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那些商贾混在一起,近墨者黑了——”李牧笑了笑,问道:“陛下既然来了,不如视察一下工部?工部新衙建好之后,陛下还是头一回来吧,这几日又增设了不少司部,还没来得及上奏折给陛下,正好陛下看看,也省得臣费劲写奏折了。”
“那就看看吧。”李世民迈步往工部坊走,走出几步,忽然想起来什么,又道:“不说奏折朕差点还忘了,朕几个月前让你练字,你练哪儿去了?上次写那个奏折,朕找了三个学士才翻译出来,你写的那叫什么字,怎么十个字有八个缺比划啊?”
“呃……”李牧有些尴尬,他总不能跟李世民解释,一千五百年之后的新朝代,太祖皇帝要求简化字体,现在可还是唐朝呢!
无奈,只好认下这个锅,低眉顺目道:“等臣有空了,一定好好练字。”
李世民严厉道:“说没空,都是狡辩。每日练字一幅,能用多少时间?王羲之练字的时候,便是吃饭的时候,都要把书案放在旁边,你可倒好,净是借口。”
“陛下,臣又不是王羲之——”
“朕也不指望你成王羲之,但是堂堂从三品的大臣,不能连个字都写不明白吧?叫不叫人笑话?亏你还振振有词地跟孔爱卿辩《论语》,字都能写错!”
李牧心道好像有点不对劲啊,这怎么还没完了呢?莫非今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老板不顺心了,开启了找茬模式?
李牧偷瞄了高公公一眼,高公公点点头,肯定了他所想。
不行,不能当这个出气筒,待会儿得想个办法,哪怕知道是什么事儿也好,不能两眼一抹黑。在此之前,还是先稳住,别把炸药包点着了。
李牧再次认错,道:“陛下说得极对,臣从今日开始,每日临摹一遍陛下的字帖。”
“胡说八道,你有朕的字帖?”
“呃……”李牧也是有脾气的人,我都这么低姿态了,你怎么还没完了呢?难道说,正应了那句歌词,是我给你的自由过了火么?
李牧深吸了口气,压着火气,道:“臣家里有陛下亲笔所书的圣旨啊,臣临摹圣旨就是了。”
“你还想临摹朕的圣旨?”李世民终于等到了李牧的纰漏,脸上浮现出了一副守株待兔成功的喜色,勃然大怒:“李牧,你小子是想造反吗?”
“……”
这谁顶得住啊,太难伺候了吧!
李牧的脾气也上来了,道:“陛下要是非得这么找茬的话,臣就啥也不干了,回家练字去!”说着转身就要走,李世民一愣,旋即忍俊不禁,喊道:“你给朕站住!”
“不站,我要回家练字,臣忽然之间,醉心于书法,决心练不成王羲之,便不出家门了。陛下放心,断不让陛下失望就是了!”
李世民也知道是自己的不对,故意找李牧的茬儿,眼看着没有台阶下,只能自己找台阶,道:“行啦,说你两句耍什么疯啊!赶紧回来,朕还要视察工部呢。”
李牧站住了脚,回头看向李世民,道:“那陛下得先说说,今天是从哪儿生的气,臣得知道,不然待会儿又变成陛下的出气筒了。”
“唉!”李世民叹了口气,把太极殿的一幕对李牧说了,道:“朕托付大事给他们,他们一个个却都只想着天朝上国的颜面,呵!是了,就跟那些差役一样,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他们可能是都忘了,怎能叫朕不气呢?”
说着,李世民斜睨李牧,又道:“朕心情烦闷,只能找你撒撒气了,你还不给朕这个脸面,说你两句就尥蹶子,真是可恼!”
………………………………
第340章 不爱钱财小郎君
李牧心里暗想,这是什么神奇的逻辑啊,别人办事不利让你生气了,你却来找我撒气,真把老子当牛马了?
唔——
这话怎么有点熟悉?
