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但是对朕,他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忍来忍去,就憋出心病了。如今先是脑疾,又是风寒,再加上这心病,是个人也受不住啊,都是朕的过错……”
长孙皇后也是一声叹息,早上她还用了李牧给的肥皂和香水,这才中午,李牧便成了这样,怎能不让她唏嘘。
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要没了。人的生命,真是脆弱啊!
………………………………
第207章 左右为难
过去约莫半个时辰,孙思邈的声音隔着殿门传出,道:“陛下,可以进来了。”
两名金吾卫闻言,走过去推开了沉重的殿门。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进入殿中,其他人仍等在殿外。李世民顾不得大氅上的积雪,急声问道:“神医,李牧如何了?”
还未等孙思邈回答,只听长孙皇后惊呼了一声。李世民看过去,也是吓了一跳。只见李牧身上,少说也得扎了几十根银针,看着就像是刺猬转世一般。
尤其是胸腹等处,最为密集。
李世民想起孙思邈说过的话,莫非这就是传闻中的“周天五行针”?果然是非同凡响!
“神医,这是……?”
孙思邈抬手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行了个礼,道:“陛下,老朽幸不辱命,算是把逐鹿侯的命抢回来了!”
“真的?”李世民长出了口气,道:“万幸有神医在啊,否则李牧可就……也算是他的福分,神医,多谢你了!”
“陛下,救人乃是医者的本分,这都是老朽应当做的。”
“神医过谦了。”李世民又问道:“不知李牧何时会醒?”
孙思邈摇了摇头,道:“逐鹿侯这次吐血,伤及五脏六腑,已然损了元气。老朽虽然以“周天五行针”把他的命抢了回来,但是他何时会醒,老朽不敢断言,也许下一刻就会醒,也许三五天也不会醒。”
李世民的心又提了起来,道:“会不会醒不过来?”
“陛下勿忧,醒是肯定会醒的。”孙思邈来到榻边,蹲了下来,一根一根拔针。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小心。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旁,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打搅到他。
拔针显然是比扎针快多了,约莫一炷香的工夫,银针都拔了下来,李牧还是没醒。
孙思邈道:“陛下,逐鹿侯此番病重,非一日两日可愈。还是把他送回府吧,也方便老朽为他诊治。”
李世民道:“神医可留在宫中。”
孙思邈赶紧摆手,道:“不好不好,折煞老朽了。老朽乃是乡野村夫,如何能留在宫中居住。且这太极殿乃是陛下的居所,逐鹿侯在这里养病也不合适,还是请陛下命人寻一个步撵来,把逐鹿侯送回府吧,天色不早,老朽也要回去了。”
李世民还要再劝,长孙皇后拉了他一下,对孙思邈道:“孙神医说得在理,就按神医说的办。”
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轻轻摇了摇头,然后来到殿门口,吩咐了下去。
孙思邈把李牧脱下来的衣服收拾了一团,对李世民道:“陛下,还请赐一件厚些的衣衫,逐鹿侯风寒未愈,又刚施针,着不得凉。”
李世民赶紧把身上的熊皮大氅脱下来,孙思邈推了回去,道:“陛下,毛皮之物不可。”
李世民又喊宫人去拿了一套他自己的新衣裳,亲自为李牧穿上了。穿好之后,又用棉被裹住,让两名金吾卫把他抬到了步撵上,命高公公亲自陪着,把李牧送回逐鹿侯府。
孙思邈也告辞,临走之前,嘱咐李世民把李牧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要用火烧掉,烧不掉的,也要用大量沸水盥洗,以防传染风寒。
李世民一一应下。
孙思邈走后,李世民也换了一身衣裳,太极殿需要清洗,李世民便跟和长孙皇后一起来到了立政殿。
李世民愁眉不展,显然还在想李牧的事情。
“陛下,神医已经说了,李牧没事,你也不必太过伤怀了。”
“唉……朕愧对李牧多矣。”李世民叹了口气,忽然想起刚才的事情,问道:“皇后为何阻止我留李牧?”
“臣妾是为了陛下考虑,也是为李牧考虑。”长孙皇后解释道:“陛下,孙神医说的有道理,他和李牧留在宫中,确实不合适。太极殿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李牧若留在太极殿养病,君不君,臣不臣,恐惹来非议。李牧的性子急躁,有人说他,他必忍不住要还击,如此纠缠下去还怎么养病?陛下怜爱之情,臣妾心中明了,但事有可为有不可为,陛下若爱护李牧,当多为他考量。”
“皇后说得对,这正是朕欠缺之处啊!”李世民慨叹一声,道:“朕总是太过于在意山东士族,越对其谦让,越滋长其傲慢,以至于魏征之流,常常不把朕放在眼中!”
