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懒得看这俩人扯皮,对高公公示意了一下,而此时殿外的进士们也都完成了演礼,按照规矩教的,一个个战战兢兢地进殿来。
众人按照自己的名词,在各自的案头后面坐好了。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状元的案头,只见李牧优哉游哉地走了过去,坐下,他旁边的马周看了一眼,丝毫不觉得意外,仿佛已经猜到了是这个结果一样。
“科举为国选材,朕在常科之外,又增加制科,目的是不拘一格,选拔非常之才辅佐朕。因此,制科拔得头筹者,朕会额外嘉奖,任用之时,也会提高一档,希望诸生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朕分忧解惑。”
说完,李世民示意了高公公一下,高公公展开手里的圣旨,道:“本次制科为直言极谏科,陛下问曰:四夷未平,西突厥又欲东进取河套之地,大唐是战是和,该如何自处。”
“写吧,一个时辰为限。”
李牧作为常科状元,与李世民距离最近,李世民最注意的也是他。见李牧提起了笔,李世民便走下来,站在李牧跟前,看着他写。
李牧正要落笔,忽然看到前头有个人,抬头瞅了一眼,小声道:“陛下,臣有个毛病,有人看着写不出来。”
“朕就要看,你赶紧写。”
“陛下,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您这不是逼迫臣么?”
“什么作家?朕听不懂,你写不写?朕就要看着你写!”
君臣对视,终究还是李牧败下阵来,任命地把头一低,开始写了起来。笔触一动,果然是王献之的字体,只是与进士科考卷上又有不同,不再是行楷,而是行草,更加的流畅,更加的行云流水。
你说这气人不气人?这才几天不见,这小子又练了好几种字体,常人练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他几天就做到了。
“你小子什么时候练的?”
李牧一边写一边小声道:“陛下,这答卷呢,您能不干扰考生么?臣刚不是说了么?怕别人使坏,臣就多练了几种字体,怕被认出来呗。”
“你……”
“陛下,不是臣一个人啊,咱们这么聊天,把其他人也都影响了,您不知道写作最怕被打断思路么?”
“行!”李世民咬牙忍了,道:“你写,你好好的写,朕倒要看看,你能写出什么来!”
李世民抿嘴不语了,看着李牧笔走龙蛇,笔触竟然丝毫不停。李世民起初还不以为然,但看了一会儿,便皱起了眉头。《六国论》,这小子写什么六国啊,先秦的史书看多了?都已经写了一个阿房宫了,又写什么六国啊?
但是看了一会儿,疑惑渐渐消解了。这篇文章,表面是在写六国,实则是写一种治国之道。开篇便明意,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这句话算是说到李世民的心里去了,面对西突厥的东进,必然是要迎头痛击,否则真给了他河套,是能保一时安寝,来日呢?又如何?还能把长安割给他们?
而这句就更有意思了“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李世民是读过史书的,这句话里头的良将,说的是赵国大将李牧,赵国的大将李牧镇守下,秦军不能存进,但当赵国君主中了秦人的离间计杀了李牧之后,赵国便崩溃了,被秦军轻易攻灭。
李世民不禁失笑,这小子用了这个典故,绝对是故意的!
再往后,李牧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他是在说,苟求的和平,不如同心协力,应当奖赏功臣,招贤纳士,就算敌人强大如秦,也不需要害怕。
果然是大才!