哦,想起来了,自己说过这句话,百姓的孺子牛,陛下的千里马,这样说来,好像被当做牛马也没什么毛病。
李牧嘬了嘬牙花子,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乱七八糟地想着心事,李牧便不做声,闷头在前面带路。
李世民见李牧默不作声,以为是刚刚的话伤到他的心了,清了清嗓子,岔开话题,道:“听高干说,你跟程爱卿为了入股的事情吵了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牧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忍不住抱怨,道:“陛下,人皆言臣爱钱,但是在臣看来,程伯父才是最爱钱的那个,他就为了少拿出点份子,已经跟我磨叨了七八天了。”
李世民忍不住道:“李牧,朕倒是觉得稀奇了。你说程爱卿单独给你份子,你为什么不要呢?这马球赛确实跟朕没多大关系,朕出的地,马场不是给了份子么,你以此再要一份,也不能怪程爱卿不给。李牧啊,朕不用你这样表忠心,你付出的辛劳,朕都看在眼中,得一些利,朕不但不怪你,反而乐见其成。”
李牧引着李世民进了银行,在贵宾室坐下,自有人端来热茶。李牧喝了口茶,才道:“陛下,臣并非表忠心。臣只是在尽责守信而已。”
“什么意思?”
“陛下可还记得那日金殿之上,御史中丞王境泽与臣针锋相对,臣被他驳斥得一败涂地的事情么?”
李世民笑了起来,道:“此事发生不久,又是你罕有的败绩,朕如何能不记得。说起此事,你竟没去找他的麻烦,倒是出乎了朕的意料。”
李牧幽怨道:“原来在陛下眼中,臣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啊。”
李世民抿了口茶,道:“朕可没这样说。”
李牧撇撇嘴,继续说道:“诚如陛下所言,这是臣斗嘴少有的败绩。回家之后,臣就开始琢磨,为何臣会输。”
李世民抬了下眼皮,问道:“你琢磨出点东西没有?”
“臣琢磨出来了。”李牧道:“臣里外里想了好几遍,发现了问题所在——臣不占理。”
“哟呵!”李世民笑了一声,道:“难得你还有不占理的时候,你不是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没理也要辩三分么?怎么忽然又没理了呢?”
李牧面色一囧,道:“臣也是后知后觉,陛下就莫取笑了。臣想明白的道理是,臣虽然是内务府大臣,管着内务府,但是内务府不是臣的,与门阀勋贵打交道,他们给的面子,也不是因为臣,而是看在陛下的面上。那么,臣如何能把这不是靠臣的本事赚取的钱收入囊中呢?臣说过不取一文,就一文不取,如此才是大丈夫。”
李世民摆手道:“不能这么说,朕的面子虽然值钱,但是若没有你在,也没有这些生意,赚不来钱,你的辛苦是不能磨灭的,朕心中有数,你不必自谦。”
“陛下说得不错,但是关于这点,臣还有话要说。”
李牧正色道:“陛下,一件事能够成功,在臣的分析中,有两种条件。一种叫做必要条件,另一种则是非必要的条件。必要条件,构成了这件事成功的基础,而非必要条件,则如锦上添花,有所用,却非不可替代。”
“就像内务府的事情,陛下的威信和面子,是必要条件。而臣,则非不可替代。等日后内务府走上正轨,只要换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按照既有的规则行事,内务府总管大臣换了谁都能做。臣也是这样打的底子,过个一两年,等臣有了儿子的时候,臣就辞官不做——”
“你给朕闭上嘴吧!”李世民没好气道:“朕就没见过你这样的人,张嘴辞官,闭嘴辞官,好像朕求着你做官似的?”
说到这儿,李世民忽然停滞了一下,他恍然意识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要不是自己一直让李牧干这个干那个,人家早放寒假去了。
“……就算是朕让你做的官,难道错了么?大丈夫建功立业,朕给你机会,让你一展才华,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际遇,你还不满了!”
“臣自然是感激涕零。”李牧赶紧说道,语气颇有几分无奈。李世民瞪他一眼,道:“别扯有的没的,说点实在的来,别以为朕昏聩,听不出什么是借口。”
李牧看了看袁天罡和高公公,李世民想了一下,道:“你们出去逛逛。”
二人起身,李牧叫来一个书吏,带着他们去参观。
“既然陛下问了,那么臣就说了。”李牧像是终于找到了发泄口似的,倒出了一肚子的苦水:“陛下,您仔细想想,臣打交道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勋贵,就是门阀,臣惹得起谁?臣也就是仗着陛下的威势,狐假虎威一阵,他们也不过就是能用得着臣,大家心照不宣,仅此而已了。”
李牧叹了口气,道:“您也都看见了,有便宜可占的时候,就像筑路的事情,个顶个都上来了。等臣遇到麻烦事情了,好比那次被王境泽苛责,陛下见着一个为臣说话的了么?他们不是不能帮衬,他们是不想帮衬,或者说都在等臣求他们,好卖一个面子,来日再索取回报。臣不是傻子,哪能看不清楚呢?”
