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技师-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之前,我没有任何态度,别牵扯我。”

    李牧笑了,道:“开个玩笑啦,那么认真干什么……”李牧把供词放在一边,看向三狗,问道:“死了的四个,有什么说法么?”

    “禀告侯爷,其中有一人,乃是王志的师弟,是一个江湖人,唤作三儿,姓什么王志也不知道。还有两人,是活跃于河朔之地的游侠儿,乃是王志重金聘来的亡命徒,最后一人……”

    三狗忽然停顿下来,李牧蹙眉道:“没问出来?”

    “问出来了,是、是……燕王府的刀枪教头。”


………………………………

第530章 好戏登场

    李牧听到“燕王”二字,笑了一下,没有表态,但程咬金和三狗却都感觉到了这笑容里蕴藏的阴冷。

    李牧从来都不是一个宽容的人,只不过他愤怒的点,与常人不太一样而已。

    一般的事情,比方说魏征与他作对,王珪两面三刀,诸如此类,他都可以不在乎,事情过了也就过了,但有一些事情,就像那个辱及孙氏的御史,他就不能容忍了,所以他去砸了大理寺监牢,把那个人给剁了脑袋。

    这回的事情,同样是他不能容忍的。因为这些刺客,他们坏了规矩。

    你玩不过我,就想干掉我?道理是可以讲通,但规矩不是这样。若规矩是这样,那这天下就没有反对皇帝的人了,谁敢反对,直接就砍了脑袋,岂不简单?

    刺杀,突破了李牧的底线。若他这次不做出反击,那么以后随便谁都可以来行刺他,日子还能安生么?

    所以李牧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让这些行刺的人长点记性。

    “三狗啊,你辛苦了,再办一件事,你就可以去休息了。去找你哥哥二狗领一百贯,就说是我吩咐的,拿着这些钱请你的兄弟们潇洒潇洒,等事情过后,我还有赏赐给你。”

    三狗急忙躬身,道:“多谢侯爷栽培,请侯爷吩咐。”

    “那个死了的燕王府刀枪教头,身份确定?”

    “确定,有三个刺客佐证。”

    “很好——既然确定,就剁碎了给送回去吧。”李牧微笑着说道:“把脑袋剁下来,用草木灰裹了。剩下的全都细细地剁碎了,找人做个匣子好好地装了,写上名帖,送到燕王府,让燕王亲自签收。”

    三狗听着李牧说的话不觉得可怕,但看着他说话时候的笑容,却觉得浑身发冷。人都死了,要做得这么绝么?对方可是皇子!

    程咬金怕李牧惹出事来,拦了一句,道:“没有必要吧,李牧……”

    “伯父,我做事自有主张。”李牧竟打断了程咬金的话,没让他说出来,程咬金尴尬当场,脸憋得涨红,终是没敢摆出那副无赖的嘴脸来,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李牧继续道:“另外帮我捎句话,告诉燕王,上一次,我看在阴妃的面上,绕过他一次。这一次,我看在陛下的面上,再饶他一回。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敢惹我,我就把他也装进匣子里!”

    三狗紧张到全身僵硬,不敢出声,点头应下来,转身逃也似地跑了出去。

    李牧绷着一张脸,好半天,才长叹一口气,起身也出了军帐。

    程咬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道,我这是怎么了?竟被一个毛头小子的气势所夺,腥风血雨的场面见得多了,难不成老子还怕了他不成么?

    ……

    辰时,一夜没合眼的长孙无忌,终于在李牧的安排下,来到了山坡小院儿,见到了正在用早膳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

    粥是白巧巧煮的,李牧给送了过来,长孙无忌帮忙拎食盒,凑合着跟了过来。

    看到李世民手腕的白布,长孙无忌的眼泪像是准备好似的,一下子便涌了出来,他跪在石桌旁边,泣不成声,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见他这样,不禁有些心软。他们俩人可谓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朋友,李世民任何事情都没有避讳过长孙无忌,就连当年打算造反,也是头一个与长孙无忌商量。

    这次的事情,完全撇开了他,还要利用他,李世民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良心隐隐作痛。

    但他也明白,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计划能成,良心完全可以不要的。

    搁在平常,李世民根本不会让长孙无忌跪下,而长孙无忌也不会真的跪,就是意思意思,还没等做出动作,李世民就赐座了。

    但今日不同,李世民是“盛怒之下”,哪里会管这些。而长孙皇后这边,心里还想着那日朝堂上,她这个愚蠢的兄长与自己夫君作对的事情,又怎么会给他好脸色看。

    李牧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戏,见三人都不说话,剧情没法推进,只好想点办法。他侧过身体,咳嗽了一声提醒李世民,同时对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二人都得了李牧的知会,僵持的局面终于缓解了。李世民抬了抬手,让长孙无忌坐,却不看他,而是看向李牧,道:“刺客调查得怎么样了,身份可查明?”