李世民愤愤地哼了一声,道:“这次朕绝不姑息,定要给李牧出这口气!”
“陛下,不可。”
李世民皱起眉头,道:“皇后要为魏征等人求情?”
“陛下,臣妾绝非此意。”长孙皇后正色道:“陛下,于私情而论。臣妾心中是要偏向李牧的,臣妾与陛下一样,把李牧当做子侄一样看待。但是臣妾也丝毫不敢忘记,臣妾是皇后,是陛下的皇后。而陛下是天下之主,帝王无家事,帝王的家事,就是国事。李牧受了委屈,陛下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弥补。但却不可以因此枉顾律法。”
“朕没有枉顾律法,卢智林等人弹劾李牧的事情都是诬告。而魏征的女儿,乃是自己离家出走,他却要赖在李牧的身上,其心可诛,朕惩罚他们,难道不对么?”
“陛下,卢智林固然可恶,但他是御史,御史的职责,便是风闻奏事。风闻,可真可假,若因言之过惩罚御史,久而久之,何人再看谏言?”
“那就这样放过他?”李世民摇头道:“不行,朕不能再辜负李牧,否则朕无颜见他,朕必须要给他一个交代!”
长孙皇后笑了,道:“陛下怎么又急了,臣妾也没说不惩罚。臣妾的意思是,这件事陛下只需要把眼睛闭起来就行了,至于惩罚……自然有人去做。”
“李牧如今昏迷不醒,何人会做?”李世民顿了一下,恍然道:“皇后的意思是,让朕暗中派人去……?”
“陛下想哪儿去了,你再仔细想想。李牧出了这等事,如今什么更着急?”
李世民蹙眉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道:“皇后果然聪敏,朕差点忘了他们。他们的钱都在李牧手上,是比朕更着急,皇后的意思,他们会出手?”
“就算他们不出手,李牧便是好欺负的么?等他醒了,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报复,这是一定的事情。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陛下不闻不问,让他出气不就行了么?至于魏征么……”
听到魏征这俩字,李世民怒不可遏,道:“这个老东西,又倔又硬,朕恨不得杀了他!”
“陛下,魏征不能杀。若李牧这次出事了,你可以杀他。但是李牧既然没事,他便杀不得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
其实他怎么会想不到这些呢。李牧若死了,大唐矿业和大唐盐业无人掌舵必然覆灭,朝廷不得不对山东士族让步,令其卷土重来,届时魏征就不是不可替代之人了,杀了也就杀了,影响不大。
但李牧没死,魏征就成了秤杆上的秤砣,必不可少。一旦杀了他,必然激起山东士族的竭力反弹。
李世民长叹一声,道:“皇后,朕多想这个时候,朕能做一个昏聩之人,随自己的心意做一次。朕若这次再放过魏征……如何跟李牧交代啊!只怕他会心灰意冷,不愿意辅佐朕了!”
“陛下,臣妾以为,李牧不是这样的孩子。”嘴上这样说,其实长孙皇后的心里,也在打鼓。李牧的脾气在那儿摆着,他就是一个受不得委屈的人,此前因他义父李绩、他义弟李思文的事情,他已经连续忍了两回。这次若再放过魏征,便是第三回。
古往今来,才高者,必有脾气。李牧如今展现出的才能,何止状元之才。孙伏伽就是状元,他虽然在大理寺也算是可圈可点,但他跟李牧比起来,高下立判。
李牧没来到长安之前,困守孤城,不但拯救了全城的百姓,还有勇有谋,从义成公主手里夺回了传国玉玺。来到长安之后,马蹄铁,贞观犁,印刷术,哪一样不是有大用的好东西?最难得,还是他赚钱的本事。朝中有哪个大臣,肯把自己的钱拿给朝廷花?哪个大臣,能短短时间聚拢两百万贯钱财?哪个大臣敢说,他来经营内帑,一年可让内帑翻倍?
唯有李牧能够做到。
但他得到了什么吗?