李世民颔首而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
第596章 歪理
殿试制科的结果,会当场出来。采用的方式为,考生不写名字,当场撕下卷子上的一块儿没有字的纸,由于每个人撕下的纸不可能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防伪,当然这是在只有三十个殿试考生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办法,若是常科那么多人,就不能这么做了。
阅卷之人背身,小太监乱序收卷,然后考生离席,一旁束手站立,阅卷者依次坐下,用朱批,在没有姓名的卷子上头做记号。觉得好,就画一个圈,觉得不好,就打一个叉,最后根据圈和叉的数量,决定文章等级。若出现两篇文章相同的情况,则由皇帝最终定夺,而阅卷皇帝则是不参与。
看文章,比写文章自然是要快很多。答题用了一个时辰,阅卷只用了半个时辰。结果就摆在了李世民的面前,其中有两份卷子,都得到了九个圈,一个是李牧的六国论,另一个李世民不知道是谁,叫《陈时政疏》,名字不新颖,遣词造句也无亮点处,可谓是没有多少文采,就像是一道奏折一样,但其中的每一条,都非常有道理,分析的也很透彻。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故此才得到了九个圈儿。
李世民高公公念了头两句,马周站了起来,对比了缺角,认定了是他的卷子。
李世民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决断,这个状元,他是想让李牧来当的。除了私人感情,针对这篇文章来说,他更加倾向于李牧的文章。因为李牧的《六国论》,它除了阐述道理之外,举的例子也非常好,文采斐然,词句华丽。给人的感觉就是,洋洋洒洒,气势磅礴,仍有余力。就像是一个才华横溢者,随手为之,文采风流。
而马周的文章,一点亮点都无,若不是是在大殿上,看着他写出来的,就说这篇文章是魏征写的,是长孙无忌写的,李世民也丝毫不会怀疑,这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奏疏,它就像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标准答卷,题,都答对了,但这是他的最好发挥了。若一百分满分,他与李牧都是一百分。但若以一千分满分,李牧可能值五百,但他还是一百分,到了顶了。
现在李世民终于理解,李牧为何要用李寻欢的名字作答了,知道了那篇文章是李牧之后,这个状元是真的不好点了。点李牧,旁人肯定会说,都是一样九个圈儿,为何不点马周?马周老成持重,更适合状元之位呀?
而李世民要故意装不知道《六国论》是李牧写的,也不成。你在旁边站了快一个时辰,你说你没看见谁能信?
李世民抿嘴不语,长孙无忌见状,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肯定是两个九圈儿文章,不好定夺了。而且,其中一个,必是李牧的文章,而陛下想点李牧为状元,又有所顾忌。
长孙无忌眼珠转了转,这可是一个卖人情的好机会啊,他上前一步,明知故问道:“陛下可是为难了?”
“嗯。”李世民点点头,看了看左手的卷子,又看了看右手的卷子,道:“这两篇文章,朕都很欣赏。一个文采横溢,读之欣然,思路也是另辟蹊径,想到了朕所想不到的事情,受益匪浅。而另一篇,则是心思细腻,老成持重。都得了九个圈儿,朕一时难以定夺,实在是为难呐。”
“陛下,若不然这样,臣有个建议。殿试,比的是文章,考生,每日做文章,他们能走到殿试,说明他们是脱颖而出者,对文章的好坏,自有一个标准。陛下不妨请人朗读这两篇文章,让众考生选择,哪一篇更好,若能服众,必然是好的。”
“这……”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虽然他相对来说,有信心李牧的文章能更显文采,但是考生的心思,他猜不着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是自有就有的事情,万一因为李牧文采好,这些考生不忿,故意不选他,李牧岂不是得不到这个状元了?
“陛下!臣也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牧忽然说话了。李世民一愣,心说这小子什么毛病,现在正是你应该避嫌的时候,你说什么话啊!
“说!”
李牧笑嘻嘻道:“陛下,臣方才听闻,在不知道臣就是李寻欢的时候,召臣来这两仪殿,是做阅卷官来的。坊间不是说,一府三省六部么?臣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大臣,应当也是有资格阅卷的吧?”
“啊?”
众人都听傻了?这人还要脸不要脸了!你参加考试,你自己阅卷,那还考个屁了,你自己点自己当状元得了,玩赖有这么玩赖的么?
李世民狠狠瞪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不要胡闹了,你应当避嫌,这都不知道么?”
李牧一本正经道:“陛下,古人云:举贤不避亲仇,在其位而谋其政。陛下请三省六部来做阅卷官,其本意是让三省六部对今年的新晋有一定的了解,观其文章,而知其人。日后若本衙需要,可重点关注之。臣,内务府总管大臣,管着内务府那么一大摊子,陛下您也是了解的,内务府急需人才啊,您也不能那么偏心,只让三省六部挑人才,不让内务府挑人才吧,这能说得过去么?”
“朕真是让你给气死了,这是一回事么!”
“陛下,要不您问一问考生们,若是没人对内务府感兴趣,那臣就不看了。”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无名火,道:“行,朕问,问一声,尔等考生,谁想去内务府任职啊?”
“臣等愿往!”