    李牧赶紧把三狗炮制的供词递上,道:“皆查明了身份,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翻了翻供词,眉头蹙了起来,反手把供词扣在了桌面上,道:“李牧,你莫不是蒙骗朕么?怎么会这样巧,六大门阀一家一个?”

    李牧正色答道:“陛下,确实是这样巧!活着的六个刺客,当真就是六大门阀一家一个,已经找了各家的人来辨认过,确实如此。臣也亲自问过刺客,为何会这样,刺客皆言,他们的目标是臣,不是陛下,六家一起动手,为的是法不责众。”

    李世民一愣,忙对李牧使眼色,心里纳闷,不对呀,台词不对吧,不是说要诬赖他们行刺皇帝么?怎么改口了?

    难道有什么变化不成?为何不早与朕通气?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看着李牧不语,心中暗想,这会儿应不应该搭腔呢?李牧已经按照他的承诺,为六大门阀开脱了,自己要附和么?

    若附和,万一陛下不是这么想的,再把自己当了刺客一伙的,岂不是搬石头砸脚么?

    但若不附和,才刚刚答应过李牧,这……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李牧微不可查地对李世民点了点头,李世民明了了李牧的意思,他是让自己按照计划来。

    李世民猛地拍了一下石桌,沉重的石桌,在他的一拍之下,竟然晃动了几分,可见力气之大。

    李世民怒喝道:“刺杀你?呵!李牧,说句不好听的,你还没那么大的面子!这些人狼子野心,他们的目标是朕,他们恨朕不死!只不过行刺不成,才异口同声说目标是你,脱罪之举而已,能蒙骗得了你,还能蒙骗得了朕?”

    似乎是为了给自己拉一个盟友,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辅机,你觉得朕说得对么?”

    这是一个单选题。

    长孙无忌能说什么?难道说陛下你错了?他们就是刺杀李牧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是看得出来,但现在手腕上裹着白布的可是李世民,皇帝都出血了,这事儿怎么算?

    长孙无忌歉然递给李牧一个眼神,附和李世民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有耳闻,坊间一直有传言,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效忠隐太子,隐太子死后,一直在寻找隐太子的民间遗子,企图拥立,妄言“恢复正统”。陛下明鉴,臣以为此事不简单。”

    长孙无忌余光瞥了李牧一眼,压抑住心里的得意。他这一手挖坑可谓是妙极,诬赖李牧是隐太子遗子,进而除去他,是长孙无忌早就想好的计划之一。但如何铺垫,是一个难题。这次出了这个事情,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这件事是李世民自己定性的。本来是刺杀李牧的一伙刺客,他偏要说是刺杀他自己。他现在这么说,以后就得认。等到长孙无忌要动手的时候,他就可以说,这次行刺的真正幕后主使就是李牧,因为他就是隐太子的遗子。刺客都是他的死士,他想要刺杀皇帝为父报仇。事情败露,才杀人灭口。

    顺理成章地解释了动机和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而现在说起,则是给李世民一个潜意识的印象,顺带提个醒,让他想起隐太子的事情,这样他永远也不会忘了。

    瞧着李牧仿佛待宰的羔羊一般,半点警觉也无,长孙无忌心中就一阵得意。任凭你聪明绝顶,你也有不擅长的地方,玩弄阴谋诡计,你还是太嫩了些!

    李世民是与李牧商量好的计划,他当然知道刺客是奔李牧来的,但听长孙无忌这么一说,他心里还是难免犯了嘀咕,难道这群刺客真的是……

    念头一出来,便被他否定了。他这些年,一直在让袁天罡的不良人暗中调查,一旦发现可能是隐太子遗子的人,都是直接除掉,以绝后患,袁天罡从来也没有反馈说有遗漏,这些人若是没有找到遗子,他们动手也没有拥立的人,岂不是等于自杀一样?

