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经商的方法,倒是新鲜的很。先签订契约,然后以此为凭,从银行借贷扩大纸坊,而且没有利息,这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么?
程钱代表众商贾,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牧笑着解释道:“当然不是所有商贾,都能有类似封四这等优渥的待遇。封四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是因他的纸坊从诞生之日到现在,所有的底细我都清楚。我知道他的能力,也能预测到纸坊未来的前景。风险在可掌控的范围,因此才会借给他钱。而且,契约中也是有风险条款的,若封四做不到供应大唐日报所需的纸张,或者私自涨价、降低质量等,就算是他违约。违约的代价是很大的,内务府与他约定的契约中,若一方违约,赔偿金是注资金额的十倍!”
十倍!也就是三十万贯!众人咋舌不已,这样的代价,几乎是无法承受的。看来签这个契约,还需要十分谨慎才行,一个不小心,自己的买卖可就归了内务府了。
但是同时,这诱惑也十分大。
第一个诱惑,便是这‘订单’生产的模式。商贾从来都不怕生产不出东西,怕的是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而生产之前立下契约,几乎是规避掉了这种风险,商贾需要做的,仅仅剩下生产而已。
第二个诱惑,便是这‘无息’贷款。
如今市面上,借贷的利息,普遍在百分之二百以上。府衙的公廨虽然有百分之一百利息的贷款,基本上就是个样子,没听说谁借到了。大唐国库空虚,到处都用钱,哪有钱放在公廨里面借给别人。
若是有了这无息的贷款,再加上内务府的订单,生意蒸蒸日上,可真不算是奢望了。
便是背靠程府,不缺钱的程钱,也对此动了心思。若是能花别人的钱,把自己的事情办了,何乐而不为呢?
不用李牧引导,程钱便问出了他所想的话:“侯爷,还请细致说说,这订单如何能拿到,还有这无息的贷款,是怎么个借贷法,大家伙都非常感兴趣。”
“我先跟大家说明,这订单和贷款,并非是绑定在一起的。入股,也可以谈,并非是不让入股,就不能拿到订单和贷款,全都是可以分开的。”
众人一听,担忧放下了大半。他们大多都是代理人而已,最要命的就是无法做主。大商贾背靠大门阀,谁愿意把让他人入股呢?
“咱们先说说这订单。”李牧停顿了一下,道:“订单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工部的订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如今大家也知道,工部兴建了工厂,正在加紧打造贞观犁的犁铧。众做周知,只有犁铧是无法耕地的。还需要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等部件,而工部人手有限,只能去生产难度最大的犁铧,剩下的部件,也需要有人来生产。这,便是一个订单。”
有人动了心思,奓着胆子问道:“不知侯爷打算订多少套?”
李牧嘴角勾了勾,道:“基本上能做出多少,我要多少。第一批,先从一万套起。”
众人倒吸了口冷气!
一万套,这得是多少钱。就拿最便宜的定价,一贯钱一套,当然不可能这么低廉,实际价值更高,毕竟贞观犁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耕牛。
粗略计算刨除成本人工,接下这个订单,第一批的纯利就能超过三千贯以上。大唐有统计的农户有近二百万户,就算只有四分之一的农户使用贞观犁,也是五十万套的体量。一万套便是三千贯,五十万套——
不少人咽下了口水。
李牧把众人的反应收在眼中,继续说道:“还有就是内务府的订单。内务府的订单呢,种类繁杂。说一个常见的,例如宫中采买。对于采买来说,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大臣,我自然是想要少花钱的。但毕竟是生意,不能让大家赔钱,因此我会采用一种新颖的形势。”
“内务府会定时公布采买商品的名单,例如,需要楠木三十根。公布名单三日后,大家聚在一起竞价。出价最少者,就能得到这笔订单。”
出价最少者?众人一愣,旋即反应了过来。这不是买,而是卖。卖的越少,赚的越少,内务府也就越省钱,侯爷打得好算盘呐!
这也无可厚非,李牧所处的位置,便是要尽量多赚钱,少花钱。而且既然是生意,就有利润跟着,若是利润太低,想必也不会有人去做。
他们哪里能想到李牧的恶毒心思,这内务府的采购订单,以后就是工部订单的敲门砖。想吃肥肉,不吐出来些,怎么可能?采购订单,就是用来坑人的!