“今日之盟友,来日之仇寇。臣现在有陛下的支持,看似好像是风生水起,但臣的风生水起,如盛夏的花朵,秋日一到,便要凋零。而勋贵和门阀,则如参天之木,看似不如花朵鲜艳,但却能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陛下,这花朵和树木,谁的根基深,还要臣赘述么?”
“臣如今也是有家室的人,上有老母,下还有妻妾,来日也会开枝散叶,臣如何能一点顾虑没有呢?今日臣若使用手段,获取利益,就算他们不说什么,来日等臣失去圣眷,或者不如现在有利用价值了,他们以此为凭做出要挟,免不得会伤害陛下的利益,臣不想这样做,不如就不开这个头了。”
李世民听懂了李牧的意思,皱眉道:“朕便是那凉薄之人么?你如此尽心为朕,如何会失去圣眷?”
李牧轻笑了一声,道:“陛下可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臣实在是没有信心能够一直让陛下满意。也许来日,臣做了什么让陛下失望的事情,惹得龙颜大怒也未可知。”
李世民还要说什么,李牧又道:“陛下不必觉得亏待了臣,这都是无所谓的小事。陛下难道忘了,臣是出了名的视金钱如粪土,不爱钱财小郎君。臣的粪土已经够多了,再多也没用处。但臣又舍不得便宜了别人,所以臣才斤斤计较,想要把好处都给内务府占着,这样陛下的内帑也能充盈起来,早些完成陛下的期待,赚到一百万贯。”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是着实没有想到,你竟也有怕的时候。李牧啊,这让朕心里十分不舒服。朕自觉视你为子侄,不会负你,你为何对朕没有信心呢?”
“陛下,臣相信陛下此时的真心。但是陛下啊,臣读了《史记》,太多的例子告诉臣,这世上事情,多是不随人心意。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便是陛下,也无法控制。臣只是从源头上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损失一些钱财,与臣和陛下之间的君臣之义相比,算不了什么。臣的拳拳之心,也希望陛下能理解。”
“好吧,这件事就随你。但是朕也告诉你,不要小觑了朕,朕说不负你,就一定不负你。”
“臣相信陛下。”
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本来想参观一下工部,现在也没什么心情了。天色不早,朕回宫去了。交代你的那件事,抓紧办了。高昌的事情让朕头疼,这件事也不让朕快活,朕这一天天,活得太累了。”
李牧保证道:“臣明日就办!”
“行了。”李世民起身,摆摆手,道:“你记着就行,也不差一两天,走了!”
李世民说着就往外走,这时李重义风风火火地跑过来,差点撞在李世民身上。
李牧赶紧喝道:“重义,什么事情如此莽撞,差点冲撞了陛下!”
李重义赶紧向李世民行礼,闷不吭声,递给李牧一封信。
李世民对李牧的私人信件倒是不关心,便要往外走,李牧看到信是李思文写来的,心里一动,连忙拆开,扫了一眼,脸上浮现出喜色,叫道;“陛下留步,臣有惊喜给陛下!”
李世民驻足,皱眉回头道:“你能有什么惊喜,难不成你还能解了高昌的难题么?”
“陛下,或许真的可以!”李牧把信递给李世民,道:“陛下请看。”
李世民接过信,看了下信封,是李思文写来的,拧着眉头道:“你们兄弟之间的信件,朕看个什么……”嘴上这样说,他也把信纸展开,看了起来。
“唔?”
只看了一眼,李世民便惊讶出声。认真把信看完,盯住李牧问道:“此事当真?”
………………………………
第341章 无心插柳
李牧正色道:“臣相信臣的义弟。”
李世民又看了眼信,返身又坐了下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对李牧道:“坐下,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点也不许遗漏全告诉朕。”
李牧点点头,对李重义试了个眼色,让他去外面守着,不许让任何人靠近。李牧坐了下来,先是清了下嗓子,有些期期艾艾道:“陛下,臣在说之前,得先像陛下请个罪。”
李世民有些不耐烦,道:“先捡重要的事情说,请罪的事情往后放一放,是你的私事重要,还是国家大事重要?”
“可是这事儿就是私事引起来的呀……”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无奈道:“行,你说!”
“陛下您是知道臣的,臣品行优良,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也没有什么不良的恶习……”
李世民忍无可忍:“再说废话朕就揍你!”