    但此时,这段分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李世民也顺着往下说,道:“辅机的分析有道理,朕也想到了。真是可恶,朕已登基五年,这五年间,朕宵衣旰食,不敢自比秦皇汉武,也是尽己所能了。治黄河,灭突厥,算得上是有一点成绩吧?可笑这群人,还念着什么遗子,半点也不把朕放在眼中!好!你们对朕不敬,朕也没必要再忍让。高干,拟旨!”

    高公公赶紧应声,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道:“刺客身份已查明,罪不容恕,车裂,夷三族!”

    夷三族!

    这是要杀多少人!

    夷三族的罪名,史记中记载,源于秦朝。载曰: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所谓三族,既:父族,母族,妻族。秦朝变法的商鞅,便被秦惠文王车裂并夷灭三族,死在了自己编订的律法之下。李世民这次,显然是要效法秦惠文王,给这些刺客也来一套当年商鞅享受过的待遇了。

    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当年商鞅虽然很有名,但他的家族并不大,可即便这样,也死了千人之多。而如今,五姓七望互相联姻,牵扯不断。若真夷三族,基本上幸免之人少之又少。

    比方说杀了王家一人,他的父族,也就是他这一房这一支的人得杀掉。他的母族,肯定不会姓王,有可能是卢家,那么她母亲所在的卢氏这一支就要杀掉,他若成亲了,他的妻子可能是郑氏,那么郑家这一支也要杀掉。杀死王家一人,要三家三支陪葬,这样连锁反应下去,数万人也不够死的!

    高公公怎敢接这个茬,不敢搭腔,长孙无忌也傻了。他没想到李世民这次态度竟然这么坚决,这可不是一人两人,这是数万人的生死啊!长孙无忌不得不劝阻了,慌忙跪下,道:“陛下三思啊!杀戮过重,有损陛下声名,他日史书之上,会……”

    李世民竖起眉毛,道:“会这样?说朕是暴君么?哼!朕不在乎!朕就是被这些人用明君、史书给束缚了,让朕畏首畏尾。经过这次的事情,朕想通了,史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们不是秉笔直言么?他们写朕杀人,那他们也得写上,朕为什么杀人,只许他们刺杀朕,就不许朕处置他们么?辅机,朕来问你,唐律中,行刺皇帝是什么罪名?朕夷三族,可有过分?”

    “这……”长孙无忌反驳不得,唐律、不要说唐律,自有秦汉至今,任何一朝的律法,造反和行刺皇帝,都是夷三族甚至诛九族,这是铁律。只是很多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不会处置那么严重,通常都会从轻发落。

    但律法就是那么设定的,李世民不从轻发落,你也不能说他错了,谁让你刺杀皇帝的?敢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就要有掉脑袋的心理准备。

    长孙无忌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也不是为了这些人惋惜。但他知道,若李世民这么做了,天下必乱。任何一家,都承受不了夷三族,这就是逼着门阀造反。不造反得死,造反也是死,谁都会做这种选择。

    天下若乱了,可就真应了李牧那句话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长孙氏就是李唐巢下的卵,意识到这一点的长孙无忌是真的急了。

    他以头杵地,道:“陛下,臣请陛下三思啊!若陛下如此做,波及何止万人,老幼妇孺,皆是无辜,陛下为天下人之父母,如何能下得去手,还请陛下好好想一想,刺客之事,诛首恶即可,切勿扩大,切勿——”

    李世民已经进入了状态,抓起粥碗摔在地上,吼道;“朕如今便什么也做不得主了么?长孙无忌,连你也要跟朕对着干了?”


………………………………

第531章 死谏

    长孙无忌颤栗,以头杵地,悲声道:“臣不敢,只求陛下三思!”

    李世民寒着一张脸,注视着长孙无忌,过了一会,他呼出一口气,对高公公道:“宣李靖、李绩,牛进达、”停顿了一下,又道:“……河间郡王,江夏郡王来见朕。”

    长孙无忌骇然抬起头,已吓得说不出话来。去年年初攻打突厥之时,李世民都没用到这样的阵势,他现在宣召这些人来,足见其主意已定。

    长孙无忌抿住嘴巴,不再哀告,黯然低下了头。高公公也不敢再拖延,应了声诺,便转身去传旨去了。

    院子里只剩下了四个人,李牧束手站在旁边,长孙无忌跪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注视着他,而长孙皇后则一直在喝粥,仿佛对旁边发生的事情没有感知,竟连眼神都不曾动一下。

    李牧不禁佩服,要说好演员,还得是长孙皇后这样的。这等演技,任谁也看不出破绽啊!