“订单很简单了,有能者得知。到时候会有公布,大家一看便知。我再说说这入股和贷款的事情,这两件事得放在一起说。”
李牧笑了笑,道:“你们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如今市面上的贷款,一年利息息普遍在本金的三倍以上。就算是公廨,也是一倍的利息。借十贯,还二十贯。因此民间才有传言,说是一旦借贷,便永世不得翻身,一辈子为奴为婢也还不清楚。”
“诸位都是生意人,断然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但是今日往后便不同了,工部衙门旁边的银行,大家想必都看见了。这里只要有抵押,就可以贷款。一年利息,不超过三分。也就是说,年初借十贯钱,年末还十三贯即可。比市面上的借贷利息,整整少了十倍!在此基础之上,还有利好,若是短期借贷,不足一年,利息钱可更少,三月之内的借贷,利息只有一分。这么低的利息,不敢跟春秋时的范蠡相比,却也是秦汉之后,借贷利息最少的了!”
众商贾纷纷点头,他们做的是生意,每日就是与钱打交道。这借贷的利息是多少,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有那愁眉苦脸之人,他们都是有放贷生意的,如今这银行‘超低’利息放贷一出,他们的三倍本金利息的贷款,算是到头了。
“若是各位有闲钱,也可以存入银行之中。由银行,帮忙放出去。利息在五厘至两分五之间,银行就赚个五厘的手续钱。”李牧笑得很气人:“银行的放贷一出,诸位的放贷生意也就到头了。若有闲钱,不妨考虑一下。虽然不比你们自己放贷赚得多,却胜在稳定。银行直属内务府,内务府的钱,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勋贵门阀,谁也甭想欠着不给。这一点,诸位还请放心。”
这话倒是没人怀疑,李牧的行事作风,他能干出来。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觉得不公平了。为什么封四的纸坊可以有无息的贷款,而我们贷款就要利息呢?我也给大家解释,内务府行事最是公平。封四能拿到无息贷款,有两个原因,一是,封四的纸坊,供应印务监的纸张。印务监也归在内务府麾下,封四也算是为内务府解决问题。另外,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凡是经过内务府的审核,达到了内务府的标准,有内务府入股的买卖,就可以得到额度不等的无息贷款,这也是内务府扶持各位生意的手段之一!”
众商贾听到这里,彻底明白了李牧的套路。
他干不完的活儿,以订单的方式分散出去,例如这贞观犁,不可替代的犁铧,他自己造,其他的木头零件,大家一起帮他造,然后他拼装出来再卖,赚钱的大头还在他那儿。
至于这贷款,就更卑鄙了,虽然他没逼着非得入股,但是你不让他入股,他就要你利息,这不还是两头堵么?
………………………………
第324章 达成一致
众商贾浑浑噩噩地从工部的会议室出来,直到走到坊门口,脑海里还回荡着李牧刚刚所说的内容。
李牧这次所给出的种种‘利好’,真的算是利好么?
答案是肯定的,封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市小贩,变成今日动辄十几万贯生意的大老板。还接下了大唐日报的五年订单,这样的人物,势必是会崛起的。
然而,这是一个草根人物,遇到李牧是他的运气。他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为了出人头地,不在乎放手一搏。换做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处在封四的立场,他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叫做光脚不怕穿鞋的。
但是相比之下,商贾们不一样。他们有鞋穿,而且还不是自己的鞋。他们只能经营,不能决断,因为生意不是他们的。然而他们要面对的,确实李牧给出的二选一的难题。
要么,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贷款,订单,销路,畅通无阻。要么,跟他对着干,那结局可就不好说了。
有句话叫‘人为财死’,但人真的舍得为财而死吗?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有命赚,没命花’。
若单是李牧自己,商贾们或许还敢放手一搏。但现在,他是内务府的总管大臣。这些生意,通通都是在内务府的名下。而内务府是什么?那是皇帝的钱袋子。
跟李牧过不去,就是跟皇帝过不去。
区区商贾之人,谁敢与皇权作对?
李牧这次举动,都不能叫阴谋了,他这就是阳谋。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就这么干了,你能怎么地?