官,被迫辞了。爵位,那是人家献上传国玉玺得来的,还是太上皇的旨意。李世民给了他什么呢?细细算来,好像真没有什么。
换位思考,搁在谁身上,谁都会心灰意冷。
但是如今,长孙皇后只能这样安慰,因为魏征关系着山东士族。辜负李牧,影响的是他一个人。而杀了魏征,则影响山东广大区域数以万计的百姓,若战事起,必涂炭生灵。作为皇后,她不得不劝谏。
忽然,长孙皇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凑到李世民身边,小声嘀咕了两句。
李世民听了,不禁皱眉,道:“皇后,这么做有些阴损吧?”
“陛下,臣妾觉得,李牧未必这样想。”
李世民想了想,点点头,道:“好,那就按皇后的意思办!来人,把那个魏璎珞连同她那个丫鬟,一并送去逐鹿侯府。另,拟旨,魏征、卢智林等诬告,罚俸半年!”
………………………………
第208章 辟邪剑法(“顽主小王”打赏加更)
白巧巧和李知恩回到家,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心就一直提在嗓子眼。李牧一直没音信传回,二女便连饭都没有吃,一直在门口等着,眼巴巴地望着坊门。终于,天都快黑了,坊门进来了一伙人,抬着一个步撵。
瞅着是往这边过来,白巧巧忍不住迎了上去。李知恩赶紧跟上,独孤九和李重义也急忙冲了过去。
“夫君!!”
突然前面传来白巧巧的一声尖叫,步撵停了下来。此时李重义也看到了李牧的样子,眼睛瞬间通红,摘下身后巨斧,直奔高公公,怒吼道:“我要你命!”
“大个子,你听我说!”
“你害了我老大,还说什么!我劈了你!”
李重义的巨斧,没有任何花哨的招式,不是劈,就是砍,比程咬金的三板斧还要简单,却威不可当。在他的神力加持之下,擦着就伤,挨着就亡,高公公哪敢硬碰,见他巨斧袭来,双掌一拍马背,整个人腾空而起。高公公旁边的金吾卫见状,忙伸出兵器抵挡,哪里挡得住,刀剑应声而断,巨斧势大力沉,高公公的马被生生劈成了两半!鲜血飞溅,好不吓人!
“大个子,你听我说,李牧他没死,你不要冲动,做下错事,给他惹祸!”
“我先杀了你再说!”
李重义根本不管左右袭来的刀枪,只认准高公公一个,盯住他不放。高公公左躲右闪,也不知他修炼的是什么武功,只见李重义的巨斧,每每要击中他的时候,他的身体总能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躲开,竟是快到只有一丝残影。李重义连劈三十斧,斧斧落空,怒不可遏,状若疯狂。
高公公窜上一面高墙,喊道:“大个子,我见你是一个人才,又是李牧的人,不忍伤你。你要是再不听劝,别怪我无情!”
“你去死!”
仓啷铁链声响,原来李重义已经巨斧接上了铁链,李牧在设计这把斧子的时候,就在斧柄处设计了一个机括,可以非常快的接上铁链,这样这巨斧就能用来远程攻击了。铁链平时就缠在李重义的身上,如今派上了用场。
巨斧飞出,打在墙头上,撞碎了一片瓦砾。高公公忍无可忍,从腰间拔出一把软剑,这软剑银光闪闪,舞动时宛如一条匹练,晃人眼睛。高公公躲开李重义一击,算准他下次出手的方向,侧身躲开,出手如电。软剑击在铁链上,铁链竟然应声而断。
巨斧失去了铁链的控制,飞出几十米,撞进了一堵墙中,嵌了进去。
李重义没了武器,仍要冲上来,但有一个人,却比他更快!
“大个子,交给我,你去保护大哥!”
正是独孤九!
刚刚李重义不由分说冲了出去,独孤九担心金吾卫会伤害昏迷不醒的李牧,便守候在旁。看到李重义没了兵刃,知道他要败了,这才冲出来迎上高公公,喊李重义回去保护李牧。
李重义也知道没了武器,他打不过高公公,便恨恨不甘地回到了李牧身旁,至于这些金吾卫,即便没了兵刃,李重义也不把他们放在眼内。
独孤九迎上高公公,人在半空,无名青锋旋即出手。高公公早就听闻,独孤家出了一个武痴,年纪轻轻,便打败了无数河朔群雄,看到独孤九的轻功,知道定是此人了。
他不敢怠慢,比对上李重义更加谨慎。
李重义虽然勇猛,天生神力不可力敌。但是高公公却未必多忌惮,因为李重义不会轻功,也不够灵活。他正面是打不过,但是李重义若想杀他,也是妄想。二人若搏命,他只需游走,待李重义力竭之时,活下来的一定是他。而独孤九则不然,独孤九的武功,与他是一个路数。讲究的是一个快字,二人又都是用剑的高手,那么胜负只在于谁更快,或者谁的兵刃更好!