    “辅机,这一次你令我非常失望。”李世民缓缓开口,道:“朕念在昔日情分,再给你一次机会。朕命你做主审官,连同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共审此案。限期两日,给朕一个答复。”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道:“朕以性命相托,若你审还不明白,便告老吧,朕允了。”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就像掉进冰窟窿了似的,浑身上下都凉透了。他才三十三岁,正是壮年,谈什么告老?李世民这话,分明是在告诉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按我的意思办,你就给我滚!

    长孙无忌看向妹妹,却没有得到一丝的回应,眼中的神采越发的暗淡。

    “臣明白了。”

    艰难地说出四个字,长孙无忌缓缓起身,转身向外走。李牧偷偷对李世民竖了个大拇指,也要跟着出去,被李世民给叫住了。

    “李牧小子,朕有话问你。”

    李牧只好站住,看着长孙无忌走出院外,才压低声音道:“陛下,臣还有事要做呢,您有啥事等会不成么?”

    李世民把供词翻过来,问道:“这供词是真的么?”

    李牧正色道:“陛下,当时审讯的时候,高公公全程在场,您若不信,可问高公公,他断然不敢骗您吧?”

    李世民翻了一下,找出王志那一份供词,指着其中一行,道:“他说有一个刺客是来自燕王府,也属实了?”

    李牧点点头,没有说话。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骂道:“好个逆子!好一个逆子!”他抬头看向李牧,道:“你如何处置?”

    “呃……”李牧心知,肯定瞒不过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实话实说了。他的做法多少有些不客气,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出来,也有些尴尬,说完了咧嘴道:“陛下,臣也是被逼无奈啊,您说上次的事儿,臣也没做错什么。处置燕王,也是陛下您的决定。燕王却派刺客来杀臣,这……俗话说得好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燕王毕竟还不是皇帝啊,臣琢磨着,他应当是没权力让臣死——”

    当着长孙皇后的面,说这话,李牧可真是坏的冒烟了。燕王虽是皇子,但嫡庶有别,除非他造反,否则皇位怎么也不会轮到他的身上,李牧故意这样说,就是为了撩拨长孙皇后的敏感神经。

    果然,李牧提到这个茬的时候,一直小口吃粥的长孙皇后美眸流转,微不可查地瞥了李世民一眼,像是在留意他的表情似的。

    李世民心里一激灵,赶忙道:“说什么胡话!燕王乃庶子,又屡教不改,朕正要罚他!李牧,你做得没错,是该给他一点教训了。”

    李世民思忖了一会儿,道:“燕王年纪也不小了,既然他在长安待着不消停,就早点去封地吧。”李世民询问长孙皇后,道:“皇后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心知李世民还是不忍处置儿子,让他去封地,等于是变相把罪给免了,她心中有些不快,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行刺时间的“受害者”李牧,问道:“你觉得如何?”

    李牧低眉顺目道:“臣觉得陛下十分之英明。”

    长孙皇后哼了一声,道:“你们君臣都觉得妥帖,我也没什么好说了,不知陛下打算把他封在何处?”

    “扬……”

    刚出来一个字,长孙皇后便竖起了眉头,道:“扬州鱼米之乡,富庶非常,陛下打算把一个犯了错的皇子,封在这等去处么?”

    “呃、”李世民被噎了一下,有点不知说什么好了。

    其实李佑的年纪,远没到要分封的时候。通常皇子要在成年之后,才会被去封国。而被重视的皇子,通常都是遥领,称之为“不之官”,享有封地的收益,却不用去履行治理的义务。历史上李泰就曾多次加封,封地高达二十二州,却特许‘不之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优待,才让他有了争夺皇位的心思。

    李佑的母妃,贵为四贵妃之一。按道理来说,他也应该享有‘不之官’的待遇。提前分封,已经是很严重的惩罚了。李世民便想给他多少找补一点,封一个好去处,也让他未来的生活优渥一些。

    但长孙皇后不许,他也没办法,抿了抿嘴,道:“那皇后来决断,皇后觉得哪里合适?”

    长孙皇后怎肯做这样得罪人的事情,眼眸一转,把皮球丢给了李牧,道:“李牧,你觉得哪里合适?”