至少有一半人,李世民吓了一跳,内务府的职官,如今这么吃香么?要知道内务府中,李牧任命的官成色可是不足啊,它的品级,只是在内务府内部算数,对应着俸禄的多寡,但是在朝廷中,仅有吏部正式任命的官吏,才享受朝廷官员的待遇。在内务府里,只有九局一卫的长官,才有吏部的行文,换句话说,现在长孙冲等人的‘处长’,都不算是朝廷正式的官吏。
这样的官儿,也有人抢?
………………………………
第597章 当仁不让
“朕还是不能答应你!”李世民咬咬牙,道:“朕方才看着你写的文章,便是朕右手的这一份卷子,说实话,相比左手的这一份卷子,朕实在更中意你的,但因朕看了你的卷子,为避嫌,朕不能点你为状元。李牧,朕现在能够明了,你改名参加科举的原因了,只能当是朕对不起你了,这制科的状元,朕要点给马……”
“周”字还没说出口,李牧打断道:“陛下,您的这个理由,请恕臣不能接受。陛下您也说了,您本心是更中意臣的文章,既然您觉得臣的文章好,就应该点臣为状元,若非如此,岂不是对臣非常不公平?”
李世民惭愧不已,道:“是朕的错,朕认!但若点你为状元,如何能堵住天下士子悠悠之口?朕与你,都面对不了天下士人!”
李牧大笑了起来,道:“陛下,请恕臣直言,您是天子,您是皇帝。皇帝者,乾纲独断,圣明天子,更应如此。岂能畏惧人言耶?臣做事,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这个说的对,那个也说的对,到底谁说的对?臣不在乎别人觉得对或者不对,臣只在乎自己认为对或者不对。若因为他人之言论,便动摇了自己的意志,李牧还是李牧么?”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李牧数次反驳,李世民有些恼火了,道:“李牧,你说这些话,无非就是想做状元而已!朕知你有状元之才,在场诸学子都不及你,但你如此好大喜功,恃才傲物,朕也不能遂你心愿,这状元,朕偏不给你又如何?”
“……”
这人要是不讲理起来,还就真没道理可讲,尤其是皇帝要是钻了牛角尖,谁能把他怎么样?
硬说是不行了,李牧琢磨了一下,换了一个套路,他瞥了魏征一眼,道:“陛下,臣不敢说陛下对错,但臣不能服气,请陛下允许臣请出以为刚直不阿之人,为臣主持公道,如果他也说臣没有资格阅卷,那臣就认了,若他说臣有资格阅卷,请陛下也暂息雷霆之怒,给他一个面子。”
李世民笑了一声,道:“朕知道,你肯定是想找太上皇为你做主,死了这条心吧,朕不答应。”
“不是太上皇、”李牧正色道:“臣想请魏征主持公道。”
什么?
所有人听到这话都懵了,请魏征主持公道?你跟魏征的那点事儿,长安城三岁小儿都清清楚楚,而且你俩还打了赌,让他主持公道,跟放弃有啥区别,难不成放弃也得找个台阶下么?
李世民已经无语了,他看向魏征,道:“既然李牧说要主持公道,魏爱卿,你就说句话吧?”
魏征神色复杂地看了李牧一眼,上前一步,道:“陛下,臣、臣以为逐鹿侯有资格阅卷。”
???
众人的脑袋上头,齐刷刷冒出了三个问号,魏征是吃错药了吧?他不知道李牧想干什么?看这小子的架势,他头一个就得去自己的卷子上画一个圈,这样他就十个圈儿,而马周只有九个,他就是状元了!
这也意味着,李牧双状元达成,你魏征就得拜他为师了!
还是说,魏征就有这个癖好,就想拜李牧为师?
不能吧,好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点儿脸也不想要了?
李世民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心里也松了口气,至少魏征说话了,他不用担这个责任,李牧把自己点成状元,士子们有气,也是去找魏征撒,作为皇帝,他拦着了,没拦住不能怪罪吧?
“好,魏爱卿都这么说了,朕也认。李牧,你阅卷吧!”李世民加重了语气,道:“自重啊!”