也有人在想,我自顾做我自己的生意,不跟你这内务府掺和不就行了么?
可是转念一想,他自己就想明白了。大势如此,谁能独善其身?
就拿这贞观犁的订单来说,你不做,自然有人做。利润摆在那里,拿到订单,就等于挣到了钱。大家都做木器行,赚了钱的,生意必然会扩张,蛋糕就这么大,不主动参与其中,就会被挤出桌子,别说吃蛋糕了,味儿都闻不着。
这也是李牧阳谋的最卑鄙的地方。
扯着皇帝的虎旗,让你不敢跟我对着干。然后再用利益诱惑,让你与我同流合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与我合作之人,都不用我亲自动手,你的同行就能要了你的命!
商贾们不敢妄下决断,离开工部之后,各自到了各自的主家,诉说了事情的经过。接着,各大府邸纷纷从后门出来一辆马车,向不同的地方汇聚过去。
赵国公府。
勋贵们已经吵成了一团。
戎马出身的勋贵们,做生意本来就不在行。但是家大业大,人口又多,总得吃饭吧。
放贷这种简单粗暴的生意,便成了他们的首选之一。谁家没有几条放贷的渠道?而且勋贵大多掌军权,侍卫,亲兵都不少,谁敢赖账,直接打上门去,地方官也没人敢管。
现在李牧的银行一出,三分利息的贷款,直接把他们的活路给掐断了。
损失从哪里弥补?
高士廉火冒三丈,叫嚣道:“李牧这小子到底是哪一边的人?怎么一会儿冲门阀使劲,一会儿冲咱们使劲?什么意思他是?他这么做,不是明摆着断咱们财路么?”高士廉看向长孙无忌,道:“不行,你得去找他!”
长孙无忌揉着太阳穴,他的脑袋快要炸开了,李牧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隔几天就得搞出一件大事。他现在十分后悔,在李牧羽翼未丰的时候没能下狠心,以至于现在,就算他想下狠心,他也做不到了。
陛下竟允许他开府?还给他任命官员的权力,这是在干什么?
长孙无忌根本想不通,李世民到底看上李牧哪里了,这小子再有才干,不过才十七岁而已,如此重任交给他,他真的能做好么?
“长孙无忌!老夫在跟你说话!”
高士廉暴躁地叫嚷了起来,他是长孙无忌的舅父,又有大恩于长孙氏,因此从来都是肆无忌惮。
长孙无忌不得不开口,道:“舅父,李牧如今领着内务府,他做的事情,都是陛下的意思。你让我怎么找他?陛下的内帑没钱,谁来填补?除非舅父能填补,否则咱们怎么找,都是白找。”
高士廉的嘴巴顿时闭上了,嘟囔道:“我高家没几个钱,给了陛下也无济于事……”
声音越来越小,慢慢不做声了。
独孤修德左看右看,出声道:“为今之计,老夫觉得还是不要与逐鹿侯对立得好。大家不妨想想,这不失为是一个时机啊。若是咱们早点去找李牧,把订单拿到手中,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
高士廉又活泛了起来,斥道:“你倒是好说话,你那儿子整日跟在李牧身边,你这老小子肯定是早就知道消息了。说这些什么意思?当说客来了?”
独孤修德涨红着脸反驳道:“老国公,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陇右勋贵同气连枝,我何时做过对不起大伙的事情!我只是就事论事,说出我的想法而已。若说与李牧的关系远近,你就远么?可还记得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入股的时候,是哪一个两头都入股的?还不只有老国公你一个?你要是这么说我,我倒是开始怀疑你了,莫不是故意唱反调,实际是探虚实吧!”
“你敢猜忌我?好小子,欺负老夫年迈不成?”
“不敢!还是那句话,就事论事!”
“好了!”长孙无忌头大如斗,忽然大喝一声,道:“怎么回事,还没怎样呢,自己先吵起来了。若是让人看见,不叫人笑话?”
高士廉和独孤修德对视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把头扭到另一边去了。
长孙无忌长叹了口气,道:“我刚才想了一下这件事,发现了一个蹊跷的地方。李牧弄这个银行贷款,他哪来的钱往外贷?”