李牧赶紧住嘴,嚅嗫了一下,道:“臣又搞上了一个女人。”
“朕听说了,不就是那个世家之女么?听高干说了,行了,朕给你做主,不管是谁家的,朕为你下旨赐婚,你赶紧说正事!”
李牧心里一突,吓得后背一身的冷汗,他还以为她跟王鸥的事情露馅了,原来是虚惊一场。只是他很奇怪,事情是怎么泄露的呢?当时说这话的时候,高公公也不在身边啊,难道府里有眼线?
李牧心里犯起了嘀咕,却不敢问,道:“不是这个,是另一个。”
“你到底有几个?”
“四、四个。”李牧举起左手,扣下拇指说道:“暂时就四个,以后不一定。”
李世民快要气死了,咬牙道:“李牧,你年纪还小,不可沉溺女色,怎么一点也不懂节制呢?到底怎么回事,快点说!”
“诶诶!”李牧连声应着,道:“臣的四夫人,她的出身呢,有点小问题。她的父亲是陇右三大马匪之一,张家寨的寨主。她是张家寨的大小姐,臣和她相识于……”
李世民打断李牧的话,道:“朕不关心这些,朕问的是高昌的事情!”
李牧见李世民不是很在意马匪的事情,心里一喜,略过细枝末节,直截了当道:“事情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咱们大唐灭了突厥之后,张家寨的日子不好过。张家寨的寨主,也就是我这个老丈人张勋,因与我的义父李绩是旧时,想通过他投靠大唐。但是我义父的性格陛下是知道的,太过于谨慎,而且马匪毕竟是贼寇,就没有应允。”
“我那老丈人投靠大唐不成,便想着西迁,投靠高昌。想把我的四夫人张天爱嫁给高昌世子鞠智盛,我的四夫人当然是不肯了,就跑来长安找我。这时候那两个西突厥出现了,陛下得知了鞠智盛在长安的消息,让我去找鞠智盛,您说这巧不巧,冤家路窄啊!”
李世民拧起眉头,道:“这些事情,你怎么一句没跟朕说过?”
“呃……”李牧嘿嘿地陪着笑脸,道:“您听臣说完,就知道臣为什么不说了。”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说!”
“陛下让臣找鞠智盛,臣敢不找吗?臣就找啊,找啊。您是不知道当时的情况,臣通过各种渠道,甚至登了报纸,就差把长安城翻过来了,愣是连个影子都没找到。”
李世民蹙眉道:“你不是找到了么?慈恩寺礼佛,你是这么跟朕说的吧?”
李牧讪讪道:“臣撒了谎……”
“你!”李世民气得咬牙,点指李牧,哼了一声,道:“先听你说完,若是你圆不上,朕就要治你欺君之罪!”
李牧赶紧告饶,道:“臣已经在坦白了呀,这回真是一点也没瞒着陛下了。”
“快点说!”
“臣找了一天没找到,心中就想,这样有负皇恩,万死莫恕,便唉声叹气。这时候,臣的老丈人——”
李世民拧着眉毛:“哪一个老丈人,你说清楚些!”
“臣的一号老丈人,京东集,白闹儿,陛下可还有印象?”
李世民点点头,道:“他帮你找到了?”
“不是,是他手底下的是一个帮闲。这个帮闲在家里排行老二,他叫做二狗,他还有个弟弟叫三狗,在万年县的大牢做狱卒。他听二狗说起臣要寻人,心里一动,便去大牢里瞅了一眼,您猜怎么着,高昌世子还有他的随从,俩人竟然在牢里!”
“牢里!”李世民惊讶道:“他怎么进了大牢?难道他没有表露身份吗?那些狱卒知道他是高昌世子,就没有上报么?”
“唉!”李牧撒谎是张口就来,道:“他怎么好意思说啊!当街调戏妇女,被差役逮个正着。且不说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就说他脱离使团,私自入长安城,就是不小的罪过。因此,他不敢表露身份。就算表露了,谁会相信呢?堂堂一国世子,竟然调戏民女?脸还要不要了!”
李世民恨声道:“朕真是没有想到,高昌世子的品行竟然如此恶劣!竟然在我大唐国都,调戏我大唐女子,可还有把朕放在眼中么?坐牢也是活该,抓他的差役当赏,正该给他些教训!”
李牧瞧着李世民的脸色,小心问道:“陛下也觉得该惩治他?”