高公公这把软剑,乃是前隋皇宫的秘宝,不知何人所铸,也不知是何物所铸,剑身紫气蒸蔚,舞动起来一片华光,耀人双目,削铁如泥。自从得了这柄软剑,高公公还未见过比它更锋利的兵刃。他有信心,兵刃上他不会落入下风。
那么,就看谁的剑更快了!
高公公是一个高手,但他这个高手,常年居于大内,鲜少与人交锋。因此与独孤九交手,令他非常兴奋。他也想知道,击败了无数河朔英豪的独孤九,独孤家的武痴,到底有多少斤两,同时他也想知道,他的剑术,放眼天下是什么水准。
电光火石之间,两把武器击在一起。火光四溅,眨眼之间,二人已经换了七八招,众人眼花缭乱,竟无一人看清了他们到底使用了什么招数。
高公公心惊不已。
高公公是一个太监,他的武功,也是学自于太监。江湖上有门派之别,其实皇宫大内的太监,也可以算作是一个门派。每一个朝代,伺候君主的太监,多少都有一些武功。但是他们很少会收徒弟,因为怕死。宫中的关系复杂,武功是用来保命的,若把本事都交给了别人,遇到好样的还行,遇到那忘恩负义的,反过来自己的命都丢了。
但是一生所学,不留下来,也是一个遗憾。因此老死宫中的太监,通常会在弥留之际,选一个秘密的地方把自己的绝学记载下来,留给后世有缘人。
这些秘密的地方,可能是任何地方。高公公冷宫的柴房找到过刻在墙上的,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的剑谱。
太监因为缺了那么一块儿,心里多少有些扭曲,发明出来的剑招,多阴狠毒辣。因此与江湖上的门派,讲究光明正大截然不同。很多时候,太监的武功哪怕没有多好,但是因为他的招式奇怪,也能出其不意占据上风。
但是今日对上独孤九,高公公却发现,他使出的招式,竟然全部都被挡住了。好似独孤九已经料到他要用什么招数一样,这不得不让高公公心惊,难道独孤九也有一个太监高手做师父?这怎么可能!
更让高公公惊讶的是,独孤九的兵刃,竟能抵挡他的软剑。他的软剑削铁如泥,对上独孤九的剑,竟拿它没有办法!
这是什么剑!
神兵利器,百年不出一把,难道是现如今神兵利器不值钱了,满大街都是了?
独孤九心里也非常惊讶,在领悟到‘无招胜有招’的要义之后,独孤九一直在刻意地忘却从前学过的剑招,力求让自己不受桎梏,最近一段时间,已经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境界在提升了。
今日与高公公一战,效果显现了出来。高公公的剑法,身法,都是他所遇到过的对手中最厉害的。若搁在从前,以他学到的剑招应对,他绝对不是对手,五十招内必败。
今日以‘无招胜有招’应对,才勉强不落下风。但是也没有占了上风,对方的招式,明明有迹可循,但或许是因为自己从未见过,与江湖上的招式也完全不同,竟然完全看不透。
猜不到对方剑招,自然无法破掉。所以二人便僵持住了,谁也赢不了对方,也不敢有一点疏忽,因为一旦露出破绽,对方必然会抓住,自己的命就没了。
高公公越打越急,他倒不是担心剑法输给独孤九。他练剑的时间,比独孤九的岁数都大,经验老到。而且他对融合了前朝太监的招式,加上自己的心得创出的‘辟邪剑法’非常有信心,虽然独孤九的剑招古怪,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输。
但是若如此僵持下去,他必败,因为他的体力不如独孤九。他年纪大了,而独孤九正是龙精虎猛的时候,拖得时间越长,对他越是不利。
最关键的是,打得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想杀独孤九,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很冤枉,明明是奉命送李牧回家的,怎么话还没说,就要打要杀了,这算怎么回事啊!
就在这无奈的时候,一辆马车匆匆赶来。孙思邈听到声音,撩开帘子一看,赶紧喊道:“小九,住手!逐鹿侯的事情,与高公公无关,听我的话,快点住手!”
高公公听到孙思邈的声音,如聆仙音,赶紧档了一招,扭头就跑,从墙头落到了孙思邈的车辕上,急声道:“听到孙神医的话了么,我是冤枉的,侯爷的事情与我无关,是魏征!还有那些山东御史,都是他们给气的!”