    李牧心道,好嘛,你们俩都当好人,坏人让我干?好去处,皇后不乐意,坏去处,摆明了李世民不会高兴。李牧琢磨半天,也没个头绪。主要是他来到长安就没离开过,也不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啊!

    李牧虽然对唐朝的历史不甚了解,但他看过《贞观长歌》啊。电视剧里面李佑是被封为齐王,贞观十七年在齐州造反。既然想不到好去处,得嘞,咱还是尊重历史吧。

    主意已定,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臣以为齐州很不错。”

    李世民耷拉着眼皮瞅着李牧,没好气道:“别以为朕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窦娥死在齐州,你小子还真是小心眼!”

    李牧愣了一下,他还真没想到这个茬,他把窦娥冤改成齐州,完全是为了恶心山东士族,只好苦笑道:“陛下,真是巧合,要不臣还是不说了,陛下您定吧。”

    李世民倒是想自己定,但看长孙皇后的脸色,恐怕他也定不了。齐州虽比不了扬州,但也算是富庶之地,总比发配到琼州好,叹了口气,问长孙皇后,道:“齐州,皇后觉得可以么?”

    长孙皇后看了看李牧,又看了看李世民,缓缓点头,道:“李牧考虑得周到,齐州可以。”

    这叫什么话呀!李牧满脸无奈,长孙皇后这么说,等于是坐实了他是故意的。有心想解释几句,寻思一下还是什么也没说,解释和不解释,有什么意义呢?反正李佑肯定是恨死他了。

    定下来了,李世民叫过来一个高公公带过来的小太监,让他去传旨。改封燕王李佑为齐王,任齐州都督,同州刺史,督齐、青、莱、密四洲军事,令他拜别母妃,即刻就番,不得拖延。

    这都是皇子赴藩的应有之义,长孙皇后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督四洲军事,已经是降格了,按道理来说,母妃贵为四妃之一,至少也是督周边八洲军事,这样才不会有人掣肘,仅仅四洲,比普通皇子也稍有不如。

    旨意传出,朝野又是哗然。在这个敏感的时节,忽然出现这么一档子事儿,所有人都不明白是为什么。很快,又有消息传开。刺客中有一人是燕王府的刀枪教头,逐鹿侯查明之后,把人剁碎了装在匣子里送到了燕王府,吓得燕王尿了裤子。紧接着就藩的旨意就来了,很难让人不把这两件事联想起来。

    李佑与李牧的过节,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李佑派人掺一脚,众人不觉惊奇。但因为这事儿被迫提前就藩,却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由此也可见,皇帝的决心有多大,就连自己的儿子牵扯其中,都要如此重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李佑就藩的消息还在议论的时候,傍晚又传出消息。皇帝宣见李靖为首的五名大将,授调兵虎符。牛进达与李道宗二人已经离开长安,在京畿之地聚拢府兵,做什么,可想而知。

    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不再心存幻想了。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的屠刀已经扬起,就看谁是头一个刀下亡魂了!

    ……

    河边搭了个巨大的军帐,暂时充当了刑部大堂。年初的一项调动,李道宗改任了宗正寺卿,刑部尚书之位由张亮接任。郧国公张亮,此人也是日后凌烟阁中人之一,原为李密部下,曾在李绩麾下为将,随李绩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绩推荐加入秦王府,为李世民谋划了很多事情。李世民即位后,封他为右卫将军,长平郡公,年初进封鄅国公,接棒李道宗做了刑部尚书。

    此举算是李世民削减宗藩势力的一项举措,李道宗离开刑部之后,六部之中再无皇族中人了。

    大理寺卿张蕴古,此人在历史上也是个有名有姓之辈,他的主要事迹,便是遭到权万纪诬告,被李世民误杀了。现在历史出现了变化,权万纪作为李佑的长史,跟着李佑提前去就藩了,他也就保住了命。

    御史大夫魏征,再加上主审官长孙无忌,四人坐在案头后面,齐刷刷的愁眉不展。

    刺客他们已经见过了一遍,问也没问出什么新鲜的。六个活口,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必死了,也没什么求饶之举,对李牧破口大骂,绝口不承认是刺杀皇帝,只道是刺杀李牧,一人做事一人当,只求不要牵扯宗族。

    供词与李牧那份没有什么区别,在这里头做文章也不好做。而且李世民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他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长孙无忌的职责,是贯彻李世民的意志。

    最后一个犯人被带下去,长孙无忌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向左侧的魏征,道:“魏公有何话说么?”刚刚审问的时候,魏征一句话也没说,所以长孙无忌先问他的意见。

    魏征绷着一张脸,道:“有何话说?没有话说!昏君想要什么结果,就给他什么结果,杀吧!杀吧!逼得狼烟四起,天下大乱,他就安逸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魏公此言荒谬,刺客属实,陛下受伤也属实!按律法治罪,有何错处?陛下仁慈,或许会赦免一些人,但你也不能说陛下就错了吧?若陛下不严惩,那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刺杀皇帝不成抵赖即可,魏公是这个意思么?”