李世民点点头,忽然觉得不对,警惕地看着李牧,道:“你该不会已经把他怎么样了吧?”
“呃……”李牧心虚地笑了,李世民的火气瞬间又冲向脑瓜顶了,拍桌子道:“李牧!你还有点规矩没有!高昌世子再怎么不对,他也是使节。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你对他下手,真真是一点脸面都没有了!”
“陛下您小点声!”李牧赶紧央求,压低了嗓子说道;“臣做得十分隐蔽,没有露面,他现在都不知道害他的人是臣。您要是嚷嚷出去,那才露馅了!”
“你怎么做的?”
李牧凑到李世民耳边,把他坐下的事情嘀咕了一番。李世民听着一阵恶心,干呕了一阵,道:“李牧,你小子坏的冒烟了!这等阴损的主意你也想得出?”
“谁让他跟我抢女人了。”李牧哼了一声,傲娇道:“谁抢我的女人,我就对付谁。臣就好色这么一个爱好,断然让不得!”
李世民被气笑了,无奈道:“朕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把好色说得这么理直气壮,这算什么本事啊?大丈夫当建功立业……”
“哎呀陛下呀!”李牧打断李世民的唠叨,道:“据臣的双眼所见,那些天天做梦都想建功立业的人,大部分都在家里好色。而臣正好反过来,朕每天都想在家里好色,早点生个儿子省得母亲念叨,但是臣被逼的天天在外头建功立业,都没空造人了。缺什么想什么,臣没空好色,还不能先储备一下啊,等得了空,多生几个儿子,这有什么错呢?那个高昌猴子跟臣抢,就是他的不对,而且他的品行还那么低劣,像我四夫人那样的美人,如何能落到他的手里?臣这是在怜香惜玉!”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张家寨的寨主都已经把女儿许给高昌世子了,你横刀夺爱还有理了?”
“没理也事情也做下了!他要是不服,来打我呀!”
“瞅瞅你这无赖的样子!”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之后呢?别吊朕的胃口,快点说完!”
李牧嘿嘿一笑,道:“这就要说到这位做下断袖之事的壮汉了,他跟随鞠智盛,扮做随从。但其实他的真正身份,也是陇右三大马匪之一,他叫做乌斯满,是天煞盟的首领。他与张家寨的情况差不多,惹不起咱们大唐,就带着他的手下,两千恶匪投靠了高昌。高昌武力羸弱,他的投靠,对于高昌来说非常重要。鞠智盛见乌斯满的人个个凶悍,便把他们收归在自己麾下,模仿我大唐的太子六率,称之为亲兵。”
“但乌斯满做下了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有药物的影响,他也活不成了。臣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是想给鞠氏父子添点堵,便对乌斯满说,我可以把你放了,你若想报答我,就趁着鞠氏父子在长安,祸害高昌一下。臣也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狠,把鞠文泰剩下的俩儿子都弄死了,而且还能全身而退,臣以为他是个人才!”
“你……”李世民听完整件事,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气李牧对他撒谎,使用诡计,胜之不武,又不得不承认,李牧无心插柳做成的这件事,让高昌的僵局,豁然开朗了起来。
作为一个战略家,李世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高昌的武力羸弱成这样,是他之前所不知道的。两千马匪就能在高昌都城横冲直撞,杀死王子,这简直不敢想象。想到接连几日,鞠文泰虚与委蛇的样子,李世民忽然觉得可笑,原来一切都是装出来的,只不过是在拿捏,空架子罢了!
如今知道了底细,又有乌斯满这一支奇兵在,李世民瞬间便想出了无数种办法玩弄高昌。
现在,他反而不着急在高昌驻军,设置什么监国大将军了。
………………………………
第342章 舌绽莲花
高昌是交通要冲,扼守着两汉丝绸之路的门户。李世民希望通过经略西域来控制丝绸之路,并且降服西突厥在内的西域诸国,高昌是绕不过去的。然而,高昌自汉宣帝时,享有国祚至今,鞠氏一脉经营高昌,以愈五百年,比中原朝代都要更长,而且与异族不同,高昌乃是汉人国家,鞠文泰又携家带口的来觐见,礼数周到。
无论是攻还是占,实则都有损天朝上国的颜面。这也是历朝历代的传统,中原大国,不兴无名之师,不义之征,讲究师出有名,否则与蛮夷何异?