独孤九看到孙思邈,收剑从墙头跳下来,向孙思邈行礼道:“见过孙爷爷。”
孙思邈与独孤九的祖上独孤信交往,算辈分,独孤九叫祖爷爷都嫌低,但是孙思邈不计较这些,见到小辈都是让叫爷爷。独孤九叫爷爷,他爹独孤修德也叫爷爷,总而言之,全是孙子。没办法,谁让他活的久,辈分又高呢。
李重义和独孤九可以对高公公喊打喊杀,但是面对孙思邈,他们都不敢造次。因为孙思邈对李牧有救命之恩,脑疾和风寒,都是孙思邈为李牧诊治的,既然他说话了,少不得要给个面子。
………………………………
第209章 不速之客(“顽主小王”打赏加更)
有孙思邈在旁,高公公终于得了机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众人这才知道,原来真的是冤枉了高公公,李重义和独孤九向高公公道歉,高公公苦笑叹气道:“你们俩啊……可真是要折腾死我这把老骨头了,我都多少年不曾与人如此对战过了,差点折在你们手上,真是后生可畏。罢了,看在侯爷的面上,此事揭过了,等他醒了,我找他要人情便是。”
高公公看向孙思邈,道:“神医怎会来此?宫门口分别时,你不是回去了么?”
“是回去了,回去拿药。”孙思邈从马车里拿出几个纸包,隔着纸都能闻到浓浓的药味,道:“我方才只是施了针,但是逐鹿侯吐了那么多的血,必须得补,有道是虚不受补,担心出了意外,这才准备了适量的补药,每日煎服即可,就按照这个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白巧巧赶紧道谢,李知恩也跟着行礼。孙思邈看着昏睡在地上的李牧,急道:“风雪这么大,都在这里说话,这是要逐鹿侯的风寒加重么?”
众人便要把步撵抬起来,李重义伸手拨开众人,弯腰把李牧抱了起来。一路狂奔,把他抱回了后院内宅,小心地放到了床上。又解开裹在他身上的被子,衣衫……
“停!”
孙思邈出声道:“衣服就不用脱了,你且让在一边。”
李重义让开,孙思邈从徒弟手里接过药箱,打开拿出银针,在李牧额头偏下找准一个穴位,缓缓捻动,扎了进去。其实他来这一趟,就是为了把李牧弄醒。他在太极殿为李牧施针,不是什么周天五行针,而是封闭其五感的针法,五感封闭,人便陷入昏睡中,若不施针解除,至少也要昏睡一天一夜。期间毫无痛感,孙思邈便是借此机会,在李牧身上扎了几十根银针,做出了一副骇人的样子,蒙蔽李世民的。
如今李牧回到府中,自然不需要再伪装。而且孙思邈也担心,李牧若不醒,他府上的人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这才来了这一趟,紧赶慢赶,终于是赶上了,没出什么大事。
扎了几针之后,李牧封闭的五感解开,悠悠醒转。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想要骂人。刚刚孙思邈扎他的第一针,生生让他疼晕了。正要破口大骂,忽然看到了白巧巧担忧的面容,意识到已经到家了。眼角余光一看,看到了高公公,赶紧装出一副虚弱的样子,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出来。
白巧巧哭道:“夫君,你这是怎么了呀……”
李牧心里也急,但是当着高公公的面,他绝对不能露馅,只好继续装下去。
孙思邈见状,道:“好了,逐鹿侯需要休息,闲杂人等散开吧。去给他熬一碗稀粥,喂给他吃。三五日之内,都需静养。”
大夫这么说了,自然要按大夫说的行事。白巧巧自然是要陪在李牧身旁的,看着李牧这样,白巧巧哪还顾得上其他了。只好由李知恩负责支应着,她先是送高公公和孙思邈到门口,又去厨房吩咐熬粥、熬药,等安排好了一切回来,却发现李牧竟然啥事儿没有,在那儿跟白巧巧聊天呢。
李知恩傻掉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没错,是李牧,正在白巧巧怀里拱啊拱的。
“主人,你没事啊?”
“没事!”李牧听到声音,转过身冲她招招手,李知恩愣愣地走过去,被李牧拉近了怀里。
“今天的事情,都是装出来的。我吐的血是羊血,孙神医不过是配合我做戏,目的是对付魏征等人。此事的真相,如今只有你们两个还有孙神医知道,切记不可露出马脚,否则你们夫君我性命不保。”
白巧巧眼角的泪痕还没干,闻言掐了李牧一把,气道:“这样的事情,怎么都不跟我商量商量,害得人家白受这么大的惊吓,掉了这么多眼泪。夫君,刚刚看到你的样子,巧巧真以为要失去你了。”
李知恩倒显得很镇定,因为类似的事情,她曾经听说过。
“主人,如今要怎么做呢?”