“欸,臣知道了。”
李牧接过高公公端过来的朱砂毛笔,拿过试卷,翻了一下找到自己的那张,直接在上头画了一个圈,然后便把笔放下了,起身施礼,道:“陛下,臣看完了。”
众人差点晕厥,李世民有气无力道:“李牧,朕刚跟你说什么了?自重自重自重啊!就算你再想赢,就算你再想当状元,你能不能记着自己是从三品的军侯,内务府的总管大臣?要点体面行不行,朕真是、真是要给你气死了!你这样做,朕都脸上无光!”
“陛下!请听臣一言。”
李牧正色道:“陛下,臣刚刚已经说过,臣认为,举贤应不避亲仇。臣刚才也是这么做的,臣是贤才,在场诸位考生皆不如臣,这一点,不管服气不服气,所有人心里都是有数的。陛下心里也有数,只是碍于人言,不能点臣做状元。臣不能认可,而魏公心里也明白,臣有这个资格,所以他才帮了臣,这也证明了魏公的人品,确实是刚直不阿,臣也是十分的佩服,这个徒弟,我收了倒是没有什么丢脸的。”
众人心里头这个气呀,魏征成名何其早,隋末就是各方招揽的名士了,做你的徒弟,你还怕丢脸?脸咋那么大呢?
“陛下,臣请问陛下,制科状元,能点臣了么?”
李世民还能说什么,道:“给你,给你行了吧?点李牧为制科状元,马周为榜眼,第三名是谁了?高干,瞅瞅是谁,朕都气糊涂了,没看。”
高公公在卷子里头翻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一个八圈儿的卷子,念了第一句,站起来一个少年,正是秦怀道。比对了缺口之后,确认无误,榜眼是他。
“秦怀道为榜眼,就这么定了,传旨,赐宴!”
李世民已经被气疯了,一刻也不想多待,起身便要走。
“等等!”李牧又出声,李世民扭过头来,恨恨道:“你还要说什么?难不成,朕还得给你做个见证,让魏爱卿当众拜你为师么?”
“非也!”李牧笑道:“陛下您是知道臣的,臣是个淡薄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之人,跟魏公打赌,也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他这么老了,必然愚钝不堪,就算我想教他,也教不会了。再者说,我与他的女儿是好朋友,我怎么能收好朋友的爹做徒弟呢?辈分也是问题啊。臣早就跟陛下说过,臣考科举,是为了证明实力,当不当状元,臣无所谓的。陛下曾说过,若臣真的了双状元,就允许臣把状元让出去,不知可还算数么?”
………………………………
第598章 国士无双
“你想干什么?
“臣要送状元!”李牧的语气像是在说‘我又要撒币’了一般轻描淡写,道:“臣想把常科状元送给马周,制科状元送给秦怀道。如此臣就不再是状元了,魏公也不必拜我为师,不过由于是臣让出去的,臣也不能算是输,一千两黄金臣也就不给了,陛下觉得如何?”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各方都有台阶下,也能顾全魏征的脸面。
李世民确认道:“你真不要状元了?那你可就没功名了,不后悔?”
“陛下,臣可没说不要功名。”
“这叫什么话!”李世民恼火道:“难不成,你还让朕点四个状元不成么?”
“臣的意思是换,常科状元让给马周,他是榜眼,榜眼升一名做状元,探花升一名做榜眼,臣当探花就好了。而制科呢,就当臣跟秦怀道换了,他做状元,我当探花。”
“这又是什么说道?”
李牧心道,我取的名字叫李寻欢,你说什么说道?但李世民毕竟没看过《小李飞刀》,不懂也不能怪他,李牧只好瞎掰起来:“陛下,臣听闻,探花的名字是这么来的。按规矩,选出了状元之后,陛下会在杏花园赐探花宴,择选最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臣不才,刚才看了一圈儿,貌似臣是最年轻最英俊了,状元呢,也是臣让出去的,岂不是合乎了探花之名?”
“你就是能歪理邪说!”李世民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谁让朕答应过你,谁让你真得了双状元,今天朕就全都依你了。高干,传旨,逐鹿侯李牧者,化名李寻欢豪取常科、制科双状元,又高风亮节,谦逊有度,让出状元之名,仅添三甲之末,朕心甚慰,其文采横溢,人品贵重,可为天下士子之表率,今朕赐其‘国士’之名,于贡院门前立刻碑石已记之。”
李牧这才笑起来,道:“臣谢过陛下恩典。”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仿佛在说,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无奈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学子们互相贺喜,跟随小太监到杏花园赴宴,李牧没去,他笑眯眯地看向三省六部的诸位大佬们,从怀中摸出一沓请柬来,一个个发过去,道:“人来不来无所谓,礼到了就行了。少于一万贯就别来了,没人伺候。”
长孙无忌苦笑道:“李牧,你现在是掉进了钱眼儿里头了?张嘴闭嘴就是钱,你自己说说,过年前后,都随你多少礼份子了?”