此言一出,众人皆愣。在他们的意识中,李牧有钱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因此压根没往这方面去想。经长孙无忌这么一提,才细细思量,随即恍然。
李牧没钱!
不是说真的没钱,而是他没有那么多钱。他的酒坊,一月几万贯的进项,他的店铺,一月几万贯的进项,加上马场的分成等等,确实是不少。
但他花得更多,先是自己出钱建了工匠坊,随后又大包大揽出十万贯长安城巷道,就算是家里有座金山,也架不住这样的花销。
况且,这是内务府的事情,李牧没道理自己贴钱进去。再退一步说,即便他肯贴钱,他的钱也不够啊。
一个纸坊就是五万贯,再来个木器坊,铁匠坊之类的,十万、二十万、五十万也不一定够。他从哪弄这么多钱?
“莫非……”
高士廉倒抽了口冷气,道:“他敢动咱们的钱?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道:“除了工部冰窖的那二百万贯,我也想不到其他了。此事若想破局,还得从这方面入手,不管怎么说,他拿我们的钱,再放贷给我们,总归是不占理!”
独孤修德嚅嗫了一下,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长孙无忌长身而起,道:“诸位先请各自回去,我去找王珪。咱们想到的事情,王珪那条老狐狸必然也能想到,看看他什么口风再说。若他也不甘吃这个哑巴亏,此事还有回转的余地,若是他认了,咱们也没办法。到时候,再研究接下来的事情吧。”
众勋贵起身:“拜托国舅了。”
长孙无忌并不耽搁,送走了客人,便让人备车,同时派一个家丁,骑马去王珪府上送信。
作为国舅,他自然不能去登门拜访,因此二人约定见面的地方,绕了个远,在天上人间见了面。
王珪如期而至,推开包间的门,看到长孙无忌在品茶,飞快地收起了自己的满面愁容,换上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在旁边坐下,道:“国舅爷的养气功夫令老夫望尘莫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说得就是国舅这等深沉之人了。”
长孙无忌把茶盏放下,道:“没工夫跟你闲扯,事情听说了吧,怎么想的?”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祖祖辈辈的血汗,李牧这小子,一直以来太过于顺风顺水,是该给他点苦头了。”
长孙无忌冷笑道:“你是为了报那一拳之仇吧?”
“随你怎么说。”
王珪见长孙无忌揶揄,冷下脸,站起身,道:“我已经写好了奏本,国舅怎么做,老夫就不管了。什么事情,都绕不过一个理字,我就不信,李牧这回还能狡辩出什么。”
说罢,甩袖离去。
长孙无忌从窗缝往下,看到王珪上了车,沉吟了半晌,咬了咬牙,眼神也坚定了起来。
这次的博弈,意义非凡。它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如今朝中三大势力,勋贵、门阀、士族。三足鼎立,虽时而有强有弱,但总体还是平衡的。
若此番李牧赢了,内务府就一跃成为可以与勋贵、门阀、士族平起平坐的势力了!
绝对,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
第325章 料敌于先
这一夜,长安注定有很多人睡不着觉。而刚回来不到十二个时辰的袁天罡,就是其中一个。
有无袁天罡坐镇的‘不良人’,绝对是两种效率。并不是高公公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袁天罡临走的时候,有过吩咐。他不在长安的时候,重要的消息都存档,等他回来处理。而每日报给高公公的消息,全都是稀松平常,大体也就是把街头巷尾的传言收集一下,交差而已。
袁天罡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私心。
他要让李世民意识到他的作用,这样,李世民才会更加倚重他。若有无他在,‘不良人’都没有任何分别,那么,他的存在与否,也就没有分别了。
难不成,皇帝真需要一个算卦的么?
袁天罡可不这么认为。
若信命,李氏父子就不会反了前隋。就是因为不信命,才会逆天改命。李渊年迈,锋芒已逝,李世民却正值壮年,锋芒毕露之时。圣明君主,不可折辱,你侮辱他的智商,他要的可就是你的小命了。
因此,袁天罡对李世民,至少目前,绝对是忠心耿耿,不敢有半点二心。
昨日与李世民见了面,君臣聊过宝藏的事情,李世民便给袁天罡分配了新的任务,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曰魏征,二曰李牧,三,便是继续追查,建成遗子的事情。
魏征这头,主要是探究他与郑氏之间的关系,以及郑氏与山东士族,如今到底牵扯多深。这关乎于李世民的最终决断。
李牧这边,李世民的吩咐是看着他点,若是他捅了大篓子,早一步传消息过来,不至于没有准备,措手不及。
建成遗子,则只有一个字,杀!
