营,仍然被那紧张的气氛吓得不轻。
在童贯帐中,他看到几具尸体和一群脸色阴阳不定的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