李牧赔笑道:“哎呀,国舅爷,您家大业大,还差我这点钱么?”
“可别这么说,谁家大业大,谁能有你有钱啊?”
“诶呦,我哪儿来的钱了!”李牧大吐苦水,道:“您是不知道啊,这内务府上上下下,每天得花多少钱!我现在赔得我哟,各位就当是行行好,贴补点儿,以后有什么好生意,不忘了各位就是了——”话还没说完,忽然高公公急匆匆跑来:“逐鹿侯,陛下要见你!”
“我说两句话——”
“别说了,陛下现在就要见你,快跟我走吧!”高公公不由分说,拽着李牧就跑。李牧一边被拉着走一边喊道:“诸位,去赴宴啊,有人招呼,我等会儿就到!魏公,我没让你拜我为师,给你多大的面子,记得随礼啊,你都白吃我好几回了!”
就这么被拖到了太极殿,李牧甩开高公公的手,恼火道:“干什么干什么呀!多大的事情,火急火燎的,陛下又咋了?”
“生气呐,快进去吧。”
高公公把殿门推开一条缝,把李牧推了进去,李牧一个趔趄,还没站稳,一个花瓶就砸了过来,赶紧躲开,砸在地上粉碎了。
“陛下,臣不就是跟你犟几句嘴么?至于这么大的火么?臣的文章您也看见了,状元是凭本事来的,不是投机取巧啊!”
“朕说的不是这个!”李世民怒气冲冲道:“朕是觉得你可恶,刚刚我才想明白,你为什么非得要这个状元,你是为了你的盘口对不对?中了双状元,你又要赚得盆满钵满了是不是?朕问你,朕的那十万贯,你下注了没有?”
“没呀,您不是不让下注么,说不赚这个钱!”
“你为什么不下注?”李世民瞪眼睛道:“你管着朕的内帑,就是给朕挣钱的,摆明了挣钱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做?”
李牧无语苦笑:“陛下,您不让啊,臣遵旨啊!”
“是你懂赚钱还是朕懂赚钱?”
“那、那应该是臣稍微比陛下懂一点。”
“就是啊!你比朕懂,为何还要听朕的?”
这话说的李牧都不知道怎么接,为何?你是皇帝啊,不听你的得杀头,你还问为何?
李牧知道无论如何是犟不过李世民了,他叹了口气,道:“陛下,您说咋办吧?”
“你不是打算给朕下注十万贯,最后却没下注么?这个责任得你来承担!”
“臣怎么承担啊,臣也不能回到昨天再去下注吧。”
“也是。”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是不能回到昨天,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朕听说,你自己下注十万贯,不如就算是朕下注的吧,赔率是多少来着?朕的十万贯能变成多少钱?”
这就你的十万贯了?抢啊!
李牧急红了眼,正要不管身份,跟李世民据理力争一回,忽然呆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他从袖子里拿出下注单,双手呈交给李世民,道:“陛下所想,正是臣之所想,只是臣没来得及说罢了,这是下注单,标明的十万贯,陛下请拿去,明日兑付,让高公公派人去取钱就可以了,臣请告退。”
李世民看了眼下注单,愣住了。似乎哪里有点不对劲,李牧这是怎么了,一点也没反抗就答应而来?这不像是他的性格啊,难不成这小子转性了?还是今天他三番五次作妖,心里过意不去,拿这些钱安抚朕,又或者是,他又开始打什么鬼主意了?
………………………………
第599章 金榜题名时
李世民拿着下注单犹豫了半天,道:“要不,朕只要一半如何?”
“不不不,合该都是陛下的。臣说过无数次,钱财于我如浮云,多多少少都是那么回事儿。陛下既然喜欢,想要,那就拿去好了,不用客气,千万不要客气。”
李世民仔细认真地瞅了李牧好几眼,看到的只有诚恳,心里不禁责备自己多疑,多好的孩子,怎么能这样怀疑他呢?