袁天罡领命,回到钦天监地宫,看了一页的存档。把离开这两月的事情,逐一了解了一番。捱到了清晨,才睡了一觉,醒来,便有手下来报,李牧又弄出幺蛾子了。
随后,消息陆续传来。包括长孙无忌与王珪见面的事情,袁天罡都知晓了。
他不敢怠慢,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作用,连夜通过密道入宫,把事情禀告了李世民。正因如此,李世民收到王珪和长孙无忌的奏折,半点也不觉得意外。他们吃了亏,却又不能在朝议上明着说,唯有用递奏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让李世民觉得意外的是李牧,他竟然也破天荒地写了一个奏折。本来李世民还挺担心,李牧怎么度过这次的难关。但看了他的奏折之后,李世民的心放下了。
李世民把三份奏折摆在面前,看了又看,招招手,高公公走了过来:“陛下,有什么吩咐么?”
“去吏部和门下省,召国舅和侍中过来。”
“诺。”
高公公应了一声,来到殿门口,对外面候着的小太监吩咐了两句。没多大一会儿,王珪和长孙无忌前后脚地来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下值。吏部和门下省,都在皇城,离着本来就不远。
二人在殿门口互相看了眼,有默契地给了对方一个眼神。这个眼神的意思,便是个约定。等会儿无论如何,不能松口。既然奏折已经递上了,就是撕破脸的时候,有进无退了。
“参见陛下。”
二人见到李世民,齐齐行礼,面色肃穆。
李世民瞧见二人,对高公公道:“来呀,赐座。”
高公公叫人搬了两个锦墩过来,二人道了声谢,坐了下来。心中更加笃定,李世民这是要打商量,否则怎么会见面就赐座呢?
“二位爱卿的奏本,朕已经看过了。这件事么,说到底,是李牧不占理,朕也不能包庇他。请二位爱卿过来,便是想告诉你们。在这件事上,朕同意你们的想法,朕会喝止李牧,让他把贷款的事情,停一停。”
二人错愕,这么简单就答应了?
他们进殿之前,都做好了心理准备,认为即便李世民迫于压力,答应了下来,也免不了一番口舌。却没有想到,竟然如此的顺利。这种感觉就好似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力气使得太大,肩膀甩脱臼了。
担心李世民反悔,二人赶紧站起身,道:“陛下圣明堪比日月,臣等佩服之至。”
李世民笑了笑,示意二人坐下,又道:“朕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占理就是占理,不占理就是不占理,朕的内帑缺钱,又怪不得你们。你们帮衬是人情,不帮衬也是本分,算不得罪过、”停顿了一下,李世民笑着问道:“……对吧?”
此言一出,二人心里都打了个突。
这话头不对呀,难不成陛下心里留了疙瘩?
是了,李牧是内务府总管大臣,他做的事情,必然会先得到陛下首肯。陛下失了面子,怎么可能高兴呢?
王珪的脸色有点变了,而长孙无忌,额头已经冒汗了。
在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和王珪的立场相似,但又有不同。
王珪本就是门阀的代言人,站在李世民对立面,无可厚非,大家心照不宣。而长孙无忌是勋贵,勋贵的荣辱,皆系于‘圣眷’二字,若因这一件事,让李世民心中产生了隔阂,那还不如不递这个奏本了。
一瞬间,长孙无忌便有些后悔了。而王珪,则是担心遭到报复。毕竟如今这世上,勋贵门阀的势力再大,也大不过皇权。真要是把李世民惹毛了,刀斧加身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二人正要解释,李世民又说话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朕等会就下旨申斥李牧。不过在此之前,朕这里还有他的一份奏折拿不定主意,二位都是朕的宰辅之臣,你们都看看,也好给朕提点建议。”
说罢,李世民把李牧那份奏折递给高公公,由高公公捧着,来到二人面前给他们看。
王珪和长孙无忌仔细看过去,刚看了一半,表情便僵在了脸上。
卑鄙!