“唔……”李牧想了想,道:“我先在家躺三天,这三天么,谁也不见。咱们府里的下人,都是教坊司出身,难保没有细作,也不可泄露消息,让大个守在门口,靠近的人都给我扔出去,谁要是存心打探,立刻赶出去,不让他在府里待了。”
李知恩一一记下,处理这样的事情,她心里有数。
“嫂子!”
门外忽然想起李重义的声音,白巧巧看了李牧一眼,起身到了外屋,来到门口:“怎么了?”
“宫里送来两个人,那个太监说,是陛下赐给老大的。”
“人?”
白巧巧蹙眉道:“是什么人啊,是男是女?”
“两个女的!”
白巧巧愤然道:“夫君已经病成了这样,陛下怎么还赐女人给他……重义,你去说一声,就说不要,让那太监领回去。”
“那个太监已经走了,人在大堂。”
白巧巧无语,叹了口气,道:“好吧,我去看看。”说着,白巧巧返回屋里,把事情说了一下,李牧也是纳闷,按理来说,就算是李世民想要表达歉意,也不该用这种方式啊,赐两个女人?还真是别致……忽然,李牧想起魏璎珞了,该不会是她吧?
她加上她的那个丫鬟,刚好是两个人。
李牧寻思了一下,越想越觉得可能。他在‘吐血’之前,已经听出李世民顾忌山东士族不想处置魏征的意思了。因为什么,李牧大概也猜到几分。若真的是魏璎珞,估计是李世民觉得愧疚,但又不能处置魏征,所以把他的女儿送过来,让老子泄泻火?
嘿嘿……
李牧可有好几天没‘泻火’了,还真有点这个意思。但老婆就在旁边,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了。
李牧道:“娘子,若这两个人是魏征的女儿和她的丫鬟,就找个干净的客房给她们住吧。我与魏征的事情,不牵扯她们。”
刚刚白巧巧和李知恩都听高公公说了发生的事情了,知道魏璎珞是怎么回事。白巧巧点点头,披上她的‘貂儿’去前院了。李知恩抿了下嘴,眼珠乱转,不知在想什么。
李牧打了个哈欠,道:“知恩啊,去看看粥怎么还没熬好啊,去催催。看看厨房有没有鸡腿,搞一个过来,一天没怎么吃东西,光喝粥怎么行啊。”
“嗯。”李知恩应了声,起身出去了。
但她去的方向,却不是厨房。
李知恩来到前院,站在大堂的窗户旁边,侧耳听里面的动静。
“……多谢夫人!”
“不必谢了,你们去休息吧,等会我让下人给你们送点吃的。夫君现在还不能说话,有什么事情,等他好些了再说吧。”
“夫、夫人……侯爷他,无碍吧?”
“呵、怎么会无碍,吐了那么多血,神医说伤及五脏六腑,动了元气。你不必问了,你是魏征的女儿,我不愿与你说这些。”
“对不起。”
“重义,带她们下去,安置在客房。”
李重义应了声,李知恩听到脚步,赶紧溜走了。她来到厨房,把熬好的粥,还有两个馒头,一叠小菜,趁着厨子不注意,又掰了一个鸡腿,用一个托盘盛了,端了回来。
白巧巧也刚好回来,两人前后脚。
“怎么去了这么久啊。”李牧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看到鸡腿先拿过来咬了一口,端起粥碗一口就是半碗,肚子里有点东西了,才稍稍放缓了一点。
“这世道不行,鸡都不够吃的。有钱都买不到……”李牧一边吃,一边碎碎念:“不行,我得雇几个人,专门给我养鸡吃,还有牛……没有牛肉可不行……阿阿嚏!”
“夫君,你慢点吃。”
白巧巧把宣纸揉软了,递给李牧。李知恩见状,道:“我再去给主人拿个鸡腿来。”
说着话,她溜了出去。
这次,她去的方向,仍不是厨房。
李知恩来到了客房门口,里面亮着灯。魏璎珞主仆二人,正在吃饭。从昨日到现在,俩人也都没好好吃过饭。虽然给她们吃的,不过是逐鹿侯府下人的伙食。但也是一荤一素两个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