“既然这样,朕就收下了,朕也不白要你的,你年纪轻轻已经是开国县侯了,爵位不好再升,但朕可以特进你为正三品开国县侯,位列侯爵第一。另外,内务府的重要性俨然已与三省六部齐平,而三省六部的长官都是正三品,朕也晋升你为正三品,与之对等,你看如何?”
“臣谢过陛下?”
“旨意明天上午就到,回去吧。”
“臣告退。”
看着李牧退出大殿,李世民来到了门口,瞅着李牧的背影越走越远,他把殿门打开了。高公公叫来俩小太监收拾地面的瓷片,跟着李世民回到了桌案边。
李世民看着桌上的下注单,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他把下注单递给高公公,问道:“你看看这个,是真的么?李牧该不是拿一个假的骗朕吧?”
高公公拿起下注单仔细辨认,道:“陛下,老奴看不出假来,您瞧这个章,是四海赌坊专用的,这个纹理和油墨,都是特指的,没有人能仿造的出来,就算它是假的,也是李牧自己造的假,按规矩就得兑付,除非四海赌坊不干了。”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这样朕就放心了,四海赌坊日进斗金,他是不可能不干的。你拿着,明天去兑付了,兑付之后——”李世民停顿了一下,小声道:“别告诉皇后,以你的名义,替朕存到银行去。”
“这……皇后娘娘是后宫之主,老奴这么做恐怕——”高公公想说不妥,但话还没说出来,李世民就打断他,道:“朕还是天下之主呢,你是听朕的,还是挺皇后的?”
高公公赶紧跪下:“自然是听陛下的。”
“那就不要废话。”李世民抬了下手,高公公站起身,李世民继续道:“朕身为天下之主,手里连点钱都没有,好几次出宫,朕想买点东西都没有钱,看戏都不能打赏!李牧曾说过,看戏不打赏,乐趣都减半,你知道朕看别人打赏,朕干巴巴的坐着,有多臊得慌么?”
“陛下,您需要钱,可以支取内帑,只需要跟皇后说一声,多少钱都——”
“你也知道要跟皇后说一声啊?”李世民没好气道;“朕能跟皇后说,朕要去看戏,要打赏,你给朕支出点钱来?这要是让史官听见了,朕岂不是成了昏君么?”
高公公终于明白了,不敢出声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这个皇帝当的,太难了!”
高公公心道,我也难呐,伺候你这么个皇帝,还得应付那么聪明的皇后,我不难吗?
……
李牧到杏花园溜达了一圈儿,与众位年兄年弟喝了几杯酒,然后便出宫来到了天上人间。此时正主没到,天上人间已经人满为患了,这消息也不知道是从哪儿传出去的,一个时辰不到,满长安都知道了殿试上发生的事情,逐鹿侯改名应科举,逐鹿侯豪取双状元,逐鹿侯淡泊名利送状元,史无前例双探花,陛下赐予‘国士’之名……
李牧进门的时候,都听到在一楼坐着的某个来随礼的商贾在高谈阔论,像是他在场似的。
“……诸位,知道‘国士’是啥意思么?典出《史记》,是说淮阴侯的,国士无双,独一无二,天下第一的意思,都明白嘛?”
“屁!欺负谁没读过书啊,你拿淮阴侯比逐鹿侯?淮阴侯怎么死的你不知道啊?你是在咒咱们侯爷么?”
“哎呀呀……看我这个嘴,我可没咒侯爷的意思,就是——罢了,我不跟你说,你故意捣乱!”
“说不过了吧……”
李牧一走一过,听到了这几句,心里头还颇有感慨。他和李世民,保不齐也得走到刘邦和韩信那一步,功高盖主,君臣不合,古往今来都是一样,他又怎么能避免呢?
看来真的是时候躲一躲了,等这几天忙活完了,就去定襄吧,看看定襄新城,把张天爱接过来,走这几个月,也许自己众矢之的的局面就能缓解不少。
心里琢磨着这些事儿,李牧来到了二楼的包间。每个包间的门都是打开的,方便李牧来回敬酒。能坐在包间里头的,都是随礼超过千贯的人,而百贯级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