虽然在李世民的心里,他并不介意做个蛮夷,这样做起事来没有那么多的掣肘。但,他想要当明君,就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在有不必损颜面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件事情,为李世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豁然开朗。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假于人手呢?
高昌累卵之地,根本不必动用军队啊。只需要扶持一些马匪加以骚扰,它必然就会屈服。与其求着他,不如让他求着我,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之前就没想到呢?
李世民想通了此节,心情一扫连日来的阴霾,霍然开朗了起来。
“李牧啊!你真是朕的福将啊!”
李牧立刻摆出一副茫然的样子,道:“陛下,臣没做什么呀?臣还要跟陛下请罪,臣不但对陛下隐瞒,还因私废公,报复使节——”
“那都是小事!”李世民瞥了李牧一眼,不留情面地戳穿道:“你不就是想让朕亲口说出来,恕你无罪么?耍什么小聪明,这件事情上,你虽然是做得不对,但却阴错阳差地办了件好事,而且是一件大大利好我大唐的事情。功过相抵,朕也不罚你了。”
李牧赶紧顺杆爬:“那能不能赏点?”
李世民蹙眉道:“莫要得寸进尺,朕不罚你就行了,你还敢讨赏?”
李牧陪着笑脸道:“陛下,臣不是为自己讨赏。咱们分析这事儿啊,您看,臣自然是像陛下说得,功过相抵了,臣也不说什么,认了。那别人的功劳,陛下也不能视而不见呀。”
“别人?谁?”
“您比如说我的义弟李思文,是吧,若不是他及时送回消息,陛下现在不还是在烦心么?可以这样说,三省六部的宰相尚书没为陛下排除的忧患,我义弟的一封信便为陛下解决掉了,如此大功,不应该赏么?”
李世民听出什么意思了,无奈笑道:“你倒是能牵强附会,那李思文是给你传递消息,又没给朕传递消息,朕要赏也是赏你,但你功过相抵了,朕便不赏了,与他有什么瓜葛?你把功劳安在他的身上,说不通。”
“怎么能说不通呢?”李牧赶紧道:“消息是他传递的吧?这总是事实吧。陛下也不能不讲理呀,臣的义弟怎么给陛下传递消息?他一个小小的折冲校尉,没有直接上书给陛下之权,若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先到吏部,然后中书门下,怕是陛下看到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了,还能有什么用处?这是权宜之计呀,臣的义弟肯定是想到,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看到了消息之后,一定会马上通知陛下,臣也是这样做了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臣的义弟李思文,乃是一个足智多谋,同时又忠心耿耿,一心想着陛下的少年英才,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俊杰,陛下是爱才之人,如何能不赏赐呢?”
李世民愣愣地看着口若悬河的李牧,惊了,他不是没见过李思文,说句不好听的,就比那倒灶的纨绔少爷强一点,也不多。怎么到了他的口中,成了“不可多得”的俊杰了——这小子狡辩的本事,又见长了!
“陛下若是不赏,那便是不公!”李牧气哼哼道:“若陛下不公,臣以为,天下的有识之士,都不会以辅佐陛下为荣,宁愿归隐山林,也不会侍奉昏庸之主!”
李世民气极反笑,道:“呵!朕不赏赐李思文,朕就昏庸了?”
李牧心虚地避开李世民的眼神,小声嘟哝:“好不哪儿去。”
“好小子!”李世民无奈道:“这满朝文武,皇亲国戚,也就你敢把朕昏庸挂在嘴上了……好吧,不管怎么说,有心也好,无心也罢,你算是为朕办了件大事。那朕就给你个面子,赏赐李思文,你觉得赏赐点什么好?”
李牧激动不已,刚要开口讨要,就听李世民又补了一句,道:“官,不能再升,钱,也赏不了,爵位也不能升,除此之外,你想点别的。”
“我……”李牧差点一口气没把自己噎死。
李牧真心想问一句,除了官、钱、爵位,还有啥呀?堂堂皇帝,跟谁学的这么虚伪啊!你这还不如说老子就是扣,老子就不赏呢!
“唔……”李牧抿着嘴运气,李世民笑吟吟地看着他,得意的样子仿佛办成了什么大事一样。在李牧的角度看来,他幸灾乐祸的模样,比刚才得知鞠文泰的儿子死了更高兴呢。
“陛下睿智,臣不能及……既然陛下这样说,臣就替义弟讨一个可以回长安省亲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