    魏征哑口无言,愤愤道:“你明知我不是此意,何必咬文嚼字!我只是,只是为那些无辜的人……唉!”

    长孙无忌又看向张亮,道:“刑部有何意见?”

    张亮是李世民一手提拔,自然是唯李世民的意志为准绳,闻言便道:“法不容情,大唐律中写得清楚,行刺皇帝如同谋反,夷三族,我以为陛下处置,并无错处。”

    “你……”魏征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叹了口气。

    长孙无忌又看向张蕴古,道:“大理寺有什么意见么?”

    “按大唐律,是没有什么错处,可是法理不外人情,我刚刚计算了一下,若真按照夷三族的标准执行,约莫牵扯六万余人,这……历朝历代,也未有啊!”

    魏征听了,立刻接话道:“六万余性命,陛下怎忍心?不行,我要去见陛下!若不能劝陛下回心转意,我就一头撞死在他面前!”

    长孙无忌叹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你越是这样,便越会激怒陛下……”

    话音未落,一个校尉匆忙跑进来,长孙无忌皱眉道:“慌慌张张做什么?”

    “国舅容禀,出事了!程将军命我来报,逐鹿侯利刃加颈,正在陛下面前死谏,求陛下回心转意,声称若陛下不肯,他便死在陛下面前,省得目睹生灵涂炭!”


………………………………

第532章 巧舌如簧

    “快去看看!”

    长孙无忌当即起身向外奔出,魏征等人紧随其后。各军帐中歇息的官员等,也都得了消息,齐齐往外走,也是奇怪,整日守在军帐外的士卒,竟没一个出来阻拦的。在情急之下,也没人注意到。

    一群人跑到东山坡,只见李牧手里拿着尚方宝剑站在小院儿的篱笆墙外头,看这样子跟报讯的人说得好像也不是一回事儿,他这哪像是要死谏,倒像是要冲进去把皇帝结果了一样。

    长孙无忌慌忙拦在李牧面前,喝道“你要干什么!李牧,你疯了?!”

    李牧伸手拉开长孙无忌,挽起袖子,缓缓举起宝剑,搁在了手腕处,深吸了口气,道“陛下,臣刚刚想过了,抹脖子不太好,臣想留个全尸,还是割腕吧。”

    众人听到这话,下巴都差点掉在地上,这啥呀,死谏还有商量往哪儿下刀的?儿戏吗?

    李牧把剑放在手腕上,比划来比划去,就是不下手,众人在旁边看着都跟着着急,恨不得冲上来帮他一把,一剑下去给他划开得了。

    这时,高公公走了出来,看着李牧在那儿比划,也是差点忍不住笑场,勉强忍住,板着脸道“陛下口谕李牧,你还要胡闹到几时?做你该做的事去,朕原谅你一回,若再胡闹,朕定不饶你。”

    “陛下!臣没有胡闹啊!”李牧忽然把剑一扔,高声喊道“陛下犯了糊涂,臣作为陛下的臣子,怎么能够不出言提醒,哪怕是忠言逆耳,也算尽了为臣者的本分,臣不能像那些尸位素餐之辈,看着陛下即将铸成大错,却顾虑自家的身家性命,不敢发声!这样的人太多了,不少臣一个。臣愿逆流而行,哪怕触怒陛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若臣的死,能唤醒陛下,挽回即将铸成之大错,臣愿意!”

    振聋发聩!

    完全字面意义上的振聋发聩,因为李牧扯着脖子喊的,离得近的长孙无忌,耳朵都差点失聪了。

    不少人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李牧的话谁听不明白,这摆明了就是羞臊人,尤其是魏征,他听到李牧的话,下意识地就觉着耳熟,想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这不是自己想说的话么?李牧这小子,他竟然抢在了前头!

    若他真是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