同样一个词,浮现在二人的脑海之中。李牧这小子,他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连这种釜底抽薪的毒计都能想出来?
只见李牧的奏折之中,赫然出现了‘盐铁专营’四个大字。奏折是这样说的,他李牧读书少,之前说话做事,没有章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多半都是胡说的。在他通读了史记之后,反思了曾经的言行,发现了很多错误。
其中一处,便是提议创立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史记》中有记载,自秦汉以来,国家都是施行盐铁专营。后代历朝皆如此效仿,可见这盐铁专营的国策,是经历过考验的。乃是国本,不可动摇,更不可假于人手。
之前他糊涂了,提出错误的建议,现在发现了错误,就一定要改正。好在大唐矿业和大唐盐业还没步入正轨,投资也没投多少钱,认购股份的钱,也都在工部的冰窖里面存着,可以如数奉还。至于期间产生的各种损失,李牧打算一力承担,用他个人的酒坊盈利,弥补各方损失。
也就是说,之前说的都作废了。他要把盐铁的经营权收回去,都收归内务府。
威胁!
不要脸!
二人恨不得立刻把李牧叫过来,把当时立下的契约拍在李牧的脸上。但是二人也清楚,李牧既然上了这个奏本,便是跟他们的想法一样,不惜撕破脸了。
撕破脸,谁输谁赢,就都在李世民的一念之间了。至于什么契约,脸都不要了,还在乎这些?
那么李世民会向着谁呢?
听刚刚的话音儿,还猜不着么?
李世民似笑非笑,问道:“二位爱卿,觉得李牧所言,是否有道理啊?”
长孙无忌看了眼王珪,想让他先开口。王珪如何肯,眼睛往殿梁上飘,好像跟这件事没关系似的。
长孙无忌暗骂一声老狐狸,不得不开口道:“陛下,臣觉得,李牧此言大谬。之前提出创立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的是他,我等当时虽有疑虑,却也都各自约束,倾力支持了他。如今他一句糊涂,就想通通不算,未免太儿戏了。”
李世民指了指奏折,道:“你没有仔细看么?李牧可不是一句糊涂就想了事,人家说了,把酒坊的利润拿出来堵这个窟窿,不但还本金,还给利息。朕觉得还是合理的,你们总归没亏着。”
那也没赚着啊!
长孙无忌气得恨不得大喊。
大家废了这么多劲儿,憋了那么多的气,被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牵着鼻子走了小半年,不都是为了这盐、矿的暴利么?不为了利益,难道跟你过家家呢?
李世民这话音儿,分明就是偏帮了。这还怎么讲道理,跟李牧翻脸,长孙无忌没什么不敢,但是跟李世民翻脸,他是万万不敢的。
到了这个局面,王珪也知道大势已去。一腔怨气无数发泄,咬着后槽牙,憋回了肚子里,挤啊挤啊,终于挤出一丝僵硬的假笑,充作和事佬的样子,拦了长孙无忌一下,道:“国舅莫动气,逐鹿侯的年纪还小,信义之道,想必还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吾等身为他的长辈,当多多引导才是。这样吧,老夫跑一趟,劝得他回心转意,放弃这种错误的想法也就是了。”
………………………………
第326章 逆风翻盘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老狐狸又要当墙头草了。眼看着扳不倒李牧,就要调头去抢好处,要订单去了。
长孙无忌心里一盘算,不成,若是让他先见了李牧,今日的事情岂不是都推到了我的头上?想到这儿,长孙无忌也道:“陛下,还是臣去吧。李牧这小子脾气不好,行事出格,臣与他多少沾点亲,他能有所顾忌。若是侍中去,若是闹将起来,再挨了揍,可就不美了。”
一句话把王珪讥讽得满脸通红。
昨日他信誓旦旦,要借此机会报一拳之仇。今日,见事不好随风倒的也是他,显得尤为讽刺。长孙无忌的话,正好戳中了王珪的痛点,一下子就扎心了,扎得他脸色黑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到底还是偏心勋贵一点的,道:“辅机去也好,辅机的话,李牧还是听的,就拿上次修路的事情来说,若不是辅机出马,李牧可不一定给出主意。”
长孙无忌脸色一变,连声称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